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8981B -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8981B
CN108318981B CN201810094563.XA CN201810094563A CN108318981B CN 108318981 B CN108318981 B CN 108318981B CN 201810094563 A CN201810094563 A CN 201810094563A CN 108318981 B CN108318981 B CN 108318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frame
block
optical cab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45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18981A (zh
Inventor
茹志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ANTONG TELECOM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ANTONG TELECO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ANTONG TELECOM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ANTONG TELECO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45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89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8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8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18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8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46Cable boxes, e.g. splicing boxes with two or more multi fibre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包括盒盖、盒底、光纤储存盘、熔接盘固定支架、熔接盘;所述盒盖与所述盒底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还包括端部光缆固定模块,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包括组块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组块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以及若干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连杆,所述组块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本发明通过多组块的所述第四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实现对光缆固定模块不同结构的拼接组装,实现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的高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FTTH在国外发展的情况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阿联酋发展最好,日韩紧跟其后,北美次之,欧洲则相对滞后。在光纤到户的部署上,亚太地区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FTTH的部署和发展速度也受到了全球的瞩目,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目前中国的FTTH和4G网络,已在中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从统计数据看,中国的宽带用户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固定宽带用户已达到3.06亿户。
分光接线盒,作为FTTH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不可或缺的电信接入设备,一般用在光通信城域网中的住宅小区附近,具有分歧、分光和配线的功能,主要用于主干缆的分歧、分光和皮线光缆的引出入户,要求分光接线盒具有较多的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可架空、抱杆或挂壁安装。目前,现有入户的分光接线盒,端部光缆固定装置一般结构单一,一种分光接线盒一般仅对应一种类型的光缆连接,不便于安装者操作。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包括盒盖、盒底、光纤储存盘、熔接盘固定支架、熔接盘;所述盒盖与所述盒底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所述盒底与所述盒盖构成的密闭空间内装有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所述熔接盘、所述光纤储存盘;还包括端部光缆固定模块,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用于实现对接入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内光缆的固定,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包括组块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组块件,所述组块件为板状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以及若干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连杆,所述组块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较佳的,所述组块件两端面均设置线性凹槽,所述线性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型;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设置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线性构件,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线性凹槽的延伸轨迹和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形状相同。
较佳的,所述连杆包括直杆和弹性限位扣,所述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限位扣;所述直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平面,且所述直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横截面圆心所组成的延伸线;所述弹性限位扣设置为大于180°的圆弧状;所述弹性限位扣内圆半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框架的横截面半径尺寸,且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圆心不在所述直杆的轴线上。
较佳的,所述组块件均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贯通孔且设置于所述线性凹槽上,所述连接孔轴线与所述线性凹槽横截面圆心所组成的延伸线不相交;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圆心过所述连接孔的轴线。
较佳的,所述弹性限位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直杆的端部,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直杆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轴线之间的距离B的计算公式,
Figure GDA0002271675980000031
其中,a为所述直杆长度尺寸;r1为所述弹性限位扣外圆半径尺寸;r2为所述弹性限位扣内圆半径尺寸;r3为所述第二框架横截面的半径尺寸;b为所述线性凹槽的深度尺寸;D为所述连接孔直径尺寸;c为所述组块件的厚度尺寸;A为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圆心与所述直杆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θ为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弹性限位扣圆心的连接线与所述直杆轴线形成的锐角角度。
较佳的,所述组块件均设置对应的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组块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卡槽设置为T型槽口,对应的所述卡块设置为T型条状块,将所述卡块从所述卡槽的一端插入致使所述卡块完全滑入所述卡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组块件之间的卡接。
较佳的,所述组块件包括第一组块和第五组块,所述第一组块设置用于分歧光缆安装的分歧光缆进出孔、用于直通光缆安装的直通光缆进出孔;所述第五组块设置为若干平板,所述第一组块和所述第五组块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较佳的,所述分歧光缆进出孔设置分歧光缆进出管;在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的外端设有直通光缆进出管;所述直通光缆进出管包括直通密封圈、直通孔挡片、直通孔压板;所述直通密封圈、所述直通孔挡片和所述直通孔压板均对应设置两个通孔,所述直通密封圈、所述直通孔挡片和所述直通孔压板上对应设置的所述通孔相对构成所述直通光缆的进出管道,所述直通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直通孔挡片和所述直通孔压板之间。
较佳的,所述组块件包括第二组块和第四组块,所述第二组块设置所述皮线光缆出线孔;所述第四组块设置所述半圆形槽口;所述第二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较佳的,所述组块件包括第三组块和第四组块,所述第三组块设置所述光纤预连接件;所述第四组块设置所述半圆形槽口;所述第三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更换设置有不同光缆进出孔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实现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对不同安装情况的适用,便于使用者使用,提高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的适用范围;2,通过多组块的所述第四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实现对光缆固定模块不同结构的拼接组装,实现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的高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外部视图;
图2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3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视图;
图4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走线视图;
图5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6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视图;
图7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二的走线视图;
图8为所述第三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的连接视图;
图9为所述连接组件的局部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盒盖;3-光纤储存盘;4-熔接盘固定支架;5-熔接盘;6-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8-直通光缆;9-分歧光缆;11-锁扣;21-光缆固定支架;22-喉箍;23-固定螺钉;24-固定板;25-加强芯;61-分歧光缆进出孔;62-直通光缆进出孔;63-直通光缆进出管;64-通孔;65-固定孔;66-金属压板;67-分歧光缆进出管;71-皮线光缆出线孔;72-适配器固定架;73-适配器;74-皮线光缆;75-皮线光缆密封圈;76-皮线光缆固定件;631-直通密封圈;632-直通孔挡片;633-直通孔压板;671-外凸缘;672-分歧垫片;673-分歧密封圈;681-第三组块;682-第四组块;683-第一框架;684-第二框架;685-线性凹槽;686-直杆;687-弹性限位扣;68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外部视图;所述接头盒包括盒盖1、盒底、光纤储存盘3、熔接盘固定支架4、熔接盘5、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所述盒盖1与所述盒底的上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盒盖1与所述盒底的两侧对称设置若干锁扣11,所述锁扣11实现所述盒盖1与所述盒底两侧端面的固定密封;通过所述转轴和所述锁扣11保证所述分光配线接头盒外壳整体的密封固定;在所述盒底与所述盒盖1构成的密闭空间内装有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4、所述熔接盘5、所述光纤储存盘3。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4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密闭空间上部,用于所述熔接盘5的安装和固定。所述光纤储存盘3紧挨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4,与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4一起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盒底上;所述光纤储存盘3上设有光纤挡纤耳,用于所述分歧光缆9的盘存和固定。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4倾斜设置从而保证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4和所述盒底之间形成一定的盘存空间,所述盘存空间用于直通光缆8的盘存和固定。所述盒盖1、所述盒底和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接触位置处设有壳体密封条,用于保证所述密闭空间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光配线接头盒外壳仅采用所述锁扣11和所述转轴的连接方式,并未采用螺钉连接,便于所述分光配线接头盒外壳的安装拆卸。值得指出的是,如有防盗需要,所述分光配线接头盒外壳端部还可以增加防盗螺钉,能实现防盗和紧固的作用。所述密闭空间内的所述直通光缆8和所述分歧光缆9各自独立分开、走纤路由清晰、方便后期维护和扩容。根据安装场景的需求,盒底通过更换不同安装配件,可满足架空、挂壁或抱杆安装。
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视图;在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上设有光缆进出孔;所述的光缆进出孔包括多个用于分歧光缆9安装的分歧光缆进出孔61和一个椭圆形相贯通的用于所述直通光缆8安装的直通光缆进出孔62,在每一个分歧光缆进出孔61内各装有一根分歧光缆进出管67;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的横截面为扁长孔,所述扁长孔横截面的两端为直径稍大的圆孔,在该直通光缆进出孔62的外端设有直通光缆进出管63。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视图;所述的直通光缆进出管63包括直通密封圈631、直通孔挡片632、直通孔压板633。所述直通密封圈631、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均对应设置两个通孔64,所述直通密封圈631、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上对应设置的所述通孔64相对构成所述直通光缆8的进出管道;所述直通孔挡片632设置在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内侧的一端,且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在所述直通孔挡片632的对应位置上设置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限制所述直通孔挡片632的位置,避免所述直通孔挡片632进入所述密闭空间内部。
所述直通密封圈631设置在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之间;所述直通密封圈63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直通光缆8穿过所述直通密封圈631上设置的所述通孔64保证所述直通光缆8与所述直通密封圈631相对位置的固定;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均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即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均由对称的两部分相对构成,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的每一部分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9的内表面相对应(吻合),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的每一部分相互对接面设有用于穿过光缆的密封件半圆凹槽,对应的所述半圆凹槽形成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上的所述通孔64;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的分体式设置便于所述直通孔挡片632、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和所述直通光缆8的安装,避免所述直通光缆8穿过所述通孔64与通孔内壁相对运动造成的摩擦损坏,降低安装的困难度;同时将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放入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内时,由于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的外侧形状分别与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的内表面相对应,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内表面对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各部分产生限制作用,保证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的整体结构完整,实现对所述直通光缆8的固定作用。
所述直通孔压板633的两部分均设置有固定孔65,所述延伸部上与所述固定孔65对应的位置处设置螺纹孔,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外侧(靠近下端处)还设有一金属压板66,通过螺钉依次穿过所述金属压板66所述固定孔65并与所述螺纹孔扭紧固定,实现所述直通孔压板633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和所述延伸部的共同挤压作用下,实现对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密封圈631位置的固定;同时由于所述金属压板66的设置,实现所述直通孔压板633两部分之间的稳定连接,增加所述直通孔压板633的整体稳定性,保证所述的直通光缆进出管63良好的密封性。
在所述直通光缆8进出安装时,如果所述直通光缆8直径较小,还可以在所述直通光缆8上缠绕密封胶以增大其直径,使其跟所述直通密封圈631的所述通孔64相匹配。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和所述直通孔压板633能预先对进出的所述直通光缆8进行固定,避免了因所述直通光缆8的弯曲、扭转而影响所述直通密封圈631的密封效果。
所述的分歧光缆进出管67的中部设有外凸缘671,所述外凸缘671上设置有外螺纹和扭紧部,所述分歧光缆进出孔61内设置内螺纹和限位部;所述分歧光缆进出管67的上端穿入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的分歧光缆进出孔61,并通过旋转所述扭紧部实现所述外凸缘671和所述分歧光缆进出孔61的螺纹连接以实现所述的分歧光缆进出管67和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7的安装连接。所述的分歧光缆进出管67还包括分歧密封圈673和分歧垫片672,所述分歧垫片672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歧密封圈673两端;通过所述外凸缘671和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分歧垫片672的限制连接,实现所述分歧密封圈673在所述分歧光缆进出孔61内的位置限制,以保证所述分歧密封圈673的密封效果。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一的走线视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对应于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上所述分歧光缆进出孔61和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强芯固定装置和光缆固定支架21,所述加强芯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光缆固定支架21上,所述光缆固定支架21设置喉箍22,所述喉箍22用于固定所述直通光缆8和所述分歧光缆9。
所述加强芯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钉23、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通过所述固定螺钉23可拆卸式的固定在所述光缆固定支架21上,所述固定板24设置为弧形或带有倾斜翼边的板状,优选设置为带有倾斜翼边的板状便于对加强芯平整设置;所述光缆固定支架21对应所述倾斜翼的位置设置槽口,便于所述固定板24位置的固定和调节。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二中用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替换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
如图5所示,图5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视图;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设有若干皮线光缆出线孔71,所述密闭空间内设有适配器固定架72,所述适配器固定架72上设置有适配器73,所述适配器73与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内的光分路器连接。皮线光缆74的一端从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的所述皮线光缆出线孔71进出,另一端通过所述适配器73与所述光分路器连接。
如图6所示,图6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视图;所述皮线光缆出线孔71内设置皮线光缆固定件76和皮线光缆密封圈75以安装固定所述皮线光缆74。所述皮线光缆固定件76设在所述的喉箍22内,所述皮线光缆固定件76用于固定所述皮线光缆74的位置,所述皮线光缆密封圈75用以保证所述皮线光缆固定件76和所述皮线光缆74连接位置的密封效果。所述皮线光缆74指的是小芯数非金属加强芯室内光缆,一般情况下为2×3mm“8”字缆,3×5mm“8”字缆的圆缆。
如图7所示,图7为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实施例二的走线视图;所述盒底和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均对应设置有半圆形槽口,所述半圆形槽口构成所述直通光缆8和所述分歧光缆9的进出管道,便于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对所述直通光缆8和所述分歧光缆9的位置限制。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三中用所述第三端部光缆固定模块替换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
所述第三端部光缆固定模块设置光纤预连接件,所述光纤预连接件包括预连接接头、密封套和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的外表面设有卡槽,可以使用专用扳手在卡槽固定,转动连接螺母进行拧紧,其内表面设有螺纹,用于连接预连接接头。所述预连接接头包括螺纹连接端和光纤连接端,两端之间设有定位环。其中螺纹连接端具有外螺纹,能够与所述连接螺母的内螺纹连接。光纤连接端外表面设有卡槽,用于与所述密封套连接,所述光纤连接端设有连接端口,可以直接安装预连接光纤接头或光纤快速连接器,即插即用。所述光纤连接端外部还装有密封圈,可以与所述密封套的内壁贴合,起到密封作用。所述密封套尾部设有密封帽,所述密封帽与所述密封套的主体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帽内安装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密封套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提高预连接接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述密封套主体和所述定位环上设有定位标志,当两者的定位标志的位置对应时,说明所述密封套安装到位。
光纤连接端设有连接端口,内壁设有弹性卡扣,用于固定光纤接头。光纤接头插入连接端口时,所述弹性卡扣被压缩,光纤接头插入到固定位置,所述弹性卡恢复与光纤接头的凹槽作用,固定光纤接头。所述连接端口具有插芯孔,用于连接光纤接头的插芯。所述插芯孔端面涂有抗反射涂层,使光纤的光信号衰减更低,使用寿命更长。所述插芯孔的中心设有光纤通孔,用于安装光纤,所述插芯孔的深度的为6.55-6.59mm,内径范围为1.25-1.255mm,所述光纤通孔的直径范围为0.1252-0.1256mm,所述插芯孔与所述光纤通孔的同心度不大于0.5μm。所述插芯孔与光纤接头的插芯光纤连接无机械触点,连接方便,所述插芯孔设计标准,精度高,可以减少光信号衰减。
所述光纤预连接件使用时,所述连接螺母安装在所述第三端部光缆固定模块上,所述预连接接头与所述连接螺母螺纹连接,光纤插入所述光纤通孔。将所述预连接接头与所述密封套分离,拧开所述密封帽。将光缆穿过所述密封帽和所述密封套,将预连接光纤接头或光纤快速连接器插入连接端口,插芯进入插芯孔,确认所述弹性卡扣固定。将所述密封套与所述预连接接头卡槽连接,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定位环接触,两者表面的定位标志位置对应,确认连接到位。此时密封圈与密封套内壁接触,起到密封作用。将密封帽拧紧,所述弹性密封件与所述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预连接件具有防水、防尘的功能,增加光纤连接稳定性。光纤预连接件产品结构简单、标准,各部件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拆装方便,并且具有固定指标,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快速查询。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进行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三中用所述第四端部光缆固定模块替换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
所述第四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包括组块件和连接组件,所述组块件包括第一组块、第二组块、第三组块681、第四组块682、第五组块;所述第一组块、所述第二组块、所述第三组块681、所述第四组块682、所述第五组块的厚度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组块设置所述分歧光缆进出孔61和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所述第二组块设置所述皮线光缆出线孔71;所述第三组块681设置所述光纤预连接件;所述第四组块682设置所述半圆形槽口;所述第五组块设置为若干平板;所述第一组块和所述第五组块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结构;所述第二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682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结构;所述第三组块681和所述第四组块682连接形成所述第三端部光缆固定模块结构;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固定相邻组块之间的连接位置。通过所述第四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内各组件的更换可快速实现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和所述第三端部光缆固定模块之间的交替更换,便于使用者使用。
如图8所示,图8为所述第三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的连接视图;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框架683和第二框架684以及若干连接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的连杆,所述第一组块、所述第二组块、所述第三组块681、所述第四组块682或所述第五组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之间,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从而实现所述连接组件对所述第一组块、所述第二组块、所述第三组块681、所述第四组块682或所述第五组块连接状态下相对位置的固定。
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优选设置为横截面为圆形金属丝制作的线性构件,且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连杆优选为金属材料制作,金属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量,便于实现所述框架的安装;所述第一组块、所述第二组块、所述第三组块681、所述第四组块682或所述第五组块的两端面均设置线性凹槽685,所述线性凹槽685的延伸轨迹和所述第一框架683、所述第二框架684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线性凹槽685横截面为圆弧型,所述线性凹槽685横截面半径尺寸等于或略大于构成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的金属丝半径尺寸;通过将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对相邻组件间连接位置的初步限定。
所述连杆包括直杆686和弹性限位扣687,所述直杆68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683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限位扣687。较佳的,所述直杆686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683的平面,且所述直杆686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683横截面圆心所组成的延伸线;所述弹性限位扣687设置为大于180°的圆弧状,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内圆半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框架683的横截面半径尺寸,且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圆心不在所述直杆686的轴线上。
所述第一组块、所述第二组块、所述第三组块681、所述第四组块682和所述第五组块上均设置连接孔688,所述连接孔688为贯通孔64且设置于所述线性凹槽685上,所述连接孔688轴线与所述线性凹槽685横截面圆心所组成的延伸线不相交,即当所述第二框架684由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卡接入所述线性凹槽685内时,在所述弹性限位扣687位置,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圆心和所述第二框架684横截面圆心不同心,便于所述第二框架684和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卡接。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连接孔688实现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之间的连接,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圆心过所述连接孔688的轴线,且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外圆直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孔688的孔径尺寸,保证所述弹性限位扣687顺利穿过所述连接孔688。
如图9所示,图9为所述连接组件的局部视图;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直杆686的端部,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另一端为限位端,由于所述弹性限位扣687设置为大于180°的圆弧状,故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圆心的连接线和所述直杆686轴线形成一定的角度,以保证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对设置在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之间的所述第二框架684具有良好的卡接效果。由于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内圆半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框架683的横截面半径尺寸,当所述直杆686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688轴线设置为共线时,即所述线性凹槽685横截面圆心和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内圆圆心均在所述连接孔688轴线上时,所述第二框架684无法在所述线性凹槽685和所述弹性限位扣687之间完全固定,即所述第二框架684贴合所述线性凹槽685时,所述第二框架684与所述弹性限位扣687无接触,故所述直杆686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688轴线设置为不共线,以保证所述第二框架684同时和所述线性凹槽685、所述弹性限位扣687贴合接触以提高所述线性凹槽685和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对所述第二框架684的固定效果。
为保证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对所述第二框架684良好的卡接效果的同时便于所述第二框架684卡入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内,故需对所述直杆686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688轴线在横截面上的距离进行限定。
所述直杆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轴线在横截面上的距离B的计算公式:
Figure GDA0002271675980000141
其中,a为所述直杆长度尺寸;r1为所述弹性限位扣外圆半径尺寸;r2为所述弹性限位扣内圆半径尺寸;r3为所述第二框架横截面的半径尺寸;b为所述线性凹槽的深度尺寸;D为所述连接孔直径尺寸;c为所述组块件的厚度尺寸;A为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圆心与所述直杆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θ为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弹性限位扣圆心的连接线与所述直杆轴线形成的锐角角度。
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圆心的连接线与所述直杆686轴线形成的锐角角度越大时,所述限位端与所述组快件表面距离越近,即所述限位端和所述线性凹槽685边缘的间隙,为保证所述第二框架684顺利卡入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内,所述直杆686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688轴线之间的距离就越大。
在将所述第二框架684卡入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之间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框架684挤压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由于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外圆直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孔688的孔径尺寸,所述直杆686与所述第二框架684固定连接端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绕所述直杆686与所述第二框架684固定连接端转动一定角度直至所述弹性限位扣687与所述连接孔688内壁接触,此时,所述限位端发生位移,致使所述限位端和所述线性凹槽685边缘的间隙尺寸增大,便于所述第二框架684通过所述间隙进入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之间;当所述第二框架684进入所述线性凹槽685内,所述第二框架684对所述弹性限位扣687的挤压力消失,所述直杆686与所述第二框架684固定连接端发生回弹,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回归原位,所述限位端和所述线性凹槽685边缘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框架684横截面的直径尺寸,在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的同时限位作用下,所述第二框架684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所述连接组件对所述第一框架683、所述第二框架684的连接效果。
通过所述直杆686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688轴线之间的距离的计算设定,保证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对所述第二框架684良好的卡接效果的同时便于所述第二框架684卡入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内,便于对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孔688和所述线性凹槽685结构的进行设定,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框架683和所述第二框架684从而实现所述连接组件对所述第一组块、所述第二组块、所述第三组块681、所述第四组块682或所述第五组块连接状态下相对位置的固定。
所述第一组块、所述第二组块、所述第三组块681、所述第四组块682和所述第五组块均设置对应的卡槽结构,即所述第一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682、所述第二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682、所述第三组块681和所述第四组块682的对应面设置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所述对应面上,所述卡槽优选设置为T型槽口,对应的所述卡块设置为T型条状块,将所述卡块从所述卡槽的一端插入致使所述卡块完全滑入所述卡槽内,从而实现相邻组块的卡接。
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相邻组件的连接过程具体为,将相邻组件通过所述卡槽结构实现初连接,将所述第一框架683固定在所述初连接的相邻组件上,即将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连接孔688,并将所述第一框架683对应设置在所述线性凹槽685内;再将所述第二框架684逐个卡入所述弹性限位扣687和所述线性凹槽685内实现相邻组件的终连接。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卡槽结构的双重固定,实现相邻组件的固定连接便于所述第四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内各组件的更换快速,实现所述第一端部光缆固定模块6、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和所述第三端部光缆固定模块之间的交替更换,便于使用者使用。
实施例五
1、直通光缆固定与光分路器尾纤的熔接
根据所述直通光缆8需要盘绕的长度,用光缆开剥刀把所述直通光缆8中间的外皮剥掉,内部露出带松套管的所述直通光纤;根据所述光缆固定支架21与所述加强芯固定装置之间的距离,把光缆加强芯端部留出35mm长左右,然后把剩余的部分剪断。
先把所述直通密封圈631用美工刀沿双孔外侧斜切开,再用密封胶带增大所述直通光缆8的直径,然后把所述直通光缆8从切口处卡入直通密封圈631的通孔64内,并在所述直通密封圈631的前端放上所述直通孔挡片632,后面放上所述直通孔压板633,并一起穿入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62内,最后用所述喉箍22在所述光缆固定支架21上固定好所述直通光缆8,在内部用所述加强芯固定装置固定好所述光缆加强芯,即可完成所述直通光缆8的固定。
从所述直通光缆8的松套管中拿出使用的一根,从开剥光缆的一端剪断,然后从所述熔接盘5的一个入口引入到所述熔接盘5内,并在所述熔接盘5内盘绕好。先把光分路器固定在相应卡槽内,再把输入端的尾纤引入到所述熔接盘5的另一入口内,并在所述熔接盘5内进行盘绕预存。最后,用熔接机把所述光分路器引入的尾纤跟所述直通光缆8引入光纤进行熔接,再把所述热熔管移到光纤熔接点处,加热收缩后即可固定到热熔管卡槽内。
2、光缆分歧熔接
所述分歧光缆9的固定和熔接跟所述直通光缆8的不同之处是所述分歧光缆9的外皮开剥是从所述分歧光缆9的一头开剥,所述直通光缆8的外皮开剥是从所述直通光缆8的中间部位开剥,其他步骤同上。
3、皮线光缆的安装和固定
所述皮线光缆74从所述第二端部光缆固定模块7端部的所述皮线光缆出线孔71引入的;先把所述皮线光缆密封圈75从方孔部位纵剖开,然后把所述皮线光缆74卡入皮线光缆密封圈75内,再一起用皮线光缆固定件76固定好,最后用手一起压入所述皮线光缆出线孔71内,即可固定和密封好所述皮线光缆74。然后用光纤快速连接器做好连接头,最后插在所述适配器固定架72上的所述适配器73上即可实现光纤的通路。最后合上所述盒盖1,扣上所述锁扣11,即可完成整个分光配线接头盒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盖、盒底、光纤储存盘、熔接盘固定支架、熔接盘;所述盒盖与所述盒底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所述盒底与所述盒盖构成的密闭空间内装有所述熔接盘固定支架、所述熔接盘、所述光纤储存盘;还包括端部光缆固定模块,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用于实现对接入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内光缆的固定,所述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包括组块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组块件,所述组块件为板状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以及若干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连杆,所述组块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块件两端面均设置线性凹槽,所述线性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型;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设置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线性构件,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线性凹槽的延伸轨迹和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形状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直杆和弹性限位扣,所述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限位扣;所述直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平面,且所述直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横截面圆心所组成的延伸线;所述弹性限位扣设置为大于180°的圆弧状;所述弹性限位扣内圆半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框架的横截面半径尺寸,且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圆心不在所述直杆的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块件均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贯通孔且设置于所述线性凹槽上,所述连接孔轴线与所述线性凹槽横截面圆心所组成的延伸线不相交;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圆心过所述连接孔的轴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直杆的端部,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直杆的轴线和所述连接孔轴线在横截面上的距离B的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2271675970000021
其中,a为所述直杆长度尺寸;r1为所述弹性限位扣外圆半径尺寸;r2为所述弹性限位扣内圆半径尺寸;r3为所述第二框架横截面的半径尺寸;b为所述线性凹槽的深度尺寸;D为所述连接孔直径尺寸;c为所述组块件的厚度尺寸;A为所述弹性限位扣的圆心与所述直杆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θ为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弹性限位扣圆心的连接线与所述直杆轴线形成的锐角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块件均设置对应的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组块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卡槽设置为T型槽口,对应的所述卡块设置为T型条状块,将所述卡块从所述卡槽的一端插入致使所述卡块完全滑入所述卡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组块件之间的卡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块件包括第一组块和第五组块,所述第一组块设置用于分歧光缆安装的分歧光缆进出孔、用于直通光缆安装的直通光缆进出孔;所述第五组块设置为若干平板,所述第一组块和所述第五组块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歧光缆进出孔设置分歧光缆进出管;在所述直通光缆进出孔的外端设有直通光缆进出管;所述直通光缆进出管包括直通密封圈、直通孔挡片、直通孔压板;所述直通密封圈、所述直通孔挡片和所述直通孔压板均对应设置两个通孔,所述直通密封圈、所述直通孔挡片和所述直通孔压板上对应设置的所述通孔相对构成所述直通光缆的进出管道,所述直通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直通孔挡片和所述直通孔压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块件包括第二组块和第四组块,所述第二组块设置皮线光缆出线孔;所述第四组块设置半圆形槽口;所述第二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块件包括第三组块和第四组块,所述第三组块设置所述光纤预连接件;所述第四组块设置半圆形槽口;所述第三组块和所述第四组块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CN201810094563.XA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Active CN1083189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4563.XA CN108318981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4563.XA CN108318981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8981A CN108318981A (zh) 2018-07-24
CN108318981B true CN108318981B (zh) 2020-03-17

Family

ID=6288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4563.XA Active CN108318981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8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513A (zh) * 2018-11-15 2019-01-04 江苏八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接头盒
CN109212699B (zh) * 2018-11-21 2020-07-21 衡阳市光纤技术产学研管理有限公司 可控制进线的光纤接线盒
CN114935803A (zh) * 2022-05-23 2022-08-23 江苏俊知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熔接96芯挂墙的光缆接头盒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3725Y (zh) * 2006-04-29 2007-04-25 茹志康 多功能光缆接头盒
CN101840038A (zh) * 2010-03-15 201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分纤箱
CN101846780A (zh) * 2010-06-18 2010-09-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的分路器一体化光纤分线盒
CN201637902U (zh) * 2010-03-24 2010-11-17 茹志康 光缆分光配线接头盒
CN105093451A (zh) * 2015-07-24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纤及配电装置及通信站点
CN205404905U (zh) * 2016-01-29 2016-07-27 杭州七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3725Y (zh) * 2006-04-29 2007-04-25 茹志康 多功能光缆接头盒
CN101840038A (zh) * 2010-03-15 201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分纤箱
CN201637902U (zh) * 2010-03-24 2010-11-17 茹志康 光缆分光配线接头盒
CN101846780A (zh) * 2010-06-18 2010-09-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的分路器一体化光纤分线盒
CN105093451A (zh) * 2015-07-24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纤及配电装置及通信站点
CN205404905U (zh) * 2016-01-29 2016-07-27 杭州七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8981A (zh)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71584C (en) Ruggedized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structures and assemblies
CN108318981B (zh)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CN101636679B (zh) 光纤电缆入口器件以及通信封装件系统
US7751675B2 (en) Wall box adapted to be mounted at a mid-span access location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
US7333708B2 (en) Multi-port opt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CN102197557B (zh) 机械式入线口
EP2674800B1 (en) Access Terminal Box
US11703651B2 (en) Cable termination assembly with disengagement prevention structures
WO2021018015A1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以及光纤连接器
CN102985859A (zh) 可拆卸光纤分接盘
CN105917259A (zh) 一种连接件以及光纤连接头
MX2012014755A (es) Armario de pedestal de distribucion exterior.
EP3511752B1 (en) Splice closur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optical cable
CN207851375U (zh) 一种端部光缆固定模块可更换式分光接线盒
JP2021512345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予め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アダプタ、ファイバ終端ボックス、および光ファイバ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6324766B (zh) 一种光纤预连接件及具有该预连接件的终端盒
RU2632926C2 (ru) Кожух кабель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CN216248401U (zh) 一种高密度熔纤模块
CN207851376U (zh) 一种端部多模块式光分路器分纤盒
CN104932069A (zh) 一种多用分光分纤盒
CN220894610U (zh) 一种具有多个兼容接口的防水光纤盒
JP2007279216A (ja) 光クロージャ、光ケーブル分岐方式
CN220671708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通信工程光纤交换箱
CN209746230U (zh) 一种壁挂式光缆终端盒
CN212965561U (zh) 室内壁挂式光纤配线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