CN108337376A -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7376A
CN108337376A CN201810075709.6A CN201810075709A CN108337376A CN 108337376 A CN108337376 A CN 108337376A CN 201810075709 A CN201810075709 A CN 201810075709A CN 108337376 A CN108337376 A CN 108337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ice
applicative notifications
gesture
display
secondar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757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丹
韩澍青
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757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7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7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7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判断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若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若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副屏查看用户所需的通知信息,不需要再点亮主屏,致使主屏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节省了终端用电量,延长了终端待机时长和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逐渐普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常用工具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用户点亮终端屏幕可能并不涉及对终端具体功能的使用,可能仅仅为了确定有没有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的系统和/或应用通知消息。而且,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使得终端屏幕被点亮的次数较多,且随着移动终端大屏化发展趋势,屏幕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趋于全面屏,屏幕耗电量也不断增加,终端屏幕被频繁点亮时,将会耗费较多终端电量,严重影响终端待机时长和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时间,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减少终端主屏的点亮次数,节省终端电量,延长终端待机时间和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时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应用于包括主屏、副屏、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主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背面;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判断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
若操作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若操作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一通知图标以及第一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一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
在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的步骤,包括:
在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二通知图标以及第二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二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二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是分栏显示还是分列显示;
若是分栏显示,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删除与左右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若是分列显示,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删除与上下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在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第二系统/应用通知是分栏显示还是分列显示;
若是分栏显示,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若是分列显示,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用户点触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在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点触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身份验证界面;
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
当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在副屏输入的常驻应用显示手势时,在副屏输出显示默认常驻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副屏输出显示默认常驻应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滑动触控信号;
判断滑动触控信号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还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
若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从当前常驻应用切换至上一个或下一个常驻应用进行显示;
若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从当前常驻应用的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
当接收用户在所述副屏输入的临时应用显示手势时,在副屏输出显示目标临时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按压物理按键、且移动终端进行往复运动时,按预定规则从至少两个预设副屏主界面中选择预设副屏主界面在副屏上进行显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主屏和副屏,主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设置移动终端的背面,处理器耦接存储器、主屏和副屏,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
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中的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可以通过副屏查看用户所需的通知信息,不需要再点亮主屏,致使主屏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节省了终端用电量,延长了终端待机时长和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此外,根据用户在副屏输入的操作手势与预设手势的匹配情况,确定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还是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因此,便于用户快速查看不同操作系统的系统通知和应用通知。当用户需要查看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时,只需输入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的操作手势,即可查看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用户需要查看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只需输入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的操作手势,即可查看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将不同的系统通知及应用通知通过不同的操作手势进行分别显示,可起到对通知信息保密的效果,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在副屏显示通知中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在副屏分栏显示通知消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在副屏分列显示通知消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在副屏切换常驻应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第五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在副屏显示临时应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第六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在副屏切换副屏主界面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五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包括主屏、副屏、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主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背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等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为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第一用户操作系统和第二用户操作系统。具体地,参见图1,该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屏和副屏均为触控显示屏,主屏和副屏均有显示模组和触控模组通过全贴合形成。优选的,主屏面积大于副屏面积,且主屏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触控显示屏,副屏为圆形或近似圆形(譬如:椭圆、五边形或六边形等)的触控显示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操作手势是用户发出的查看通知消息的手势,例如: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竖直上滑手势、竖直下滑手势、“V”字形手势、“L”形手势以及数字手势等。
步骤S2,判断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若操作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则执行步骤S3。若操作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执行步骤S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手势和第二预设手势可以预先设置,并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内。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不同。
具体地,第一预设手势可以为从副屏顶部向副屏底部方向滑动的向下滑动手势、或第一预设手势可以为在副屏顶部单击或双击的点触操作。第二预设手势可以为从副屏底部向副屏顶部方向滑动的向上滑动手势、或第二预设手势可以为在副屏底部单击或双击的点触操作。
作为一个举例,假设第一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私密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统对应普通通知中心,私密操作系统对应加密通知中心。具体地,参见图2,从副屏顶部向副屏底部方向滑动的向下滑动手势,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智能操作系统对应的普通通知中心,并在普通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另外,从副屏底部向副屏顶部方向滑动的向上滑动手势,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私密操作系统对应的加密通知中心,并在加密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步骤S3,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系统通知可以包括系统更新通知、清理应用通知、系统新功能提醒通知、电量提醒通知以及省电模式通知等。进一步地,第一应用通知可以包括音频/视频类应用通知、金融类应用通知以及即时通讯类应用通知等。
步骤S4,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系统通知可以包括系统更新通知、清理应用通知、系统新功能提醒通知、电量提醒通知以及省电模式通知等。进一步地,第二应用通知可以包括音频/视频类应用通知、金融类应用通知以及即时通讯类应用通知等。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副屏查看用户所需的通知信息,不需要再点亮主屏,致使主屏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节省了终端用电量,延长了终端待机时长和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此外,根据用户在副屏输入的操作手势与预设手势的匹配情况,确定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还是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因此,便于用户快速查看不同操作系统的系统通知和应用通知。当用户需要查看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时,只需输入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的操作手势,即可查看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用户需要查看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只需输入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的操作手势,即可查看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将不同的系统通知及应用通知通过不同的操作手势进行分别显示,可起到对通知信息保密的效果,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该步骤与步骤S1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1,判断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若操作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则执行步骤S12。若操作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执行步骤S13。
该步骤与步骤S2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2,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一通知图标以及第一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一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更直观、更快速让用户获知所需的通知消息,因此,在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时,按照预定规则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作为举例,本实施例中的预定规则可以是按照接收时间先后进行输出显示,也可以是按照通知重要等级进行输出显示等。
需要说明的是,分栏显示时,可以有第一通知图标,也可以没有第一通知图标。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知图标既可以是图标信息,也可以是文字信息(如:应用名称)。
作为一个举例,参见图4,当只有一个第一系统通知时,可以不用显示第一通知图标,通过一栏直接输出显示该第一系统通知即可。此外,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QQ通知,并输出显示具有QQ通知3条。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支付宝通知,并输出显示具有支付宝通知1条。
作为另一个举例,参见图5,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系统通知图标,并输出显示具有第一系统通知2条。此外,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短信通知图标,并输出显示具有短信通知3条,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微信通知图标,并输出显示具有微信通知5条。
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的输出显示与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输出显示类似,具体可参照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输出显示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12之后,还包括:
步骤S20,检测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是分栏显示还是分列显示。若是分栏显示,执行步骤S21。若是分列显示,执行步骤S24。
步骤S21,判断是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还是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执行步骤S22。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执行步骤S2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栏显示时,通过上下滑动信号,实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切换。此外,通过左右滑动信号,实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删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为了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因此,通过上下滑动实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切换,并通过左右滑动信号实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删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顺时针滑动信号实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切换,且通过逆时针滑动信号实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删除。综上所述,不同的滑动信号,以实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切换与删除,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步骤S22,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步骤S23,删除与左右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步骤S24,判断是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还是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执行步骤S25。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执行步骤S26。
步骤S25,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步骤S26,删除与上下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步骤S13,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二通知图标以及第二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二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二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13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检测第二系统/应用通知是分栏显示还是分列显示。若是分栏显示,执行步骤S31。若是分列显示,执行步骤S33。
步骤S31,判断是否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执行步骤S32。
步骤S32,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步骤S31还可以为判断是否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或是否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进而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删除与左右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步骤S33,判断是否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执行步骤S34。
步骤S34,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步骤S33还可以为判断是否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或是否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进而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删除与上下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本实施例在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系统通知和/或应用通知,以便用户直观、快速获知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地,通过上下滑动和左右滑动,即可实现系统通知和/或应用通知的切换与删除操作,简化了切换操作与删除操作,从而提升了操作速率。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该步骤与步骤S10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1,判断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若操作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则执行步骤S42。若操作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执行步骤S44。
该步骤S41与步骤S11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2,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一通知图标以及第一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一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
该步骤S42与步骤S12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3,当接收到用户点触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一个类型的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只有一个时,则用户点击第一通知图标,即可查看该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当一个类型的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具有至少两个时,则用户点击第一通知图标,则展开显示该至少两个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只有当用户点击某一个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时,才会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该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步骤S44,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二通知图标以及第二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二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二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
该步骤S44与步骤S13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5,当接收到用户点触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身份验证界面。
步骤S46,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
步骤S47,当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验证通过之后,才会在副屏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从而提升了终端的数据安全性。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步骤与步骤S1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1,判断该操作手势是否与常驻应用显示手势匹配。当该操作手势与常驻应用显示手势匹配时,执行步骤S5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常驻应用显示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第二预设手势均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常驻应用显示手势可以为“V”字形手势、“L”形手势、数字手势等。
步骤S52,在副屏输出显示默认常驻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默认常驻应用为默认在副屏显示的应用,该默认常驻应用包括表盘应用、天气应用、日历应用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52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接收用户输入的滑动触控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滑动触控信号包括上下滑动信号,左右滑动信号,顺时针滑动信号以及逆时针滑动信号等。
步骤S61,判断滑动触控信号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还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若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执行步骤S62。若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执行步骤S63。
步骤S62,从当前常驻应用切换至上一个或下一个常驻应用进行显示。
步骤S63,从当前常驻应用的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为当前常驻应用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地址位置所处的不同状态。
作为一个举例,假设本申请实施例的默认常驻应用包括表盘应用、天气应用以及日历应用,第一方向滑动信号为左右滑动信号,第二方向滑动信号为上下滑动信号。参见图8,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常驻应用显示手势时,在副屏输出显示表盘应用。当接收到向左滑动信号时,从表盘应用切换至日历应用进行显示。当接收到向右滑动信号时,从表盘应用切换至天气应用进行显示。当接收到向下或向上滑动信号时,天气应用界面从上海切换至深圳进行显示。即,在用户输入向上或向下滑动信号时,默认常驻应用可以在至少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优选地,假设天气应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三个默认城市。用户输入向下滑动信号时,从北京切换至上海进行显示,继续向下滑动,从上海切换至深圳进行显示。此外,用户还可以输入向上滑动信号时,从北京切换至深圳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通过手势,即可进入常驻应用输出界面,简化了常驻应用输出显示步骤,从而既提升了输出显示速率,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地,通过滑动触控信号,即可实现不同常驻应用的切换,或实现当前常驻应用不同状态的切换,简化了切换步骤,既提升了切换速率,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步骤与步骤S1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1,判断该操作手势是否与临时应用显示手势匹配。当该操作手势与临时应用显示手势匹配时,执行步骤S7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临时应用显示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第二预设手势均不同。本实施例中的临时应用显示手势可以为“V”字形手势、“L”形手势、数字手势等。
步骤S72,在副屏输出显示目标临时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目标临时应用可以为相机应用、音乐应用等。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目标临时应用可以是用户在主屏选中的应用,启动后在副屏进行显示。进一步地,副屏上的目标临时应用退出后,可自动恢复至上述的常驻应用显示界面、上述的第一通知中心显示界面或上述的第二通知中心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目标临时应用的显示不一定通过临时应用显示手势,可以是和主屏联动的。譬如:主屏触发音乐播放后,副屏就显示音乐播放状态,类似手机的锁屏音乐。
作为一个举例,假设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应用包括相机应用、音乐应用,副屏当前显示的是表盘应用界面。参见图10,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临时应用显示手势时,从表盘应用界面切换至相机应用界面或音乐应用界面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通过临时应用显示手势,即可进入临时应用输出界面,简化了临时应用输出显示步骤,从而既提升了输出显示速率,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该步骤与步骤S1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1,判断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若操作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则执行步骤S82。若操作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执行步骤S83。
该步骤与步骤S2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2,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该步骤S82之后,执行步骤S84。
该步骤与步骤S3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3,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该步骤S83之后,执行步骤S84
该步骤与步骤S4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4,在检测到用户按压物理按键、且移动终端进行往复运动时,按预定规则从至少两个预设副屏主界面中选择预设副屏主界面在副屏上进行显示。
具体地,检测到用户按压物理按键时,获取移动终端的运动信息。判断该运动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切换条件,该运动信息包括运动方向和/或运动位移,其中,预设切换条件为运动方向为指定方向,和/或运动位移超过预设阈值。当运动信息满足预设切换条件时,按预定规则从至少两个预设副屏主界面中选择预设副屏主界面在副屏上进行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物理按键包括音量加按键、音量减按键、以及音量加按键、音量减按键以及电源按键的组合。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等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预定规则可以是根据预设副屏主界面的使用率,该使用率包括使用时长和/或使用次数,也可以按照预设副屏主界面的预设排列顺序依次显示,也可以是按照摇动次数确定(譬如:摇晃次数为5次,则当前预设副屏主界面为起始点,显示排列至第5位的预设副屏主界面),甚至可以是根据摇晃时长确定(具体地,譬如:摇晃时长为5S,则当前预设副屏主界面为起始点,显示排列至第5位的预设副屏主界面)。
作为一个举例,假设本申请实施例副屏当前显示的是表盘应用界面,且显示的主界面1。参见图12,在检测到用户按压物理按键、且移动终端进行往复运动时,从副屏主界面1切换至副屏主界面2或副屏主界面3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按键与移动终端的运动信息,快速实现副屏主界面的切换,简化了副屏主界面的切换步骤,既提升了副屏主界面的切换速率,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参见图13,该移动终端包括手势接收模块10、手势匹配模块11、第一通知显示模块12和第二通知显示模块13。
其中,手势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手势匹配模块11,用于判断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第一通知显示模块12,用于若操作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第二通知显示模块13,用于若操作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在副屏上输出显示与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4,该第一通知显示模块12包括第一通知显示单元120,第二通知显示模块13包括第二通知显示单元130。
其中,第一通知显示单元120,用于在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一通知图标以及第一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一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显示单元130,用于在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二通知图标以及第二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二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二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4,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显示方式检测模块20、第一分栏显示处理模块21、第一分列显示处理模块22、第二显示方式检测模块23、第二分栏显示处理模块24和第二分列显示处理模块25。
其中,第一显示方式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是分栏显示还是分列显示;第一分栏显示处理模块21,用于若是分栏显示,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删除与左右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第一分列显示处理模块22,用于若是分列显示,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删除与上下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第二显示方式检测模块23,用于检测第二系统/应用通知是分栏显示还是分列显示;第二分栏显示处理模块24,用于若是分栏显示,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第二分列显示处理模块25,用于若是分列显示,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4,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通知消息显示模块30、验证界面显示模块31、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模块32和第二通知消息显示模块33。
其中,第一通知消息显示模块30,用于当接收到针对用户点触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验证界面显示模块31,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点触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身份验证界面;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模块32,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二通知消息显示模块33,用于当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5,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常驻应用显示模块40。
其中,常驻应用显示模块40,用于当接收到用户在副屏输入的常驻应用显示手势时,在副屏输出显示默认常驻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5,该移动终端还包括滑动触控信号接收模块50、滑动信号判断模块51、常驻应用切换模块52和常驻应用状态切换模块53。
其中,滑动触控信号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滑动触控信号;滑动信号判断模块51,用于判断滑动触控信号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还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常驻应用切换模块52,用于若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从当前常驻应用切换至上一个或下一个常驻应用进行显示;常驻应用状态切换模块53,用于若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从当前常驻应用的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6,该移动终端还包括临时应用显示模块60。
其中,临时应用显示模块60,用于当接收用户在所述副屏输入的临时应用显示手势时,在副屏输出显示目标临时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7,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副屏主界面切换模块70。
其中,副屏主界面切换模块70,用于在检测到用户按压物理按键、且移动终端进行往复运动时,按预定规则从至少两个预设副屏主界面中选择预设副屏主界面在副屏上进行显示。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8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参见图18,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处理器80、存储器81、主屏82、副屏83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81中并可在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10,其中,主屏82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83设置移动终端的背面,该计算机程序810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10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步骤S4。或者,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10时,实现上述移动终端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3所示模块10-模块13的功能。
计算机程序81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81中,并由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810在移动终端中的执行过程。
移动终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8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存储器81与处理器80可以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也可以和处理器80集成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包含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实施例所设计的程序数据。通过执行该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810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810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810在被处理器8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81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包括主屏、副屏、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所述主屏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所述副屏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在所述副屏上输入的操作手势;
判断所述操作手势是否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或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
若所述操作手势与第一预设手势匹配,在所述副屏上输出显示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一通知中心,并在所述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若所述操作手势与第二预设手势匹配,在所述副屏上输出显示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通知中心,并在所述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所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一通知图标以及第一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一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
所述在所述第二通知中心输出显示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所述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每一栏或每一列输出显示一个第二通知图标以及第二通知条数,每一个第二通知图标对应一个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二系统通知消息和/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所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是所述分栏显示还是所述分列显示;
若是所述分栏显示,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删除与所述左右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若是所述分列显示,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一通知中心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删除与所述上下滑动信号对应的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
所述在所述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所述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系统/应用通知是所述分栏显示还是所述分列显示;
若是所述分栏显示,当接收到上下滑动信号时,向上或向下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若是所述分列显示,当接收到左右滑动信号时,向左或向右切换显示位于第二通知中心的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所述第一系统通知和/或第一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点触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一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一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所述在所述第二通知中心分栏显示或分列显示所述第二系统通知和/或第二应用通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点触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点触信号时,输出显示身份验证界面;
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
当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输出显示用户点触的第二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二应用通知消息的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在所述副屏输入的常驻应用显示手势时,在副屏输出显示默认常驻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副屏输出显示默认常驻应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滑动触控信号;
判断所述滑动触控信号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还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若是第一方向滑动信号,从当前常驻应用切换至上一个或下一个常驻应用进行显示;
若是第二方向滑动信号,从当前常驻应用的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接收用户在所述副屏输入的临时应用显示手势时,在所述副屏输出显示目标临时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按压物理按键、且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往复运动时,按预定规则从至少两个预设副屏主界面中选择预设副屏主界面在副屏上进行显示。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主屏和副屏,所述主屏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所述副屏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存储器、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副屏信息显示方法中的步骤。
CN201810075709.6A 2018-01-25 2018-01-25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337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5709.6A CN108337376A (zh) 2018-01-25 2018-01-25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5709.6A CN108337376A (zh) 2018-01-25 2018-01-25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7376A true CN108337376A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26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75709.6A Pending CN108337376A (zh) 2018-01-25 2018-01-25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737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6765A (zh) * 2018-09-21 2019-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711138A (zh) * 2018-12-25 2019-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346754A (zh) * 2019-08-07 2021-02-0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应用升级界面显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3148858A1 (ja) * 2022-02-02 2023-08-10 バルミューダ株式会社 都市情報表示装置と都市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01266A (ko) * 2014-06-27 2016-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6933682A (zh) * 2017-02-10 2017-07-07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CN107015626A (zh) * 2017-02-27 2017-08-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终端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01266A (ko) * 2014-06-27 2016-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6933682A (zh) * 2017-02-10 2017-07-07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CN107015626A (zh) * 2017-02-27 2017-08-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终端控制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6765A (zh) * 2018-09-21 2019-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711138A (zh) * 2018-12-25 2019-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711138B (zh) * 2018-12-25 2020-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346754A (zh) * 2019-08-07 2021-02-0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应用升级界面显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3148858A1 (ja) * 2022-02-02 2023-08-10 バルミューダ株式会社 都市情報表示装置と都市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373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156171B (zh) 防止移动终端横屏状态下触摸按键误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44067B (zh) 一种内容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535576B2 (en) Touchscreen apparatus user inte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touchscreen apparatus
CN106775425B (zh) 一种终端及其功能按键显示方法
CN108337376A (zh) 副屏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8196699A1 (zh) 一种指纹识别区域的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681554B (zh)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886766B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指纹识别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6843654A (zh) 一种终端多任务操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543378B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406741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操作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59797B (zh) 一种通知角标的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9348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屏幕的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85801A (zh) 一种通知消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161811A (zh) 一种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31279A (zh) 一种数据卡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909250B (zh) 一种触摸操作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547358B (zh) 一种终端时间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7562262B (zh) 一种响应触控操作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886409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17484A (zh) 一种会话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959759A (zh)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370874A (zh) 应用的启动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231113A (zh) 一种拨号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