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0316A -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70316A CN108270316A CN201611268395.9A CN201611268395A CN108270316A CN 108270316 A CN108270316 A CN 108270316A CN 201611268395 A CN201611268395 A CN 201611268395A CN 108270316 A CN108270316 A CN 1082703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oil
- tooth
- stator
- spi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7/0007—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being elect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7/0015—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being hydraul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2/1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2/1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similar tooth form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2007/003—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with two or more motors driving a single whe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具体就是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在汽车是上设置有轮边电机,轮边电机为电动汽车的四驱,所述的轮边电机为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包括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作为双螺杆泵的第一主动螺杆,该电机的环状定子侧开口部位与第一主动螺杆配合另一个螺杆,二者构成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定子内部填充树脂,形成圆环内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两驱电动汽车采用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在作为电机的同时起到泵的作用,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液压马达与电机混合设置的结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具体就是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开关磁阻电动机系统(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SRD)是继变频调速系统、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之后发展起来的最新一代无级调速系统,是集现代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红外光电技术及现代电磁理论、设计和制作技术为一体的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
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1、有转矩脉动。从工作原理可知,S开关磁阻电动机转子上产生的转矩是由一些列脉冲转矩叠加而成的,由于双凸极结构和磁路饱和非线性的影响,合成转矩不是一个恒定转矩,而有一定的谐波分量,这影响了SR电动机低速运行性能。2、SR电动机传动系统的噪声与震动比一般电动机大。
上述缺点,本质上是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即SRD系统的开关磁阻电动机SRM的结构造成的,要想减小转矩脉动及其引起的噪声与震动,就要改变开关磁阻电动机SRM的结构。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日益纯熟,驱动系统已经取得了技术性突破。目前主流的新能源车型采用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对发动机和电机特性和效率区间的解析分配,高效的对能量进行利用和回收,从而提高整个系统效率。
现有技术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技术在公共设施领域的推广越来越广泛,目前多应用于公用车辆中,但是这种并联式和混联式的结构非常的复杂,生产、制造都非常麻烦。
而且,目前有油液混合系统、油电混合系统和电液混合系统,没有由电生成的液压动力再与电混合的系统。现有的电机与液压马达是分离设置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可以混合使用,液压马达与电机是从来没有混合在一起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电液混合系统结构非常复杂,也没有液压马达与电机混合设置的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在汽车是上设置有轮边电机,轮边电机为电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边电机为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包括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作为双螺杆泵的第一主动螺杆,该电机的环状定子侧开口部位与第一主动螺杆配合另一个螺杆,二者构成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定子内部填充树脂,形成圆环内面。
所述另一个螺杆为第二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作为第二主动螺杆,第二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对应侧开口使第一主动螺杆与第二主动螺杆啮合,即第二主动螺杆的螺旋方向与第一主动螺杆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另一螺杆为从动螺杆。
所述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齿极数为1-8齿极之一;两个螺杆的端部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所述的双螺杆泵电机电机之间通过油路连接,使得电机之间能够通过双向双螺杆泵相互输送能量。
所述电动汽车电机之间的双向双螺杆泵通过油路串联连接,实现能量的相互输送,双向双螺杆泵之间的串联方式为:第一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油路与下一个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之后依次串联,最后一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油路与第一个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两个电机之间油路上分支连接有储油罐和储能罐,储油罐上设置有与油路连接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储能罐上设置有与油路连接的蓄能管和释能管;以油路循环时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在与油管的接口上出油管设置在蓄能管的前方,释能管设置在进油管的前方,在进油管、出油管、蓄能管、释能管及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均设置有开关阀。
串联连接的双向双螺杆泵的油路循环方法为:
一、双向双螺杆泵正常工作状态,汽车正常运行时,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及电机连接之间的油路内是充满油的,液压油在各个电机之间的串联油路上循环,进油管、出油管、蓄能管和释能管上的开关阀都是关闭的,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开关阀打开;
在汽车刹车时,电机断电,储油罐的出油管和储能罐的蓄能管上的开关阀均打开,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的开关阀关闭,汽车惯性使电机作为油泵工作,输出的高压油进入到蓄能器中进行能量的储存,在油管中缺少的液压油由储油罐补给;
在汽车启动时,由于需要很大的动力,此时可以打开释能管和出油管上的开关阀,储能罐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对电机作为马达提供启动动力,减少电机的用电量,若储能用尽,则由电机带动,油路中多余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罐中;
二、部分双向双螺杆泵出现故障断电时,其余电机之间循环的液压油带动该电机的螺杆旋转,实现能量补给。
四驱包括各个双向双螺杆泵电机、高压油汇集器、蓄能器和储油罐,每个电机均设置有一个自循环油路,每个电机的输出端与高压油汇集器通过蓄能管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入端通过释能管与高压油汇集器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出油管与储油罐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入端通过进油管与储油罐连接,高压油汇集器与储能罐连接,在进油管、出油管、蓄能管、释能管、各个电机的自循环油路及高压集油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高压油汇集器为一个腔体。
油路之间的循环方法为:
一、双向双螺杆泵正常工作状态,各个电机及相连的各个油管中均是充满油的;
汽车正常运行时,各个电机的自循环油路上的开关阀打开,其余的开关阀关闭,各个电机均通过各自的循环回路正常运行;
在汽车行走过程中刹车时,电机断电,储油罐与各个电机连接的进油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各个电机与高压油汇集器连接的蓄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高压油汇集器与储能罐连接的油路上的开关阀打开,其余的连接通路上的开关阀均关闭;此时,汽车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行走,使电机作为油泵工作,输出的高压油经高压油汇集器进入到储能罐中,油管中缺少的油从油罐中补给;
在汽车启动时,由于需要很大的动力,储能罐与高压油汇集器连通,高压油汇集器与各个电机连接的释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各个电机与储油罐连接的出油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储能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对电机作为马达提供启动动力,减少电机的用电量,若储能用尽,则由各个电机单独循环带动,油路中多余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罐中;
二、部分双向双螺杆泵出现故障断电时,其余电机与高压油集油器连接的蓄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与储油罐连接的进油管上的开关阀打开,高压油集油器与故障电机连接的释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故障电机的出油管与储油罐连通,若高压油集油器中的压力低于故障电机所需的压力,高压油集油器与储能罐连通,储能罐释放压力进行能量补充,若高压油集油器中的压力高于故障电机所需的压力,高压油集油器与储能罐连通,储能罐进行蓄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两驱电动汽车采用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在作为电机的同时起到泵的作用,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液压马达与电机混合设置的结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外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开关磁阻电机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开关磁阻电机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外螺旋外定子构件直排开关磁阻电机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四外螺旋外定子构件直排开关磁阻电机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仅留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31圆弧面的透明端部的示意图。
图4是螺旋条状定子齿极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片状双螺旋内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片状双螺旋内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双螺旋外部齿极halbach阵列定子构件直排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双外螺旋外齿极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双直齿外齿极halbach阵列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双直齿外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定子开关磁阻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8是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9是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0是halbach阵列四直齿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1是halbach阵列四直齿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2是halbach阵列四直齿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3是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4是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5是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八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7是立体直条状螺旋齿极定子电动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8是立体螺旋条状螺旋齿极定子电动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9是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螺旋排列内反向螺旋电动机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双螺杆的啮合示意图。
图31是双螺杆泵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双螺杆泵电机轴向剖视图。
图33是双螺杆泵电机径向剖视图一。
图34是一个主动螺杆的双螺杆泵电机外壳示意图。
图35是双螺杆泵电机径向剖视图二。
图36是双螺杆泵电机在车架上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37是图36中双螺杆泵电机之间的油路循环示意图。
图38是双螺杆泵电机在车架上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39是图38中双螺杆泵电机之间的油路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1为四外螺旋外定子构件直排开关磁阻电机,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31,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31外套设外螺旋线圈0232构成外螺旋定子齿极,6个外螺旋定子齿极直线层叠固定排列构成外螺旋定子齿极直排定子构件0239,四个外螺旋定子齿极直排定子构件0239沿圆周均匀设置,构成四外螺旋外定子272,每层四外螺旋外定子的齿极数是四个,在相邻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31圆弧面的端部,沿圆周方向形成避免形成磁短路的间隔2734,沿旋转轴方向也形成避免形成磁短路的间隔2735,四外螺旋外定子272内套设动子齿极273,动子齿极273由螺旋动子单元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双螺旋动子0331,整体双螺旋动子0331有支撑件0332支撑。
螺旋铁芯0231的螺距为660mm,长度为50mm,螺旋线圈0232的厚度为2.5mm,单个螺旋齿极长度为55mm,6个单个螺旋齿极沿转轴方向直线排列,长度为330mm,其轭部由轭铁0233连接,轭铁0223与6个螺旋铁芯0231为整体成形结构或者整体硅钢片沿圆周叠置而成,动子齿极为与定子铁芯配合的沿圆周相对设置的圆弧角为45度的圆环沿轴向螺旋构成的双螺旋结构。其螺距为660mm,长度为330mm包含6个螺旋齿极单元以螺旋的结构排列,动子齿极置于四外螺旋外定子内。
圆弧角度为:β=89°<360/m/2=360/4=90°,这是因为相邻螺旋铁芯0231之间沿圆周方向形成避免形成磁短路的间隔2734,该间隔2734形成的圆弧对应圆心的角度为2°,由于螺旋线圈0232的厚度为2.5mm,所以沿旋转轴方向相邻螺旋铁芯0231之间避免形成磁短路的间隔2735的长度为5mm。
图3-2为图3-1削除大部分四外螺旋外定子,仅留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31圆弧面的透明端部的示意图,四个外螺旋定子齿极直排定子构件0239分别称为A、B、C、D列;如图3-2第一层A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夹角为8°,此时,0231A1、0231A2、0231A3、及0231B4、0231B5、0231B6六个外螺旋定子齿极产生磁场,使整体双螺旋动子0331的一个齿极受力,带动整体双螺旋动子033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C、D列产生同样的力,带动整体双螺旋动子033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某第一层A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重合时,0231A1、0231B4不产生磁场,0231A2、0231A3、及0231B5、0231B6四个外螺旋定子齿极产生磁场,当整体双螺旋动子0331转过间隔2734后,又有六个外螺旋定子齿极产生磁场,
第一层A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重合,第二层A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夹角为30°,第三层A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夹角为60°,第四层A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夹角为90°其中第四层A列为平衡位置,同时,第四层B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重合,第五层B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夹角为30°,第六层B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夹角为60°,第一层B列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夹角为90°其中第一层B列为平衡位置,初始启动时,需要A列第二、第三层单独或共同产生磁力,B列第五、第六层单独或共同产生磁力,使A列第四层脱离平衡位置,B列第一层脱离平衡位置,转动之后,就可以在平衡位置使A列第四层、B列第一层通磁产生磁力,也就是有6层能够进行排列组合产生磁力,就有多种控制方式,转动30°后,第三、四、五层重复以此循环。
当仅仅一层导磁时,若同层上下两个齿极指向轴心端同极性,则当定子齿极磁力线穿过气隙,进入对应动子单元后磁力线沿转轴方向向两侧进入相邻动子单元,然后由相邻动子单元穿过气隙进入相邻定子齿极后,通过轭铁进入导磁定子齿极形成回路。
同层上下两个齿极指向轴心端相反极性,则定子齿极的磁力线穿过气隙进入上动子齿极后沿轴方向的两侧通过支撑板进入下动子齿极穿过下动子齿极与一定子齿极之间的气隙进入下定子齿极铁芯产生扭矩。
当两层同时导磁时,相邻两个定子齿极的磁方向相反,这样磁力线由定子齿极穿过气隙进入对应动子齿极单元,然后沿轴方向进入相邻动子齿极单元,穿过气隙进入相邻定子齿极后,通过轭铁至磁力线出发定子齿极形成闭合回路。
当然,上述支撑板可以删除,由非导磁材料支撑动子齿极,由于导磁材料的比重大,本发明不仅本图例,其它图例使用导磁材料少,能大大减轻电机重量,通过漏磁自行产生磁回路,如果不考虑重量,动子齿极可以如图7为实心体,轭铁可以是管状轭铁,这样可以自行按照磁阻最小原理形成磁回路,此时,针对整个电机来说,磁力线由定子齿极进入动子齿极的数目与磁力线由动子齿极进入定子齿极的数目大致相当。
以下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为:定子齿极数目与动子齿极数目相等的技术方案,定子齿极数目与动子齿极数目都是两个;本实施例为:定子齿极数目是动子齿极数目的两倍的技术方案;就是将定子齿极数目2增加为4的技术方案,而动子齿极数目不变,也就是将定子齿极数目与动子齿极数目相等的技术方案重新设计为定子齿极数目是动子齿极数目的两倍的技术方案。以下实施例1-2、5-29,均为定子齿极数目与动子齿极数目相等的技术方案,将实施例1-2、5-29的技术方案,按照上述方式,均重新设计为定子齿极数目是动子齿极数目的两倍,就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这样性能提高近一倍。
实施例1:如图1为外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开关磁阻电机011,外单螺旋铁芯0211外套设外单螺旋线圈0212构成外单螺旋定子齿极构件0219,两个外单螺旋定子齿极构件0219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外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定子021,其内套设动子齿极031,动子齿极为半圆环沿旋转轴方向螺旋体,螺距为两个外单螺旋定子齿极的长度。
螺旋铁芯0211的螺距为1000mm,长度为460mm内侧形成螺旋圆弧面,用于与动子配合,形成旋转轴方向的磁回路,螺旋铁芯0211的轭部是与两个螺旋铁芯0211整体成型的轭铁0213,若螺旋铁芯0211的材料为硅钢片,与轭铁0213一体成型的螺旋铁芯0211为,与轭铁0213一体成型的螺旋硅钢片,沿圆周方向叠成整体螺旋单齿极铁芯0211和轭铁0213,图中没有示出,动子齿极的螺距为1000mm,长度为1000mm,就是两个长度为500mm的单螺旋齿极单元螺旋排列在一起,置于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定子内。由于单螺旋齿极构件直线排列定子在为两层,当第一层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重合时,第二层定子齿极中心线其本处于相反位置,这样在转动过程中由于转动惯性,动子继续旋转使另一个单螺旋齿极对单螺旋齿极螺旋排列动子产生磁拉力,使该动子旋转,以此往复,使该动子持续旋转,当停止转动后,设置在偏离定子齿极位置的永磁体吸引该动子,使其中心线与对应定子齿极中心偏离,使启用时定子齿极能够使动子齿极旋转。
实施例2:如图2为外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开关磁阻电机012,螺旋铁芯0221外套设螺旋线圈0222构成定子齿极构件0219,定子齿极构件0229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外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定子022,其内套设动子齿极032,动子齿极032由3个螺旋动子单元0321螺旋排列。每层单螺旋齿极铁芯的长度加上线圈的厚度为333.3mm,铁芯侧方可以设槽,线圈可以环绕设在铁芯侧方的槽内,三层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构成单螺旋齿极直线排列定子,该定子的轭部设有轭铁连接。
当第一层定子中心线与动子单元中心线重合时,第二层定子中心线与对应动子单元中心线夹角为120°,使第二层产生磁拉力,当第二层动子单元旋转60°时,第三层动子单元与第三层定子齿极构件刚接触,二者中心线夹角180°,此时,①第三层不产生磁拉力,由第二层继续产生磁拉力,旋转60°,二者中心线重合,第三层两者之间的夹角为60°,以次循环,动子就可以持续旋转;②第三层产生磁拉力,与第三层共同将动子旋转60°,以此循环,那么这60°的扭矩比①的扭矩大;③第三层产生磁拉力,第二层停止磁拉力,使动子旋转60°,此60°的扭矩最小,以此往复循环,可以产生三种不同强度的扭矩,适合不同的需要。当然,上述的方式也适用定子为单螺旋齿极定子构件螺旋排列,配合单螺旋齿极动子单元直线排列的结构。当然将上述的外定子结构换为单螺旋齿极内定子配合单齿极单元外动子的结构也行。
上述齿极也可以是直齿,此时动子和定子均为直齿。
实施例3:图3为双外螺旋外定子构件直排开关磁阻电机013,为沿圆周相对设置的两个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31,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31外套设外螺旋线圈0232构成外螺旋定子齿极,6个外螺旋定子齿极直线排列构成外螺旋定子齿极直排定子构件0239,其内套设动子齿极033,动子齿极033由螺旋动子单元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双螺旋动子0331。螺旋铁芯0231的螺距为660mm,长度为50mm,螺旋线圈0232的厚度为2.5mm,长度为330mm,单个螺旋齿极长度为55mm,6个单个螺旋齿极沿转轴方向直线排列,其轭部由轭铁0233连接,轭铁0223与6个螺旋铁芯0231为整体成形结构或者整体硅钢片沿圆周叠置而成,动子齿极为与定子铁芯配合的沿圆周相对设置的圆弧角为45度的圆环沿轴向螺旋构成的双螺旋结构。其螺距为660mm,长度为330mm包含6个螺旋齿极单元以螺旋的结构排列,动子齿极置于外定子齿极内。
圆弧角度为:360/m/2=360/4=90°。
层间齿极中心线夹角为360/2/6=30°。
当第一层定子齿极中心线与对应定子齿极单元中心线重合时,第二层中心线夹角为30°,第二层为60°,第四层为90°其中第四层为平衡位置,初始启动时,需要第二、第三层单独或共同产生磁力,使第四层脱离平衡位置,转动之后,就可以在平衡位置使第四层单独产生磁力,也就是有3层能够进行排列组合产生磁力,就有多种控制方式,转动30°后,第三、四、五层重复以此循环。
当仅仅一层导磁时,若同层上下两个齿极指向轴心端同极性,则当定子齿极磁力线穿过气隙,进入对应动子单元后磁力线沿转轴方向向两侧进入相邻动子单元,然后由相邻动子单元穿过气隙进入相邻定子齿极后,通过轭铁进入导磁定子齿极形成回路。
同层上下两个齿极指向轴心端相反极性,则定子齿极的磁力线穿过气隙进入上动子齿极后沿轴方向的两侧通过支撑板进入下动子齿极穿过下动子齿极与一定子齿极之间的气隙进入下定子齿极铁芯产生扭矩。
当两层同时导磁时,相邻两个定子齿极的磁方向相反,这样磁力线由定子齿极穿过气隙进入对应动子齿极单元,然后沿轴方向进入相邻动子齿极单元,穿过气隙进入相邻定子齿极后,通过轭铁至磁力线出发定子齿极形成闭合回路。
当然,上述支撑板可以删除,由非导磁材料支撑动子齿极,由于导磁材料的比重大,本发明不仅本图例,其它图例使用导磁材料少,能大大减轻电机重量,通过漏磁自行产生磁回路,如果不考虑重量,动子齿极可以如图7为实心体,轭铁可以是管状轭铁,这样可以自行按照磁阻最小原理形成磁回路。
实施例4:图4为螺旋条状定子齿极构件,共四层螺旋齿极100在旋转轴方向螺旋排列构成螺旋条状螺旋定子齿极,螺旋条状螺旋定子齿极的轭部由配合的螺旋条状导磁材料作为轭铁101,将四个螺旋齿极100构成的螺旋条状螺旋定子齿极的轭部连接构成串磁的U型电磁铁,螺旋齿极100外套设齿极线圈103,螺旋齿极100之间的轭铁102上套设螺旋轭部线圈104,组成的螺旋条状螺旋齿极定子构件。这样的构件沿圆周均匀设置构成螺旋条状螺旋齿极定子。
实施例5:图5为片状双螺旋内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015,片状双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51外套齿极线圈0252构成片状内双螺旋定子齿极构件,定子齿极构件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片状双螺旋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该定子的中心部位为轭部,6个片状双螺旋内定子齿极铁芯的轭部可以由导磁材料连接,但是一般不用连接。其外套设与其配合的整体双螺旋动子齿极035,螺旋动子单元螺旋排列为螺旋动子条0351,两个螺旋定子条0351由支架0352支撑构成双螺旋动子齿极035。
使用时,同一片中的磁方向相同,相邻两片的磁方向相反,通过动子构成磁回路,当然也可以在定子中部用轭铁连接,这样就不限定同一片中的磁方向,图中螺旋结构的螺距为660mm,定子构件的长度为55mm,动子长度为330mm。
实施例6:图6为片状双螺旋内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016,片状双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61外套齿极线圈0262构成片状内双螺旋定子齿极构件0259,定子齿极构件0259沿轴向螺旋排列构成片状双螺旋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026,其外套设与其配合的整体双螺旋动子齿极036,螺旋动子单元0361直线排列为整体,由支架0362双螺旋动子齿极036,其它与图5例相同。
当然,螺旋定子齿极构件中部的铁芯可以由轭铁连接,本专利所述的齿极铁芯与轭铁连接,一般来说,齿极铁芯与轭铁是整体成型结构,或硅钢片沿圆周,当然也可以是单个齿极铁芯紧贴轭铁并固定在一起,如捆扎、粘接等。
实施例7:图7为双螺旋外部齿极halbach阵列定子构件直排电机017,定子为沿圆周相对设置的两个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71,由环状轭铁0273连接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71外套设外螺旋线圈027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0273套设轭铁线圈0274构成双外螺旋halbach阵列定子齿极构件0279,该构件沿转轴方向直线排列构成双外螺旋halbach阵列定子027,其内套设动子齿极037,动子齿极是6个片状双螺旋动子单元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双螺旋动子。
使用时,每个构件构成halbach阵列使两个齿极之间产生磁场,假设仅一层导磁,则磁力线穿过气隙和实体动子齿极单元,形成回路。当动子齿极为图3的033时,磁力线通过两侧导磁支撑板0332形成磁回路;,动子齿极删除导磁材料支撑板0332时,就通过比较复杂的漏磁形成磁回路。相邻两个构件同时导磁且齿极之间磁方向相反,假设第一层和第二层导磁,磁力线由第一层磁轭汇集到上定子齿极,穿过气隙进入对应动子齿极单元的上齿极(对于实心动子来说,当相邻齿极单元的距离小于动子齿极单元上下齿极之间的距离时或者选定的动子齿极含或者不含支撑板)磁力线大致沿轴向进入相邻动子齿极单元的上齿极,然后穿过气隙进入第二层定子上齿极,分散进入第二层两侧轭铁并汇集到第二层下齿极,由第二层下齿极穿过气隙进入第二层,动子齿极单元的下齿极,然后返回到第一层动子齿极单元的下齿极后,穿过气隙进入第一层定子齿极构件的下齿极,再进入第一层两侧轭铁构成完整回路,当三层同时导磁时主要形成两个这样的磁回路,对实心或有支撑板铁芯来说可以再层内形成回路,没有支撑板的实心动子漏磁形成部分回路,当然也有漏磁,实心动子直径小时在层内就形成磁回路。
实施例8:图8为双外螺旋外齿极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电机018,定子为沿圆周相对设置的两个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81,由环状轭铁0283连接,外螺旋定子齿极铁芯0281外套设外螺旋线圈028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0283套设轭铁线圈0284构成双外螺旋定子齿极halbach阵列构件,该构件沿转轴方向螺旋排列构成双螺旋外齿极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定子,其内套设动子齿极038,动子齿极038由直齿动子单元0381直线排列构成整体直线动子。
实施例9:如图9所示,沿圆周相对设置的双直齿外定子齿极铁芯0291由环状轭铁0293连接双直齿外定子齿极铁芯0291外套线圈029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套设轭铁线圈0294构成双直齿外定子halbach阵列直排定子构件0299,该构件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双直齿外halbach阵列直排定子构件029,动子齿极为内外缘45度圆弧形成的直齿构成双直齿内动子齿极单元,6个双直齿内动子齿极单元沿轴向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双直齿内动子齿极单元螺旋排列动子039,双直齿内动子齿极单元螺旋排列动子039螺距660mm,长度330mm,其外套设双外直齿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构成双直齿外齿极halbach阵列直线排列电机019,本实施方式除直齿不同外其它与图7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10:图10为双直齿外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定子开关磁阻电机,如图10,仅仅动子和定子的齿极是直齿,其它与图8相同。
双直齿外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定子构件2109由两个沿圆周相对设置的直齿外齿极铁芯2101构成直齿外定子构件2109外套设线圈2102,直齿外定子铁芯2101的轭部由双环状导磁材料2103连接固定,直齿外定子铁芯2101之间的环状导磁材料2103外套设线圈2104构成直齿外halbach阵列定子构件2109,直齿外halbach阵列定子构件2109沿转轴方向螺旋排列构成直齿外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定子210,直齿外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定子内设双直齿动子单元直线排列构成双直齿动子310,构成双直齿外halbach阵列螺旋排列定子开关磁阻电机110。
实施例11:图11为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11,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铁芯2111外套设齿极线圈2112构成十字螺旋定子齿极构件2119,十字螺旋定子齿极构件2119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十字内螺旋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11,其外套设螺旋动子齿极311,螺旋外动子齿极条3111由圆筒支架3112固定,形成整体。
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铁芯2111的螺距为816mm,宽度为30mm,齿极线圈2112的厚度为2mm,螺旋外动子齿极条3111的螺距为816mm,长度为204mm,两层螺旋外动子齿极单元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
实施例12:图12为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12,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4个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21,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21厚度为20mm,螺距为816mm,由环状轭铁2123连接,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21外套设齿极线圈2122,齿极线圈2122厚度为2mm,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123套设轭铁线圈2124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构件2129,该构件沿转轴方向直线排列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12,其外套设螺旋动子齿极312,螺旋齿极条3121长度为204mm,螺距为816mm,由支架3122固定构成螺旋动子齿极312。
实施例13:图13为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113,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四个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31,由环状轭铁2133连接,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31外套设齿极线圈213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133套设轭铁线圈2134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构件2139,该构件沿转轴方向直线排列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13,其外套设直排动子齿极313,螺旋齿极条3131由支架3132固定构成直排动子齿极313。
实施例14:图14为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114,十字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41外套设齿极线圈2142构成十字螺旋定子齿极构件,十字螺旋定子齿极构件沿转轴方向螺旋排列构成十字内螺旋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14,其外套设直线动子齿极314,螺旋外动子齿极条3141由支架3142固定形成整体。
实施例15:图15为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15,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4个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151,由环状轭铁2153连接,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151外套设齿极线圈215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153套设轭铁线圈2154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构件2159,该构件沿转轴方向直线排列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15,其外套设外螺旋动子齿极315,直齿齿极条3151由支架3152固定构成外螺旋动子齿极315。
实施例16:图16为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116,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4个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161,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161厚度为20mm,由环状轭铁2163连接,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161外套设齿极线圈2162,齿极线圈2162厚度为2mm,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163套设轭铁线圈2164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构件,该构件沿转轴方向螺旋排列构成内四螺旋halbach阵列环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16,其外套设直排动子齿极316,直齿齿极条3161长度为204mm,由支架3162固定构成直排动子齿极316。
实施例17:图17为十字螺旋内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117,十字四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71外套设齿极线圈2172构成十字螺旋定子齿极构件,十字螺旋定子齿极构件沿转轴方向螺旋排列构成十字内螺旋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17,其外套设直线动子齿极317,直齿外动子齿极条3171由支架3172固定形成整体。
十字四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71的螺距为816mm,宽度为30mm,齿极线圈2172的厚度为2mm,直齿外动子齿极条3171的长度为204mm。
实施例18:图18为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18,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81,由环状轭铁2183连接,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81外套设齿极线圈218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183套设轭铁线圈218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189,该构件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18,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18,动子齿极318是十字四螺旋齿极单元3181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四螺旋动子。
实施例19:图19为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19,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91,由环状轭铁2193连接,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191外套设齿极线圈219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193套设轭铁线圈219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199,该构件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19,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19,动子齿极319是螺旋齿极单元3191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四螺旋动子,螺旋齿极单元3191由环状动子轭铁3192连接。
实施例20:图20为halbach阵列四直齿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20,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01,由环状轭铁2203连接,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01外套设齿极线圈220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203套设轭铁线圈220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209,该构件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20,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20,动子齿极320是直齿齿极单元3201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四螺旋动子,直齿齿极单元3201由环状动子轭铁3202连接。
实施例21:图21为halbach阵列四直齿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21,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11,由环状轭铁2213连接,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11外套设齿极线圈221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213套设轭铁线圈221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219,该构件沿轴向直线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定子221,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21,动子齿极321是十字直齿齿极单元3211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四螺旋动子。
实施例22:图22为halbach阵列四直齿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122,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21,由环状轭铁2223连接,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21外套设齿极线圈222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223套设轭铁线圈222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229,该构件螺旋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22,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22,动子齿极322是直齿齿极单元3221直线排列构成整体四直线动子,直齿齿极单元3221由环状动子轭铁3222连接。
实施例23:图23为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23,十字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31,由环状轭铁2233连接,直齿定子齿极铁芯2231外套设齿极线圈223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233套设轭铁线圈223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239,该构件螺旋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23,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23,动子齿极323是十字直齿齿极单元3231直线排列构成整体四直线动子323。
实施例24:图24为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124,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241,由环状轭铁2243连接,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241外套设齿极线圈224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243套设轭铁线圈224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249,该构件螺旋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24,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24,动子齿极324是螺旋齿极单元3241直线排列构成整体四直线动子,螺旋齿极单元3241由环状动子轭铁3242连接。
实施例25:图25为halbach阵列四螺旋外定子齿极直线排列电机125,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251,由环状轭铁2253连接,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251外套设齿极线圈2252,齿极之间的环状轭铁2253套设轭铁线圈225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2259,该构件螺旋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25,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25,动子齿极325是十字螺旋齿极单元3251直线排列构成整体四直线动子。
实施例26:图26为八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电机126,定子为沿圆周均匀设置的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251,由螺旋轭铁2263连接,螺旋定子齿极铁芯2251外套设齿极线圈2262,齿极之间的螺旋轭铁2263套设轭铁线圈2264构成定子齿极构件,该构件螺旋排列构成螺旋外定子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26,其内套设动子齿极326,动子齿极326是直齿齿极单元3261螺旋排列构成整体八螺旋动子。
实施例27:如图27所示,两个螺旋外定子齿极2271的轭部由环状导磁材料作为轭铁2273将其固定连接,螺旋外定子齿极2271套设齿极线圈2272,螺旋外定子齿极2271之间的轭铁2273上套设轭铁线圈2274,螺旋外定子齿极2271的轭部在旋转轴方向由直条状导磁材料作为直条轭铁2275再次连接。螺旋外定子齿极2271之间的直条状轭铁2275上套设直条轭铁线圈2276构成立体直条状螺旋齿极定子227,其内套设两个沿圆周相对设置的螺旋动子3271构成的双螺旋条状动子327,该两个螺旋动子条3271由支撑件3272支撑固定,构成立体直条状螺旋齿极定子电动机。
实施例28:如图28所示,两个螺旋外定子齿极2281的轭部由环状导磁材料作为轭铁2283将其固定连接,螺旋外定子齿极2281套设齿极线圈2282,螺旋外定子齿极2281之间的轭铁2283上套设轭铁线圈2284,螺旋外定子齿极2281的轭部在旋转轴方向由螺旋条状导磁材料作为螺旋条状轭铁2285再次连接,螺旋外定子齿极2281之间的螺旋条状轭铁2285上套设螺旋条状轭铁线圈2286构成立体螺旋条状螺旋齿极定子228,其内套设两个沿圆周相对设置的螺旋动子3281构成的双螺旋直条状动子328,该两个螺旋动子条3281由支撑件3282支撑固定,构成立体螺旋条状螺旋齿极定子电动机。
实施例29:如图29所示,两个螺旋齿极铁芯2291沿圆周相对设置,两个螺旋齿极铁芯2291的轭部由环状轭铁2293连接,螺旋齿极铁芯2291套设齿极线圈2292,螺旋齿极铁芯2291之间的轭铁2293轭铁线圈2294,构成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定子构件,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定子构件沿转轴方向螺旋排列,构成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29,其内设反向双螺旋齿极动子,构成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螺旋排列定子229内设反螺旋动子电动机,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螺旋排列的螺距为660mm,长度为330mm,反向双螺旋齿极动子的螺距为660mm,长度为330mm,只是螺距方向相反,这样三层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定子构件每次转动60°就能够保持持续旋转,六层相当于两个三层的halbach阵列螺旋齿极螺旋排列内反向螺旋电动机串联。
现有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功率变换器、控制器、转子位置检测器等,通过适应性修改,就可以应用于本发明。
本专利公开的数值和数据,例如螺距、宽度、高度等仅仅是说明结构特征,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性解释。
一种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包括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作为双螺杆泵的第一主动螺杆,该电机的环状定子侧开口部位与第一主动螺杆配合另一个螺杆,二者构成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定子内部填充树脂,形成圆环内面。树脂不导磁,对电机的运行也没有影响,添加树脂的目的是为了使定子的内部适合螺杆的形状。双向双螺杆泵的两端设置有端盖1005,端盖1005上设置有与第一主动螺杆和另一个螺杆配合的孔,在两个端盖1005上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双向双螺杆泵电机的其余结构与现有的双螺杆泵结构相同。电机的动子上穿有输出轴1008。所述的双向是指电机可以作为马达和泵用。
所述另一个螺杆为第二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作为第二主动螺杆,第二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对应侧开口使第一主动螺杆与第二主动螺杆啮合,即第二主动螺杆的螺旋方向与第一主动螺杆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另一螺杆为从动螺杆。
所述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齿极数为1-8齿极之一。
两个螺杆的端部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1009。
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的双螺杆泵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轮边电机,电机之间通过油路连接,使得电机之间能够通过双向双螺杆泵相互输送能量。双向双螺杆泵电机的输出轴与电动汽车的转动轴连接。
双向双螺杆泵电机为电动汽车的前驱、后驱或者四驱之一。
所述电动汽车电机之间的双向双螺杆泵通过油路串联连接,实现能量的相互输送,双向双螺杆泵之间的串联方式为:第一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油路与下一个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之后依次串联,最后一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油路与第一个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两个电机之间油路上分支连接有储油罐和储能罐,储油罐上设置有与油路连接的进油管1000和出油管1001,储能罐上设置有与油路连接的蓄能管1002和释能管1003;以油路循环时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在与油管的接口上出油管1001设置在蓄能管1002的前方,释能管1003设置在进油管1000的前方,在进油管1000、出油管1001、蓄能管1002、释能管1003及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均设置有开关阀。图36为电机之间串联连接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37为该种连接方式的油路循环示意图。
串联连接的双向双螺杆泵的油路循环方法为:
一、双向双螺杆泵正常工作状态,汽车正常运行时,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及电机连接之间的油路内是充满油的,液压油在各个电机之间的串联油路上循环,进油管1000、出油管1001、蓄能管1002和释能管1003上的开关阀都是关闭的,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开关阀打开;
在汽车刹车时,电机断电,储油罐的出油管1001和储能罐的蓄能管1002上的开关阀均打开,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的开关阀关闭,汽车惯性使电机作为油泵工作,输出的高压油进入到蓄能器中进行能量的储存,在油管中缺少的液压油由储油罐补给;
在汽车启动时,由于需要很大的动力,此时可以打开释能管1003和出油管1001上的开关阀,储能罐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对电机作为马达提供启动动力,减少电机的用电量,若储能用尽,则由电机带动,油路中多余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罐中;
二、部分双向双螺杆泵出现故障断电时,其余电机之间循环的液压油带动该电机的螺杆旋转,实现能量补给。
前驱、后驱或者四驱包括各个双向双螺杆泵电机、高压油汇集器、蓄能器和储油罐,每个电机均设置有一个自循环油路1010,每个电机的输出端与高压油汇集器通过蓄能管1002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入端通过释能管1003与高压油汇集器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出油管1001与储油罐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入端通过进油管1000与储油罐连接,高压油汇集器与储能罐连接,在进油管1000、出油管1001、蓄能管1002、释能管1003、各个电机的自循环油路1010及高压集油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图38为该种电机之间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39为该种连接方式的油路循环示意图。
高压油汇集器为一个腔体,所有与高压油汇集器连通的管道上的开关阀打开时,流入高压油汇集器中的液压油在高压油汇集器中汇集,之后由高压油汇集器进行分流。
油路之间的循环方法为:
一、双向双螺杆泵正常工作状态,各个电机及相连的各个油管中均是充满油的;
汽车正常运行时,各个电机的自循环油路上的开关阀打开,其余的开关阀关闭,各个电机均通过各自的循环回路正常运行;
在汽车行走过程中刹车时,电机断电,储油罐与各个电机连接的进油管1000上的开关阀打开,各个电机与高压油汇集器连接的蓄能管1002上的开关阀打开,高压油汇集器与储能罐连接的油路上的开关阀打开,其余的连接通路上的开关阀均关闭;此时,汽车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行走,使电机作为油泵工作,输出的高压油经高压油汇集器进入到储能罐中,油管中缺少的油从油罐中补给;
在汽车启动时,由于需要很大的动力,储能罐与高压油汇集器连通,高压油汇集器与各个电机连接的释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各个电机与储油罐连接的出油管1001上的开关阀打开,储能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对电机作为马达提供启动动力,减少电机的用电量,若储能用尽,则由各个电机单独循环带动,油路中多余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罐中;
二、部分双向双螺杆泵出现故障断电时,其余电机与高压油集油器连接的蓄能管1002上的开关阀打开,与储油罐连接的进油管1000上的开关阀打开,高压油集油器与故障电机连接的释能管1003上的开关阀打开,故障电机的出油管1001与储油罐连通,若高压油集油器中的压力低于故障电机所需的压力,高压油集油器与储能罐连通,储能罐释放压力进行能量补充,若高压油集油器中的压力高于故障电机所需的压力,高压油集油器与储能罐连通,储能罐进行蓄能。
电机包括与定子配合的电机外壳1004,在电机外壳1004的两端设置有端盖1005,端盖1005上设置有与输出轴1008配合的孔,端盖1005上还设置有与油管连接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两个螺杆轴上的齿轮1009设置在端盖1005的外侧,在齿轮1009外侧套设有齿轮箱1006。在电机外壳1004上设置有支座1007,支座1007用于安装固定电机。
如图34所示,电机外壳1004的一侧设置有定子,一个螺旋动子作为主动轴,另一个螺旋动子作为从动轴,
如图33、图35所示,电机外壳1004内均布有定子,两个螺旋动子均作为主动轴。
图35中定子为4个齿极,动子为4个齿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在汽车是上设置有轮边电机,轮边电机为电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边电机为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包括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作为双螺杆泵的第一主动螺杆,该电机的环状定子侧开口部位与第一主动螺杆配合另一个螺杆,二者构成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定子内部填充树脂,形成圆环内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螺杆为第二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作为第二主动螺杆,第二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对应侧开口使第一主动螺杆与第二主动螺杆啮合,即第二主动螺杆的螺旋方向与第一主动螺杆的螺旋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螺杆为从动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条状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齿极数为1-8齿极之一;两个螺杆的端部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杆泵电机电机之间通过油路连接,使得电机之间能够通过双向双螺杆泵相互输送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电机之间的双向双螺杆泵通过油路串联连接,实现能量的相互输送,双向双螺杆泵之间的串联方式为:第一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油路与下一个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之后依次串联,最后一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油路与第一个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两个电机之间油路上分支连接有储油罐和储能罐,储油罐上设置有与油路连接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储能罐上设置有与油路连接的蓄能管和释能管;以油路循环时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在与油管的接口上出油管设置在蓄能管的前方,释能管设置在进油管的前方,在进油管、出油管、蓄能管、释能管及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均设置有开关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串联连接的双向双螺杆泵的油路循环方法为:
一、双向双螺杆泵正常工作状态,汽车正常运行时,双向双螺杆泵电机及电机连接之间的油路内是充满油的,液压油在各个电机之间的串联油路上循环,进油管、出油管、蓄能管和释能管上的开关阀都是关闭的,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开关阀打开;
在汽车刹车时,电机断电,储油罐的出油管和储能罐的蓄能管上的开关阀均打开,与分支油路连接的油路上的开关阀关闭,汽车惯性使电机作为油泵工作,输出的高压油进入到蓄能器中进行能量的储存,在油管中缺少的液压油由储油罐补给;
在汽车启动时,由于需要很大的动力,此时可以打开释能管和出油管上的开关阀,储能罐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对电机作为马达提供启动动力,减少电机的用电量,若储能用尽,则由电机带动,油路中多余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罐中;
部分双向双螺杆泵出现故障断电时,其余电机之间循环的液压油带动该电机的螺杆旋转,实现能量补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四驱包括各个双向双螺杆泵电机、高压油汇集器、蓄能器和储油罐,每个电机均设置有一个自循环油路,每个电机的输出端与高压油汇集器通过蓄能管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入端通过释能管与高压油汇集器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出油管与储油罐连接,每个电机的输入端通过进油管与储油罐连接,高压油汇集器与储能罐连接,在进油管、出油管、蓄能管、释能管、各个电机的自循环油路及高压集油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高压油汇集器为一个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四驱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油路之间的循环方法为:
双向双螺杆泵正常工作状态,各个电机及相连的各个油管中均是充满油的;
汽车正常运行时,各个电机的自循环油路上的开关阀打开,其余的开关阀关闭,各个电机均通过各自的循环回路正常运行;
在汽车行走过程中刹车时,电机断电,储油罐与各个电机连接的进油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各个电机与高压油汇集器连接的蓄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高压油汇集器与储能罐连接的油路上的开关阀打开,其余的连接通路上的开关阀均关闭;此时,汽车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行走,使电机作为油泵工作,输出的高压油经高压油汇集器进入到储能罐中,油管中缺少的油从油罐中补给;
在汽车启动时,由于需要很大的动力,储能罐与高压油汇集器连通,高压油汇集器与各个电机连接的释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各个电机与储油罐连接的出油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储能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对电机作为马达提供启动动力,减少电机的用电量,若储能用尽,则由各个电机单独循环带动,油路中多余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罐中;
二、部分双向双螺杆泵出现故障断电时,其余电机与高压油集油器连接的蓄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与储油罐连接的进油管上的开关阀打开,高压油集油器与故障电机连接的释能管上的开关阀打开,故障电机的出油管与储油罐连通,若高压油集油器中的压力低于故障电机所需的压力,高压油集油器与储能罐连通,储能罐释放压力进行能量补充,若高压油集油器中的压力高于故障电机所需的压力,高压油集油器与储能罐连通,储能罐进行蓄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8395.9A CN108270316A (zh) | 2016-12-31 | 2016-12-31 |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8395.9A CN108270316A (zh) | 2016-12-31 | 2016-12-31 |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70316A true CN108270316A (zh) | 2018-07-10 |
Family
ID=6277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68395.9A Withdrawn CN108270316A (zh) | 2016-12-31 | 2016-12-31 |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7031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1618A (zh) * | 2019-08-08 | 2019-12-17 | 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机结构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58132A (en) * | 1985-11-25 | 1988-07-19 | Institut Cerac S.A. | Rotary machine with motor embedded in the rotor |
US6481975B1 (en) * | 2000-03-07 | 2002-11-19 | Motorola, Inc. | Gear pump and switch reluctance motor and method for pumping fluid |
CN105564395A (zh) * | 2016-02-29 | 2016-05-11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串联式液压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CN105818668A (zh) * | 2016-04-21 | 2016-08-03 |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能量回收、缓速功能的液压辅助驱动系统及其方法 |
CN205523695U (zh) * | 2016-01-25 | 2016-08-3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液压辅助制动、驱动和能量回收系统 |
-
2016
- 2016-12-31 CN CN201611268395.9A patent/CN108270316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58132A (en) * | 1985-11-25 | 1988-07-19 | Institut Cerac S.A. | Rotary machine with motor embedded in the rotor |
US6481975B1 (en) * | 2000-03-07 | 2002-11-19 | Motorola, Inc. | Gear pump and switch reluctance motor and method for pumping fluid |
CN205523695U (zh) * | 2016-01-25 | 2016-08-3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液压辅助制动、驱动和能量回收系统 |
CN105564395A (zh) * | 2016-02-29 | 2016-05-11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串联式液压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CN105818668A (zh) * | 2016-04-21 | 2016-08-03 |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能量回收、缓速功能的液压辅助驱动系统及其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1618A (zh) * | 2019-08-08 | 2019-12-17 | 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机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19842B (zh) | 双机械端口机电能量变换器 | |
CN101299567B (zh) | 一种无耦合电气无级变速器电机本体拓扑结构 | |
JP6691969B2 (ja) | スイッチト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及びその応用 | |
CN103378711A (zh) | 双机械端口磁导谐波式电磁齿轮复合永磁电机 | |
CN108270316A (zh) |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 | |
CN102648568A (zh) | 电能发电机组 | |
CN106059131B (zh) | 一种混合磁路驱动电机 | |
CN108263317A (zh) |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的串联油路循环方法 | |
CN108270315A (zh) | 一种两驱电动汽车 | |
CN108263316A (zh) | 一种四驱电动汽车的油路循环方法 | |
CN108270314A (zh) | 一种双向双螺杆泵电机 | |
CN104377915B (zh) | 径向‑径向磁场电磁行星齿轮功率分配器 | |
CN206759279U (zh) |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 | |
CN102361380B (zh) | 横向-径向磁通结构无刷复合式永磁电机 | |
CN108400679A (zh) | 一种三螺杆泵与螺旋动子开关磁阻电机的复合泵 | |
CN105846620A (zh) | 旋转电机 | |
CN108270335A (zh) | 一种可串联的模块化开关磁阻电机 | |
CN108270325A (zh) | 一种可散热的自循环电机 | |
CN102738984B (zh) | 无刷双馈多气隙电机 | |
CN102377299B (zh) | 横向-轴向磁通结构无刷复合式永磁电机 | |
CN109768681B (zh) | 一种永磁齿轮复合电机 | |
CN105846621A (zh) | 旋转电机 | |
CN106921277A (zh) | 内八螺旋动子条 | |
CN108988527A (zh) | 一种混合励磁高功率密度磁阻永磁电机转子 | |
CN106899179A (zh) | 双螺旋外部齿极halbach阵列定子构件直排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4 Address after: 222-19, room 1356, No. 450000 East navigation road,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Henan Kyrgyzstan patent operating Co. Address before: 2 C7-2 building, No. 55, Holly Road, Zhe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450000,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HENGZHOU JITIAN PATENT OPERATION Co.,Ltd.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