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97939A -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97939A
CN108197939A CN201711478899.8A CN201711478899A CN108197939A CN 108197939 A CN108197939 A CN 108197939A CN 201711478899 A CN201711478899 A CN 201711478899A CN 108197939 A CN108197939 A CN 108197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user
payment
debt
receiva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788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乐家
贺才贵
郗富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Ring Chain Collection And Paym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ing Chain Collection And Paym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ing Chain Collection And Paym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ing Chain Collection And Paym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788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97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97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7939A/zh
Priority to CN201810985615.2A priority patent/CN109993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2Bill distribution or pay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22Payment schemes or models
    • G06Q20/26Debit schemes, e.g. "pay now"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所述支付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注册信息,并根据所述注册信息登记用户的应收应付明细账;接收用户设定的运算参数,所述运算参数包括链首付款计划、链中链尾收款费用率(折让率)、服务费率、时间期限、分配率、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应收应付主体属性,将现实世界存在的应收应付映射至数据环链收付平台以形成债图,在所述债图中筛选出包括应收应付链及复杂结构链长;在收付过程中链首用户付款有收益;链中一收一付,无收款费用,有付款收益;链尾用户收款,按费用标准扣减收付费用,极大方便用户。

Description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对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即时链式收付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宏观方面市场主体之间的应收应付日趋庞杂,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在微观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主体应收应付周转速度变慢、沉淀,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融资成本正在严重影响市场各主体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收付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货币,另一方面收付效率缓慢低下,整个网络收付流转不畅,是货币超发流动性、高杠杆、通胀等经济发展难题的根本原因。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收付方法及系统,能够一笔资金一次支付同时完成多用户之间的收付,高效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种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基于环链收付平台;在环链收付平台中,
链首用户直接发起即时付款,并获取付款收益;
链中用户一收一付,并获取付款收益且无需支付收款费用;
链尾用户收款,其收款费用按收款费用标准,从收到的款项中直接扣减;
环链收付平台将链尾用户扣减的收付费用作为所述付款收益,补贴给链首用户与链中用户;
所述方法包括:
S10,接收用户的注册信息,所述登记用户的注册信息包括应收应付的金额及属性;其中所述金额包括应收金额、应付金额、金额期限、以及应收应付分类;所述属性包括应收应付双方主体、关联方主体、以及主体属性与其分类;
S20,首先,接收链首用户的即时付款;接收链中链尾用户的应收应付金额和运算参数,运算参数包括用户属性、链首用户和链中用户付款收益、以及链尾收款费用率;
其次,根据链首即时付款金额、链中/链尾应收应付款、以及运算参数确定至少一条用户应收应付链,用户应收应付链为包含有复杂链式结构的债链;
再次,根据即时链式收付模式需要,设置用户环链收付平台资金账号,用于接收链首用户交纳或从外部导入的资金;
S30,根据属性、以及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图;其中,债图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应收应付关系的有向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关联关系的无向边集合、链首用户和链中用户补贴率集合、链尾用户的节点集合对应的费率集合、所述有向边集合对应的有向边属性集合、用于表征用户独立关系的节点集合、以及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属性集合;
S40,在所述债图中确定用户债链结构包含多用户链式结构,并包含以此基础演变的复杂链式结构;紧接着,基于所述链首用户的即时付款,在所述用户应收应付链条参与的用户的资金账号内,由链首用户导入一笔资金一次支付,同时完成用户之间应收款应付款的支付;
S50,环链收付平台在链尾扣除费用后收到余款,所述链尾收款费用一部分分配给链首和链中用户,另一部分转为平台收入。
进一步,其中,在S40中,根据按即时链式付款方法需要设置用户资金账号,其包括基本账号、锁定金账号、和/或电票账号;
其中,在S20中,根据链首用户即时付款金额、链中链尾用户主体和应收应付金额、关联方主体、链首链中付款收益、以及链尾运算参数确定所述链式结构;
其中,在S20中,所述链首用户即时付款,指在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且无需设置付款计划与应付账款,环链收付平台即时抓取对应的链式结构,链中用户与链尾用户确认收付信息,同时完成各个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收支,支付资金大小在链条中保持不变;
其中,在S30中,根据所述应收应付属性以及所述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链结构:
首先,确定应收应付双方中的表征应付方和表征应收方;其次,在表征应付方的第一节点与表征应收方的第二节点之间建立有向连线,所述有向连线的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有向连线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出边并且作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入边,出边和入边分别与出度和入度相对应;
其中,在S10中,确定关联方中的至少两个链中用户,并在表征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各个节点之间建立无向连线。
进一步,其中,在S30中,在债图结构中确定属性图包括:
主体属性图,按主体性质、主体类别、经营规模、地域分步、行业、以及指数分类;
金额属性图,按即时付款金额、应收应付金额、时间期限、有效性、频率、以及出入边多少分类;
参数属性图,按链首链中付款收益率、链尾收款费用率、分配率、服务费率、以及债指数分类。
进一步,在S30中,在所述债图中采用单机式、集中式、分布式或并行处理方案确定债图模型;债图模型从图形上分,包含多用户债链以及复杂结构;债图模型从属性特点上分包括主体关系图、应收应付数据图、以及属性关系图。
进一步,在S20中,所述债链分为简单债链、链中存在多个支路的多层复合债链、以及多链首或者多链尾的复合结构;
其中,所述债链的拾取方法是:在确定至少一个节点的前提下寻找该链,其筛选条件包括链首、链中、链尾或任意指定的节点;
当按照所确定链首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首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首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每个节点以深度或广度的方式找寻一下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最后,形成该链;
当按照所确定链中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中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中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和应付款两个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
当按照所确定链尾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尾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尾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的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最后,形成该链;
当按照所确定任意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任意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或应付款的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最后,形成该链。
进一步,在S20中的债链为债树结构,债树结构包括发散型债树与收敛型债树两种类型;
其中发散型债树以链首1个节点、以及链中和链尾n个节点组成的;
其中收敛型债树以链首和链中n个节点、以及链尾1个节点的链式结构组成;
在S20中,链中用户关联方一方对外有应收,另一方对外有应付;
补贴链式收付需要一定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链首直接发起付款、债链的提取、链中用户收款付款、链尾折让收款、收益过程、和/或下载单据。
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系统,即基于环链收付平台,其包括:
用户的注册信息接收单元,其注册信息登记用户的应收应付金额及应收应付属性;其中所述金额包括应收金额、应付金额、金额期限、以及应收应付分类;所述应收应付属性包括用户双方主体、关联方主体、以及主体属性与其分类;
运算参数接收单元,其用于接收用户设定的运算参数;所述运算参数包括链首即时付款、收益率、链尾收款费用率、服务费率、时间期限、和/或分配率中的至少一种;
债图建立单元,其用于根据应收应付属性以及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图;其中,所述债图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有向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关联关系的无向边集合、所述节点集合对应的补贴率、费率集合、以及所述有向边集合对应的有向边属性集合;
所述债图建立单元包括:
有向连线建立模块,其用于确定应收应付双方中的应付方和应收方,并在表征应付方的第一节点与表征应收方的第二节点之间建立有向连线,所述有向连线的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有向连线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出边并且作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入边,其中,出边和入边分别与出度和入度相对应。
所述债图建立单元还包括:
无向连线建立模块,其用于确定关联方中的至少两个用户,并在表征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各个节点之间建立无向连线。
本系统还包括结构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主体属性、参数属性、以及金额属性在所述债网中确定多用户结构图包含基本结构、多用户链式结构、以及复杂结构。
本系统还包括资金的支付单元,其具有用户充值、提现、链首即时付款、链中收款付款、链尾收款、付款收益、账号管理、支付流程、单据管理、以及权限管理。
本系统还包括管理分析单元:其用于用户管理、展示、评定、对接外部数据、以及交互需求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将用户提供的应收应付数据形成债图结构,从中提取多用户链式结构,含以此基础演变的复杂链式结构。根据即时链式支付原理,链首用户对链第二个用户直接发起付款,无需依赖应付账款和付款计划,平台即时提取链第二个用户后面的用户的链式结构,链中用户一收一付,链尾收款,瞬间依次完成多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支付。链首和链中用户有付款收益无费用,链尾用户有收款费用,无需交纳只需在收款时扣减即可,更好的方便用户。同时平台将链尾收款费用分配给给链首和链中用户,作为付款收益。另平台取其中一部份服务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简单债链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n层复合债链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链首多链尾复合结构债链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中发散结构债树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收敛性结构债树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总体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7,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收付方法及系统,能够一笔资金一次支付,同时完成多用户之间的收付,收付高效。其基于环链收付平台,其在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无需付款计划和应付账款,链首和链中用户有付款收益,无收款费用,;
链尾用户无需交纳收款费用,直接按收款费用标准,从收到的款项中扣减收付费用;
环链收付平台将链尾用户扣减的收付费用,补贴给链首链中用户,作为所述付款收益;
链首用户即时付款,指在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无需设置付款计划和应付账款,环链收付平台即时抓取后面的链式结构,链中链尾用户确认收付信息,同时完成多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收支,支付资金大小在链条中保持不变,链尾扣除费用后收到余款,链尾收款费用一部分转为链首链中付款收益,一部分转为环链收付平台收入;
所述方法包括:
S10,接收用户的注册信息,并根据所述注册信息登记用户的应收应付金额及属性;其中所述金额包括应收金额、应付金额、金额期限、以及应收应付分类;所述属性包括应收应付双方主体、关联方主体、以及主体属性与其分类;
S20,首先,接收链首用户的即时付款;接收链中链尾用户的应收应付金额和运算参数,其包用户属性、链首和链中用户付款收益、链尾收款费用率等;
其次,根据链首即时付款金额、链中链尾应收应付款、运算参数等确定至少一条用户应收应付链,包含有复杂链式结构的债链;
再次,根据即时链式收付模式需要,设置用户环链收付平台资金账号,用于接收链首用户交纳或从外部导入的资金;
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无需设置付款计划和应付账款,环链收付平台即时抓取后面的链式结构,链中链尾用户确认收付信息,同时完成多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收支,支付资金大小在链条中保持不变,链尾扣除费用后收到余款,链尾收款费用一部分转为链首链中付款收益,一部分转为环链收付平台收入;
S30,根据属性、以及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图;其中,债图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应收应付关系的有向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关联关系的无向边集合、链首用户和链中用户补贴率集合、链尾用户的节点集合对应的费率集合、所述有向边集合对应的有向边属性集合、用于表征用户独立关系的节点集合、以及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属性集合;
S40,在所述债图中确定用户债链结构包含多用户链式结构,并包含以此基础演变的复杂链式结构;
紧接着,基于所述链首用户的即时付款,在所述用户应收应付链条参与的用户的资金账号内,由链首用户导入一笔资金一次支付,同时完成用户之间应收款应付款的支付;
S50,环链收付平台将链尾收款费用一部分付给链首和链中用户,一部分做为环链收付平台收入,链尾用户收到扣除费用后的余款;
其中,在S40中,根据按补贴链式收付方法需要设置用户资金账号,其包括基本账号、锁定金账号、和/或电票账号。
其中,在S20中,根据链首用户直接支付资金、应收应付双方主体、链中用户关联方主体、链中应收应付金额、以及链尾运算参数确定所述链式结构;
其中,在S20中,所述链首用户直接支付资金,指在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链首用户独自导入资金,链中用户无需交收付费用,也无需扣费,链尾用户按收款费用标准扣费,无需交费。
其中,在S30中,根据所述应收应付属性以及所述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链结构:
首先,确定应收应付双方中的表征应付方和表征应收方;其次,在表征应付方的第一节点与表征应收方的第二节点之间建立有向连线,所述有向连线的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有向连线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出边并且作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入边,出边和入边分别与出度和入度相对应。
其中,在S10中,确定关联方中的至少两个链中用户,并在表征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各个节点之间建立无向连线。
其中,在S30中,在债图结构中确定属性图:
主体属性图,按主体性质、主体类别、经营规模、地域分步、行业、以及指数分类;
金额属性图,按直接付款金额、付款收益、时间期限、有效性、频率、以及出入边多少分类;
参数属性图,按链首链中收益率、链尾收款费用率(折让率)、分配率、服务费率、以及债指数分类。
进一步地,在S30中,在所述债图中采用单机式、集中式、分布式或并行处理方案确定债图模型;债图模型从图形上分,包含多用户债链以及复杂结构;债图模型从属性特点上分包括主体关系图、应收应付数据图、以及属性关系图。
进一步地,在S20中,所述债链分为简单债链、链中存在多个支路的多层复合债链、以及多链首或者多链尾的复合结构三种情况。
其中,所述债链的拾取方法是:在确定至少一个节点的前提下寻找该链,其筛选条件包括链首、链中、链尾或任意指定的节点;
当按照所确定链首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首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首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每个节点以深度或广度的方式找寻一下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以达到用户设置要求或特定目的,最后,形成该链。系统仍可从该链基础上拓展以拾取最优链。该方案一般会产生简单链和1个链首的复合债链;
当按照所确定链中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中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中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和应付款两个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以达到用户设置要求或特定目的,最后,形成该链。系统仍可从该链基出上基础上拓展以拾取最优链。该方案一般会产生简单债链和多个链首或者多个链尾的复合债链。
当按照所确定链尾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尾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尾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的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以达到用户要求或特定目的,最后,形成该链。系统仍可从该链基出上基础上拓展以拾取最优链。该方案一般会产生简单债链和多个链首或者多个链尾的复合债链。
当按照所确定任意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任意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或应付款的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以达到用户设置要求或特定目的,最后,形成该链。系统仍可从该链基础上拓展以拾取最优链。该方案一般会产生简单债链和多个链首或者多个链尾的复合债链。
进一步地,在S20中的债链为债树结构,债树结构包括发散型债树与收敛型债树两种类型;
其中发散型债树以链首1个节点、以及链中和链尾n个节点组成的;
当链首确定后,按每条债链的找寻原则,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和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所有满足用户需求目的债链复合形成发散型债树。
其中收敛型债树以链首和链中n个节点、以及链尾1个节点的链式结构组成;
当链尾确定,按债链的划寻原则,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和金额、方向等为基本条件,所有满足用户需求或特定目的的债链复合形成收敛型债树。
在S20中,链中用户关联方双方主体关系密切,关联方一方对外有应收,另一方对外有应付;
为更好的解决各自的应收应付,双方确认为关联方关系,用等号“=”表示,在环链收付过程中,完成关联双方之间收付。如在链A→B→C=D→M→Z支付过程中,其中完成B和C、C和D,D和M之间的支付。关联双方在完全自愿,完全理解,履行法律手续的基础上确认为关联方关系;如集团各子公司之间等关系都可生成关联方。
所述即时链式付款模式收付资金由链首用户独自导入资金即时付款,无需其它用户导入资金。
所述补即时链式支付模式,是指在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链首和链中用户有付款收益无收款费用。
链尾用户无需交纳收款费用,直接按收款费用标准,从收到的款项中扣减收付费用。
环链收付平台将链尾用户扣减的收付费用,补贴给链首链中用户,作为所述付款收益;
链首用户即时付款,指在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无需设置付款计划和应付账款,环链收付平台即时抓取后面的链式结构,链中链尾用户确认收付信息,同时完成多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收支,支付资金大小在链条中保持不变,链尾扣除费用后收到余款,链尾收款费用一部分转为链首链中付款收益,一部分转为环链收付平台收入;
即时链式收付需要一定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链首直接发起付款、债链的提取、链中用户收款付款、链尾折让收款、补贴过程及下载单据中的至少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系统,即集成在环链收付平台上,其包括:
用户的注册信息接收单元100,其注册信息登记用户的应收应付金额及应收应付属性;其中所述金额包括应收金额、应付金额、金额期限、以及应收应付分类;所述应收应付属性包括链首用户与链尾用户应收应付双方主体、链中用户关联方主体、以及主体属性与其分类;
运算参数接收单元200,接收用户设置的收款参数,所属收款参数包含链中链尾收款费用率、收付期限等,用户根据各自需求设置参数值。
债图建立单元300,其用于根据应收应付属性以及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图;其中,所述债图中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有向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关联关系的无向边集合、所述节点集合对应的收益率、费率集合、以及所述有向边集合对应的有向边属性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债图建立单元包括:
有向连线建立模块,其用于确定应收应付双方中的应付方和应收方,并在表征应付方的第一节点与表征应收方的第二节点之间建立有向连线,所述有向连线的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有向连线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出边并且作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入边,其中,出边和入边分别与出度和入度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债图建立单元还包括:
无向连线建立模块,其用于确定关联方中的至少两个用户,并在表征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各个节点之间建立无向连线。
进一步,本系统还包括结构确定单元400,在所属债图中确定债结构,含多用户链式结构和复杂链式结构,按链式收付需求设置资金账户,接收用户交纳或外部导入的资金
进一步,本系统还包括资金的支付单元500,链首用户无需设置付款计划和应付账款,即时发起付款,环链收付平台即时抓取后面的链式结构,链中链尾用户确认收付信息,同时完成多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收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将用户提供的应收应付数据形成债图结构,从中提取多用户链式结构,含以此基础演变的复杂链式结构。根据即时链式支付原理,链首用户对链第二个用户直接发起付款,无需依赖应付账款和付款计划,平台即时提取链第二个用户后面的用户的链式结构,链中用户一收一付,链尾收款,瞬间依次完成多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支付。链首和链中用户有付款收益无费用,链尾用户有收款费用,无需交纳只需在收款时扣减即可,更好的方便用户。同时平台将链尾收款费用分配给给链首和链中用户,作为付款收益。另平台取其中一部份服务费。
传统收付方式,一笔资金一次支付只能完成两用户之间的收付。环链收付方式,一笔资金一次支付,可瞬间完成更多用户和更大金额的收付。即时链式支付模式是环链收付平台中重要的一种环链收付方式,一方面可高效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化解经济金融发展难题;另一方面可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引擎,有助于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经济生态系统,助力更好经济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环链收付平台;在环链收付平台中,
链首用户直接发起即时付款,并获取付款收益;
链中用户一收一付,并获取付款收益且无需支付收款费用;
链尾用户收款,其收款费用按收款费用标准,从收到的款项中直接扣减;
环链收付平台将链尾用户扣减的收付费用作为所述付款收益,补贴给链首用户与链中用户;
所述方法包括:
S10,接收用户的注册信息,所述登记用户的注册信息包括应收应付的金额及属性;其中所述金额包括应收金额、应付金额、金额期限、以及应收应付分类;所述属性包括应收应付双方主体、关联方主体、以及主体属性与其分类;
S20,首先,接收链首用户的即时付款;接收链中链尾用户的应收应付金额和运算参数,运算参数包括用户属性、链首用户和链中用户付款收益、以及链尾收款费用率;
其次,根据链首即时付款金额、链中/链尾应收应付款、以及运算参数确定至少一条用户应收应付链,用户应收应付链为包含有复杂链式结构的债链;
再次,根据即时链式收付模式需要,设置用户环链收付平台资金账号,用于接收链首用户交纳或从外部导入的资金;
S30,根据属性、以及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图;其中,债图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应收应付关系的有向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关联关系的无向边集合、链首用户和链中用户补贴率集合、链尾用户的节点集合对应的费率集合、所述有向边集合对应的有向边属性集合、用于表征用户独立关系的节点集合、以及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属性集合;
S40,在所述债图中确定用户债链结构包含多用户链式结构,并包含以此基础演变的复杂链式结构;紧接着,基于所述链首用户的即时付款,在所述用户应收应付链条参与的用户的资金账号内,由链首用户导入一笔资金一次支付,同时完成用户之间应收款应付款的支付;
S50,环链收付平台在链尾扣除费用后收到余款,所述链尾收款费用一部分分配给链首和链中用户,另一部分转为平台收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付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S40中,根据按即时链式付款方法需要设置用户资金账号,其包括基本账号、锁定金账号、和/或电票账号;
其中,在S20中,根据链首用户即时付款金额、链中链尾用户主体和应收应付金额、关联方主体、链首链中付款收益、以及链尾运算参数确定所述链式结构;
其中,在S20中,所述链首用户即时付款,指在链首用户直接发起付款,且无需设置付款计划与应付账款,环链收付平台即时抓取对应的链式结构,链中用户与链尾用户确认收付信息,同时完成各个用户之间应收应付的收支,支付资金大小在链条中保持不变;
其中,在S30中,根据所述应收应付属性以及所述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链结构:
首先,确定应收应付双方中的表征应付方和表征应收方;其次,在表征应付方的第一节点与表征应收方的第二节点之间建立有向连线,所述有向连线的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有向连线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出边并且作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入边,出边和入边分别与出度和入度相对应;
其中,在S10中,确定关联方中的至少两个链中用户,并在表征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各个节点之间建立无向连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付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S30中,在债图结构中确定属性图包括:
主体属性图,按主体性质、主体类别、经营规模、地域分步、行业、以及指数分类;
金额属性图,按即时付款金额、应收应付金额、时间期限、有效性、频率、以及出入边多少分类;
参数属性图,按链首链中付款收益率、链尾收款费用率、分配率、服务费率、以及债指数分类;
在S30中,在所述债图中采用单机式、集中式、分布式或并行处理方案确定债图模型;债图模型从图形上分,包含多用户债链以及复杂结构;债图模型从属性特点上分包括主体关系图、应收应付数据图、以及属性关系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中,所述债链分为简单债链、链中存在多个支路的多层复合债链、以及多链首或者多链尾的复合结构;
其中,所述债链的拾取方法是:在确定至少一个节点的前提下寻找该链,其筛选条件包括链首、链中、链尾或任意指定的节点;
当按照所确定链首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首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首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每个节点以深度或广度的方式找寻一下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最后,形成该链;
当按照所确定链中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中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中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和应付款两个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
当按照所确定链尾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链尾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链尾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的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最后,形成该链;
当按照所确定任意节点的方案寻找债链,首先,确定任意节点属性集合;然后,遍历集合中所有节点;其次,自该节点应收款或应付款的方向以深度或者广度的方式找寻下一个节点,并以用户付款条件、运算参数、金额、以及方向为基本条件,最后,形成该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中的债链为债树结构,债树结构包括发散型债树与收敛型债树两种类型;
其中发散型债树以链首1个节点、以及链中和链尾n个节点组成的;
其中收敛型债树以链首和链中n个节点、以及链尾1个节点的链式结构组成;
在S20中,链中用户关联方一方对外有应收,另一方对外有应付;
补贴链式收付需要一定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链首直接发起付款、债链的提取、链中用户收款付款、链尾折让收款、收益过程、和/或下载单据。
6.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即基于环链收付平台,其包括:
用户的注册信息接收单元,其注册信息登记用户的应收应付金额及应收应付属性;其中所述应收应付金额包括应收金额、应付金额、金额期限、以及应收应付分类;所述应收应付属性包括用户双方主体、关联方主体、以及主体属性与其分类;
运算参数接收单元,其用于接收用户设定的运算参数;所述运算参数包括链首即时付款、收益率、链尾收款费用率、服务费率、时间期限、和/或分配率中的至少一种;
债图建立单元,其用于根据应收应付属性以及运算参数,在各个用户之间建立债图;其中,所述债图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节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有向边集合、用于表征用户之间关联关系的无向边集合、所述节点集合对应的补贴率、费率集合、以及所述有向边集合对应的有向边属性集合;
所述债图建立单元包括:
有向连线建立模块,其用于确定应收应付双方中的应付方和应收方,并在表征应付方的第一节点与表征应收方的第二节点之间建立有向连线,所述有向连线的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有向连线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出边并且作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入边,其中,出边和入边分别与出度和入度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债图建立单元还包括:
无向连线建立模块,其用于确定关联方中的至少两个用户,并在表征所述至少两个用户的各个节点之间建立无向连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系统还包括结构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主体属性、参数属性、以及金额属性;在所述债网中确定多用户结构图包含基本结构、多用户链式结构以及复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系统还包括资金的支付单元,其具有用户充值、提现、链首即时付款、链中收款付款、链尾收款、付款收益、账号管理、支付流程、单据管理、以及权限管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系统还包括管理分析单元:其用于用户管理、展示、评定、对接外部数据、以及交互需求信息。
CN201711478899.8A 2017-12-29 2017-12-29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8197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8899.8A CN108197939A (zh) 2017-12-29 2017-12-29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CN201810985615.2A CN109993517A (zh) 2017-12-29 2018-08-28 即时链式支付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8899.8A CN108197939A (zh) 2017-12-29 2017-12-29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7939A true CN108197939A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865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78899.8A Pending CN108197939A (zh) 2017-12-29 2017-12-29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CN201810985615.2A Pending CN109993517A (zh) 2017-12-29 2018-08-28 即时链式支付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5615.2A Pending CN109993517A (zh) 2017-12-29 2018-08-28 即时链式支付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1979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5005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南京农纷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借款申请业务的链式条件筛选匹配资金方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502A (zh) * 2019-09-27 2020-01-24 益萃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单据中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80994B (zh) * 2020-06-08 2023-09-19 青岛有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资金赋码追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81053B (zh) * 2020-06-09 2023-09-22 青岛有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付链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80995B (zh) * 2020-06-09 2023-09-19 青岛有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链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613B (zh) * 2010-12-03 2013-03-13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电子钱包的远程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09213A (zh) * 2011-11-16 2012-06-20 上海翰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支付、交易系统及方法、移动终端、sim卡
CN104166910B (zh) * 2014-04-30 2016-07-06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光子钱包的光子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07169868A (zh) * 2017-05-12 2017-09-15 青岛债债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债权债务的货币杠杆支付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5005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南京农纷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借款申请业务的链式条件筛选匹配资金方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3517A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7939A (zh) 针对应收应付的即时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02800148B (zh) 一种人民币序列号识别方法
CN104616198B (zh) 一种基于文本分析的p2p网络借贷风险预测系统
CN108229959A (zh) 针对应收应付的指定流向链式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06127480A (zh) 交易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06204106A (zh) 一种特定用户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169868A (zh) 一种针对债权债务的货币杠杆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06789844A (zh) 一种恶意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039044A (zh) 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智能排队的系统及方法
CN107301601A (zh) 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868189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币种交易费用收取方法
CN110245550A (zh) 一种基于总体余弦分布的人脸噪音数据集cnn训练方法
CN100354898C (zh) 基于数字视频的银行票据防伪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40529A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绘图的虚拟试衣方法
Svendsen et al. Creating and consolidating locally managed irrigation in Turkey: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CN104156442B (zh) 累计数据应用方法
Rauch et al. The plight of green GDP in China
CN109389615A (zh)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硬币识别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06204363A (zh) 一种一案一人一账户资金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3761573B (zh) 实现内部交易业务进行对账关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09065A (zh) 针对应收和应付的递减链式收付方法及系统
CN107203771A (zh) 数据库建立方法
CN107369242A (zh) 一种纸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5029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9409011B (zh) 一种发电权电量仿真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