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7362A -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7362A
CN108207362A CN201710828123.8A CN201710828123A CN108207362A CN 108207362 A CN108207362 A CN 108207362A CN 201710828123 A CN201710828123 A CN 201710828123A CN 108207362 A CN108207362 A CN 108207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ousing
slot
chamber
coupl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81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彩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Ruoyu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8281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7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7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736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29/00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 A01F29/02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having rotating knives with their cutting edges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ir rotational axis
    • A01F29/04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having rotating knives with their cutting edges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ir rotational axis with feeding direction transverse to 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29/00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 A01F29/09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顶壁均通贯设有腔口,左右两侧腔口顶部的壳体顶面分别设有第一锥状斗和第二锥状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底部延展部之间的壳体内相联通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切碎腔,切碎腔底部的壳体底面内设有槽口,槽口与切碎腔之间的壳体内设有洞口;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同步加料工作,提高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能实现自动控制秸秆混合切碎工作,提高混合均匀性,防止秸秆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源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作物秸秆是生物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可作为燃料、生物基料和工业原料等,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再利用,首先需要对秸秆进行切碎。传统的秸秆切碎设备均只有单腔,耗时较长,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顶壁均通贯设有腔口,左右两侧所述腔口顶部的所述壳体顶面分别设有第一锥状斗和第二锥状斗,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底部延展部之间的所述壳体内相联通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切碎腔,所述切碎腔底部的所述壳体底面内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切碎腔之间的所述壳体内设有洞口,所述切碎腔顶部的所述壳体内内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导接槽,所述导接槽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相联通设置,所述导接槽与所述切碎腔之间的所述壳体内设有过孔,所述导接槽中间顶部的所述壳体内设有转换腔,所述转换腔配合连接有左右延展设置的第一转接轴,所述转换腔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锥状轮右侧底部吻合连接有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二锥状轮底部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转换腔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底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并探到所述导接槽内的第一卡接轴,所述导接槽内设有转换装置,所述切碎腔内设有与所述转换装置配合连接的切碎装置,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壳体顶壁中设置有滑接密封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接轴左侧延展部通贯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转换腔之间的所述壳体且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左侧延展尾部探到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空腔左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延展部通贯所述转换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的所述壳体且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延展尾部探到所述第二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空腔右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切叶,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切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左右延展滑接设置在所述导接槽内的导接块以及转接设置在所述导接块中间位置内且向下延展设置的卡接套,所述卡接套顶部与所述第一卡接轴底部相对,所述卡接套底部延展部探到所述过孔内且配合连接,所述卡接套内滑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二卡接轴,所述导接块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探到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且尾部均固定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右侧内壁以及与所述第二空腔左侧内壁滑接的挡接板,所述卡接套左侧的所述导接槽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且与所述导接块螺状纹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底部延展尾部与所述导接槽内底壁转接,所述螺状杆顶部延展尾部与第二驱动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切碎装置包括向上延展且转接设置在所述切碎腔内底壁的第二转接轴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轴外表面上的连套,所述连套外表面上设有第三切叶,所述第二转接轴顶部延展尾部探到所述过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卡接轴底部延展尾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滑接密封装置包括所述壳体顶壁中设置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固定设置有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左右两侧配合连接有螺状纹背向设置的第一螺状杆,所述第一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密封挡接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导接槽与切碎腔之间的壳体内设过孔,导接槽中间顶部的壳体内设转换腔,转换腔配合连接左右延展设置的第一转接轴,转换腔内的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置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右侧底部吻合连接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底部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转换腔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底部配合连接向下延展并探到导接槽内的第一卡接轴,导接槽内设转换装置,切碎腔内设与转换装置配合连接的切碎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开启关闭工作以及混料切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防止秸秆浪费。
2.通过转换装置包括左右延展滑接设置在导接槽内的导接块以及转接设置在导接块中间位置内且向下延展设置的卡接套,卡接套顶部与第一卡接轴底部相对,卡接套底部延展部探到过孔内且配合连接,卡接套内滑接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二卡接轴,导接块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探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且尾部均固定设置分别与第一空腔右侧内壁以及与第二空腔左侧内壁滑接的挡接板,卡接套左侧的导接槽内设上下延展设置且与导接块螺状纹配合连接的螺状杆,螺状杆底部延展尾部与导接槽内底壁转接,螺状杆顶部延展尾部与第二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二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的挡接板升降工作,完成下料的开启以及关闭工作,提高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减少秸秆碎制备过多造成浪费或秸秆碎制备过少造成不能满足施肥需求。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的挡接板升降工作,完成同步加料工作,提高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减少秸秆碎制备过多造成浪费或秸秆碎制备过少造成不能满足施肥需求,能实现自动控制秸秆混合切碎工作,提高混合均匀性,防止秸秆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混料施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所述第一空腔51和所述第二空腔52内顶壁均通贯设有腔口53,左右两侧所述腔口53顶部的所述壳体5顶面分别设有第一锥状斗6和第二锥状斗7,所述第一空腔51和所述第二空腔52底部延展部之间的所述壳体5内相联通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切碎腔55,所述切碎腔55底部的所述壳体5底面内设有槽口54,所述槽口54与所述切碎腔55之间的所述壳体5内设有洞口554,所述切碎腔55顶部的所述壳体5内内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导接槽56,所述导接槽56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51和所述第二空腔52相联通设置,所述导接槽56与所述切碎腔55之间的所述壳体5内设有过孔58,所述导接槽56中间顶部的所述壳体5内设有转换腔57,所述转换腔57配合连接有左右延展设置的第一转接轴571,所述转换腔57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57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锥状轮572,所述第一锥状轮572右侧底部吻合连接有第二锥状轮573,所述第二锥状轮573底部与第一驱动器574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574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转换腔57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574底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并探到所述导接槽56内的第一卡接轴575,所述导接槽56内设有转换装置,所述切碎腔55内设有与所述转换装置配合连接的切碎装置,所述壳体5固定设置在固定座4上,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壳体5之间通过紧固螺栓41固定,所述壳体5顶壁中设置有滑接密封装置。
有益地,所述第一转接轴571左侧延展部通贯所述第一空腔51与所述转换腔57之间的所述壳体5且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571左侧延展尾部探到所述第一空腔51内且与所述第一空腔51左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571右侧延展部通贯所述转换腔57和所述第二空腔52之间的所述壳体5且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571右侧延展尾部探到所述第二空腔52内且与所述第二空腔52右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一空腔51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571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切叶511,所述第二空腔52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571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切叶521,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内的第一转接轴571同时转动工作,进而对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的秸秆进行初始切碎工作,提高切碎均匀性,同时,防止秸秆长时间推积造成下料不畅。
有益地,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左右延展滑接设置在所述导接槽56内的导接块561以及转接设置在所述导接块561中间位置内且向下延展设置的卡接套5611,所述卡接套5611顶部与所述第一卡接轴575底部相对,所述卡接套5611底部延展部探到所述过孔58内且配合连接,所述卡接套5611内滑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二卡接轴5612,所述导接块561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探到所述第一空腔51和所述第二空腔52内且尾部均固定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51右侧内壁以及与所述第二空腔52左侧内壁滑接的挡接板564,所述卡接套5611左侧的所述导接槽56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且与所述导接块561螺状纹配合连接的螺状杆562,所述螺状杆562底部延展尾部与所述导接槽56内底壁转接,所述螺状杆562顶部延展尾部与第二驱动器56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563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导接槽56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的挡接板564升降工作,完成下料的开启以及关闭工作,提高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减少秸秆碎制备过多造成浪费或秸秆碎制备过少造成不能满足需求。
有益地,所述切碎装置包括向上延展且转接设置在所述切碎腔55内底壁的第二转接轴55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轴551外表面上的连套552,所述连套552外表面上设有第三切叶553,所述第二转接轴551顶部延展尾部探到所述过孔58内且与所述第二卡接轴5612底部延展尾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秸秆混合切碎工作,提高混合均匀性,防止秸秆堵塞。
有益地,所述滑接密封装置包括所述壳体5顶壁中设置的滑接腔90,所述滑接腔90中固定设置有第三驱动器91,所述第三驱动器91左右两侧配合连接有螺状纹背向设置的第一螺状杆92,所述第一螺状杆92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密封挡接板93,通过所述滑接密封装置实现对所述腔口53的开启关闭。
初始状态时,导接块561位于导接槽56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导接块561带动左右两侧尾部的挡接板564分别位于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分别与切碎腔55相联通处均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导接块561内的卡接套5611顶部最大程度远离第一卡接轴575底部,此时,卡接套5611底部延展部最大程度探到过孔58内且与第二卡接轴5612最大程度滑接。
当需要切碎秸秆工作时,首先将秸秆分别倒入第一锥状斗6和第二锥状斗7内,使第一锥状斗6内的秸秆经第一锥状斗6底部的腔口53汇集滑落入第一空腔51内,使第二锥状斗7内的秸秆经第二锥状斗7底部的腔口53汇集滑落入第二空腔52内,此时,通过第一驱动器574带动第二锥状轮573转动,进而由第二锥状轮573带动第一锥状轮572转动,此时,由第一锥状轮572带动第一转接轴571转动,从而,由第一转接轴571带动第一空腔51内的第一切叶511进行转动切碎,并由第一转接轴571同时带动第二空腔52内的第二切叶521进行转动切碎工作,当初次切碎完成后,此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器574停止转动,同时,通过第二驱动器563带动螺状杆562转动,由螺状杆562带动导接块561逐渐沿导接槽56内的顶部方向滑动,同时,由导接块561带动左右两侧的挡接板564底面逐渐远离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内底壁,此时,导接块561内的卡接套5611顶部之间靠近第一卡接轴575底部一侧滑动,直至如图4所示导接块561滑动至导接槽56内的最顶部位置时,此时,控制第二驱动器563停止转动,同时,由导接块561带动左右两侧的挡接板564底面分别最大程度远离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内底壁,,此时,第一卡接轴575完全探到导接块561内的卡接套5611内且配合连接,同时,使卡接套5611底部延展部滑动至第二卡接轴5612顶部延展尾部位置且配合连接,然后,通过第一驱动器574带动第二锥状轮573转动,进而由第二锥状轮573带动第一锥状轮572转动,此时,由第一锥状轮572带动第一转接轴571转动,从而,由第一转接轴571带动第一空腔51内的第一切叶511进行转动切碎,使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内的秸秆快速滑入切碎腔55内,同时,由第一卡接轴575带动卡接套5611以及卡接套5611内底部的第二卡接轴5612转动,进而由第二卡接轴5612带动第二转接轴551以及第二转接轴551上的连套552以及连套552上的第三切叶553转动,从而实现混料切碎工作,同时,提高洞口554的筛料速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导接槽与切碎腔之间的壳体内设过孔,导接槽中间顶部的壳体内设转换腔,转换腔配合连接左右延展设置的第一转接轴,转换腔内的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置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右侧底部吻合连接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底部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转换腔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底部配合连接向下延展并探到导接槽内的第一卡接轴,导接槽内设转换装置,切碎腔内设与转换装置配合连接的切碎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开启关闭工作以及混料切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防止秸秆浪费。
2.通过转换装置包括左右延展滑接设置在导接槽内的导接块以及转接设置在导接块中间位置内且向下延展设置的卡接套,卡接套顶部与第一卡接轴底部相对,卡接套底部延展部探到过孔内且配合连接,卡接套内滑接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二卡接轴,导接块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探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且尾部均固定设置分别与第一空腔右侧内壁以及与第二空腔左侧内壁滑接的挡接板,卡接套左侧的导接槽内设上下延展设置且与导接块螺状纹配合连接的螺状杆,螺状杆底部延展尾部与导接槽内底壁转接,螺状杆顶部延展尾部与第二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二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的挡接板升降工作,完成下料的开启以及关闭工作,提高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减少秸秆碎制备过多造成浪费或秸秆碎制备过少造成不能满足施肥需求。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的挡接板升降工作,完成同步加料工作,提高秸秆碎制备的精准度,减少秸秆碎制备过多造成浪费或秸秆碎制备过少造成不能满足施肥需求,能实现自动控制秸秆混合切碎工作,提高混合均匀性,防止秸秆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顶壁均通贯设有腔口,左右两侧腔口顶部的壳体顶面分别设有第一锥状斗和第二锥状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底部延展部之间的壳体内相联通设有向下延展设置的切碎腔,切碎腔底部的壳体底面内设有槽口,槽口与切碎腔之间的壳体内设有洞口,切碎腔顶部的壳体内内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导接槽,导接槽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联通设置,导接槽与切碎腔之间的壳体内设有过孔,导接槽中间顶部的壳体内设有转换腔,转换腔配合连接有左右延展设置的第一转接轴,转换腔内的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右侧底部吻合连接有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底部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转换腔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底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并探到导接槽内的第一卡接轴,导接槽内设有转换装置,切碎腔内设有与转换装置配合连接的切碎装置,壳体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固定座与壳体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壳体顶壁中设置有滑接密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轴左侧延展部通贯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转换腔之间的所述壳体且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左侧延展尾部探到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空腔左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延展部通贯所述转换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的所述壳体且转接,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延展尾部探到所述第二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空腔右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切叶,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切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左右延展滑接设置在所述导接槽内的导接块以及转接设置在所述导接块中间位置内且向下延展设置的卡接套,所述卡接套顶部与所述第一卡接轴底部相对,所述卡接套底部延展部探到所述过孔内且配合连接,所述卡接套内滑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第二卡接轴,所述导接块左右两侧延展尾部分别探到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且尾部均固定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右侧内壁以及与所述第二空腔左侧内壁滑接的挡接板,所述卡接套左侧的所述导接槽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且与所述导接块螺状纹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底部延展尾部与所述导接槽内底壁转接,所述螺状杆顶部延展尾部与第二驱动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碎装置包括向上延展且转接设置在所述切碎腔内底壁的第二转接轴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轴外表面上的连套,所述连套外表面上设有第三切叶,所述第二转接轴顶部延展尾部探到所述过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卡接轴底部延展尾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密封装置包括所述壳体顶壁中设置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固定设置有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左右两侧配合连接有螺状纹背向设置的第一螺状杆,所述第一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密封挡接板。
CN201710828123.8A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Withdrawn CN108207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8123.8A CN108207362A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8123.8A CN108207362A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7362A true CN108207362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5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8123.8A Withdrawn CN108207362A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73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6902B (zh) 一种秸秆粉碎装置
CN106614055B (zh) 一种猪饲料自动喂料器
CN110074049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粪便沉降处理器
CN206334600U (zh) 建筑材料搅拌装置
CN106677539A (zh) 一种一体式泥浆浇灌机
CN107306813A (zh) 一种养猪场用自动搅拌喂料设备
CN107306824A (zh) 一种养猪用自动搅拌及喂料设备
CN108207362A (zh) 一种生物质能源粗加工装置
CN107553780B (zh) 一种环保装置
CN209861653U (zh) 一种秸秆饲料粉碎筛选装置
CN108855460A (zh) 一种生物质能源装置
CN108207358A (zh) 一种生物质能源加工装置
CN208277163U (zh) 一种陶瓷生产用定量进料高效练泥机
CN108611251A (zh) 一种生物新材料用酶制备装置
CN107377124A (zh) 一种食品行业用智能机器人
CN107282242B (zh) 一种节省人力的机器人
CN107377098A (zh) 一种中医药配制设备
CN205435544U (zh) 一种粉末或颗粒用搅拌机
CN108212330A (zh) 一种中医用药材配制设备
CN213474526U (zh) 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用提升装置
CN107306619A (zh) 一种高效率的秸秆粉碎装置
CN217487161U (zh) 多肉植物栽培基质发酵装置
CN213639215U (zh) 一种草原牛羊养殖用粪便处理装置
CN211607447U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秸秆粉碎装置
CN107891551A (zh) 一种环保的塑料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04

Address after: 436001 4 4, Wu Du Avenue, Ezhou, Hubei

Applicant after: Wang Ruoyun

Address before: 543100 no weight group 1, six Fort village, six town, Cangwu County, Wuzhou,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Wei Caiya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