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4007A -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4007A
CN108294007A CN201711454106.9A CN201711454106A CN108294007A CN 108294007 A CN108294007 A CN 108294007A CN 201711454106 A CN201711454106 A CN 201711454106A CN 108294007 A CN108294007 A CN 108294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xastrobin
azoles bacterium
fluorine azoles
active ingredient
bacterium ani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41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家成
杨志鹏
姚明磊
陈健
赵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541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4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4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400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no bond to a nitrogen ato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氟唑菌苯胺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30%,嘧菌酯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30%,有效成分C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50%;有效成分C选自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中的一种。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份数比1%~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种衣剂、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主要用于种子处理或者根部处理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玉米丝黑穗病、棉花立枯病、花生立枯病、辣椒根腐病等真菌性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同时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根部蛆虫等地下害虫;叶面喷雾则可以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发生的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早疫病、白腐病、叶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兼治鳞翅目幼虫。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氟唑菌苯胺、第二活性成分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及助剂组成,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有效成分C选自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中的一种。
背景技术
金针虫以幼虫危害为主,春季钻蛀芽块、根和地下茎,稍粗的根或茎虽很少被咬断,但会使幼苗逐渐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虫钻入块茎,在薯肉内形成一个孔道,降低了块茎的品质,有的还会引起腐烂。另外,金针虫对根部和块茎造成的伤口还会促进土壤中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侵染,造成更加严重的减产。
氟唑菌苯胺,英文名Penflufen,化学名称是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是由德国拜耳开发用于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苯胺为琥珀酸脱氢酶(SDH)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Ⅱ,阻断能量代谢。经过处理后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以吸收氟唑菌苯胺,并通过木质部传导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从而起到保护作物的作用具有优异的保护、治疗作用,持效活性和耐雨水冲刷活性。氟唑菌苯胺与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众多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氟唑菌苯胺对病原菌的孢子发芽和菌丝伸长的影响也与其它现有药剂的形态不同。
嘧菌酯,Azoxystrobin,化学名称是(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酯。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
溴氰虫酰胺,英文名Cyantraniliprole,化学名称是3-溴-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是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抑制昆虫取食,引起虫体收缩,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氯虫苯甲酰胺,英文名Chlorantraniliprole,化学名称是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能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肌肉)受体。过度释放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导致昆虫瘫痪死亡,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
氟虫腈,英文名Fipronil,化学名称是(RS)-5-氨基-1-(2,6-二氯-4a-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广谱,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施于土壤能有效地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和地老虎。叶面喷洒时,对小菜蛾、菜粉蝶、稻蓟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长。
申请人经检索,目前还没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混配的文献报道,进一步地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组合物进行种子处理或者根部处理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玉米丝黑穗病、棉花立枯病、花生立枯病、辣椒根腐病等真菌性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上的用途;同时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根部蛆虫等地下害虫上的用途;叶面喷雾则可以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发生的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早疫病、白腐病、叶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兼治鳞翅目幼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对作物安全的农用杀菌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剂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各种真菌性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第一活性成分氟唑菌苯胺;
第二活性成分嘧菌酯;
C)第三活性成分C,选自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中的一种;
第一活性成分、第二活性成分与第三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0):(1-30):(1-50),优选为(1-20):(1-20):(5-40),进一步优选为(3-10):(3-10):(10-20)。
本发明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悬浮种衣剂、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
对于悬浮种衣剂,可使用的助剂有:甲醇、硅油、甘油、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丁基萘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角粉、无患子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山梨糖醇油酸酯、二丁基萘磺酸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聚糖、海藻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尿素、硫酸铵、膨润土、聚乙酸乙烯酯、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硅酸镁铝、酚醛树脂、羟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轻质碳酸钙、陶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白炭黑、粘土、凹凸棒土、滑石粉、石英沙、木粉、胡桃壳粉、木质素、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松节油、油酸甲酯、椰子油、棕榈油、红花油、麻油、蓖麻油、桐油、橄榄油、去离子水、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羧丙基纤维素、糊精、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粘性高岭土、石蜡、松香、PVA、K-12、亮红、山梨酸钾、有机硅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开粉、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中、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异噻唑啉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己醇,丁醇、辛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尿素、无机盐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悬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乳化剂T-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酯酸酯聚氧乙烯醚)、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酸乙酯、苯甲酸甲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己醇、丁醇、辛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白炭黑、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微囊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崩解剂如膨润土、尿素、硫酸铵、聚乙烯吡咯烷酮、葡萄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异噻唑啉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萘和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类、EO-PO嵌段聚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湿润渗透剂F、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镁铝、聚乙烯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酯醚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环氧大豆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60-#、TX-10、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农乳600#、农乳400#;助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杀菌剂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加入的杀虫剂能够从播种开始保护种子免受金针虫的为害;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对于抗性病害有较好效果,并且显著延缓抗性的产生;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本发明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金针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说明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增效作用。
试验对象为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
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取各单剂和混剂系列浓度的药液6mL,加入冷却至45℃的54mL的PDA培养基中,制成所需要终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平板。然后从培养7天的致病菌菌落边缘制取6mm直径菌丝块,移至各系列含药培养基上,菌丝面朝下,每个处理4次重复。处理完毕,置于25±1℃的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培养,试验处理3d后测量菌落直径。
D=D1-D2
式中:D表示菌落增长直径;D1表示菌落直径;D2表示菌饼直径。
I(%)=((D0-Dt)/D0)*100
式中:I表示菌丝生长抑制率;D0表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t表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1156.6-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药剂A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药剂B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DP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氟唑菌苯胺、嘧菌酯与有效成分C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及配比 标准药剂 供试药剂 实测毒力 混剂理论 共毒系数
氟唑菌苯胺(A) 12.0251 12.0251 100.0000
嘧菌酯(B) 15.3182 15.3182 78.5020
溴氰虫酰胺(C1) 0 0 0.00
氯虫苯甲酰胺(C2) 0 0.00
氟虫腈(C3) 0 0.00
A∶B∶C1=1∶1∶2 9.8569 121.9968 89.2510 136.6895
A∶B∶C1=1∶1∶4 9.7415 123.4420 89.2510 138.3088
A∶B∶C1=1∶2∶4 9.5414 126.0308 85.6680 147.1153
A∶B∶C1=1∶2∶5 9.7235 123.6705 85.6680 144.3601
A∶B∶C1=1∶3∶5 9.4226 127.6198 83.8765 152.1519
A∶B∶C2=1∶1∶2 9.5978 125.2902 89.2510 140.3795
A∶B∶C2=1∶1∶4 9.7247 123.6552 89.2510 138.5477
A∶B∶C2=1∶2∶4 9.4610 127.1018 85.6680 148.3655
A∶B∶C2=1∶2∶5 9.6023 125.2315 85.6680 146.1823
A∶B∶C2=1∶3∶5 9.7093 123.8514 83.8765 147.6591
A∶B∶C3=1∶1∶1 9.8320 122.3057 89.2510 137.0357
A∶B∶C3=1∶1∶2 9.8476 122.1120 89.2510 136.8186
A∶B∶C3=1∶2∶1 9.5026 126.5454 85.6680 147.7160
A∶B∶C3=1∶2∶2 9.6865 124.1429 85.6680 144.9116
A∶B∶C3=1∶2∶3 9.5204 126.3088 85.6680 147.4398
备注:有效成分C选自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中的一种。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混用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的毒力,增效作用显著。
制剂实施例1
称取2%氟唑菌苯胺、2%嘧菌酯、4%溴氰虫酰胺、2%十二烷基苯磺酸盐、0.5%PVA、4%K-12、2%亮红、3%黄原胶、3%丙二醇、0.2%山梨酸钾、0.5%有机硅,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固体物料进行预先粉碎,再全部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10%溴氰虫酰胺、4%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聚乙酸乙烯酯、3%丙三醇、0.1%苯甲酸钾、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0.5%丙烯酸钠、0.5%柠檬酸、2%油溶性亮红,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物料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16%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2%氟唑菌苯胺、2%嘧菌酯、4%氯虫苯甲酰胺、2%十二烷基苯磺酸盐、0.5%PVA、4%K-12、2%亮红、3%黄原胶、3%丙二醇、0.2%山梨酸钾、0.5%有机硅,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固体物料进行预先粉碎,再全部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2%氟唑菌苯胺、2%嘧菌酯、4%氟虫腈、2%十二烷基苯磺酸盐、0.5%PVA、4%K-12、2%亮红、3%黄原胶、3%丙二醇、0.2%山梨酸钾、0.5%有机硅,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固体物料进行预先粉碎,再全部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悬浮种衣剂。
制剂实施例5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2%氟虫腈、4%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聚乙酸乙烯酯、3%丙三醇、0.1%苯甲酸钾、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0.5%丙烯酸钠、0.5%柠檬酸、2%油溶性亮红,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物料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悬浮种衣剂。
制剂实施例6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10%氯虫苯甲酰胺、3%丙烯酸均聚物钠盐、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均聚醋酸乙烯酯、3%乙二醇、钾0.1%苯甲酸、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0.5%丙烯酸钠、0.5%柠檬酸、2%碱性玫瑰精,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物料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16%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
制剂实施例7
称取2%氟唑菌苯胺、2%嘧菌酯、8%氯虫苯甲酰胺、3%聚羧酸盐、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5%烷基硫酸钠、0.5%羧甲基纤维素、3%丙三醇、0.2%甲醛、1%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12%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8
称取2%氟唑菌苯胺、2%嘧菌酯、8%氯虫苯甲酰胺、乳化剂2%-12%,分散剂2%-10%、消泡剂1%-2%、增稠剂0.05%-1%、抗冻剂1%-8%、稳定剂0.05%-3%、去离子水加至100%。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稳定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2%氟唑菌苯胺、2%嘧菌酯原药,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悬浮剂,然后将8%氯虫苯甲酰胺、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12%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
制剂实施例9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2%氟虫腈、乳化剂2%-12%,分散剂2%-10%、消泡剂1%-2%、增稠剂0.05%-1%、抗冻剂1%-8%、稳定剂0.05%-3%、去离子水加至100%。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稳定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2%氟唑菌苯胺、2%嘧菌酯原药,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悬浮剂,然后将8%氯虫苯甲酰胺、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悬乳剂。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10%溴氰虫酰胺、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2%、溶剂亚麻油5%和S-200溶剂油7%,乳化剂农乳600#4%、分散剂烷基萘磺酸钙3%。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得16%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溴氰虫酰胺微囊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2%氟虫腈、3%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5%溶剂亚麻油和9%S-200溶剂油,乳化剂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3.5%、分散剂烷基萘磺酸钠5%。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微囊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10%溴氰虫酰胺、5%环己酮、3%农乳600#、2%吐温-60#、4%农乳2201#、6%聚羧酸盐、3%苯甲酸、3%丙二醇,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16%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溴氰虫酰胺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13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2%氟虫腈、5%环己酮、3%农乳600#、2%吐温-60#、4%农乳2201#、6%聚羧酸盐、3%苯甲酸、3%丙二醇,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14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8%氯虫苯甲酰胺、10%环己酮、3%农乳700#、1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环氧氯丙烷、3%有机硅、5%噻酮,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17%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5
称取2%氟唑菌苯胺、4%嘧菌酯、2%氟虫腈、10%环己酮、3%农乳700#、1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环氧氯丙烷、3%有机硅、5%噻酮,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微乳剂。
使用制剂实施例1(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制剂实施例3(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制剂实施例4(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制剂实施例6(16%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制剂实施例7(12%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实施例9(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悬乳剂)、制剂实施例10(16%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溴氰虫酰胺微囊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1(8%氟唑菌苯胺·嘧菌酯·氟虫腈微囊悬浮剂)进行田间试验,验证效果。
1、2017年在河北省张北县使用以上制剂实例进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和金针虫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金针虫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马铃薯,防治对象为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solanikuhn)。试验设在张北县油篓沟乡,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6.9,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2。
马铃薯种薯切块待用,药剂、水、种子混合比例为1∶50∶100,处理后在无阳光下晾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后30天调查黑痣病防治效果,播种后60天调查金针虫为害薯块数量。
表2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田间试验结果
序号 药剂 药种比 药前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防效
1 制剂实施例1 1∶1000 300 33 11.00 83.58
2 制剂实施例3 1∶1000 300 29 9.67 85.57
3 制剂实施例4 1∶1000 300 31 10.33 84.58
4 制剂实施例6 1∶1000 300 26 8.67 87.06
5 制剂实施例7 1∶1000 300 27 9.00 86.57
6 制剂实施例9 1∶1000 300 38 12.67 81.09
7 制剂实施例10 1∶1000 300 29 9.67 85.57
8 制剂实施例11 1∶1000 300 28 9.33 86.07
9 22%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 1∶2000 300 25 8.33 87.56
10 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 1∶1000 300 41 13.67 79.60
11 10%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1∶1000 300 —— —— ——
12 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 1∶1000 300 —— —— ——
13 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 1∶1000 300 —— —— ——
14 空白 - 300 201 67.00 -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制剂实施例对马铃薯黑痣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各制剂实施例对马铃薯进行种子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79.60-87.56%。各个制剂实施例的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的防治效果。
表3防治马铃薯金针虫田间试验结果
序号 药剂 药种比 薯块数量 虫蛀数 虫蛀率 防效
1 制剂实施例1 1∶1000 994 13 1.31 93.14
2 制剂实施例3 1∶1000 872 18 2.06 89.18
3 制剂实施例4 1∶1000 865 11 1.27 93.33
4 制剂实施例6 1∶1000 853 12 1.41 92.62
5 制剂实施例7 1∶1000 874 25 2.86 85.00
6 制剂实施例9 1∶1000 858 29 3.38 82.28
7 制剂实施例10 1∶1000 883 13 1.47 92.28
8 制剂实施例11 1∶1000 908 12 1.32 93.07
9 22%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 1∶2000 947 —— —— ——
10 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 1∶1000 875 —— —— ——
11 10%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1∶1000 917 23 2.51 86.85
12 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 1∶1000 907 31 3.42 82.08
13 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 1∶1000 863 25 2.90 84.81
14 空白 - 881 168 19.07 -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制剂实施例对马铃薯金针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使用各制剂实施例对马铃薯进行种子处理,对马铃薯金针虫防效91.12-94.08%。各个制剂实施例的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的安全性调查,各试验处理对马铃薯无药害现象发生。
2、2017年8月12日在河北省张北县开展以上制剂实例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叶面喷雾对马铃薯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马铃薯,防治对象为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Sorauer)。试验设在张北县油篓沟乡,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6.9,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4。
表4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试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以上8个实施例田间试验对马铃薯早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各个制剂实施例的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的安全性调查,各试验处理对马铃薯叶面喷雾无药害现象发生。
3、2017年7月15日在山东省金乡县开展以上制剂实例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叶面喷雾对辣椒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马铃薯,防治对象为辣椒炭疽病。试验设在金乡县鸡黍镇,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pH值6.9,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4。
表5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8个实施例对辣椒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辣椒炭疽病防效较好。各个制剂实施例的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的防治效果。对辣椒的安全性调查,各试验处理对辣椒叶面喷雾无药害现象发生。
以上实施例说明,第一活性成分氟唑菌苯胺、第二活性成分嘧菌酯与有效成分C按重量比(1-30):(1-30):(1-50)复配,可制成悬浮种衣剂、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剂型,对马铃薯黑痣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有效防治金针虫,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少、防治效果高,且对作物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三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了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更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6)

1.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氟唑菌苯胺、嘧菌酯与有效成分C组成,氟唑菌苯胺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30%,嘧菌酯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30%,有效成分C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50%。其中有效成分C选自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苯胺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20%,嘧菌酯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20%,有效成分C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5-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苯胺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3-10%,嘧菌酯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3-10%,有效成分C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悬浮种衣剂、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有效成分C的杀菌组合物进行种子处理或者根部处理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玉米丝黑穗病、棉花立枯病、花生立枯病、辣椒根腐病等真菌性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上的用途;同时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根部蛆虫等地下害虫上的用途;叶面喷雾则可以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发生的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早疫病、白腐病、叶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兼治鳞翅目幼虫。
CN201711454106.9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Withdrawn CN108294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4106.9A CN108294007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4106.9A CN108294007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4007A true CN108294007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4106.9A Withdrawn CN108294007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400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2706A (zh) * 2018-08-10 2018-11-16 武汉埃格瑞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杀灭害虫的橄榄油农用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064731A1 (en) * 2019-10-03 2021-04-08 Adama Makhteshim Ltd. Pesticidal mixtures
CN115226712A (zh) * 2022-05-16 2022-10-25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橄榄油的复配农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886025A (zh) * 2022-10-25 2023-04-04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氟唑菌苯胺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2706A (zh) * 2018-08-10 2018-11-16 武汉埃格瑞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杀灭害虫的橄榄油农用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064731A1 (en) * 2019-10-03 2021-04-08 Adama Makhteshim Ltd. Pesticidal mixtures
CN114745957A (zh) * 2019-10-03 2022-07-12 阿达玛马克西姆有限公司 杀有害生物混合物
CN115226712A (zh) * 2022-05-16 2022-10-25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橄榄油的复配农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226712B (zh) * 2022-05-16 2023-10-27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橄榄油的复配农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886025A (zh) * 2022-10-25 2023-04-04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氟唑菌苯胺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1711A (zh) 一种含氯氟醚菌唑与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8294007A (zh)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09961B (zh)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2255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88949A (zh) 一种含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3975935B (zh) 一种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32382A (zh) 含氟硅唑和戊唑醇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89140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912437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029693A (zh)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嘧菌酯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07B (zh) 一种含有吡蚜酮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4814031B (zh)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957143B (zh) 含有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12136819B (zh) 一种含fenpicoxamid和氟唑菌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8184861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04561B (zh) 一种农业杀虫组合物
CN108294019A (zh) 一种含有氟唑菌苯胺、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55399A (zh)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氟苯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920399A (zh) 一种含五氟磺草胺和禾草丹的除草组合物
CN108651514A (zh) 一种含噻唑膦与氟唑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8013065A (zh) 一种一次施药防控机插秧水稻全生育期草害的除草剂减量控草方法
CN114158565B (zh)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与氯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719688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73132B (zh) 一种含氰氟虫腙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617245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