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0169A -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0169A
CN108230169A CN201711380264.4A CN201711380264A CN108230169A CN 108230169 A CN108230169 A CN 108230169A CN 201711380264 A CN201711380264 A CN 201711380264A CN 108230169 A CN108230169 A CN 108230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influence power
module
propagation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802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0169B (zh
Inventor
肖云鹏
王正
张丽
李暾
李茜
刘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7113802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0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0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0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0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0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属于社交网络分析领域。方法包括步骤:第一步,获取数据源。第二步,提取相关属性。分别从用户、粉丝和行为三个方面提取属性,定义社交影响力,分析出影响信息传播的驱动力。第三步,构建动态演化策略。定义收益矩阵和话题热度的概念,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第四步,构建网络拓扑。根据提取的相关属性分别构建不同的分层。第五步,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将每层得到驱动力以及演化博弈与传统的SIR模型相结合得到一种改进的信息传播模型。该发明能够更加准确的探知信息传播趋势,揭示不同的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Description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社交网络分析领域,主要是针对影响信息传播的驱动因素,探知信息的传播趋势。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进步与普及的发展,现代的人越来越依赖社交网络,人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用的的信息,正因为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的不断涌现,所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社交网络进行分析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而社交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具备了一切,利用这个平台可探知信息的传播规律,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近年来,在线社交网络中热点话题和事件频繁发生,进而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和学者对热点话题研究的兴趣。当前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形式主要包括分析、预测、推荐和分类等,以此来探知信息传播的潜在规律。主要研究在影响力、用户行为、信息传播等方面都有涉及。使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影响力的分析、基于网络结构的分析、基于用户心理的分析。基于影响力的分析主要研究用户对其他用户的影响;基于用户心理的分析主要研究用户的心理变化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虽然关于信息传播的研究模型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忽略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用户心理的变化导致策略的变化,也没有考虑到从多维度、多层次的构建网络结构。因此,解决网络结构的问题以及用户自身的行为变化对信息传播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在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上考虑不全面以及忽略用户的心理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准确探知信息传播规律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其包括:获取数据模块,提取属性模块,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构建网络拓扑模块及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块共五大模块,其中
获取数据模块,用于获取社交网络的信息数据源,并对数据进行包括数据分片在内的预处理,并传输给提取属性模块;
提取属性模块,用于分别从用户、粉丝、行为三方面来提取相关属性,并根据相关的属性来定义社交影响力,分别求解出由不同的属性得到的不同驱动力;
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用于定义话题热度、策略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思想构建动态演化策略,将其与提取属性模块相结合作为整体的传播模型;
构建网络拓扑模块,用于多维度、多层次的构建网络拓扑,根据提取属性模块提取的属性来构建网络拓扑,分析出各层的驱动因素,并与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相结合来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块,用于以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为基础,并与提取属性模块各层的驱动力相结合构建信息传播模型,探知信息传播态势。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模块数据源的获取直接从现有的成熟的社交网络平台提供的公共API获取。
进一步的,所述提取相关属性模块具体包括:提取热点话题下的评论、转发用户的信息,用户以及粉丝的标签、用户的行为,并对数据进行时间分片,主要包括用户度数Deg(ki)、内容相似度Sim(ki)、社交行为Action(ki,kj),结合相关影响力的定义,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为:
Influence(ki)=a×Action(ki,kj)+b×Sim(ki)+c×Deg(ki)
其中,a、b、c表示偏回归系数,a表示社交行为在影响力中的比例,b表示内容相似度在影响力中的比例,c表示用户度数在影响力中的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在用户策略定义方面,定义了两种策略:“主动接收信息(active)”和“被动接收信息(passive)”,用户主动接收信息为用户对该话题感兴趣,用户不主动接收信息为用户对该话题不感兴趣,用pa和pn分别表示在信息传播中用户选择策略“主动接收信息”和“被动接收信息”的概率,其中pa>pn
然后定义两种策略的收益矩阵:
Pa=-k+maM(t)
Pn=mnM(t)
其中,-k表示选择策略“主动接收信息”需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出,ma和mn为调节参数,并且ma>mn
进一步的,所述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定义话题热度,以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中的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定义话题热度的概念,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参与话题的用户个体的变化率;
其中,x表示选择“被动接收信息”策略的比例,λ1表示整体的行为影响力,λ2表示整体的属性影响力,λ3表示整体的拓扑影响力,a表示行为影响力所占的比例,b表示属性影响力所占的比例,c表示拓扑影响力所占的比例,d表示动态驱动因素所占的比例,pn×x+pa(1-x)表示话题热度和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的动态驱动因素,S(t)表示在t时刻易感者的人数,I(t)表示在t时刻感染者的人数,γm表示感染者的恢复概率。
定义的动态演化策略为:
其中,表示动态演化策略,φ表示一个常数,△P表示两种策略之间的差值,x和1-x分别表示为选择不同策略用户的比例,表示选择不同策略的用户相互接触的概率。
假设有部分用户忽略收益平衡,采取冲动的选择策略,因此改进后的模型为:
其中 表示非理性的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块具体包括:
将各层的驱动因素与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分别将各层的驱动力λ1、λ2、λ3和用户策略比例Xn和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的SIR传染病模型,进而得到改进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
一种基于所述系统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数据源,数据源的获取直接从现有的成熟的社交网络平台提供的公共API获取,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S2:提取相关属性,分别从用户、粉丝、行为三方面来提取相关属性,并根据相关的属性来定义社交影响力,分别求解出由不同的属性得到的不同驱动力;
S3:构建动态演化策略;首先,根据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定义收益矩阵和pn和pa以及话题热度M(t),然后,从现有的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接收信息的用户;最后,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S4:构建网络拓扑;在以上步骤S2、S3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的构建网络拓扑,在相同人数条件下以不同的属性来构建不同的网络结构。
S5: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将各层的驱动因素与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分别将各层的驱动力λ1、λ2、λ3和用户采取“被动接收信息”策略比例Xn和“主动接收信息”策略比例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的SIR模型,进而得到改进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构建信息传播模型。在用户和话题相关的属性方面,分别构建了行为影响力层、属性影响力层、拓扑影响力层,分别从每层中分析出信息传播的驱动因素,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群体的状态转换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到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以及用户的心理作用,引入了演化博弈论,并且定义了话题热度的概念,提出一种用户行为的动态演化策略,以此来说明用户心理的变化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最后,将上述影响因素相结合,借鉴传统的传染病模型改进得到了新的话题传播模型,揭示出信息传播的潜在机制,更准确的分析出信息的传播规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不同属性构建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状态转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网络拓扑示意图,表明本发明是以不同属性进行网络拓扑的建立。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状态转换示意图,表明本发明的网络拓扑结构,经过模型处理后输出的是消息未知者、消息已知者、消息免疫者在网络中的状况。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整体框架图,包括:获取数据模块,提取属性模块,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构建网络拓扑模块、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块共五大模块。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实施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S1:获取数据源。数据源的获取可以直接从现有的成熟的社交网络平台提供的公共API获取,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S2:提取相关属性。分别从用户、粉丝、行为三方面来提取相关属性,并根据相关的属性来定义社交影响力,分别求解出由不同的属性得到的不同驱动力。
S3:构建动态演化策略。首先,根据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定义收益矩阵和pn和pa以及话题热度M(t)。然后,从现有的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接收信息的用户。最后,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S4:构建网络拓扑。在以上第二、三步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的构建网络拓扑,在相同人数条件下以不同的属性来构建不同的网络结构。
S5: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将各层的驱动因素与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分别将各层的驱动力λ1、λ2、λ3和用户策略比例Xn和Xa等参数输入到传统的SIR模型,进而得到改进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
上述步骤S1获取数据源。主要分以下2个步骤。
S11:获取数据。抓取腾讯微博三个热点话题下的评论、转发用户的信息,用户以及粉丝的标签、用户的行为。
S12:对数据进行时间分片。根据自己合适的情况进行时间分片,进而将数据整理成自己想要的数据。
上述步骤S2提取相关属性。主要分以下2个步骤。
S21:提取相关属性。考虑到信息传播主要受用户的评论、转发、关注、被关注,粉丝的评论与转发、行为的影响,本发明就这三方面定义了相关的属性。
其属性的定义可根据数据方面的特征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在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要有以下属性。
1.用户:i.是否评论微博;ii.是否转发微博;iii.是否关注别人;iiii.是否被别人关注。
2.粉丝:i.是否评论微博;ii.是否转发微博;
3.行为:i.评论数;ii.转发数;iii.提及数。
根据上述的相关属性进行社交影响力的定义,具体如下:
(1)用户度数Deg(ki):
用户度数(degree)定义为与节点用户ki相关联的边的数目。社交网络是有向图,如果用户ki关注了用户kj,则ki与kj之间存在一条有向边,称为出度,表示为ki→kj,则用户ki的关注者总和记为Deg-(ki);如果用户kj关注了用户ki,则kj与ki之间存在一条有向边,称为入度,表示为kj→ki,则用户ki的粉丝总和记为Deg+(ki)。显然有:
Deg(ki)=Deg+(ki)+Deg-(ki)
(2)内容相似度Sim(ki,kj):
内容相似度(similarity)定义为用户ki的个人兴趣标签与其他用户kj兴趣标签的相似程度。从用户自定义的标签与其他用户自定义的标签中分别提取关键字,用Jaccard系数进行归一化计算。如果Jaccard系数越大,表示用户的兴趣爱好与其他用户的相似性越大。如果Jaccard系数越小,表示用户的兴趣爱好与其他用户的相似性越小。令A为用户的兴趣标签,B为其他用户的兴趣标签,则内容相似度定义为:
(3)社交行为Action(ki,kj):
社交行为表示用户ki对用户kj发起的社交行为次数,该信息由于其他用户的提及、评论、转发等行为在社交网络中不断扩散,设ρ为弱化系数,At(ki,kj)、Re(ki,kj)、Com(ki,kj)分别表示为用户ki在话题发起后对用户kj的提及次数、用户ki转发用户kj的微博次数、用户ki评论用户kj的微博次数。根据用户的不同行为,社交行为定义为:
Action(ki,kj)=ρ×At(ki,kj)+Re(ki,kj)+Com(ki,kj)
S22:结合相关影响力的定义,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为:
Influence(ki)=a×Action(ki,kj)+b×Sim(ki)+c×Deg(ki)
其中,a、b、c表示偏回归系数,a表示社交行为在影响力中的比例,b表示内容相似度在影响力中的比例,c表示用户度数在影响力中的比例。
上述步骤S3构建动态演化策略。主要分以下3个步骤。
S31:定义用户策略和收益矩阵。在用户策略定义方面,我定义了两种策略:“主动接收信息(active)”和“被动接收信息(passive)”,用户主动接收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对该话题感兴趣,用户不主动接收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对该话题不感兴趣。我们用pa和pn分别表示在信息传播中用户选择策略“主动接收信息”和“被动接收信息”的概率,其中pa>pn
然后定义两种策略的收益矩阵:
Pa=-k+maM(t)
Pn=mnM(t)
其中,-k表示选择策略“主动接收信息”需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出。ma和mn为调节参数,并且ma>mn
S32:定义话题热度。以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中的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定义话题热度的概念。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参与话题的用户个体的变化率。
其中,x表示选择“被动接收信息”策略的比例。
S33:定义动态演化策略。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的思想,用户可以与其他接触的用户收益相比较从而动态的改变自己的策略。由于我们定义的策略只有两种,所以我们定义的动态演化策略为:
其中,x和1-x分别表示为选择不同策略用户的比例,表示选择不同策略的用户相互接触的概率。
一种策略只有被人采用了才会扩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假设有部分用户忽略收益平衡,采取冲动的选择策略。因此改进后的模型为:
其中
上述步骤S4构建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以下2个步骤:
S41:经过步骤S2、S3后,就可以根据确定的属性进行拓扑的建立。其中的虚线表示每层用户的数量相同,而每层拓扑的建立的依据是不同的,因此拓扑自然也不相同。
S42:拓扑建立以后就可以很明显的来判断不同的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可以突出分层的优点。
上述步骤S5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主要分为以下2个步骤:
S51:将根据属性构建的前三层网络拓扑得到的驱动力与传统的传染病模型相结合,从而得到新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为:
S52:将演化博弈理论中的动态演化策略与SIR模型相结合得:
其中,m=(ma-mn)/k,ρ=kω,当μ=γm时话题热度等于一段时间内实际参与话题人数。
本发明从用户参与热点话题的各个驱动因素,提出一种复杂网络热点话题的信息传播模型。首先,根据用户度数、内容相似度、社交行为构建了拓扑影响力层、属性影响力层、行为影响力层,分别从每层中分析出信息传播的驱动因素。其次,考虑到用户的心理作用,引入了演化博弈论,并构建了动态演化策略,以此更准确的探知信息传播机制。最后,将各层得到的驱动力与传统的SIR模型相结合,分析出不同的影响力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探知热点话题的信息传播趋势。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数据模块,提取属性模块,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构建网络拓扑模块及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块共五大模块,其中
获取数据模块,用于获取社交网络的信息数据源,并对数据进行包括数据分片在内的预处理,并传输给提取属性模块;
提取属性模块,用于分别从用户、粉丝、行为三方面来提取相关属性,并根据相关的属性来定义社交影响力,分别求解出由不同的属性得到的不同驱动力;
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用于定义话题热度、策略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思想构建动态演化策略,将其与提取属性模块相结合作为整体的传播模型;
构建网络拓扑模块,用于多维度、多层次的构建网络拓扑,根据提取属性模块提取的属性来构建网络拓扑,分析出各层的驱动因素,并与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相结合来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块,用于以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为基础,并与提取属性模块各层的驱动力相结合构建信息传播模型,探知信息传播态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模块数据源的获取直接从现有的成熟的社交网络平台提供的公共API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相关属性模块具体包括:提取热点话题下的评论、转发用户的信息,用户以及粉丝的标签、用户的行为,并对数据进行时间分片,主要包括用户度数Deg(ki)、内容相似度Sim(ki)、社交行为Action(ki,kj),结合相关影响力的定义,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为:
Influence(ki)=a×Action(ki,kj)+b×Sim(ki)+c×Deg(ki)
其中,a、b、c表示偏回归系数,a表示社交行为在影响力中的比例,b表示内容相似度在影响力中的比例,c表示用户度数在影响力中的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在用户策略定义方面,定义了两种策略:“主动接收信息(active)”和“被动接收信息(passive)”,用户主动接收信息为用户对该话题感兴趣,用户不主动接收信息为用户对该话题不感兴趣,用pa和pn分别表示在信息传播中用户选择策略“主动接收信息”和“被动接收信息”的概率,其中pa>pn
然后定义两种策略的收益矩阵:
Pa=-k+maM(t)
Pn=mnM(t)
其中,-k表示选择策略“主动接收信息”需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出,ma和mn为调节参数,并且ma>m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动态演化策略模块定义话题热度,以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中的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定义话题热度的概念,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参与话题的用户个体的变化率;
其中,x表示选择“被动接收信息”策略的比例,λ1表示整体的行为影响力,λ2表示整体的属性影响力,λ3表示整体的拓扑影响力,a表示行为影响力所占的比例,b表示属性影响力所占的比例,c表示拓扑影响力所占的比例,d表示动态驱动因素所占的比例,pn×x+pa(1-x)表示话题热度和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的动态驱动因素,S(t)表示在t时刻易感者的人数,I(t)表示在t时刻感染者的人数,γm表示感染者的恢复概率;
定义的动态演化策略为:
其中,表示动态演化策略,φ表示一个常数,△P表示两种策略之间的差值,x和1-x分别表示为选择不同策略用户的比例,表示选择不同策略的用户相互接触的概率;
假设有部分用户忽略收益平衡,采取冲动的选择策略,因此改进后的模型为:其中 表示非理性的策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块具体包括:
将各层的驱动因素与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分别将各层的驱动力λ1、λ2、λ3和用户策略比例Xn和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的SIR传染病模型,进而得到改进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的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数据源,数据源的获取直接从现有的成熟的社交网络平台提供的公共API获取,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S2:提取相关属性,分别从用户、粉丝、行为三方面来提取相关属性,并根据相关的属性来定义社交影响力,分别求解出由不同的属性得到的不同驱动力;
S3:构建动态演化策略;首先,根据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定义收益矩阵和pn和pa以及话题热度M(t),然后,从现有的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接收信息的用户;最后,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S4:构建网络拓扑;在以上步骤S2、S3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的构建网络拓扑,在相同人数条件下以不同的属性来构建不同的网络结构。
S5:构建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将各层的驱动因素与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分别将各层的驱动力λ1、λ2、λ3和用户采取“被动接收信息”策略比例Xn和“主动接收信息”策略比例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的SIR模型,进而得到改进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
CN201711380264.4A 2017-12-20 2017-12-20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230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0264.4A CN108230169B (zh) 2017-12-20 2017-12-20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0264.4A CN108230169B (zh) 2017-12-20 2017-12-20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0169A true CN108230169A (zh) 2018-06-29
CN108230169B CN108230169B (zh) 2021-12-17

Family

ID=6264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80264.4A Active CN108230169B (zh) 2017-12-20 2017-12-20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016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3927A (zh) * 2018-08-28 2018-12-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ts-lstm和dnn的微博转发量预测方法
CN109829114A (zh) * 2019-02-14 2019-05-3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话题流行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0139125A (zh) * 2019-06-18 2019-08-16 洛阳师范学院 无线移动网络下基于需求感知与资源缓存的视频共享方法
CN110838072A (zh) * 2019-10-24 2020-02-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社区发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方法及系统
CN113162925A (zh) * 2021-04-19 2021-07-2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基于sirs模型与博弈论的自适应抑制病毒传播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9512A (zh) * 2013-05-17 2013-09-04 湖州师范学院 利用社会网络上最有影响力节点实现高效病毒营销的方法
CN103678613A (zh) * 2013-12-17 2014-03-26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影响力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CN104133897A (zh) * 2014-08-01 2014-11-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话题影响力的微博话题溯源方法
CN104615796A (zh) * 2013-11-04 2015-05-13 同济大学 基于复杂关系网络的发动机产品建模方法
US20150339585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Jiali Ding Method for Measuring Individual Entities' Infectivity and Susceptibility in Contagion
CN105930556A (zh) * 2016-04-12 2016-09-07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产品设计更改的传染病动力学演化建模方法
CN106127590A (zh) * 2016-06-21 2016-11-1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影响力的信息态势感知及传播管控模型
CN106682991A (zh) * 2016-12-21 2017-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CN107204871A (zh) * 2017-04-19 2017-09-26 天津大学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评估方法
CN107292390A (zh) * 2017-05-24 2017-10-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9512A (zh) * 2013-05-17 2013-09-04 湖州师范学院 利用社会网络上最有影响力节点实现高效病毒营销的方法
CN104615796A (zh) * 2013-11-04 2015-05-13 同济大学 基于复杂关系网络的发动机产品建模方法
CN103678613A (zh) * 2013-12-17 2014-03-26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影响力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US20150339585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Jiali Ding Method for Measuring Individual Entities' Infectivity and Susceptibility in Contagion
CN104133897A (zh) * 2014-08-01 2014-11-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话题影响力的微博话题溯源方法
CN105930556A (zh) * 2016-04-12 2016-09-07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产品设计更改的传染病动力学演化建模方法
CN106127590A (zh) * 2016-06-21 2016-11-1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影响力的信息态势感知及传播管控模型
CN106682991A (zh) * 2016-12-21 2017-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CN107204871A (zh) * 2017-04-19 2017-09-26 天津大学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评估方法
CN107292390A (zh) * 2017-05-24 2017-10-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IERO POLETTI等: "Risk percep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uncoordinated behavioral responses in an emerging epidemic",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
邓春林: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及防控机制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社会科学I辑》 *
郭东伟: "基于非理性博弈的舆情传播仿真建模研究", 《自动化学报》 *
韩普等: "基于无标度网络模型和传染病模型的舆论演化仿真研究",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3927A (zh) * 2018-08-28 2018-12-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ts-lstm和dnn的微博转发量预测方法
CN109063927B (zh) * 2018-08-28 2021-12-0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ts-lstm和dnn的微博转发量预测方法
CN109829114A (zh) * 2019-02-14 2019-05-3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话题流行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29114B (zh) * 2019-02-14 2023-05-2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话题流行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0139125A (zh) * 2019-06-18 2019-08-16 洛阳师范学院 无线移动网络下基于需求感知与资源缓存的视频共享方法
CN110838072A (zh) * 2019-10-24 2020-02-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社区发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方法及系统
CN113162925A (zh) * 2021-04-19 2021-07-2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基于sirs模型与博弈论的自适应抑制病毒传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0169B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enni The futur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s (OSN): A measurement analysis using social 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
CN108230169A (zh)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Nesi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adolescent peer relations in the social media context: Part 2—application to peer group process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Pan et al. Theoretical models of social media, marketing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illiams et al. The value of Twitter for sports fans
Chan Social identity gratifications of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their impact on collective action participation
Ye et al. Can social capital be transferred cross the boundary of the real and virtual world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witter
EP2618274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t of services of a first subset of a social network to a user of a second subset of said social network
CN110807556A (zh) 对微博谣言或/和辟谣话题传播趋势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931079A (zh) 一种扩散种子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Ghafoor et al.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human aspects for online social network software: a design methodology
Surma The privacy problem in big bata applic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n facebook
Zygmunt Role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ers
Cuomo et al. A biologically inspired model for analyzing behaviours in social network commun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 scenario
Murimi Online social networks for meaningful social reform
CN110020375B (zh) 一种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的评估方法
Bindra et al. Tracing information flow and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incomplete data in social media
Zhang et 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alysis using a time-weight null model: A case study of sina micro-blog
Jiang et al. Evolutionary information diffusion over social networks
Cai et al. Extremely low reciprocity and strong Homophily in the World Largest MSM Social Network
Ramadhanti et al. Social Interaction Process Virtual Lover Player Role Player in Squad Kaden via Media Social Twitter
CN113886674A (zh) 资源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ohli et al. Modeling anonymous human behavior using social media
Wang Dramaturgical Theory in social media
Pediconi et al. Extension or Backstage? Different teens behind Facebook and Instagram from a dynamic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