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103A -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103A
CN108282103A CN201810142747.9A CN201810142747A CN108282103A CN 108282103 A CN108282103 A CN 108282103A CN 201810142747 A CN201810142747 A CN 201810142747A CN 108282103 A CN108282103 A CN 108282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switching tube
inductance
switch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27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淼
孟向军
丁津津
杨欣然
梅桂芳
徐关澄
牛化鹏
张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ji Group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XJ Electric Co Ltd
Xian XJ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ji Group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XJ Electric Co Ltd
Xian XJ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ji Group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XJ Electric Co Ltd, Xian XJ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j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27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电平逆变器,包括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具有逆变功能的H桥电路,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开关电路,H桥电路的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该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两端、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电源。本发明在H桥电路的某个桥臂上采用了开关管与二极管串联及电感接入主回路,当原边驱动信号错误导致该桥臂直通时,设置的二极管有效保护了桥臂上的开关管不会损坏,提高了开关管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本发明H桥电路的开关管不必设置死区。

Description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背景技术
在不间断电源、新能源发电、有源电力滤波器、感应加热电源等很多重要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场合,对逆变器性能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变换器高效高功率密度的要求,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提出新的逆变器拓扑结构或改进原有的逆变拓扑结构。多电平逆变器具有电压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电压阶梯跳变小,du/dt更小,具有较低的电磁干扰和谐波畸变率;开关器件承受电压应力小,降低了对开关器件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各种多电平逆变器拓扑。但是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大多较为复杂,所需的电容器和开关器件很多,且每一个开关器件都要独立控制,从原理上讲,其可靠性就较差。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6481233U提出了一种五电平逆变器,如图1所示,包括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具有逆变功能的H桥电路,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开关电路。其中,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源、电容C1、电容C2,电容C1、电容C2之间设置有参考点O。H桥电路包括分别与电源并联的第一桥臂支路和第二桥臂支路,第一桥臂支路包括串联的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第二桥臂支路包括串联的开关管T7和开关管T8。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开关管T3和开关管T4,第二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开关管T5和开关管T6,第一开关支路的一端和第二开关支路的一端均连接在参考点O上,第一开关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支路上的开关管T1,第二开关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支路上的开关管T2,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之间的O3,以及开关管T7和开关管T8之间的O4为五电平逆变器的两个交流输出端。
上述五电平逆变器的不足之处在于,桥臂会出现直通的情况,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五电平逆变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五电平逆变器的开关管工作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包括以下解决方案:
方案一,包括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具有逆变功能的H桥电路,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开关电路,H桥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支路和第二桥臂支路,其中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该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两端、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本发明在H桥电路的某个桥臂上采用了开关管与二极管串联及电感接入主回路,当原边驱动信号错误导致该桥臂直通时,设置的二极管有效保护了桥臂上的开关管不会损坏,提高了开关管的工作可靠性,同时,开关管不必设置死区。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所述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本发明在H桥电路的两个桥臂上分别采用了开关管与二极管串联及电感接入主回路,最大限度的提高开关管的可靠性。
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包括串联的电源、第一电容、第二电容。
方案四、五、六,分别在方案一、二、三的基础上,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一个方向,第二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另一个方向。
方案七、八、九,分别在方案四、五、六的基础上,所述开关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支路上设置有逆阻型开关。
本发明利用逆阻型开关管的优势,即其结构将传统与IGBT芯片反并联封装在一起的FRD(快恢复二极管)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大大提高了功率密度,降低了芯片面积、制造成本和封装制程,进一步实现损耗更低、体积更小,同时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方案十、十一、十二,分别在方案四、五、六的基础上,第一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和开关管,第二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和开关管。
方案十三、十四、十五,分别在方案十、十一、十二的基础上,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均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参考点上,所述参考点设置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两个电容之间,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与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并联。
方案十六、十七、十八,分别在方案十、十一、十二的基础上,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中的开关管均为IGBT,还包括两个MOSFET,其中一个MOSFET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开关支路中二极管和开关管的连接支路上,另一个MOSFET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开关支路中二极管和开关管的连接支路上。
本发明采用了混合开关策略,结合了IGBT和MOSFET具有的不同的工作机理和特性导致的开关频率和损耗特性的特点。由于IGBT存在电导调制效应,关断时会有明显的拖尾电流,从而导致关断损耗比较大。开通时,IGBT损耗较MOSFET小,因此,开通时,电流流过IGBT,同时减小了开关应力。关断时,由于MOSFET开关频率较高,拖尾电流较小,电流流过MOSFET,MOSFET避免了导通损耗,同时明显降低开关损耗。这样,利用软开关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和主功率器件的通态损耗,本发明的五电平逆变器开关损耗最小,效率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三相五电平逆变器,包括以下解决方案:
方案一,每一相五电平逆变器均包括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具有逆变功能的H桥电路,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开关电路,H桥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支路和第二桥臂支路,其中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该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两端、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所述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包括串联的电源、第一电容、第二电容。
方案四、五、六,分别在方案一、二、三的基础上,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一个方向,第二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另一个方向。
方案七、八、九,分别在方案四、五、六的基础上,所述开关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支路上设置有逆阻型开关。
方案十、十一、十二,分别在方案四、五、六的基础上,第一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和开关管,第二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和开关管。
方案十三、十四、十五,分别在方案十、十一、十二的基础上,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均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参考点上,所述参考点设置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两个电容之间,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与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并联。
方案十六、十七、十八,分别在方案十、十一、十二的基础上,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中的开关管均为IGBT,还包括两个MOSFET,其中一个MOSFET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开关支路中二极管和开关管的连接支路上,另一个MOSFET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开关支路中二极管和开关管的连接支路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三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4-1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一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4-2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4-3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三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4-4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四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4-5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五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4-6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六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4-7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七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4-8是图2中五电平逆变器的第八种工作模态拓扑图;
图5-1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5-2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具有逆变功能的H桥电路,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开关电路。其中,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包括串联的电源Vdc、第一电容Ca1、第二电容Ca2。H桥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支路和第二桥臂支路,第一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Ta1、Ta4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感La1和第二电感La2,该桥臂支路中的开关管Ta4通过二极管Da1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源Vdc两端,另一个开关管Ta1通过二极管Da4连接电源Vdc。
第二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Ta2、Ta3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三电感La3和第四电感La4,该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Ta2通过二极管Da3连接电源Vdc,另一个开关管Ta3通过二极管Da2连接电源Vdc。图2中,第一电感La1和第二电感La2之间设有一个用于连接电网或负载的交流输出端口,第三电感La3和第四电感La4之间设有另一个交流输出端口。
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一个方向,第二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另一个方向。如图2所示的一种开关电路,第一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Da5和开关管Ta5,第二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Da6和开关管Ta6,并且,第一开关支路连接在参考点Oa和开关管Ta1之间,第二开关支路连接在参考点Oa(即电容中点)和开关管Ta4之间。
图2中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电路拓扑能够输出-Vdc、-Vdc/2,0,+Vdc/2、+Vdc共五个电平,共有8种工作模态,下面分别参考图4-1到图4-8对八种工作模态做具体说明,其中细实线表示没有电流流过,粗实线表示有电流流过。
如图4-1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一模态时,开关管Ta1、开关管Ta3导通,开关管Ta2、开关管Ta4、开关管Ta5、开关管Ta6、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5、二极管Da6关断。电流流经:第一电容Ca1、开关管Ta1、第二电感La2、负载(或电网)、第三电感La3、开关管Ta3、第二电容Ca2。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Vdc。
如图4-2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二模态时,开关管Ta3、开关管Ta6、二极管Da6导通,开关管Ta1、开关管Ta2、开关管Ta4、开关管Ta5、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5关断。电流流经:第二电容Ca2、开关管Ta3、第三电感La3、负载(或电网)、第一电感La1、二极管Da6、开关管Ta6、电容中点Oa。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Vdc/2。
如图4-3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三模态时,开关管Ta3、开关管Ta5、二极管Da5导通,开关管Ta1、开关管Ta2、开关管Ta4、开关管Ta6、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6。电流流经:电容中点Oa、二极管Da5、开关管Ta5、第二电感La2、负载(或电网)、第三电感La3、开关管Ta3、第二电容Ca2。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Vdc/2。
如图4-4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四模态时,开关管Ta3、开关管Ta4导通,开关管Ta1、开关管Ta2、开关管Ta5、开关管Ta6、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5、二极管Da6关断。当开关管Ta3、开关管Ta4开通时,电流流经关系如图4-4中所示,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0。
如图4-5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五模态时,开关管Ta1、开关管Ta2导通,开关管Ta3、开关管Ta4、开关管Ta5、开关管Ta6、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5、二极管Da6关断。当开关管Ta1、开关管Ta2开通时,电流流经关系如图4-5中所示,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0。
如图4-6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六模态时,开关管Ta2、开关管Ta5、二极管Da5导通,开关管Ta1、开关管Ta3、开关管Ta4、开关管Ta6、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6关断。电流流经:电容中点Oa、二极管Da5、开关管Ta5、第二电感La2、负载(或电网)、第四电感La4、开关管Ta2、第一电容单元Ca1。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Vdc/2。
如图4-7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七模态时,开关管Ta2、开关管Ta6、二极管Da6导通,开关管Ta1、开关管Ta3、开关管Ta4、开关管Ta5、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5关断。电流流经:第一电容Ca1、开关管Ta2、第四电感La4、负载(或电网)、第一电感La1、二极管Da6、开关管Ta6、电容中点Oa。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Vdc/2。
如图4-8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工作在第八模态时,开关管Ta2、开关管Ta4导通,开关管Ta1、开关管Ta3、开关管Ta5、开关管Ta6、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二极管Da3、二极管Da4、二极管Da5、二极管Da6关断。电流流经:第一电容Ca1、开关管Ta2、第四电感La4、负载(或电网)、第一电感La1、开关管Ta4、第二电容Ca2。输出到电网或负载上的电压为+Vdc。
本发明在H桥电路的桥臂上采用了开关管与二极管串联及电感接入主回路,当原边驱动信号错误导致该桥臂直通时,设置的二极管有效保护了桥臂上的开关管不会损坏,提高了开关管的工作可靠性,同时,开关管不必设置死区。
针对上述的H桥电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只针对某一个桥臂上设置二极管和电感,同样能够起到防止桥臂会出现直通导致的逆变器可靠性低的问题,例如,如图5-2所示的五电平逆变器,与图2相比,缩减二极管Da1、Da4的成本,在第一桥臂支路的开关管Ta1、Ta4之间设置电感La1、La2,开关管Ta1与二极管Da4串联后连接电源Vdc,开关管Ta4与二极管Da1串联后连接电源Vdc,防止了开关管Ta2、Ta3的直通。电感La1、La2之间设有交流输出端N,开关管Ta2、Ta3之间设有交流输出端A。
相对应的,如图5-1所示的五电平逆变器,与图2相比,缩减二极管Da2、Da3的成本,在第二桥臂支路的开关管Ta2、Ta3之间设置电感La3、La4,开关管Ta2与二极管Da3串联后连接电源Vdc,开关管Ta3与二极管Da2串联后连接电源Vdc,防止了开关管Ta1、Ta4的直通。电感La3、La4之间设有交流输出端A,开关管Ta1、Ta4之间设有交流输出端N。上述图5-1和图5-2中的五电平逆变器,与图2相比,所用开关器件数目减少,以节省成本,降低了逆变器的尺寸和成本,减小了开关器件引起的损耗,提高了逆变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但是可靠性相对降低。
针对上述的开关电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Da5、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Ta6均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参考点Oa上,参考点Oa设置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两个电容Ca1、Ca2之间,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Da5与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Ta6并联,二极管Da5与开关管Ta6起到分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主回路的电流流通能力。例如在图4-1到图4-8的逆变器的八个工作模态中,图4-3和图4-6中的两个工作模态能够用上二极管Da5与开关管Ta6的分流作用,以4-3模态图为例,当电流流过时,二极管Da5和开关管Ta6的体二极管起到分流作用。
如图7所示的五电平逆变器的开关电路,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上均设置有逆阻型开关,逆阻型开关管的结构是将传统IGBT芯片反并联封装在一起的FRD(快恢复二极管)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大大提高了功率密度,降低了芯片面积、制造成本和封装制程,进一步实现损耗更低,同时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将成为未来主流发展趋势。图2的开关电路相比,图7中的开关电路节省了2个二极管,减少的器件数量,是五电平逆变器体积更小。
如图8所示的五电平逆变器的开关电路中,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中的开关管均为IGBT,与图2中的开关电路相比,图8的开关电路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电源Vdc的MOSFET,其中一个MOSFET Ta7连接在第一开关支路中的二极管Da5和开关管Ta5的连接支路上,另一个MOSFET Ta8连接在第二开关支路中的二极管Da6和开关管Ta6的连接支路上。图8所示的五电平逆变器采用了混合开关策略,结合了IGBT和MOSFET具有的不同的工作机理和特性导致的开关频率和损耗特性的特点。由于IGBT存在电导调制效应,关断时会有明显的拖尾电流,从而导致关断损耗比较大。开通时,IGBT损耗较MOSFET小,因此,开通时,电流流过IGBT,同时减小了开关应力。关断时,由于MOSFET开关频率较高,拖尾电流较小,电流流过MOSFET,MOSFET避免了导通损耗,同时明显降低开关损耗。这样,利用软开关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和主功率器件的通态损耗,图8所示的五电平逆变器开关损耗最小,效率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图4-1到图4-8的逆变器的八个工作模态中,图4-1和图4-8中的两个工作模态能够用上MOSFET Ta7与MOSFET Ta8。以图4-1为例,MOSFET Ta7与Ta1同时导通,开通时,电流流过IGBT,开通损耗较小。关断时,电流流过MOSFET,明显降低关断损耗。
基于图2所示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本发明提出一种三相五电平逆变器,如图3所示,每一相的五电平逆变器结构均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三组五电平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口分别为(N,A)、(N,B)、(N,C),三组端口分别代表A相、B相、C相,输出的交流电压分别为VAN、VBN、VCN,三个交流电压的大小均由各相的五电平逆变器决定,可控制为五电平中的任意一个电平。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其他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图5-1、图5-2、图6、图7或图8)均能构成三相五电平逆变器。
本发明提出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开关管不仅可以是IGBT,也可以是MOSFET,也可以是其他开关管;不仅可以是Si器件(硅器件),也可以是其他已发展和未发展的其他新型开关器件。上述硅器件指以硅为材料制作的开关器件,目前硅半导体器件仍是主流,但碳化硅器件(即SiC器件)以其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高、热导率高等特点,制作的开关管导通电阻小,开关频率高,开关损耗小,已经成为新一代功率器件。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了多种五电平逆变器。与现有五电平逆变器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具有三大优点:一、当原边驱动信号错误导致桥臂直通时,有效的保护了开关管不会损坏;二、可以缩减开关管数量,所用开关器件数目减少,以节省成本,降低了逆变器的尺寸和成本;三、变形种类较多,且每一种拓扑具有各自的优势。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损耗较小,效率较高,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及功率密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包括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具有逆变功能的H桥电路,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H桥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支路和第二桥臂支路,其中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该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两端、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所述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包括串联的电源、第一电容、第二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一个方向,第二开关支路用于实现所述双向流通功能中的另一个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支路上设置有逆阻型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和开关管,第二开关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二极管和开关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均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参考点上,所述参考点设置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两个电容之间,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二极管与第二开关支路的开关管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中的开关管均为IGBT,还包括两个MOSFET,其中一个MOSFET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开关支路中二极管和开关管的连接支路上,另一个MOSFET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开关支路中二极管和开关管的连接支路上。
9.一种三相五电平逆变器,其中每一相五电平逆变器均包括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具有逆变功能的H桥电路,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H桥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支路和第二桥臂支路,其中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该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在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两端、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相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有串联的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所述另一个桥臂支路中的一个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另一个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源。
CN201810142747.9A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Pending CN108282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747.9A CN108282103A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747.9A CN108282103A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103A true CN108282103A (zh) 2018-07-13

Family

ID=62808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2747.9A Pending CN108282103A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8210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2772A (zh) * 2019-08-08 2019-11-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三电平变换器
CN113206601A (zh) * 2021-04-12 2021-08-03 三峡大学 基于单相ii型三电平伪图腾柱的直流充电器
CN113517815A (zh) * 2021-09-14 2021-10-19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CN116131642A (zh) * 2023-04-19 2023-05-16 湖南大学 三相五电平整流器
CN117277852A (zh) * 2023-09-07 2023-12-22 浙江大学 一种三相混合器件叠加混合桥臂变换器及其电流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702A (zh) * 2010-07-30 2012-02-08 文科泰克控股公司 高效半桥直流到交流转换器
CN102843056A (zh) * 2012-09-07 2012-12-2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
CN105262356A (zh) * 2015-09-25 2016-01-20 河海大学 一种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输入电容自均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702A (zh) * 2010-07-30 2012-02-08 文科泰克控股公司 高效半桥直流到交流转换器
CN102843056A (zh) * 2012-09-07 2012-12-2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
CN105262356A (zh) * 2015-09-25 2016-01-20 河海大学 一种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输入电容自均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长青等: "新型单相双Buck并网逆变器",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2772A (zh) * 2019-08-08 2019-11-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三电平变换器
CN113206601A (zh) * 2021-04-12 2021-08-03 三峡大学 基于单相ii型三电平伪图腾柱的直流充电器
CN113517815A (zh) * 2021-09-14 2021-10-19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CN113517815B (zh) * 2021-09-14 2021-11-26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CN116131642A (zh) * 2023-04-19 2023-05-16 湖南大学 三相五电平整流器
CN117277852A (zh) * 2023-09-07 2023-12-22 浙江大学 一种三相混合器件叠加混合桥臂变换器及其电流控制方法
CN117277852B (zh) * 2023-09-07 2024-04-12 浙江大学 一种三相混合器件叠加混合桥臂变换器及其电流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103A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CN106655853B (zh)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
CN105226975B (zh) Tnpc逆变器装置及其桥臂短路检测方法
CN206602450U (zh) 一种具有直流短路电流自清除能力的mmc子模块
WO2016119736A1 (zh) 五电平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6301042B (zh) 一种七电平逆变器
CN109194170A (zh) 一种采用开关电容电路的七电平逆变器
CN105577012A (zh) 一种混合五电平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49717B (zh) 飞跨电容三电平单极电流模块
BR112012031439B1 (pt) Topologia de circuito para uma conexão de fase de um inversor com uma ponte de circuito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a tensão de saída de fase de um inversor através de um circuitode ponte
CN108306534B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子模块拓扑结构
CN109149986A (zh) 一种类三电平混合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Fe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2SiC&4Si hybrid configuration schemes in ANPC inverter
CN112865567B (zh) 一种异构二极管钳位式的三电平整流器
CN109787264A (zh) 一种集中式耗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01365A (zh) 用于大功率充电机的GaN无桥PFC电源模块
CN109039046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
CN105471296B (zh) 逆变电路
CN109713929B (zh) 一种基于零电压软开关的三相三开关两电平整流器
CN108448920A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
CN106712558A (zh) 高可靠性五电平三相双输入逆变器
CN102545682A (zh) 一种单相逆变器
CN104901570B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CN103326552B (zh) 超大功率igbt感应加热设备的电流均衡系统及全桥逆变单元
CN105099248A (zh) 双输入单相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