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5611A -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25611A CN108225611A CN201810167683.8A CN201810167683A CN108225611A CN 108225611 A CN108225611 A CN 108225611A CN 201810167683 A CN201810167683 A CN 201810167683A CN 108225611 A CN108225611 A CN 1082256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measuring unit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46 body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20—Clinical contact thermometers for use with humans or anim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该装置包括:穿戴组件和固定于穿戴组件上的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壳体和位于测温壳体内的测温模块;测温模块包括控制单元、信号预处理模块、测温单元、触发单元和通信模块;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测温单元对应的测温固定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测温单元,用于持续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生成相应的测温信号;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测温单元发送来的测温信号进行预处理,并输出控制单元可识别的测温信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用户测量体温的操作更为方便,而且通过测量单元持续检测温度信号,可以满足用户对体温测量更多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孩子发烧一直是困扰父母的问题,所以父母要经常对孩子的体温进行检测,以确认孩子是否健康。现有技术中,对体温进行检测的测量工具一般包括水银体温计,而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比较麻烦:测量过一次体温之后,需要手动将温度值复位,才能再次测量体温;而对于孩子无规律的好动也会给父母测量体温带来诸多麻烦。同时,水银体温计的使用过程也会有破碎的风险,而水银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被孩子接触,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危害。所以需要对测量体温的现有技术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体温不方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温测量装置,包括:穿戴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穿戴组件上的测温组件;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壳体和位于所述测温壳体内的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控制单元、信号预处理模块、测温单元、触发单元和通信模块;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测温单元对应的测温固定部;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
所述测温单元,用于持续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生成相应的测温信号;
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测温单元发送来的测温信号进行预处理,并输出所述控制单元可识别的测温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出的测温信号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的终端。
可选地,所述触发单元包括指纹检测模块,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对应的指纹检测固定部;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以及
用于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出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的终端。
可选地,所述测温模块还包括:供电管理单元和电池管理单元;
所述供电管理单元,用于控制电池为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供电;
所以电池管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工作参数发送至控制单元。
可选地,所述测温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和底壳;
所述上壳、所述测温组件和所述下壳依次设置,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壳的底部设有安装口;
所述底壳靠近下壳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卡接部,所述至少一个的卡接部形成用于固定电池的固定槽;
所述底壳通过所述卡接部和所述安装口卡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体温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和所述的体温测量装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体温测量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触发单元在检测到预设触发操作指令时发送触发信号;
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
将获取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包括:
在接收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
相应地,所述将获取的所述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包括:
将所述测温信号和指纹采集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确定用户身份信息;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测温信号和指纹采集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包括:
将所述测温信号和用户身份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至少一个的预存指纹信号进行匹配;
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和所述预存指纹信号对应的用户;
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均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新用户,以及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进行存储,并确定为预存指纹信号。
可选地,所述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测温信号的温度值不在设定温度区间时,控制警报模块进行工作,或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警报信号至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温测量的方案,包括穿戴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穿戴组件上的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壳体和位于所述测温壳体内的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控制单元、信号预处理模块、测温单元、触发单元和通信模块;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测温单元对应的测温固定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所述测温单元,用于持续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生成相应的测温信号;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测温单元发送来的测温信号进行预处理,并输出所述控制单元可识别的测温信号;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出的测温信号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的终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将测温装置穿戴在身上,使测量体温的操作更为方便,而且通过测量单元持续检测温度信号,可以满足用户对体温测量更多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体温测量装置的拆解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体温测量装置的拆解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01、第一连接件;02、第二连接件;03、第一穿戴带;04、第二穿戴带;05、壳体安装槽;10、测温单元;010、测温固定部;11、触发单元;011、触发固定部;12、上壳;13、测温模块;14、电池;15、下壳;16、底壳;016、卡接部;17、穿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体温测量装置的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穿戴组件17和固定于所述穿戴组件17上的测温组件。
所述穿戴组件17可以是用于固定在用户身体上,以使测温组件可以测量对应的身体部位的体温。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壳体和位于所述测温壳体内的测温模块13。所述测温模块13包括控制单元、信号预处理模块、测温单元10、触发单元11和通信模块。其中,所述测温模块13可以是一个集成电路板,测温模块13上集成了控制单元和信号预处理模块等电路或元器件。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是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芯片,具体的芯片型号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发单元11发送的触发信号控制测温单元10进行工作。触发单元11可以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预设触发操作指令时发送触发信号。示例性地,所述触发单元11可以是触发开关,对应的预设触发操作可以是用户触碰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发送相应的触发信号至控制单元,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例如触发开关根据预设触发操作发送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触发开关发送的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10进行工作。所述测温单元10在进行工作状态之前可以是处于休眠状态或关闭状态,可以在用户不需要进行测温操作时降低功耗。
所述测温单元10,用于持续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生成相应的测温信号。所述持续检测可以是周期性地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持续检测设定时间。示例性地,每隔5秒检测一次外部环境的温度,持续检测2分钟。还可以是在设定时间内检测设定次数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并生成设定次数的测温信号。通过持续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可以得到动态的测温信号。
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测温单元10对应的测温固定部010。所述测温固定部010可以是设于测温壳体上的缺口,相应地,测温单元10的测温端位于缺口中,以使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将测温单元10的测温端靠近需要测温的部位。可选地,所述测温壳体上还设有和所述触发单元11对应的触发固定部011,触发单元11和触发固定部011对应设置,以使用户可以通过触发固定部011触摸触发单元11。
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测温单元10发送来的测温信号进行预处理,并输出所述控制单元可识别的测温信号。所述测温单元10检测温度并输出相应的信号,而测温单元10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器件,则会相应输出不同类型的测温信号。所以需要信号预处理模块对测温信号进行预处理,以输出控制单元可以识别的测温信号,以提高控制单元的处理效率。
可选地,所述测温单元10为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可用于感应外部环境的温度,并输出和温度对应的阻值。示例性地,外部环境的温度为37摄氏度,相应的阻值为10欧姆,外部环境的温度为40摄氏度,相应的阻值为12欧姆。
相应地,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可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热敏电阻依次通过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和所述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用于对测温单元10检测到的测温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测温单元10检测的测温信号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将放大后的测温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使控制单元可以对数字信号的测温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出的测温信号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的终端。所述通信模块可以是有线通信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可以和外部的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控制单元则可以通过通信模块将测温信号发送至外部的终端。外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具有相应功能的设备。外部终端还可以是和用户设定账户对应的终端,用户设定账户可以是用户授权的账户。
示例性地,所述外部终端为用户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穿戴组件17将体温测量装置穿戴在身上,并将测温单元10的测温端贴于需要测温的部位。用户通过触碰触发单元11,触发单元11发送触发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测温单元10持续执行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测温单元10持续检测所贴合在用户身体部位的体温,并持续生成测温信号;控制单元可以将持续生成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终端。用户可以通过外部终端的显示模块直观地看到持续的测温信号对应的温度值,持续的温度值可以形成一个体现用户体温的曲线值。
可选地,用户还可以通过外部终端设置持续检测的设定时间,和/或设置持续检测的设定次数。以满足用户对于测量体温的不同需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将测温装置穿戴在身上,使测量体温的操作更为方便,而且通过测量单元持续检测温度信号,可以满足用户对体温测量更多的需求。
可选地,所述测温模块13还包括警报模块。所述警报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控制单元发送来的警报控制信号时候进行工作。
可选地,控制单元持续获取测温单元10的测温信号,在测温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不在设定温度区间时,发送警报控制信号至警报模块,以使警报模块进行工作。所述警报模块可以是蜂鸣器、扬声器或指示灯等。
所述设定温度区间可以是正常的温度范围,可以是用户的体温的正常的温度范围,示例性的,所述设定温度区间可以是36摄氏度至37.2摄氏度,如果测温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在设定温度区间内,则表示用户的测量体温正常,如果不在设定温度区间内,则表示用户的测量体温不正常,则控制警报控制信号进行警报,以提醒用户。所述设定温度区间存储在控制单元中,用户还可以通过外部终端设置设定温度区间,以便满足用户对于测量温度的不同需求。
可选地,所述测温模块13还包括供电管理单元和电池管理单元。
所述供电管理单元,用于控制电池为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供电。所以电池管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工作参数发送至控制单元。示例性地,所述工作参数可包括电池的电量值。控制单元还可将获取到的电池的工作参数发送至外部终端,以使用户可以了解电池电量值,可以及时对电量值过低的电池进行更换。可选地,还可以采用可充电式电池,用户可以根据了解的电池电量值,对可充电式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测温壳体包括:上壳12、下壳15和底壳16。所述上壳12、所述测温模块和所述下壳15依次设置,所述上壳12和所述下壳15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15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底壳16的安装口。
如图3所示,所述底壳16靠近下壳15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卡接部016,所述至少一个的卡接部016形成用于固定电池14的固定槽,在安装时,电池14固定于所述卡接部016新城的固定槽中;所述底壳16通过所述卡接部016和所述安装口卡接,相应地,所述电池14和测温模块电连接,电池14为测温组件进行供电。
可选地,所述穿戴组件17包括穿戴带,以及设于所述穿戴带上的壳体安装槽05。所述壳体安装槽05用于安装所述测温壳体。可选地,所述壳体安装槽05和穿戴带一体成型,壳体安装槽05为环形,壳体安装槽05中的缺口用于安装所述测温壳体。
可选地,所述穿戴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01和第二连接件02,所述第一连接件0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02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位于所述壳体安装槽05一侧的穿戴带为第一穿戴带03,位于所述壳体安装槽05另一侧的穿戴带为第二穿戴带04,第一穿戴带03的远离壳体安装槽05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01,第二穿戴带04的远离壳体安装槽05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02,第一连接件01和第二连接件02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01可以是魔术贴的毛部(或勾部),相应的第二连接件02可以是魔术贴的勾部(或毛部)。第一连接件01还可以是按扣的母扣(或子扣),相应的第二连接件02可以是按扣的子扣(或母扣)。
可选地,所述触发单元11包括指纹检测模块,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对应的指纹检测固定部。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10进行工作;以及用于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出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的终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确定用户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将所述测温信号和用户身份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至少一个的预存指纹信号进行匹配;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和所述预存指纹信号对应的用户;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均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新用户,以及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进行存储,并确定为预存指纹信号。
通过指纹检测模块采集指纹,可以在多个用户使用体温测量装置进行体温测量时,对不同用户的测温信号进行归类,提高用户的测温的效率。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体温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体温测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10、在接收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触发单元在检测到预设触发操作指令时发送触发信号。
其中,所述触发单元可以是触发开关,对应的预设触发操作可以是用户触碰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发送相应的触发信号至控制单元,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例如触发开关根据预设触发操作发送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触发开关发送的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所述测温单元在进行工作状态之前可以是处于休眠状态或关闭状态,可以在用户不需要进行测温操作时降低功耗。
S111、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
所述持续检测可以是周期性地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持续检测设定时间。示例性地,每隔5秒检测一次外部环境的温度,持续检测2分钟。还可以是在设定时间内检测设定次数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并生成设定次数的测温信号。通过持续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可以得到动态的测温信号。
S112、将获取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所述通信模块可以是有线通信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可以和外部的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控制单元则可以通过通信模块将测温信号发送至外部的终端。外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具有相应功能的设备。外部终端还可以是和用户设定账户对应的终端,用户设定账户可以是用户授权的账户。
示例性地,所述外部终端为用户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穿戴组件将体温测量装置穿戴在身上,并将测温单元的测温端贴于需要测温的部位。用户通过触碰触发单元,触发单元发送触发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测温单元持续执行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测温单元持续检测所贴合在用户身体部位的体温,并持续生成测温信号;控制单元可以将持续生成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终端。用户可以通过外部终端的显示模块直观地看到持续的测温信号对应的温度值,持续的温度值可以形成一个体现用户体温的曲线值。
可选地,用户还可以通过外部终端设置持续检测的设定时间,和/或设置持续检测的设定次数。以满足用户对于测量体温的不同需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将测温装置穿戴在身上,使测量体温的操作更为方便,而且通过测量单元持续检测温度信号,可以满足用户对体温测量更多的需求。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选地,如图5所示,一种体温测量方法包括:
S120、在接收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
所述触发单元包括指纹检测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指纹检测模块输入指纹信息,并启动测温操作。在接收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
S121、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22、将所述测温信号和指纹采集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将所述测温信号和指纹采集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因为每个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获取的指纹采集信号进行识别,以及将指纹采集信号和测温信号建立对照关系,在多个用户使用体温测量装置进行测温时,可以对测温信号进行归类。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选地,如图6所示,一种体温测量方法包括:
S130、在接收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并根据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确定用户身份信息。
其中,因为指纹的唯一性,可以通过指纹采集信号确定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而可以将用户身份信息和测温信号发送至终端,以使用户可以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对测温信号进行归类。示例性地,可以让孩子使用体温测量装置进行测量体温,孩子通过指纹检测模块输入自己的指纹,可以通过该指纹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孩子在进行测温操作时,将测温信号和孩子的指纹发送至父母的终端,以使父母可以直接获取到体温值,并能通过用户身份信息确定该体温值是孩子的体温值。即使发生多个用户使用体温测量装置进行测温,也可以对不同的测温信号进行归类,不会发生测温信号混乱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测温效率。
S131、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32、将所述测温信号和用户身份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选地,如图7所示,一种体温测量方法包括:
S140、在接收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
S141、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至少一个的预存指纹信号进行匹配。
S142、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和所述预存指纹信号对应的用户。
其中,所述预存指纹信号可以是预先录入的指纹,示例性地,可以让一家人每个人都录入自己的指纹并存储为预存指纹信号。而相应地,如果其中任意一人使用体温检测装置进行测温时,就可以首先输入自己的指纹信息,在进行测温操作,可以得到和该用户对应的测温信号,并发送至终端。终端中存储有多个用户对应的不同的测温信号。
S143、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均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新用户,以及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进行存储,并确定为预存指纹信号。
其中,还可以通过终端对新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编辑。通过将不匹配的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确定为新用户,可以将体温测量装置的用户的范围扩大,还可以增加一个用户的预存指纹信息为多个。
S144、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
S145、将所述测温信号和用户身份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上述操作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S141也可以在所述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之前执行。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选地,如图8所示,一种体温测量方法包括:
S150、在接收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触发单元在检测到预设触发操作指令时发送触发信号。
S151、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
S152、将获取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上述操作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53、在所述测温信号的温度值不在设定温度区间时,控制警报模块进行工作,或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警报信号至终端。
所述设定温度区间可以是正常的温度范围,可以是用户的体温的正常的温度范围,示例性的,所述设定温度区间可以是36摄氏度至37.2摄氏度,如果测温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在设定温度区间内,则表示用户的测量体温正常,如果不在设定温度区间内,则表示用户的测量体温不正常,则控制警报控制信号进行警报,以提醒用户。所述设定温度区间存储在控制单元中,用户还可以通过外部终端设置设定温度区间,以便满足用户对于测量温度的不同需求。
所述警报模块可以是蜂鸣器、扬声器或指示灯等。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警报信号至终端,可以通过用户的终端提醒用户温度值不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S153的执行顺序不限于如图8所示,操作S153也可以在操作S152之前执行。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体温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穿戴组件上的测温组件;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壳体和位于所述测温壳体内的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控制单元、信号预处理模块、测温单元、触发单元和通信模块;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测温单元对应的测温固定部;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
所述测温单元,用于持续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生成相应的测温信号;
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测温单元发送来的测温信号进行预处理,并输出所述控制单元可识别的测温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出的测温信号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的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温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指纹检测模块,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对应的指纹检测固定部;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以及
用于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出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的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温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模块还包括:供电管理单元和电池管理单元;
所述供电管理单元,用于控制电池为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供电;
所以电池管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工作参数发送至控制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温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和底壳;
所述上壳、所述测温组件和所述下壳依次设置,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壳的底部设有安装口;
所述底壳靠近下壳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卡接部,所述至少一个的卡接部形成用于固定电池的固定槽;
所述底壳通过所述卡接部和所述安装口卡接。
5.一种体温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体温测量装置。
6.一种体温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触发单元在检测到预设触发操作指令时发送触发信号;
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
将获取的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触发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包括:
在接收到指纹检测模块发送的指纹采集信号时,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
相应地,所述将获取的所述测温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包括:
将所述测温信号和指纹采集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测温单元进行工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确定用户身份信息;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测温信号和指纹采集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包括:
将所述测温信号和用户身份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至少一个的预存指纹信号进行匹配;
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和所述预存指纹信号对应的用户;
如果所述指纹采集信号和任一预存指纹信号均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指纹采集信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为新用户,以及将所述指纹采集信号进行存储,并确定为预存指纹信号。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测温信号的温度值不在设定温度区间时,控制警报模块进行工作,或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警报信号至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7683.8A CN108225611A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7683.8A CN108225611A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25611A true CN108225611A (zh) | 2018-06-29 |
Family
ID=6266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7683.8A Pending CN108225611A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2561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64440A (zh) * | 2019-09-17 | 2020-01-10 | 深圳市启蒙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女性排卵检测方法及测温仪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42017U (zh) * | 2011-08-19 | 2012-07-25 | 深圳市永盟智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指纹识别身份的智能体温采集系统 |
JP3196916U (ja) * | 2014-01-29 | 2015-04-09 | 張漢威Han−Wei Zhang | メディカルケア機能を有するウェアラブル端末 |
CN105030212A (zh) * | 2015-08-21 | 2015-11-11 | 北京异度矩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智能体温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06682576A (zh) * | 2016-11-18 | 2017-05-17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测体温的指纹模组 |
CN206563971U (zh) * | 2017-01-21 | 2017-10-17 | 苏州易指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健康信息检测功能的指纹识别装置 |
WO2018004111A1 (ko) * | 2016-06-30 | 2018-01-04 | 주식회사 엠트리케어 | 사용자 단말, 서비스 제공장치, 스마트 체온계를 이용한 체온정보 수집 및 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제공방법 |
-
2018
- 2018-02-28 CN CN201810167683.8A patent/CN1082256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42017U (zh) * | 2011-08-19 | 2012-07-25 | 深圳市永盟智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指纹识别身份的智能体温采集系统 |
JP3196916U (ja) * | 2014-01-29 | 2015-04-09 | 張漢威Han−Wei Zhang | メディカルケア機能を有するウェアラブル端末 |
CN105030212A (zh) * | 2015-08-21 | 2015-11-11 | 北京异度矩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智能体温监控方法及系统 |
WO2018004111A1 (ko) * | 2016-06-30 | 2018-01-04 | 주식회사 엠트리케어 | 사용자 단말, 서비스 제공장치, 스마트 체온계를 이용한 체온정보 수집 및 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제공방법 |
CN106682576A (zh) * | 2016-11-18 | 2017-05-17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测体温的指纹模组 |
CN206563971U (zh) * | 2017-01-21 | 2017-10-17 | 苏州易指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健康信息检测功能的指纹识别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64440A (zh) * | 2019-09-17 | 2020-01-10 | 深圳市启蒙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女性排卵检测方法及测温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82911B2 (en) | Core temperature estimation from skin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sensors using a dynamic model | |
CN104305561B (zh) | 情感可穿戴系统及情感的判断方法 | |
CN204723034U (zh) | 一种智能蓝牙温度计和一种温度实时监测系统 | |
CN205197968U (zh) | 一种贴片式医用电子体温计 | |
CN109655177A (zh) | 一种温感双测穿戴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 |
CN206725113U (zh) | 一种医用接触式皮肤温度测量仪 | |
CN103604511A (zh) | 一种无线智能温度计以及利用其测量温度的方法 | |
CN205426345U (zh) | 红外测温及热敏电阻测温计 | |
CN108143400A (zh) | 体温测量装置、系统及方法 | |
CN107693023A (zh) | 一种基于高形变应变式传感器的婴儿睡眠呼吸监测装置 | |
CN10655167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基于移动终端的测温方法 | |
CN203572593U (zh) | 一种无线智能温度计 | |
CN108225611A (zh) |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7411729A (zh) | 一种同时具有耳温测量及脉搏体征测量的系统 | |
CN208551795U (zh) | 一种多功能坐便器盖板 | |
CN209572134U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CN212229795U (zh) | 一种耳塞式红外体温计及其监测预警系统 | |
CN204909406U (zh) | 一种节能体温监控系统 | |
CN211239911U (zh) | 一种手机保护壳 | |
CN211534428U (zh) | 一种穿戴式足底生理信息采集硬件系统 | |
US20170155252A1 (en) | Chargeable device and charger thereof | |
CN102421355A (zh) | 一种在手指处测量血氧的方法及指夹式血氧测量仪 | |
CN220670764U (zh) | 体温检测装置 | |
CN210019289U (zh) | 无感生命体征传感器及设备 | |
CN110174140A (zh) | 一种智能便携式医院环境检测终端、环境检测系统及环境检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