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6394A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16394A CN108216394A CN201810076337.9A CN201810076337A CN108216394A CN 108216394 A CN108216394 A CN 108216394A CN 201810076337 A CN201810076337 A CN 201810076337A CN 108216394 A CN108216394 A CN 1082163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lescopic rod
- deflector
-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 type triode
- n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019 stab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2 electromecha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电控装置,基于具体所设计的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针对新能源汽车(1)底部所设计的各个电控伸缩杆(4)进行同步控制,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对导流板(2)的下降,实现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导流板(2)之间的导流区,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提高新能源汽车(1)对地面的下压力,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并且在导流板(2)下降过程中,基于具体所设计的滤波电路(7),结合导流板(2)下表面所设计的各个测距传感器(6),在保证新能源汽车(1)正常行驶的同时,保证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不仅要考虑能源的可持续提供,还需要考虑实际行车的安全性,尤其是高速行驶中的车辆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电控装置,通过对车底空气引流,能够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提高高速行驶安全性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包括导流板、控制模块、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至少两个测距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按钮、滤波电路、同步电机驱动电路;其中,各个电控伸缩杆分别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各个测距传感器分别经滤波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控制模块为控制按钮进行供电,以及由控制模块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为各个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和由控制模块经滤波电路分别为各个测距传感器进行供电;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室内,控制模块、滤波电路、同步电机驱动电路分别设置于新能源汽车内部;导流板的长与新能源汽车的长相适应,导流板的宽与新能源汽车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电控伸缩杆的电机相互并联,构成伸缩杆电机组,同步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伸缩杆电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的底部,且各个电控伸缩杆沿新能源汽车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位于新能源汽车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在各个电控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与新能源汽车底部相接触;各个测距传感器相互并联,构成电控测距组,滤波电路包括运放器A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电控测距组与滤波电路输入端相连接,滤波电路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输出端,滤波电路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之间的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其中一端与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第七电阻R7,并接地;第八电阻R8串联在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各个测距传感器分别固定设置在导流板的下表面,且各个测距传感器的测距端分别竖直向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个电控伸缩杆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测距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本发明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电控装置,基于具体所设计的同步电机驱动电路,针对新能源汽车底部所设计的各个电控伸缩杆进行同步控制,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对导流板的下降,实现新能源汽车底部与导流板之间的导流区,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即通过高速流动的空气,提高新能源汽车对地面的下压力,将新能源汽车牢牢压在地面上,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并且在导流板下降过程中,基于具体所设计的滤波电路,结合导流板下表面所设计的各个测距传感器,在保证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的同时,保证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2)本发明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中,针对各个电控伸缩杆,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整个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3)本发明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中,针对测距传感器,进一步设计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有效适应光线微弱环境下的距离检测,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保证实际检测的准确性;
(4)本发明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中,针对导流板,进一步设计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充分利用铝合金材质的特点,使得所设计的导流板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所设计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护效果;
(5)本发明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的正视图。
其中,1. 新能源汽车,2. 导流板,3. 控制模块,4. 电控伸缩杆,5. 支架,6. 测距传感器,7. 滤波电路,8. 同步电机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1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包括导流板2、控制模块3、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4、至少两个测距传感器6,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控制按钮、滤波电路7、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其中,各个电控伸缩杆4分别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各个测距传感器6分别经滤波电路7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控制模块3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控制模块3为控制按钮进行供电,以及由控制模块3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为各个电控伸缩杆4进行供电,和由控制模块3经滤波电路7分别为各个测距传感器6进行供电;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驾驶室内,控制模块3、滤波电路7、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导流板2的长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相适应,导流板2的宽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电机相互并联,构成伸缩杆电机组,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3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伸缩杆电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5、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底部,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沿新能源汽车1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2位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2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2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2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4在控制模块3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2在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各个测距传感器6相互并联,构成电控测距组,滤波电路7包括运放器A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电控测距组与滤波电路7输入端相连接,滤波电路7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7输出端,滤波电路7输出端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之间的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其中一端与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第七电阻R7,并接地;第八电阻R8串联在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各个测距传感器6分别固定设置在导流板2的下表面,且各个测距传感器6的测距端分别竖直向下。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电控装置,基于具体所设计的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针对新能源汽车1底部所设计的各个电控伸缩杆4进行同步控制,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对导流板2的下降,实现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导流板2之间的导流区,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即通过高速流动的空气,提高新能源汽车1对地面的下压力,将新能源汽车1牢牢压在地面上,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并且在导流板2下降过程中,基于具体所设计的滤波电路7,结合导流板2下表面所设计的各个测距传感器6,在保证新能源汽车1正常行驶的同时,保证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基于上述设计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各个电控伸缩杆4,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整个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人性化设计;针对测距传感器6,进一步设计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有效适应光线微弱环境下的距离检测,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保证实际检测的准确性;针对导流板2,进一步设计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充分利用铝合金材质的特点,使得所设计的导流板2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所设计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护效果;针对控制模块3,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发明设计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1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包括导流板2、ARM处理器、至少两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至少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控制按钮、滤波电路7、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其中,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分别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各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分别经滤波电路7与ARM处理器相连接;ARM处理器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ARM处理器为控制按钮进行供电,以及由ARM处理器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为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和由ARM处理器经滤波电路7分别为各个红外测距传感器进行供电;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驾驶室内,ARM处理器、滤波电路7、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导流板2为铝合金材质制成,导流板2的长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相适应,导流板2的宽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电机相互并联,构成伸缩杆电机组,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ARM处理器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伸缩杆电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5、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底部,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沿新能源汽车1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2位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2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2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2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在ARM处理器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2在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各个红外测距传感器相互并联,构成电控测距组,滤波电路7包括运放器A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电控测距组与滤波电路7输入端相连接,滤波电路7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7输出端,滤波电路7输出端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之间的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其中一端与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第七电阻R7,并接地;第八电阻R8串联在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各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分别固定设置在导流板2的下表面,且各个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测距端分别竖直向下。实际应用当中,初始化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驾驶员驾驶新能源汽车1行驶,当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驾驶员按动位于驾驶室内的控制按钮,向ARM处理器发送启动控制命令,ARM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的控制命令,向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发送同步控制命令,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根据所接收到的同步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同步控制指令,并分别发送给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同步工作伸长,与此同时,设置于导流板2底部的各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实时工作,分别实时获得测距检测结果,并分别实时发送给滤波电路7,滤波电路7针对所接收到测距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实时滤波处理,滤除其中的噪声数据,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测距检测结果,然后,滤波电路7将经过滤波处理的各个测距检测结果进一步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在导流板2随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同步工作而下降的过程中,若ARM处理器实时所接收的各个测距检测结果中,存在等于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预设导流间距的测距检测结果时,则ARM处理器随即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控制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停止工作,保持导流板2当前所处的位置,其中,预设导流间距是保证车辆底部行驶中的正常通行,此时,导流板2与车辆底部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导流区,车辆高速行驶中,高速流动的空气就会由该导流区高速通过,即此结构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即通过高速流动的空气,提高新能源汽车1对地面的下压力,将新能源汽车1牢牢压在地面上,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1)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2)、控制模块(3)、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4)、至少两个测距传感器(6),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控制按钮、滤波电路(7)、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其中,各个电控伸缩杆(4)分别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各个测距传感器(6)分别经滤波电路(7)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控制模块(3)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控制模块(3)为控制按钮进行供电,以及由控制模块(3)经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为各个电控伸缩杆(4)进行供电,和由控制模块(3)经滤波电路(7)分别为各个测距传感器(6)进行供电;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驾驶室内,控制模块(3)、滤波电路(7)、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导流板(2)的长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相适应,导流板(2)的宽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电机相互并联,构成伸缩杆电机组,同步电机驱动电路(8)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3)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伸缩杆电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5)、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底部,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沿新能源汽车(1)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2)位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2)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2)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2)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4)在控制模块(3)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2)在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各个测距传感器(6)相互并联,构成电控测距组,滤波电路(7)包括运放器A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电控测距组与滤波电路(7)输入端相连接,滤波电路(7)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7)输出端,滤波电路(7)输出端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之间的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其中一端与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第七电阻R7,并接地;第八电阻R8串联在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各个测距传感器(6)分别固定设置在导流板(2)的下表面,且各个测距传感器(6)的测距端分别竖直向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控伸缩杆(4)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传感器(6)为红外测距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3)为微处理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76337.9A CN108216394A (zh) | 2018-01-26 | 2018-01-26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76337.9A CN108216394A (zh) | 2018-01-26 | 2018-01-26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16394A true CN108216394A (zh) | 2018-06-29 |
Family
ID=6266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76337.9A Pending CN108216394A (zh) | 2018-01-26 | 2018-01-26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16394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5714A (zh) * | 2009-06-02 | 2010-12-08 |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 可升降汽车底盘 |
US20130238198A1 (en) * | 2012-03-06 | 2013-09-12 | Michael Prentice | Dynamically-supported movable downforce-generating underbody in a motor vehicle |
CN105019780A (zh) * | 2015-07-10 | 2015-11-04 | 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一种智能滤波触发锁合式门 |
CN105059228A (zh) * | 2015-08-27 | 2015-11-18 | 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控驱动汽车保险杠 |
CN105059183A (zh) * | 2015-08-27 | 2015-11-18 | 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智能驱动防蹭警示装置 |
CN105908657A (zh) * | 2016-04-28 | 2016-08-31 | 无锡昊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滤波检测式道路隔离护栏 |
CN205553855U (zh) * | 2016-04-28 | 2016-09-07 | 郴州市中马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滤波检测控制式汽车空调 |
CN207902594U (zh) * | 2018-01-26 | 2018-09-25 | 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
2018
- 2018-01-26 CN CN201810076337.9A patent/CN1082163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5714A (zh) * | 2009-06-02 | 2010-12-08 |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 可升降汽车底盘 |
US20130238198A1 (en) * | 2012-03-06 | 2013-09-12 | Michael Prentice | Dynamically-supported movable downforce-generating underbody in a motor vehicle |
CN105019780A (zh) * | 2015-07-10 | 2015-11-04 | 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一种智能滤波触发锁合式门 |
CN105059228A (zh) * | 2015-08-27 | 2015-11-18 | 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控驱动汽车保险杠 |
CN105059183A (zh) * | 2015-08-27 | 2015-11-18 | 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智能驱动防蹭警示装置 |
CN105908657A (zh) * | 2016-04-28 | 2016-08-31 | 无锡昊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滤波检测式道路隔离护栏 |
CN205553855U (zh) * | 2016-04-28 | 2016-09-07 | 郴州市中马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滤波检测控制式汽车空调 |
CN207902594U (zh) * | 2018-01-26 | 2018-09-25 | 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06336A (zh) | 一种电动车整车振动综合试验平台 | |
CN210454753U (zh) | 平板输送带无人值守隧道洗车机 | |
CN206934059U (zh) | 分级越障式清洗机器 | |
CN204840794U (zh) | 一种跑步机 | |
CN207191429U (zh) | 一种用于清洁光伏板的带机械臂的八旋翼飞行装置 | |
CN206128701U (zh) | 一种电机驱动式挡雨公交站台 | |
CN10821639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
CN209373047U (zh) |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连接装置 | |
CN105966490A (zh) | 太阳能电池板清洗机器人行走装置 | |
CN108856017A (zh) | 一种用于雨中无人驾驶的全景摄像头 | |
CN109323699A (zh) | 一种基于车联网使用的手机导航装置 | |
CN206541195U (zh) | 用于太阳能面板清扫机器人的导航系统 | |
CN220625894U (zh) | 一种建筑灰尘取样检测装置 | |
CN106510566A (zh) | 分级越障式清洗机器 | |
CN20790259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驱动式高速行驶稳定装置 | |
CN209142099U (zh) | 一种全自动洗车机停车引导装置 | |
CN214976537U (zh) | 一种智能纺织车间 | |
CN206147338U (zh) | 一种基于电感数字变换器的自动循迹小车 | |
CN207367045U (zh) | 设备行进过程轨距变化自动感应检测装置 | |
CN108216395A (zh)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 |
CN106124222A (zh) | 一种车窗升降系统试验台 | |
CN106016593B (zh) | 一种自动探源的空气净化设备 | |
CN100585146C (zh) | 发动机自动监视系统 | |
CN108556935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保护装置 | |
CN205987509U (zh) | 一种应用于布匹加工的静电消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