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5191B -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5191B
CN108235191B CN201810001155.5A CN201810001155A CN108235191B CN 108235191 B CN108235191 B CN 108235191B CN 201810001155 A CN201810001155 A CN 201810001155A CN 108235191 B CN108235191 B CN 108235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output module
audio output
module
n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11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5191A (zh
Inventor
张治成
朱洪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011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5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5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5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5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5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2Spatial or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f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输出装置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本体内,用于聚集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一后音腔体;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同;设置在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占用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二后音腔体;每一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一所述第二后音腔体;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不同,本申请公开的输出装置占用空间小,有利于音频装置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音频输出装置,尤其是多声道音频输出装置能够将多个声道的音箱功放整合在一个箱体内,如多声道5.1CH/7.1CH音响。
此时,多个声道的音箱功放整合在一个箱体内的长条状音箱,多个喇叭在长条状音响中朝向一个方向放置,喇叭的后音腔体相互分开。
也就是说,现有的音频输出装置的多个喇叭的后音腔体是分开设置的,而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音频输出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用音频装置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出装置,包括:
本体;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
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聚集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一后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
占用所述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二后音腔体;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一所述第二后音腔体;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后音腔体独立设置于所述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中。
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外表面;
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
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三外表面;
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所述第一后音腔体,其中,所述容纳空间至少由匹配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第一面、匹配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第二面和匹配所述第三外表面的第三面构成;
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或所述第二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的同一截面上;
所述截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输出模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截面上,用于将所述截面的周长等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小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
和/或,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不同。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采集模块与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距离;
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以及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从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调节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
其中,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为与所述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一种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输出装置包括:
本体;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
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聚集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一后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
占用所述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二后音腔体;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一所述第二后音腔体;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
该方法包括:
接收播放指令;
基于所述播放指令控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音频。
优选的,所述输出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采集模块与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距离;
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播放指令控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音频,包括:
基于所述播放指令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为与所述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从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
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调节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
优选的,所述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包括:
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维持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当前输出音频信息,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或者,所述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包括:
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关闭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从所述目标音频信号中筛选出前次反射声信号;
判断所述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响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出装置,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本体内,用于聚集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一后音腔体,该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同,设置在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占用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二后音腔体,其中,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一第二后音腔体,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不同;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第二后音腔体使用了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即将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划分给第二后音腔体使用,无需在输出装置的本体上为第二后音腔体设置单独的空间,节约了输出装置的占用空间,有利于音频装置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一后音腔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后音腔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第一后音腔体、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以及第二后音腔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后音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后音腔体和第二后音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分布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本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本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和采集模块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出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本体100、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第一后音腔体300、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第二后音腔体500;具体的:
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设置在本体100上,用于向外输出音频,具体可以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
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设置在本体100上,用于向外输出音频,具体可以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
需说明的是,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在本申请中,本体100内具有容纳空间,第一后音腔体300设置在本体100内,具体的,本体100内的容纳空间至少部分作为第一后音腔体300,用于聚集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该第一方向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的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对应一第二后音腔体500,第二后音腔体500占用第一后音腔体300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该第三方向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的第四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音频输出模块一般都包括后音腔体,而前音腔体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没有前音腔体,音频输出模块直接向外输出音频,而后音腔体一般设置在与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处。
该音频输出模块具体可以为喇叭,如图2所示,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向第二方向S2(前面)输出音频,第一方向S1与第一方向S2相反,第一后音腔体300用于聚集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向第一方向S1传播的音频,以防止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输出的音频从后面散射出去。
如图3所示,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向第四方向S4(前面)输出音频,第三方向S3与第四方向S4相反,第二后音腔体500用于聚集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向第三方向S3传播的音频,以防止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输出的音频从后面散射出去。
需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相反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保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不同即可。
如图4所示,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第二后音腔体500占用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的第一后音腔体300的部分空间,即将第一后音腔体300的部分空间作为第二后音腔体500,而无需再为第二后音腔体500单独设置容纳空间。
其中,第二后音腔体500可以独立设置于所述第一后音腔体400的部分空间中。如可以用一隔离罩将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第一部位罩住,以形成一第二后音腔体,并将该通过隔离罩形成的第二后音腔体置于第一后音腔体中,以占用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需说明的是,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第一部位为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音频部位相对设置的部位,如图5所示,隔离罩600将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第一部位410罩住,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音频部分420用于向外输出音频。
或者,将第一后音腔体400分割出部分空间作为第二后音腔体,如采用阻挡部件将第一后音腔体进行分割。如图6所示,第一后音腔体400分割出的部分空间作为第二后音腔体500。
在本申请中,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的频率响应范围小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频率响应范围;和/或,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的声道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声道不同。
其中,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的频率响应范围小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可以指代为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内的任一频率均小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任一频率,如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响范围为10hz-10khz,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响范围为10khz-20khz。或者,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的频率响应范围小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也可以指代为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内的存在有小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的最小频率的一频率响应子范围,如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响范围为10hz-10khz,那么,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响范围可以为1kz-20khz。
以输出模块能够输出全频音频为例,那么,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的频率响应范围为低频段,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高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如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响范围为10hz-10khz,那么,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响范围可以为1kz-20khz,在电路设计上调试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分频点为500hz,那么,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主要的频响在500hz以下发出人能听到的声音,当然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在500hz以上也会有声音发出,但它的声音强度会下降到3db以下,且随着频率越高它的声音会更小。该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具体可以为woofer模块。
为了实现输出模块的多声道设计,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不同,例如,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为w声道,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可以包括左声道、右声道等等。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在本体上的设置位置可以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对应。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第二后音腔体使用了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即将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划分给第一后音腔体使用,无需在输出装置的本体为第二后音腔体设置单独的空间,节约了输出装置的占用空间,有利于音频装置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出模块,在本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体100包括第一外表面110、与第一外表面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120以及设置在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之间的第三外表面130,一容纳空间(图中未标注)。
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纳空间至少由匹配第一外表面110的第一面、匹配第二外表面120的第二面和匹配第三外表面130的第三面构成。
如图7所示,匹配第三外表面130的第三面为曲面结构,匹配第一外表面110的第一面、匹配第二外表面120的第二面和匹配第三外表面130的第三面用于构成一柱状结构,图7所示的圆柱形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可以用于形成该容纳空间。但是,本申请中的本体并不局限于这一种结构,对于其他形态的结构,如长方体等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后音腔体,具体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可以设置在匹配第一外表面110的第一面或匹配第二外表面120的第二面上。作为一种设置方式,如图7所示,第二面上设置有开口120A,该第二面作为输出装置的底面,第一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开口上或开口内,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音频部位通过该开口向外辐射音频。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面上设置有开口,该第一面可以作为输出装置的顶面。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第三面上,第三面上设置有开口,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该开口上或开口内,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音频部位通过该开口向外辐射音频。
可选的,如图7所示,至少两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设置在第三面上的同一截面140上,该截面与第一面和第二面平行。
可选的,为了提高输出模块的音频输出质量,使得用户能够在任一位置听到相同响度的声音,可以将至少两个第二输出模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截面上,用于将所述截面的周长等分,该等分的份数与第二输出模块的数量一致。如图8所示,以输出装置包括四个第二输出模块为例,四个第二输出模块400均匀的分布在第三面上同一截面140的周长上,且相邻两个第二输出模块400与中心点O之间的角度为90度,以将截面的周长等分四份。
如图9a和图9b所示,输出装置的本体为一圆柱形结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设置在本体上,且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第二后音腔体占用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的部分空间。
目前,针对设置有多个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装置而言,为了提高听觉感受,实现任一听音场的绝对位置具有相同声音响度的听感,用户需要手动调节输出装置的各个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对各个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的响度的控制。而这种手动控制的方式操作繁琐,且无法实现精确调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出装置,如图10所示,该输出装置包括:该装置包括:本体100、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第一后音腔体300、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第二后音腔体500以及采集模块700、处理器800;其中:
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设置在本体100上,用于向外输出音频,具体可以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
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设置在本体100上,用于向外输出音频,具体可以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
需说明的是,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第一后音腔体300设置在本体100内,具用于聚集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该第一方向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输出音频的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对应一第二后音腔体500,第二后音腔体500占用第一后音腔体300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该第三方向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的第四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对应一采集模块700,采集模块700与其对应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模块700与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距离。
如图11所示,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对应一采集模块700,其中,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和与其对应的采集模块之间的距离为d1,该采集模块700与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的距离分别为d2和d3,那么,d1小于d2,d1小于d3。
处理器800分别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00、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00以及采集模块700相连。处理器800用于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判断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调节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
其中,第N个采集模块为与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需说明的是,处理器在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可以按照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在本体上的设置位置进行依次控制,例如,如果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均匀的设置在一水平面上,那么,可以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可选的,处理器800在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可以先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维持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当前输出音频信息,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或者,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关闭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能够理解的是,不同的控制方式采集模块所采集的音频信号并不相同,当处理器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维持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当前输出音频信息,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采集模块不仅可以采集到与其对应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还可以采集到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由于不同音频输出模块位置以及相应的采集模块的设置位置均不相同,因此采集模块所采集的不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音频信号的相位以及延迟时间并不相同,那么处理器可以从基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具体的,由于在对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时,该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为最后控制输出音频信号的模块,那么可以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到达第N个采集模块的延迟时间最后的音频信号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当然也可以确定相位满足预设条件的音频信号为目标音频信号。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来分析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从而编码相应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音量信号,实现对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的调整。具体的,可以采用DSP处理分离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
当处理器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关闭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采集模块采集的仅是与其对应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那么处理器可以直接将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确定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
上述预设条件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如设定目标音频信号的响度大于预设响度值,那么,当目标音频信号的响度值大于预设响度值,则调节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即通过调节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能够使得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响度降低,通过一次或多次分析调节,直至降低至预设响度之下。
目标音频信号中至少包括前次反射声信号(第一次反射声信号)以及直达声信号,前次反射声信号指代为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其正前方的遮挡物,如墙壁等,经过一次阻碍后反射回来直达相应采集模块的位置的声音信号,如图12所示的Z1。直达声信号指代为音频输出模块出书的音频信号直达到相应的采集模块的位置的声音信号,如图12所示的Z2。
直达声信号和前次反射声信号的频率非常接近,相位相反,且延迟时间不同,因此,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处理器800用于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从目标音频信号中筛选出前次反射声信号,判断所述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响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当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调节第N个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使得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响度降低,通过一次或多次分析调节,使得目标音频信号的前次反射声信号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具体的,可以采用DSP处理从目标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相位反向,延迟时间不同的前次反射声信号以及直达声信号,从而筛选出前次反射声信号。其中,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延迟时间靠后于直达声信号的延迟时间。处理器通过对第N个音频输出模块的前次反射声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第N个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的调整,使得绝对相同圆周距离位置的声场基本相同。需说明的是,该绝对相同圆周指代为以第N个音频输出模块为中心,以第N个音频输出模块与其正前方的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同一圆周,绝对相同圆周距离位置指代为该同一圆周上的任一点与第N个音频输出模块之间的距离。
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处理器在依次控制第二音频信号输出音频信号时,可以控制不同的第二音频信号以预先设定的相同的功率或预先设定的相同的音量值输出音频信号,如均以最大功率输出音频信号,以实现针对声场信号的精确调节。进一步的,处理器可以控制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相同的音频信号,如输出预设频段的扫频音频信号或全频带音频信号。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控制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播放内置的20Hz-20KHz的扫频音频信号,或者任一全频带音乐。可以理解的是,扫频音频信号指代为输出的音频信号的频率从最小值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如从20Hz逐渐增加到20KHz。
需说明的是,当处理器调节好输出装置的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后,那么可以确定出各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输出装置输出音频时,则可以利用统一对应关系后的总音量去控制整个声场响度的大小。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输出装置放置于任一听音场中,通过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判断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调节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实现对输出模块的声场大小的自动控制,平衡各个输出模块的声场,能够使得用户在任一听音场的绝对位置听到相同声音响度的听感。
与上述输出装置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下通过几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中,输出装置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聚集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一后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占用所述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二后音腔体;其中,每一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一所述第二后音腔体;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
如图1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1:接收播放指令;
步骤1302:基于所述播放指令控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音频。
不同的播放指令对应于不同的输出音频的方式,如基于播放指令可以控制输出模块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当然也可以仅控制第一音频输出模块或者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
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中,关于输出装置的其他描述可以参照上述装置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输出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装置还包括:与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其中,采集模块与其对应的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模块与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距离。
如图1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1:接收播放指令;
其中,播放指令用于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步骤1402:基于所述播放指令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需说明的是,在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可以按照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在本体上的设置位置进行依次控制,例如,如果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均匀的设置在本体的第三面的同一截面上,那么,可以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具体的,所述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包括: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维持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当前输出音频信息,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或者,所述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包括: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关闭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步骤1303: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
第N个采集模块为与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步骤1404: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
不同的控制方式采集模块所采集的音频信号并不相同,当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维持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当前输出音频信息,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采集模块不仅可以采集到与其对应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还可以采集到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由于不同音频输出模块位置以及相应的采集模块的设置位置均不相同,因此采集模块所采集的不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音频信号的相位以及延迟时间并不相同,那么可以从基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具体的,由于在对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时,该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为最后控制输出音频信号的模块,那么可以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到达第N个采集模块的延迟时间最后的音频信号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当然也可以确定相位满足预设条件的音频信号为目标音频信号。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处理分离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
当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关闭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采集模块采集的仅是与其对应的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那么可以直接将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确定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
步骤1405:判断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进入步骤1406;
步骤1406:调节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
可以通过一次或者多次分析调节使得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目标音频信号不满足预设条件。
由于直达声信号和前次反射声信号的频率非常接近,相位相反,且延迟时间不同,因此,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从所述目标音频信号中筛选出前次反射声信号;判断所述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响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当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调节第N个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使得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响度降低,通过一次或多次分析调节,使得目标音频信号的前次反射声信号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具体的,可以采用DSP处理从目标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相位反向,延迟时间不同的前次反射声信号以及直达声信号,从而筛选出前次反射声信号。其中,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延迟时间靠后于直达声信号的延迟时间。
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处理器在依次控制第二音频信号输出音频信号时,可以控制不同的第二音频信号以预先设定的相同的功率或预先设定的相同的音量值输出音频信号,如均以最大功率输出音频信号,以实现针对声场信号的精确调节。进一步的,处理器可以控制每一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相同的音频信号,如输出预设频段的音频信号或全频带音频信号。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输出装置放置于任一听音场中,通过依次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从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判断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调节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实现对输出模块的声场大小的自动控制,能够使得用户在任一听音场的绝对位置听到相同声音响度的听感。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
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聚集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一后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
占用所述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二后音腔体;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一所述第二后音腔体;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
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采集模块与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距离;
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以及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从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调节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实现对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声场大小的自动控制,平衡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中各个输出模块的声场,能够使得用户在任一听音场的绝对位置听到相同声音响度的听感;
其中,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为与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采用DSP处理从所述目标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相位反向,延迟时间不同的前次反射声信号以及直达声信号,从而筛选出前次反射声信号,判断所述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响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延迟时间靠后于所述直达声信号的延迟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音腔体独立设置于所述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外表面;
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
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三外表面;
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所述第一后音腔体,其中,所述容纳空间至少由匹配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第一面、匹配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第二面和匹配所述第三外表面的第三面构成;
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或所述第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的同一截面上;
所述截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截面上,用于将所述截面的周长等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小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频率响应范围;
和/或,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声道不同。
7.一种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包括:
本体;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
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聚集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一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一后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二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
占用所述第一后音腔体的部分空间,用于聚集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三方向传播的音频的第二后音腔体;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一所述第二后音腔体;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向第四方向输出音频,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
该方法包括:
接收播放指令;
基于所述播放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
所述输出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采集模块与其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距离;
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控制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播放指令控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音频,包括:
基于所述播放指令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当控制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时,获取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为与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对应的采集模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从所述第N个采集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中确定出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的目标音频信号;
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调节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实现对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声场大小的自动控制,平衡第一音频输出模块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中各个输出模块的声场,能够使得用户在任一听音场的绝对位置听到相同声音响度的听感;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音频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采用DSP处理从所述目标音频信号中确定出相位反向,延迟时间不同的前次反射声信号以及直达声信号,从而筛选出前次反射声信号;其中,所述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延迟时间靠后于所述直达声信号的延迟时间;
判断所述前次反射声信号的响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包括:
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维持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当前输出音频信息,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或者,所述依次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包括:
在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后,关闭所述第N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再控制第N+1个第二音频输出模块输出音频信号。
CN201810001155.5A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235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1155.5A CN108235191B (zh)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1155.5A CN108235191B (zh)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5191A CN108235191A (zh) 2018-06-29
CN108235191B true CN108235191B (zh) 2020-08-25

Family

ID=62645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1155.5A Active CN108235191B (zh)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51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206A (zh) * 2020-04-29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290A (zh) * 2011-09-16 2012-01-1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方位声场的音响
CN103428607A (zh) * 2012-05-25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信号播放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3968354U (zh) * 2014-07-18 2014-11-26 深圳市健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集成化多声道音响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9282B1 (ko) * 2009-08-20 2011-12-05 김서경 다채널 스피커를 위한 다중 앰프 오디오 모듈과 이를 위한 조립식 다중 앰프 오디오 모듈 하우징 조립체
CN105992097B (zh) * 2015-01-29 2020-05-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音频处理方法和音频处理设备
CN204442670U (zh) * 2015-03-19 2015-07-01 阳泉市应用技术研究所 一种降低失真改变特性曲线的扬声器系统
CN205829926U (zh) * 2016-07-25 2016-12-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音箱
CN106714038B (zh) * 2016-12-27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声音响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290A (zh) * 2011-09-16 2012-01-1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方位声场的音响
CN103428607A (zh) * 2012-05-25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信号播放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3968354U (zh) * 2014-07-18 2014-11-26 深圳市健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集成化多声道音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5191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13897B2 (en) Adaptive room equalization using a speaker and a handheld listening device
US7490044B2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EP3737114B1 (en) Speak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10266684A1 (en) Auditory device assembly
KR100930835B1 (ko) 음향 재생 장치
CN107925832B (zh) 听力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EP2445106A1 (en) 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0701494B2 (en) Hearing device comprising a speech intelligibility estimator for influencing a processing algorithm
JP2005191851A (ja) 音声出力装置
CN112005492B (zh) 用于动态声音均衡的方法
CN108882115B (zh) 响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KR100930834B1 (ko) 음향 재생 장치
US20190050194A1 (en) Mobile cluster-based audio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94650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udio signal
US20200107121A1 (en) Self-Equalizing Loudspeaker System
CN108235191B (zh) 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Mayo et al. Acoustic factors affecting 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s for cochlear-implant users
JP2014060720A (ja) ステレオ・イメージを強化する、単独又は一対で使用されるように設定可能な一体型アクティブ音響ラウドスピーカ筐体
Luts et al. Better speech perception in noise with an assistive multimicrophone array for hearing aids
EP4106352A2 (en) Soundbar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urround pairing and calibration
JP2023054779A (ja) 空間オーディオキャプチャ内の空間オーディオフィルタリング
CN113689890A (zh) 多声道信号的转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Zhang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common directional microphones in real-world sounds
JP2010217268A (ja) 音源方向知覚が可能な両耳信号を生成する低遅延信号処理装置
US20170353169A1 (e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