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2991B -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2991B
CN106682991B CN201611189947.7A CN201611189947A CN106682991B CN 106682991 B CN106682991 B CN 106682991B CN 201611189947 A CN201611189947 A CN 201611189947A CN 106682991 B CN106682991 B CN 106682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stablishing
topic
model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99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2991A (zh
Inventor
肖云鹏
宋晨光
弭宝松
李松阳
刘宴兵
李晓娟
孙华超
张克毅
刘晏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6111899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2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2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2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2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2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属于在线社交网络分析领域。它包括了获取数据源,建立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动态演化策略,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四个部分。第一步,获取数据源。第二步,构建多维属性驱动机制,从网络结构和用户历史行为两个方面提取用户属性,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定量阐述两种因素对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的影响。第三步,构建动态演化策略,定义收益矩阵和感知流行度,根据演化博弈论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第四步,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将用户多维属性模型和动态演化策略与传统SIR模型结构建一种新的热点话题传播模型。该发明能够有效的描绘社交网络中热点信息的传播趋势,揭示不同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社交网络分析领域,涉及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建模,揭示不同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各种不同类型的在线社交媒体不断涌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重要工具,深刻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的方式。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信息来源,用户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成为研究人员重要的数据来源。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问题已成为充满潜力的研究方向,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关注。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研究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市场营销、购物网站信息推荐、舆情监控、优化社交网络的商业行为等。
近年来,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复杂网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进行表示、分类和预测,揭示信息传播的潜在机制。其主要研究领域在网络结构、群体状态、信息特性等方向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基于群体状态的信息传播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种是从群体出发,借鉴传染病的思想,描绘信息传播过程;另一种是从个体出发,考虑不同个体对信息传播不同作用,建立个体影响力模型。
基于群体状态的传播模型通过描述网络中用户对信息的接受状态,以及个体在这几个状态间的重新分配,刻画信息传播的动态变化。虽然有很多的描述群体状态的模型被提出,但大多忽视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用户之间动态的观点交互行为和变换策略的过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的多源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描绘准确度的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其包括:获取数据模块、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模块、动态演化策略建立模块及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构建模块,所述获取数据模块用于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模块,用于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动态演化策略建立模块,用于定义感知流行度、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传统SIR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建立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分析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模块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三个方面的数据;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进一步的,所述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模块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首先,分别从网络拓扑结构和用户历史行为属性两个方面提取用户属性;然后,根据提取的属性量化驱动力形成的网络结构要素fnetwork(ui)和用户历史行为要素fhistory(ui),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并求解基于内部驱动因素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Dri(ui)。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拓扑结构提取用户属性包括:用户的度Deg(ui)、用户介数CB(ui),
所述用户历史行为属性包括:内容相似性Sim(ui)、活跃用户Act(ui)。
进一步的,所述动态演化策略建立模块定义感知流行度、策略集和收益矩阵,
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包括:
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感知流行度M(t);Pn和Pa分别表示不主动关注热点话题和主动关注热点话题的收益。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方程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构建模块,将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以传统SIR模型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模型,分别将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Dri(ui)和动态策略比例xn和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新的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策略集包括定义“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和“主动关注策略”active,个体接受主动关注的策略理解为个体主动关注热点话题,反之亦然,我们用pn和pa分别表示用户选择策略inactive和active时参与话题的概率,其中pa>pn,下面我定义两种不同的收益函数:
Pn(t)=mnM(t)
Pa(t)=-k+maM(t)
选择策略active的个体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付k,其中,ma>mn,ma和mn是与用户参与话题的概率有关的变量;
定义感知流行度:依据传统的SIR模型中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建立感知流行度的概念,表示过去某一段时间,用户感知到参与话题个体的变化率,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31
其中,x表示未参与话题用户中选择“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的比例。
一种基于所述模型的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数据的步骤、建立多维属性驱动机制的步骤,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的步骤及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的步骤。
进一步的,获取数据的步骤主要从现有的社交媒体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信息;建立多维属性驱动机制的步骤主要包括,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的步骤包括,定义感知流行度、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的步骤包括,以SIR模型为基础,结合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建立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分析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的步骤还包括对数据处理的步骤,主要包括:对用户信息、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从用户参与热点话题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出发,构建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模型。对于内部驱动因素,提取用户的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对个体参与话题的内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群体状态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外部驱动因素,考虑到信息传播的多源性和用户交互行为的复杂性,定义感知流行度的概念,并以演化博弈论为基础,提出一种用户行为的动态演化策略,揭示外部驱动因素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最后,综合考虑影响热点信息传播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将动态演化策略和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结合作为群体状态改变的理论依据,以传统SIR模型为基础构建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模型。从而实现对热点话题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过程进行更加准确的描绘,揭示信息传播过程中多因素耦合的本质规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优选实施例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的整体框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整体框图,表明本发明的输入是话题下网络结构,经过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后的输出是消息已知者、消息未知者、消息免疫者在整体网络中的情况。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总体流程图,包括:获取数据模块,建立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动态演化策略模块,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模块,共四大模块。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实施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S1:获取数据源。本发明所需要的数据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
S2: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首先,分别从网络拓扑结构和用户历史行为属性两个方面提取用户属性。然后,根据提取的属性量化驱动力形成的网络结构要素fnetwork(ui)和用户历史行为要素fhistory(ui),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并求解基于内部驱动因素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Dri(ui)。
S3:构建动态演化策略。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感知流行度M(t);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方程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S4: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将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相结合,以SIR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模型。分别将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Dri(ui)和动态策略比例xn和xa等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新的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模型。
上述步骤S1获取数据源,提取相关属性。主要分以下2个步骤:
S11:抓取数据。在某社交媒体上,抓取某个热点话题下的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三个方面。
S12:数据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上述步骤S2建立多维属性驱动机制。主要分以下四个步骤:
S21:提取网络结构属性。考虑用户参与话题讨论和转发行为的网络结构属性因素,本发明就一下几个方面定义了相关的属性。
1)用户的度Deg(ui)
节点的度(Degree)定义为与某节点ui相关联的边的数目。在线社交网络是有向图,若用户ui关注uj,我们称之为出度并表示为ui→uj,用户ui的关注者总和记为Deg-(ui);若用户uk关注ui,我们称之为入度并表示为uk→ui,关注用户ui的数量总和记为Deg+(ui)。所以有:
Deg(ui)=Deg-(ui)+Deg+(ui)
2)用户介数CB(ui)
在网络中,介数(Betweeness)定义为所有最短路径经过该节点(或边)的概率之和,描述了某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与中心性程度。假设某节点j和k之间的最短路径的数量为δjk,这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经过某用户节点ui的数量为δjk(ui)。在此基础上,用户ui的介数可定义为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61
S22:提取用户历史行为属性
1)内容相似性Sim(ui)
内容相似性(Similarity)用于描述某用户ui的兴趣与话题标签的相似程度。通过提取用户标签和热点话题中的关键字,用Jaccard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Jaccard系数的大小与用户个人兴趣成正相关。在这里我们设定A为用户行为标签,B为热点话题高频词汇,则内容相似性为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62
2)活跃用户Act(ui)
Act(vi)用于描述用户ui是否是活跃用户(Active User),1代表该用户是活跃用户,0代表该用户不是活跃用户。在参与话题的概率上,相比非活跃用户,活跃用户的概率更大,在这里定义活跃用户为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71
其中,Active(ui)代表用户ui的活跃指数,τ为可调参数。
Active(ui)=ρ*Num[orig(ui)]+Num[retw(ui)]
ρ∈[0,1]为弱化系数,Num[orig(ui)],Nun[retw(ui],分别是用户ui在话题发起前一段时间发表微博和转发微博的数量。
S23:结合网络结构属性和用户历史行为属性,用户ui参与话题的驱动力为:
Dri(ui)=θ01*fnetwork(ui)+θ2*fnetwork(ui)
其中,θ0、θ1、θ2是偏回归系数,θ1,θ2代表网络结构属性和用户历史行为记录的在用户驱动力中的占比,三个参数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训练得出。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72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73
表示网络结构属性,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74
为归一化因子,i表示用户编号。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75
ψik表示历史行为属性,maxu∈V(ψ(ui))为归一化因子,i表示用户编号。
S3:构建动态演化策略。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感知流行度M(t);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中复制动态方程的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S31:定义策略集和收益矩阵。首先,在这里我们定义两种策略:“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和“主动关注策略”active,个体接受主动关注的策略可以理解为个体主动关注热点话题,反之亦然。我们用pn和pa分别表示用户选择策略inactive和active时参与话题的概率,其中pa>pn
下面我定义两种不同的收益函数:
Pn(t)=mnM(t)
Pa(t)=-k+maM(t)
选择策略active的个体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付k。其中,ma>mn。ma和mn是与用户参与话题的概率有关的变量。
S32:定义感知流行度(Perceived Popularity):依据传统的SIR模型中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建立感知流行度的概念。表示过去某一段时间,用户感知到参与话题个体的变化率。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81
其中,x表示未参与话题用户中选择“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的比例,
S33:定义动态演化策略。依据演化博弈论中复制动态的思想,参与人能够通过与遇到的个体的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动态的改变自己的策略。选择不同策略群体的变化比例与相应的收益成正比(ΔP=Pn-Pa)。
由于我们的策略集中只包含两种策略,在这里我们定义动态演化策略为: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82
其中,x和1-x分别表示选择不同策略群体的比例,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83
表示选择不同策略个体相互遇到概率,φ是一个比例常量。
一个策略只有已经被人们采用才会被传播(由于x=0或者x=1是一种均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这里认为有极少数个体忽视收益的均衡,采取非理性的策略(以概率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84
)。改进后为: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85
在这里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86
S4: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将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结合,以SIR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模型。分别将状态改变概率Dri(ui)和动态策略比例xn和xa等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新的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模型。
S41:将动态策略演化模型与SIR模型相结合可得: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91
其中,m=(ma-mn)/k,ρ=kω,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93
当λ=λm且r=μ时感知流行度等于一段时间内实际参与话题人数的变化率。
S42:引入多维属性模型,可得
Figure BDA0001186812280000092
本发明从用户参与热点话题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出发,提出一种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模型。对于内部驱动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用户多维驱动机制,对个体参与话题的内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外部驱动因素,提出一种基于感知流行度的用户行为动态演化策略,揭示外部驱动因素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最后,结合传统SIR模型,综合考虑影响热点话题信息传播的驱动因素,得到一种基于用户多维属性和演化博弈论的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揭示不同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描绘社交网络中热点信息的传播趋势。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数据模块、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模块、动态演化策略建立模块及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构建模块,所述获取数据模块用于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模块,用于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动态演化策略建立模块,用于定义感知流行度、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传统SIR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建立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分析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所述动态演化策略建立模块定义感知流行度、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具体包括:
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感知流行度M(t);Pn和Pa分别表示不主动关注热点话题和主动关注热点话题的收益;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方程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所述策略集包括定义“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和“主动关注策略”active,个体接受主动关注的策略为个体主动关注热点话题,用pn和pa分别表示用户选择策略inactive和active时参与话题的概率,其中pa>pn,定义两种不同的收益函数:
Pn(t)=mnM(t)
Pa(t)=-k+maM(t)
选择策略active的个体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付k,其中,ma>mn,ma和mn是与用户参与话题的概率有关的变量;
定义感知流行度具体为:依据传统的SIR模型中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建立感知流行度的概念,感知流行度M(t)满足:
Figure FDA000283353650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2833536500000021
表示过去某一段时间,用户感知到参与话题用户的变化率,x表示未参与话题用户中选择“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数据模块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包括用户信息、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三个方面的数据;数据处理包括: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模块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首先,分别从网络拓扑结构和用户历史行为属性两个方面提取用户属性;然后,根据提取的属性量化驱动力形成的网络结构要素fnetwork(ui)和用户历史行为要素fhistory(ui),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并求解基于内部驱动因素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Dri(u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提取用户属性包括:用户的度Deg(ui)、用户介数CB(ui),所述用户历史行为属性包括:内容相似性Sim(ui)、活跃用户Act(u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点话题传播模型构建模块,将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结合,以传统SIR模型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模型,分别将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Dri(ui)和动态策略比例xn和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新的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模型。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模型的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数据的步骤、建立多维属性驱动机制的步骤,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的步骤及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数据的步骤包括:从现有的社交媒体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信息;建立多维属性驱动机制的步骤包括: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用户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建立动态演化策略的步骤包括:定义感知流行度、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构建热点话题传播模型的步骤包括:以SIR模型为基础,结合多维属性驱动机制和动态演化策略建立热点话题传播模型,分析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的步骤还包括对数据处理的步骤,包括:对用户信息、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CN201611189947.7A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Active CN106682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9947.7A CN106682991B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9947.7A CN106682991B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2991A CN106682991A (zh) 2017-05-17
CN106682991B true CN106682991B (zh) 2021-02-09

Family

ID=5887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9947.7A Active CN106682991B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2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2390A (zh) * 2017-05-24 2017-10-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CN107808067B (zh) * 2017-10-19 2020-11-17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07807905A (zh) * 2017-10-27 2018-03-16 常州工学院 基于si法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模型
CN108023878A (zh) * 2017-11-27 2018-05-11 石家庄铁道大学 复杂网络中异质性节点的信息流行为控制方法
CN108170725A (zh) * 2017-12-11 2018-06-1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集成多特征信息的社交网络用户关系强度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8230169B (zh) * 2017-12-20 2021-12-17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CN108230170B (zh) * 2017-12-20 2022-02-11 重庆邮电大学 面向社交网络的多信息和多维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及方法
CN108304521B (zh) * 2018-01-25 2021-11-16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演化博弈的微博谣言传播的分析方法与系统
CN108092832A (zh) * 2018-02-12 2018-05-29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社交网络病毒信息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09300057B (zh) * 2018-08-31 2021-08-10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社交用户隐特征表示的网络群体形成机制发现方法
CN109829114B (zh) * 2019-02-14 2023-05-2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话题流行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0335059B (zh) * 2019-05-14 2022-05-0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微博网络广告信息传播趋势的分析方法
CN111753213A (zh) * 2020-06-10 2020-10-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问答社交网络用户分享行为的传染力度量方法
CN112182423B (zh) * 2020-10-14 2022-09-2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网络舆情事件演化趋势预测方法
CN114663246B (zh) * 2022-05-24 2022-09-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传播仿真中信息制品的表征建模方法及多智能体仿真方法
CN117255226B (zh) * 2023-09-04 2024-06-25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直播电商信息跨平台传播范围预测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3437B2 (en) * 2010-12-17 2013-06-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probability for a social network
CN104091206B (zh) * 2014-06-18 2017-07-2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预测方法
CN105654388B (zh) * 2015-12-29 2017-1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动态社会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6127590A (zh) * 2016-06-21 2016-11-1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影响力的信息态势感知及传播管控模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2991A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2991B (zh)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Britt et al. Too big to sell?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network and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mong mega and micro beauty and fashion social media influencers
Eom et al. Generalized friendship paradox in complex networks: The cas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Tinati et al. Identifying communicator roles in twitter
US9576326B2 (en) Identification of a propagator-type leader in a social network
Tavares et al. Scaling-laws of human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enable distinction between human, corporate and robot twitter users
CN105809554B (zh) 一种社交网络中用户参与热点话题的预测方法
Song et al. Volunteerism tendency prediction via harvesting multiple social networks
CN107808067B (zh)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08230169B (zh)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US10817539B2 (en) Identification of a trigger-type leader in a social network
US20150100683A1 (en) Identification of an authority-type leader in a social network
Laflin et al. Discovering and validating influence in a dynamic online social network
Xia et al. Design of reciprocal recommendation systems for online dating
Kayes et al. How influential are you: Detecting influential bloggers in a blogging community
Salim et al. Data analytics of social media 3.0: Privacy protection perspectives for integrating social medi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M-IoT) systems
US20150100522A1 (en) Identification of a broker-type leader in a social network
del Val et al. Does the type of event influence how user interactions evolve on Twitter?
Hsieh et al. A keyword-aware recommender system using implicit feedback on Hadoop
Velichety et al. Finding a needle in the haystack-recommending online communities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using network and design science
Shi et al. Event detection and multi-source propagation for online social network management
Goswami et al. Challenges in the analysis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 data collection tool perspective
Goode et al. Pricing a protest: Forecasting the dynamics of civil unrest activity in social media
Bi et al. Microblog-HAN: A micro-blog rumor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heterogeneous graph attention network
Zygmunt Role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