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3331A -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3331A
CN108313331A CN201710046070.4A CN201710046070A CN108313331A CN 108313331 A CN108313331 A CN 108313331A CN 201710046070 A CN201710046070 A CN 201710046070A CN 108313331 A CN108313331 A CN 108313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photon
equipment
monomer
push 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6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亮
张小朦
张东
袁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0460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3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3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3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4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ropul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依靠推力完成运动的设备。目前的航空,航天飞行设备,受携带还原剂、氧化剂数量的制约;限制了人类不能实现类似于跨星际级别的远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其特征是:提出了一个涉及通过工质、光子进入一个按顺序连接进行可控运行以产生推进器推力的流程;安装这种推进器的设备,在产生推力的时对外排放工质,通过捕捉运动空间中的工质以得以平衡总量,不依赖携带大量的氢氧推进剂作为运动的唯一动力源。

Description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依靠推力完成运动的设备中,安装这种推进器的设备,不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料推进剂,就可以实现恒速或低加速态垂直起降,空中自由悬停,能以可控的加速度实现设备从静止到接近光速的可逆转换,以实现普通人跨星际旅游的要求。
背景技术:
目前的航空,航天飞行设备,其推进器是靠燃烧还原剂和氧化剂产生高温气体,依靠高速喷射的高温气体来获取推进力的,受携带还原剂、氧化剂数量的制约;限制了人类不能实现类似于跨星际级别的远行。
发明原理:
1,基本条件具备可行性分析:
在可以进行物质体验的坐标区间内,宇宙是由物质,能量,时间,空间构成的。
宇宙存在无限量的物质,存在的任何物质都是以一种不断向空间无穷远处扩散释放粒子、光子、场矢量的形式,搭乘着时间的不归快车,向着周期性膨胀缩小的无穷大空间走向消融;即包括粒子性的光子在内所有物质都是发“热”的;由此可以判断:宇宙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包含光子在内的高能粒子,这个条件为系统捕获能源建立一个“热源”提供了基础。
同时,宇宙存在一个恒定的周期性膨胀缩小的无穷大空间,在这个空间内的包括粒子性的光子在内所有物质都要以场和从零速度到无穷大速度的光子形式消融于无穷大的空间中;无穷大恒定的周期性膨胀缩小的无穷大空间其实质定义就是一个绝对温度从很高到跨越零K到更低的“冷”的同义替换概念;即“热”传递的最终方向是传递到“冷”,转化为空间的膨胀、物质的趋于消融;这个条件为系统建立一个可被利用的“冷源”成为可能。
2,实验验证具备可行性分析: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只对设备产生推力,完全没有工质流失的理论依据性流程示意图。
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按顺序依次连接的对外密封能阻止工质进出的装置: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工质加速装置2,为这两个装置提供电能;
工质输入泵1连接工质加速装置2;工质加速装置2下端并联连接:冷凝装置18、工质收集装置8;
工质收集装置8连接工质输入泵。
本实验的过程是这样实现的:采用水为工质,储存在工质收集装置中;在电能储存输出装置的驱动下,工质输入泵定量的将工质水由工质收集装置输送到工质加速装置中;工质加速装置是一个可以依照实验目的调节喷射方向的、依靠电能储存输出装置将工质水加热成喷射蒸汽,之后对水蒸气放电产生高温蒸汽等离子的结构;高温蒸汽等离子由工质加速装置喷射进入工质收集装置中;进入工质收集装置的蒸汽被冷凝装置冷凝重新转变成工质水;依据热传递的对流、传导、辐射这三种方式,分别设置三种冷凝器工作方式:
对流:将冷凝器设置为低温冰水混合物与喷出蒸汽喷射出口后的蒸汽混合;
传导:将冷凝器设置为一些铝箔包裹的冰屑小球与喷射进入工质收集装置内的蒸汽接触将热量导入冰屑;
辐射:将工质收集装置设置为较大体积的可以有效透出辐射光子的透明结构,使得工质储存装置同时具备冷凝器的功能;
实验观察结果:装置启动工作后,依据蒸汽喷射的反方向装置可以在没有工质水流失的前提下,获得了一个推进力:
当蒸汽喷射方向向上时,装置的重量增大;当蒸汽喷射方向向下时,装置的重量减小;
推力产生与冷凝器设置的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无关,推力产生与热传递至装置内外的方向无关,与热辐射流失或回收重复利用的处置方式无关;其产生推力的大小仅与喷射高温蒸汽等离子的压力、流量,以及和喷射蒸汽与工质收集装置中介质的温差成正比。
3,工质、光子分离可行性分析:
(2,实验验证具备可行性分析)中,涉及一个冷凝装置18。
在本次实验验证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推力产生与冷凝器设置的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无关,推力产生与热传递至装置内外的方向无关,与热辐射流失或回收重复利用的处置方式无关;其产生推力的大小仅与喷射高温蒸汽等离子的压力、流量,以及和喷射蒸汽与工质收集装置中介质的温差成正比。
但是,在上述实验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冷凝器18的设置方式,热传递的最终流向无疑要遵守(1,基本条件具备可行性分析)中提出的:“热”传递的最终方向是传递到“冷”,转化为空间的膨胀、物质的趋于消融;即以光子辐射的形式流失转变为宇宙空间的膨胀。
在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中,对流是最有效的方式,传导其实是跨物质相态的变相表达。所以,现在的热机,均采用对流的方式实现冷凝目的。例如:涉及以推力工作的喷气发动机、火箭的推进器,其工质以喷射方式为设备产生推力后,都是排放进入空间系统,经过短暂但却是高效率辐射较高频率光子进入空间的过程后,迅速对流或膨胀扩散,转化为低效率缓慢的辐射低频率光子进入空间的过程。
在宇宙空间的真空状态下,真空是阻止对流、热传导的最好隔热方式,所以实现工质、光子分离,让光子以辐射的形式脱离工质进入宇宙空间或被光电转换装置重复利用是本发明的不二选择。
在(2,实验验证具备可行性分析)中,已经得出:推力产生与热传递至装置内外的方向无关,与热辐射流失或回收重复利用的处置方式无关的结果。所以,完成工质、光子分离以辐射光子这种方式实现卡诺循环“冷源”循环环节,成为本发明的关键环节。
为表述工质、光子分离的可行性之前,需要表述如下几个概念:
光子辐射能力规律:光子的辐射能力跟光子频率成正比关系;所以为实现本发明目的完成光辐射散热,就需要选取辐射能力较高频率区间;所以工质附加电能量换算的光子能量,因为要有接近全部的能量要转化为推进器的推力;所以要在工质加速装置中工质要附加电能量换算的光子能量频率要更高;其前后光子频率差距决定了消耗单位能量所得到的单位推力。
物质运动、光子、场强密度、光速、能量、力的关系:
经典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都是以理想刚体为模型,进行研究的;比如两质量为M的相同的小球A、B的动量传递实验:速度为V的小球A正向撞击静止的小球B后,小球A速度变为O,小球B的速度变为V;事实上,这只是个理想化模式,小球B获得的速度是一个小于V的速度V2;V-V2=ΔV是因为撞击引起物质原子电子发生量子跃迁而转化为了光子能量,其大小E=MC^2=MΔV/2;
在物质运动、光子、场强密度、光速、能量、力的关系中,场强密度是真空空间场的别称,它可以以所谓真空的对外辐射温度值来衡量,在不同的场强密度中光子的传播速度具有不同的数值,场强密度越高则在此真空环境中光子的传播速度越小,其极限值为O;在推力产生装置中,工质加速装置对工质输送能量借此产生一个相同反作用力作为推力的过程中,能量输送给工质后,能量转变为工质动能的值与转变为光子能量的值,其比例是和场强密度与工质速度密切相关的;依据相对论效应:在物体达到一定的速度后,其质量与静止态工质质量相比有所增大,其实质是静止质量M+ΔMC^2;如果场强密度是接近宇宙真空环境的很小值,则因为光速C很大,如果工质速度是接近宏观物体运动的很小值,则相对论效应基本不能体现,能量输送给工质后,工质将获得的能量将接近全部转化为工质的动能增量而逃逸出装置系统;
反之,如果场强密度很大,即工质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很高则因为光速C很小,如果工质速度是接近或等于这个工作环境中光速C值,则相对论效应将接近或全部体现,能量输送给工质后,工质将获得的能量将接近全部或转化为工质的质量增量,在工质继续运动到下一个略小场强密度中时,能量转换的质量增量将以EN=ΔMC^2的光子传播方式主要呈粒子性质传播出装置,到达宇宙空间的真空场强密度环境后,依照光子的频率不同,呈现不同特征的波粒两相性;在上述环境下工质是可以依赖保守场如万有引力场、静电场、磁场、能呈循环运动状态的,依据上面所述就可以设计一个装置系统,使得在加速工质的装置对工质输送能量借此产生一个相同反作用力作为推力的过程中,理论上工质将可以不向装置外逃逸的同时,完全以输出粒子性光子的形式实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粒子性光子在常规接近真空的环境中因为光速C迅速变为宇宙真空光速,而使光子丧失明显的冲击装置的光子粒子性,以波动性光子进行光-电、热转换,这样能量可以最大限度循环利用。
4,本发明选取工质的成分的优选选择分析:在稳定的物质状态中,与原子、分子比较电子是质量最小的粒子,具有最大的荷电荷质量比,很容易直接通过电场加速获得最高的速度,也最容易获得;虽然正电子具有电子相同的质量最小、荷电荷质量比最大、但因为容易和电子发生湮灭,从而破坏一切物质物理化学稳定性;所以,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中,选择电子作为工质9。
5,电子捕捉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
假设,本发明所涉及的推进器工作在绝对真空的理想环境中;按照传统物理定律去推断:当设备进行正常飞行时,推进器要向宇宙空间喷射光子10、不可避免的也要喷射出部分电子24,当设备喷射出电子24以后,整个设备带正电;其结果就相当于在真空中建立一个带正电设备和电子24的震荡偶极子;当电子24以极大速度呈直线向无穷远处运动时,其震荡频率为0,这时,电子24的运动对于设备来说其实是通过无穷大的电场产生了阻碍运动的力。这时,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是很低的;如果其震荡频率大于0,则整个震荡偶极子实际上是一个不能移动的系统。
但事实上,即使在理想状态下,包括电子24流在内的所有非电中性粒子流都不存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电子24流的状态只有正加速态和负加速态这两种;
在正加速态下电子24流束呈现加速起始位置截面大于或接近等于加速终止位置的直线V型管状形态;在按照本发明流程运行的加速段电子流束还可以呈现一种电子24单体间在光子10诱发下反向碰撞,而使电子24流以相对缓慢甚至悬停的运动速度向加速终止位置输送电子24变速运动激发的光子10流;在这里命名为电子24驻波流。在产生驻波流的工作状态下,推进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电子24束流在结束正加速状态后,立刻会因为受电子24荷电场和电子24自旋激发磁场的影响,电子24束流就会进入束流截面膨大,并不断向宇宙空间释放光子10,直到电子24运动速度为零结束。如果这个电子24流束是一个单独的行为,电子24流束的轨迹是一个类似于以束流中轴线为中心、双曲线360度的旋转体形状;如果这个流束是一个与带正电的电子24发射源组成的震荡偶极子,电子24流束的轨迹是一个类似于大写字母B的沿束流起始运动中轴线旋转360度的旋转体形状;每次电子24改变方向并对宇宙空间释放光子10的行为都是对这个震荡偶极子系统的一次加速;如果推进器设备在运动过程中捕获了足够数量的电子24,则推进器运行中将会留下一个柱状或一连串肥皂泡状的电子24云团,这个电子24云团将随着不断释放光子10而弥散在宇宙空间中。
如图5所示,在宇宙空间17的环境中,所谓的“真空”其实是充斥着光子10、分子、原子、等离子体的稀薄海洋,并且电子24的数量高于其它重粒子。图示中工质捕捉装置13实际就是安装了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飞行设备的外部金属裸露面;当设备进行正常飞行时,推进器要向宇宙空间喷射光子10、不可避免的也要喷射出部分电子24,当设备喷射出电子24以后,整个设备带正电;其结果就相当于在真空中建立一个带正电设备和电子24的震荡偶极子;当电子24以极大速度呈直线向无穷远处运动时,其震荡频率为0,这时,电子24的运动对于设备来说其实是通过无穷大的电场产生了阻碍运动的力。但是,所谓的“真空”其实是充斥着光子10、分子、原子、等离子体的稀薄海洋。物质的稀薄程度,设备的飞行速度对于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24来说,与分子、原子、等离子体这些碰撞靶体12产生碰撞的几率还是很高的;设备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接近静止的震荡偶极子的中心。当电子24与碰撞靶体12产生碰撞后就会被反弹改变方向,只要有一次碰撞电子24瞬间就会被减速整个震荡偶极子中这个电子就会变成双曲线、抛物线样的开放轨道26,整个偶极子的震荡频率依然是0,区别是方向变换成了向着设备运动;这时,电子24的运动对于设备来说其实是通过无穷大的电场产生了正向运动的推力;电子24经过多次碰撞后,偶极子中电子24的运动轨迹就会变为椭圆,这时,电子24的运动对于设备来说其实是通过无穷大的电场依然产生正向运动的推力;当转变为正圆形的大于设备最大直径闭合轨道27时电子24通过偶极子震荡产生推力结束。
当进一步碰撞使其偶极子中电子24轨道小于设备最大半径进入可捕捉轨道28时,或设备正电场这个很大范围内出现低于形成偶极子条件的低速电子24时,设备通过可以认为是静电场的作用将电子24捕捉到设备表面,反向运动的电子24对设备产生负推力,正向运动的电子24对设备产生推力。
尽管喷射口逃逸掉的电子24,由于核子反应等原因,不会全部回归,但是在设备高速运动时,设备正电场有一个远大于设备半径的很大半径捕获电子24的圆形界面,来保持一个电子24总量的平衡;所以,整个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会有一个恒定的正电场强度。并且,必须保持一个有效强度的正电场,它可以有效的使设备免受宇宙空间中正电子对设备的伤害。
6,设备移相原理:
我们的宇宙事实上是一个宇宙单体,整个宇宙是由一个基态为零的成对的对称量子化正负宇宙单体组成;我们所处的宇宙实际上是一个负场态宇宙,在我们所处的宇宙里,因为最低量子基态是一个负电场态,所以,我们的宇宙的凝聚态物质是正电原子核在原子中心呈收敛态存在,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围呈扩散态存在;每个单位的物质都是以一种不断向空间无穷远处扩散释放粒子、光子、场矢量的形式,搭乘着时间的不归快车,向着周期性膨胀缩小的无穷大空间走向消融;与我们的负场态宇宙相对应还存在一个最低量子基态为等量正电场的正场态宇宙单体;因为那个宇宙单体的最低量子基态是一个正电场态,所以,那个宇宙单体里面的凝聚态物质是负电原子核在原子中心呈收敛态存在,带正电的正电子在原子核外围呈扩散态存在;同样每个单位的物质都是以一种不断向空间无穷远处扩散释放粒子、光子、场矢量的形式,搭乘着时间的不归快车,向着周期性膨胀缩小的无穷大空间走向消融;在每个宇宙单体中,一切现象就像一个非零基态的波动曲线,非零基态奠定的物质的凝聚态基础,等正负性的光子累加形成了以物质消融为基础的一切运动现象。
关于正负电子,正负电子的荷电量是建立在最低量子基态上堆垒起来的最小稳定量子轨道,所以在常规物质现象中,正负电子的荷电量一直被称为不可分割的,称为单位电荷。事实上,这个单位电荷恰好的宇宙最低量子基态的转折点,单位电荷的组成实质上是包含了非量子性正电场、非量子性负电场的非量子性堆积的最小凝固态单位,其最小量子基态值受整体宇宙对称震荡相位的制约而具有不同的数值,这个震动相位实质就是时间特征的来源,在不同的相位线,整体宇宙处于不同的年代,且单位电荷具有不同的数值。一旦这个单位电荷被打碎,这个单位电荷就会被剥离成两个独立的非量子性正电场、负电场;非量子性正电场、负电场与量子性电场相比,具备均匀分布于凝固态物质系统的特征,其分布性质与相对性导体或非导体无关,不具有表面分布效应。
维系正场态宇宙单体、负场态宇宙单体的凝聚态特征的基础—--场,就是非量子性正电场、负电场;维系正场态宇宙单体、负场态宇宙单体的消融态特征的基础就是光子,场的消融扩散;
非量子性正电场、非量子性负电场、光子既是宇宙单体堆垒生长的源泉,同时也是包裹并隔离宇宙单体的通道;最小量子基态值内侧则是无限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的生发中心;
这个中心存在于宇宙的任何位置,目前很大一部分存在于从黑洞旋转直径端点撕开的内层非空间性质的外视感觉性“空间”;当黑洞跨越过一定的量值,在黑洞内层的这个外视感觉性“空间”内的特征性隔离也可能发生外溢包裹一个封闭界面,而使界面内的一切特征由不可观察质变为突然消隐在所处的宇宙单体中,之后甚至包括通过此消隐体的任何物质行为,与之没有任何关联;
此消隐体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突然引起一场之前受此黑洞制约的外围旋转子黑洞壳体一部分瞬间塌缩跨心飞散,一部分发生撕裂飞散,和星体瞬间失心而发生一次大爆炸;这就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与传统解释不同的是爆炸的奇点是一个壳体状界面,此界面爆炸波像-个封闭的球形膨胀活塞或无数高速离心旋转的密集叶片足可以粉碎打散一切近距离的凝聚态物质,而形成一个空间空洞,这个消隐体将对原先所处的宇宙单体无视存在,成为一个离相的独立小宇宙起始点,开始演变;静待总宇宙震荡相位经过它存在的相位值进行融合。
如果将这个非量子性电场叠加到一个较小的物质系统,这个系统同样也会因为最低量子基态受非量子性电场的叠加而产生和所处宇宙单体的渐变性脱离。从而使这个系统有了新的物质运动特征。
非量子性电场叠加物质系统的特征一:消隐特征。在我们负场态宇宙单体里的物质系统加载了非量子性电场后,随着加载正性非量子性电场的加强,物质系统将逐渐因为脱离本宇宙单体的基础相位而显现可视性逐渐减弱,达到一定强度使相位完全分离后,这个物质系统的所有特征将从本宇宙单体中消失;非量子性电场叠加逐渐趋近或达到正场态宇宙单体的基础相位,这个系统的所有特征也会在那个正场态宇宙单体逐步由微弱到完全显现;
非量子性电场叠加物质系统的特征二:全息缩放效应。我们所处的宇宙实际上是一个负场态宇宙,在我们所处的宇宙里,因为最低量子基态是一个负电场态,所以,我们的宇宙的凝聚态物质是正电原子核在原子中心呈收敛态存在,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围呈扩散态存在;每个单位的物质都是以一种不断向空间无穷远处扩散释放粒子、光子、场矢量的形式,搭乘着时间的不归快车,向着周期性膨胀缩小的无穷大空间走向消融;在这个最低量子基态是一个负电场状态下,物质世界呈现全息效应,但是随着物质态走向消融,温度也逐步向一个低温极限降温靠拢。1,如果非量子性电场叠加到物质系统使基态电场向零中位值偏移,则物质系统会在保持原有系统的特征的状态下伴随着物质量的释放,呈现逐步缩小的全息性收缩,伴随着全息性收缩,系统温度下降,2,如果非量子性电场叠加到物质系统使基态电场刚好到达零中位值,则物质系统会在保持原有系统的特征的状态下伴随着物质量的释放,呈现逐步缩小的全息性收缩,伴随着全息性收缩,系统温度不变,3,如果非量子性电场叠加到物质系统使基态电场跨越零中位值偏移到正的基态电场值,则物质系统会在保持原有系统的特征的状态下伴随着物质量的释放,呈现逐步缩小的全息性收缩,伴随着全息性收缩,系统温度反而上升。
非量子性电场叠加物质系统的特征三:全息缩放效应的不可跨越性。依照上节全息缩放效应所述,非量子性电场叠加到物质系统后,依靠得失场态和光子态物质可以进行保真性全息缩放,但是不能依靠缩放的方式跨越零中位值偏移到正的基态电场值。因为在微小到刚好达到零中位的瞬间,这个全息态将瞬间融合到全宇宙全息状态中系统将永远灰飞烟灭。
非量子性电场叠加物质系统的特征三:对于系统可穿越的时间轨道将逐渐显现,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负场态宇宙单体中,时间轨道绑定的空间轨道上,我们可观察利用的一切物质特性来源于与之存在距离的它们过去产生的一切特征,我们可以观测并利用它们的过去,但不能干涉;我们的行为可以干涉它们的未来,但不能观测并利用它们的未来行为。但是,随着非量子性电场叠加到物质系统随着加载正性非量子性电场的加强,物质系统将逐渐因为脱离本宇宙单体的基础相位而显现可视性逐渐减弱。这时这个系统内的物质和可能穿越这个模糊视界的物质将对外显示时间紊乱;一旦这个物质系统和所处的宇宙单体完全离相,这个物质系统将从这个宇宙单体的视界中消失,物质系统的行为将脱离宇宙单体的时间特征,如果这个系统刚好达到零中位,这个系统对于任何宇宙单体显现时间滞止,系统可观察的空间概念将消失,取代空间的是一个闭合的时间轨道,系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意义的“运动”而任意跳跃到任何过去或未来的点显现特征在这个不同时间的宇宙单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其推进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产生推力时对外排放工质,通过捕捉运动空间中的工质以得以平衡总量,不依赖携带大量的氢氧推进剂作为运动的唯一动力源,可以实现恒速或低加速态垂直起降,空中自由悬停,能以可控的加速度实现设备从静止到高速的可逆转换,以实现普通人跨星际旅游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完成的:一种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本发明所涉设备是指包含有一个主控设备单体65和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单体57的多个编组运动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所有裸露金属材质选用镁铝合金或覆盖一层镁铝合金进行包裹;每个单体的所有外向曲率性部位都有一层透光性钛薄膜覆盖;每个单体都设置有一些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67和设备移相装置64连接;
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以环绕设备运行方向的中轴线等距环形阵列排布的方式安装多个数量推进单元在依靠推力进行运动的设备上;其特征是: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可以安装在依靠推力进行运动的设备上;提出了一个涉及通过工质、光子进入一个按顺序连接进行可控运行以产生推进器推力的流程;包括一组按流程图示顺序依次连接的装置;所涉装置按数字顺序列出工质输入泵(1)、工质加速装置(2)、D型工质回旋装置(3)、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D型回旋装置(5)、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工质捕捉装置(13)、喷射式真空泵(14)、氢氧推进剂(15)、宇宙空间(17)、冷凝装置(18)、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离心式防护甩轮(39)、附推工质输入泵(43)、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附推冷凝装置(46)、附推氢氧推进剂(47)、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
其连接顺序是:
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工质加速装置2、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附推工质输入泵43、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
后置所涉连接顺序又分出依据以主要作用为设备提供推力的主推进单元连接顺序,以主要作用是防护设备避免前进端面因受到物体撞击导致损坏并提供部分推进力的副推进单元连接顺序,
以下是主推进单元连接顺序:
工质输入泵1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1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工质输入泵1下端连接工质加速装置2;
工质捕捉装置13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工质输入泵1;
工质加速装置2上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
工质加速装置2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
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上端并联连接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工质加速装置2;
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下端连接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
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上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
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下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
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上端连接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
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下端并联连接:冷凝装置18、D型回旋装置5;
冷凝装置18上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下端连接到宇宙空间17;
D型回旋装置5上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
D型回旋装置5下端并联连接:喷射式真空泵14、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
喷射式真空泵14上端并联连接氢氧推进剂15、D型回旋装置5;
喷射式真空泵14下端连接宇宙空间17;
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5、氢氧推进剂15、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下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工质捕捉装置13;
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5、宇宙空间17;
以下是副推进单元连接顺序:
附推工质输入泵43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1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附推工质输入泵43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
工质捕捉装置13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连接附推工质输入泵43;
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上端并联连接附推工质输入泵4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
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下端并联连接:附推冷凝装置46、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
附推冷凝装置46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下端连接到宇宙空间17;
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上端并联连接附推氢氧推进剂47、离心式防护甩轮39,下端连接宇宙空间17;
离心式防护甩轮39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连接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所涉设备是指包含有一个主控设备单体65和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单体57的多个编组运动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所有裸露金属材质选用镁铝合金或覆盖一层镁铝合金进行包裹;每个单体的所有外向曲率性部位都有一层透光性钛薄膜覆盖;每个单体都设置有一些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67和设备移相装置64连接;
每个单体都配置相同的主推进单元50、副推进单元51;每个单体前端都有一个放电尖端56,每个单体首尾都有一个受约束的接近直线型的导电性连接63,导电性连接可以是金属导体、也可以是光子10束制约的导电通道;
主控设备单体65前端设置有激光收发装置60、偏移检测装置61、张力检测装置62,主控设备单体65的功能是设置载人结构和对信息及指令的综合处理;
探测设备单体57尾端设置有环状喷射口58、激光反射装置59,探测设备单体57的功能是单体严格运行在主控设备单体65将要经过的轨迹上,探测设备单体57前端的离心式防护甩轮39具有角度更小的圆锥形结构用来冲开运动方向正面的颗粒撞击,探测设备单体57内设置有一个探测装置66其作用是探测设备前方区域的各种危险因素;
探测设备单体57与主控设备单体65之间保持有一个可控的距离,这个距离的数值可以提供一个时间段使设备足够实施恰当的应急措施;如果这个探测设备单体57受损,由另外一个探测设备单体57接替,受损的探测设备单体57运动到主控设备单体65附近进行修复。
所述的工质输入泵1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1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连接工质加速装置2,从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获取能量将工质捕捉装置13中的工质9泵入工质加速装置2;
所述的工质加速装置2上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从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获取能量将从工质输入泵1输入的工质9加速送入D型工质回旋装置3;
所述的D型工质回旋装置3从上端并联连接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工质加速装置2中分别得到的工质9合并送入下端连接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中;
所述的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是指在工质9进入装置的起始端有一个将从全反射光线材料21导出的光子10进行聚焦并给出一个脉冲加速电压到处于拥塞状态的工质9束流体的聚焦结构29;上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中得到工质9、从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中获得能量将工质9加压加速送入下端连接的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中;
所述的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是指从上端连接的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中到下端连接的D型回旋装置5之间有一个直腔体25;分离出工质9、光子10,工质9筛分进入D型回旋装置5,喷射式真空泵14;
所述的冷凝装置18并联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其作用在于冷却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将热量保护性的以低频光子10的形式导入到下端连接的宇宙空间17中;
所述的D型回旋装置5是指有一个半圆形的腔体,垂直于半圆形腔体的中轴线设置有同向磁场20,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21;连接于喷射式真空泵14的交界处设置有可以垂直折射高频率光子10的三棱镜22,三棱镜22中间设置有一个与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轴向同心工质喷射孔23,工质喷射孔23轴向同心连通到喷射式真空泵14,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工质9受磁场20弯曲工质9回旋送入下端并联连接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光子10被三棱镜22筛分,低频率光子10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14,高频率光子10被导入光电转换装置7;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工质9从工质喷射孔23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14;
所述的喷射式真空泵14从上端连接氢氧推进剂15按照比例得到氢氧推进剂15使得其燃烧产物中含有少量氢气元素其作用是在大气环境下的启动阶段通过上端连接的D型回旋装置5中的曲面三棱镜中的孔抽出部分空气,以确保在大气环境下的启动阶段推进器腔体中的工作环境从低压等离子状态迅速过度到以纯工质9工作的状态,从上端D型回旋装置5得到的低频率光子10在起到提高排放燃气温度的作用后排放进入宇宙空间17;从上端D型回旋装置5得到的工质9在起到提高排放燃气温度的作用后随燃气废料16排放进入宇宙空间17;
所述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是指有一个直的腔体,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21,腔体内部与D型工质回旋装置3的连接位置,设置有一个设备移相装置64;设备移相装置64是指有一个可以提供一个减速电场使正向运动的电子24减速到一个速度恰好可以满足在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中完成回旋动作,同时又可以提供一个反方向冲击电场,使一部分正向运动的电子24经历迅速悬停状态转换成高速反转状态;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中的设备移相装置64上端并联连接氢氧推进剂15、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工质捕捉装置13;设备移相装置64的功能通过工质捕捉装置13将移相电位分布于整个设备来实现;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5、氢氧推进剂15、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
所述的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是指有一组按环状顺序交错排布于整个设备表面,以及按环状顺序交错排布于设备中设置的内外表面附加有透明导电材料32作为电场闭合性屏蔽作用额多层状透光电绝缘材料31的光变高电压单元42,光变高电压单元42通过设置在透光电绝缘材料31内部的接力升压放电间隙49将光变高电压单元42各自产生的电压通过瞬间同步放电击穿真空间隙的导通整合成较高的加速电压;光变高电压单元42由光电转换装7下端连接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下端连接光控开关装置33;光控开关装置33的作用是通过接收来自于设置在设备内部的控制脉冲光发射装置52发射的可控脉冲光束来完成对全部的光变高电压单元42发生的分段脉冲电压整合成同相同步;光控开关装置33下端连接电脉冲发生装置34;电脉冲发生装置34下端连接低压脉冲线圈35;低压脉冲线圈35通过磁芯36将低压直流电脉冲耦合到高压脉冲线圈37而转化为较高的高压直流电脉冲;高压脉冲线圈37上端连接环状透明导电材料32内侧;高压脉冲线圈37下端串联有一个硅堆38;硅堆38的作用是阻止高压直流电脉冲零相位间隙的反流;硅堆38下端连接环状透明导电材料32外侧;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5、宇宙空间17,下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工质加速装置2、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附推工质输入泵43、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
所述的附推工质输入泵43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1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
所述的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上端并联连接附推工质输入泵4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
所述的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下端并联连接附推冷凝装置46、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
所述的附推冷凝装置46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下端连接宇宙空间17;
所述的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是指喷射式真空泵48腔体与离心式防护甩轮39之间设置有一个可以流通正粒子40、空气41的通道;喷射式真空泵48上端并联连接离心式防护甩轮39、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附推氢氧推进剂47,下端连接宇宙空间17;
所述的离心式防护甩轮39是指设置在整个设备运动方向的前端有一个可以遮蔽设备的以透光电绝缘材料31为主要结构材质的龟盖状壳体;为同时实现工质捕捉装置13的功能,壳体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透明导电材料32;龟盖状壳体圆周连接有环状排布的副推进单元51组,推进单元51组呈垂直于壳体半径与壳体中轴线有一个可任意调节角度的夹角,使得推进单元51组在给设备提供推力的同时可以驱动龟盖状壳体以壳体中轴线为轴心旋转;龟盖状壳体内部设置有4光变高电压单元42、接力升压放电间隙49;龟盖状壳体外表面设置有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53,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53的材质选取原则是透明导电材料32内部设置两个为一组的磁铁54,每组磁铁54相对的相吸的异性磁极设置有一个夹角,其作用是通过这些同心环状排布的磁铁54组,生成一个覆盖在龟盖状壳体外侧的以龟盖状壳体旋转中轴线为中心的呈闭合波浪形状的同向磁场20来防电粒子撞击的防护磁场55;离心式防护甩轮39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连接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
所述的工质捕捉装置13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附推工质输入泵43;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设备单体间有一个可控的间距以提供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飞行安全的时间,特别是可以有效的保护人员的安全;安装这种推进器的设备,其推进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产生推力的时对外排放工质,通过捕捉运动空间中的工质以得以平衡总量;不依赖携带大量的氢氧推进剂作为运动的唯一动力源,可以实现恒速或低加速态垂直起降,空中自由悬停,能以可控的加速度实现设备从静止到接近光速的可逆转换,以实现普通人跨星际旅游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述本发明原理的简化流程示意图。
图2是表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表述本发明工质光子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4是表述本发明D型回旋装置与直线工质回流装置示意图。
图5是表述本发明工质捕捉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示意图。
图6是表述本发明摘要原理的示意图。
图7是表述本发明主控设备单体、探测设备单体工作原理分析示意图。
图8是表述本发明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示意图。
图9是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面说明:1,工质输入泵;2,工质加速装置;3,D型工质回旋装置;4,工质加压加速装置;5,D型工回旋装置;6,直线工质回流装置;7,光电转换装置;8,工质收集装置;9,工质;10,光子;11,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2,碰撞靶体;13,工质捕捉装置;14,喷射式真空泵;15,氢氧推进剂;16,燃气废料;17,宇宙空间;18,冷凝装置;19,工质光子分离装置;20,同向磁场;21,全反射光线材料;22,三棱镜;23,工质喷射孔;24,电子;25,直腔体;26,开放轨道;27,闭合轨道;28,可捕捉轨道;29,聚焦结构;30,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1,透光电绝缘材料;32,透明导电材料;33,光控开关装置;34,电脉冲发生装置;35,低压脉冲线圈;36,磁芯;37,高压脉冲线圈;38,硅堆;39,离心式防护甩轮;40,正粒子;41,空气;42,光变高电压单元;43,附推工质输入泵;44,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5,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6,附推冷凝装置;47,附推氢氧推进剂;48,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9,接力升压放电间隙;50,主推进单元;51,副推进单元;52,控制脉冲光发射装置;53,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54,磁铁;55,防护磁场;56,放电尖端,57,探测设备单体;58,环状喷射口;59,激光反射装置;60,激光收发装置;61,偏移检测装置;62,张力检测装置;63,导电性连接;64设备移相装置;65,主控设备单体;66,探测装置;67,微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工质9选取电子24为循环工质;
主推进单元工作流程:
如图2所示,包括一组按顺序依次连接的装置: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工质加速装置2、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
工质输入泵1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1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工质输入泵1下端连接工质加速装置2;
工质捕捉装置13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工质输入泵1;
工质加速装置2上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工质加速装置2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
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上端并联连接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工质加速装置2,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下端连接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
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上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下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
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上端连接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下端并联连接:冷凝装置18、D型回旋装置5;
冷凝装置18上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下端连接到宇宙空间17;
D型回旋装置5上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D型回旋装置5下端并联连接:喷射式真空泵14、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光电转换装置7;
喷射式真空泵14上端并联连接氢氧推进剂15、D型回旋装置5,喷射式真空泵14下端连接宇宙空间17;
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上端连接D型回旋装置5,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
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5、宇宙空间17;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工质输入泵1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1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连接工质加速装置2,从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获取能量将工质捕捉装置13中的电子24被泵入工质加速装置2;电子24在工质加速装置2中被加速使得装置获得一部分反冲力后,电子24进入下端连接额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与其中循环利用的低速电子24流体混合;所述的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从上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中得到电子24流体,从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中获得能量将电子24流体加压加速使得装置获得一部分反冲力,从光子10汇聚的焦点获得电子24束流体温度的提升,通过电子24的热撞击使得一部分电子24得到减速循环与系统内,获得反撞击推力、一部分电子24得到瞬间加速在电场影响下释放由光子10转化生成具有瞬间分离或湮灭特性的低速运动的正负电子24对作为推力产生的临时受力对象;之后,电子24流体进入送入下端连接的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中;
如图3所示,所述的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是指从上端连接的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中到下端连接的D型回旋装置5之间有一个直腔体25;电子24流体在直腔体内因为等压膨胀继续加速使得电子24、光子10充分分离;冷凝装置将热量保护性的以低频光子10的形式导入到下端连接的宇宙空间17中;
如图4所示,所述的D型回旋装置5是指有一个半圆形的腔体,垂直于半圆形腔体的中轴线设置有同向磁场20,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21,连接于喷射式真空泵14的交界处设置有可以垂直折射高频率光子10的三棱镜22,三棱镜22中间设置有一个与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轴向同心工质喷射孔23,工质喷射孔23轴向同心连通到喷射式真空泵14,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低速电子24流体受磁场20弯曲电子24回旋送入下端并联连接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光子10被三棱镜22筛分,低频率光子10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14,高频率光子10被导入光电转换装置7;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高速电子24流体从工质喷射孔23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14;
所述的喷射式真空泵14从上端连接氢氧推进剂15按照比例得到氢氧推进剂15使得其燃烧产物中含有少量氢气元素其作用是在大气环境下的启动阶段通过上端连接的D型回旋装置5中的曲面三棱镜中的孔抽出部分空气,以确保在大气环境下的启动阶段推进器腔体中的工作环境从低压等离子状态迅速过度到电子24流体状态,从上端D型回旋装置5得到的低频率光子10在起到提高排放燃气温度的作用后排放进入宇宙空间17;从上端D型回旋装置5得到的高速电子24流体在起到提高排放燃气温度的作用后排放进入宇宙空间17;
如图4所示,所述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是指有一个直的腔体,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21,腔体内部与D型工质回旋装置3的连接位置,设置有一个设备移相装置64;设备移相装置64给运动电子24一个负的加速电场,使高速电子24可以被减速到一个恰好可以维持回旋运动的最小速度,在产生电子24与光子分离的同时产生一个推力;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上端连接D型回旋装置5,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3;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是指有一组按环状顺序交错排布于整个设备表面,以及按环状顺序交错排布于设备中设置的内外表面附加有透明导电材料32作为电场闭合性屏蔽作用额多层状透光电绝缘材料31的光变高电压单元42,光变高电压单元42通过设置在透光电绝缘材料31内部的接力升压放电间隙49将光变高电压单元42各自产生的电压通过瞬间同步放电击穿真空间隙的导通整合成较高的加速电压;光变高电压单元42由光电转换装7下端连接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下端连接光控开关装置33;光控开关装置33的作用是通过接收来自于设置在设备内部的控制脉冲光发射装置52发射的可控脉冲光束来完成对全部的光变高电压单元42发生的分段脉冲电压整合成同相同步;光控开关装置33下端连接电脉冲发生装置34;电脉冲发生装置34下端连接低压脉冲线圈35;低压脉冲线圈35通过磁芯36将低压直流电脉冲耦合到高压脉冲线圈37而转化为较高的高压直流电脉冲;高压脉冲线圈37上端连接环状透明导电材料32内侧;高压脉冲线圈37下端串联有一个硅堆38;硅堆38的作用是阻止高压直流电脉冲零相位间隙的反流;硅堆38下端连接环状透明导电材料32外侧;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5、宇宙空间17,下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1、工质加速装置2、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
所述的工质捕捉装置13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连接工质输入泵1。
副推进单元工作流程:
对于有丰富自由电子24资源且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允许存储足够能量的设备运行环境;比如:地面、大气、地球近地真空;副推进单元流程可作为设备临时的主要推进装置使用;
副推进单元工作流程包括一组按顺序依次连接的装置: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下端并联连接:附推工质输入泵43、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
附推工质输入泵43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13、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30,附推工质输入泵43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加速装置44;
工质捕捉装置13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连接附推工质输入泵43;
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上端连接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
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4,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4下端并联连接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附推冷凝装置46;
附推冷凝装置46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4,下端连接到宇宙空间17;
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上端并联连接离心式防护甩轮39、附推氢氧推进剂47、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附推喷射式真空泵14下端连接宇宙空间17;
其特征在于:
如图3所示,所述的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是指喷射式真空泵48腔体与离心式防护甩轮39之间设置有一个可以流通正粒子40、空气41的通道;设置这个通道使得设备在有丰富自由电子24资源且电能储存输出装置11允许存储足够能量的设备运行环境;比如:地面、大气、地球近地真空;离心式防护甩轮39与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可作为设备临时的主要推进装置使用;在宇宙高真空环境中,这个通道可以将离心式防护甩轮39捕获的正粒子40送入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腔体中与副推进单元喷射的电子24发生湮灭以加大产生的推进力;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上端并联连接离心式防护甩轮39、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45、附推氢氧推进剂47,下端连接宇宙空间17;
如图7、图9所示,所述的离心式防护甩轮39是指设置在整个设备运动方向的前端有一个可以遮蔽设备的以透光电绝缘材料31为主要结构材质的龟盖状壳体;为同时实现工质捕捉装置13的功能,壳体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透明导电材料32;龟盖状壳体圆周连接有环状排布的副推进单元51组,推进单元51组呈垂直于壳体半径与壳体中轴线有一个可任意调节角度的夹角,使得推进单元51组在给设备提供推力的同时可以驱动龟盖状壳体以壳体中轴线为轴心旋转;龟盖状壳体内部设置有4光变高电压单元42、接力升压放电间隙49;龟盖状壳体外表面设置有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53,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53的材质选取原则是透明导电材料32内部设置两个为一组的磁铁54,每组磁铁54相对的相吸的异性磁极设置有一个夹角,其作用是通过这些同心环状排布的磁铁54组,生成一个覆盖在龟盖状壳体外侧的以龟盖状壳体旋转中轴线为中心的呈闭合波浪形状的同向磁场20来防电粒子撞击的防护磁场55;离心式防护甩轮39上端连接宇宙空间17,下端连接附推喷射式真空泵48;
主控设备单体65、探测设备单体57工作流程:
如图7所示,本发明所涉设备是指包含有一个主控设备单体65和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单体57的多个编组运动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所有裸露金属材质选用镁铝合金或覆盖一层镁铝合金进行包裹;每个单体的所有外向曲率性部位都有一层透光性钛薄膜覆盖;每个单体都设置有一些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67和设备移相装置64连接;
每个单体都配置相同的主推进单元50、副推进单元51;其特征是:每个单体前端都有一个放电尖端56,每个单体首尾都有一个受约束的接近直线型的导电性连接63,导电性连接可以是金属导体、也可以是光子10束制约的导电通道;
主控设备单体65前端设置有激光收发装置60、偏移检测装置61、张力检测装置62,主控设备单体65的功能是设置载人结构和对信息及指令的综合处理;
探测设备单体57尾端设置有环状喷射口58、激光反射装置59,探测设备单体57的功能是单体严格运行在主控设备单体65将要经过的轨迹上,探测设备单体57前端的离心式防护甩轮39具有角度更小的圆锥形结构用来冲开运动方向正面的颗粒撞击,探测设备单体57内设置有一个探测装置66其作用是探测设备前方区域的各种危险因素;
探测设备单体57与主控设备单体65之间保持有一个可控的距离,这个距离的数值可以提供一个时间段使设备足够实施恰当的应急措施;如果这个探测设备单体57受损,由另外一个探测设备单体57接替,受损的探测设备单体57运动到主控设备单体65附近进行修复。
设备移相的工作流程:
本发明所涉设备是指包含有一个主控设备单体65和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单体57的多个编组运动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所有裸露金属材质选用镁铝合金或覆盖一层镁铝合金进行包裹;每个单体的所有外向曲率性部位都有一层透光性钛薄膜覆盖;每个单体都设置有一些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67和设备移相装置64连接;
从移相装置64得到的移相电位被转移到由氢氧推进剂15输送来的氢原子上,载有移相电位的氢原子通过单体上都设置的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将氢原子均匀送至设备表面钛薄膜覆盖层内侧;裸露的原子核转变为质子从钛薄膜覆盖层内侧通过金属晶体间隙移动到设备表面形成一层质子包裹薄膜,如果这层质子薄膜受到高能粒子的冲击被打入钛原子原子核,则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快速衰变的钒元素这个瞬间生成与消失的钒元素不会伤害设备表面;如果这层质子薄膜受到高能粒子的冲击被打入镁原子原子核,则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快速衰变的铝元素这个瞬间生成与消失的铝元素也不会伤害设备表面;质子薄膜就是通过这种瞬间元素的安全转变来完成对设备的保护;氢原子在转移质子至设备表面后重新由微孔通道67被送到移相装置64;
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涉所述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是指有一个直的腔体,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21,腔体内部与D型工质回旋装置3的连接位置,设置有一个设备移相装置64;设备移相装置64是指有一个可以提供一个减速电场使正向运动的电子24减速到一个速度恰好可以满足在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中完成回旋动作,同时又可以提供一个反方向冲击电场,使一部分正向运动的电子24经历迅速悬停状态转换成高速反向运动状态;
部分电子24在移相装置64提供的反方向冲击电场作用下将经历迅速悬停状态后转换成高速反向运动状态;这是就可能出现一些成对的迎面相撞的电子24对,如果这个电子24对的相对速度足够大,则这个电子对将会相互被粉碎而释放出非量子性正负电场;没有相撞粉碎的反向电子24将在正向运动电子24的电场作用下完成传递推力到设备而变速到正向回旋运动,负电场被附加在光子中排到宇宙空间17;对无限大宇宙单体产生可以忽略的移相作用,质子态正电单位电荷被氢原子流体带到设备表面,非量子性正电场在叠加整个设备达到临界场强后将实现对整个设备的对宇宙移相隔离。
设备移相复原的工作流程:
本发明所涉设备是指包含有一个主控设备单体65和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单体57的多个编组运动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所有裸露金属材质选用镁铝合金或覆盖一层镁铝合金进行包裹;每个单体的所有外向曲率性部位都有一层透光性钛薄膜覆盖;每个单体都设置有一些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67和设备移相装置64连接;
在进入设备移相复原的工作流程时,从移相装置64得到的移相电位被转移到由氢氧推进剂15输送来的氢原子上,载有移相电位的氢原子通过单体上都设置的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将氢原子均匀送至设备表面钛薄膜覆盖层内侧;裸露的电子24从钛薄膜覆盖层内侧通过金属晶体间隙移动到设备表面形成一层电子24包裹薄膜,氢原子在转移电子24至设备表面后重新由微孔通道67被送到移相装置64;
如图3所示,在进入设备移相复原的工作流程时,所述的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是指从上端连接的工质加压加速装置4中到下端连接的D型回旋装置5之间有一个直腔体25;D型回旋装置5和D型工质回旋装置3的同向磁场20方向倒置为反向,电子24流体在直腔体内因为等压膨胀继续加速使得电子24、光子10充分分离;光子10通过撞击氢原子获得正负电子对,电子24通过移相装置64导出到设备表面,冷凝装置将热量保护性的以低频光子10的形式导入到下端连接的宇宙空间17中;
如图4所示,所述的D型回旋装置5是指有一个半圆形的腔体,垂直于半圆形腔体的中轴线设置有倒置的同向磁场20,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21,连接于喷射式真空泵14的交界处设置有可以垂直折射高频率光子10的三棱镜22,三棱镜22中间设置有一个与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轴向同心工质喷射孔23,工质喷射孔23轴向同心连通到喷射式真空泵14,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低速正电子流体受磁场20弯曲电子24回旋送入下端并联连接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光子10被三棱镜22筛分,低频率光子10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14,高频率光子10被导入光电转换装置7;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19得到的高速正电子流体从工质喷射孔23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14;
如图4所示,在进入设备移相复原的工作流程时,本发明所涉所述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6是指有一个直的腔体,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21,腔体内部与D型工质回旋装置3的连接位置,设置有一个设备移相装置64;设备移相装置64是指有一个可以提供一个减速电场使正向运动的正电子减速到一个速度恰好可以满足在D型工质回旋装置3中完成回旋动作,同时又可以提供一个反方向冲击电场,使一部分正向运动的正电子经历迅速悬停状态转换成高速反向运动状态;在进入设备移相复原的工作流程时,通过设备移相装置64向推进器腔体内注入一定量的氢原子;
部分正电子在移相装置64提供的反方向冲击电场作用下将经历迅速悬停状态后转换成高速反向运动状态;这是就可能出现一些成对的迎面相撞的正电子对,如果这个电子对的相对速度足够大,则这个电子对将会相互被粉碎而释放出非量子性正负电场;没有相撞粉碎的反向正电子将在正向运动正电子的电场作用下完成传递推力到设备而变速到正向回旋运动,正电场被附加在光子中排到宇宙空间17;对无限大宇宙单体产生可以忽略的移相作用,电子态负电单位电荷被氢原子流体带到设备表面,非量子性负电场在叠加整个设备达到移相复原临界场强后将实现对整个设备的对所处宇宙回归移相复原。

Claims (9)

1.一种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本发明所涉设备是指包含有一个主控设备单体和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单体的多个编组运动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所有裸露金属材质选用镁铝合金或覆盖一层镁铝合金进行包裹;每个单体的所有外向曲率性部位都有一层透光性钛薄膜覆盖;每个单体都设置有一些均匀排布的微孔通道和设备移相装置连接;
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以环绕设备运行方向的中轴线等距环形阵列排布的方式安装多个数量推进单元在依靠推力进行运动的设备上;其特征是: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可以安装在依靠推力进行运动的设备上;提出了一个涉及通过工质、光子进入一个按顺序连接进行可控运行以产生推进器推力的流程;包括一组按流程图示顺序依次连接的装置;
其连接顺序是:
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下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工质加速装置、工质加压加速装置、附推工质输入泵、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
后置所涉连接顺序又分出依据以主要作用为设备提供推力的主推进单元连接顺序,以主要作用是防护设备避免前进端面因受到物体撞击导致损坏并提供部分推进力的副推进单元连接顺序;
以下是主推进单元连接顺序:
工质输入泵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
工质捕捉装置上端连接宇宙空间,下端工质输入泵;
工质输入泵下端连接工质加速装置;
工质加速装置上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
工质加速装置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
D型工质回旋装置上端并联连接直线工质回流装置、工质加速装置;
D型工质回旋装置下端连接工质加压加速装置;
工质加压加速装置上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
工质加压加速装置下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
工质光子分离装置上端连接工质加压加速装置;
工质光子分离装置下端并联连接:冷凝装置、D型回旋装置;
冷凝装置上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下端连接到宇宙空间;
D型回旋装置上端连接工质光子分离装置;
D型回旋装置下端并联连接:喷射式真空泵、直线工质回流装置、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
喷射式真空泵上端并联连接氢氧推进剂、D型回旋装置;
喷射式真空泵下端连接宇宙空间;
直线工质回流装置上端连接D型回旋装置;
直线工质回流装置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
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宇宙空间;
以下是副推进单元连接顺序:
附推工质输入泵上端并联连接:工质捕捉装置、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
工质捕捉装置上端连接宇宙空间,下端连接附推工质输入泵;
附推工质输入泵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
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上端并联连接附推工质输入泵、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
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下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
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
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下端并联连接:附推冷凝装置、附推喷射式真空泵;
附推冷凝装置上端连接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下端连接到宇宙空间;
附推喷射式真空泵上端并联连接附推氢氧推进剂、离心式防护甩轮,下端连接宇宙空间;
离心式防护甩轮上端连接宇宙空间,下端连接附推喷射式真空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有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型设备是指包含有一个主控设备单体和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单体的多个编组运动单体组成;每个单体都配置相同的主推进单元、副推进单元;其特征是:每个单体前端都有一个放电尖端,每个单体首尾都有一个受约束的接近直线型的导电性连接,导电性连接可以是金属导体、也可以是光子束制约的导电通道;
主控设备单体65前端设置有激光收发装置、偏移检测装置、张力检测装置,主控设备单体的功能是设置载人结构和对信息及指令的综合处理;
探测设备单体尾端设置有环状喷射口、激光反射装置,探测设备单体的功能是单体严格运行在主控设备单体将要经过的轨迹上,探测设备单体前端的离心式防护甩轮具有角度更小的圆锥形结构用来冲开运动方向正面的颗粒撞击,探测设备单体内设置有一个探测装置其作用是探测设备前方区域的各种危险因素;
探测设备单体与主控设备单体之间保持有一个可控的距离,这个距离的数值可以提供一个时间段使设备足够实施恰当的应急措施;如果这个探测设备单体受损,由另外一个探测设备单体接替,受损的探测设备单体运动到主控设备单体附近进行修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质加压加速装置是指在工质进入装置的起始端有一个将从全反射光线材料导出的光子进行聚焦并给出一个脉冲加速电压到处于拥塞状态的工质束流体的聚焦结构;上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中得到工质、从电能储存输出装置中获得能量将工质加压加速送入下端连接的工质光子分离装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质光子分离装置是指从上端连接的工质加压加速装置中到下端连接的D型回旋装置之间有一个直腔体;分离出工质、光子,工质筛分进入D型回旋装置,喷射式真空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型回旋装置是指有一个半圆形的腔体,垂直于半圆形腔体的中轴线设置有同向磁场,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连接于喷射式真空泵的交界处设置有可以垂直折射高频率光子的三棱镜,三棱镜中间设置有一个与工质光子分离装置轴向同心工质喷射孔,工质喷射孔轴向同心连通到喷射式真空泵,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得到的工质受磁场弯曲工质回旋送入下端并联连接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得到的光子被三棱镜筛分,低频率光子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高频率光子被导入光电转换装置;从上端工质光子分离装置得到的工质从工质喷射孔被导入喷射式真空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直线工质回流装置是指有一个直的腔体,腔体外围设置有全反射光线材料,腔体内部与D型工质回旋装置的连接位置,设置有一个设备移相装置;设备移相装置是指有一个可以提供一个减速电场使正向运动的电子减速到一个速度恰好可以满足在D型工质回旋装置中完成回旋动作,同时又可以提供一个反方向冲击电场,使一部分正向运动的电子经历迅速悬停状态转换成高速反转状态;直线工质回流装置中的设备移相装置上端并联连接氢氧推进剂、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下端并联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工质捕捉装置;设备移相装置的功能通过工质捕捉装置将移相电位分布于整个设备来实现;直线工质回流装置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氢氧推进剂、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直线工质回流装置下端连接D型工质回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是指有一组按环状顺序交错排布于整个设备表面,以及按环状顺序交错排布于设备中设置的内外表面附加有透明导电材料作为电场闭合性屏蔽作用额多层状透光电绝缘材料的光变高电压单元,光变高电压单元通过设置在透光电绝缘材料内部的接力升压放电间隙将光变高电压单元各自产生的电压通过瞬间同步放电击穿真空间隙的导通整合成较高的加速电压;光变高电压单元由光电转换装下端连接电能储存输出装置;电能储存输出装置下端连接光控开关装置;光控开关装置的作用是通过接收来自于设置在设备内部的控制脉冲光发射装置发射的可控脉冲光束来完成对全部的光变高电压单元发生的分段脉冲电压整合成同相同步;光控开关装置下端连接电脉冲发生装置;电脉冲发生装置下端连接低压脉冲线圈;低压脉冲线圈通过磁芯将低压直流电脉冲耦合到高压脉冲线圈而转化为较高的高压直流电脉冲;高压脉冲线圈上端连接环状透明导电材料内侧;高压脉冲线圈下端串联有一个硅堆;硅堆的作用是阻止高压直流电脉冲零相位间隙的反流;硅堆下端连接环状透明导电材料外侧;接力式光变高电压装置上端并联连接:D型回旋装置、宇宙空间,下端并联连接:工质输入泵、工质加速装置、工质加压加速装置、附推工质输入泵、附推工质加压加速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推喷射式真空泵是指喷射式真空泵腔体与离心式防护甩轮之间设置有一个可以流通正粒子、空气的通道;喷射式真空泵上端并联连接离心式防护甩轮、附推工质光子分离装置、附推氢氧推进剂,下端连接宇宙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防护甩轮是指设置在整个设备运动方向的前端有一个可以遮蔽设备的以透光电绝缘材料为主要结构材质的龟盖状壳体;为同时实现工质捕捉装置的功能,壳体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透明导电材料;龟盖状壳体圆周连接有环状排布的副推进单元组,推进单元组呈垂直于壳体半径与壳体中轴线有一个可任意调节角度的夹角,使得推进单元组在给设备提供推力的同时可以驱动龟盖状壳体以壳体中轴线为轴心旋转;龟盖状壳体内部设置有光变高电压单元、接力升压放电间隙;龟盖状壳体外表面设置有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离心式防护甩轮叶片的材质选取原则是透明导电材料内部设置两个为一组的磁铁,每组磁铁相对的相吸的异性磁极设置有一个夹角,其作用是通过这些同心环状排布的磁铁组,生成一个覆盖在龟盖状壳体外侧的以龟盖状壳体旋转中轴线为中心的呈闭合波浪形状的同向磁场来防电粒子撞击的防护磁场;离心式防护甩轮上端连接宇宙空间,下端连接附推喷射式真空泵。
CN201710046070.4A 2017-01-17 2017-01-17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Pending CN108313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6070.4A CN108313331A (zh) 2017-01-17 2017-01-17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6070.4A CN108313331A (zh) 2017-01-17 2017-01-17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3331A true CN108313331A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92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6070.4A Pending CN108313331A (zh) 2017-01-17 2017-01-17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33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2667A (zh) * 2018-12-20 2019-04-0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重复利用工质的气动抛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2667A (zh) * 2018-12-20 2019-04-0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重复利用工质的气动抛射装置及方法
CN109552667B (zh) * 2018-12-20 2020-11-10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重复利用工质的气动抛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2664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harged particles
Soker Can planets influence the horizontal branch morphology?
US20220139574A1 (en) Tube arrangment around a core
US9449721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impact in vacuum
US20090000268A1 (en) Thermonuclear plasma reactor for rocket thrust and electrical generation
WO2015184252A9 (en)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regarding same
US4851722A (en) Magnetohydrodynamic system and method
US6492784B1 (en) Propulsion device and method employing electric fields for producing thrust
US3155592A (en) Fusion reactor
JP2016109658A (ja) 荷電粒子ビーム衝突型核融合炉
US3191092A (en) Plasma propulsion device having special magnetic field
Deutsch Interaction of ion cluster beams with cold matter and dense plasmas
CN108313331A (zh) 安装有一种无工质流失型推进器的运动设备
RU2046210C1 (ru) Электроракет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богданова
US2007023727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sion power generation using very high electr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Manzon Acceleration of macr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thermonuclear fusion
RU2449170C1 (ru) Инерцион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богданова
Kapetanakos et al. Formation of field− reversing ion rings using microsecond ion pulses
US10760023B2 (en) Synthetic atomic fuel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S60209400A (ja) 貨物を地球外へ輸送する方法と地球外設備
JP2018044830A (ja) 荷電粒子ビーム非対称衝突型核融合炉
RU2714411C1 (ru) Способ защиты от заряженных частиц космической радиации
WO2004044926A1 (en) Charged particles trap
US20240010363A1 (en) A plasma reactor
Matsuda et al. A magnetic thrust chamber design for a laser fusion rocket based on impact fast ignition sche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