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2922A -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2922A
CN108222922A CN201611153310.2A CN201611153310A CN108222922A CN 108222922 A CN108222922 A CN 108222922A CN 201611153310 A CN201611153310 A CN 201611153310A CN 108222922 A CN108222922 A CN 108222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er
temporarily
payzone
water
sol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533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22922B (zh
Inventor
刘飞
马辉运
桑宇
谢南星
周长林
王业众
赵兴东
陈伟华
曾嵘
叶颉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533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29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2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2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22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2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10Locating fluid leaks, intrusions or movements
    • E21B47/11Locating fluid leaks, intrusions or movements using tracers; using radioactivi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21B43/261Separate steps of (1) cementing, plugging or consolidating and (2) fracturing or attacking the form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属于油气田井开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进行暂堵转向压裂施工时,在每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目标油气井,在暂堵转向压裂施工完成后的返排测试阶段,收集返排流体样品,并通过色谱分析方法对返排流体样品中的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进行跟踪,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并根据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的产能贡献,操作简单,不单独占用井口作业时间,测试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且无需进行压井作业,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井开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暂堵转向压裂技术是油气田井开发工程技术领域中,多层、巨厚、长井段储层常用的分层或分段改造工艺,其通过压裂液携带暂堵剂注入地层,暂堵剂随压裂液进入原有裂缝或高渗透带,并在原有裂缝或高渗透带聚集,产生高强度的滤饼桥堵,使后续压裂液不能进入该裂缝和高渗透带,同时,滤饼桥堵两侧的压差使得滤饼桥堵对地层形成新的压裂,压裂产生的新裂缝沿着与以前的人工裂缝不同的方位起裂和延伸,建立新的油气渗流通道,改变油气层流体渗流驱替规律,从而提高低渗透储层的改造效果。通过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对油气井的储层进行改造之后,需测定油气井各储层的产能贡献,以在暂堵转向压裂施工完成后进一步优化地质工程方案以提高措施效果及经济效益。
目前常通过向目标油气井内下入生产动态测井工具,测定油气井各储层在暂堵转向压裂施工完成后的产能贡献,但受到井筒状态、储层埋深、地层流体性质和作业因素的限制,生产动态测井工具下入油气井内的难度较大,且测试过程中需要压井作业,占用大量的井口作业时间,测定油气井各储层的产能贡献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压井作业容易造成储层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向目标油气井内下入生产动态测井工具,测定油气井各储层在暂堵转向压裂施工完成后的产能贡献存在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储层伤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油气井进行N次暂堵,且在第一至第N次暂堵中的每次暂堵之前以及第N次暂堵之后,均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所述目标油气井内,其中,第一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一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一产层示踪剂,第二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二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二产层示踪剂,……,第N次暂堵之后通过压裂液携带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N+1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N+1产层示踪剂,第一至第N+1水溶性示踪剂互不相同,第一至第N+1产层示踪剂互不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在所述目标油气井井口收集暂堵转向压裂施工的返排流体样品;
通过色谱分析方法对所述返排流体样品中的所有水溶性示踪剂和所有产层示踪剂进行跟踪;
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
根据所述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的产能贡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包括:
若第N+1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较少,且在返排初期产出较少的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N次暂堵均无效;
若所有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均产出明显,则N次暂堵均有效;
若第N+1水溶性示踪剂以及第一至第N种水溶性示踪剂中的x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较少,且在返排初期产出较少的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N次暂堵中有x次暂堵有效,x次有效暂堵分别为产出明显的x种水溶性示踪剂中的每种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其中,1<x<N。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产层的产能贡献,包括:
根据吸液能力将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划分为N+1个储层,所述N+1个储层按照吸液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一储层、第二储层……第N+1储层;
若N次暂堵均无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至第N+1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若N次暂堵均有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产层示踪剂的产能贡献进行计算,……,第N+1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N+1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若N次暂堵中有x次暂堵有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后到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后到第三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x+1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x次有效暂堵之后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进一步地,所述在每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所述目标油气井内,包括:
将每次暂堵之前向所述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分为M个阶段,M为大于4的整数;
在第一至第M-1个阶段的压裂液中加入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水溶性示踪剂,在第二至第M-2个阶段的压裂液中加入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产层示踪剂。
具体地,将每次暂堵之前向所述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将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水溶性示踪剂随第一至第五个阶段的压裂液均匀地泵送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将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产层示踪剂随第二至第四阶段的压裂液均匀地泵送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
具体地,所述产层示踪剂包括油溶性示踪剂和气溶性示踪剂。
具体地,所述水溶性示踪剂和所述产层示踪剂均为非放射性示踪剂,具有痕量示踪能力,具有独特的、易于辨识的色谱峰值,不易被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地层吸附,且不易与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地,所述水溶性示踪剂和所述产层示踪剂均为卤代芳烃、环烷烃或脂肪族化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进行暂堵转向压裂施工时,在每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目标油气井,在暂堵转向压裂施工完成后的返排测试阶段,收集返排流体样品,并通过色谱分析方法对返排流体样品中的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进行跟踪,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并根据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的产能贡献,操作简单,不单独占用井口作业时间,测试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且无需进行压井作业,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油气井进行三次暂堵,并向油气井内注入四种水溶性示踪剂和四种气溶性示踪剂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一水溶性示踪剂W1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图4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二水溶性示踪剂W2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图5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三水溶性示踪剂W3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图6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四水溶性示踪剂W4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图7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一气溶性示踪剂G1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图8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二气溶性示踪剂G2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图9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三气溶性示踪剂G3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图10是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注入的第四气溶性示踪剂G4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101中,对目标油气井进行N次暂堵,且在第一至第N次暂堵中的每次暂堵之前以及第N次暂堵之后,均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目标油气井内,其中,第一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至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一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一产层示踪剂,第二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至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二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二产层示踪剂,……,第N次暂堵之后通过压裂液携带至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N+1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N+1产层示踪剂,第一至第N+1水溶性示踪剂互不相同,第一至第N+1产层示踪剂互不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产层示踪剂包括油溶性示踪剂和气溶性示踪剂,根据油气井的种类不同,当油气井为油井时,选用油溶性示踪剂,当油气井为气井时,选用气溶性示踪剂。其中,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均为非放射性示踪剂,具有痕量示踪能力,具有独特的、易于辨识的色谱峰值,不易被目标油气井的地层吸附,且不易与目标油气井内的其他物质和压裂液、油或气等发生化学反应,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为了避免通过压裂液携带入目标油水井的过程中,水溶性示踪剂及产层示踪剂被污染,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需为自然界中不常见且化学性质呈惰性的物质,如卤代芳烃、环烷烃或脂肪族化合物等,且产层示踪剂还需具有疏水性。
进行暂堵转向压裂施工时,在每次暂堵之前,先将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加入压裂液内泵送至目标油气井内,根据流体向最小阻力位置流动的原则,压裂液携带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进入目标油气井的原有裂缝和渗透带,再向压裂液内加入暂堵剂并泵送至目标油气井内,压裂液携带暂堵剂对原有裂缝和渗透带进行暂堵,若暂堵有效,则后续的压裂液无法再进入该位置,若暂堵无效,则后续的压裂液依然会进入该位置,直至有效暂堵出现。暂堵转向压裂施工结束后的返排测试阶段,由于产层示踪剂随压裂液泵入目标油气井内后完全溶解在压裂液或地层流体中,故返排流体样品中的第一产层示踪剂到第N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可以用于反应携带各产层示踪剂的压裂液进入地层的信息,进而计算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的产能贡献。
本发明通过在进行暂堵转向压裂施工时,在每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目标油气井,在暂堵转向压裂施工完成后的返排测试阶段,收集返排流体样品,并通过色谱分析方法对返排流体样品中的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进行跟踪,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并根据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的产能贡献,操作简单,不单独占用井口作业时间,测试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且无需进行压井作业,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可定性判断暂堵转向效果的作用,对于评价直井分层、大斜度井与水平井分层或分段改造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产油、产气的产能贡献分析结果对进一步优化工程方案有较大的帮助。
在步骤102中,在目标油气井井口收集暂堵转向压裂施工的返排流体样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收集暂堵转向压裂施工的返排流体样品时,高产井采用密集取样,低产井采用长期取样。
在步骤103中,通过色谱分析方法对返排流体样品中的所有水溶性示踪剂和所有产层示踪剂进行跟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均有其独特的、易于识别的峰值,故使用色谱分析方法对目标油气井井口收集的流体样品进行分析,可对各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进行跟踪。
在步骤104中,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包括:
若第N+1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较少,且在返排初期产出较少的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N次暂堵均无效;
若所有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均产出明显,则N次暂堵均有效;
若第N+1水溶性示踪剂以及第一至第N种水溶性示踪剂中的x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较少,且在返排初期产出较少的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N次暂堵中有x次暂堵有效,x次有效暂堵分别为产出明显的x种水溶性示踪剂中的每种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其中,1<x<N。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进行了N次暂堵,向目标油气井内注入了N+1种水溶性示踪剂,当N次暂堵中的某次暂堵无效时,该次暂堵之后注入的携带新的水溶性示踪剂的压裂液驱替先注入的压裂液,使得先注入的水溶性示踪剂向油气井的更深层段走,故在返排初期,被驱替的携带水溶性示踪剂的压裂液的产出较少,而后注入的携带水溶性示踪剂的压裂液的产出较多,但随着后注入的携带水溶性示踪剂的压裂液的返排,先注入的携带水溶性示踪剂的压裂液也逐渐开始返排,故其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而当暂堵有效时,由于后续的压裂液无法驱替先注入的压裂液,在暂堵转向压裂施工结束后,在每次有效暂堵前最后注入的携带水溶性示踪剂的压裂液最靠近的井筒,其最快进入返排流体样品中,故其在返排初期的产出较为明显。
当色谱分析设备在返排的流体样品中检测到返排初期只有一种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均较少且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时,可判断N次暂堵均无效,暂堵转向压裂施工过程中的压裂液都进入了一个产层;当返排初期有x种水溶性示踪剂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较少且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在返排初期产出明显的这x种水溶性示踪剂都比较靠近目标油气井的井筒,未被后续注入的携带水溶性示踪剂的压裂液驱替,因而有x次暂堵有效,有效暂堵为产出明显的x种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的第一次暂堵;当返排初期所有的水溶性示踪剂均产出明显,则证明N此暂堵均有效。
下面以进行三次暂堵,在第一暂堵之前注入第一水溶性示踪剂,在第一次暂堵和第二次暂堵之间注入第二水溶性示踪剂,在第二次暂堵和第三次暂堵之间注入第三水溶性示踪剂,在第三次暂堵之后注入第四水溶性示踪剂的油井为例进行说明:
若返排初期第四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明显,而第一至第三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较少且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三次暂堵均无效,第一至第四水溶性示踪剂均进入了第一次暂堵时暂堵剂所进入的层段;
若返排初期第二水溶性示踪剂和第四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明显,而第一水溶性和第三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较少且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在第二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有效,也即第二次暂堵有效,第一水溶性示踪剂和第二水溶性示踪剂进入第一次暂堵时暂堵剂所进入的层段,由于第二次暂堵有效,第三水溶性示踪剂只能进入下一个产层,且由于第三次暂堵无效,故第四水溶性示踪剂也进入第三次暂堵时暂堵剂所进入的产层;
若返排初期第二至第四水溶性示踪剂均产出明显,而第一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较少且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第二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以及第三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有效,也即第二次暂堵和第三次暂堵有效,第一水溶性示踪剂和第二水溶性示踪剂进入第一次暂堵时在暂堵剂所进入的产层,而由于第二次暂堵有效,第三水溶性示踪剂进入下一产层,也即第三次暂堵的暂堵剂所进入的产层,而由于第三次暂堵也有效,故第四水溶性示踪剂无法进入第三次暂堵时暂堵剂所进入的产层而只能进入下一个产层;
若返排初期第一水溶性示踪剂、第三水溶性示踪剂和第四水溶性示踪剂产出明显,而第二水溶性示踪剂产出较少且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第一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以及第三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有效,也即第一次暂堵和第三次暂堵有效,第一水溶性示踪剂进入第一次暂堵时暂堵剂所进入的产层,第二水溶性示踪剂和第三水溶性示踪剂均进入第二次暂堵时暂堵剂所进入的产层,第四水溶性示踪剂进入下一个产层;
若返排初期第一至第四水溶性示踪剂均产出明显,则四次暂堵均有效,第一至第四水溶性示踪剂分别进入一个产层。
在步骤105中,根据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的产能贡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产层的产能贡献,包括:
根据吸液能力将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划分为N+1个储层,所述N+1个储层按照吸液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一储层、第二储层……第N+1储层;
若N次暂堵均无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至第N+1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若N次暂堵均有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产层示踪剂的产能贡献进行计算,……,第N+1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N+1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若N次暂堵中有x次暂堵有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后到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后到第三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x+1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x次有效暂堵之后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流体最小阻力流向原理,暂堵转向的暂堵剂形成虑饼桥堵的位置与目标油气井各个位置的吸液能力有关,吸液能力最强的位置先被暂堵,故根据吸液能力将目标油气井划分为N+1个储层,可便于后续分析每次暂堵时暂堵剂所进入的产层。其中,油气井各个产层的吸液能力可根据测井数据中记载的各个位置的原始渗透率和钻井过程中对油气井造成的产层伤害综合确定。
当N次暂堵均无效时,N+1种产层示踪剂均进入了吸液能力最强的第一储层,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至第N+1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其他储层因无压裂液进入无法计算其产能贡献;当N次暂堵均有效时,N+1种产层示踪剂对应进入N+1个储层,则每个储层的产能贡献只需根据与之对应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即可;当N次暂堵中有x次暂堵有效,N-x次暂堵无效时,可计算第一储层到第x+1储层的产能贡献,而第x+2储层到第N+1储层因无压裂液进入而无法计算其产能贡献。
下面以进行三次暂堵,在第一暂堵之前注入第一产层示踪剂,在第一次暂堵和第二次暂堵之间注入第二产层示踪剂,在第二次暂堵和第三次暂堵之间注入第三产层示踪剂,在第三次暂堵之后注入第四产层示踪剂的油井为例进行说明:
当三次暂堵均无效时,第一至第四产层示踪剂均进入第一储层,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第一至第四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当三次暂堵均有效时,第一产层示踪剂进入第一储层,第二产层示踪剂进入第二储层,第三产层示踪剂进入第三储层,第四产层示踪剂进入第四储层,则此时第一储层测产能贡献根据第一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产能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三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四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四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对第四储层的产能贡献评价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需进一步校正;
当三次暂堵中的第一次暂堵和第二次暂堵有效,而第三次暂堵无效时,x=2,可计算第一储层到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其中,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一次暂堵即为第一次有效暂堵,故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在第一次暂堵之前注入的第一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后和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一次暂堵为第一次有效暂堵,第二次暂堵为第二次有效暂堵,故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在第一次暂堵之后和第二次暂堵之前注入的第二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后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二次暂堵即为第二次有效暂堵,故可根据第二次暂堵之后注入的第三产层示踪剂和第四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因无压裂液进入第四储层,故第四储层的产能贡献尚无法评价;
当三次暂堵中的第一次暂堵和第三次暂堵有效,而第二次暂堵无效时,x=2,可计算第一储层到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其中,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一次暂堵即为第一次有效暂堵,故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在第一次暂堵之前注入的第一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后和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一次暂堵为第一次有效暂堵,第三次暂堵为第二次有效暂堵,故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在第一次暂堵之后和第三次暂堵之前注入的第二产出示踪剂和第三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后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三次暂堵为第二次有效暂堵,故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在第三次暂堵之后注入的第四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因无压裂液进入第四储层,故第四储层的产能贡献尚无法评价;
当三次暂堵中的第二次暂堵和第三次暂堵有效,而第一次暂堵无效时,x=2,可计算第一储层到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其中,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二次暂堵为第一次有效暂堵,故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在第二次暂堵之前注入的第一产层示踪剂和第二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后和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二次暂堵为第一次有效暂堵,第三次暂堵为第二次有效暂堵,故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在第二次暂堵之后到第三次暂堵之间注入的第三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三储层的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后注入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由于第三次暂堵为第二次有效暂堵,故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可根据第三次暂堵之后注入的第四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因无压裂液进入第四储层,故第四储层的产能贡献尚无法评价。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N+1个储层中存在部分储层的产能贡献无法评价的情况时,可进一步进行暂堵转向压裂,增加暂堵次数或一次暂堵加入的暂堵剂数量,依据上述方法对各储层的产能贡献进行评价。
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每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目标油气井内,包括:
将每次暂堵之前向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分为M个阶段,M为大于4的整数;
在第一至第M-1个阶段的压裂液中加入与每次暂堵相应的水溶性示踪剂,在第二至第M-2个阶段的压裂液中加入与每次暂堵相应的产层示踪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暂堵之前向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压裂液中不加入水溶性示踪剂,可防止前后注入的两种水溶性示踪剂彼此污染,在暂堵之前向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的中间阶段的压裂液中加入产层示踪剂,保证产层示踪剂的返排比例能够比较真实地反应压裂液进入地层的过程。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每次暂堵之前向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将与每次暂堵相应的水溶性示踪剂随第一至第五个阶段的压裂液均匀地泵送至目标油气井内,将与每次暂堵相应的产层示踪剂随第二至第四阶段的压裂液均匀地泵送至目标油气井内,保证结果准确,且避免加入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的过程过于冗长。
实施例二
为了对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进行更好的说明,下面以对气井进行三次暂堵,加入四种水溶性示踪剂和四种气溶性示踪剂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第一次暂堵的1000颗暂堵剂投入目标气井内之前,通过200m3的压裂液携带3795g第一水溶性示踪剂W1和250g第一气溶性示踪剂G1进入目标气井内;在第二次暂堵的800颗暂堵剂投入目标气井内之前,通过180m3的压裂液携带3791g第二水溶性示踪剂W2和250g第二气溶性示踪剂G2进入目标气井内;在第三次暂堵的800颗暂堵剂投入目标气井内之前,通过180m3的压裂液携带4087g第三水溶性示踪剂W3和250g第三气溶性示踪剂G3进入目标气井内;在第三次暂堵的800颗暂堵剂投入目标气井内之后,通过240m3的压裂液携带3370g第四水溶性示踪剂W4和250g第四气溶性示踪剂G4进入目标气井内。第一至第四水溶性示踪剂以及第一至第四产层示踪剂的注入过程如下:
表1 W1和G1注入流程
表2 W2和G2注入流程
表3 W3和G3注入流程
表4 W4和G4注入流程
携带第四水溶性示踪剂W4和第四气溶性示踪剂G4的240m3压裂液注完后,注入后冲洗液促进压裂液破胶,并注入39.46m3降阻水将井筒内流体顶替入地层,而后可使目标气井内的液体开始返排,在井口收集流体样品。结合图2,对水溶性示踪剂和气溶性示踪剂的取样时间可参见表5:
表5水溶性示踪剂和气溶性示踪剂取样时间表
取样完成后,通过实验室室内色谱分析方法对流体样品中的水溶性示踪剂和气溶性示踪剂进行跟踪和分析,可得第一水溶性示踪剂W1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第二水溶性示踪剂W2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第三水溶性示踪剂W3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第四水溶性示踪剂W4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6所示,第一气溶性示踪剂G1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7所示,第二气溶性示踪剂G2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第三气溶性示踪剂G3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9所示,第四气溶性示踪剂G4的产出占比的变化规律如图10所示。
根据图3~图6可以得出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及动态变化趋势,其中,由于不含有水溶性示踪剂和产层示踪剂的降阻水和后冲洗液最后泵入目标气井内,其最先从井口排出,故12:25之前的3个流体样品中水溶性示踪剂和气溶性示踪剂的产出占比不具有代表性,舍弃该三个流体样品。
由图3可知,第一水溶性示踪剂W1的初期占比为30.9%,随返排时间的增加在30%左右波动,最终占比为31.3%;由图4可知,第二水溶性示踪剂W2的初期占比为13.0%,随返排时间的增加先降至6.1%之后缓慢增加至17.9%;由图5可知,第三水溶性示踪剂W3的初期占比为10.6%,随返排时间的增加缓慢增加至18.6%;由图6可知,第四水溶性示踪剂W4的初期占比为45.5%,随返排时间的增加先增加至62.9%之后缓慢降低至32.2%;由图7可知,第一气溶性示踪剂G1的初期产出占比为13.6%,随返排时间的增加,缓慢降低至9.7%;由图8可知,第二气溶性示踪剂G2的初期产出占比为25.3%,随返排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稳定,最终维持在26.0%;由图9可知,第三气溶性示踪剂G3的初期产出占比为30.7%,随返排时间的增加,缓慢增加至39.4%;由图10可知,第四气溶性示踪剂G4的初期产出占比为30.3%,随返排时间的增加,前期保持稳定,后期缓慢降低至24.9%。
根据实施例中判断暂堵是否有效的方法可知,三次暂堵中,第一次暂堵有效,第二次暂堵和第三次暂堵无效,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气溶性示踪剂的返排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至第四气溶性示踪剂的返排占比进行计算,故第一储层的初始产能贡献为13.6%,后期产能贡献为9.7;第二储层的初始产能贡献为86.4%,后期产能贡献为90.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油气井进行N次暂堵,且在第一至第N次暂堵中的每次暂堵之前以及第N次暂堵之后,均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所述目标油气井内,其中,第一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一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一产层示踪剂,第二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二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二产层示踪剂,……,第N次暂堵之后通过压裂液携带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水溶性示踪剂为第N+1水溶性示踪剂,产层示踪剂为第N+1产层示踪剂,第一至第N+1水溶性示踪剂互不相同,第一至第N+1产层示踪剂互不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在所述目标油气井井口收集暂堵转向压裂施工的返排流体样品;
通过色谱分析方法对所述返排流体样品中的所有水溶性示踪剂和所有产层示踪剂进行跟踪;
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
根据所述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的产能贡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量和产出速率,分析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包括:
若第N+1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较少,且在返排初期产出较少的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N次暂堵均无效;
若所有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均产出明显,则N次暂堵均有效;
若第N+1水溶性示踪剂以及第一至第N种水溶性示踪剂中的x种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明显,而其他水溶性示踪剂在返排初期的产出较少,且在返排初期产出较少的水溶性示踪剂的产出速率呈递增趋势,则N次暂堵中有x次暂堵有效,x次有效暂堵分别为产出明显的x种水溶性示踪剂中的每种水溶性示踪剂注入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暂堵,其中,1<x<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次暂堵的暂堵效果和每种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分析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产层的产能贡献,包括:
根据吸液能力将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各个位置划分为N+1个储层,所述N+1个储层按照吸液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一储层、第二储层……第N+1储层;
若N次暂堵均无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至第N+1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若N次暂堵均有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二产层示踪剂的产能贡献进行计算,……,第N+1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N+1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若N次暂堵中有x次暂堵有效,则第一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二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一次有效暂堵之后到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三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在第二次有效暂堵之后到第三次有效暂堵之前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第x+1储层的产能贡献根据第x次有效暂堵之后注入的各产层示踪剂的产出占比进行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次暂堵之前,通过压裂液携带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和一种产层示踪剂进入所述目标油气井内,包括:
将每次暂堵之前向所述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分为M个阶段,M为大于4的整数;
在第一至第M-1个阶段的压裂液中加入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水溶性示踪剂,在第二至第M-2个阶段的压裂液中加入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产层示踪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次暂堵之前向所述目标油气井内泵入压裂液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将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水溶性示踪剂随第一至第五个阶段的压裂液均匀地泵送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将与所述每次暂堵相应的产层示踪剂随第二至第四阶段的压裂液均匀地泵送至所述目标油气井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层示踪剂包括油溶性示踪剂和气溶性示踪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示踪剂和所述产层示踪剂均为非放射性示踪剂,具有痕量示踪能力,具有独特的、易于辨识的色谱峰值,不易被所述目标油气井的地层吸附,且不易与所述目标油气井内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示踪剂和所述产层示踪剂均为卤代芳烃、环烷烃或脂肪族化合物。
CN201611153310.2A 2016-12-14 2016-12-14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Active CN1082229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53310.2A CN108222922B (zh) 2016-12-14 2016-12-14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53310.2A CN108222922B (zh) 2016-12-14 2016-12-14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2922A true CN108222922A (zh) 2018-06-29
CN108222922B CN108222922B (zh) 2021-06-01

Family

ID=62637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53310.2A Active CN108222922B (zh) 2016-12-14 2016-12-14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292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0401A (zh) * 2019-10-08 2019-12-17 西南石油大学 判断定向井、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井筒暂堵次数的方法
CN112001089A (zh) * 2020-08-28 2020-11-27 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页岩气压裂工程跟踪推演方法
CN112943226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天津大港油田圣达科技有限公司 油水示踪剂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及各段油水贡献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5189A1 (en) * 2001-05-23 2002-11-28 Core Laboratories L.P.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recovery of materials injected into oil wells
CN1954132A (zh) * 2004-04-05 2007-04-25 卡波陶瓷公司 标记支撑剂和相关方法
CN102797442A (zh) * 2011-05-27 2012-11-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部液流转向方法
CN103003520A (zh) * 2010-05-11 2013-03-27 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地层的方法和系统
US20130087329A1 (en) * 2011-10-05 2013-04-11 Johnson Mathey Plc Method of tracing flow of hydrocarbon from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CN103556990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大庆市永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井产能跟踪与评价方法
CN103603655A (zh) * 2013-10-12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多级压裂返排液的示踪剂及监测方法
US20150034308A1 (en) * 2013-08-01 2015-02-05 Trace Logic, Inc. Oil and Gas Fracture Liquid Tracing with Oligonucleotides
US20150096751A1 (en) * 2013-05-07 2015-04-09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Hydraulic fracturing composition, method for making and use of same
CN105189921A (zh) * 2013-03-15 2015-12-23 卡博陶粒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注入的多孔陶瓷支撑剂水力压裂及评估和诊断水力裂缝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05370259A (zh) * 2014-08-29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分段压裂方法
WO2016054322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Placement and uses of lateral assisting wellbores and/or kick-off wellbores
CN105888653A (zh) * 2016-05-06 2016-08-2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一种多段压裂水平井示踪找水方法
CN106014389A (zh) * 2016-04-26 2016-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化学示踪剂测试体积压裂水平井各段油水贡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5189A1 (en) * 2001-05-23 2002-11-28 Core Laboratories L.P.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recovery of materials injected into oil wells
CN1954132A (zh) * 2004-04-05 2007-04-25 卡波陶瓷公司 标记支撑剂和相关方法
CN103003520A (zh) * 2010-05-11 2013-03-27 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地层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97442A (zh) * 2011-05-27 2012-11-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部液流转向方法
US20130087329A1 (en) * 2011-10-05 2013-04-11 Johnson Mathey Plc Method of tracing flow of hydrocarbon from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CN105189921A (zh) * 2013-03-15 2015-12-23 卡博陶粒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注入的多孔陶瓷支撑剂水力压裂及评估和诊断水力裂缝的组合物和方法
US20150096751A1 (en) * 2013-05-07 2015-04-09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Hydraulic fracturing composition, method for making and use of same
US20150034308A1 (en) * 2013-08-01 2015-02-05 Trace Logic, Inc. Oil and Gas Fracture Liquid Tracing with Oligonucleotides
CN103603655A (zh) * 2013-10-12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多级压裂返排液的示踪剂及监测方法
CN103556990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大庆市永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井产能跟踪与评价方法
CN105370259A (zh) * 2014-08-29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分段压裂方法
WO2016054322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Placement and uses of lateral assisting wellbores and/or kick-off wellbores
CN106014389A (zh) * 2016-04-26 2016-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化学示踪剂测试体积压裂水平井各段油水贡献的方法
CN105888653A (zh) * 2016-05-06 2016-08-2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一种多段压裂水平井示踪找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福堂等: "压裂返排过程中地层水与压裂液的判别方法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0401A (zh) * 2019-10-08 2019-12-17 西南石油大学 判断定向井、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井筒暂堵次数的方法
CN112943226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天津大港油田圣达科技有限公司 油水示踪剂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及各段油水贡献方法
CN112001089A (zh) * 2020-08-28 2020-11-27 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页岩气压裂工程跟踪推演方法
CN112001089B (zh) * 2020-08-28 2023-08-15 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页岩气压裂工程跟踪推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2922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3187A (en) Petroleum recovery chemical retention prediction technique
RU2548636C2 (ru) Способ отслеживани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ей жидкости в продуктивном пласте
US20160230550A1 (en) Method of tracing flow of hydrocarbon from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US3856468A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luid saturations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Fiallos Torres et al. Modeling interwell fracture interference and Huff-N-Puff pressure containment in eagle ford using EDFM
Kumar et al. Field implementation of mangala polymer flood: Initial challenges, mitigation and management
CN109577959B (zh) 一种利用示踪剂测定相邻压裂段裂缝连通性的方法
CN108222922A (zh) 基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方法
CN110259426B (zh) 一种非常规平台井井间压窜程度的评价方法
CN109113704A (zh) 多级压裂返排液的示踪监测方法
CN105201493B (zh) 一种识别水驱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双示踪剂方法
AU2016425994A1 (en) Gas isotope analysis
CN105507887A (zh) 一种高含水水平井注示踪剂找水工艺方法及管柱
US9010421B2 (en) Flowpath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AU2012203666B2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clay in a core sample
CN108825226A (zh) 一种采用化学示踪剂评估压后产气量的方法及装置
Volokitin et al. West Salym ASP pilot: surveillance results and operational challenges
Pathak et al.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determination for EOR projects in Means field, a mature West Texas carbonate field
CN205445599U (zh) 一种高含水水平井注示踪剂找水双封单卡工艺管柱
Gogarty et al. A field test of micellar solution flooding
WO2023209330A1 (en) Tracer method for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hydrocarbon wells
US4482806A (en) Multi-tracer logging technique
Pancharoen et al. From Pilot to Field-Wide Implementation: A Journey of Polymer Injection in the Largest Onshore Oilfield in Thailand
Awag et al. The impact of background water flow on the early migration of a CO2 plume in a tilted aquifer during the post-injection period
Schechter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CO2 pilot design in the naturally fractured Spraberry trend ar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