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176B -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176B
CN108282176B CN201810068092.5A CN201810068092A CN108282176B CN 108282176 B CN108282176 B CN 108282176B CN 201810068092 A CN201810068092 A CN 201810068092A CN 108282176 B CN108282176 B CN 108282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in gate
gear
assembly
mif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80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176A (zh
Inventor
孙琪唐
郭仪
仲书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a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l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l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l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80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包括设有外壳开口的外壳、用于承载MIFI装置的载体机构、用于控制外壳开口开启或闭合的仓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载体机构和仓门机构的控制机构,载体机构、仓门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均设于外壳内;仓门机构包括设于外壳开口处的仓门以及可带动仓门上下移动的仓门传动组件,仓门与仓门传动组件连接,仓门传动组件与控制机构连接;载体机构包括用于承载MIFI装置的载体组件以及用于带动载体组件前后移动的载体传动组件,载体组件设有载体齿轮条,载体传动组件包括与控制机构连接的载体马达以及与载体马达连接的载体齿轮单元,载体齿轮单元与载体齿轮条配合连接;省去随身携带MIFI装置的麻烦,取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4G移动网络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人们对移动无线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无线网络的需求可谓无处不在。为了让人们在外出时也能够使用无线网络,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应运而生。
MIFI(Mobile WIFI)是一种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大小相当于一张信用卡,集调制解调器、路由器和接入点三者功能于一身。内置调制解调器可接入一个无线信号,内部路由器可在多个用户和无线设备间共享这一连接。
然而,为了在户外也能够方便地使用无线网络,用户需要自行购买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且需要随身携带,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携带不便,从而使得用户的实际体验不佳。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包括设有外壳开口的外壳、用于承载MIFI装置的载体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外壳开口开启或闭合的仓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载体机构和所述仓门机构的控制机构,所述载体机构、所述仓门机构以及所述控制机构均设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仓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开口处的仓门以及可带动所述仓门上下移动的仓门传动组件,所述仓门与所述仓门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仓门传动组件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载体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MIFI装置的载体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载体组件前后移动的载体传动组件,所述载体组件设有载体齿轮条,所述载体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载体马达以及与所述载体马达连接的载体齿轮单元,所述载体齿轮单元与所述载体齿轮条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齿轮单元包括与所述载体马达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载体齿轮条配合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传动组件还包括载体皮带传动单元,所述载体皮带传动单元包括套设在所述载体马达的载体马达轴上的第一载体皮带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载体皮带轮以及载体皮带,所述载体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一载体皮带轮以及所述第二载体皮带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组件包括载体槽以及用于对所述MIFI装置的位置进行限定的载体槽限位片,所述载体槽限位片设于所述载体槽的上方且与所述载体槽的侧壁连接;
所述载体齿轮条设于所述载体槽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三齿轮的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MIFI装置的卡扣单元,所述卡扣单元包括连接在所述载体槽的侧壁的卡扣以及设于所述卡扣中的卡扣弹簧,所述MIFI装置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扣接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接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MIFI装置接触的限位开关,所述载体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限位开关的限位开关槽,所述限位开关设于所述限位开关槽中且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载体组件的位置的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所述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包括前限位传感器和后限位传感器,所述前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前端,所述后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后端,所述前限位传感器和所述后限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仓门传动组件包括仓门马达以及与所述仓门马达连接的仓门齿轮,所述仓门上与所述仓门齿轮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仓门齿轮条,所述仓门齿轮与所述仓门齿轮条配合连接;
所述仓门传动组件还包括仓门皮带传动单元,所述仓门皮带传动单元包括套设在所述仓门马达的仓门马达轴上的第一仓门皮带轮、与所述仓门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仓门皮带轮以及仓门皮带,所述仓门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一仓门皮带轮以及所述第二仓门皮带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仓门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仓门的位置的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所述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包括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所述上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且靠近所述外壳的侧壁上端,所述下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且靠近所述外壳的侧壁下端,所述上限位传感器和所述下限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MIFI装置传输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MIFI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设于所述外壳内且通过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MIFI装置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
(1)MIFI装置传输设备安装简单,可以安装在超市、酒店、机场等交通枢纽、娱乐场所、便利店等场所,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取用存放在其中的MIFI装置,省去了随身携带MIFI装置的麻烦,取用方便,有效解决了用户在户外无法连接无线网络的问题。
(2)用户在需要时取用MIFI装置,在不需要时将MIFI装置放回MIFI装置传输设备中,以便其他用户使用,有效提高了MIFI装置的利用率。
(3)载体传动组件采用载体马达进行传动,传动过程中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长;载体齿轮单元与载体齿轮条配合连接,传动效果更好,能够精确控制载体组件的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MIFI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外壳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外壳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载体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载体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载体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仓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仓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仓门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MIFI装置;10-MIFI触点;11-卡扣接口;
2-外壳;200-外壳底板;2001-载体马达容置部;2002-载体齿轮容置部;2003-第一齿轮轴;2004-第二齿轮轴;2005-皮带限定板;2006-仓门马达容置部;2007-仓门齿轮轴;201-第一侧壁;202-第二侧壁;203-第三侧壁;204-第四侧壁;205-连接位;21-外壳开口;22-侧壁限位块;
3-载体机构;31-载体组件;310-载体齿轮条;311-载体槽;3110-载体槽底板;3111-载体槽第一侧壁;3112-载体槽第二侧壁;3113-卡扣单元连接柱;3114-限位开关槽;3115-载体检测板;312-载体槽限位片;313-卡扣单元;3131-卡扣;3132-卡扣弹簧;314-限位开关;32-载体传动组件;321-载体马达;3211-载体马达轴;322-载体齿轮单元;3221-第一齿轮;3222-第二齿轮;3223-第三齿轮;323-载体皮带传动单元;3231-第一载体皮带轮;3232-第二载体皮带轮;3233-载体皮带;33-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330-第一检测部;331-前限位传感器;332-后限位传感器;
4-仓门机构;41-仓门;410-仓门齿轮条;411-仓门检测板;42-仓门传动组件;421-仓门马达;4211-仓门马达轴;422-仓门齿轮;423-仓门皮带传动单元;4231-第一仓门皮带轮;4232-第二仓门皮带轮;4233-仓门皮带;43-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430-第二检测部;431-上限位传感器;432-下限位传感器;44-指示灯;
5-控制机构;51-控制板;52-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图1至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2、图6至图9,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包括设有外壳开口21的外壳2、用于承载MIFI装置1的载体机构3、用于控制外壳开口21开启或闭合的仓门机构4,以及用于控制载体机构3和仓门机构4的控制机构5,载体机构3、仓门机构4以及控制机构5均设于外壳2内。
外壳2的第一侧壁201上设有可供MIFI装置1滑出的外壳开口21;仓门机构4包括设于外壳开口21处的仓门41以及可带动仓门41上下移动的仓门传动组件42,仓门41与仓门传动组件42连接,仓门传动组件42与控制机构5连接。载体机构3包括用于承载MIFI装置1的载体组件31以及用于带动载体组件31前后移动的载体传动组件32,载体组件31设有载体齿轮条310,载体传动组件32包括与控制机构5连接的载体马达321以及与载体马达321连接的载体齿轮单元322,载体齿轮单元322与载体齿轮条310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取用MIFI装置1时,首先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机构4的仓门传动组件42工作,仓门传动组件42带动仓门41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外壳2的外壳开口21打开;当仓门4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传动组件4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仓门41停止运动,此时外壳开口21完全打开;
然后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机构3的载体传动组件32工作,载体传动组件32带动载体组件31向靠近外壳开口21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放置在载体组件31上的MIFI装置1向外壳开口21的方向运动;当载体组件3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传动组件3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载体组件31停止运动,此时MIFI装置1的一端穿过外壳开口21置于外壳2的外部,用户可以取下MIFI装置1使用;
当用户取下MIFI装置1后,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机构4的仓门传动组件42工作,仓门传动组件42带动仓门41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外壳2的外壳开口21关闭;当仓门4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传动组件4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仓门41停止运动,此时外壳开口21完全关闭。
当需要存回MIFI装置1时,首先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机构4的仓门传动组件42工作,仓门传动组件42带动仓门41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外壳2的外壳开口21打开;当仓门4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传动组件4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仓门41停止运动,此时外壳开口21完全打开;
然后用户需要存回的MIFI装置1从外壳开口21处插入到载体组件31中的预设位置,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机构3的载体传动组件32工作,载体传动组件32带动载体组件31向远离外壳开口21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放置在载体组件31上的MIFI装置1向外壳2的内部运动;当载体组件3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传动组件3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载体组件31停止运动,此时MIFI装置1完全容置在外壳2内;
然后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机构4的仓门传动组件42工作,仓门传动组件42带动仓门41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外壳2的外壳开口21关闭;当仓门4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传动组件4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仓门41停止运动,此时外壳开口21完全关闭。
本实施例提供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的有益效果为:
(1)MIFI装置传输设备安装简单,可以安装在超市、酒店、机场等交通枢纽、娱乐场所、便利店等场所,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取用存放在其中的MIFI装置,省去了随身携带MIFI装置1的麻烦,取用方便,有效解决了用户在户外无法连接无线网络的问题。
(2)用户在需要时取用MIFI装置1,在不需要时将MIFI装置1放回MIFI装置传输设备中,以便其他用户使用,有效提高了MIFI装置1的利用率。
(3)载体传动组件32采用载体马达321进行传动,传动过程中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长;载体齿轮单元322与载体齿轮条310配合连接,传动效果更好,能够精确控制载体组件31的运动。
请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外壳2包括外壳底板200和环设在外壳底板200上且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第三侧壁203和第四侧壁20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第一侧壁201所在的方向为前方,与第一侧壁201相对设立的第三侧壁203所在的方向为后方。第一侧壁201左右两侧的上端均设有与外部连接的凸台2011,例如与MIFI机箱连接,通过对凸台进行加厚,便于连接时更稳固。第一侧壁201的中部设有外壳开口21,仓门41设于第一侧壁201的外侧且可相对第一侧壁201上下滑动,仓门41的位置与外壳开口21的位置相适应,从而当外壳开口相对第一侧壁201上下滑动时,仓门41可以对外壳开口21进行封闭和打开。
进一步地,第二侧壁202和第四侧壁204上均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连接位205,连接位205中设有连接孔。当MIFI装置传输设备需要与MIFI机箱连接时,可通过连接位205中的连接孔与MIFI机箱连接,操作简单方便,且连接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5包括控制板51和顶针52,控制板51固定连接在第三侧壁203上;仓门传动组件42和载体马达321均与控制板5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顶针52的一端与控制板51连接,顶针52的另一端与MIFI装置1的MIFI触点10连接,从而可以获取MIFI装置1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包括MIFI装置1的电量、流量等信息。
进一步地,MIFI装置传输设备还包括用于对MIFI装置1进行充电的充电机构,充电机构设于外壳2内且与控制机构5连接,并通过顶针52与MIFI触点10连接。当MIFI装置1插入到载体组件31中后,载体组件31带动MIFI装置1移动到外壳2的内部,并使得MIFI装置1的MIFI触点10与顶针52接触,控制机构5通过顶针52获得MIFI装置1的数据信息。当控制机构5检测到MIFI装置1的电量不足时,则控制充电机构对MIFI装置1进行充电;当充电结束后,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马达321工作,载体马达321带动载体组件31运动预设距离,从而带动MIFI装置1运动预设距离,使得MIFI装置1与顶针52脱离接触,从而停止充电。控制机构5也可以获得MIFI装置1的流量等信息。
第二侧壁202和/或第四侧壁204上与载体组件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对载体组件31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侧壁限位块22,从而对载体组件3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202沿前后方向设有三个侧壁限位块22,第四侧壁204上与第二侧壁202的侧壁限位块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三个侧壁限位块22,从而确保载体组件31在前后滑动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不会发生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优选地,侧壁限位块22与第二侧壁202以及第四侧壁204一体成型,从而整体强度更高,不容易损坏,且制造简单。应当理解的是,侧壁限位块22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三个。
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载体齿轮单元322包括与载体马达321连接的第一齿轮3221、与第一齿轮3221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3222以及与载体齿轮条310配合连接的第三齿轮3223,第三齿轮3223与第二齿轮3222固定连接。
请参与图4至图8,具体地,外壳底板200上与载体马达32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置载体马达321的载体马达容置部2001,从而可以对载体马达321的位置进行很好的固定;优选地,载体马达容置部2001设于外壳底部200的外侧,从而使得载体马达321容置在载体马达容置部2001后不会占用外壳2的内部空间,且外壳底部200与载体马达321的载体马达轴32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载体马达轴3211穿过的通孔,从而使得载体马达轴3211能够穿过该通孔设于外壳2的内部。
外壳底板200上与载体齿轮单元3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置载体齿轮单元322的载体齿轮容置部2002,载体齿轮容置部2002中设有第一齿轮轴2003和第二齿轮轴2004,第一齿轮3221套设在第一齿轮轴2003上且可相对第一齿轮轴2003转动,第三齿轮3223与第二齿轮3222共轴且套设在第二齿轮轴2004上。当载体马达321工作时,载体马达321带动第一齿轮3221转动,第一齿轮3221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3222转动,第二齿轮322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3223转动,第三齿轮3223再带动与其啮合的载体齿轮条310运动,从而使得载体组件31前后移动。通过齿轮传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传动效果好,从而能够精确控制载体组件31的运动。
进一步地,外壳底板200的外侧还设有用于走线的走线槽(如图5中虚线所示),从而当MIFI装置传输设备中的各个部件固定连接在外壳底板200上后,相互之间的连接线可以设于走线槽中,不仅有利于对连接线进行固定,整体上更加规范和整洁,而且使得外壳底板200的外侧可以充分利用。
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载体传动组件32还包括载体皮带传动单元323,载体皮带传动单元323包括套设在载体马达轴3211上的第一载体皮带轮3231、与第一齿轮3221固定连接的第二载体皮带轮3232以及载体皮带3233,载体皮带3233套设在第一载体皮带轮3231以及第二载体皮带轮3232上。
载体传动组件32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载体马达321工作时,载体马达321带动套设在载体马达轴3211上的第一载体皮带轮3231转动,第一载体皮带轮3231通过载体皮带3233带动第二载体皮带轮3232转动,第二载体皮带轮323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3221转动,第一齿轮3221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3222转动,第二齿轮322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3223转动,第三齿轮3223再带动与其啮合的载体齿轮条310运动,从而使得载体组件31前后移动。
通过设置载体马达321,并通过载体皮带传动单元323带动载体齿轮单元322工作,进而带动载体组件31移动,不仅整体结构简单,而且传动效果好,便于精确控制载体组件31的运动。
请参阅图4,优选地,外壳底板200上与载体皮带3233相对应位置沿着载体皮带3233的方向设有皮带限定板2005,从而对载体皮带3233的位置进行限定,确保载体皮带3233能够平稳运行。
请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载体组件31包括载体槽311以及用于对MIFI装置1的位置进行固定的载体槽限位片312,载体槽311包括载体槽底板3110、载体槽第一侧壁3111以及载体槽第二侧壁3112,载体槽第一侧壁3111和载体槽第二侧壁3112设立在载体槽311的相对两侧且与载体槽311的运动方向相平行。
载体槽限位片312设于载体槽311的上方且与载体槽311的侧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载体槽限位片312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载体槽限位片312与载体槽第一侧壁3111连接,另外两个载体槽限位片312与载体槽第二侧壁3112连接且与载体槽第一侧壁3111的两个载体槽限位片312的位置相对应。当MIFI装置1设于载体槽311中时,载体槽限位片312可以对MIFI装置1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MIFI装置1的取放。
进一步地,载体齿轮条310设于载体槽底板3110上且与第三齿轮3223的位置相适应。优选地,载体槽311、载体槽限位片312以及设于载体槽底板3110的载体齿轮条310一体成型,不仅制造更加方便,而且具有更高的强度。
进一步地,载体组件31还包括用于固定MIFI装置1的卡扣单元313,卡扣单元313包括连接在载体槽311的侧壁的卡扣3131以及设于卡扣3131中的卡扣弹簧3132,MIFI装置1上与卡扣313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扣接口11,卡扣3132与卡扣接口11配合连接。
具体地,载体槽第一侧壁3111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的卡扣单元313的卡扣单元连接柱3113,载体槽第二侧壁3112的后端与载体槽第一侧壁3111的卡扣单元连接柱3113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卡扣单元连接柱3113;卡扣单元3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扣3131分别套设在卡扣单元连接柱3113上,同时两个卡扣弹簧3132也分别套设在卡扣单元连接柱3113上。
当MIFI装置1插入到载体槽311中向后运动时,MIFI装置1的两侧与卡扣3131发生挤压,从而使得卡扣弹簧3132发生扭转;MIFI装置1继续往后运动,当卡扣3131与MIFI装置1的卡扣接口11配合连接时,卡扣3131的前端在卡扣弹簧3132的作用下置于卡扣接口11中;当取出MIFI装置1时,卡扣3131与卡扣接口11分离。设置卡扣单元313,可以对MIFI装置1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MIFI装置1自动脱落或随意晃动。
进一步地,载体组件31还包括与MIFI装置1接触的限位开关314,载体槽31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限位开关314的限位开关槽3114,限位开关314设于限位开关槽3114中且与控制机构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开关槽3114设于载体槽第一侧壁3111的后端,限位开关314容置于限位开关槽3114中。当MIFI装置1插入到载体槽311中且与限位开关314接触时,限位开关314发送相应信息给控制机构5,控制机构5控制其他机构进行相应的运动,例如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马达321工作,从而使得载体组件31在载体马达321的带动下向外壳2的内部运动。设置限位开关314,使得控制机构5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载体马达321,进而更好地控制载体组件31的运动。
应当理解的是,限位开关314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不仅限于上述情况。
进一步地,载体机构3还包括用于检测载体组件31的位置的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33,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33包括前限位传感器331和后限位传感器332,前限位传感器331设于外壳底板200的前端(即靠近外壳2的第一侧壁201的一端),后限位传感器332设于外壳底板200的后端(即靠近外壳2的第三侧壁203的一端),前限位传感器331和后限位传感器332均与控制机构5连接。优选地,前限位传感器331和后限位传感器332均为红外线传感器。
具体地,前限位传感器331和后限位传感器332均设有呈U型的第一检测部330,且第一检测部330的设置方向与载体组件31的运动方向相垂直;载体槽底板3110上设有供第一检测部330检测的载体检测板3115。载体组件31向前运动过程中,当载体检测板3115运动到前限位传感器331的第一检测部330时,前限位传感器331检测到载体检测板3115,从而发送信号到控制机构5,控制机构5控制其他机构进行相应的运动,例如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马达321停止工作,从而载体组件31停止运动;当载体检测板3115运动到后限位传感器332的第一检测部330时,后限位传感器332检测到载体检测板3115,从而发送信号到控制机构5,控制机构5控制其他机构进行相应的运动,例如控制机构5控制载体马达321停止工作,从而载体组件31停止运动。通过设置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33,从而可以对载体组件31的运行位置进行检测,从而使得控制机构5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载体组件31的运行过程。
请参阅图9至图11,进一步地,仓门传动组件42包括仓门马达421以及与仓门马达421连接的仓门齿轮422,仓门41上与仓门齿轮4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仓门齿轮条410,仓门齿轮422与仓门齿轮条410配合连接。仓门传动组件42还包括仓门皮带传动单元423,仓门皮带传动单元423包括套设在仓门马达421的仓门马达轴4211上的第一仓门皮带轮4231、与仓门齿轮422固定连接的第二仓门皮带轮4232以及仓门皮带4233,仓门皮带4233套设在第一仓门皮带轮4231以及第二仓门皮带轮4232上。
请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外壳底板200上与仓门马达42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置仓门马达421的仓门马达容置部2006,从而可以对仓门马达421的位置进行很好的固定;优选地,仓门马达容置部2006设于外壳底部200的外侧,从而使得仓门马达421容置在仓门马达容置部2006后不会占用外壳2的内部空间,且外壳底部200与仓门马达421的仓门马达轴42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仓门马达轴4211穿过的通孔,从而使得仓门马达轴4211能够穿过该通孔设于外壳2的内部。外壳底板200上与仓门齿轮4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设有仓门齿轮轴2007,仓门齿轮422套设在仓门齿轮轴2007上且可相对仓门齿轮轴2007转动。
仓门传动组件42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仓门马达421工作时,仓门马达轴4211上的第一仓门皮带轮4231转动,第一仓门皮带轮4231通过仓门皮带4233带动第二仓门皮带轮4232转动,第二载体皮带轮323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仓门齿轮422转动,仓门齿轮422再带动与其啮合的仓门齿轮条410运动,从而使得仓门41上下移动。
通过设置仓门马达421,并通过仓门皮带传动单元423带动仓门齿轮422工作,进而带动仓门41移动,不仅整体结构简单,而且传动效果好,便于精确控制仓门41的运动。
请参阅图9至图11,进一步地,仓门机构4还包括用于检测仓门41的位置的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43,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43包括上限位传感器431和下限位传感器432,上限位传感器431设于外壳2的第一侧壁201且靠近第一侧壁201的上端,所述下限位传感器432设于第一侧壁201且靠近第一侧壁201的下端,上限位传感器431和下限位传感器432均与控制机构5连接。优选地,上限位传感器431和下限位传感器432均为红外线传感器。
具体地,上限位传感器431和下限位传感器432均设有呈U型的第二检测部430,且第二检测部430的设置方向与仓门41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仓门41上设有供第二检测部430检测的仓门检测板411。仓门41向上运动过程中,当仓门检测板411运动到上限位传感器431的第二检测部430时,上限位传感器431检测到仓门检测板411,从而发送信号到控制机构5,控制机构5控制其他机构进行相应的运动,例如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马达421停止工作,从而仓门41停止运动;当仓门检测板411运动到下限位传感器432的第二检测部430时,下限位传感器432检测到仓门检测板411,从而发送信号到控制机构5,控制机构5控制其他机构进行相应的运动,例如控制机构5控制仓门马达421停止工作,从而仓门41停止运动。通过设置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43,从而可以对仓门41的运行位置进行检测,从而使得控制机构5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仓门41的运行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限位传感器431位于仓门41左侧的上端预设位置,仓门41上与所述上限位传感器431的第二检测部43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仓门检测板411;下限位传感器432位于仓门41右侧的下端预设位置,仓门41上与所述下限位传感器432的第二检测部430相对应的位置也相应设有仓门检测板41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限位传感器431位于仓门41右侧的上端预设位置,仓门41上与所述上限位传感器431的第二检测部43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仓门检测板411;下限位传感器432位于仓门41左侧的下端预设位置,仓门41上与所述下限位传感器432的第二检测部430相对应的位置也相应设有仓门检测板411。
应当理解的是,上限位传感器431和下限位传感器432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仓门机构4还包括与控制机构5连接的指示灯44。优选地,指示灯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指示灯44设于前侧门205上且分列在仓门41的相对两边。当用户需要存MIFI装置1时,控制机构5控制指示灯44闪烁,从而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用户可以通过指示灯44的闪烁来迅速知道相应开启的仓门41。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外壳开口的外壳、用于承载MIFI装置的载体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外壳开口开启或闭合的仓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载体机构和所述仓门机构的控制机构,所述载体机构、所述仓门机构以及所述控制机构均设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仓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开口处的仓门以及可带动所述仓门上下移动的仓门传动组件,所述仓门与所述仓门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仓门传动组件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载体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MIFI装置的载体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载体组件前后移动的载体传动组件,所述载体组件设有载体齿轮条,所述载体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载体马达以及与所述载体马达连接的载体齿轮单元,所述载体齿轮单元与所述载体齿轮条配合连接;
所述仓门传动组件包括仓门马达以及与所述仓门马达连接的仓门齿轮,所述仓门上与所述仓门齿轮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仓门齿轮条,所述仓门齿轮与所述仓门齿轮条配合连接;
所述仓门传动组件还包括仓门皮带传动单元,所述仓门皮带传动单元包括套设在所述仓门马达的仓门马达轴上的第一仓门皮带轮、与所述仓门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仓门皮带轮以及仓门皮带,所述仓门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一仓门皮带轮以及所述第二仓门皮带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齿轮单元包括与所述载体马达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载体齿轮条配合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传动组件还包括载体皮带传动单元,所述载体皮带传动单元包括套设在所述载体马达的载体马达轴上的第一载体皮带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载体皮带轮以及载体皮带,所述载体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一载体皮带轮以及所述第二载体皮带轮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包括载体槽以及用于对所述MIFI装置的位置进行限定的载体槽限位片,所述载体槽限位片设于所述载体槽的上方且与所述载体槽的侧壁连接;
所述载体齿轮条设于所述载体槽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三齿轮的位置相适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MIFI装置的卡扣单元,所述卡扣单元包括连接在所述载体槽的侧壁的卡扣以及设于所述卡扣中的卡扣弹簧,所述MIFI装置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扣接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接口配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MIFI装置接触的限位开关,所述载体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限位开关的限位开关槽,所述限位开关设于所述限位开关槽中且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载体组件的位置的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所述载体限位传感器组件包括前限位传感器和后限位传感器,所述前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前端,所述后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后端,所述前限位传感器和所述后限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仓门的位置的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所述仓门限位传感器组件包括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所述上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且靠近所述外壳的侧壁上端,所述下限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且靠近所述外壳的侧壁下端,所述上限位传感器和所述下限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MIFI装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IFI装置传输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MIFI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设于所述外壳内且通过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MIFI装置连接。
CN201810068092.5A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Active CN108282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8092.5A CN108282176B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8092.5A CN108282176B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176A CN108282176A (zh) 2018-07-13
CN108282176B true CN108282176B (zh) 2022-02-18

Family

ID=62804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8092.5A Active CN108282176B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821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89961U (zh) * 2016-03-02 2016-09-21 深圳市佳斯捷科技有限公司 抽屉式手机自动检测设备及其进出仓机构
CN105685149B (zh) * 2016-03-22 2019-04-02 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进料系统的全自动馒头面包机
CN107096213B (zh) * 2017-04-25 2023-10-20 浙江承驰科技有限公司 扑克机及其进牌装置、扑克牌整理方法
CN107301731B (zh) * 2017-08-24 2022-11-15 互隆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售卖机开门联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176A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4912B2 (en) Multifunction key fob
CN107085897B (zh) 一种移动电源租借柜及移动电源租借的方法
CN106169276A (zh) 带移动电源及相关设备的租赁和充电功能的广告机
CN109544815B (zh) 一种自助导览服务驿站
US20060152121A1 (en) Refrigerator
CN108495767B (zh) 充电器及无人机便携装置
CN104603849A (zh) 移动电源自动租赁设备
KR20140091266A (ko) 휴대 단말기 거치대 겸용 컵 홀더 장치
CN106911170A (zh) 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设备、租借柜及移动电源
CN108282176B (zh) 一种mifi装置传输设备
CN215423583U (zh) 镜柜
CN205728723U (zh) 一种智能茶几
US5176237A (en) Unattended card exchange unit
CN109786139A (zh) 一种附加式智能开关
CN216628393U (zh) 一种扫地机基站以及扫地机组件
CN210324318U (zh) 一种人脸识别门锁
US5394074A (en) Continuous cell charger
CN215341291U (zh) 一种电子票据自动终端用收纳装置
CN113052275A (zh) 一种前置加卡机构
CN108814300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奶粉冲调机器人
CN211742199U (zh) 一种移动电源取还装置以及移动电源租赁设备
CN208294202U (zh) 一种用于汽车租赁的车库
CN216197422U (zh) 一种推拉窗自动开窗器
CN218738775U (zh) 集尘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组件
CN216852376U (zh) 基站及智能化基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050000 No. 202, Unit 5, Building 44, No. 70 Shizheng Road, Chang'an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 Zhou

Address before: 518000 401-g, 4th floor, building 1, Huaqiang cloud Industrial Park, Meixiu Road, Meilin Industrial Zone, Meili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LU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4

Address after: 050000 Changsheng Street, Luq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ijiazhuang, Hebei

Patentee after: Hebei Hua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00 No. 202, Unit 5, Building 44, No. 70 Shizheng Road, Chang'an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 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