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205A -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205A
CN108282205A CN201710010405.7A CN201710010405A CN108282205A CN 108282205 A CN108282205 A CN 108282205A CN 201710010405 A CN201710010405 A CN 201710010405A CN 108282205 A CN108282205 A CN 108282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pace division
alternative
channel response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04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205B (zh
Inventor
吴昊
李�杰
欧阳恩山
李军
许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104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05B/zh
Priority to JP2019536942A priority patent/JP6839290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7/119585 priority patent/WO2018126990A1/zh
Priority to EP17890687.1A priority patent/EP3567741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04L25/0246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with facto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5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crite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示秩正交三角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本发明能够以较低的运算量最优的选取空分用户,极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空分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以其在频谱效率,能量效率,可靠性和鲁棒性方面的巨大潜在优势,可能成为未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通信中具有革命性技术之一。当系统用户很多的时候,很大概率情况下部分用户正交性很好,此时采用迫零预编码算法能以较低的复杂度实现最优的性能。
现有技术一般根据用户两两之间的相关性选择空分用户,但是这样不能反映多个用户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这种算法可能导致两两用户之间相关性很低,但是多个用户之间的相关性很高,选择的空分用户可能不是最大线性独立的。如果采用遍历的方法从备选用户中选取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进行空分,运算量会随着备选用户数目的增加而快速的增加,很难满足实时性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解决空分用户的选择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包括:
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示秩正交三角(Rank-Revealing QR,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优选地,所述的利用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包括:
对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进行归一处理,并将归一处理得到的信道响应作为列元素,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优选地,所述的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包括:
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得到置换矩阵、Q矩阵和R矩阵,其中,所述信道响应矩阵乘以置换矩阵等于所述Q矩阵乘以R矩阵;
根据所述置换矩阵,从所有备选用户中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
在所确定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中,按照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选择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优选地,所述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利用所述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
根据基站功率要求和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确定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
优选地,在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之后,利用所述空分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空分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的程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包括:
备选用户信道响应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信道响应矩阵构造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空分用户选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优选地,所述空分用户选取模块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得到置换矩阵、Q矩阵和R矩阵,根据所述置换矩阵,从所有备选用户中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并在所确定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中,按照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选择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其中,所述信道响应矩阵乘以置换矩阵等于所述Q矩阵乘以R矩阵。
优选地,所述空分用户选取模块利用所述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并根据基站功率要求和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确定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
优选地,还包括:
赋形权值计算模块,用于在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之后,利用所述空分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空分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RRQR算法对信道响应矩阵的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数量要求的空分用户,运算量低,运算速度快,实现以较低的运算量最优的选取空分用户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空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框图,如图1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S101: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例如最小二乘(LeastSquare,LS)或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步骤S102: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具体地说,对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进行归一处理,然后将归一处理得到的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作为列元素,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步骤S103: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步骤S103包括: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并在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中,按照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选择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具体地说,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得到置换矩阵、Q矩阵和R矩阵,满足信道响应矩阵乘以置换矩阵等于所述Q矩阵乘以R矩阵;然后根据所述置换矩阵,从所有备选用户中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具体是通过查找置换矩阵中每列中的元素“1”的位置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以便从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中选取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的空分用户。其中,空分用户数目是由基站功率要求和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确定的,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是由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
在选择空分用户之后,还可以利用所述空分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空分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以便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ROM/RAM、磁碟、光盘等。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框图,如图2所示,包括:
备选用户信道响应获取模块22,用于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例如LS信道估计或MMSE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信道响应矩阵构造模块23,用于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具体地说,信道响应矩阵构造模块23对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进行归一处理,然后将归一处理得到的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作为列元素,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空分用户选取模块24,用于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具体地说,空分用户选取模块24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并在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中,按照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选择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也就是说,空分用户选取模块24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得到置换矩阵、Q矩阵和R矩阵,并根据所述置换矩阵,从所有备选用户中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具体是通过查找置换矩阵中每列中的元素“1”的位置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以便从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中选取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的空分用户。上述信道响应矩阵乘以置换矩阵等于上述Q矩阵乘以R矩阵。上述空分用户数目是由基站功率要求和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确定的。上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是由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赋形权值计算模块25,用于在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之后,利用所述空分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空分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以便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
所述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应用于基站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其中,处理器对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进行归一处理,然后将归一处理得到的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作为列元素,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其中,处理器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得到置换矩阵、Q矩阵和R矩阵,满足信道响应矩阵乘以置换矩阵等于所述Q矩阵乘以R矩阵;其次根据所述置换矩阵,从所有备选用户中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并利用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根据基站功率要求和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确定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然后按照空分用户数目从所述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中选取最优的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其中,处理器在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之后,利用所述空分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空分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以便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
采用图1和图2的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利用RRQR分解结果,快速从备选用户中选择空分用户,提高了空分系统性能。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如图3所示,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步骤S201:确定备选用户数目。
备选用户数目越多,选择正交性很好的用户概率越大,但是系统计算复杂度就越高。备选用户数目越少,选择正交性很好的用户概率越小,但是系统计算复杂度就越低。需要根据系统运算能力和实时业务情况确定备选用户数目。
步骤S202:获得每个备选用户信道响应并进行归一处理。
通过探测信号可以获得每个备选用户经过信道的接收数据。对接收数据进行LS或者MMSE信道估计可以得到备选用户j的信道响应hj’,然后对备选用户j的信道响应hj’进行归一处理得到hj=hj’/||hj’||。其中j的取值为备选用户集合,||hj’||为hj’的范数。
步骤S203:每个备选用户归一处理之后的信道响应为列元素构造信道响应矩阵。
假设信道响应矩阵为H,天线数目为a,备选用户数目为N。那么H的维度为a*N。那么hj为H的第j列向量。
步骤S204:对该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根据RRQR分解的中间结果确定空分用户的选取。
对H进行RRQR分解,得到下述分解结果:
假设选取的空分用户数目为M。那么其中,Q是a*a维正交矩阵,Π是N*N维置换矩阵,是R矩阵,AM是M*M维上三角矩阵,EM是M*(N-M)维矩阵,FM是(a-M)*(N-M)维矩阵。RRQR分解算法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可以采用列选主元的QR分解实现。
通过置换矩阵Π可以确定N个备选用户中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具体为,在置换矩阵Π中,选取第一列的所有元素,并从中找到元素“1”所在位置,并将该位置的备选用户确定为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算法如下:
其中SelectUser就是N个备选用户中选取的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
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信道响应为列向量构造矩阵C=Q(1:M,1:M)AM,那么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赋形矩阵(即赋形权值矩阵)B=C(C*C)-1。由于基站有发射功率限制,赋形矩阵B需要满足下列条件:k*trace(B*B)<P,其中k表示功率回退因子,P表示基站发射功率限制,trace表示矩阵的迹。由于优选功率回退因子大于某个固定的数值kC,那么需要满足trace(B*B)<P/kC。trace(B*B)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trace(B*B)=trace(AM *AM)-1=trace(AM -1(AM *)-1)
由于AM是上三角矩阵,trace(B*B)可以很容易计算得到。M的取值为使得Trace(B*B)不超过P/kC的最大整数。
其中,AM *是AM的共轭转置矩阵,C*是C的共轭转置矩阵,B*是B的共轭转置矩阵,AM -1是AM的逆矩阵,(AM *)-1是AM *的逆矩阵,(AM *AM)-1是AM *AM的逆矩阵,(C*C)-1是C*C的逆矩阵。
步骤S205:利用RRQR分解结果计算迫零赋形权值。
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信道响应为列向量构造矩阵C=Q(1:M,1:M)AM,那么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赋形矩阵B=C(C*C)-1。B可以如下计算得到:
B=Q(1:M,1:M)AM((Q(1:M,1:M)AM)*Q(1:M,1:M)AM))-1
=Q(1:M,1:M)AM(AM *AM)-1
=Q(1:M,1:M)(AM *)-1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用于提高用于提高空分系统性能,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在图2的备选用户信道响应获得模块22、信道响应矩阵构造模块23、空分用户选取模块24、赋形权值计算模块25基础上,增加备选用户数目确定模块21。备选用户数目确定模块21用于确定备选用户数目;备选用户信道响应获得模块22用于获得每个备选用户信道响应并进行归一处理;信道响应矩阵构造模块23用于每个备选用户归一处理之后的信道响应为列元素构造信道响应矩阵;空分用户选取模块24用于对该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根据RRQR分解的中间结果确定空分用户的选取;赋形权值计算模块25利用RRQR分解结果计算迫零赋形权值。
采用图3和图4实施例的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通信系统的空分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和装置,首先确定备选用户数目,然后获得每个备选用户信道响应并进行归一处理,接着每个备选用户归一处理之后的信道响应为列元素构造信道响应矩阵,接着对该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根据RRQR分解的中间结果确定空分用户的选取,最后利用RRQR分解结果计算迫零赋形权值。
实施例1
假设备选用户数目N=32,天线数目为64,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步骤1:确定备选用户数目。
备选用户数目越多,选择正交性很好的用户概率越大,但是系统计算复杂度就越高。备选用户数目越少,选择正交性很好的用户概率越小,但是系统计算复杂度就越低。需要根据系统运算能力和实时业务情况确定备选用户数目为32。
步骤2:获得每个备选用户信道响应并进行归一处理。
通过探测信号可以获得每个备选用户经过信道的接收数据。对接收数据进行LS或者MMSE信道估计可以得到备选用户j的信道响应hj’,然后对备选用户j的信道响应hj’进行归一处理得到hj=hj’/||hj’||。其中j的取值为备选用户集合。
步骤3:每个备选用户归一处理之后的信道响应为列元素构造信道响应矩阵。
假设信道响应矩阵为H,天线数目为64,备选用户数目为32。那么H的维度为64*32。那么hj为H的第j列向量。
步骤4:对该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根据RRQR分解的中间结果确定空分用户的选取。
对H进行RRQR分解得到下述分解结果:
假设选取的空分用户数目为M。那么其中64*64维矩阵Q是正交矩阵,32*32维矩阵Π是置换矩阵,M*M维矩阵AM是上三角矩阵,EM是M*(32-M)维矩阵,FM是(64-M)*(32-M)维矩阵。RRQR分解算法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可以采用列选主元的QR分解实现。
通过置换矩阵Π可以确定32个备选用户中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具体算法如下:
其中SelectUser就是32个备选用户中选取的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
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信道响应为列向量构造矩阵C=Q(1:M,1:M)AM,那么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赋形矩阵B=C(C*C)-1。由于基站有发射功率限制,赋形矩阵B需要满足下列条件:k*trace(B*B)<P,其中k表示功率回退因子,P表示基站发射功率限制,trace表示矩阵的迹。由于优选功率回退因子大于某个固定的数值kC,那么需要满足trace(B*B)<P/kC。trace(B*B)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trace(B*B)=trace(AM *AM)-1=trace(AM -1(AM *)-1)
由于AM是上三角矩阵,trace(B*B)可以很容易计算得到。M的取值为使得Trace(B*B)不超过P/kC的最大整数。
步骤5:利用RRQR分解结果计算迫零赋形权值。
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信道响应为列向量构造矩阵C=Q(1:M,1:M)AM,那么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赋形矩阵B=C(C*C)-1。B可以如下计算得到:
B=Q(1:M,1:M)AM((Q(1:M,1:M)AM)*Q(1:M,1:M)AM))-1
=Q(1:M,1:M)AM(AM *AM)-1
=Q(1:M,1:M)(AM *)-1
实施例2
假设备选用户数目N=16,天线数目为64,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步骤1:确定备选用户数目。
备选用户数目越多,选择正交性很好的用户概率越大,但是系统计算复杂度就越高。备选用户数目越少,选择正交性很好的用户概率越小,但是系统计算复杂度就越低。需要根据系统运算能力和实时业务情况确定备选用户数目为16。
步骤2:获得每个备选用户信道响应并进行归一处理。
通过探测信号可以获得每个备选用户经过信道的接收数据。对接收数据进行LS或者MMSE信道估计可以得到备选用户j的信道响应hj’,然后对备选用户j的信道响应hj’进行归一处理得到hj=hj’/||hj’||。其中j的取值为备选用户集合。
步骤3:每个备选用户归一处理之后的信道响应为列元素构造信道响应矩阵。
假设信道响应矩阵为H,天线数目为64,备选用户数目为16。那么H的维度为64*16。那么hj为H的第j列向量。
步骤4:对该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根据RRQR分解的中间结果确定空分用户的选取。
对H进行RRQR分解,得到下述分解结果:
假设选取的空分用户数目为M。那么其中,64*64维矩阵Q是正交矩阵,16*16维矩阵Π是置换矩阵,M*M维矩阵AM是上三角矩阵,EM是M*(16-M)维矩阵,FM是(64-M)*(16-M)维矩阵。RRQR分解算法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可以采用列选主元的QR分解实现。
通过置换矩阵Π可以确定16个备选用户中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具体算法如下:
其中SelectUser就是16个备选用户中选取的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
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信道响应为列向量构造矩阵C=Q(1:M,1:M)AM,那么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赋形矩阵B=C(C*C)-1。由于基站有发射功率限制,赋形矩阵B需要满足下列条件:k*trace(B*B)<P,其中k表示功率回退因子,P表示基站发射功率限制,trace表示矩阵的迹。由于优选功率回退因子大于某个固定的数值kC,那么需要满足trace(B*B)<P/kC。trace(B*B)可以如下计算:
trace(B*B)=trace(AM *AM)-1=trace(AM -1(AM *)-1)
由于AM是上三角矩阵,trace(B*B)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得到。M的取值为使得Trace(B*B)不超过P/kC的最大整数。
步骤5:利用RRQR分解结果计算迫零赋形权值。
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信道响应为列向量构造矩阵C=Q(1:M,1:M)AM,那么M个最大线性独立的用户的赋形矩阵B=C(C*C)-1。B可以如下计算得到:
B=Q(1:M,1:M)AM((Q(1:M,1:M)AM)*Q(1:M,1:M)AM))-1
=Q(1:M,1:M)AM(AM *AM)-1
=Q(1:M,1:M)(AM *)-1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从备选用户中选取最大线性独立用户,相对其他空分用户选取算法,能以较低的运算量获得最优的性能。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包括:
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示秩正交三角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利用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包括:
对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进行归一处理,并将归一处理得到的信道响应作为列元素,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包括:
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得到置换矩阵、Q矩阵和R矩阵,其中,所述信道响应矩阵乘以置换矩阵等于所述Q矩阵乘以R矩阵;
根据所述置换矩阵,从所有备选用户中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
在所确定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中,按照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选择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利用所述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
根据基站功率要求和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确定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在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之后,利用所述空分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空分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
6.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包括:
备选用户信道响应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信道响应矩阵构造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空分用户选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示秩正交三角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所述空分用户选取模块通过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RRQR分解,得到置换矩阵、Q矩阵和R矩阵,根据所述置换矩阵,从所有备选用户中确定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并在所确定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中,按照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选择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其中,所述信道响应矩阵乘以置换矩阵等于所述Q矩阵乘以R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空分用户选取模块利用所述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并根据基站功率要求和所述最大线性独立的多个备选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确定满足基站要求的空分用户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赋形权值计算模块,用于在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之后,利用所述空分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Q矩阵和R矩阵,确定所述空分用户的赋形权值矩阵。
10.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对每个备选用户的接收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
利用所述每个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构造所有备选用户的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信道响应矩阵进行示秩正交三角RRQR分解,并利用RRQR分解结果,确定满足基站空分用户数目要求的最大线性独立的备选用户作为空分用户。
CN201710010405.7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282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405.7A CN108282205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JP2019536942A JP6839290B2 (ja) 2017-01-06 2017-12-28 空間分割ユーザの選択方法および装置
PCT/CN2017/119585 WO2018126990A1 (zh) 2017-01-06 2017-12-28 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EP17890687.1A EP3567741B1 (en) 2017-01-06 2017-12-28 User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utilized in spatial divi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405.7A CN108282205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205A true CN108282205A (zh) 2018-07-13
CN108282205B CN108282205B (zh) 2022-02-15

Family

ID=62789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0405.7A Active CN108282205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67741B1 (zh)
JP (1) JP6839290B2 (zh)
CN (1) CN108282205B (zh)
WO (1) WO20181269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9258B (zh) * 2019-01-23 2023-03-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用户划分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756A (zh) * 2008-05-29 2008-10-15 上海交通大学 空分多址系统基于最优量化误差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334561A1 (en) * 2013-05-13 2014-11-1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mbol Detection Using Matrix Decomposition
CN104683268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中南大学 基于qr分解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US20160043783A1 (en) * 2013-03-15 2016-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non-linear precoding based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0518B2 (en) * 2004-09-02 2009-09-15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Circuit analysis utilizing rank revealing factorization
CN101414874A (zh) * 2007-10-19 2009-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下行空分多址模式判断方法
CN101834646B (zh) * 2009-03-11 2012-09-26 上海交通大学 用户选择方法、用户选择装置和基站
CN102546488B (zh) * 2011-12-16 2014-07-09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有效信道参数半正交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2404026B (zh) * 2011-12-29 2014-01-22 东南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756A (zh) * 2008-05-29 2008-10-15 上海交通大学 空分多址系统基于最优量化误差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043783A1 (en) * 2013-03-15 2016-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non-linear precoding based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US20140334561A1 (en) * 2013-05-13 2014-11-1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mbol Detection Using Matrix Decomposition
CN104683268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中南大学 基于qr分解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7741A4 (en) 2020-09-30
CN108282205B (zh) 2022-02-15
EP3567741A1 (en) 2019-11-13
EP3567741B1 (en) 2023-01-11
JP6839290B2 (ja) 2021-03-03
WO2018126990A1 (zh) 2018-07-12
JP2020505818A (ja) 2020-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5482B (en) Recursive reduction of channel state feedback
CN105450273B (zh)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75397B (zh) 一种三维波束赋形的方法、通信站及移动站
CN102546088B (zh) 一种块对角化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702414B (zh) 定位方法及移动设备、基站
CN109257309A (zh) 一种高性能的大规模mimo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估计方法
CN109767007B (zh) 一种基于量子计算的最小均方误差检测方法
CN104954056B (zh) 大规模mimo线性检测中矩阵求逆的硬件构架及方法
CN106301506A (zh) 一种码本子集约束的方法及装置
TW200830774A (en) 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9150278A (zh) 基于改进牛顿迭代的massive MIMO信号检测方法
CN104079329A (zh) 一种虚拟天线端口的映射方法和基站
CN101771442A (zh) 选择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937856A (zh) 一种估计到达角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66353A (zh)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
CN106160938A (zh) 一种信道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8462519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CN108282205A (zh) 一种空分用户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76703B (zh) 一种采用压缩感知技术的正交空间调制系统检测方法
JP6063607B2 (ja) 送信信号のための多入力多出力mimo検出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6899530B (zh) 一种基于门限值的天线组合和调制阶数联合优化方法
CN105356922B (zh) 3d mimo信道下基于非均匀分割的垂直维码本设计方法
CN104756427B (zh) 一种预编码本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301493A (zh) 一种基于mimo-ofdma系统下行链路的波束成形方法和装置
WO2020207170A1 (zh) 一种确定用户终端ue位置的方法以及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