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7842A -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7842A
CN108317842A CN201810125707.3A CN201810125707A CN108317842A CN 108317842 A CN108317842 A CN 108317842A CN 201810125707 A CN201810125707 A CN 201810125707A CN 108317842 A CN108317842 A CN 108317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olley
controller
coating lifting
dry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57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富家
邢汶平
伍小平
李欣闻
陈雪姣
赵绪亚
吴吉霞
吴明锋
马彬
魏红亮
潘辰
李艳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1257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7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7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7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 F26B15/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line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10Temperatur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12Velocity of flow; Quantity of flow, e.g. by varying fan speed, by modifying cross flow are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2Applications of driving mechanism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ubclas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自动风干装置;所述自动风干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电控指令对涂装吊具的滑触线进行风干。相较于现有的人工干燥方式,本发明通过由控制器控制的自动风干装置对涂装吊具的滑触线进行干燥作业,其能够实现对滑触线上的冷凝水连续、快速且及时的清理,无需干扰生产节奏,并且由人工变为自动,干燥效率得到保证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节省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参考图1所示,在车身涂装前进行电泳处理的过程中,通常是由电控的滑触线100驱动涂装吊具200运行,但在涂装前电泳处理工艺中,液槽300内的电泳液的温度相对较高,当涂装吊具200带着车身经过液槽300时,电泳液产生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滑触线100的表面,导致电控信号无法有效传输或者控制信号紊乱等,严重影响涂装生产的效率。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多是采用图1中的人工处理方式,需要在停线后由人员现场操作压缩空气吹杆101对涂装吊具200的滑触线100上的冷凝水进行吹干,但该方案有如下缺陷:干燥效率低、耗费人工成本、产线停顿以及处理时效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装吊具干燥系统,能够自动对涂装吊具的滑触线进行干燥作业。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包括:
控制器和自动风干装置;
所述自动风干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电控指令对涂装吊具的滑触线进行风干。
优选地,所述自动风干装置包括:
送风风机、送风管道及送风模组;
排风风机、排风管道及排风模组;
所述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送风风机将用于干燥的空气,经由所述送风管道及所述送风模组吹至滑触线;
所述排风风机经由所述排风管道及所述排风模组,将吹至滑触线的空气排出。
优选地,所述送风模组安装在滑触线上方且位于滑触线的两侧;所述排风模组安装在滑触线下方且位于滑触线的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滑触线附近的湿度传感器;
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的转速。
优选地,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吹向滑触线的空气。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调节吹向滑触线的空气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液体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循环水路、第二循环水路和换热器;
所述第一循环水路用于加热所述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循环水路;
所述第二循环水路用于加热所述送风管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循环水路包括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上的加热水套,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调节阀;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所述调节阀的开度,以调节进入到所述加热水套的水量。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水路上分别设有压力表和温度计。
相较于现有的人工干燥方式,本发明通过由控制器控制的自动风干装置对涂装吊具的滑触线进行干燥作业,其能够实现对滑触线上的冷凝水连续、快速且及时的清理,无需干扰生产节奏,并且由人工变为自动,干燥效率得到保证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是现有的涂装吊具干燥方式的操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滑触线 200涂装吊具 300液槽 101压缩空气吹杆
1送风模组 2送风管道 3送风风机 4排风模组 5排风管道
6排风风机 10加热水套 11水泵 12调节阀 13湿度传感器
14加热器 15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可以包括控制器和自动风干装置,这里所称自动风干装置,其功能是根据控制器的电控指令对涂装吊具200的滑触线100进行风干。因而,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生产需求而定,例如按照预设在控制器中的时间周期,定时驱动自动风干装置对滑触线100进行干燥作业,当然也可以由操作人员直接在控制器处操纵,随时根据需驱动自动风干装置进行干燥作业;驱动方式可以是通过电控阀门或电机实现;且自动风干装置所吹出的干燥风可以是自然风也可以是来自于空压机的压缩空气等;此外,风干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喷嘴、风门、气管等多种形式实现;而控制器可以考虑与整个涂装线的电控系统联接或者集成为一体。
本发明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实施参考,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用自动风干装置包括送风单元和排风单元,具体地,送风单元可以设有送风风机3、送风管道2及送风模组1,而排风单元可以设有排风风机6、排风管道5及排风模组4。其中,送风风机3和排风风机6分别与前述控制器(图中未示)电连接,而送风风机3和排风风机6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厂房内或者如图中所示置于外部。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可以如下:
涂装吊具200由滑触线100带着车身经过液槽300时,槽液表面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滑触线100表面,此时控制器启动送风风机3,将用于干燥的空气,例如室外的环境自然风,经由送风管道2及送风模组1吹至滑触线100上(如箭头所示),之后,控制器启动排风风机6经由排风管道5及排风模组4,再将吹至滑触线100的空气及时排出(如箭头所示),以免具有一定压力的潮湿空气积聚在吊具附近,干扰吊具运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送风模组1可以是具有一定容积的出风装置,例如具备风阀的甬道,更优地可以在出风口处加设过滤机构,以保证吹至滑触线100的干燥空气更为洁净;排风模组4优选可以是具有吸湿装置和排水装置的托盘,且其与排风管道5连通,这样在排风过程中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可以留在托盘中并由排水装置排出;再者,控制器对送风和排风的启动控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先启动送风再延时启动排风,具体可由实际情况而定,对此本发明不做限定。
进一步如图2所示,送风模组1可以安装在滑触线100的上方且位于滑触线100的两侧,同样地,排风模组4也可以安装在滑触线100的下方且位于滑触线100的两侧,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干燥作业,包括送风和排风操作更加均匀、高效。
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发生另一种情况,例如当涂装生产量增大时,槽液产生的水蒸气也会随之增大,滑触线100四周的冷凝水也将增多,若单纯前述依靠风干,有可能造成风干不及时或干燥效果降低,因此,本发明还提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涂装吊具干燥系统还包括了加热装置,其作用是加热吹向滑触线的空气,也即是通过具有一定热量的干燥空气对滑触线100进行烘干,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干燥效率以应对产量的增长。当然,加热的方式可以是在送风模组1处设置加热装置或者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对送风管道2进行升温,因而加热装置的选型也可以多样的例如电热棒、电热丝,更优地,可以采用液体加热装置,例如在送风管道2上包裹加热水套;此外,加热装置也可以与前述控制器电连接,由控制指令自动执行加热操作。
针对所述液体加热装置,本发明给出了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结合图4所示,该液体加热装置具体包括有第一循环水路、第二循环水路和换热器15。具体而言第一循环水路可以通过加热器14或锅炉等热源对水路中的循环水进行升温,目的是加热前述换热器15,换热器15的作用顾名思义,其可以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循环水路,而第二循环水路的作用是通过水泵11的驱动使循环内的液体加热前述送风管道2。为保证加热效率及可靠性,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和第二循环水路上还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压力表和温度计以实时反馈液体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并且,如前文提及的,第二循环水路可以在所述送风管道2上的设置加热水套10,并且通过调节阀12调节加热水套10内的水量,以控制送风管道2内的空气的温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水泵11、调节阀12、加热器14以及压力表和温度计均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实现干燥操作的全局控制。
最后可以补充的是,为进一步提升涂装吊具干燥系统的控制精度,还可以在滑触线100附近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湿度传感器13。这样,控制器可以根据湿度传感器13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前述送风风机3和排风风机6的转速,以精确控制风量;并且还可以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精确调节吹向滑触线100的空气的温度,例如,结合前述实施方式,控制器根据湿度传感器13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调节阀12的开度,准确调控进入到加热水套10的水量。当然,湿度传感器13不仅适用图4所示实施例,同样可用于前述各实施例,以提升干燥控制的准确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需要言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方式所涉及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不改变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地组合搭配成多种等效方案;因此,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和自动风干装置;
所述自动风干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电控指令对涂装吊具的滑触线进行风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风干装置包括:
送风风机、送风管道及送风模组;
排风风机、排风管道及排风模组;
所述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送风风机将用于干燥的空气,经由所述送风管道及所述送风模组吹至滑触线;
所述排风风机经由所述排风管道及所述排风模组,将吹至滑触线的空气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组安装在滑触线上方且位于滑触线的两侧;所述排风模组安装在滑触线下方且位于滑触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滑触线附近的湿度传感器;
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吹向滑触线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调节吹向滑触线的空气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液体加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循环水路、第二循环水路和换热器;
所述第一循环水路用于加热所述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循环水路;
所述第二循环水路用于加热所述送风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水路包括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上的加热水套,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调节阀;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信号,控制所述调节阀的开度,以调节进入到所述加热水套的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装吊具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水路上分别设有压力表和温度计。
CN201810125707.3A 2018-02-07 2018-02-07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Pending CN108317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5707.3A CN108317842A (zh) 2018-02-07 2018-02-07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5707.3A CN108317842A (zh) 2018-02-07 2018-02-07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7842A true CN108317842A (zh) 2018-07-24

Family

ID=6290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5707.3A Pending CN108317842A (zh) 2018-02-07 2018-02-07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78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5375A (zh) * 2021-10-08 2021-12-31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烘干机散热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5530A (zh) * 2013-03-25 2013-11-13 德州炬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介质循环系统干燥设备
CN106500230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处理室体送风及排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5530A (zh) * 2013-03-25 2013-11-13 德州炬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介质循环系统干燥设备
CN106500230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处理室体送风及排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5375A (zh) * 2021-10-08 2021-12-31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烘干机散热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967A (zh) 一种露点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0082274A1 (ja) 熱風供給装置および熱風供給方法
CN103047740A (zh) 一种空调系统减小水流量的方法及动态温差流量调节阀
CN105180317B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中新风节能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03392106A (zh) 涉及环境湿度条件的用于烘干茶叶的环境空气加热系统
CN108317842A (zh) 涂装吊具干燥系统
CN204853780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中新风节能处理系统
JP2013245928A (ja) 塗装ブース用空調装置及びその温湿度制御方法
CN106843337A (zh) 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升温加湿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74506A (zh) 一种制冷设备加热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JPH07174360A (ja) 空調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10553369B (zh) 多风机冷却塔控制方法、冷却塔及空调器
CN107957185B (zh) 干燥设备的升温控制系统及方法、干燥设备
CN108844200A (zh) 空调换热器烘干方法及装置
CN204853844U (zh) 一种工业动力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及空调设备
CN212216131U (zh) 一种消失模涂料烘干的装置
CN207422853U (zh) 一种自动控风装置
CN209665760U (zh) 一种复合墙板养护窑环境控制设备
KR101312047B1 (ko) 냉각탑의 강제히팅에 의한 백연절감장치
CN104132491B (zh) 一种工业用冷热平衡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81509A (zh) 一种热水供热空调双温防冻调控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03115A (zh) 一种气候风洞极端热湿参数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19287538U (zh) 一种网卡热管理装置
CN211347312U (zh) 一种气候风洞极端热湿参数控制装置
CN213876439U (zh) 一种具有智能调湿功能的恒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