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799A -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799A
CN108282799A CN201710011046.7A CN201710011046A CN108282799A CN 108282799 A CN108282799 A CN 108282799A CN 201710011046 A CN201710011046 A CN 201710011046A CN 108282799 A CN108282799 A CN 108282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configuration
user equipment
measurement
measuring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10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799B (zh
Inventor
王昕�
施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110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7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20333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0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8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different RA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服务基站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为UE提供合理的RRC配置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实现高效、可靠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在第四代(the four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中,使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演进型基站(E-UTRAN NodeB,eNB)会为UE提供测量配置,其中,所述测量配置包括如下参数:测量对象、上报配置、测量标识、数量配置与测量间隔。UE根据所述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并将小区级别的测量结果上报给eNB。
在LTE系统的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技术中,为能够对UE提供高效且不超出UE能力限制的资源调度,主基站(Master eNB,MeNB)与次基站(Secondary eNB,SeNB)间需要通过两者间的接口(如X2接口)进行协调。因为两基站使用的都是LTE RAT,也就是说,两者可以解读各自对UE进行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因此所述的协调程序是比较简单的。
目前,业界已开始了对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的研究。不同于4G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使用LTE RAT、并接入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的eNB,通常我们称5G RAN中使用新型无线(New Radio,NR)技术、并接入下一代核心网(Next generation Core,NGC)的网元为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NodeB,gNB)。不同于主要部署于低频段的LTE载波,NR载波既可以部署在低频段、也可以部署在高频段,部署于高频段时,NR gNB主要利用波束(beam)来与UE进行大数据量的高速传输。
为了充分利用业已大规模部署的LTE eNB、并使得LTE RAT能够平滑的过渡到NRRAT,业界提出了一种配置两个RAT以紧耦合的方式来为UE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称为LTE-NR tight Interworking。然而,在LTE-NR tight Interworking中,由于UE的两个服务基站使用不同的RAT,所以MeNB/MgNB难以负责全面的RRM。因此,两服务基站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为UE提供合理的RRC配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服务基站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为UE提供合理的RRC配置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包括: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允许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网元将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封装成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所述第一网元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由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直接配置。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直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测量结果上报;或者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二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测量结果上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包括:第二网元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在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包括:所述第二网元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元直接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并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通知所述第一网元。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元直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或者所述第二网元通过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装置,设置在第一网元上,包括: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第一协作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所述第一协作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选择单元,用于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协作单元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允许模块,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所述允许模块,具体用于将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封装成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修改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所述允许模块,具体用于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指示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协作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由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直接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装置,设置在第二网元上,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第二协作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所述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协作单元包括:第二预备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并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通知所述第一网元。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第一网元,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测量配置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执行的步骤还包括: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执行的步骤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执行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执行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第二网元,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测量配置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包括: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系统,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二网元用于: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第一网元能够将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配置,并将该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从而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这样,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都能够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第二测量配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的一种详细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的另一种详细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的又一种详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包括:
S11,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S12,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S13,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第一网元能够将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配置,并将该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从而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这样,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都能够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具体的,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基站,其基站类型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网元可以是4G网络下的基站,第二网元可以是5G网络下的基站,或者第一网元是5G网络下的基站,第二网元是4G网络下的基站等。
可选的,在步骤S11中,第一网元可以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可以包括如下参数:测量对象、上报配置、测量标识、数量配置与测量间隔等。
由于第一网元与用户设备之间建立了控制面连接,因此第一网元可以获知用户设备的各种测量能力信息,而当第二网元没有与用户设备建立控制面连接时,第一网元可以将相应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从而使第二网元也获知这些信息。可选的,这些测量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测量异频/异RAT时是否需要测量间隔的指示(interFreqNeedForGaps/interRAT-NeedForGaps)、能够监听的载波个数(incMonEUTRA-r12)以及能够支持的测量标识个数(extendedMaxMeasId-r12)等。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用户设备与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都有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正常通信,在步骤S12中,第一网元可以将对用户设备的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在第二网元获知了第一测量配置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测量能力后,在步骤S13中,第一网元可以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如图2(a)所示,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也就是说,当第二网元需要获取比小区级别(cell level)的测量结果粒度更小、即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比如波束级别(beam level)时,第二网元需要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E测的都是beam,但第一网元只能接收到beam结果转化后的cell结果,而第二网元需要获取beam结果,则第二网元可以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在第二测量配置中配置的测量对象、或上报对象的粒度比第一网元更细;
如图2(b)所示,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第二网元有其自身的邻区关系和/或RRM需求,比如第一网元未配置的异第二RAT频段。
如图2(c)所示,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配置。
在步骤S13中,第一网元对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既可以包括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先进行协商,再由第二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也可以先由第二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后再向第一网元通知配置结果或与第一网元协商,具体采用哪种顺序可以由第二测量配置与第一测量配置的总和是否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来确定。
为了确定第一测量配置与第二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第二网元可以先构造一个与第二测量配置相对应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然后根据该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与第一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来确定第一测量配置与第二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可选的,如果第二网元确定该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与第一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不会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则第二网元可以先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应的第二测量配置(即与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对应的第二测量配置),而后再将该第二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一网元进行报备,或者也可以先将第二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一网元后再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测量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的协商以及无线接口上的测量配置,此二者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可以由实现自行设置。相应的,步骤S13中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可具体包括:第一网元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由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直接配置。
可选的,如果第二网元确定该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与第一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可能会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但第二网元确有强烈的需求,则第二网元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的协调请求,将第二预备测量配置携带在该协调请求中。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网元的第一测量配置与第二网元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之和可能超出UE能力的测量参数,那么需要首先执行网元间接口的协商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在第一网元已经与第二网元之间形成了紧耦合的情况下进行的协作配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网元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从而使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建立紧耦合关系。具体的,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配置后,该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配置对第一网元的无线信号覆盖下的一个或者多个备选网元、小区或频点(由第一配置中的测量对象进行指示)进行测量和结果上报,第一网元可以根据上报的结果从备选网元中选择适合的网元作为第二网元添加给用户设备。当用户设备脱离第二网元或没有业务需求后,第一网元将第二网元释放。
相应的,在网元间的接口上,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的测量配置协商可以发生在添加第二网元为UE提供无线资源、至释放第二网元的期间内的任意有需求的时刻(即第一网元和/或第二网元需要修改各自的测量配置时);进一步的,所述协商程序可以以网元间接口的应用层协议ASN.1的编码形式进行。
在无线接口上,第二测量配置可以由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发送给UE,相应的,在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之后,第一网元直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也可以通过第二网元接收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具体路径由第一网元和/或第二网元进行配置。
在进行相应的配置时,具体的,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还可包括: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对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基于此,第一网元对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可包括: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测量配置、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可选的,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测量配置、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可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该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可选的,第一网元可以将对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封装成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进一步的,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以修改第一测量配置以使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在修改了第一测量配置后,第一网元允许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该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可选的,该第二测量配置既可以由第一网元发送给用户设备,也可以由第二网元发送给用户设备,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相应的,在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第一网元直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测量结果上报;或者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二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测量结果上报。
进一步的,除了修改第一测量配置之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第一网元也可以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包括:
S21,第二网元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S22,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第二网元能够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这样,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能够进行有效交互,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可以是预存在第二网元中的,也可以是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建立紧耦合关系时由第一网元发送给第二网元的,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网元在接收了第一网元发送的第一测量配置之后,首先要确保第一测量配置与第二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不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在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元可以直接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并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通知所述第一网元。
可选的,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如果第二网元判断配置总和会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但第二网元确有强烈的需求,则第二网元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的协调请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网元的第一测量配置与第二网元的第二测量配置之和可能超出UE能力的测量参数,那么需要首先执行网元间接口的协商程序。
具体的,在步骤S22中,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可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以使第一网元读懂该第二预备测量配置来进行网元间的协商。
具体而言,第二网元根据第一网元对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可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元可能对第一测量配置进行了调整来使第一测量配置与第二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不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则第二网元就可以执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将该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网元根据第一网元对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可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元可能对第一测量配置进行了调整但配置总和仍然超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也可能没有对第一测量配置进行修改,而是指示第二网元修改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相应的,在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还可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直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或者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测量配置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在与UE通信的过程中,第一网元作出添加第二网元的RRM决定后,将第二网元小区的测量结果、第一测量配置与UE能力的测量参数通知给第二网元。如果第二网元有新的测量需求,如需要获取beam的测量结果,那么第二网元作出第二测量配置并反馈给第一网元,场景可参考图2(a)的示意。第一网元收到后生成控制面信令,通过无线接口发送UE。具体步骤参考图4,相关步骤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步骤1:在UE仅接入第一网元时,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信令在UE、第一网元与核心网间进行传输,以测量相关的控制面信令为例,第一网元根据部署场景中的各RAT及其频点情况、业务需求等信息对UE进行第一测量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可以包括第一网元当前的服务频点(即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异频点(即inter-frequencymeasurement)以及第二RAT的频点(即inter-RAT measurement)等测量对象。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通过控制面信令101(如RRC消息)指示给UE。在达到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的上报配置中的上报标准时,UE通过信令102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第一网元。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及可选的业务需求等信息,第一网元决定选择合适的第二网元添加给UE、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2:第一网元将对UE的第一测量配置和UE能力中的测量参数携带在消息201中、通过网元间的接口传输给第二网元,其中,所述消息201中还会携带第一网元选择的第二网元小区标识(至少一个)、以及可选的,所述第二网元小区的测量结果。
如果使用第二RAT(如NR高频)的第二网元以beam的方式与UE进行通信,那么,第二网元在对UE进行接纳控制及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决策的过程中,还可以为UE添加以第二网元的beam为测量对象的第二测量配置,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测量配置与UE能力的测量参数信息,尽力保证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相加之和不会超出所述UE能力的测量参数。
第二网元将对UE的无线资源配置携带在消息202中反馈给第一网元。
进一步的,在所述消息201与202中,发送方网元将作出的测量配置以网元间接口应用层协议的ASN.1格式进行编码,以确保接收方网元可以解决所述配置。可选的,第二网元还可以在所述消息202中携带一个包含第二网元对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RRC参数的container,第一网元在解读应用层协议ASN.1以确认无线资源配置不会超出UE能力后,可以将所述container中的RRC参数封装为RRC信令并发送给UE;否则,第一网元需根据解读的应用层参数来生成RRC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添加第二网元的程序为例,相应的,消息201与202即分别以“添加请求”和“添加请求响应”示例,但具体消息名称及程序并不限制本专利所述方案(如本测量配置的交互还可以发生在第二网元修改等程序中)。进一步的,本专利以消息中携带测量相关的参数为例,但消息201与202中还可以包含其他的参数,比如,消息201中可以包含第一网元所请求的承载资源的相关信息、消息202中相应的会包含第二网元对所接纳的承载的相关配置,等等。
步骤3:第一网元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生成面向UE的控制面信令301(如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并通过无线接口上的信令无线承载发送给UE。UE根据所接收到的信令成功进行了资源重配置后,向第一网元反馈信令302(如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第一网元进一步的向第二网元传输消息303(如第二网元配置完成SgNB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以指示UE运用了第二网元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从而使第二网元与UE间的配置得以同步。
步骤4:在UE接入了第二网元后,UE根据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执行测量并进行测量上报,其中,所述测量上报可以是RRC层级的上报、也可以是物理层级别的上报。根据控制面架构以及可选的网络侧作出的控制面信令传输路径配置,所述测量上报可以通过与第一网元间的接口进行传输、和/或通过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进行传输,其中对于前者而言,第一网元可以有选择的将测量上报进一步的转发给第二网元。
具体实施例二:
参考图2(b)的场景示意,在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以紧耦合的方式与UE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第二网元具备了新的邻区关系,即第三网元的相邻覆盖,那么,第二网元可以为UE添加新的测量对象,即修改第二测量配置。具体步骤参考图5,相关步骤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步骤1:在第二网元与UE通信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参考实施例一的阐述,第二网元已接收到第一网元通知的第一测量配置与UE能力的测量参数),以出现下述场景为例(并不限于所述场景):UE移动到了第三网元的覆盖范围、或第三网元上电开始启用且UE处于第三网元的覆盖范围中/附近,也就是说,第二网元发现了新的邻区关系,那么,第二网元决定为UE添加新的测量对象。其中,所述第三网元可能与第一网元的重叠覆盖范围较小,且第三网元使用与第二网元相同或不同的RAT,以及与第一、第二网元不同的频点(且所述频点不属于UE当前的测量对象)。
如果第二网元认为新的第二测量配置与第一网元当前的第一测量配置相加之和有超出UE能力的测量参数的可能,那么,第二网元首先通过网元间接口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携带在消息101中传输给第一网元。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编码格式与网元间消息所携带的内容与实施例一的阐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接收到的消息101中所包含的信息,第一网元判断第二网元所要修改的配置与第一网元当前对UE的配置是否超出UE能力限制,并根据判断结果向第二网元回复消息102。其中,所述消息102可向第二网元确认其请求修改的配置被第一网元所接受、也可以指示第二网元请求修改的配置被第一网元所拒绝,对于后者的情况,第二网元可选择调整或取消第二测量配置。所述消息101与102在名称与触发时刻的限制与实施例一的阐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本实施例以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可分别向UE传输控制面信令的架构为例。如果第一网元认为第一/第二测量配置之和会超出UE能力的测量参数,但第一网元可修改第一测量以满足第二网元请求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那么第一网元在接收到消息101后,可首先通过信令201向UE指示新的第一测量配置,UE通过信令202向第一网元通知成功应用了所述信令201中指示的配置。接收到信令202后,第一网元再向第二网元回复消息102,以确认其请求修改的配置被第一网元所接受。
第二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网元回复的确认消息102后,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203,所述信令203中携带新的第二测量配置;UE在成功应用了所述信令203中指示的配置后向第二网元回复信令204。UE根据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执行测量及上报,第二网元可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一定范围内的RRM决策(例如,仅针对使用第二RAT的网元进行RRM)。
具体实施例三:
参考图2(c)的场景示意,在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以紧耦合的方式与UE进行通信的过程中,依据第二RAT的特点,第二网元可能需要为UE提供额外的测量参考信号,因此需要对UE进行第二测量配置。与实施例二类似的,本实施例依然采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可分别与UE传输控制面信令的架构。具体步骤参考图6,相关步骤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步骤1:在UE接入第二网元后(类似于实施例二的阐述,第二网元已接收到第一网元通知的第一测量配置与UE能力的测量参数),依据第二RAT的特点,以需要更为精准的测量为例,在现有的RS之外,第二网元可能还支持额外的RS,比如,连接态UE专用的测量RS,因此,第二网元决定为UE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如果第二网元认为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与第一网元当前的第一测量配置相加之和不会超出UE能力的测量参数、或者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UE能力的测量参数没有影响,那么,第二网元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101,所述信令101中携带所述第二测量配置;UE在成功应用了所述信令101中指示的配置后向第二网元回复信令102。UE根据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执行测量及上报,第二网元可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进行一定范围内的RRM决策。
步骤2:接收到所述信令102后,第二网元通过网元间接口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携带在消息201中传输给第一网元。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编码格式与网元间消息所携带的内容与实施例一的阐述类似,区别在于这一程序中第二网元不会携带包含对UE的无线资源配置的contanier,只要第一网元不会根据所述消息201而修改对UE的第一无线资源配置,在这一程序中第一网元就不会再向UE发送RRC信令。
接收到所述消息201后,第一网元保存第二网元当前对UE的无线资源配置、并向第二网元回复确认消息202。进一步的讲,依据所述消息201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第一网元已存储的第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第一网元新增或修改第二测量配置,且在所述消息201中没有携带其他修改的第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时,保存已存储的第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不变。第一网元在后续对UE有修改第一无线资源配置的需求时,以存储的第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为考量。此实施例中,所述消息201与202以“修改指示”与“修改指示确认”名称进行举例,但在名称与触发时刻的限制与实施例一的阐述依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装置,设置在第一网元上,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71,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第一发送单元72,用于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第一协作单元73,用于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装置,第一网元能够将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配置,并将该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从而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这样,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都能够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第一协作单元7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包括第一选择单元,用于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第一协作单元73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允许模块,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所述允许模块,具体用于将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封装成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第一修改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所述允许模块,具体用于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包括:第一指示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可选的,第一协作单元73具体可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由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直接配置。
相应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装置,设置在第二网元上,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第二协作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装置,第二网元能够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这样,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能够进行有效交互,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可以是预存在第二网元中的,也可以是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建立紧耦合关系时由第一网元发送给第二网元的,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第二协作单元82可包括:
第二预备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并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通知所述第一网元。
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网元,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测量配置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
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元,能够将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配置,并将该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从而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这样,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都能够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可选的,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可选的,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网元,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测量配置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
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元,能够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这样,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能够进行有效交互,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可以是预存在第二网元中的,也可以是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建立紧耦合关系时由第一网元发送给第二网元的,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
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包括:
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配置系统,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用于:
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用于:
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系统,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能够进行有效交互,合理、有效的对UE进行测量配置、满足网络侧的测量需求、达成均衡的无线资源管理,并能够实现网元间的有效协调,使得第一、第二网元能够以紧耦合的方式为UE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提升UE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5)

1.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元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允许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将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封装成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所述第一网元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由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直接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直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测量结果上报;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二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的测量结果上报。
11.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元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网元确定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元直接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并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通知所述第一网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直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或者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上报。
18.一种测量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网元上,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第一协作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协作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选择单元,用于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作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允许模块,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允许模块,具体用于将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封装成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修改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所述允许模块,具体用于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指示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26.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作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由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直接配置。
27.一种测量配置装置,设置在第二网元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第二协作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协作单元包括:
第二预备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并将所述第二测量配置通知所述第一网元。
33.一种第一网元,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测量配置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
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之后,在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前,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从至少一个备选网元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初始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36.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配置总和没有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允许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测量配置保存起来。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执行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元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以使所述配置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40.一种第二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测量配置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
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小于所述第一网元需要的测量上报粒度时的测量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未配置的测量频段对象的配置;
第二网元对连接态用户设备的专用测量参考信号配置。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
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预备测量配置;
确定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配置总和是否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
在所述配置总和超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包括:
以网元间应用层协议的ASN.1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进行编码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将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的反馈,修改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二预备测量配置作为第二测量配置下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45.一种测量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用于:
对用户设备进行第一测量配置;
将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发送给第二网元;
对所述第二网元进行协作配置,以使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用于:
接收第一网元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测量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网元协作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第二测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核心网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网元与核心网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且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至少用于用户面的数据传输。
CN201710011046.7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Active CN108282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1046.7A CN108282799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PCT/CN2017/120333 WO2018127026A1 (zh) 2017-01-06 2017-12-29 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1046.7A CN108282799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799A true CN108282799A (zh) 2018-07-13
CN108282799B CN108282799B (zh) 2022-04-05

Family

ID=6278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1046.7A Active CN108282799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82799B (zh)
WO (1) WO201812702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9313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频点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0108551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2312429A (zh) * 2019-08-02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终端设备测量能力的方法、芯片以及终端设备
CN112351442A (zh) * 2019-08-07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1911A1 (zh) * 2010-11-29 2012-06-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传输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02932835A (zh) * 2011-08-11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984722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机制下的测量配置方法
US20130109380A1 (en) * 2011-10-31 2013-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selecting target cells using neighbor cel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controllers
CN105519167A (zh) * 2013-07-04 2016-04-20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多连接的控制方法和用于支持多连接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1911A1 (zh) * 2010-11-29 2012-06-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传输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02932835A (zh) * 2011-08-11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984722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机制下的测量配置方法
US20130109380A1 (en) * 2011-10-31 2013-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selecting target cells using neighbor cel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controllers
CN105519167A (zh) * 2013-07-04 2016-04-20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多连接的控制方法和用于支持多连接的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等: "Measurement coordination in LTE/NR tight interworking",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6 R2-168118》 *
NOKIA 等: "On UE capability and network node coordination aspects in LTE-NR tight interworking",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5BIS R2-166243》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9313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频点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754103A (zh) * 2017-12-07 2020-0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频点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0108551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1263398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1263398B (zh) * 2018-11-30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2312429A (zh) * 2019-08-02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终端设备测量能力的方法、芯片以及终端设备
CN112312429B (zh) * 2019-08-02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终端设备测量能力的方法、芯片以及终端设备
CN112351442A (zh) * 2019-08-07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2351442B (zh) * 2019-08-07 2022-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799B (zh) 2022-04-05
WO2018127026A1 (zh)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2503B (zh) 具有lte-wlan聚合的网络选择及数据聚合
CN10464169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17356B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797856B (zh) 在包括具有不同接入模式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的载波聚合
EP2705718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309969A (zh) 在rrc空闲模式下控制测量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211204B (zh) 一种获知非授权频谱无线环境的方法及其装置、终端
CN110036677A (zh) 使用波束成形和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移动性
CN104854900B (zh) 无线网络kpi的测量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系统
CN110463060A (zh) 混合移动性和无线资源管理机制
JP2020528685A (ja) Bwp内の参照信号を利用してrsrqを測定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を実行する端末
CN103796287B (zh) 一种异构网络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332233B (zh) 一种终端、基站、小区接入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10476369A (zh) 用于快速链路阻塞恢复的基于定时器的ue侧波束扫描
CN109151921A (zh) 小区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EP2938118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ode for measurement
CN111510981A (zh) 无线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427566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载波聚合系统
CN110062430A (zh) 通信网络中用于将无线终端连接到多个小区的方法
CN108282799A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网元及系统
EP2678963B1 (en) Communication of data using independent downlink and uplink connections
CN102088740B (zh)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切换的资源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428758A (zh) 一种测量管理方法和网络端、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4113881B (zh)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CN112312487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