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7415A -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7415A
CN108267415A CN201810004197.4A CN201810004197A CN108267415A CN 108267415 A CN108267415 A CN 108267415A CN 201810004197 A CN201810004197 A CN 201810004197A CN 108267415 A CN108267415 A CN 108267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marker
infrared
peak
hardenabl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41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世斌
余宗萍
杨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NGDA POLYMER SCI-TECH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NGDA POLYMER SCI-TECH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NGDA POLYMER SCI-TECH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NGDA POLYMER SCI-TECH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041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74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7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74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77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for analysing liquids, e.g. polluted wa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标记物对液态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进行标记,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至少有一处明显的特征峰是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不具有的,称为标记峰,分析可辐射固化未知物的红外光谱图中是否含有标记峰,进而识别出可辐射固化未知物是否加入了标记物,可同时对多种可辐射固化组合物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物进行标记再识别,所有标记物的标记峰不相互重复。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通过标记物对可辐射固化组合物进行标记,通过红外光谱测试进行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类型等信息的识别,适用于标记和识别各种光纤涂层,方法简单、高效,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

Description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涂层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适用于识别光纤涂层。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是指把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波,以光纤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将信息进行点对点发送的现代通信方式。光纤包括裸纤和树脂涂复层,裸纤的材质一般是玻璃或塑料,裸纤通常被至少一层或多层可辐射固化涂层涂布,这些涂层通常以液体形式涂敷到光纤上,然后暴露于辐射下以实现固化。可用于固化这种涂层的辐射的类型应当是能够引发这种涂层中一种或多种可辐射固化组分发生聚合的辐射。适于固化这种涂层的辐射是公知的,其包括但不限于紫外光(UV)和电子束(EB),在被涂布光纤的制备过程中,优选用于固化涂层的辐射类型是UV固化。目前已知的应用在光纤上的可辐射固化涂层包括但不限于初级涂层、次级涂层、油墨组合物、基体材料(也称并带树脂)、紧包缓冲层等,用作光纤带粘合材料的可辐射固化涂层称为基体材料或并带树脂,用于紧套光纤在光纤和紧包层之间起缓冲作用的称为紧包缓冲层。
光纤初级和次级涂层是光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有良好柔性的初级涂层和刚性的次级涂层的存在使得光纤能够在长距离、复杂环境下工作的同时还保持长期稳定性能及信号质量低损耗。为了在光纤对接等施工过程中更便于辨识每一根光纤,通常在光纤的表面再涂敷一层油墨组合物,用颜色来辨识每根光纤。
目前,已商业化的可辐射固化光纤树脂产品种类较多,同一类型产品的供应商也较多,由于光纤以及与光纤相关的部件的使用寿命要求一般在30年,期间有可能因维修、置换等因素将不同型号的产品对接在一起,如何在漫长的光纤使用过程中实现随时追溯各个涂层的产品型号、批次、供应商等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仍缺少一种可以事先标记,而后识别各种光纤涂层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液态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中加入标记物并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通过标记物对可辐射固化组合物进行标记且二者的红外特征峰不相互重复;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混合物和标记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混合物和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并将二者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到所有标记峰;
所述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至少有一处明显的红外特征峰是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的,标记峰为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峰,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所述标记峰;
步骤三、对可辐射固化未知物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其红外光谱图并判断红外光谱图中是否同时含有步骤二中的所有标记峰,根据判断结果识别出可辐射固化未知物是否加入步骤一的标记物进而识别可辐射固化未知物类型。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向若干种不同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标记物并分别混合均匀,分别得到对应的混合物,再依次进行步骤二和步骤三,所有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红外特征峰至少有一个不相互重复。
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物和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在辐射固化前后的水平偏移不大于40cm-1,所述红外光谱图的光谱范围为2.5-16.7μm红外区。
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物和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在辐射固化前后的水平偏移不大于10cm-1
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物和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在辐射固化前后的水平偏移不大于5cm-1
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物的特征峰的峰高及与相邻峰的水平距离大于红外光谱仪的红外光谱的分辨率,特征峰的峰高不小于0.001 cm-1,特征峰与相邻峰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cm-1
进一步的,所述特征峰的峰高不小于0.01 cm-1,特征峰与相邻峰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cm-1
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物为一种化合物或多种化合物的组合,标记物的加入应尽可能小或不改变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性能,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包括至少一个标记峰,标记峰在标记物与可辐射固化组合物混合后及混合物经过辐射固化后的峰形不变且可被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为应用于光学玻璃纤维或光学塑料纤维上并可通过一定能量照射后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树脂组合物。
进一步的,应用于光纤领域并用于识别光纤产品类型。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首先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指标包括温黏曲线、折光率、特定能量下的固化度和固化后涂层的拉伸性能,经检测合格后在正常工艺下进行光纤涂敷实验,得到涂覆步骤一的混合物的光纤并进行性能测试,光纤的主要性能测试指标包括:光纤的几何尺寸、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衰减,经检测合格后进行步骤二。
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对已应用在光纤产品上的未知光纤涂层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其红外光谱图并判断红外光谱图中是否同时含有步骤二中的所有标记峰,根据判断结果识别出未知光纤涂层是否为加入步骤一的标记物的光纤涂层,红外光谱测试步骤包括:首先对步骤三的光纤产品的表面进行擦拭,随后取长度为5-10cm的五根光纤产品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光纤产品的两端使用胶带进行固定,再通过红外ATR法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向液态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中加入标记物并混合均匀,通过标记物对可辐射固化组合物进行标记,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至少有一处明显的特征峰是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不具有的,且在可辐射固化组合物和标记物混合后以及混合物经过辐射固化后此特征峰保留并可识别,称为标记峰,分析可辐射固化未知物的红外光谱图中是否含有标记峰,进而识别出是否为加入了标记物的组合物,该方法可同时对多种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物进行标记再识别,所有标记物的标记峰不相互重复。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适用于通过标记物对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进行标记,通过红外光谱测试进行光纤涂层类型等信息的识别,方法简单、高效,弥补了现有技术在标记和识别各种光纤涂层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使用的制剂只要是合格工业品不限于厂家,皆为市售常规产品。
本发明通过市购的红外光谱仪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仪分为两类,一种是光栅扫描的,目前很少使用,另一种是迈克尔逊干涉仪扫描的,称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是目前红外光谱仪主流采用的方法,其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又包括傅立叶变换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ATR),可用于样品深度方向及表面的红外光谱测定。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包括两个步骤:
步骤一、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
向液态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中加入标记物并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通过标记物对可辐射固化组合物进行标记且二者的红外特征峰不相互重复,标记物的加入应尽可能小或不改变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性能,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包括至少一个标记峰,标记峰在标记物与可辐射固化组合物混合后及混合物经过辐射固化后的峰形不变且可被识别,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为应用在光学玻璃纤维或光学塑料纤维上的可通过一定能量照射实现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树脂组合物;
还可向若干种不同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标记物并分别混合均匀,分别得到对应的混合物,所有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至少有一个不相互重复;
步骤二、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识别:
对步骤一中的混合物和标记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混合物和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并将二者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到所有标记峰,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至少有一处明显的红外特征峰是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的,标记峰为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峰,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前述标记峰;
随后对可辐射固化未知物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其红外光谱图并判断红外光谱图中是否同时含有前述的所有标记峰,根据判断结果识别出可辐射固化未知物是否加入步骤一的标记物进而识别可辐射固化未知物类型。
可辐射固化组合物包括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包括初级涂层、次级涂层、油墨组合物、基体材料(也称并带树脂)、紧包缓冲层等。
本发明适用于对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进行标记,以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为例详细阐述基于红外光谱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利用标记物对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进行标记并识别待检测光纤产品的类型,还可将标记物对非光纤涂层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进行标记并采用相同的原理进行识别,只需确保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与其标记的其他非光纤涂层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含有的红外特征峰不同,进而确定所有的标记峰,根据是否同时含有所有的标记峰对非光纤涂层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所属类型进行判断,通用性强。
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的标记及识别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的标记方法为:
向液态的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中加入标记物B并进行搅拌混匀,得到混合物AB,通过标记物B对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进行标记,标记物B为一种化合物或多种化合物的组合,标记物B中含有带有明显特征峰的官能团且标记物B含有的红外特征峰与其标记的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含有的红外特征峰不相互重复,标记物B的加入应尽可能小或不改变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的性能。
随后对混合物AB和标记物B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混合物AB和标记物B的红外光谱图并将二者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到所有标记峰ⅠB,标记物B的红外光谱图中至少有一处明显的特征峰I是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的,标记峰ⅠB为标记物B的红外光谱图中的至少一个明显的特征峰Ⅰ,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上述标记峰ⅠB,即标记物B的红外光谱图中包括至少一个标记峰ⅠB,标记物B与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混合后及混合物AB经过辐射固化后的红外谱图中的标记峰ⅠB被保留且可被识别。
红外光谱图包括红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发射光谱,光谱范围包括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300μm,优选2.5-16.7μm红外区。
标记物B的特征峰的位置要求重复性好,具体为:标记物B以及混合物AB在辐射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的位置相互之间水平偏移小于或等于40cm-1,优选小于或等于10cm-1,最优选小于或等于5cm-1,特征峰的峰形要求可被识别,特征峰的峰高H以及与相邻峰的水平距离D大于红外光谱仪记录下的红外光谱的分辨率,优选峰高H不小于0.001cm-1,水平距离D不小于10cm-1,最优选峰高H不小于0.01,水平距离D不小于20cm-1
步骤二、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的识别方法为:
S1)对标记物B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SB
S2)对混合物AB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SAB
S3) 对比红外光谱图SB和SAB,获得所有标记峰[ⅠB]1、[ⅠB]2、[ⅠB]3、…、[ⅠB]n,[ⅠB]1、[ⅠB]2、[ⅠB]3、…、[ⅠB]n为标记物B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且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上述所有的标记峰;
S4)对已应用在光纤上的未知光纤涂层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SX
S5)检查红外光谱图SX中是否同时含有步骤三中的所有标记峰[ⅠB]1、[ⅠB]2、[ⅠB]3、…、[ⅠB]n,进而判断未知光纤涂层是否为加入了步骤一中的标记物B的光纤涂层,若含有所有标记峰则未知光纤涂层为加入步骤一的标记物B的光纤涂层,反之则不是。
其中,标记物B和混合物C按常规的红外光谱制样方法进行样品制备和进行红外光谱测试,红外光谱图SB和红外光谱图SAB的对比分析过程可在红外光谱仪自带的软件中进行,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作赘述。
步骤S4)中,对已应用在光纤上的已固化的未知光纤涂层做红外谱图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1)初级涂层:将长为5-10cm的五根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两端用胶带固定在玻璃板上,光纤表面均匀覆上一层胶带,用刀片小心地从胶带表面一直切入裸纤与初级涂层的界面,并沿光纤切下一小片宽度大于3mm的长片,其底面即为初级涂层,用ATR法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2)次级涂层(未着色时):用丙酮和正庚烷交替擦拭光纤表面两遍,取长为5-10cm的五根已擦拭干净的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光纤的两端用胶带固定,最上层即为次级涂层,用ATR法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3)次级涂层(已着色时):用丙酮将光纤表面的着色层擦掉,漏出透明的次级涂层,取长为5-10cm的五根已擦掉着色层的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光纤的两端用胶带固定,用ATR法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4)着色油墨层:用丙酮和正庚烷交替擦拭光纤表面两遍,取长为5-10cm的五根已擦拭干净的着色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两端用胶带固定,最上层即为着色油墨涂层,用ATR法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5)并带树脂层:用丙酮和正庚烷交替擦拭并带表面两遍,用ATR法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6)紧包缓冲层:去掉紧套光纤的被覆层,用丙酮擦拭裸露的紧包缓冲层两遍,取长为5-10cm的五根已擦拭干净的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两端用胶带固定,用ATR法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本发明还可对多种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A2、A3、…、An分别用标记物B1、B2、B3、…、Bn同时进行标记再进行识别,其中,标记物B1、B2、B3、…、Bn各自的标记峰至少有一个不相互重复,标记及识别方法按照前述步骤一和步骤二进行。
本发明的红外光谱图、特征峰I、峰高H、水平距离D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均为公知,本说明书不做另外解释。
实施例1
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和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2分别为市售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紫外光固化光纤次级涂层树脂,标记物B1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酸,CAS号:6281-23-8,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的红外光谱图SA1和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2的红外光谱图SA2相似,不容易辨别,主要特征峰包括:2958-2969 cm-1,1731 cm-1,1606 cm-1,1510 cm-1, 1453 cm-1,1182 cm-1,1080-1100 cm-1,830 cm-1,820cm-1,765cm-1,695cm-1,631cm-1,标志物B1的红外光谱图SB1的主要特征峰包括:3162 cm-1,1679cm-1,1631 cm-1,1573 cm-1,1511 cm-1,1483cm-1,1037 cm-1,1436 cm-1,1353 cm-1,1310cm-1,1245cm-1,960cm-1,930cm-1,829cm-1,818cm-1,782cm-1,732cm-1,666cm-1,572cm-1,标志物B1的红外光谱图SB1中的主要特征峰与红外光谱图SA1和SA2中的特征峰不重复。
将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用标记物B1进行标记,标记步骤为:向10Kg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中加入10g标记物B1并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AB1;随后对混合物AB1进行性能测试,主要测试指标包括:温黏曲线、折光率、特定能量下的固化度、固化后涂层的拉伸性能等,经检测合格后在常规工艺下进行光纤涂敷实验并对得到的涂覆混合物AB1的光纤和涂覆标记物B1的光纤进行如下性能检测,主要性能测试指标包括:光纤的几何尺寸、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衰减等,待以上各项性能均检测合格后,做混合物AB1的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SAB1,对比红外光谱图SAB1和红外光谱图SB1,确定所有的标记峰:[ⅠB]1=1679cm-1、[ⅠB]2=1573 cm-1、[ⅠB]3=1353 cm-1,该三个标记峰为标记物B1的特征峰中的其中三个且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和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该三个标记峰。
随后通过现有的生产工艺分别生产使用混合物AB1和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2两种光纤涂料涂敷的光纤产品,得到对应的AB1光纤和A2光纤,此时凭外观和常规检测手段很难区分AB1光纤和A2光纤,本发明的识别步骤包括:
1)光纤未着色的情况:对AB1光纤表面和A2光纤表面均使用丙酮和正庚烷交替擦拭两遍,随后分别将长为5-10cm的五根已擦拭干净的AB1光纤和A2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且两端用胶带固定,最上层即为次级涂层,用ATR法分别对AB1光纤和A2光纤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得到AB1光纤和A2光纤的红外光谱图并分别与[ⅠB]1、[ⅠB]2、[ⅠB]3标记峰进行比对和分析,其中,同时含有标记峰[ⅠB]1=1679cm-1、[ⅠB]2=1573 cm-1、[ⅠB]3=1353 cm-1的为加入标记物B1的AB1光纤,反之为A2光纤;
2)光纤已着色的情况:对AB1光纤表面和A2光纤表面均使用丙酮进行擦拭,将光纤表面的着色层擦掉,漏出透明的次级涂层,分别将长为5-10cm的五根已擦掉着色层的AB1光纤和A2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且两端用胶带固定,用ATR法对AB1光纤和A2光纤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得到AB1光纤和A2光纤的红外光谱图并与[ⅠB]1、[ⅠB]2、[ⅠB]3标记峰进行比对和分析,其中同时含有标记峰[ⅠB]1、[ⅠB]2和[ⅠB]3的为加入标记物B1的AB1光纤,反之为A2光纤,识别方法简单,直接通过红外光谱图即可快速确认光纤类型。
实施例2
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A2、A3分别为市售的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紫外光固化光纤初级涂层树脂,标记物B1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酸,CAS号:6281-23-8,标记物B1对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标记,标记物B2为3,6-二甲基-4-辛炔-3,6-二醇,CAS号:78-66-0,标记物B2对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2标记,标记步骤包括:每10Kg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中加入10g标记物B1并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AB1,同理,每10Kg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2中加入10g标记物B2并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AB2;标记物B1、标记物B2、混合物AB1、混合物AB2的红外光谱图分别记为SB1、SB2、SAB1、SAB2;对比红外谱图SB1和SAB1,确定所有的标记峰ⅠB1:[ⅠB1]1=1679cm-1、[ⅠB1]2=1573 cm-1、[ⅠB1]3=1353 cm-1,[ⅠB1]1、[ⅠB1]2和[ⅠB1]3为标记物B1的红外光谱图中的三个特征峰,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A2、A3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该三个标记峰;对比红外光谱图SB2和SAB2,确定所有的标记峰ⅠB2:[ⅠB2]1=3374cm-1、[ⅠB2]2=907 cm-1,[ⅠB2]1和[ⅠB2]2为标记物B2的红外光谱图中的两个特征峰,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1、A2、A3不具有该两个标记峰,标记峰ⅠB1和ⅠB2不重复。
随后通过正常的生产工艺分别生产用混合物AB1、混合物AB2和可辐射固化光纤涂层A3三种光纤初级涂层树脂涂敷的光纤产品并分别对三种光纤进行ATR法红外谱图测试,具体包括:三种光纤分别取长为5-10cm的五根光纤并排拉直在玻璃板上,两端用胶带固定在玻璃板上,三种光纤表面均匀覆上一层胶带,用刀片小心从胶带表面一直切入裸纤与初级涂层的界面,并沿光纤切下一小片宽度大于3mm的长片,其底面即为初级涂层,用ATR法分别测得三种光纤的红外光谱图并与标记峰ⅠB1和ⅠB2进行比对和分析,其中,同时含有标记峰[ⅠB1]1、[ⅠB1]2和[ⅠB1]3的为加入标记物B1的光纤初级涂层树脂AB1;同时含有标记峰[ⅠB2]1和[ⅠB2]2 [ⅠB1]3的为加入标记物B2的光纤初级涂层树脂AB2,反之则为A3光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液态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中加入标记物并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通过标记物对可辐射固化组合物进行标记且二者的红外特征峰不相互重复;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混合物和标记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混合物和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并将二者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到所有标记峰;
所述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至少有一处明显的红外特征峰是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的,标记峰为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峰,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不具有所述标记峰;
步骤三、对可辐射固化未知物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其红外光谱图并判断红外光谱图中是否同时含有步骤二中的所有标记峰,根据判断结果识别出可辐射固化未知物是否加入步骤一的标记物进而识别可辐射固化未知物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向若干种不同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标记物并分别混合均匀,分别得到对应的混合物,再依次进行步骤二和步骤三,所有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红外特征峰至少有一个不相互重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和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在辐射固化前后的水平偏移不大于40cm-1,所述红外光谱图的光谱范围为2.5-16.7μm红外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和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在辐射固化前后的水平偏移不大于10cm-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的特征峰的峰高及与相邻峰的水平距离大于红外光谱仪的红外光谱的分辨率,特征峰的峰高不小于0.001 cm-1,特征峰与相邻峰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cm-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峰的峰高不小于0.01 cm-1,特征峰与相邻峰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cm-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包括至少一个标记峰,标记峰在标记物与可辐射固化组合物混合后及混合物经过辐射固化后的峰形不变且可被识别,标记物的加入尽可能小或不改变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性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辐射固化组合物为应用于光学玻璃纤维或光学塑料纤维上并可通过一定能量照射后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树脂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纤领域并用于识别光纤产品类型。
CN201810004197.4A 2018-01-03 2018-01-03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Pending CN1082674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4197.4A CN108267415A (zh) 2018-01-03 2018-01-03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4197.4A CN108267415A (zh) 2018-01-03 2018-01-03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7415A true CN108267415A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73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4197.4A Pending CN108267415A (zh) 2018-01-03 2018-01-03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74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5948A (zh) * 2022-12-20 2023-01-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光纤涂层固化度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7368A (zh) * 1997-06-30 2000-09-20 波士顿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标记和鉴定液体的方法和装置
EP1262808A1 (en) * 2001-05-30 2002-12-04 CCS Technology, Inc. Fiber optic cables with strength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06039249A1 (en) * 2004-09-29 2006-04-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ark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80118982A1 (en) * 2006-11-17 2008-05-22 Authentix, Inc. Tagged Petroleum Products and Methods of Detecting Same
US20090101837A1 (en) * 2007-10-18 2009-04-23 Kostantinos Kourtakis Multilayer identification marker compositions
CN103242708A (zh) * 2013-05-23 2013-08-14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伪识别的近红外吸收印刷油墨
WO2013144657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Johnson Matthey Public Limited Company Tracer and method of identifying tracer in product
CN103529509A (zh) * 2013-03-07 2014-01-22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及其制造方法与鉴别方法
CN104093789A (zh) * 2011-11-30 2014-10-08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标记涂料组合物及其鉴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7368A (zh) * 1997-06-30 2000-09-20 波士顿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标记和鉴定液体的方法和装置
EP1262808A1 (en) * 2001-05-30 2002-12-04 CCS Technology, Inc. Fiber optic cables with strength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06039249A1 (en) * 2004-09-29 2006-04-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ark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80118982A1 (en) * 2006-11-17 2008-05-22 Authentix, Inc. Tagged Petroleum Products and Methods of Detecting Same
US20090101837A1 (en) * 2007-10-18 2009-04-23 Kostantinos Kourtakis Multilayer identification marker compositions
CN104093789A (zh) * 2011-11-30 2014-10-08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标记涂料组合物及其鉴定方法
WO2013144657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Johnson Matthey Public Limited Company Tracer and method of identifying tracer in product
CN103529509A (zh) * 2013-03-07 2014-01-22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及其制造方法与鉴别方法
CN103242708A (zh) * 2013-05-23 2013-08-14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伪识别的近红外吸收印刷油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L90公司: "《他们是如何运转的》", 31 January 2017 *
慕成斌: "《通信光纤光缆制造设备及产业发展》", 30 July 201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5948A (zh) * 2022-12-20 2023-01-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光纤涂层固化度的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60817B1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with improved stripability
Tennent Clear and pigmented epoxy resins for stained glass conservation: light ageing studies
Whitmore et al. The ozone fading of traditional natural organic colorants on paper
DE2402127A1 (de)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s optischen glanzschleiers von anstrichs- und beschichtungsoberflaechen
CN105092571A (zh) 一种油性涂料体系钛白粉应用性能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08267415A (zh) 基于红外光谱的可辐射固化组合物的标记及识别方法
WO2002081396A1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with pigmented matrix,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Boscacci et al. The brightest colors: A Fourier‐transform Raman, surface‐enhanced Raman,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tudy of fluorescent artists' paints
US5237383A (en) Apparatus for the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eccentricity of colored coating layer of an optical fiber
Scherzer Applications of NIR techniques in polymer coatings and synthetic textiles
JP558616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CA2376109C (en) Machine readable water based red fluorescent ink compositions
US6982828B2 (en) Microscope slide having a marking region
EP2881729A1 (de) Messung des Aushärtegrades der Bedruckung oder Beschichtung eines Behälters
EP0877237A2 (de) UV-Dosimeterfolie
CN110222376B (zh) 一种半透明材料的计算机配色方法
EP1268685B1 (en) Color imparting compositions for ink jet printer inks
Bates et al. Lightfastness and weatherfastness of overprint pattern obtained on polymer substrates
JP3878138B2 (ja) 光ファイバ着色素線の表面状態評価方法
RU2355604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ветового потока в световой панели и световая панель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3155822B (zh) 一种有机硅离型剂抗起雾性能测试方法
CN105838148B (zh) 抗静电喷码打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296243A (ja) 赤外吸収測定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Radkova et al. Effect of dry-heat ageing on label paper quality
WO2001045957A1 (fr) Element de reception d'encre et procede d'impre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