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191B - 解映射器的方法、解映射器及相关电路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解映射器的方法、解映射器及相关电路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191B
CN108282191B CN201711307727.4A CN201711307727A CN108282191B CN 108282191 B CN108282191 B CN 108282191B CN 201711307727 A CN201711307727 A CN 201711307727A CN 108282191 B CN108282191 B CN 108282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preamble
demapper
signal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077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191A (zh
Inventor
李林波
权赫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82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04L27/12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为远程低功耗蓝牙提供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系统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并且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步骤基于加权系数。

Description

解映射器的方法、解映射器及相关电路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月5日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交的第62/442576 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于2017年3月7日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交的第 15/452132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为远程低功耗蓝牙(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11
)提供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通信装置之间的物联网(IoT)和通信,用于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技术正在增加。蓝牙是用于在固定装置和移动装置与个域网(PAN)之间通常跨过短距离交换数据的无线技术标准。蓝牙工作在全球未授权工业、科学和医疗(ISM)2.4 GHz短程无线电频带中的频率。蓝牙使用被称作高斯频移键控(GFSK)的调制无线电技术。蓝牙将发送的数据划分成帧,并且在 79个指定的蓝牙信道中的一个上发送每个帧。每个信道具有一兆赫(MHz) 的带宽。低功耗蓝牙(蓝牙LE或BLE)是由蓝牙特别兴趣小组(SIG)规定的无线个域网技术,其中,无线个域网技术意在健康保健、健身、位置信标、安全以及家庭娱乐行业中的新应用。与蓝牙相比,BLE意图在保持相似的通信范围的同时提供大幅降低的功耗和成本。BLE的通信范围对于特定应用而言是有限的,因此,远程版本的BLE使装置能够跨过长距离通信并且增加通信覆盖范围。远程(LR)BLE可能需要对通信协议进行修改以跨过长距离有效地通信。与存取码和数据有效载荷相关的方法需要升级为更加稳健的包括编码的方法。在2016年12月6日,蓝牙SIG采纳了蓝牙核心版本5.0规范,其中,蓝牙核心版本5.0规范包括原核心版本4.0规范、其增补和补充的需求,并且增加了包括对BLE LR的需求的新的功能和益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步骤基于加权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器,被配置为: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操作基于加权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处理器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处理器形成为晶片或封装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晶片或封装包括至少一个其它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操作基于加权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集成电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针对用于集成电路的层的特征集产生掩膜布局,其中,所述掩膜布局包括用于一个或更多个电路特征的标准单元库宏,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特征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操作基于加权系数。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进行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通信网络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性框图;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信号幅度随着样点的数量而累积的示例性曲线图;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带信号随着时间的示例性曲线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经过GFSK调制的基带信号随着时间的示例性曲线图;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这里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测试这里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处理器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7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制造这里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处理器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加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然而,本公开可通过许多不同形式被实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地传达装置和方法的范围。相似的参考标号始终指相似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作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所述元件可被直接连接或耦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居间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作被“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居间元件。如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更多个列出的相关联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将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和其它术语在这里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可被称作第二信号,类似地,第二信号可被称作第一信号。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这里的装置和方法。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否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或者“包括但不限于”和/或“包含但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被使用时指明存在叙述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群组。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这里的装置和方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的是,术语(诸如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术语在相关领域和/或本文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该在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下被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那样定义。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装置的示例性框图。
参照图1,电子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通信块110、处理器120、存储器130、显示器150、输入/输出块160、音频块170以及无线收发器180。无线收发器180可包括在蓝牙装置或蜂窝基站中,并且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发送器和接收器。
电子装置100包括用于将装置100连接到另一电子装置或网络以进行语音和数据的通信的通信块110。通信块110提供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蜂窝、广域、局域、个域、近场、装置对装置(D2D)、机器对机器(M2M)、卫星、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窄带物联网 (NB-IoT)、以及短程通信。通信块110或其包括收发器113的一部分的功能可由芯片组来实现。具体地,蜂窝通信块112使用技术(诸如,第二代(2G)、 GPRS、EDGE、D2D、M2M、长期演进(LTE)、第五代(5G)、高级长期演进(LTE-A)、码分多址(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无线宽带(WiBro)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提供通过地面基站收发站与其它电子装置的广域网络连接或者提供直接与其它电子装置的广域网络连接。蜂窝通信块112包括但不限于芯片组和收发器113。收发器113包括但不限于发送器和接收器。无线保真(WiFi)通信块114使用诸如IEEE 802.11的技术提供通过网络接入点的局域网络连接。蓝牙通信块 116使用诸如IEEE 802.15和BLE LR的技术提供个域直连和联网通信。近场通信(NFC)块118使用诸如ISO/IEC 14443的标准提供点对点短程通信。通信块110还包括GNSS接收器119。GNSS接收器119支持从卫星发送器接收信号。
电子装置100可从电源(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接收用于操作功能块的电力。无线收发器180可以是蓝牙装置或地面基站收发站(BTS)(诸如,蜂窝基站)的一部分,并且包括遵循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的射频发送器和接收器。无线收发器180可将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提供给移动用户设备(UE)的用户。在本公开中,术语“UE”可与术语“电子装置”可互换地使用。
处理器120提供电子装置100的用户所需要的应用层处理功能。处理器 120也提供针对电子装置100中的各种块的命令和控制功能。处理器120提供功能块需要的更新控制功能。处理器120可提供对收发器113需要的资源的协调,包括但不限于功能块之间的通信控制。处理器120也可更新与蜂窝通信块112或蓝牙块116相关联的固件、数据库、查找表、校准方法程序以及库。蓝牙块116也可具有用于将计算资源提供给蓝牙块116或其它功能块 (诸如,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块)的局部处理器或芯片组。
存储器130提供对装置控制程序代码的存储、用户数据存储、应用代码和数据存储。存储器130可为蜂窝通信块112或蓝牙块116所需要的固件、库、数据库、查找表、算法、方法、信道估计参数、以及校准数据提供数据存储。蜂窝通信块112或蓝牙块116所需要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库可在装置启动时从存储器130被加载到本地存储器。蜂窝通信块112或蓝牙块116也可具有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库、数据库、校准数据以及查找表数据的本地、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显示器150可以是触摸面板,并且可被实现为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有源矩阵OLED(AMOLED)显示器等。输入/输出块160控制与电子装置100的用户的接口。音频块170提供向电子装置100/ 来自电子装置100的音频输入和输出。
无线收发器180可被包括在用于接收、发送或转发无线信号的蓝牙装置、接入点或基站中。无线收发器180可通过向电子装置100发送和转发数据通信信号以及从电子装置100接收数据通信信号来促进与电子装置100的通信。电子装置100可通过无线收发器180连接到网络。例如,无线收发器180可以是用于向电子装置100(诸如,智能电话)发送信号或从电子装置100接收信号的蓝牙装置、接入点、蜂窝塔、无线路由器、天线、多天线或它们的组合。无线收发器180可通过网络转发无线信号以实现与其它的电子装置100 (诸如,用户设备(UE)、服务器或它们的组合)的通信。无线收发器180 可用于发送通信信号(诸如,语音或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BLE LR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系统和方法。
由蓝牙SIG发布的蓝牙版本5核心规范包括将蓝牙覆盖范围增加到1公里(km)的需求。为了满足1km范围的需求,蓝牙版本5核心规范采纳一种用于对存取码和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以便增加跨过更长距离的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因此,比特0和比特1被分别编码为0011和1100。例如,当数据比特被指定为[0 0 1 0 1]的序列时,其编码的序列变为[0 0 1 1 00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作为结果,编码的比特序列变得更可靠,并且还增加覆盖范围。为了蓝牙接收器内的符号定时同步的目的,蓝牙帧的前导码和存取码字段内的接入地址随着固定的已知比特序列被发送。每个BLE帧可包括四个字段:前导、包括接入地址的有效载荷、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循环冗余校验(CRC)。这些字段可从最低有效位(LSB)到最高有效位(MSB)如下所述被布置在蓝牙LE帧中:前导码(1个八位字节)、接入地址(4个八位字节)、协议数据单元(2-39个八位字节)、以及循环冗余校验(3个八位字节)。BLE LR接收器检测前导码的预定义的8个符号以确定有效载荷的起始点以及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同步符号定时。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里的系统和方法检测编码的比特的预定义的模式,例如,0 01 1或1 1 0 0。给定前导码的编码的比特序列,模式解映射器需要将接收器同步到发送器,并且估计并补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任何频率偏移。
典型的接收器方法将预定义的比特序列转换成二进制序列,并且直接将二进制序列应用于接收到的信号。例如,当在第k采样点的接收信号是yk时,通过以下的表达式(1)定义的解映射器与比特模式[0 0 1 1]或[1 1 0 0]匹配,并且产生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的最大值(即,产生最大值或最小值)。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61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信号幅度随着样点的数量而累积的示例性曲线图。参照图2,横轴表示接收信号的样点索引,纵轴表示频率相关性。如图2中所示,频率相关性随着样点索引的增加而在正值和负值之间变化,频率相关性的大小随着样点索引的增加而增加。曲线200表示30dB的SNR,曲线202表示0dB的SNR。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里的系统和方法针对通过具有高斯分布噪声的通信信道接收到的信号提供具有最佳加权系数的模式解映射器。加权系数可基于先验信息是否是可用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先验信息指示在待检测的当前符号之前的符号和之后的符号。这里的系统和方法可应用于BLE LR,其中,发送的信号使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被编码。在GFSK中,由-1和1构成的基带脉冲在调制之前通过高斯滤波器,而不是直接用数字数据符号来调制载波频率,从而使脉冲的边缘更光滑,因此在被称作脉冲成形的过程中限制经过调制的频谱宽度。在调制之前使用高斯滤波器具有降低边带功率和对邻近信道的干扰的优点,但是具有增加ISI的缺点。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带信号随着时间的示例性曲线图。
参照图3,基带信号随着时间的曲线图示出基带信号从值1切换到值-1,随后切换回1。在时间300,基带信号最初具有值1。在时间302,基带信号突然切换到值-1。在时间304,基带信号突然切换回值1。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经过GFSK调制的基带信号随着时间的示例性曲线图。
参照图4,GFSK调制方案将信号随着时间从1改变到-1,并且从-1改变到1,同时高斯滤波器提供在切换状态之间的平滑转换。然而,GFSK调制可产生ISI。ISI是一种不期望的信号失真形式,该信号失真形式干扰随后的发送的符号。来自先前发送的符号的干扰可具有与噪声类似的效果,从而使通信不太可靠。如图4中所示的在1和-1之间的值可基于GFSK调制参数而改变。值0.79和值-0.79是示例性的,并且其它值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参照图4,经过GFSK调制的基带信号随着时间的曲线图示出信号随着值1和值-1之间的平滑转换从值1切换到-1,随后切换回1。在时间402,基带信号最初具有值1。在时间404,基带信号平滑地转换到值0.79。在时间 406,基带信号平滑地转换到值-0.79。在时间408,基带信号平滑地转换到值 -1。在时间410,基带信号平滑地转换回值-0.79。在时间412,基带信号平滑地转换到值0.79。在时间414,基带信号平滑地转换回值1。
根据一个实施例,从如上所述的表达式(1)到表达式(2):这里的系统和方法改善了针对BLE LR的典型模式解映射器。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71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72
这里,γk+3、γk+2、γk+1、和γk是针对本公开的模式解映射器的加权系数,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73
是由以下的表达式(12)定义的偏置项。加权系数可基于是否存在先验信息(即,与待检测的当前符号之前的符号和之后的符号有关的信息)而改变。
BLE LR分别针对未编码的比特0和比特1使用模式[0 01 1]或[1 1 0 0] 对级联和发送的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发送器中的GFSK调制块利用高斯脉冲整形滤波器按照针对输入比特流的16倍过采样率对输入比特流进行调制。高斯脉冲整形的时域表达式是矩形函数与时域高斯脉冲响应函数的卷积。作为结果,针对GFSK的时域信号可如表达式(3)中所示被表示: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81
其中,gGFSK(t)可被表示为如表达式(4)中所示: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82
hGAUSS可被表示为如表达式(5)中所示: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83
并且gRECT可被表示为如表达式(6)中所示: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84
其中,B是3dB带宽,Tb是比特周期。B和Tb是满足B*Tb=0.5的设计参数, h是具有可在0.45和0.55之间变化的值的针对BLE的GFSK调制指数(index)。如以上的表达式(3)中所示,信号s(t)是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85
的函数,使得待检测的当前符号受导致ISI的先前信号影响。
例如,当发送器将比特1编码为模式[1 1 0 0]时,如果不存在ISI,则[1 1 0 0]被直接映射到[-1-1+1+1],使得根据表达式(1),yk+3+yk+2-yk+1-yk产生最小值-4。在GFSK调制中存在ISI时,根据图4中所示的平滑转换,编码的比特1的模式[1 1 0 0]被映射到例如[-1-0.79 0.79+1],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解映射器不再是产生最大/最小值的最佳选择。
在存在由GFSK调制产生的ISI时,这里的系统确定最佳系数和偏置项以使似然函数最大化。给定接收到由表达式(1)表示的4个符号(y= [yk+3 yk+2 yk+1 yk]),第k个未调制的符号bk的可能性可被扩大并如表达式(7) 中所示被表示: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91
其中,ak是与bk相应的第k个调制后的符号。在BLE LR中,分别表示比特0和比特1的模式[0 0 1 1]或模式[1 1 0 0]已经被确定,使得 P(ak+i|ak,…,ak+i-1)=1。产生下面的表达式(8):
argmaxP(bk=0|y)=argmaxP(y|ak+3,ak+2,ak+1,ak)…(8)
在存在具有高斯分布和单位方差的信号噪声时,y的可能性被给出为如表达式(9)中所示:
P(y|ak+3,ak+2,ak+1,ak)=ΠiP(yk+i|ak+i,…ak)…(9)
由于ISI,二进制符号±1可在第i个符号被泛化(generalize)为αi和βi,并且随着时间平滑地进行+1到-1和-1到+1之间的转换。在BLE LR中用于对针对符号映射的模式进行解调的最佳准则在表达式(10)中示出: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92
其中,表达式(10)可由第k个符号处的对数似然比(LLR)Lk)来表示。
在存在ISI时确定的LLR可如表达式(11)中所示被表示: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93
作为结果,如表达式(12)中所示,可推导出如下的加权系数: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94
参照如图4中所示的经过GFSK调制的基带信号的示图,针对模式0011,βi的典型值如表1中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095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101
参照如图4中所示的经过GFSK调制的基带信号的示图,针对模式1100,αi的典型值如表2中所示。
表2
前一符号,后一符号 1 1 0 0
00 0.79 0.79 -0.79 -1
01 0.79 0.79 -0.79 -0.79
10 1 0.79 -0.79 -1
11 1 0.79 -0.79 -0.79
值0.79是针对h=0.5的GFSK调制指数的典型值。由于ISI而失真的二进制数可以是任意一个。该值可基于表达式(3)至表达式(6)和表达式(10) 以及表达式(11)而获得,其中,使用高斯假设。
当与模式中前一编码比特和后一编码比特有关的先验信息可用时,即针对[x 0 01 1 y]或[x 1 1 0 0 y],x和y已知时,以上的表1和表2两者可被直接应用以获得最佳加权系数。结果在以下的表3中给出。
表3
前一符号,后一符号 根据表达式(2)的加权的模式解映射器
00/11 0.89y<sub>k+3</sub>+0.79y<sub>k+2</sub>-0.79y<sub>k+1</sub>-0.89y<sub>k</sub>
01 0.89y<sub>k+3</sub>+0.79y<sub>k+2</sub>-0.79y<sub>k+1</sub>-0.89y<sub>k</sub>+0.19
10 0.89y<sub>k+3</sub>+0.79y<sub>k+2</sub>-0.79y<sub>k+1</sub>-0.89y<sub>k</sub>-0.19
参照表3,偏置项值+0.19和-0.19根据表达式(13)来确定:
Figure BDA0001502323460000102
如果先验信息是不可用,则这里的系统获得1和0.79之间的平均值(所述平均值是0.9)。结果在以下的表4中给出。
表4
前一符号,后一符号 根据表达式(2)的加权的模式解映射器
00/11/01/10 0.9y<sub>k+3</sub>+0.79y<sub>k+2</sub>-0.79y<sub>k+1</sub>-0.9y<sub>k</sub>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里的BLE LR模式解映射器可用于通过检测8个符号前导码而进行定时同步,其中,8个符号前导码用于确定帧中数据有效载荷的开始。这里的BLE LR模式解映射器可具有非二进制加权系数和偏置项。这里的系统可使用先验信息以确定加权参数,加权系数可根据GFSK调制参数而改变。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这里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示例性流程图。
参照图5的流程图,在501,这里的方法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在502,所述方法对编码在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在503,所述方法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在504,所述方法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步骤基于加权系数。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测试这里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处理器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处理器在硬件中实现或者在利用软件被编程的硬件中实现。
参照图6,在601,所述方法将处理器形成为包括至少一个其它处理器的晶片或封装的一部分。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步骤基于加权系数。
在603,所述方法测试处理器,其中,测试处理器的步骤包括:使用一个或更多个电光转换器、一个或更多个分光器、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光电转换器来测试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其它处理器,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分光器将光信号划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光信号。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制造这里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处理器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7,在701,所述方法包括数据的初始布局,其中,所述方法针对集成电路的层的特征集产生掩膜布局。掩膜布局包括用于包括处理器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特征的标准单元库宏。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步骤基于加权系数。
在703,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其中,所述方法在产生掩膜布局期间忽略标准单元库宏的相对位置对布局设计规则的符合。
在705,进行布局的调制,其中,所述方法在产生掩膜布局之后检查标准单元库宏的相对位置对布局设计规则的符合。
在707,进行新布局设计,其中,所述方法在检测到任何标准单元库宏不符合布局设计规则时,通过将不符合的标准单元库宏中的每一个修改为符合布局设计规则来修改掩膜布局,根据具有用于集成电路的层的特征集的修改后的掩膜布局来产生掩膜,并且根据该掩膜来制造集成电路层。
虽然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低功耗蓝牙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的方法,包括:
从收发器接收信号;
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
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
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
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步骤基于加权系数,
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由于符号间干扰ISI而失真的第一二进制符号与由于ISI而失真的第二二进制符号之间的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使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被调制,所述加权系数基于GFSK调制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步骤还基于偏置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偏置项的值是0.19和-0.19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前导码中的比特0被编码为模式0011,前导码中的比特1被编码为模式11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权系数根据以下表达式被确定:
Figure FDA0003261161990000011
其中,yk+3、yk+2、yk+1、和yk分别是在第k+3采样点、第k+2采样点、第k+1采样点和第k采样点的接收信号,αi和βi是失真的二进制符号,并且
Figure FDA0003261161990000012
是所述加权系数,其中,i=0,1,2,和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是否存在先验信息而被改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比特模式的前一符号和后一符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前导码被包括在远程低功耗蓝牙帧中。
10.一种用于低功耗蓝牙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包括:
存储器;
接收器,被配置为从收发器接收信号;
处理器,被配置为:
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
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
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
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操作基于加权系数,
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由于符号间干扰ISI而失真的第一二进制符号与由于ISI而失真的第二二进制符号之间的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所述信号使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被调制,所述加权系数基于GFSK调制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接收器还基于偏置项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偏置项的值是0.19和-0.19之一。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前导码中的比特0被编码为模式0011,前导码中的比特1被编码为模式1100。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所述加权系数根据以下表达式被确定:
Figure FDA0003261161990000021
其中,yk+3、yk+2、yk+1、和yk分别是在第k+3采样点、第k+2采样点、第k+1采样点和第k采样点的接收信号,αi和βi是失真的二进制符号,并且
Figure FDA0003261161990000022
是所述加权系数,其中,i=0,1,2,和3。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是否存在先验信息而被改变。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比特模式的前一符号和后一符号。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权模式解映射器,其中,前导码被包括在远程低功耗蓝牙帧中。
19.一种制造处理器的方法,包括:
将处理器形成为晶片或封装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晶片或封装包括至少一个其它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低功耗蓝牙并被配置为: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操作基于加权系数,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由于符号间干扰ISI而失真的第一二进制符号与由于ISI而失真的第二二进制符号之间的差,
测试所述处理器,其中,测试所述处理器的步骤包括:使用一个或更多个电光转换器、一个或更多个分光器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光电转换器来测试所述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其它处理器,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分光器将光信号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光信号。
20.一种制造集成电路的方法,包括:
针对用于集成电路的层的特征集产生掩膜布局,其中,所述掩膜布局包括用于一个或更多个电路特征的标准单元库宏,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特征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低功耗蓝牙并被配置为:从收发器接收信号,对编码在所述信号内的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基于解映射后的比特模式来检测前导码,使用前导码将收发器同步到接收器,其中,对比特模式进行解映射的操作基于加权系数,其中,所述加权系数基于由于符号间干扰ISI而失真的第一二进制符号与由于ISI而失真的第二二进制符号之间的差,其中,在所述掩膜布局的产生期间,标准单元库宏的相对位置对布局设计规则的符合被忽略;
在产生所述掩膜布局之后检查标准单元库宏的相对位置对布局设计规则的符合;
在检测到标准单元库宏中的任何标准单元库宏不符合布局设计规则时,通过将不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标准单元库宏中的每一个修改为符合布局设计规则来修改所述掩膜布局;
根据具有用于集成电路的层的特征集的修改后的掩膜布局来产生掩膜;
根据所述掩膜来制造集成电路的层。
CN201711307727.4A 2017-01-05 2017-12-11 解映射器的方法、解映射器及相关电路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282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42576P 2017-01-05 2017-01-05
US62/442,576 2017-01-05
US15/452,132 US10575267B2 (en) 2017-01-05 2017-03-07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eighted pattern demapper for Bluetooth® low energy long range
US15/452,132 2017-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191A CN108282191A (zh) 2018-07-13
CN108282191B true CN108282191B (zh) 2021-11-12

Family

ID=62709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7727.4A Active CN108282191B (zh) 2017-01-05 2017-12-11 解映射器的方法、解映射器及相关电路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5267B2 (zh)
KR (1) KR102233243B1 (zh)
CN (1) CN1082821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38637C (en) 2011-06-10 2020-11-17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relating to surgical end effectors
US11374683B1 (en) * 2018-12-04 2022-06-28 Marvell Asia Pte Ltd Physical layer preamble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11065083A (zh) * 2019-12-31 2020-04-24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6095131B (zh) * 2023-04-11 2023-06-30 四川三思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库安全监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203A (zh) * 2008-10-28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WO2012177993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preambl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45887A (zh) * 2013-11-07 2016-07-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通信灵敏度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3092B2 (ja) * 1999-11-19 2005-06-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
KR100699469B1 (ko) * 2001-12-24 2007-03-27 실리콘 이미지, 인크.(델라웨어주 법인)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클록을 재생성하기 위한 시스템
KR100699452B1 (ko) * 2001-12-24 2007-03-27 실리콘 이미지, 인크.(델라웨어주 법인) 비디오 및 패킷화된 오디오 데이터를 다수의 포맷으로직렬 전송하기 위한 시스템
US7173990B2 (en) 2001-12-27 2007-02-06 Dsp Group Inc. Joint equalization, soft-demapping and phase error correction in wireless system with receive diversity
US7327800B2 (en) 2002-05-24 2008-02-05 Vecim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369626B1 (en) 2003-03-14 2008-05-06 Ralink Technology, Inc. Efficient subcarrier equalization to enhance receiver performance
US7327795B2 (en) 2003-03-31 2008-02-05 Vecim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40192218A1 (en) 2003-03-31 2004-09-30 Oprea Alexandru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689225B1 (en) * 2003-11-06 2009-04-01 Nova-Tech Engineering, Inc. Automated poultry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SG124281A1 (en) * 2004-03-19 2006-08-30 Oki Techno Ct Singapore Pte Digital radio receiver
US7784015B2 (en) * 2005-07-05 2010-08-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mask layout and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7636401B2 (en) 2005-08-12 2009-12-2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oft-bit demapping
JP4539539B2 (ja) 2005-11-18 2010-09-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軟判定値補正方法,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
US7586704B2 (en) * 2006-02-22 2009-09-08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reshold detection of servo data in the presence of signal asymmetry
CN101711462B (zh) * 2006-03-15 2013-06-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适应控制装置
EP1876730A1 (en) * 2006-07-05 2008-01-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andwidth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16424B2 (ja) 2006-11-21 2011-1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受信方式,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
JP4697126B2 (ja) 2006-11-21 2011-06-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軟判定補正方法、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
CN101132388B (zh) 2007-09-18 2013-01-09 沖电气(新加坡)技术中心 利用信道状态信息辅助接收编码信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0016232A1 (ja) 2008-08-06 2010-0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
JP5398284B2 (ja) 2009-01-26 2014-01-29 株式会社東芝 周波数分割多重伝送信号受信装置
KR101548176B1 (ko) * 2009-02-02 2015-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시스템, 메모리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이의 테스트 방법
US20110052195A1 (en) 2009-08-27 2011-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cal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optical data patterns
US8379774B2 (en) * 2009-10-30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bit probability information in serial localization with indecision
US8259862B2 (en) 2009-12-14 2012-09-04 Issc Technologies Corp. Receivers and symbol decoders thereof
US8625722B2 (en) * 2010-07-30 2014-01-07 Sensus Usa Inc. GFSK receiver architecture and methodology
GB2488168A (en) * 2011-02-18 2012-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ditional signalling for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JP5689365B2 (ja) 2011-05-27 2015-03-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復調回路、復調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US8897398B2 (en) * 2012-01-27 2014-11-2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rate estimation
KR101479061B1 (ko) 2013-10-02 2015-01-07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339896B2 (ja) * 2013-12-27 2018-06-0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雑音抑圧装置および雑音抑圧方法
US9276788B2 (en) 2014-06-09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demodulating and demapping of digital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203A (zh) * 2008-10-28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WO2012177993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preambl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45887A (zh) * 2013-11-07 2016-07-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通信灵敏度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75267B2 (en) 2020-02-25
US20180192381A1 (en) 2018-07-05
CN108282191A (zh) 2018-07-13
KR102233243B1 (ko) 2021-03-30
KR20180080958A (ko)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191B (zh) 解映射器的方法、解映射器及相关电路制造方法
CN103026782B (zh) 基站校准
US990019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ments to training field design for increased symbol durations
WO2019137344A1 (zh) 上行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167222A3 (en) Wireless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US8606255B2 (en)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over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CPRI)
CN103392318A (zh) 使用单时隙自适应多用户信道承载语音业务(vamos)模式防止挂断呼叫
Wang et al. Rapidrider: Efficient wifi backscatter with uncontrolled ambient signals
KR20170040203A (ko) 버스티-간섭-인식 간섭 관리
CN113424480A (zh) 唤醒信号和自适应参数集
CN111953459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9112739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 with codewor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EP413177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US9756591B2 (en) Synchron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large initial frequency error
CN115441986A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1613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timing of a first station to timing of a second sta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sequential slots of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Osawa et al. Iterative canceller of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induced by nonlinearity of power amplifier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Bhatia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NOMA on Software Defined Radio
Ashwini et 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Implemented using SDR Technology
Ya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5G NR Physical Layer Signal Simulation Software
CN11739511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4928814U (zh) 车车通信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