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8914B -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58914B
CN108258914B CN201810226488.8A CN201810226488A CN108258914B CN 108258914 B CN108258914 B CN 108258914B CN 201810226488 A CN201810226488 A CN 201810226488A CN 108258914 B CN108258914 B CN 1082589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ce
switching tube
resonant
direct curren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264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58914A (zh
Inventor
姜桂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264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58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58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8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58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8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83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15Resonant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直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输入母线电容、输出母线电容、至少两个电流变换组件、调节控制单元和谐振控制单元,两个或多个并联的前置电压调节器是统一进行控制的,外环为统一的电压环,内环为独立的电流环控制跟踪同一个电流指令,这样每一个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功率就基本相同,从而决定了各个后级的谐振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基本相同,也就达到了各个并联的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均衡的目的,而多个并联的谐振变换器也是统一进行控制的,并通过统一的调节器产生唯一的控制频率,经过移相后,各个谐振变换器得到了同频率但相位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大大减小了总输出端的纹波电流。

Description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电源变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谐振变换电路尤其是串并联谐振电路(LLC谐振电路)具有原边开关管容易实现软开关,副边开关管可以实现软恢复,开关损耗低效率高的优点,近年来在通讯电源、服务器电源以及电动汽车车载电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谐振变换电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劣势:1、输出纹波电流大,几乎等于输出直流电流的一半。对于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场合,如服务器电源、车载DCDC电源,需要很大容量的输出滤波电容来吸收纹波电流,造成电源的体积大效率低,2、谐振变换器的输入输出调节范围窄,在输入输出电压范围都很宽的场景很难应用。
解决谐振变换器输出纹波电流大的问题的一个可行的方案就是多个谐振变换器输出并联在一起且各变换器错相工作,虽然各个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流仍然很大,但合成后整个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流降低到原来的20%以下,这样多个谐振变换器通过交错并联工作,使得输出端的纹波电流大大减小,整个电源的体积减小效率提高。
但是,谐振变换器是通过控制其工作频率来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而交错并联工作又要求各个变换器的工作频率相同。各个变换器在同频率工作的情况下,由于电路参数差异的原因多个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是不均衡的,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某些路不向副边传递功率的情况。
为了解决交错并联的各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均衡的问题,除工作频率外必须找到谐振变换器的另一个参数来调节输出电压电流,输入电压调节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通过电容分压原边串联副边并联谐振电路就是通过智能调节各个谐振变换器的输入电压的方式来实现各个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均衡的。其工作原理如下:交错并联的各谐振变换器输入端不再并联在一起,而是通过分压电容串联连接在一起。当某一路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过大造成本路的输出功率过大时,其输入端的电容电压必然会降低,从而自动调节这一路的输出电流下降从达到与其它路输出电流大致相等。
电容分压的交错并联谐振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源、充电模块等输入电压比较高的场合。但是,多数输入电压比较低的场合,如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以及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等,由于输入电压本来就不高采用电容分压后每一个谐振变换器的母线电压降低为输入电压的一半,这个电压等级的功率器件很难寻找。因此,在类似场合电容分压的谐振变换器并联形式并不实用。
另外,为了解决谐振变换器输入输出范围窄的问题,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在谐振变换器前加入一级前置调节器。前置调节器用来适应输入电压的变化,不论输入端电压如何变化保持其输出基本恒定。这样,后级的谐振变换器输入电压基本恒定,谐振变换器只需要适应输出端电压的变化,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且效率高。
谐振变换器带有前置调节器后,理论是其输入电压也就是前置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就成为一个可调节的变量,从而使得带有前置调节器的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工作变得相对容易很多。有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是后级的谐振变换器同频错相开环工作,输出电压电流的调节完全靠控制前置调节器来完成。这样虽然很容易实现各个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的均衡,但由于谐振变换器开环工作失去了其对输出电压变化的调节能力,整个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电压变化完全由前置调节器来适应,在宽输入输出电压场合下造成整体变换效率很低。第二种方式是后级的谐振变换器看做一个整体同频错相闭环工作,各个前置调节器独立闭环工作。为了实现各个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均衡,引入均流控制环路来动态调节各个前置调节器的输出电压。这样,虽然可以实现各个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均衡且保持了双级调节器的输入输出电压范围适应能力,但由于其均流环路响应速度较慢造成动态过程中仍然有很长时间各路变换器中的电流很不均衡,电路的可靠性下降。这样看来,这两种带有前置调节器的谐振变换电路错相并联工作控制方式都由其应用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均衡输出电流、动态响应快、输入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广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均衡输出电流、动态响应快、输入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广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包括直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输入母线电容、输出母线电容、至少两个电流变换组件、调节控制单元和谐振控制单元,直流输入端包括正极直流输入端和负极直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包括正极直流输出端和负极直流输出端,输入母线电容连接在正极直流输入端和负极直流输入端之间,输出母线电容连接在正极直流输出端和负极直流输出端之间,电流变换组件并联连接在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之间,电流变换组件包括前置电压调节器、中间母线电容和谐振变换器,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调节输入端与直流输入端连接,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调节输出端与谐振变换器的谐振输入端连接,谐振变换器的谐振输出端与直流输出端连接,中间母线电容连接在谐振输入端之间,调节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和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向前置电压调节器输出调节控制信号,谐振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直流输出端的电压采样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谐振控制单元还用于向谐振变换器输出谐振控制信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控制单元包括电压调节器、载波发生器、第一移相电路和至少两个调节组件,电压调节器用于接收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载波发生器向第一移相电路输出基准载波信号,调节组件包括电流调节器、PWM调制器和驱动电路,电流调节器用于接收电压调节器输出的电流给定信号和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PWM调制器接收电流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PWM调制器还用于接收载波发生器输出的基准载波信号或第一移相电路输出的移相载波信号,驱动电路用于接收PWM调制器输出的调制信号,驱动电路用于向前置电压调节器输出调节控制信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控制单元还包括反馈综合电路,反馈综合电路接收至少两个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反馈综合电路向电压调节器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谐振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调节器、频率调制器、第二移相电路、第一谐振驱动电路和第二谐振驱动电路,主控调节器接收直流输出端的电压采样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频率调制器接收主控调节输出的控制信号,频率调制器向第二移相电路和第二谐振驱动电路输出基准调制信号,第二移相电路向第一谐振驱动电路输出移相调制信号,第一谐振驱动电路向一个谐振变换器输出谐振控制信号,第二谐振驱动电路向另一个谐振变换器输出谐振控制信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前置电压调节器的电路拓扑为Boost电路形式或Buck电路形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Boost电路形式的前置电压调节器包括滤波电感、开关管和整流二极管,滤波电感的第一端、开关管的漏极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滤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正极直流输入端,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负极直流输入端,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谐振输入端的正极。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Buck电路形式的前置电压调节器包括滤波电感、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滤波电感的第一端、开关管的源极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滤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谐振输入端的正极,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正极直流输入端,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负极直流输入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谐振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谐振电感、变压器、第一谐振电容和第二谐振电容,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和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谐振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谐振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变压器副变绕组的中间抽头连接正极直流输出端,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变压器的副变绕组的两端,第三开关管的源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与负极直流输出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谐振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谐振电容、谐振电感和变压器,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与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谐振电容的第二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源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和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和谐振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谐振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变压器副变绕组的中间抽头连接正极直流输出端,第五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变压器的副变绕组的两端,第五开关管的源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与负极直流输出端连接。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交错谐振变换电路采用上述方案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
控制方法包括电压调节步骤和谐振控制步骤,电压调节步骤包括:
调节控制单元接收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和至少两个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
调节控制单元根据至少两个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生成电流给定信号;
调节控制单元将电流给定信号和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进行比较并进行负反馈调节,继而生成调节控制信号;
调节控制单元将调节控制信号进行载波处理和移相处理;
调节控制单元向前置电压调节器输出调节控制信号;
谐振控制步骤包括:
谐振控制单元接收直流输出端的电压采样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继而生成谐振控制信号;
谐振控制单元将谐振控制信号进行调频处理和移相处理;
谐振控制单元将谐振控制信号输出至谐振变换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两个或多个并联的前置电压调节器是统一进行控制的,外环为统一的电压环,内环为独立的电流环控制跟踪同一个电流指令,这样每一个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功率就基本相同,从而决定了各个后级的谐振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基本相同,也就达到了各个并联的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均衡的目的,而多个并联的谐振变换器也是统一进行控制的,并通过统一的调节器产生唯一的控制频率,经过移相后,各个谐振变换器得到了同频率但相位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大大减小了总输出端的纹波电流。
进一步的,各个并联的前置电压调节器也是同频错相工作的,输入端的纹波电流也大大减小,总输入电流中的纹波电流成分相对于各个前置电压调节器都大幅度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前级EMC滤波器的压力,继而实现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的均衡,满足快速动态响应的要求以及保持了两级变换器对宽输入输出电压变化范围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输入端工作电流波形图。
图4是本发明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二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三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包括直流输入端Vin、直流输出端Vout、输入母线电容Cin、输出母线电容Co、至少两个电流变换组件、调节控制单元3和谐振控制单元4,直流输入端Vin包括正极直流输入端和负极直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Vout包括正极直流输出端和负极直流输出端,输入母线电容Cin连接在正极直流输入端和负极直流输入端之间,输出母线电容Co连接在正极直流输出端和负极直流输出端之间,电流变换组件并联连接在直流输入端Vin和直流输出端Vout之间,电流变换组件包括前置电压调节器11、中间母线电容Cb1和谐振变换器21,前置电压调节器11的调节输入端与直流输入端Vin连接,前置电压调节器11的调节输出端与谐振变换器21的谐振输入端连接,谐振变换器21的谐振输出端与直流输出端Vout连接,中间母线电容Cb1连接在谐振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Boost电路形式的前置电压调节器11包括滤波电感L11、开关管Q11和整流二极管D11,滤波电感L11的第一端、开关管Q11的漏极和整流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滤波电感L11的第二端连接正极直流输入端Vin+,开关管Q11的源极连接负极直流输入端Vin-,整流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谐振输入端的正极。
谐振变换器21包括第一开关管Q211、第二开关管Q212、第三开关管Q213、第四开关管Q214、谐振电感L21、变压器T21、第一谐振电容C211和第二谐振电容C212,第一开关管Q21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Q212的漏极和谐振电感L21的第一端连接,谐振电感L21的第二端与变压器T21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谐振电容C211的第一端、第二谐振电容C212的第一端和变压器T21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211的漏极、第一谐振电容C211的第二端和谐振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12的源极、第二谐振电容C212的第二端和谐振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21副变绕组的中间抽头连接正极直流输出端Vout+,第三开关管Q213的漏极、第四开关管Q214的漏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21的副变绕组的两端,第三开关管Q213的源极、第四开关管Q214的源极与负极直流输出端Vout-连接。
另一并联设置的电流变换组件包括前置电压调节器12、中间母线电容Cb2和谐振变换器22,前置电压调节器12、中间母线电容Cb2和谐振变换器22分别与前置电压调节器11、中间母线电容Cb1和谐振变换器21的设置方式是一致的,故不再赘述。
调节控制单元3包括反馈综合电路31、电压调节器32、载波发生器36、第一移相电路37和至少两个调节组件,电压调节器32用于接经过反馈综合电路31统一处理的的电压采样信号,载波发生器36向第一移相电路37输出基准载波信号,一个调节组件包括电流调节器331、PWM调制器341和驱动电路351,另一个调节组件包括电流调节器332、PWM调制器342和驱动电路352,反馈综合电路31接收至少两个中间母线电容Cb1和Cb2的电压采样信号,进行综合处理成为一个统一的电压反馈信号输入到电压调节器32,电流调节器331用于接收电压调节器32输出的电流给定信号和前置电压调节器11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载波发生器36向PWM调制器341输出基准载波信号Vtr1,第一移相电路37向PWM调制器341输出移相后的载波信号Vtr2,电流调节器将两信号进行比较后进行负反馈调节,电流调节器331向PWM调制器341输出控制信号Va1,电流调节器332向PWM调制器342输出控制信号Va2,驱动电路351用于接收PWM调制器341输出的调制信号,驱动电路352用于接收PWM调制器342输出的调制信号,驱动电路351与开关管Q11连接并实现用于向前置电压调节器11输出调节控制信号,驱动电路352与开关管Q12连接并实现用于向前置电压调节器12输出调节控制信号。
谐振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调节器41、频率调制器42、第二移相电路43、第一谐振驱动电路441和第二谐振驱动电路442,主控调节器41接收直流输出端Vout的电压采样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频率调制器42接收主控调节输出的控制信号,频率调制器42向第二移相电路43和第二谐振驱动电路442输出基准调制信号,第二移相电路43向第一谐振驱动电路441输出移相调制信号,第一谐振驱动电路441分别与开关管Q211-Q214的基极连接并向谐振变换器21输出谐振控制信号,第二谐振驱动电路442分别与开关管Q221-Q224的基极连接并向谐振变换器22输出谐振控制信号。上述移相电路产生的移相角度包括但不限于180度
各个并联的前置调节器也是同频错相工作的,输入端的纹波电流也大大减小,如图3所示,图3(a)为第一前置调节器的输入电流,图3(b)为第二前置调节器的输入电流,图3(c)为总输入电流,可见,总输入电流中的纹波电流成分相对于各个前置调节器都大幅度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前级EMC滤波器的压力。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4和图5,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谐振电路拓扑为全桥变换的形式。具体地,谐振变换器21包括第一开关管Q211、第二开关管Q212、第三开关管Q213、第四开关管Q214、第五开关管Q215、第六开关管Q216、谐振电容C21、谐振电感L21和变压器T21,第一开关管Q21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Q212的漏极和谐振电感L21的第一端连接,谐振电感L21的第二端与谐振电容C21的第一端连接,谐振电容C21的第二端与变压器T21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213的源极、第四开关管Q214的漏极和变压器T21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211的漏极、第三开关管Q213的漏极和谐振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12的源极、第四开关管Q214的源极和谐振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21副变绕组的中间抽头连接正极直流输出端Vout+,第五开关管Q215的漏极、第六开关管Q216的漏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21的副变绕组的两端,第五开关管Q215的源极、第六开关管Q216的源极与负极直流输出端Vout-连接。
而驱动电路441分别与开关管Q211-Q214的基极、开关管Q215-Q216的基极连接并实现驱动,驱动电路442分别与开关管Q221-Q224、开关管Q225-Q226连接并实现驱动。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6和图7,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前置电压调节器的电路拓扑为Buck降压电路形式,Buck电路形式的前置电压调节器11包括滤波电感L11、开关管Q11和续流二极管D11,滤波电感L11的第一端、开关管Q11的源极和续流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滤波电感L11的第二端连接谐振输入端的正极,开关管Q11的漏极连接正极直流输入端Vin+,续流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负极直流输入端Vin-,同样地本案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电压调节步骤和谐振控制步骤,电压调节步骤包括:
调节控制单元3的电流调节器331和332分别接收前置电压调节器11和12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Iin1、Iin2,调节控制单元3的反馈综合电路31接收至少两个中间母线电容Cb1、Cb2的电压采样信号;
反馈综合电路31进行综合处理成为一个统一的电压反馈信号输入到电压调节器32;
电压调节器32再根据电压反馈信号生成电流给定信号iref,并输出至电流调节器331和332;
电流调节器331和332将电流给定信号和前置电压调节器11和12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进行比较并进行负反馈调节,继而生成调节控制信号,并分别输出至PWM调制器341或PWM调制器342中。
载波信号发生器36向移相电路37和PWM调制器341输出基准载波信号,移相电路37对基准载波信号进行移相处理,移相电路37向PWM调制器342输出移相载波信号;
PWM调制器341和PWM调制器342进行载波调制处理,并分别向驱动电路351和驱动电路352输出调制信号;
驱动电路351和驱动电路352分别向前置电压调节器11和12的开关管输出调节控制信号。
谐振控制步骤包括:
谐振控制单元4的主控调节器41接收直流输出端Vout的电压采样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Iout,根据控制目的的不同进行负反馈调节,继而生成谐振控制信号;继而主控调节器41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入到频率调制器42,不同控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稳定输出电压和稳定输出电流,负反馈调节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单环路调节、电压电流双环路并联调节和电压电流内外环串联调节等。
随后频率调制器接收该控制信号,产生相应频率且占空比接近为50%的调制信号,一方面经谐振驱动电路442去控制谐振变换器22的开关器件Q221-Q224,另一方面通过移相电路43将移相后调制信号输入到的谐振驱动电路441去控制谐振变换器21的开关器件Q221-Q224。
上述移相电路产生的移相角度包括但不限于90度。另外,控制功能处理可以采用模拟电路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电路加软件的形式实现,或者采用数字和模拟混合的形式实现,即调节控制单元3和谐振控制单元4采用数字电路方式进行处理或软件方式进行处理。
由上可见,两个或多个并联的前置电压调节器是统一进行控制的,外环为统一的电压环,内环为独立的电流环控制跟踪同一个电流指令,这样每一个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功率就基本相同,从而决定了各个后级的谐振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基本相同,也就达到了各个并联的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均衡的目的,而多个并联的谐振变换器也是统一进行控制的,并通过统一的调节器产生唯一的控制频率,经过移相后,各个谐振变换器得到了同频率但相位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大大减小了总输出端的纹波电流。
进一步的,各个并联的前置电压调节器也是同频错相工作的,输入端的纹波电流也大大减小,总输入电流中的纹波电流成分相对于各个前置电压调节器都大幅度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前级EMC滤波器的压力,继而实现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的均衡,满足快速动态响应的要求以及保持了两级变换器对宽输入输出电压变化范围的适应能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技术领域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进行等效替换或改变。因此,本发明不受上述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输入端,所述直流输入端包括正极直流输入端和负极直流输入端;
直流输出端,所述直流输出端包括正极直流输出端和负极直流输出端;
输入母线电容,所述输入母线电容连接在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端之间;
输出母线电容,所述输出母线电容连接在所述正极直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直流输出端之间;
至少两个电流变换组件,所述电流变换组件并联连接在所述直流输入端和所述直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流变换组件包括前置电压调节器、中间母线电容和谐振变换器,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调节输入端与所述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调节输出端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输出端与所述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母线电容连接在所述谐振输入端之间;
调节控制单元,所述调节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直流电流采样信号和所述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所述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输出调节控制信号;
谐振控制单元,所述谐振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直流输出端的电压采样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所述谐振控制单元还用于向所述谐振变换器输出谐振控制信号;
所述调节控制单元包括:
电压调节器,所述电压调节器用于接收所述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
载波发生器和第一移相电路,所述载波发生器向所述第一移相电路输出基准载波信号;
至少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流调节器、PWM调制器和驱动电路,所述电流调节器用于接收所述电压调节器输出的电流给定信号和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直流采样信号,所述PWM调制器接收所述电流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PWM调制器接收还用于接收所述载波发生器输出的基准载波信号或所述第一移相电路输出的移相载波信号,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PWM调制器输出的调制信号,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输出调节控制信号;
所述调节控制单元还包括反馈综合电路,所述反馈综合电路接收至少两个所述中间母线电容的电压采样信号,所述反馈综合电路向所述电压调节器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所述谐振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调节器、频率调制器、第二移相电路、第一谐振驱动电路和第二谐振驱动电路,所述主控调节器接收所述直流输出端的电压采样信号和电流采样信号,所述频率调制器接收所述主控调节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频率调制器向所述第二移相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驱动电路输出基准调制信号,所述第二移相电路向所述第一谐振驱动电路输出移相调制信号,所述第一谐振驱动电路向一个所述谐振变换器输出谐振控制信号,所述第二谐振驱动电路向另一个所述谐振变换器输出谐振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的电路拓扑为Boost电路形式或Buck电路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Boost电路形式的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包括滤波电感、开关管和整流二极管,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端,所述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谐振输入端的正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Buck电路形式的所述前置电压调节器包括滤波电感、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输入端的正极,所述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谐振电感、变压器、第一谐振电容和第二谐振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谐振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谐振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连接所述正极直流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谐振电容、谐振电感和变压器;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谐振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谐振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连接所述正极直流输出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出端连接。
CN201810226488.8A 2018-03-19 2018-03-19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258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6488.8A CN108258914B (zh) 2018-03-19 2018-03-19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6488.8A CN108258914B (zh) 2018-03-19 2018-03-19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8914A CN108258914A (zh) 2018-07-06
CN108258914B true CN108258914B (zh) 2023-12-08

Family

ID=62747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26488.8A Active CN108258914B (zh) 2018-03-19 2018-03-19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589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4138A (zh) * 2018-09-19 2019-01-11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错谐振变换器和控制方法
CN110350787B (zh) * 2019-07-30 2020-08-21 莆田学院 一种新型单电感互补谐振驱动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60540B (zh) * 2020-10-19 2021-10-08 山东大学 一种谐振直流变换器并联均流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090A (zh) * 2008-03-07 2008-08-20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多相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1944852A (zh) * 2009-07-07 2011-01-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相开关电源转换电路
CN102790533A (zh) * 2011-05-19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相交错谐振变换器
CN105790626A (zh) * 2014-12-25 2016-07-2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型功率转换电路及控制谐振型功率转换电路的方法
CN106505892A (zh) * 2015-09-08 2017-03-15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用于并联级功率转换器的电压调整系统和方法
CN208028775U (zh) * 2018-03-19 2018-10-30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090A (zh) * 2008-03-07 2008-08-20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多相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1944852A (zh) * 2009-07-07 2011-01-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相开关电源转换电路
CN102790533A (zh) * 2011-05-19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相交错谐振变换器
CN105790626A (zh) * 2014-12-25 2016-07-2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型功率转换电路及控制谐振型功率转换电路的方法
CN106505892A (zh) * 2015-09-08 2017-03-15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用于并联级功率转换器的电压调整系统和方法
CN208028775U (zh) * 2018-03-19 2018-10-30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8914A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0387B2 (en) Buck-boost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operation
EP2169817B1 (en) A power supply adjusting unit
US9444329B2 (en) Step-up/step-down voltage converter having low output ripple
KR100822360B1 (ko) 폴라 송신기내에 사용되는 하이브리드 스위치드 모드/선형전력 증폭기 전력 공급원을 구비한 무선 주파수 송신기동작 방법
CN108258914B (zh)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46763U (zh) 电子转换器和降压型开关转换器
US11228243B2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reduced RMS input current
US10170986B2 (en) Hybrid buck
EP4125201A1 (en) Three-level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hip
Loganatha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high gain Re Boost-Luo converter for high power DC application
CN111313707B (zh) 一种dc/dc电源转换系统
CN107026580A (zh) 一种isop分布式逆变器系统的输出同相位控制方法
WO2021007299A1 (en) Multi-output supply generator for rf power amplifiers with differential capacitive energy transfer
CN110912405A (zh) 一种基于电压模式控制的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US10700607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circuit of a multi-phase converter
CN112290796A (zh) 一种混合架构单电感多输出升降压型dc-dc电源管理电路
Nabih et al. Simplified optimal trajectory control for 1 MHz LLC converter with wide input voltage range
CN108599537A (zh) 一种供电方法及控制器
CA2680959C (en) Multiple phase power supply having current shared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N113422516B (zh) 一种pfm-pwm混合控制cllc谐振变换器的方法及系统
CN108988640A (zh) 直流对直流转换电路及其多相电源控制器
CN108768170B (zh) 一种通过占空比偏置控制Buck-Boost变换器运行模式的方法
CN108696125B (zh) 一种具有占空比偏置的Buck-Boost变换器控制方法
CN208028775U (zh) 交错谐振变换电路
CN205546103U (zh) 一种Flyback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