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5377A -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5377A
CN108325377A CN201810180041.1A CN201810180041A CN108325377A CN 108325377 A CN108325377 A CN 108325377A CN 201810180041 A CN201810180041 A CN 201810180041A CN 108325377 A CN108325377 A CN 108325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ilm unit
water
activated carbon
bi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00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25377B (zh
Inventor
刘建伟
田洪钰
陈雪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18101800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5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5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25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5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4Biological processes
    • B01D53/85Biological processes with gas-sol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双级生物膜单元、生物活性炭单元、气体排放单元、湿度调控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其中双级生物膜单元接收恶臭气体,经过进气单元均匀布气后进入接种细菌的下层生物填料,恶臭气体中的部分污染物被细菌消化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污染物通过布气板均匀布气后进入上层生物填料,上层填料接种真菌和复合微生物,发生生物吸收和生物降解反应;生物活性炭单元接收的剩余恶臭气体与生物活性炭单元中的蜂窝活性炭组件接触,吸附净化后的达标气体通过引风机连接气体排放单元达标排放。本发明的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高效生物—物化组合处理技术,可高效、稳定、快速的处理恶臭气体。

Description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恶臭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垃圾中转、垃圾处理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主要成分为硫化氢、氨、硫醇类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恶臭气体。这些场所恶臭气体的成分复杂、负荷波动大,对设备及管道有腐蚀性,还会对正常工业生产和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常规恶臭气体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收、吸附、光氧催化、焚烧和等离子体技术等。然而,由于恶臭气体组成复杂、浓度和负荷波动大,单一的物化或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复杂恶臭气体时处理效率不高,抗负荷波动能力差。
近年来,由于物化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生物处理技术特别是双级生物膜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处理效率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这两种技术均较多应用于含硫、氨等恶臭气体的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常规单一生物或物化恶臭气体处理技术处理效率低,很难实现达标排放、系统运行不稳定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组合技术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包括:双级生物膜单元、生物活性炭单元、气体排放单元、湿度调控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
所述的双级生物膜单元,在进气单元之后,其中,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填充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异养细菌,吸收和生物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易降解污染物,未被吸收和生物降解的恶臭气体,通过布气板均匀布气后进入第二级生物膜单元,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粒径为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真菌和霉菌复合微生物,对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部分难降解和疏水性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生物降解;
所述的生物活性炭单元,用于处理所述双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的恶臭气体,生物活性炭单元填充蜂窝活性炭填料,活性炭上挂膜微生物,利用生物活性炭填料的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恶臭气体进行去除;
所述的气体排放单元,用于通过软连接、风机和排气管接收和排放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排出的净化后的达标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级生物膜单元包括:基座、检修人孔、双级生物膜单元壳体、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喷淋头、填料支撑板托架、填料支撑板、布气板、第二级生物膜单元、排气口、排水口、水位传感器、进气单元、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喷淋给水支管、第二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管道支座、中心排水管;
所述的排气口位于设备顶部侧面,所述3个检修人孔分别设在设备底部、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的上方和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的上方,所述水位传感器口高于排水口,低于进气单元,所述排水口位于设备底部侧面,所述填料支撑板托架位于底部检修人孔的上方,通过粘接工艺固定在双级生物膜单元内部侧壁上,所述布气板放置在填料支撑板上,所述喷淋给水支管分别位于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和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料层顶部,所述双级生物膜单元内与湿度调控喷头相连、外与给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的进气单元中进气口高度高于排水口和水位传感器口,所述进气单元由外到内依次环绕着均匀布设布气孔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所述进气单元中心布设中心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中填充的生物填料包括填充粒径为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海绵块密度为25kg/m3,填充密度为15-20kg/m3,填充高度为1500~2000mm,生物填料层顶部距离喷淋给水支管500mm;
所述系统的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粒径为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海绵块密度为25kg/m3,填充密度为15~20kg/m3,填充高度为1500~2000mm,生物填料层顶部距离喷淋给水支管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包括:检修门、生物活性炭单元壳体、进气口、布气板、机脚、蜂窝活性炭组件、排水口及水封、排气口,生物活性炭单元以蜂窝活性炭为填料,填料上挂膜有细菌和真菌复合微生物,细菌包括芽孢杆菌、短杆菌和产碱杆菌,真菌包括青霉、毛霉和地霉;
所述的检修门位于设备上方,与设备主体之间加密封垫,搭扣紧固;所述进气口位于设备左侧,与管道连接方式为法兰结构,所述排气口位于设备右侧,与管道连接方式为法兰结构,所述冷凝水排水口及水封位于设备下方,无冷凝水时密封,冷凝水量大时连接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入储水罐回用所述布气板放置在进气口后端,蜂窝活性炭组件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的蜂窝活性炭组件为4组,块状蜂窝活性炭依次码放在抽拉式填充筐中,填充筐筐架为304材质不锈钢,筐体为有孔304材质不锈钢板,每一个装有蜂窝活性炭的抽拉式填充筐即为单独的一个组分,其蜂窝活性炭的更换可根据饱和情况来决定,所述的蜂窝活性炭粒径为100×100×100mm,填充密度为0.50~0.60g/cm3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排放单元包括进气管、软连接、风机、排气管和风帽,所述的进气管、排气管、风帽为玻璃钢材质,所述的软连接为PVC材质,所述的风机为碳钢材质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的湿度调控单元包括:阀门1、排水泵、单向阀、储水罐、阀门2、给水泵、过滤器和给水管;
所述的阀门1连接在双级生物膜单元的出水口和排水泵之间,该阀门保持常开,所述排水泵为立式管道泵,开关方式由双级生物膜单元的水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的水位控制器1控制,所述单向阀水流方向是从双级生物膜单元的出水口流向储水罐,储水罐液体不会发生倒灌,所述储水罐设进水电磁阀、进水口1、进水口2、排水口1、水位传感器、检修人孔,所述进水电磁阀为常闭式,由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内的水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的水位控制器2控制开和关,所述阀门2连接储水罐和给水泵,保持常开,所述给水泵为立式管道泵,由智能控制单元的时控开关控制开和关,定时、定量喷淋。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总开关、风机开关、时控开关、水位控制器1和水位控制器2;
所述的总开关为4路开关,3路火线和1路零线同时开启或关闭,所述风机开关为3路开关,开启或关闭3路火线,所述时控开关输入输出电压均为220V,控制给水泵开启、关闭,所述水位控制器1与双级生物膜单元罐内的水位传感器组合使用,控制排水泵开启、关闭,所述的水位控制器2与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内的水位传感器组合使用,控制给水电磁阀开启、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恶臭气体的生物-物化组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被收集的恶臭气体先进入进气单元,在进气单元中依次经过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后均匀布气;
步骤2,经过步骤1均匀布气后的恶臭气体进入双级生物膜单元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填充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异养细菌,吸收和生物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易降解污染物;
步骤3,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恶臭气体通过布气板均匀布气后进入第二级生物膜单元,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真菌和霉菌复合微生物,对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部分难降解和疏水性性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生物降解;
步骤4,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恶臭气体进入生物活性炭单元,恶臭气体与挂膜微生物的蜂窝活性炭组分充分接触,利用生物活性炭填料的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恶臭气体进行去除,再通过软连接、风机和排气管接收和排放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排出的净化后的达标气体。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采用了先进的高效生物—物化组合处理技术,可高效、稳定、快速的处理恶臭气体。该组合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物产生,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可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级生物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活性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度调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A1a为基座俯视图,A6a为填料支撑托架俯视,A6b为填料支撑托架仰视,A6c为填料支撑托架侧视图。
图6.A7a为填料支架俯视图,A8a为双级生物膜单元布气板平面图,B6a为蜂窝活性炭组件平面图,B4a为生物活性炭单元布气板平面图,B6a1为单个蜂窝活性炭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单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级生物膜单元A13进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双级生物膜单元、生物活性炭单元、气体排放单元、湿度调控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组成。被收集的恶臭气体先进入进气单元,在进气单元中依次经过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后均匀布气;经过进气单元均匀布气后的恶臭气体进入双级生物膜单元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填充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异养细菌,吸收和生物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易降解污染物;未被吸收和生物降解的恶臭气体污染物,通过布气板均匀布气候进入第二级生物膜单元,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真菌和霉菌复合微生物,对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部分难降解和疏水性性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生物降解;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处理后未净化的恶臭气体再进入生物活性炭单元,恶臭气体与挂膜微生物的蜂窝活性炭组分充分接触,利用生物活性炭填料的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恶臭气体进行去除,再通过软连接、风机和排气管接收和排放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排出的净化后的达标气体。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双级生物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生物活性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湿度调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上述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由双级生物膜单元、生物活性炭单元、气体排放单元、湿度调控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组成。
双级生物膜单元包括A1.基座,A2.检修人孔,A3.双级生物膜单元壳体,A4.第一级生物膜单元,A5.喷淋头,A6.填料支撑板托架,A7.填料支撑板,A8.布气板,A9.第二级生物膜单元,A10.排气口,A11.排水口,A12.水位传感器,A13.进气单元,A14.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A15.喷淋给水支管,A16.第二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A17管道支座、A18中心排水管。其中,进气单元A13.包括A131.第一进气管,A132.第二进气管,A133.第三进气管,A134.第四进气管,A135.中心排水管,A136.布气孔。
生物活性炭单元包括B1.检修门,B2生物活性炭单元壳体,B3.进气口,B4.布气板,B5.机脚,B6.蜂窝活性炭组件,B7.排水口及水封,B8.排气口。
湿度调控单元包括C1.阀门1,C2.排水泵,C3.单向阀,C4.储水罐,C5.出水口,C6.阀门2,C7.给水泵,C8.过滤网,C9.回水管,C10.进水口2,C11.检修人孔,C12.进水口1,C13.进水电磁阀,C14.水位传感器,C15.喷淋给水主管。
图5中,A1a为基座俯视图,A6a为填料支撑托架俯视,A6b为填料支撑托架仰视,A6c为填料支撑托架侧视图。图6中的A7a为填料支架俯视图,A8a为双级生物膜单元布气板的平面图,B6a为蜂窝活性炭组件平面图,B4a图为生物活性炭单元布气板的平面图,B6a1为单个蜂窝活性炭示意图。
上述双级生物膜单元的具体结构包括:
所述的双级生物膜单元底部基础为钢制基座,罐体为圆柱体玻璃钢材质,包括基座、检修人孔、双级生物膜单元壳体、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喷淋头、填料支撑板托架、填料支撑板、布气板、第二级生物膜单元、排气口、排水口、水位传感器、进气单元、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喷淋给水支管、第二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管道支座、中心排水管,所述的钢制基座位于罐体底部,碳钢材质,焊接而成。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级生物膜单元A13进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进气单元中进气口高度高于排水口和传感器口。进气单元由外到内依次环绕着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每根管道直径相同。进气单元中心布设排水管道。进气单元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上面均匀布设布气孔,使其布气均匀。
所述的排气口位于设备顶部侧面,所述3个检修人孔分别设在设备底部、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的上方和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的上方,所述水位传感器口高于排水口,低于进气单元,所述排水口位于设备底部侧面。
所述的填料支撑板托架位于底部检修人孔的上方,通过粘接工艺固定在双级生物膜单元内部侧壁上。所述的填料支撑板托架是一玻璃钢材质环形板底部有三角支撑。填料支撑板托架宽度150mm,厚度20mm。填料支撑板为玻璃钢材质格栅板,放置在固定好的环形填料支撑板上。布气板为304材质不锈钢冲孔板,孔径10mm,孔间距100mm,放置在填料支撑板上。
所述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填充的生物填料包括填充粒径为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海绵块密度为25kg/m3,填充密度为15~20kg/m3,填充高度为1500~2000mm,生物填料层顶部距离喷淋给水支管500mm。所述的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的生物填料包括填充粒径为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海绵块密度为25kg/m3,填充密度为15-20kg/m3,填充高度为1500~2000mm,生物填料层顶部距离喷淋给水支管500mm。
所述的喷头为304不锈钢材质,喷淋角度90~120°流量3L/分钟,喷淋形状为实心。所述的喷淋给水支管位于填料上方500mm处,双级生物膜单元罐内与湿度调控喷头相连,双级生物膜单元罐外与给水管相连,材质为PVC。所述的水位传感器为三点式,高水位排水,低水位停机。
上述生物活性炭单元的的具体结构包括:
所述的生物活性炭单元为304不锈钢材质,包括检修门、生物活性炭单元壳体、进气口、布气板、机脚、蜂窝活性炭组件、排水口及水封、排气口,生物活性炭单元以活性炭为填料,填料上挂膜有复合细菌和真菌,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短杆菌属和产碱杆菌,真菌包括青霉属、毛霉属和地霉属。检修门位于设备上方,与设备主体之间加密封垫,搭扣紧固,拆装方便。进气口位于设备左侧,与管道连接方式为法兰结构。排气口位于设备右侧,与管道连接方式为法兰结构。
冷凝水排水口及水封位于设备下方,无冷凝水时可密封,冷凝水量大时可连接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入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回用。布气板为304材质不锈钢冲孔板,孔径5mm,孔间距50mm,放置在进气口后端、蜂窝活性炭组件前端。
所述的蜂窝活性炭组件为4组,块状蜂窝活性炭依次码放在抽拉式填充筐中,填充筐筐架为304材质不锈钢,筐体为有孔304材质不锈钢板,每一个装有蜂窝活性炭的抽拉式填充筐即为单独的一个组分,其蜂窝活性炭的更换可根据饱和情况来决定。所述的蜂窝活性炭为100×100×100mm,填充密度为0.50g/cm3~0.60g/cm3
上述湿度调控单元的具体结构包括:阀门1、排水泵、单向阀、储水罐、阀门2、给水泵、过滤器、给水管。所述的阀门1,连接在双级生物膜单元出水口和排水泵之间,常开。排水泵为立式管道泵,功率0.75kW,流量4m3/h,开关方式由双级生物膜单元的水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的水位控制器1控制,高水位排水,低水位停机。
所述的单向阀水流方向是从双级生物膜单元出水口流向储水罐,储水罐液体不倒灌。所述的储水罐为圆柱体玻璃钢材质,设进水电磁阀、进水口1,、进水口2、排水口1、水位传感器、检修人孔。所述的进水电磁阀为常闭式,由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内的水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的水位控制器2控制开和关。所述的水位传感器为三点式,高水位电磁阀关闭,低水位电磁阀打开进水。所述的阀门2连接储水罐和给水泵,常开。
所述的给水泵为立式管道泵,功率0.75kW,流量4m3/h,由智能控制单元的时控开关控制开、关,定时、定量喷淋。所述的过滤器为Y型过滤器,过滤杂质防止湿度调控喷头堵塞,滤网拆卸清洗方便。所述的给水管是喷淋头给水主管,PVC材质。
所述湿度调控单元通过双级生物膜单元出水口和排水泵之间的排水泵连接,从而使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的水量和双级生物膜单元底部的水量可以循环调节,实现了喷淋液的循环使用,利用智能控制单元的时控开关控制给水泵,实现定时、定量喷淋,保持填料的湿度适合微生物生长。所述湿度调控单元既能保证废气的均匀流动,又能保证双级生物膜单元中的气液接触,进行充分的反应。
上述气体排放单元的的具体结构包括:
所述的气体排放单元由软连接、风机、排气管、风帽组成。所述的排气管、风帽为玻璃钢材质。所述的软连接为PVC材质,不漏气且不漏水,绝对密封。所述的风机为碳钢材质离心风机。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单元示意图,上述智能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包括:
智能控制单元由总开关、风机开关、时控开关、水位控制器1和水位控制器2组成。所述的总开关为4路开关,3路火线和1路零线同时开启或关闭,所述风机开关为3路开关,开启或关闭3路火线。所述的时控开关输入输出均为220V,控制给水泵开启、关闭,可设置工作时间段,工作时长。
所述的水位控制器1与双级生物膜单元的水位传感器组合使用,控制排水泵开启、关闭。所述的水位控制器2与湿度调控单元的水位传感器组合使用,控制给水电磁阀开启、关闭。
被收集的恶臭气体先进入进气单元A13,在进气单元A13中依次经过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后均匀布气;经过进气单元A13均匀布气后的恶臭气体进入双级生物膜单元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A4,第一级生物膜单元A4填充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异养细菌,吸收和生物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易降解污染物;未被吸收和生物降解的恶臭气体污染物,通过布气板A8均匀布气候进入第二级生物膜单元A9,第二级生物膜单元A9填充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真菌和霉菌复合微生物,对第一级生物膜单元A4未处理部分难降解和疏水性性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生物降解。
吸收净化后的气体经排气口A10排出;经过玻璃钢管道E1传输到生物活性炭设备的进气口B3,经过布气板B4均匀布气后,剩余恶臭气体与挂膜微生物的蜂窝活性炭组分充分接触,利用生物活性炭填料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将恶臭气体进行去除,净化后的达标气体通过排气口B8排出;排气口B8通过软连接D2与引风机D1连接,风机排气口连接排气管E2,达标气体由排气管E2排放;双级生物膜单元中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和第二级生物膜单元上层分别设置加湿喷淋头A5,喷淋液由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C4提供,通过给水泵C7及给水主管道C15给水支管A15供给,喷淋时间由智能控制单元的时控开关控制,加湿后多余的水流入双级生物膜单元底部,由双级生物膜单元水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的水位控制器1控制排水泵C2将水排入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C4。
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被收集的恶臭气体先进入进气单元,在进气单元中依次经过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后均匀布气;
步骤2,经过步骤1均匀布气后的恶臭气体进入双级生物膜单元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填充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异养细菌,吸收和生物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易降解污染物;
步骤3,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恶臭气体通过布气板均匀布气后进入第二级生物膜单元,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真菌和霉菌复合微生物,对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部分难降解和疏水性性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生物降解;
步骤4,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恶臭气体进入生物活性炭单元,恶臭气体与挂膜微生物的蜂窝活性炭组分充分接触,利用生物活性炭填料的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恶臭气体进行去除,再通过软连接、风机和排气管接收和排放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排出的净化后的达标气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相比现有的常规处理技术吸收、吸附、光氧催化、焚烧、等离子体技术等工艺的处理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本发明提供的的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采用了先进的高效生物—物化组合处理技术,可高效、稳定、快速的处理恶臭气体。该组合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物产生,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级生物膜单元、生物活性炭单元、气体排放单元、湿度调控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
所述的双级生物膜单元,在进气单元之后,其中,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填充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异养细菌,吸收和生物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易降解污染物,未被吸收和生物降解的恶臭气体,通过布气板均匀布气后进入第二级生物膜单元,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粒径为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真菌和霉菌复合微生物,对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部分难降解和疏水性性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生物降解;
所述的生物活性炭单元,用于处理所述双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的恶臭气体,生物活性炭单元填充蜂窝活性炭填料,活性炭上挂膜微生物,利用生物活性炭填料的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恶臭气体进行去除;
所述的气体排放单元,用于通过软连接、风机和排气管接收和排放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排出的净化后的达标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级生物膜单元包括:基座、检修人孔、双级生物膜单元壳体、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喷淋头、填料支撑板托架、填料支撑板、布气板、第二级生物膜单元、排气口、排水口、水位传感器、进气单元、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喷淋给水支管、第二级生物膜单元检修人孔、管道支座、中心排水管;
所述的排气口位于设备顶部侧面,所述3个检修人孔分别设在设备底部、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的上方和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的上方,所述水位传感器口高于排水口,低于进气单元,所述排水口位于设备底部侧面,所述填料支撑板托架位于底部检修人孔的上方,通过粘接工艺固定在双级生物膜单元内部侧壁上,所述布气板放置在填料支撑板上,所述喷淋给水支管分别位于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和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料层顶部,所述双级生物膜单元内与湿度调控喷头相连、外与给水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进气单元中进气口高度高于排水口和水位传感器口,所述进气单元由外到内依次环绕着均匀布设布气孔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所述进气单元中心布设中心排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中填充的生物填料包括填充粒径为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海绵块密度为25kg/m3,填充密度为15~20kg/m3,填充高度为1500~2000mm,生物填料层顶部距离喷淋给水支管500mm;
所述系统的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粒径为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海绵块密度为25kg/m3,填充密度为15~20kg/m3,填充高度为1500~2000mm,生物填料层顶部距离喷淋给水支管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包括:检修门、生物活性炭单元壳体、进气口、布气板、机脚、蜂窝活性炭组件、排水口及水封、排气口,生物活性炭单元以蜂窝活性炭为填料,填料上挂膜有细菌和真菌复合微生物,细菌包括芽孢杆菌、短杆菌和产碱杆菌,真菌包括青霉、毛霉和地霉;
所述的检修门位于设备上方,与设备主体之间加密封垫,搭扣紧固,所述进气口位于设备左侧,与管道连接方式为法兰结构,所述排气口位于设备右侧,与管道连接方式为法兰结构,所述冷凝水排水口及水封位于设备下方,无冷凝水时密封,冷凝水量大时连接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入储水罐回用所述布气板放置在进气口后端,蜂窝活性炭组件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蜂窝活性炭组件为4组,块状蜂窝活性炭依次码放在抽拉式填充筐中,填充筐筐架为304材质不锈钢,筐体为有孔304材质不锈钢板,每一个装有蜂窝活性炭的抽拉式填充筐即为单独的一个组分,其蜂窝活性炭的更换可根据饱和情况来决定,所述的蜂窝活性炭粒径为100×100×100mm,填充密度为0.50~0.60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单元包括进气管、软连接、风机、排气管和风帽,所述的进气管、排气管、风帽为玻璃钢材质,所述的软连接为PVC材质,所述的风机为碳钢材质离心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湿度调控单元包括:阀门1、排水泵、单向阀、储水罐、阀门2、给水泵、过滤器和给水管;
所述的阀门1连接在双级生物膜单元的出水口和排水泵之间,该阀门保持常开,所述排水泵为立式管道泵,开关方式由双级生物膜单元的水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的水位控制器1控制,所述单向阀水流方向是从双级生物膜单元的出水口流向储水罐,储水罐液体不会发生倒灌,所述储水罐设进水电磁阀、进水口1、进水口2、排水口1、水位传感器、检修人孔,所述进水电磁阀为常闭式,由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内的水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的水位控制器2控制开和关,所述阀门2连接储水罐和给水泵,保持常开,所述给水泵为立式管道泵,由智能控制单元的时控开关控制开和关,定时、定量喷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总开关、风机开关、时控开关、水位控制器1和水位控制器2;
所述的总开关为4路开关,3路火线和1路零线同时开启或关闭,所述风机开关为3路开关,开启或关闭3路火线,所述时控开关输入输出电压均为220V,控制给水泵开启、关闭,所述水位控制器1与双级生物膜单元罐内的水位传感器组合使用,控制排水泵开启、关闭,所述的水位控制器2与湿度调控单元储水罐内的水位传感器组合使用,控制给水电磁阀开启、关闭。
10.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被收集的恶臭气体先进入进气单元,在进气单元中依次经过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后均匀布气;
步骤2,经过步骤1均匀布气后的恶臭气体进入双级生物膜单元的第一级生物膜单元,第一级生物膜单元填充30~5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异养细菌,吸收和生物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易降解污染物;
步骤3,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恶臭气体通过布气板均匀布气后进入第二级生物膜单元,第二级生物膜单元填充80~100mm的聚氨酯海绵块填料,填料上接种真菌和霉菌复合微生物,对第一级生物膜单元未处理部分难降解和疏水性性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生物降解;
步骤4,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恶臭气体进入生物活性炭单元,恶臭气体与挂膜微生物的蜂窝活性炭组分充分接触,利用生物活性炭填料的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恶臭气体进行去除,再通过软连接、风机和排气管接收和排放所述生物活性炭单元排出的净化后的达标气体。
CN201810180041.1A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325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0041.1A CN108325377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0041.1A CN108325377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5377A true CN108325377A (zh) 2018-07-27
CN108325377B CN108325377B (zh) 2020-02-18

Family

ID=6293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0041.1A Active CN108325377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53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3700A (zh) * 2018-10-09 2019-01-11 盐城市锦瑞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高浓度石油排放物的装置
CN109692558A (zh) * 2019-01-18 2019-04-30 朗昆(北京)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含氯有机挥发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装置及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9969A1 (de) * 1988-09-19 1990-03-28 ME/BO/CO VERFAHRENSTECHNIK GMBH & CO. KG Filter zur Reinigung von Fluiden
CN202156954U (zh) * 2010-10-08 2012-03-07 中山大学 一种生物滴滤-活性炭生物过滤的气液两相生物脱臭装置
CN103239986A (zh) * 2013-05-17 2013-08-14 北京帝力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生物过滤装置及工艺
CN203577629U (zh) * 2013-11-28 2014-05-07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装置
CN106799164A (zh) * 2017-01-20 2017-06-06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和除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9969A1 (de) * 1988-09-19 1990-03-28 ME/BO/CO VERFAHRENSTECHNIK GMBH & CO. KG Filter zur Reinigung von Fluiden
CN202156954U (zh) * 2010-10-08 2012-03-07 中山大学 一种生物滴滤-活性炭生物过滤的气液两相生物脱臭装置
CN103239986A (zh) * 2013-05-17 2013-08-14 北京帝力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生物过滤装置及工艺
CN203577629U (zh) * 2013-11-28 2014-05-07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装置
CN106799164A (zh) * 2017-01-20 2017-06-06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和除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3700A (zh) * 2018-10-09 2019-01-11 盐城市锦瑞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高浓度石油排放物的装置
CN109692558A (zh) * 2019-01-18 2019-04-30 朗昆(北京)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含氯有机挥发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装置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5377B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9105B (zh) 一种固体高温好氧发酵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08310961B (zh) 恶臭异味气体的集成处理装置
CN111333440B (zh) 一种车载式有机垃圾快速腐解和肥料化系统及方法
CN104275343B (zh) 垃圾干化、除臭及渗滤液的处置系统及方法
KR100793115B1 (ko) 폐기물 처리 장치
CN102632071B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的源头分离治理系统及方法
KR101333068B1 (ko) 악취 제거장치
CN106431517A (zh) 一种好氧堆肥与厌氧发酵耦合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CN107721078A (zh) 一种生物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N108325377A (zh)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物化组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725578A (zh) 一种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的节地环保型市政综合体
CN202700937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的源头分离治理系统
CN216273845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集成装置
CN207313362U (zh) 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6318889U (zh) 一种污泥好氧堆肥的高效通风装置
CN104593228B (zh) 钢筋混凝土结构厌氧发电供气站
CN106316006A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KR101846524B1 (ko) 안정화조의 악취처리장치
CN205925432U (zh) 一种城市垃圾填埋场气体的生物过滤处理系统
CN200978244Y (zh) 炭质生物媒生物除臭装置
CN109205966A (zh) 一种基于连通器方式的一体化a/o膜生物反应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4560653A (zh) 玻璃钢钢混结构厌氧发电供气站
CN215777703U (zh) 生物降解装置及智能生态环保厕所
CN104560641A (zh) 铁铸结构厌氧发电供气站
CN104560655A (zh) 柳编混膜结构厌氧发电供气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