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6754A -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6754A
CN108336754A CN201710048029.0A CN201710048029A CN108336754A CN 108336754 A CN108336754 A CN 108336754A CN 201710048029 A CN201710048029 A CN 201710048029A CN 108336754 A CN108336754 A CN 108336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rid
gird
load
connected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8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俊涛
苏岩
罗霆
黄建亮
冯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ICES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aisite Si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aisite Si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aisite Si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480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67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6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6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3/383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光伏并网系统的防逆流模块,实现简单、节约成本、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接线简洁,且防逆流功能的实现只需要借助于并网逆变器内部的MCU去完成即可,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本发明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另外,本发明基本上不会增加功率线和控制信号线,系统复杂度不做任何改变,降低了人工成本,只需要增加一个电流传感器及一个接口端子,并将电网和负载分别接入并网逆变器的对应端口,即可开启防逆流功能,不会增加系统的成本。鉴于以上理由,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太阳能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并网系统作为光伏发电的基本实现手段,是解决光伏能源利用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其基本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光伏电池板10、并网逆变器11、并网开关12、负载开关13、电网开关14、电网15和负载16等单元组成。光伏电池板10作为接收太阳能的部件,将太阳能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并网逆变器11是将光伏电池板10转换的直流电能变换为与电网同频同幅的交流电,提供给当地负载或者是输出到电网;并网开关12一般作为并网逆变器11与电网连接与断开的隔离装置,其一般置于并网逆变器11内部,一般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等开关隔离元件构成;负载开关13是本地负载与电网连接的开关,一般是微型断路器,负载一般连接在电网和并网逆变器11之间,可以使用光伏提供的能量,也可以使用电网提供的能量;电网开关14是电网接入系统的开关,一般为微型断路器,主要是给系统提供电网支持,也可以接收来自光伏的能量回馈;如图1所示的为传统光伏并网系统基本结构,可以给负载供电,同时也可以向电网馈电,实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需求。
如图2所示是(如图1所示)传统的光伏并网系统的能量流动,光伏的能量优先提供给本地负载使用,多余的可以回馈电网,回馈电网部分主要是根据本地消纳的情况来确定,所以,对于回馈电网有补贴的国家和地区,是主要的应用方案;但是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光伏回馈电网时不予支持的,不仅没有补贴,而且有些地区还需要按照回馈的电量收取费用,所以,客户迫切地需要能够让光伏的能量只提供给负载使用,而不用回馈给电网。我们称回馈给电网的部分为逆功率,所以,有些地区的用户需要这种防逆功率的装置,简称为防逆流模块。
如图3所示是目前常用的防逆流光伏并网系统,该系统是在传统的光伏并网系统(如图1所示)的基础上增加防逆流模块22构成。其中,防逆流模块22包含防逆流控制单元22a、光伏并网逆变器通信接口22b、接触器22c、电网潮流检测装置22d和电网潮流检测装置通信接口22e。其中,防逆流控制单元22a为防逆流模块22的核心控制和计算单元,主要是用来判断是否有逆功率,如果有逆功率,将断开并网逆变器11的输出,实现防逆流功能。光伏并网逆变器通信接口22b主要是防逆流控制单元22a与并网逆变器11的通信接口,用来进行防逆流信息传递,一般采用RS485、RS232或者干接点通讯方式。接触器22c是并网逆变器11与电网和负载的开关装置,其接收防逆流控制单元22a控制信号来断开或者连接并网逆变器11,一般使用继电器或者接触器。电网潮流检测装置22d为电网潮流(功率、电压、电流、相位等)检测装置,一般采用智能电表或者其他能够检测的装置。电网潮流检测装置通信接口22e为电网潮流检测装置22d与防逆流控制单元22a的通信接口,一般采用RS485或者RS232通信方式。
如图3所示的防逆流光伏并网系统通过检测电网侧的功率流向,即潮流,防逆流控制单元22a来判断是否有功率流向电网,如果有功率流向电网,则断开并网逆变器11与电网及负载的连接,实现向电网零功率输出。具体的实现办法是通过电网潮流检测装置22d采集电网的潮流信息,如电网电压及相位,电网电流及相位,电网侧功率,通过RS485通信线传输到防逆流控制单元22a,防逆流控制单元22a根据电网功率流向(即潮流),当检测到电网的潮流为负,即有能量馈入电网,这里可以设定一定的冗余值,防逆流控制单元22a将发出控制信号,断开接触器22c,这样并网逆变器11将与电网和负载断开,同时,防逆流控制单元22a将信息传递给并网逆变器11;对于对逆功率限制要求不高的地方,防逆流控制单元22a还可以通过与并网逆变器11的通信的方式,将电网逆功率值传输给并网逆变器11,让并网逆变器11降低输出功率,实现向电网零功率输出。
如图4所示的为现有防逆流光伏并网系统的能量流向图,光伏的能量用于负载使用,电网作为光伏能量的补充,由于对电网侧潮流严格控制,所以,电网只作为能量来源供给负载使用,不会有逆功率出现,即不会出现向电网回馈能量。
以上为现有的光伏并网系统及防逆流光伏并网系统的实现方案,防逆流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广泛,但现有方案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足:
1)现有方案在控制防逆流时是直接切断并网逆变器11,这样在负载小于光伏能量时,并网逆变器11将不能工作,光伏系统能量将浪费掉了;
2)由于负载一直在波动。在负载小于光伏能量时,并网逆变器11将被切掉,但负载减小后,又需要将并网逆变器11接入,一是判断难以实现,二是存在反复切入或断开,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3)增加了防逆流控制单元22a、增加了接触器22c、增加了电网潮流检测装置22d,系统成本较原有光伏并网系统增加30%以上,不具备经济价值。
4)接线太过复杂,增加了很多功率线及控制信号线,给系统增加了复杂度。
综上所述,现有的防逆流光伏系统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局限,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做出改进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简单、节约成本、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接线简洁和可靠地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它包括光伏电池板、并网逆变器、并网开关、负载开关、电网开关、电网和负载;所述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支路:一个电网输入支路连接所述电网,且所述并网逆变器和所述电网之间设置有所述电网开关;另一负载输出支路连接所述负载,且所述并网逆变器和所述负载之间设置有所述负载开关;所述并网逆变器和两个支路之间设置有所述并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系统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MCU、电压检测单元和相位检测单元,且所述MCU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和所述相位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电网输入支路上的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将检测的所述电网的电流信号传送给设置在所述并网逆变器内部的所述MCU;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将检测的所述电网的电压信号传送给所述MCU,所述相位检测单元将检测的所述电网的相位信号传送给所述MCU;所述MCU根据内置的电网功率公式结合所述电网的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和相位信号计算电网功率;当电网功率为正时,所述MCU控制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增大;当电网功率为负时,所述MCU控制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减小,直至电网功率为正。
所述并网逆变器系统还包括负载输出接口,所述负载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负载输出支路上,用于连接所述负载。
所述MCU还电连接所述并网开关。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并网逆变器内部。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并网逆变器外部。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采用电流传感器或者智能电表。
所述电压检测单元采用电压传感器。
所述相位检测单元采用相位检测仪。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光伏并网系统的防逆流模块,实现简单、节约成本、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接线简洁,且防逆流功能的实现只需要借助于并网逆变器内部的MCU去完成即可,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本发明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另外,本发明基本上不会增加功率线和控制信号线,系统复杂度不做任何改变,降低了人工成本,只需要增加一个电流传感器及一个接口端子,并将电网和负载分别接入并网逆变器的对应端口,即可开启防逆流功能,不会增加系统的成本。2、本发明在负载频繁波动时,由于电压和电流检测都是并网逆变器的MCU实现,本发明能够很快地响应电网侧功率的需求,不仅保证了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逆流;同时,由于针对电网功率P的正负进行判断,根据结果调整逆功率大小调整并网逆变器的输出,使得流向电网的逆功率为零或者为P>0,解决现有防逆流方案中频繁启停(频繁切入和切出)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鉴于以上理由,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太阳能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光伏并网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光伏并网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图3为现有防逆流光伏并网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防逆流光伏并网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5所示,本发明在传统的光伏并网系统(如图1所示)基础上,只需要将并网逆变器11内部电网输入接口上增加一个电流检测单元30,同时在电流检测单元30与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的并网开关12之间增加一个输出接口31,即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光伏并网系统中的负载16将通过负载开关13直接连接到输出接口31上,其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光伏电池板10输出端连接并网逆变器11输入端,并网逆变器11输出端连接并网开关12,并网开关12输出L线和N线形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作为电网输入接口(同传统光伏并网系统一样),在该支路上设置一个用于检测电网15电流信号的电流检测单元30,电流检测单元30电连接并网逆变器11内的MCU(MCU,微控制单元)111,且MCU111内置的电网功率公式;MCU111分别电连接用于检测电网15电压信号的电压检测单元112、用于检测电网15相位信号的相位检测单元113和并网开关12。另一个支路作为负载输出接口31,该负载输出接口31用于连接负载开关13,是给负载16提供能量的支路,等同于传统光伏并网系统的负载16及负载开关13所在支路。
上述电压检测单元112和相位检测单元113为并网逆变器11中现有的部件,故不再详述。
上述实施例中,电流检测单元30采用电流传感器或者智能电表。
上述实施例中,电压检测单元112采用电压传感器。
上述实施例中,相位检测单元113采用相位检测仪。
上述实施例中,并网逆变器11上还可以设置一个输出接口31,用于连接负载16,由于负载功率可能大于并网逆变器11的功率,该端口必须要保有足够的功率输出能力。
本发明工作时,即防逆流功能的实现具体方案是如下:
1)电流检测单元30检测电网的电流信号I_grid,并将该电网的电流信号I_grid发送给MCU111;
2)电压检测单元112将检测的电网15的电压信号和相位检测单元113将检测的电网15的相位信号发送给MCU111;
3)MCU111通过内置的电网功率公式计算电网功率P,其中电网功率P公式为P=V_grid*I_grid*Pf,其中功率P可以是正或负,即表明流入或者流出电网,即为电网的潮流情况,本发明设定流入电网功率为负,流出电网功率为正,即当有功率流入电网时即为有逆功率,当电网功率流出电网时则无逆功率;
4)当P>0时,表明电网15在给负载16提供能量,MCU111控制并网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增加(或者输出最大功率),使得负载16尽量多地利用并网逆变器11的能量,减少对电网15的消耗,以提高光伏电池板10的利用率。
当P<0时,MCU111控制并网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减小,使得P>0或者逆功率为零;另外,针对一些要求苛刻的防逆流需求,选择在有逆功率存在(P<0)时,MCU111发送控制信号给并网开关12,直接断开并网开关12,将并网逆变器11与负载16和电网15断开,实现苛刻的防逆流需求;
5)在负载16频繁波动时,由于电压和电流检测都是并网逆变器11的MCU111实现,本发明能够很快地响应电网侧功率的需求,不仅保证了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逆流;同时,由于针对电网功率P的正负进行判断,根据结果调整逆功率大小调整并网逆变器11的输出,使得流向电网15的逆功率为零或者为P>0,解决现有防逆流方案中频繁启停的问题。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系统能量流动图中,光伏电池板10的能量用于负载16使用,电网15作为光伏能量的补充,由于对电网侧潮流严格控制,所以电网15只作为能量来源供给负载16使用,不会有逆功率出现,即不会出现向电网15回馈能量,实现电网15的零功率输出,也能保证本发明系统尽量少浪费光伏并网系统的能量。
上述实施例中,电流检测单元30的电流信号方向与MCU111设置的电流信号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防逆流模块,结构简单、接线简单和成本低,且防逆流功能的实现只需要借助于并网逆变器11内部的MCU111去完成即可,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本发明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另外,本发明基本上不会增加外部接线,只需要增加一个电流传感器及一个接口端子,并将电网15和负载16分别接入并网逆变器11的对应端口,即可开启防逆流功能,不会增加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修改,在传统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基础上不变,在并网逆变器11上增加一个电流检测信号输入口41,在并网逆变器11与负载开关13和电网开关14连接的电网开关14的支路上增加电流检测单元30,电流检测单元30检测电网电流信号通过电流检测信号输入口41传输给并网逆变器11内部的MCU111。本实施例防逆流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描述的相同,故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电流检测单元30可以设置在并网逆变器11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并网逆变器11外部,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它包括光伏电池板(10)、并网逆变器(11)、并网开关(12)、负载开关(13)、电网开关(14)、电网(15)和负载(16);所述光伏电池板(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11)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11)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支路:一个电网输入支路连接所述电网(15),且所述并网逆变器(11)和所述电网(15)之间设置有所述电网开关(14);另一负载输出支路连接所述负载(16),且所述并网逆变器(11)和所述负载(16)之间设置有所述负载开关(13);所述并网逆变器(11)和两个支路之间设置有所述并网开关(12),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系统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30)、MCU(111)、电压检测单元(112)和相位检测单元(113),且所述MCU(111)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30)、所述电压检测单元(112)和所述相位检测单元(113);
设置在所述电网输入支路上的所述电流检测单元(30)将检测的所述电网(15)的电流信号传送给设置在所述并网逆变器(11)内部的所述MCU(111);所述电压检测单元(112)将检测的所述电网(15)的电压信号传送给所述MCU(111),所述相位检测单元(113)将检测的所述电网(15)的相位信号传送给所述MCU(111);所述MCU(111)根据内置的电网功率公式结合所述电网(15)的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和相位信号计算电网功率;
当电网功率为正时,所述MCU(111)控制所述并网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增大;
当电网功率为负时,所述MCU(111)控制所述并网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减小,直至电网功率为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系统还包括负载输出接口(31),所述负载输出接口(31)设置在所述负载输出支路上,用于连接所述负载(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111)还电连接所述并网开关(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30)设置在所述并网逆变器(1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30)设置在所述并网逆变器(11)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30)采用电流传感器或者智能电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112)采用电压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检测单元(113)采用相位检测仪。
CN201710048029.0A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Pending CN1083367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8029.0A CN108336754A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8029.0A CN108336754A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6754A true CN108336754A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21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8029.0A Pending CN108336754A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6754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8363A (ja) * 1999-09-02 2001-03-23 Nissin Electric Co Ltd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280117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武汉金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8363A (ja) * 1999-09-02 2001-03-23 Nissin Electric Co Ltd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280117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武汉金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5175B (zh) 配電系統與電氣系統
CN106921206B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的充电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82431A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自启动方法及其自启动系统
CN203632689U (zh) 一种多网口受电端设备及其受电装置
CN201601501U (zh)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防逆流装置
CN103296696B (zh) 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004396U (zh) 一种智能化并离网互补式光伏发电系统
CN106787148B (zh)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辅助开关电源系统
CN203607862U (zh) 柴油发电机并联控制系统
CN102097817A (zh) 光伏逆功率控制器
CN204681157U (zh) 一种智能双电源控制系统
CN108336754A (zh) 一种自发自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CN212258831U (zh) 一种多绕组电机控制一体机
CN203553962U (zh) 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
JPH05292670A (ja) 配電系統分散電源制御システム
CN201877880U (zh) 一种用于主备设备电机控制切换电路
CN208539574U (zh) 一种三相不平衡调节系统用换相开关
CN204597627U (zh) Plc控制双电源与发电机自动投切装置
CN106532910A (zh) 一种切换方法、电路和系统
CN103475030A (zh) 一种防逆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649606B (zh) 并离网切换装置
CN202616805U (zh) 微网与电网快速并离网切换控制装置
CN207743688U (zh) 一种分界开关控制器
CN207392300U (zh) 光伏辅助供电模式下的自动居民生活供水装置
CN207008319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控制电路及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9

Address after: 214000 China Sensor Network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G10-810, 200 Linghu Avenue, Wuxi New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NICES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10th Floor, Building B, Fuchang Shengsheng Industrial Park, No. 2 Chengxin Road, Baolong Industrial Zone, Longgang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Naisite Si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