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2581A -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2581A
CN108322581A CN201810157538.1A CN201810157538A CN108322581A CN 108322581 A CN108322581 A CN 108322581A CN 201810157538 A CN201810157538 A CN 201810157538A CN 108322581 A CN108322581 A CN 108322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building brick
opening
electronic 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75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22581B (zh
Inventor
王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75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25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2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2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22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25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包括壳体、挡板、受话器及送话器,壳体具有内腔及连通内腔的开口,开口的壁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挡板包括转动端和远离转动端的抵持端,转动端收容于内腔且转动连接壳体,抵持端可移动地伸入开口,挡板将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抵持端抵持第一侧壁时,第一空间连通开口,抵持端抵持第二侧壁时,第二空间连通开口,受话器收容于第一空间,送话器收容于第二空间,受话器的发音面与送话器的收音面相向设置。上述电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高。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人们希望手机中能够集成更多的器件,以实现更多样化的功能。然而,由于现有手机中的器件排布方式对空间利用率较低,现有手机中的可用空间较小,因此在现有手机中增设新器件的难度很大,不利于实现手机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间利用率较高的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组件,包括壳体、挡板、受话器及送话器,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及连通所述内腔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壁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挡板包括转动端和远离所述转动端的抵持端,所述转动端收容于所述内腔且转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抵持端可移动地伸入所述开口,所述挡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开口,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第二侧壁时,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开口,所述受话器收容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送话器收容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受话器的发音面与所述送话器的收音面相向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子组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中,由于所述受话器的发音面和所述送话器的收音面相向设置,因此所述受话器与所述送话器之间间距较小,所述受话器与所述送话器的排布更为紧凑,所述受话器和所述送话器所需占据的空间尺寸更小,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也使得应用所述电子组件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所述电子设备得以在其内部空间中排布更多的其他电子器件,从而获得更多样化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A-A线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沿D-D线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A-A线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E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长度”、“宽度”、“厚度”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说明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电子组件100。所述电子组件100设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内部。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所述电子组件100包括壳体1、挡板2、受话器3(Receiver,又称听筒)及送话器4(microphone,又称麦克风)。所述壳体1具有内腔10及连通所述内腔10的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壁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所述挡板2包括转动端21和远离所述转动端21的抵持端22。所述转动端21收容于所述内腔10且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换言之,所述挡板2经所述转动端2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所述抵持端22可移动地伸入所述开口11。也即,所述抵持端2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开口11,且所述抵持端22能够在所述开口11中移动。所述挡板2将所述内腔10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由于所述挡板2可相对所述壳体1转动,因此所述第一空间101和所述第二空间102的大小和轮廓随所述挡板2的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一侧壁111时,所述第一空间101连通所述开口11。此时,所述第二空间102封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二侧壁112时,所述第二空间102连通所述开口11。此时,所述第一空间101封闭。所述受话器3收容于所述第一空间101。所述送话器4收容于所述第二空间102。所述受话器3的发音面31与所述送话器4的收音面41相向设置。此时,所述受话器3的发音面31朝向所述挡板2,所述送话器4的收音面41亦朝向所述挡板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话器3大致呈扁平状,所述送话器4大致呈扁平状,由于所述受话器3的发音面31和所述送话器4的收音面41相向设置,因此所述受话器3与所述送话器4之间间距较小,所述受话器3与所述送话器4的排布更为紧凑,所述受话器3和所述送话器4所需占据的空间尺寸更小,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组件100的空间利用率,也使得应用所述电子组件100的所述电子设备200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所述电子设备200得以在其内部空间中排布更多的其他电子器件,从而获得更多样化的功能。通过所述挡板2的相对所述壳体1的转动,使得所述开口11所连通的空间在所述第一空间101与所述第二空间102之间切换,从而使得所述受话器3可通过所述开口11发音,所述送话器4也可通过所述开口11收音,因此所述受话器3和所述送话器4共用所述开口11,减少了所述壳体1的开口11数量,也减小了应用所述电子组件100的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外观开孔数量,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外观一致性强,同时也可以避免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正面开设较多孔洞,使得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较高。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所述受话器3的发音面31平行于所述送话器4的收音面41。此时,所述受话器3与所述送话器4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较小,所述壳体1的体积较小,使得所述电子组件100的整体体积较小,所述电子组件100在所述电子设备200中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话器3的发音面31与所述送话器4的发音面31之间也可形成一个较小的夹角,例如小于等于30°的夹角。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所述抵持端22设有永磁铁23。所述第一侧壁111嵌设有第一电磁铁24。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组件100还包括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可设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主板500上。所述控制器5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24,所述控制器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24的磁性,以使所述第一电磁铁24与所述永磁铁23相吸或相斥。所述第一电磁铁24包括铁芯和缠绕在所述铁芯外侧的线圈,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通过控制所述线圈中的电流流向来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24的磁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磁铁24与所述永磁铁23相吸或相斥。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电磁铁24与所述永磁铁23相吸时,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一空间101连通所述开口11。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电磁铁24与所述永磁铁23相斥时,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二空间102连通所述开口11。所述第一电磁铁24包括铁芯和缠绕在铁芯外侧的线圈,该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通过控制所述线圈中的电流流向来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24的磁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磁铁24与所述永磁铁23相吸或相斥。
其中,所述第二侧壁112嵌设有第二电磁铁25。所述控制器5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25,所述控制器5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25的磁性。所述第二电磁铁25包括铁芯和缠绕在铁芯外侧的线圈,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通过控制所述线圈中的电流流向来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25的磁性。所述第二电磁铁25的磁性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4的磁性不同。所述第一电磁铁24与所述永磁铁23相吸时,所述第二电磁铁25可以不通电或者与所述永磁铁23相斥,以使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一电磁铁24与所述永磁铁23相斥时,所述第二电磁铁25可以不通电或者与所述永磁铁23相吸,以使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一电磁铁24也可以不通电,而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铁25与所述永磁铁23相斥或相吸来使得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一侧壁111或所述第二侧壁112。
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转动端21包括凹槽211。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面上设有支脚13。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面(如后文所描述的内底壁141)上设有所述支脚13的区域朝向所述开口11设置。所述支脚13伸入所述凹槽211,所述支脚13通过销轴1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端21。所述销轴16的轴线即为所述挡板2的转动轴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销轴16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开口11的轴线相交,使得所述挡板2的转动角度较小,从而降低所述电子组件100的能耗。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所述抵持端22与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设置吸附组件(例如所述永磁铁23和所述第一电磁铁24),而且在所述转动端21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的位置处设置驱动组件,例如:所述电子组件100还包括电机、齿轮及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所述转轴的外侧面设有传动齿面,所述转动端21的外侧面与所述传动齿面啮合,所述齿轮与所述传动齿面啮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时,所述齿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转动端21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挡板2转动,所述抵持端22在所述第一侧壁111与所述第二侧壁112之间移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所述挡板2还包括连接段26,所述连接段26连接在所述抵持端22与所述转动端21之间。所述抵持端2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段26。换言之,所述抵持端22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段26转动。例如,所述抵持端22可通过转轴27铰接所述连接段26。所述连接段26固接所述转动端21。由于所述抵持端22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段26转动,因此当所述抵持端22抵持所述第一侧壁111或所述第二侧壁112时,所述抵持端22的角度不受所述连接段26的角度限定,所述抵持端22能够更好地贴合地抵持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从而更好地隔离所述受话器3和送话器4的传音通道。
其中,所述永磁铁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永磁铁23彼此间隔排布。此时,所述抵持端22能够更好地贴合所述第一侧壁111或所述第二侧壁112。至少两个所述永磁铁23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抵持端22向所述转动端21的方向一致。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所述挡板2还包括连接段26,所述连接段26连接在所述抵持端22与所述转动端21之间。所述抵持端22、所述连接段26及所述转动端21共面设置。此时,所述挡板2可以由同一块板体通过剪裁、冲压等方式制成。所述第一侧壁111相对所述开口11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壁112相对所述开口11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1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侧壁111与所述开口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所述挡板2抵持所述第一侧壁111时与所述开口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第二侧壁112与所述开口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所述挡板2抵持所述第二侧壁112时与所述开口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挡板2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因此所述挡板2的所述抵持端22在所述开口11中沿弧形轨迹同时滑动和转动,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相对所述开口11的轴线倾斜设置,使得所述抵持端22能够更好地贴合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9,所述壳体1包括盒体14和盒盖15。所述盒盖15包括本部151及凸起部152。所述本部151连接所述凸起部152的周边。所述本部151与所述盒体14对盒形成所述内腔10。所述凸起部152相对所述本部151向所述内腔10方向凸起。所述开口11设于所述凸起部15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凸起部152向所述内腔10方向凸起,因此所述盒盖15远离所述内腔10的外侧较为平整,所述壳体1所占用的空间较为方正,使得所述电子组件100可以更好地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200中,且方便所述电子设备200内部其他部件的灵活排布。由于所述开口11设置在所述凸起部152上,所述凸起部152相对所述本部151较厚,因此所述开口11的空间较大,从而方便所述抵持端22与所述第一侧壁111或所述第二侧壁112之间的抵持和密封。
其中,所述盒体14包括内底壁141及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内底壁141两侧的第一内侧壁142及第二内侧壁143。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面即包括所述内底壁141、所述第一内侧壁142及所述第二内侧壁143。所述内底壁141朝向所述盒盖15设置。所述内底壁141设置有所述支脚13。所述第一内侧壁142构成所述第一空间101的部分壁面。所述第二内侧壁143构成所述第二空间102的部分壁面。所述盒体14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底壁141的第一限位块144和第二限位块145。所述第一限位块144收容于所述第一空间101。所述受话器3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壁142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44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块144和所述第一内侧壁142同时对所述受话器3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受话器3在所述第一空间101内晃动,从而降低所述受话器3因碰撞、晃动等受到损伤的风险。所述第二限位块145收容于所述第二空间102。所述送话器4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壁143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45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块145和所述第二内侧壁143同时对所述送话器4进行限位,防止所述送话器4在所述第二空间102内晃动,从而降低所述送话器4因碰撞、晃动等受到损伤的风险。
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10,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包括显示模组300。所述显示模组300盖设在所述电子组件100上。所述显示模组300包括显示区303和邻接所述显示区303的非显示区301。所述显示模组300的非显示区301设有受话孔302。所述开口11连通所述受话孔30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受话器3和所述送话器4共用所述开口11,因此所述受话器3与所述送话器4也可共用所述受话孔302,从而只需在所述显示模组300的非显示区301设置单一的所述受话孔302,即可实现所述受话器3和所述送话器4的交互功能,不仅减少了所述显示模组300的孔洞数量,降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成本,而且也可以减小所述显示模组300的非显示区301的面积,增加所述显示模组300的显示区303的面积,从而提高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包括密封件400。所述密封件400夹设于所述显示模组300与所述壳体1之间。所述密封件400内形成导音通道401,所述导音通道401连通在所述开口11与所述受话孔302之间。所述密封件400使得声音在所述开口11与所述受话孔302之间传递时不发生泄露,从而暴增所述受话器3的发音质量和所述送话器4的接受信号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11可正对所述受话孔302(也即两者的中心轴线共线)。此时,所述导音通道401设置可设置成柱形通道。当然,如图2所示,所述导音通道401也可设置成扩口的异形通道,以使所述受话孔30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开口11的横截面积,从而提高所述电子设备200的使用体验(如收音效果、发音质量等)。所述受话器3在所述显示模组3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受话孔302部分重叠。所述送话器4在所述显示模组3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受话孔302部分重叠。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话孔302也可与所述开口11错位设置(也即两者的中心轴线不共线)。此时,所述导音通道401可设置成异形通道。
其中,如图10所示,所述显示模组300包括层叠连接的盖板304和显示屏305。所述显示屏305具有相背设置的两条短边3051及相背设置的两条长边3052,所述两条长边3052分别连接于所述两条短边3051之间。一条所述短边3051的部分区域朝向另一条所述短边3051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区3053。换言之,所述凹陷区3053构成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刘海”区域。所述凹陷区3053构成所述非显示区301或构成所述非显示区301的一部分。所述盖板304正对所述凹陷区3053的区域开设有所述受话孔302。所述受话孔302设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顶部。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以所述电子设备200处于图1所示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如图1中Z方向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X与所述显示屏305的短边3051方向相同。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Y与所述显示屏305的长边3052方向相同。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显示屏305的厚度方向相同,也即同时垂直于所述显示屏305的长边3052和短边3051的方向。所述受话器3和所述送话器4相对所述显示模组300竖放,以充分利用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Z上的空间,从而节约了在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X和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Y上的空间,使得所述电子设备200可在其宽度方向X和其长度方向Y上更紧凑地排布更多器件(例如摄像头模组、传感器、人脸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等),从而减小所述显示模组300的非显示区301的面积,以提高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
其中,所述受话器3和所述送话器4的排列方向可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X(如图2所示)或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Y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话器3和所述送话器4的排列方向也可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X和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Y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显示屏305用于排布信号线的边框区域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正面空间时(例如曲面屏),所述凹陷区3053构成所述非显示区301。此时,所述非显示区301的周边部分被所述显示区303所包围。当所述显示屏305的所述边框区域占用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正面空间时,所述凹陷区3053构成所述非显示区301的一部分,所述边框区域也构成所述非显示区301的一部分。此时,所述非显示区301包围所述显示区303。
其中,所述电子组件100在所述盖板304上的正投影S1与所述显示屏305在所述盖板304上的正投影S2部分重叠。此时,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非显示区301能够进一步减小,以增加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挡板、受话器及送话器,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及连通所述内腔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壁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挡板包括转动端和远离所述转动端的抵持端,所述转动端收容于所述内腔且转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抵持端可移动地伸入所述开口,所述挡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开口,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第二侧壁时,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开口,所述受话器收容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送话器收容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受话器的发音面与所述送话器的收音面相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的发音面平行于所述送话器的收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端设有永磁铁,所述第一侧壁嵌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电子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磁性,以使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永磁铁相吸或相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嵌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的磁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端包括凹槽,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支脚,所述支脚伸入所述凹槽,所述支脚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端。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抵持端与所述转动端之间,所述抵持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永磁铁彼此间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抵持端与所述转动端之间,所述抵持端、所述连接段及所述转动端共面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相对所述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包括本部及凸起部,所述本部与所述盒体对盒形成所述内腔,所述凸起部相对所述本部向所述内腔方向凸起,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凸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内底壁及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内底壁两侧的第一内侧壁及第二内侧壁,所述内底壁朝向所述盒盖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构成所述第一空间的部分壁面,所述第二内侧壁构成所述第二空间的部分壁面,所述盒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底壁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收容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受话器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块收容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送话器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盖设在所述电子组件上,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设有受话孔,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受话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密封件内形成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连通在所述开口与所述受话孔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连接的盖板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相背设置的两条短边及相背设置的两条长边,所述两条长边分别连接于所述两条短边之间,一条所述短边的部分区域朝向另一条所述短边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区,所述凹陷区构成所述非显示区或构成所述非显示区的一部分,所述盖板正对所述凹陷区的区域开设有所述受话孔。
CN201810157538.1A 2018-02-24 2018-02-24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3225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7538.1A CN108322581B (zh) 2018-02-24 2018-02-24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7538.1A CN108322581B (zh) 2018-02-24 2018-02-24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2581A true CN108322581A (zh) 2018-07-24
CN108322581B CN108322581B (zh) 2020-06-02

Family

ID=6290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7538.1A Active CN108322581B (zh) 2018-02-24 2018-02-24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25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751A (zh) * 2019-01-30 2019-06-0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602902A (zh) * 2019-08-26 2019-12-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866242A (zh) * 2020-07-23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57A (zh) * 2021-01-12 2021-04-23 益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麦克风扬声器一体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355A (zh) * 2004-01-15 2005-07-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发音和采音部件的防水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JP2010114541A (ja) * 2008-11-05 2010-05-20 Panasonic Corp 電子機器
CN102257835A (zh) * 2010-01-06 2011-11-23 苹果公司 用于紧凑型电子设备的薄型扬声器配置
CN106375513A (zh) * 2016-10-25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355A (zh) * 2004-01-15 2005-07-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发音和采音部件的防水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JP2010114541A (ja) * 2008-11-05 2010-05-20 Panasonic Corp 電子機器
CN102257835A (zh) * 2010-01-06 2011-11-23 苹果公司 用于紧凑型电子设备的薄型扬声器配置
CN106375513A (zh) * 2016-10-25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751A (zh) * 2019-01-30 2019-06-0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602902A (zh) * 2019-08-26 2019-12-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02902B (zh) * 2019-08-26 2021-03-0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866242A (zh) * 2020-07-23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57A (zh) * 2021-01-12 2021-04-23 益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麦克风扬声器一体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2581B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2581A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2376039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166666B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模组的控制方法
CN103361929B (zh) 洗衣机
CN100382573C (zh) 用于调节便携式终端内的照相机拍摄角度的装置和方法
EP1762083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one or more electrical control buttons in an upper housing part
EP1353487B1 (en) Mobile terminal
JP2002158758A (ja) 開閉型携帯情報端末
KR20100082920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커버
CN103179236A (zh) 移动终端
CN208128324U (zh) 移动终端
CN206100436U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CN110324452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366324A (zh) 发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0584436B1 (ko) 폴더형 휴대폰의 카메라 렌즈 장착장치
CN101771737A (zh) 电子装置
CN206322080U (zh) 智能终端扩展坞
CN111385387B (zh) 电子设备
CN111385388B (zh) 电子设备
CN211209323U (zh) 充电仓
CN209545640U (zh) 电子设备
JP3298496B2 (ja) 携帯電話機
CN110312005A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0595674B1 (ko) 슬라이드형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슬라이드장치
CN112956180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