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4234A -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4234A
CN108244234A CN201711499296.6A CN201711499296A CN108244234A CN 108244234 A CN108244234 A CN 108244234A CN 201711499296 A CN201711499296 A CN 201711499296A CN 108244234 A CN108244234 A CN 108244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paddy
drying
rate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992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音
张国栋
米铁柱
万吉丽
王克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uanm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uanm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uanm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uanm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992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4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4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4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9/00Preservation of edible seeds, e.g. cereals
    • A23B9/08Drying; Subsequent reconstitu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98Plants or tre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2F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4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removing a component, e.g. by evaporation, and weighing the remainder
    • G01N5/045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removing a component, e.g. by evaporation, and weighing the remainder for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稻谷在适熟期开始天后收获,堆放3~6天;B.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C.在稻谷水分为时21%时,40℃条件下干燥3~6小时。本发明提高稻米品质的烘干新方法,对不同收获时间收获的稻谷进行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试验,测定稻谷各项品质指标。系统的分析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在稻谷的爆腰率、整精米率、质构特性及食味值等方面的差别。

Description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作物改进提升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干提高稻谷品质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也是稻米消费大国。水稻播种面积占所有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0%,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水稻的种植与加工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直以来,为满足人们对粮食的基本需求,水稻干燥加工时往往以增产为主要目标,随着水稻加工技术的发展,产量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解决温饱后,人们的视线开始逐渐关注稻米的品质问题。
稻米品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改善口感、保留原有的营养成分,还能够提高稻米附加值。稻谷在加工干燥过程中,品质已经成为当今稻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稻谷是一种热敏性很高的谷物。干燥是水稻收获后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稻谷干燥后可有效抑制发霉,腐烂等现象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稻谷进行干燥时,如果干燥强度过大,稻米的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干燥后会出现品质下降的情况,表面极易产生裂纹,即出现爆腰。
碾米过程中,爆腰的稻谷容易被碾碎,从而导致稻谷碎米率的增加和整精米率的降低,增加了稻谷的损失量。同时爆腰还会影响稻米的食味品质,使得米饭的口感松散、香味变淡,直接降低了稻米的经济价值因此研究稻谷干燥方法,选择恰当的干燥工艺,对提高稻米品质以及市场价值尤其重要。
目前,水稻广泛采用的是延时干燥,即对收获后的稻谷堆放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干燥处理或者直接进行自然嘹晒的方法。
然而由于稻谷在堆放期间的呼吸作用,可导致潮热、霉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后期稻米的营养及食味品质。而及时干燥是对收获后的稻谷立即进行干燥处理,使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储存水分(含水率以下的一种干燥方式。
该干燥工艺能够避免在稻谷堆放过程中的潮热、霉变等现象,保持稻米的新鲜程度,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再配套及时的碾米加工工艺,即可生产出食味品质极佳的“活性米”。
稻谷一般采用热风干燥。干燥温度对稻谷爆腰率、整精米率有显著影响。干燥温度过高可导致稻谷爆腰率升高、碎米增多、整精米率下降,加重热损伤甚至出现焦糊现象。
高温引起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变性则易使水稻陈化、营养降低、食味下降、口感劣化,通常水稻干燥的热风温度应控制在40-6℃,低温干燥有助于保证稻谷干燥后的品质,然而低温干燥存在干燥效率低、干燥周期长、不适于连续式干燥的缺点。
而及时干燥的特点则是能够对田间脱离收割机收割后的稻谷立即进行热风干燥处理,可见及时干燥方法对于干燥的连续性耍求较高,但是稻谷在收获时,初始含水率较高导致干燥时间长,选择干燥温度时必须同时考虑干燥效率与稻谷干燥后品质两个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提高稻米品质的烘干新方法,对不同收获时间收获的稻谷进行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试验,测定稻谷各项品质指标。系统的分析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在稻谷的爆腰率、整精米率、质构特性及食味值等方面的差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谷在适熟期开始天后收获,堆放3~6天;
B.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
C.在稻谷水分为时21%时,40℃条件下干燥3~6小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稻谷薄层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收获后的稻谷进行脱粒、去芒、蹄选、除杂前处理;
B.称重取稻谷试样,铺放在干燥蹄中,形成均勾一层;
C.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干燥时定时对干燥筛进行称重记录,并计算出稻谷含水率,在含水率达到安全含水率后,立即停止干燥。
D.在进行稻谷薄层干燥试验时,对稻谷含水率变化进行记录。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40℃时,每20min对干燥蹄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21%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50℃时,每1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60℃时,每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3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将干燥后的稻谷装入密封袋中密封,放置在室温中保存,以后,进行爆腰率的测定;当稻谷初始含水率低于10%时停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稻谷爆腰率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稻谷取出用镊子拨开稻谷的表皮,并迅速在爆腰灯下,查数爆腰粒数。
测定稻谷爆腰率时,取稻谷粒随机分成组,每组粒;按下式计算并取平均值作为稻谷的爆腰率:
X=S/P×100%
式中:X-稻谷爆腰率,%;
S-稻谷爆腰粒数;
P-试验稻谷总粒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整精米率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干燥后的稻谷进行碧谷、碾米处理;碾米率为质量比;
B.碾米后,将稻米装入密封袋中放置小时,直至稻米冷却到室温后开始稻谷整精米率的测定;
C.稻谷整精米率测定时使用稻米自动分析仪。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将稻米装入载料盒中搅勾,用取样勺取一勺平铺在工作平台上,并晃动使稻米均匀分布;
利计算机软件进行扫描计算得到稻谷整精米率;
每个试样平行三次取平均值。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烘干方法,对不同收获时间收获的稻谷进行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试验,测定稻谷各项品质指标。系统的分析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在稻谷的爆腰率、整精米率、质构特性及食味值等方面的差别,研究收获时间对两种干燥方式加工出的稻米整精米率、食味品质的影响,确定合理干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不同收获期的稻谷在及时干燥条件下含水率变化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不同收获期内的稻谷在及时干燥条件下干燥速率变化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收获期内的稻谷在堆放天后干燥速率变化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收获期内的稻谷在堆放天后干燥速率变化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0年稻谷收获后爆腰率随堆放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1年稻谷收获后爆腰率随堆放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0年稻谷爆腰率随收获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1年稻谷爆腰率随吹获时间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保证稻米生产品质、食味品质为前提,寻求最佳干燥方式。采用及时干燥方式与传统的延时干燥方式进行对比,结合相关的干燥试验,研究了稻米在不同温度下的爆腰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谷在适熟期开始天后收获,堆放3~6天;
B.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
C.在稻谷水分为时21%时,40℃条件下干燥3~6小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稻谷薄层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收获后的稻谷进行脱粒、去芒、蹄选、除杂前处理;
B.称重取稻谷试样,铺放在干燥蹄中,形成均勾一层;
C.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干燥时定时对干燥筛进行称重记录,并计算出稻谷含水率,在含水率达到安全含水率后,立即停止干燥。
D.在进行稻谷薄层干燥试验时,对稻谷含水率变化进行记录。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40℃时,每20min对干燥蹄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21%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50℃时,每1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60℃时,每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3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将干燥后的稻谷装入密封袋中密封,放置在室温中保存,以后,进行爆腰率的测定;当稻谷初始含水率低于10%时停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稻谷爆腰率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稻谷取出用镊子拨开稻谷的表皮,并迅速在爆腰灯下,查数爆腰粒数。
测定稻谷爆腰率时,取稻谷粒随机分成组,每组粒;按下式计算并取平均值作为稻谷的爆腰率:
X=S/P×100%
式中:X-稻谷爆腰率,%;
S-稻谷爆腰粒数;
P-试验稻谷总粒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整精米率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千燥后的稻谷进行碧谷、碾米处理;碾米率为质量比;
B.碾米后,将稻米装入密封袋中放置小时,直至稻米冷却到室温后开始稻谷整精米率的测定;
C.稻谷整精米率测定时使用稻米自动分析仪。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将稻米装入载料盒中搅勾,用取样勺取一勺平铺在工作平台上,并晃动使稻米均匀分布;
利计算机软件进行扫描计算得到稻谷整精米率;
每个试样平行三次取平均值。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提高稻米品质的烘干新方法。
2010年和2011年对稻谷进行行采收、堆放。共进行5次采收,前四次收获在霜降前完成。第五次收获在稻谷霜降之后。稻谷收获后进行堆放,共堆放2次,每次3天,共6天。收获时以晴朗天气为主,保持稻谷为自然干燥态。
其实验操作步骤包括:
1.稻谷薄层干燥试验
A.将收获后的稻谷进行脱粒、去芒、蹄选、除杂等前处理
B.称重取稻谷试样,铺放在干燥蹄中,形成均勾一层。
C.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干燥时定时对干燥筛进行称重记录,并计算出稻谷含水率,在含水率达到安全含水率后,立即停止干燥。
D.为了获得稻谷干燥特性曲线,在进行稻谷薄层干燥试验时,需时时对稻谷含水率变化进行记录。由于在不同温度下将稻谷干燥到安全含水率时间的不一致性,在40℃干燥时,每20min对干燥蹄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干燥温度为50℃时,每1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干燥温度为60℃时,每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3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将干燥后的稻谷装入密封袋中密封,放置在室温中保存,以后,进行爆腰率的测定。当稻谷初始含水率低于停止试验。
2.稻谷爆腰率的测定
将存放后的稻谷取出,用镊子拨开稻谷的表皮,并迅速在爆腰灯下,查数爆腰粒数。测定稻谷爆腰率时,取稻谷粒随机分成组,每组粒,按下式计算并取平均值作为稻谷的爆腰率。
X=S/P×100%
式中:X-稻谷爆腰率,%;
S-稻谷爆腰粒数;
P-试验稻谷总粒数。
3.稻谷整精米率的测定试验
A.千燥后的稻谷进行碧谷、碾米处理。碾米率为质量比。
B.碾米后,将稻米装入密封袋中放置小时,直至稻米冷却到室温后开始稻谷整精米率的测定。
C.稻谷整精米率测定时使用稻米自动分析仪。(具体包括试验时,将稻米装入载料盒中搅勾,用取样勺取一勺平铺在工作平台上,并晃动使稻米均匀分布。利计算机软件进行扫描计算可得稻谷整精米率。每个试样平行三次取平均值。该设备能够通过扫描工作平台中稻米,判断稻米碎裂情况,自动计算整精米率,以及整米、碎米个数的分布情况。)
数据统计
应用Origin Pro程序(第8版,OriginLab)进行统计学检验:大多数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结果与发现
1.收获期内稻谷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特性曲线
本发明是在表观风速为0.5m/s,热风温度分别为40、50、60℃条件下进行的薄层干燥试验。图为稻谷在不同收获期采收后经过及时干燥或延时干燥得到的稻谷含水率变化规律。第四次收获时,稻谷初始含水率在自然条件下已经降到安全含水率,故未对其进行干燥处理。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不同收获期的稻谷在及时干燥条件下含水率变化曲线图。
由图1可以看出,对比不同温度下四次收获的稻谷及时干燥过程发现:第三次与第四次的干燥时间差异较小,干燥温度为40℃时相差3min,50℃时相差20min,60℃时相差3min。这是由于第三次与第四次收获时稻谷的初始含水率较为接近,故干燥时间相似。随着收获时间的延后,稻谷水分降到安全含水率的时间逐渐变短。而霜冻后,延长的收获时间使得稻谷初始含水率明显低于前两次收获,因此干燥时间显著减少。对比图中a、b、c三图可见,在相同收获期不同温度下干燥,干燥温度越高,稻谷水分降到安全含水率的时间就越短。稻谷收获后进行及时干燥,图1中四次收获,干燥温度由40℃上升到60℃每增加10℃。干燥时间分别平均下降48.9%(第一次收获)、47.3%(第二次收获)、52.1%(第三次收获)、57.7%(第五次收获)。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不同收获期内的稻谷在及时干燥条件下干燥速率变化曲线图。
图2中a、b、c分别为稻谷在不同收获期采收后及时干燥过程中,降水速率曲线特性图。从图2中分析可知:稻谷在干燥过程中,降水速率从零开始快速上升,迅速达到最大值,并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稻谷在干燥过程的初期,干燥蒸发排出的水分为稻谷内部的机械水,而机械水主要分布在稻谷表面和毛管中,与稻谷结合较松她,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且易于去除。当干燥一段时间后,表面自由水分大量减少,内部水分扩散速度变慢,所以出现干燥速率先快后慢的现象。在干燥温度相同,稻谷初始含水率不同的条件下,当稻谷含水率接近15%时,稻谷的末段降水速率趋于相同,而对于相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干燥温度的稻谷来说,40℃干燥时,稻谷末段干燥速为0.02%/min,50℃时,末段干燥速率为0.0%/min,60℃时,末段干燥速率达0.08%/min。这表明稻谷含水率低于15%时,干燥过程末段的干燥速率与干燥温度有关,而与初始含水率无关。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收获期内的稻谷在堆放天后干燥速率变化曲线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收获期内的稻谷在堆放天后干燥速率变化曲线图。
由图3、4可知,稻谷在热风温度为40℃时,末段干燥速率均为0.02%/min;50℃干燥时,末段干燥速率均为0.03%/min,60℃干燥时,末段干燥速率均为0.07%/min,该现象与及时干燥过程一致。这是由于干燥前期主要去除的是稻谷表面的自由水,初始含水率不同,其表面自由水含量也不相同,因此,前期干燥速率也不相同,而干燥末段主要是去除稻谷内部自由水粉,由于品种相同,其自由水在稻谷内部扩散速度基本相同,故干燥后期干燥温度相同,干燥速率基本一致。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0年稻谷收获后爆腰率随堆放时间变化曲线图;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1年稻谷收获后爆腰率随堆放时间变化曲线图。
稻谷的爆腰粒也称惊纹粒,是稻谷的胚乳产生横向或纵向的裂纹,爆腰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稻谷原始爆腰率即未干燥稻谷在自然条件或者在堆放作用下产生爆腰的比率。导致稻谷爆腰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天气条件的急剧变化,另一中是堆放时稻谷自身呼吸或内部水分的快速蒸发,导致了爆腰的产生。
对图5和图6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在堆放过程中稻谷的爆腰率均未有显著变化,这是由于稻谷收获后立即装袋密封,堆放时内部空间封闭,稻谷自身无法呼吸和进行水分蒸发,此外,密封袋内湿度较高,稻谷产生新裂纹较少。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0年稻谷爆腰率随收获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2011年稻谷爆腰率随吹获时间的变化曲线。
由图7和图8可知,前四次收获中,稻谷爆腰率随收获时间的长呈缓慢上升,爆腰率由第一次采收的1.3%增加到第四次的4%。在第五次收获时,稻谷爆腰率突然升高,达15%。因此,稻谷成熟后,越早收获,其爆腰率相对越低。爆腰率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霜降前由于稻谷含水率下降缓慢,水分梯度未出现急剧变化,水分散失所产生的内部应力较小,爆腰率增加较少。而稻谷的第五次收获是在霜降后进行,霜降后稻谷表层水分急剧增高,温度骤然降低,造成稻谷内外部水分梯度增加,产生的应力陆然增强,因此导致了稻谷裂纹增多,爆腰率显著增加。
结论与讨论
稻谷薄层干燥特性曲线
1.1分析了自然条件下稻谷在不同收获期的含水率变化规律:在收获期间稻谷含水率不断降低,霜降前,田间稻谷初始含水率平稳下降;霜降后,稻谷含水率变化剧烈,受天气影响较大。稻谷在密封条件下堆放,6天时间对稻谷含水率影响不显著。
1.2稻谷薄层干燥特性的研究:在不同干燥温度下干燥,干燥温度越高,稻谷水分降到安全含水率的时间就越短,干燥温度由40℃上升到60℃每增加10℃,干燥时间下降约为50%。稻谷收获后初始含水率较高时(稻谷适熟期开始8天内)收获,堆放3天后稻谷的干燥时间明显短于及时干燥;堆放6天后稻谷的干燥时间与堆放3天差异不显著。在稻谷初始含水率较低时(稻谷适熟期开始8天后)收获,堆放天数对稻谷干燥时间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干燥方式、不同收获时期、相同干燥温度的情况下,稻谷末段(稻谷含水率<15%)干燥速率趋于一致。
2.稻谷爆腰率的变化分析
综合两年稻谷爆腰率与整精米率的试验结果可知:稻谷爆腰率随着收获期的延长逐渐降低,在霜降前缓慢上升,霜降后骤然升高。这是因为霜降前由于稻谷在自然条件下,受到日晒,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籽粒发生反复的失水与吸水现象,使其内部应力不断变化,但对稻谷爆腰率影响较小,仅出现小幅上升。霜降后,稻谷经过冷冻过程,内部自由水分部结冰,使得应力急剧增大,出现变形并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爆腰大量增加。干燥温度对稻谷爆腰率影响极为显著,40℃干燥时,稻谷爆腰率能够保持在未干燥水平,约为5%。50℃干燥时爆腰率显著提升,约为15%,60℃干燥时达到最高值,约为35%。
这是由于热风干燥时稻谷失水较快,机械水随热风蒸发,稻谷籽粒形状蒌缩,产生应力变形,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度就越快,产生的应力变形就越大,裂纹越多,所以爆腰率随干燥温度的升高变化显著。对比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在40℃、50℃条件下爆腰率差异不显著,在60℃部分条件下差异显著,但无规律性变化。可见在低温干燥时,堆放时间对稻谷爆腰率无显著影响,这是因为稻谷在堆放过程中,含水率变化较小,其蒸发水分少,新产生的裂纹有所减少。而在60℃干燥时其差异主要是因为高温干燥的不均匀性引起。
通过本发明对稻谷进行薄层干燥试验可知:在稻谷水分为时21%时,40℃及时干燥条件下,将其降到安全储藏含水率的干燥时间可达6小时,干燥温度每升高10℃干燥时间缩短50%左右。
通过本发明对三种干燥温度下稻谷爆腰率的分析可知:稻谷爆腰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稻谷在适熟期开始天内收获,干燥温度从40℃升高到50℃,整精米率下降迅速;从50℃升高到60℃时,整精米率下降较少。为保证及时干燥的稻米得率应尽量采用低温干燥。对稻谷食味值在不同温度下对比后发现:采用的干燥温度得到的米饭食味值明显高于50℃和60℃的米饭食味值,而50℃与50℃干燥条件之间的食味值差异不显著。低温干燥有利于稻米的食味品质,最大化的保留了稻米的“活性”。
采用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方式对稻谷进行干燥,干燥后稻谷的爆腰率差异不显著。稻谷整精米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稻谷在40℃干燥条件下,干燥方式对稻谷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无显著差异;在干燥温度为50℃。,稻谷在适熟期开始天后收获,堆放3天与堆放6天后干燥的稻谷整精米率略高于及时干燥,稻谷在适熟期开始第8天内收获,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的稻谷整精开始第8天内收获,及时干燥整精米率与堆放3天后相同,高于堆放6天后干燥,稻谷在适熟期开始8天后收获,随着堆放时间的延,稻谷整精米率不断减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稻谷在适熟期开始天后收获,堆放3~6天;
B.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
C.在稻谷水分为时21%时,40℃条件下干燥3~6小时。
2.一种稻谷薄层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收获后的稻谷进行脱粒、去芒、蹄选、除杂前处理;
B.称重取稻谷试样,铺放在干燥蹄中,形成均勾一层;
C.用恒定的热风温度、表观风速进行薄层干燥;干燥时定时对干燥筛进行称重记录,并计算出稻谷含水率,在含水率达到安全含水率后,立即停止干燥。
D.在进行稻谷薄层干燥试验时,对稻谷含水率变化进行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谷薄层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40℃时,每20min对干燥蹄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21%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谷薄层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50℃时,每1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10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谷薄层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干燥温度为60℃时,每5min称重一次,含水率降到15%时,每3min称重一次直至稻谷含水率降到安全含水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谷薄层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将干燥后的稻谷装入密封袋中密封,放置在室温中保存,以后,进行爆腰率的测定;当稻谷初始含水率低于10%时停止。
7.一种稻谷爆腰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稻谷取出用镊子拨开稻谷的表皮,并迅速在爆腰灯下,查数爆腰粒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稻谷爆腰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稻谷爆腰率时,取稻谷粒随机分成组,每组粒;按下式计算并取平均值作为稻谷的爆腰率:
X=S/P×100%
式中:X-稻谷爆腰率,%;
S-稻谷爆腰粒数;
P-试验稻谷总粒数。
9.一种整精米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千燥后的稻谷进行碧谷、碾米处理;碾米率为质量比;
B.碾米后,将稻米装入密封袋中放置小时,直至稻米冷却到室温后开始稻谷整精米率的测定;
C.稻谷整精米率测定时使用稻米自动分析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整精米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将稻米装入载料盒中搅勾,用取样勺取一勺平铺在工作平台上,并晃动使稻米均匀分布;
利计算机软件进行扫描计算得到稻谷整精米率;
每个试样平行三次取平均值。
CN201711499296.6A 2017-12-29 2017-12-29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Pending CN108244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9296.6A CN108244234A (zh) 2017-12-29 2017-12-29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9296.6A CN108244234A (zh) 2017-12-29 2017-12-29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4234A true CN108244234A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5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99296.6A Pending CN108244234A (zh) 2017-12-29 2017-12-29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423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2870A (zh) * 2018-07-16 2018-12-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高品质稻谷的干燥方法
CN111227171A (zh) * 2020-03-13 2020-06-05 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稻米食味品质的方法
CN114609324A (zh) * 2022-02-28 2022-06-1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判断判断稻谷干燥效果的方法
CN114609324B (zh) * 2022-02-28 2024-05-1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判断判断稻谷干燥效果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286A (zh) * 2015-06-19 2015-08-26 贵州湄潭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优质稻整精米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286A (zh) * 2015-06-19 2015-08-26 贵州湄潭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优质稻整精米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祥国等: "稻谷及时干燥工艺对品质影响", 《农机化研究》 *
张慧明等: "不同收获期稻谷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后品质对比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梁礼燕等: "稻谷薄层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 《粮食储藏》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2870A (zh) * 2018-07-16 2018-12-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高品质稻谷的干燥方法
CN111227171A (zh) * 2020-03-13 2020-06-05 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稻米食味品质的方法
CN114609324A (zh) * 2022-02-28 2022-06-1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判断判断稻谷干燥效果的方法
CN114609324B (zh) * 2022-02-28 2024-05-1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判断判断稻谷干燥效果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lumenthal et al. Seasonal changes in wheat-grain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high temperatures during grain filling
Svenning et al. Frost tolerance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hardening and dehardening in contrasting white clover populations
CN108244234A (zh) 提高水稻品质的烘干方法
Blažková et al. Fruit weight, firmness and soluble solids content during ripening of Karešova cv. sweet cherry
Crisosto et al. Plum and fresh prune postharvest quality maintenance guidelines
Sahdev Present status of peanuts and progression in its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Guo et al. Study of corn kernel breakage susceptibility as a function of its moisture content by using a laboratory grinding method
Abeysundar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hanges of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 of paddy during early storage
CN108576707A (zh) 一种蓝莓冷冻干燥加工工艺
Geng et al. Harvest moisture effects on rice milling quality
Tucker et al. Post-harvest studies on autumn-drilled bulb onions. The effect of harvest date, conditioning treatments and field drying on skin quality and on storage performance
WO2011021659A1 (ja) 未熟コムギ種子を用いた食品の製造方法及び食品
Harvey et al. Effect of maturity and storag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buttercup squash
Şimşek Fruit performances of the selected fig types in Turkey
Oettler Pre-harvest sprouting in rye and triticale
Rajarathnam et al. 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storage of the white oyster mushroom Pleurotus flabellatus
CN115039809A (zh) Ndga在延缓葡萄采后果穗褐化中的应用
Maust et al. Effects of flower bud density on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and carbohydrate relations in southern highbush blueberry
Drożdż Seasonal intake and digestibility of natural foods by roe-deer
Mbuvi et al. Green soybeans as a vegetable: Comparing green soybeans with green peas and lima beans; and maximized harvest time determinations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Noda et al. Re-classification of developmental stage of wheat grain
Booth Daily growth of the oat kernel and effect on germination of immaturity and controlled low temperatures
Lill et al. Spear height at harvest influences postharvest quality of asparagus (Asparagus officinalis)
Heaton et 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high‐moisture pecans stored at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s
Kremer-Köhne New Hass-like avocado cultivars at Merensky Technological Servicesprogress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