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0041A - 充电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0041A
CN108270041A CN201611262476.8A CN201611262476A CN108270041A CN 108270041 A CN108270041 A CN 108270041A CN 201611262476 A CN201611262476 A CN 201611262476A CN 108270041 A CN108270041 A CN 108270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sumption
temperature
high power
consumption mode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24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24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0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0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0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充电方法和装置,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高功耗模式;在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当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处于低温环境下,电子设备无法充电的问题;达到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开启高功耗模式来使得电子设备升温,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Description

充电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温下,电池电解液的粘度增大,电导率下降,此时充电会导致电芯内部极化增大,进而使电芯内部副反应发生,导致不可逆的电池损伤。因此,电池通常会设置有可以充电的温度阈值,只有在自身温度超过该温度阈值时,才能对电池充电。这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将不能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公开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高功耗模式;
在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当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开启高功耗模式,包括:
检测所述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若所述自身温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
其中,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在开启所述第二高功耗模式之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
可选地,所述开启高功耗模式,包括:
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或者,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包括:
恢复至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前的工作模式,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开启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
充电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启模块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在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开启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第一开启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第二开启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
其中,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在开启所述第二高功耗模式之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所述第一开启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
可选地,所述开启模块,还被配置为:
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或者,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充电模块,还被配置为恢复至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前的工作模式,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高功耗模式;
在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当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连接充电设备时,通过在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进而在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处于低温环境下,电子设备无法充电的问题;达到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开启高功耗模式来使得电子设备升温,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述各个实施例所说的电子设备可以为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录音机以及智能手表之类的需要使用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并且,在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充电设备对该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中,充电设备是指可以对电子设备充电的设备,比如可以为充电器、充电宝或者其它类型的充电设备,对此并不做限定。另外,在下述各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并通过该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温度。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充电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101中,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在步骤102中,若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高功耗模式。
在步骤103中,在开启高功耗模式之后当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在连接充电设备时,通过在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进而在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处于低温环境下,电子设备无法充电的问题;达到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开启高功耗模式来使得电子设备升温,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充电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201中,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在电子设备连接充电设备,比如连接充电器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温度传感器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其中,第一温度阈值为电子设备可以充电的最低温度值。比如,在低于0℃时,电子设备无法充电,则该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0℃。
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系统默认的阈值,也可以为用户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此并不做限定。
在步骤202中,若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如果电子设备的检测结果为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可以继续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系统默认的阈值,也可以为用户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此并不做限定。
比如,以第一温度阈值为0℃,则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10℃。
在步骤203中,若自身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如果电子设备的检测结果为自身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则说明电子设备当前的温度与可以充电的温度相差较多,电子设备需要升高较多度数之后才能开始充电,因此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其中,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并且,通常情况下,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大于等于第一高功耗模式下的耗电功率。这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连接充电设备,且在进入第一高功耗模式时,电子设备并不会耗用电池中的电,而是通过连接的充电设备供电。
可选地,电子设备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的开启方式包括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运行预设算法,其中,预设算法可以为复杂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算法。
电子设备在运行预设算法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高速运行,电子设备开始发热,温度上升。
第二种,开启预设服务,该预设服务可以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以及背光中的至少一种。
电子设备开启预设服务之后,CPU开始运行,电子设备开始发热,温度上升。
第三种,展示预设内容,预设内容可以为图片和音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比如,电子设备可以展示电子设备所属厂商的宣传片,或者电子设备所属厂商的新产品的宣传片,对此并不做限定。
电子设备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之后,电子设备快速耗电,进而快速升温。
本实施例只是以电子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为例,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开启该第一高功耗模式,比如,开启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程序,对此并不做限定。
在步骤204中,若自身温度不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
而如果电子设备的检测结果为自身温度不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则说明电子设备当前的温度与可以充电的最低温度相差较少,电子设备少许升温之后即可达到充电的最低温度,此时,为了降低耗用的电能,电子设备可以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的开启方式与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的开启方式类似,不同的是充电功率与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
在步骤205中,在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之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自身温度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
如果电子设备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则在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开始计时,并在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其中,预设时长为预设时间段的时长。
预设时间段可以为系统默认的时间段,或者是用户预先设定的时间段。比如,预设时间段为用户预先设定的5S。
在步骤206中,若在预设时间段内自身温度未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自身温度未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则为了可以更快的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电子设备可以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若低于,则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而若不低于,则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对此并不做限定。
在步骤207中,当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此后,在电子设备检测到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恢复至开启高功耗模式之前的工作模式,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在步骤208中,若自身温度不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直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5和步骤206为可选步骤,实际实现时,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对此并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在连接充电设备时,通过在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进而在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处于低温环境下,电子设备无法充电的问题;达到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开启高功耗模式来使得电子设备升温,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通过在自身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快速升温,进而实现快速的对电子设备充电。
通过在自身温度不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使得在实现电子设备升温并达到第一温度阈值的同时,可以节省耗用的电能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后,检测自身温度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进而在未达到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达到了在节省电能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尽快的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以电子设备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进而确定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还是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为例,实际实现时,电子设备还可以不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而是只要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电子设备自动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或者,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对此并不做限定。并且,在电子设备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时,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电子设备还可以检测自身温度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并在未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检测模块310、开启模块320和充电模块330。
检测模块310,被配置为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开启模块320,被配置为在所述检测模块310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
充电模块330,被配置为在开启模块320开启高功耗模式之后在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连接充电设备时,通过在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进而在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处于低温环境下,电子设备无法充电的问题;达到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开启高功耗模式来使得电子设备升温,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检测模块410、开启模块420和充电模块430。
检测模块410,被配置为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开启模块420,被配置为在所述检测模块410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
充电模块430,被配置为在开启模块420开启高功耗模式之后在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开启模块420,包括:
第一检测子模块421,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第一开启子模块422,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421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第二开启子模块42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421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
其中,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子模块424,被配置为在开启所述第二高功耗模式之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所述第一开启子模块422,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424的检测结果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
可选地,所述开启模块420,还被配置为:
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或者,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充电模块430,还被配置为恢复至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前的工作模式,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连接充电设备时,通过在自身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进而在自身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处于低温环境下,电子设备无法充电的问题;达到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开启高功耗模式来使得电子设备升温,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通过在自身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快速升温,进而实现快速的对电子设备充电。
通过在自身温度不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使得在实现电子设备升温并达到第一温度阈值的同时,可以节省耗用的电能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后,检测自身温度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进而在未达到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达到了在节省电能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尽快的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实现充电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能够实现本公开提供的充电方法。该充电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高功耗模式;
在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当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该装置500可以实现成为终端中的全部或者部分。
参照图5,装置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502,存储器504,电源组件506,多媒体组件508,音频组件510,输入/输出(I/O)接口512,传感器组件514,以及通信组件516。
处理组件502通常控制装置5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数据通信,摄像头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8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5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508和处理组件5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5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5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506为装置5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5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5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508包括在装置5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5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5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5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5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504或经由通信组件5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5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512为处理组件5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音响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5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5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514可以检测到装置5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装置500的显示器,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检测装置500或装置5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5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5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5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5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5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5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5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5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500的处理器518执行以完成上述支付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高功耗模式;
在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当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高功耗模式,包括:
检测所述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若所述自身温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
其中,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开启所述第二高功耗模式之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高功耗模式,包括:
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或者,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包括:
恢复至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前的工作模式,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6.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开启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高功耗模式;
充电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启模块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当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第一开启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
第二开启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所述自身温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
其中,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在开启所述第二高功耗模式之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所述第一开启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自身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模块,还被配置为:
开启第一高功耗模式,或者,开启第二高功耗模式;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一高功耗模式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充电功率与所述第二高功耗的耗电功率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模块,还被配置为恢复至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前的工作模式,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1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连接充电设备时,检测自身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自身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开启高功耗模式;
在开启所述高功耗模式之后当所述自身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CN201611262476.8A 2016-12-30 2016-12-30 充电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8270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2476.8A CN108270041A (zh) 2016-12-30 2016-12-30 充电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2476.8A CN108270041A (zh) 2016-12-30 2016-12-30 充电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0041A true CN108270041A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55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2476.8A Pending CN108270041A (zh) 2016-12-30 2016-12-30 充电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00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1766A (zh) * 2021-09-23 2022-0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2621A (zh) * 2011-08-26 2012-01-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低温蓄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02593547A (zh) * 2011-01-18 2012-07-18 上海鼎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组低温充电加热及保护方法
CN103401036A (zh) * 2013-07-24 2013-11-20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CN103427137A (zh) * 2013-08-20 2013-12-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低温充电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N104124482A (zh) * 2013-04-28 2014-10-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57931A (zh) * 2014-08-19 2014-11-19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客车的储能系统的温度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04466282A (zh) * 2014-11-28 2015-03-25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547A (zh) * 2011-01-18 2012-07-18 上海鼎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组低温充电加热及保护方法
CN102332621A (zh) * 2011-08-26 2012-01-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低温蓄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04124482A (zh) * 2013-04-28 2014-10-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401036A (zh) * 2013-07-24 2013-11-20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CN103427137A (zh) * 2013-08-20 2013-12-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低温充电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N104157931A (zh) * 2014-08-19 2014-11-19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客车的储能系统的温度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04466282A (zh) * 2014-11-28 2015-03-25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1766A (zh) * 2021-09-23 2022-0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8372B (zh) 控制终端设备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98547A (zh) 终端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4219383A (zh) 终端电量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4505879A (zh) 进行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81104A (zh) 提高智能设备性能的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3885588A (zh) 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530384A (zh) 基于闹钟的电量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4111719A (zh) 控制电池与主体设备断开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39009A (zh) 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093980B (zh) 控制智能设备启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20644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3927200A (zh) 电子设备唤醒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091809A (zh) 电池、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31401A (zh) 充电电路、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10049709A (ko) 배터리 충전 방법,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CN108091808A (zh) 电池、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37831A (zh) 节电模式开启方法及装置
CN105162193A (zh) 终端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653165A (zh) 调整文字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10072A (zh) 电量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3944991A (zh) 控制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56529A (zh) 快速充电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8267972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539804A (zh)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电池充电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610476B (zh) 充放电过程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