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7379A -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7379A
CN108307379A CN201610877482.8A CN201610877482A CN108307379A CN 108307379 A CN108307379 A CN 108307379A CN 201610877482 A CN201610877482 A CN 201610877482A CN 108307379 A CN108307379 A CN 108307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card
terminal
ims
vol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74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7379B (zh
Inventor
李燕
赵琳
曹蕾
李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74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7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7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7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公用数据网(PDN)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用于承载数据业务的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用于承载非数据业务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公用数据网(PDN,Public DataNetwork)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根据基于IMS的语音业务(VoLTE,Voice over LTE)全分组交换(PS,PacketSwitch)的业务特性,目前已提出VoLTE+G(其中G表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网络)双卡终端解决方案,使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双卡终端也具备VoLTE特性。伴随国内所有运营商全部商用VoLTE,需继续推动双卡终端产品升级以满足双卡都支持VoLTE语音通话的需求,即双卡双VoLTE终端。
双卡双VoLTE终端中虽然双卡都能接入LTE网络,但同一时间仅通过一张卡提供LTE数据业务,这里将承载数据业务的用户卡作为主卡,另一张用户卡为副卡。由于LTE网络仅支持PS域业务,主副卡在LTE网络附着时均建立数据业务PDN连接(如cmnet连接)且对应的一个默认演进分组系统(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承载,随后双卡均根据GSMAIR.92及3GPP相关规定建立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PDN连接并注册于IMS网络即可使用VoLTE语音业务。
当双卡均驻留在LTE网络并正常注册到IMS网络时,双卡双VoLTE终端共有4个PDN连接,包括两个IMS PDN连接,两个数据业务PDN连接(如cmnet)。其中由两个IMS PDN连接分别承载主副卡VoLTE语音业务。这种方式具有以下缺陷:双卡双VoLTE终端中始终只有主卡通过数据业务PDN连接提供LTE数据业务,副卡仅需提供语音业务。此时保留副卡数据业务PDN相当于占用网络资源,考虑到日后双卡双VoLTE终端用户急剧增加,这对运营商数据业务接入点(APN,Access Point Name)容量是一个挑战。
另一方面,针对双卡单通终端,当副卡是RRC空闲态时终端需通过分时复用射频通路监听副卡寻呼。流程如下:
1、终端在副卡的寻呼子帧(根据用户卡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演进型基站(eNB)下发的非连续接收(DRX)参数计算得出)切换射频通路至副卡接收Paging消息。
2、读取其中PagingRecordList字段判断是否存在针对副卡的寻呼,如果存在且cn-Domain值为电路交换(CS)则是电路域回落(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语音业务,cn-Domain值为PS则是LTE数据域业务。
由于VoLTE语音业务由PS域承载,其cn-Domain值为PS。因此当副卡在VoLTE模式下收到Paging消息后无法判断是VoLTE语音寻呼,还是下行LTE数据业务寻呼。终端需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建立RRC连接及DRB承载接收下行数据进行确认,而随机接入过程需要400ms左右。此时主卡若为空闲态,考虑到LTE寻呼周期一般为1.28s,上述过程极有可能与主卡的寻呼子帧冲突;此时主卡若正在进行LTE数据业务,上述过程将影响主卡LTE数据业务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N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N连接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所述终端包括用于承载数据业务的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用于承载非数据业务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
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开机启动,或者检测到飞行模式关闭;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
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待机模式;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待机模式;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待机模式;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当无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所述联合附着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位置更新流程;在所述位置更新流程过程中,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所述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PDN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注销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开机启动,或者检测到由飞行模式关闭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当无PDP上下文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所述联合附着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位置更新流程;在所述位置更新流程过程中,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所述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用于承载数据业务的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用于承载非数据业务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如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第二用户识别卡(例如副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达到节省网络资源的效果,同时保证第二用户识别卡在VoLTE覆盖区域只有IMS PDN连接使终端快速判断第二用户识别卡语音寻呼,不影响第一用户识别卡(例如主卡)LTE数据业务,保证双卡双VoLTE终端在不同网络间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PDN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驻留在不同的网络下PDN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PDN连接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N连接控制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PDN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
步骤102: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PDN连接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每个智能卡卡槽中可插入一张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对应于第一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对应于第二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一智能卡卡槽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卡槽为所述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中的任意两个智能卡卡槽。其中,所述用户识别卡具体可以为客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卡或全球客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当然,所述用户识别卡不限于上述列举两种智能卡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承载数据业务,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为主卡;相应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承载非数据业务,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为副卡。
本实施例中,基于驻留网络的变化,终端可处于开机启动模式、飞行模式关闭使得终端处于正常模式以及待机模式。具体的,在开机启动模式中,终端会执行常规的网络搜索流程,使终端驻留在某网络中。在飞行模式关闭下,终端由关闭用户识别卡的信号收发功能切换至开启信号收发功能,使得终端执行网络搜索流程,从而使终端驻留在某网络中。而在待机模式中,可能会由于终端位置的移动从而改变终端驻留的网络,从而触发终端执行例如位置更新流程。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上述预设模式进行驻留网络的检测。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驻留在不同的网络下PDN连接状态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开机启动,或者检测到由飞行模式关闭;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之后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开机启动模式、或者飞行模式关闭模式下,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非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或者,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2/3G网络时,所述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CS域和PS域的附着流程,按业务需求发起激活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流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待机模式;在终端处于待机模式下,终端可能出现由于位置的移动从而改变终端驻留网络的情况,从而导致PDN连接状态变化。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PDN连接状态变化示意图;结合图3所示:
作为第一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之后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A.1:终端在LTE空闲态下从VoLTE覆盖区域移动并驻留到非VoLTE LTE覆盖区域;A.2:终端在VoLTE通话过程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A.3:终端在VoLTE通话过程中双模单待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切换到2/3G网络,通话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即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上述三种应用场景时,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进一步地,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之后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作为第二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B.1:终端在LTE空闲态下从非VoLTE LTE覆盖区域移动并驻留到VoLTE覆盖区域;B.2:终端在CSFB 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即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上述两种应用场景时,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进一步地,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PDN连接;之后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作为第三种应用场景,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路由区域更新(RAU,Route AreaUpdate)流程以保持IMS PDP连接处于激活状态,终端立即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注销流程,终端去激活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P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C.1:终端在LTE空闲态重选到2/3G网络;C.2:终端在VoLTE通话过程中SRVCC切换到2/3G网络,通话结束后驻留在2/3G区域。
作为第四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当无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所述联合附着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位置更新流程;在所述位置更新流程过程中,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所述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之后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D.1:终端在2/3G空闲态重选到VoLTE网络;D.2:终端在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VoLTE覆盖区域。
作为第五种应用场景,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所述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RAU流程以保持IMSPDP连接处于激活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E.1:终端在LTE空闲态重选到2/3G网络;E.2:终端在CSFB 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2/3G区域。
作为第六种应用场景,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当终端无PDP上下文时,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位置更新流程;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F1:终端在2/3G空闲态重选到非VoLTE LTE网络;F.2:终端在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PDN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注销流程;即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删除/IMS PDP去激活流程前需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已注销IMS。另一方面,所述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建立流程后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的注册。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所有流程均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操作流程。所述终端在LTE网络可通过发起PDN Connectivity Request/PDN Disconnect Request流程请求建立/删除对应PDN连接;终端2/3G网络可通过发起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De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流程请求建立/删除对应PDP上下文。
本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终端(具体为所述终端的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VoLTE网络,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LTE网络开机附着或者位置更新流程中接收到的AttachAccept或者TAU Accept消息中指示支持IMS voice over PS session。相应的,确定所述终端(具体为所述终端的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非VoLTE网络,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LTE网络开机附着或者位置更新流程中接收到的Attach Accept或者TAU Accept消息中指示不支持IMS voice over PS session。
考虑到双卡双VoLTE终端中只有第一用户识别卡(例如主卡)提供数据业务,目前双卡双VoLTE终端在VoLTE区域下同时保留数据业务PDN连接会造成网络资源浪费,同时终端不能及时判断第二用户识别卡(例如副卡)寻呼消息是否是VoLTE语音业务而影响第一用户识别卡LTE数据业务;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第二用户识别卡(例如副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达到节省网络资源的效果,同时保证第二用户识别卡在VoLTE覆盖区域只有IMS PDN连接使终端快速判断第二用户识别卡语音寻呼,不影响第一用户识别卡(例如主卡)LTE数据业务,保证双卡双VoLTE终端在不同网络间的业务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终端包括:检测单元41和控制单元42;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
所述控制单元42,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41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PDN连接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每个智能卡卡槽中可插入一张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对应于第一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对应于第二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一智能卡卡槽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卡槽为所述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中的任意两个智能卡卡槽。其中,所述用户识别卡具体可以为客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卡或全球客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当然,所述用户识别卡不限于上述列举两种智能卡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承载数据业务,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为主卡;相应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承载非数据业务,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为副卡。
本实施例中,基于驻留网络的变化,终端可处于开机启动模式、飞行模式关闭使得终端处于正常模式以及待机模式。具体的,在开机启动模式中,终端会执行常规的网络搜索流程,使终端驻留在某网络中。在飞行模式关闭下,终端由关闭用户识别卡的信号收发功能切换至开启信号收发功能,使得终端执行网络搜索流程,从而使终端驻留在某网络中。而在待机模式中,可能会由于终端位置的移动从而改变终端驻留的网络,从而触发终端执行例如位置更新流程。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上述预设模式进行驻留网络的检测。
结合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到开机启动,或者检测到由飞行模式关闭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之后所述控制单元42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开机启动模式、或者飞行模式关闭模式下,所述检测单元41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非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或者,所述检测单元41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2/3G网络时,所述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CS域和PS域的附着流程,按业务需求发起激活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流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单元41检测到待机模式;在终端处于待机模式下,终端可能出现由于位置的移动从而改变终端驻留网络的情况,从而导致PDN连接状态变化。
结合图3所示:作为第一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之后所述控制单元42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A.1:终端在LTE空闲态下从VoLTE覆盖区域移动并驻留到非VoLTE LTE覆盖区域;A.2:终端在VoLTE通话过程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A.3:终端在VoLTE通话过程中双模单待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切换到2/3G网络,通话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即所述检测单元41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上述三种应用场景时,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进一步地,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之后所述控制单元42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作为第二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之后,所述控制单元42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B.1:终端在LTE空闲态下从非VoLTE LTE覆盖区域移动并驻留到VoLTE覆盖区域;B.2:终端在CSFB 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即所述检测单元41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上述两种应用场景时,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进一步地,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之后所述控制单元42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作为第三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单元41,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路由区域更新(RAU,Route Area Update)流程以保持IMS PDP连接处于激活状态,终端立即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注销流程,终端去激活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P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C.1:终端在LTE空闲态重选到2/3G网络;C.2:终端在VoLTE通话过程中SRVCC切换到2/3G网络,通话结束后驻留在2/3G区域。
作为第四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当无PDP上下文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所述联合附着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位置更新流程;在所述位置更新流程过程中,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所述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之后所述控制单元42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D.1:终端在2/3G空闲态重选到VoLTE网络;D.2:终端在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VoLTE覆盖区域。
作为第五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所述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RAU流程以保持IMS PDP连接处于激活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E.1:终端在LTE空闲态重选到2/3G网络;E.2:终端在CSFB 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2/3G区域。
作为第六种应用场景,所述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当终端无PDP上下文时,终端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位置更新流程;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
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可包括以下应用场景:F1:终端在2/3G空闲态重选到非VoLTE LTE网络;F.2:终端在CS通话结束后驻留在非VoLTE LTE覆盖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PDN连接之前,所述控制单元42,还用于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注销流程;即所述控制单元42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删除/IMS PDP去激活流程前需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已注销IMS。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单元42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建立流程后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的注册。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所有流程均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操作流程。所述终端在LTE网络可通过发起PDN Connectivity Request/PDN Disconnect Request流程请求建立/删除对应PDN连接;终端2/3G网络可通过发起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De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流程请求建立/删除对应PDP上下文。
本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终端(具体为所述终端的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VoLTE网络,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LTE网络开机附着或者位置更新流程中接收到的AttachAccept或者TAU Accept消息中指示支持IMS voice over PS session。相应的,确定所述终端(具体为所述终端的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非VoLTE网络,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LTE网络开机附着或者位置更新流程中接收到的Attach Accept或者TAU Accept消息中指示不支持IMS voice over PS session。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的检测单元41和控制单元42,在实际应用中均可由所述终端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控制单元42(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第二用户识别卡(例如副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达到节省网络资源的效果,同时保证第二用户识别卡在VoLTE覆盖区域只有IMS PDN连接使终端快速判断第二用户识别卡语音寻呼,不影响第一用户识别卡(例如主卡)LTE数据业务,保证双卡双VoLTE终端在不同网络间的业务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公用数据网PDN连接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用于承载数据业务的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用于承载非数据业务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
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开机启动,或者检测到飞行模式关闭;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基于IMS的语音业务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
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待机模式;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待机模式;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到预设模式,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待机模式;
相应的,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当无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所述联合附着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位置更新流程;在所述位置更新流程过程中,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所述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PDN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注销流程。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预设模式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开机启动,或者检测到由飞行模式关闭时,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驻留在基于IMS的语音业务VoLTE网络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VoLTE网络切换至非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非VoLTE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在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待机模式时,当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留网络由2/3G网络切换至VoLTE网络时,当无PDP上下文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联合附着流程;在所述联合附着流程中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业务PDN连接,所述联合附着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当数据业务PDP处于激活态时,发起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位置更新流程;在所述位置更新流程过程中,将数据业务PDP映射为数据业务PDN;所述位置更新流程结束后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IMS PDN连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注册到IMS。
CN201610877482.8A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8307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7482.8A CN108307379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7482.8A CN108307379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379A true CN108307379A (zh) 2018-07-20
CN108307379B CN108307379B (zh) 2021-03-23

Family

ID=62871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7482.8A Active CN108307379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73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704A (zh) * 2019-05-29 2019-10-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控制方法、双卡双待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68772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978A (zh) * 2008-03-31 2009-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路由优化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02417A (zh) * 2010-03-22 2011-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数据网络释放失败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30155965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operator services and internet
US20150230091A1 (en) * 2014-02-10 2015-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ling malicious atta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25589A (zh) * 2014-04-15 2015-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终端设备数据传输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978A (zh) * 2008-03-31 2009-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路由优化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02417A (zh) * 2010-03-22 2011-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数据网络释放失败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30155965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operator services and internet
US20150230091A1 (en) * 2014-02-10 2015-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ling malicious atta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25589A (zh) * 2014-04-15 2015-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终端设备数据传输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772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768772B (zh) * 2018-07-27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351704A (zh) * 2019-05-29 2019-10-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控制方法、双卡双待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379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280B (zh) 网络切换方法和管理设备、终端及归属位置服务器
CN103763758B (zh) 数据业务处理方法和数据业务处理装置
US8249017B2 (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CN104904265B (zh) 一种选择长期演进lte网络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91411B (zh) 用于改变基于接近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22158A (zh) 语音呼叫方法、语音呼叫装置和终端
CN104936245B (zh) Srvcc的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
US11240856B2 (en) Access point name determination for mission critical services
WO2015096451A1 (zh) 一种业务域和接入域综合决策的设备及呼叫路由的方法
CN104507131A (zh) VoLTE终端语音业务方案确定方法和VoLTE终端
CN110278619A (zh) 一种pdu会话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20716A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299099B2 (en) Emergency call handling using over-the-top services
CN112806044B (zh)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156637A (zh) 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754767B (zh) 状态更新方法及设备
CN108064459A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8307379A (zh) 一种公用数据网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7980232A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124511A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8064463A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2905369B (zh) 移动管理单元失效或重启时用户设备寻呼方法及系统
CN111183680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7969013A (zh) 网络接入结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064456A (zh) 一种异常频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