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4234B - 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4234B
CN108184234B CN201711298357.2A CN201711298357A CN108184234B CN 108184234 B CN108184234 B CN 108184234B CN 201711298357 A CN201711298357 A CN 201711298357A CN 108184234 B CN108184234 B CN 108184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network
packet
rrc messag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83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84234A (zh
Inventor
吴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84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4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4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4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85Networking architectures for enhanced packet encryption processing, e.g. offloading of IPsec packet processing or efficient security association look-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04L63/0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for key exchange, e.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包含有指令如根据从一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该网络端;在接收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及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Description

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装置及方法,尤指一种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从网络端接收的第一配置,客户端(User Equipment,UE)可处理数据以及传送数据到网络端。接着,在客户端根据第一配置成功地传送数据到网络端前,客户端从网络端接收用来处理数据以及传送数据到网络端的第二配置。然而,如何根据第一配置及第二配置两者处理数据为未知。如此一来,客户端与网络端间的数据传输无法正常地被执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数据传输,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包含有储存装置,用来储存指令,以及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储存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储存装置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根据从一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Bearer Configuration),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根据一加密密钥(Encryption Key)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Identity),将一第一数据流(Flow)的一第一分组(Packet)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该网络端;在接收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及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包含有储存装置,用来储存指令,以及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储存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储存装置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根据从一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Bearer Configuration),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根据一加密密钥(Encryption Key)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Identity),将一第一数据流(Flow)的一第一分组(Packet)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通过该第二承载,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在接收该第二分组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回应该第二分组;以及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网络端,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包含有储存装置,用来储存指令,以及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储存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储存装置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传送用来设定一第一承载(Bearer)及一第二承载的至少一承载配置(Configuration)到一通信装置;根据一加密密钥(Encryption Key)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Identity),将一第一数据流(Flow)的一第一分组(Packet)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前,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息到该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该网络端;在传送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以及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Figure BDA00015007367900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10可简略地由一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所组成。通过一或多个载波,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与彼此进行通信。通过属于一或多个基站(Base Station,BS)的一或多个蜂窝(例如一或多个载波),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同时地与彼此进行通信。上述的蜂窝可在相同或不同的双工模式(DuplexingMode)上运作,即分频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分时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FDD)及弹性双工(Flexible Duplexing)。
在图1中,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的架构。实际上,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的后续版本中,网络端可为一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至少一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Bs,eNB)。网络端可为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或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网络,其可包含有第五代基站(5G BS)(例如gNB)。第五代网络可采用正交分频多任务(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和/或非正交分频多任务(Non-OFDM)。第五代网络可支持小于1ms(例如1、2、3、或4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Symbol)及100或200微秒(Microsecond))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TTI),以及可支持宽于20MHz的系统带宽(System Bandwidth),以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一般来说,基站可为演进式基站或第五代基站中任一者。
通信装置可为客户端(User Equipment,UE)、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电子书、便携计算机系统、车辆、船及飞机等装置。此外,根据方向(例如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为图1中的通信装置或网络端,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20包括处理电路200、储存装置210、通信接口装置220。处理电路200可为微处理器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储存装置210可为任一数据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一程序代码214,处理电路200可通过储存装置2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储存装置210可为用户辨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闪存(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硬盘(Hard Disk)、光学数据储存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挥发性储存装置(Non-VolatileStorage device)、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Medium)(例如有形媒体(Tangible Media))等。通信接口装置220包含有至少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处理电路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例如数据、信息和/或分组)。基站可属于(例如被管理/控制)一网络端,以执行步骤或指令以实现以下的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实施例的说明,客户端被用来表示图1的通信装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用于一客户端中,用来处理数据传输,流程3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根据从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Bearer Configuration),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
步骤304:根据一加密密钥(Encryption Key)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Identity),将一第一数据流(Flow)的一第一分组(Packet)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步骤306: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该客户端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该网络端。
步骤308:在接收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步骤310: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
步骤312: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步骤314:结束。
需注意的是,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可不释放第一承载。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用于一客户端中,用来处理数据传输,流程4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根据从一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
步骤404: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步骤406: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通过该第二承载,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
步骤408:在接收该第二分组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步骤410: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回应该第二分组。
步骤412: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步骤414: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承载接收的第二分组包含有反射(Reflective)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指示。在一实施例中,藉由根据(例如使用)加密密钥及第二承载的第二承载识别将第三分组加密为第二加密分组,以及通过第二承载传送第二加密分组到网络端,客户端应用反射服务质量指示。
为了支持高数据传输率(Data Rate),在第一分组的一传输时间发生前,藉由根据(例如使用)加密密钥及第一承载的第一承载识别加密第一分组,客户端可预先处理第一分组。流程30及40提供了以下优点:客户端不需丢弃(Discard)第一加密分组及不需根据(例如使用)加密密钥及第二承载识别重新加密第一分组。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50的流程图,用于一客户端中,用来处理数据传输,流程5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根据从一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
步骤504: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步骤506: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释放该第一承载。
步骤508:通过该第一承载,丢弃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步骤510: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该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
步骤512: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步骤514:结束。
需注意的是,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可设定或不设定客户端通过第二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步骤508指的就是丢弃第一加密分组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流程50的优点为避免当网络端通过一未知的承载(例如已被释放的第一承载)接收第一加密分组时,网络端认为错误发生。
流程30~5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流程30~50,以及30~50的实施例可被结合。
在成功地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网络端前,从网络端接收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第二分组的步骤包含有以下实施例中至少一者。在一实施例中,在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网络端前(即客户端尚未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网络端),客户端从网络端接收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在一实施例中,在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网络端后但尚未从网络端接收第一加密分组的确收(Acknowledgment)(即客户端已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网络端,但尚未从网络端接收到用来确认第一加密分组的确收),客户端从网络端接收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至少一承载配置可为至少一数据无线承载配置。客户端从网络端接收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其中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含有至少一承载配置。至少一承载配置可包含有第一承载识别及第一承载识别。当客户端根据至少一承载配置中一者设定第一承载时,客户端可将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分组加密为多个加密分组,以及通过第一承载传送多个加密分组到网络端。当客户端根据至少一承载配置中一者设定第一承载时,通过第一承载,客户端可从网络端接收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加密分组,以及将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加密分组解密(Decrypt)为多个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藉由包含映射(Mapping)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指示(例如明确地(Explicitly))第一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一承载(即设定客户端通过第一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在一实施例中,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未包含有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指示(例如隐含地(Implicitly))第一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一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至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或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一承载。当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一承载时,通过第一承载,客户端/网络端传送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客户端。在一实施例中,藉由包含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一承载。在一实施例中,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未包含有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一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至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或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二承载。当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二承载时,通过第二承载,客户端/网络端传送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客户端。在一实施例中,藉由包含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二承载。在一实施例中,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未包含有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二承载。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60的流程图,用于网络端(例如图1的网络端)中,用来处理数据传输,流程6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00:开始。
步骤602:传送用来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的至少一承载配置到一客户端。
步骤604: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步骤606: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客户端前,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该客户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该客户端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该网络端。
步骤608:在传送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客户端。
步骤610: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步骤612: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客户端。
步骤614:结束。
需注意的是,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可不释放第一承载。
为了支持高数据传输率,在第一分组的一传输时间发生前,藉由根据(例如使用)加密密钥及第一承载的第一承载识别加密第一分组,网络端可预先处理第一分组。流程60提供了以下优点:网络端不需丢弃第一加密分组及不需根据(例如使用)加密密钥及第二承载识别重新加密第一分组。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70的流程图,用于网络端(例如图1的网络端)中,用来处理数据传输,流程7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700:开始。
步骤702:传送用来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的至少一承载配置到一客户端。
步骤704: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步骤706: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客户端前,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该客户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释放该第一承载。
步骤708:丢弃该第一加密分组,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步骤710: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该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步骤712: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客户端。
步骤714:结束。
流程70的优点为避免当客户端通过一未知的承载(例如已被释放的第一承载)接收第一加密分组时,客户端认为错误发生。
需注意的是,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可设定或不设定客户端通过第二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
流程60~7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流程60~70,以及60~70的实施例可被结合。
在成功地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客户端前,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客户端的步骤包含有以下实施例中至少一者。在一实施例中,在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客户端前(即网络端尚未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客户端),网络端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客户端。在一实施例中,在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客户端后但尚未从客户端接收第一加密分组的确收(即网络端已传送第一加密分组到客户端,但尚未从客户端接收到用来确认第一加密分组的确收),网络端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客户端。
网络端传送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客户端,其中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含有至少一承载配置。当网络端设定第一承载到客户端时,网络端可将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分组加密为多个加密分组,以及通过第一承载传送多个加密分组到客户端。当网络端设定第一承载到客户端时,通过第一承载,网络端可从客户端接收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加密分组,以及将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加密分组解密为多个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藉由包含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指示(例如明确地)第一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一承载(即设定客户端通过第一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在一实施例中,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未包含有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指示(例如隐含地)第一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一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至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或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一承载。当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一承载时,通过第一承载,客户端/网络端传送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客户端。在一实施例中,藉由包含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一承载。在一实施例中,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未包含有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一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至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或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二承载。当第二数据流被映射到第二承载时,通过第二承载,客户端/网络端传送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网络端/客户端。在一实施例中,藉由包含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明确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二承载。在一实施例中,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未包含有映像配置,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例如隐含地)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第二承载。
流程30~7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
第一承载及第二承载可为数据无线承载。第一承载识别及第二承载识别可为数据无线承载识别。至少一承载配置可为至少一数据无线承载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为具有第一服务质量配置/配置文件(Profile)的默认(Default)数据无线承载,以及第二承载为具有第二服务质量配置/配置文件的专属(Dedicated)数据无线承载,其中第二服务质量/配置文件不同于第一服务质量/配置文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可为被定义用于长期演进系统或新无线系统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信息。
除了加密密钥及承载识别,其它参数(例如“COUNT”、“DIRECTION”)可被用于加密分组或用于解密被加密的分组。确收可为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确收或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状态报告(StatusReport)。
第一、第二及第三分组中每一者可包含有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第一、第二及第三分组中每一者可被包含于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协议数据单元可包含数据流识别(例如服务质量或因特网协议数据流识别),例如在协议数据单元的标头(Header)中。数据流识别识别第一数据流(例如服务质量数据流或因特网协议数据流),以及被网络端设定。数据流识别可被设定在映射配置中或具有一默认值。当客户端接收协议数据单元时,根据数据流识别,客户端知道(例如决定)包含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分组属于一数据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分组可为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PDCP SDU))或定义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之上的协议层中的协议数据单元。第一、第二及第三分组中每一者可被包含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的标头可包含有数据流识别。
至少一承载配置可包含有至少一数据无线承载识别、因特网协议或服务质量数据流识别、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及无线链路控制配置中至少一者。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陈述、步骤和/或流程(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软件、韧体(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电子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其中装置可为通信装置20。任何前述的流程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因此,根据第一配置及第二配置两者,客户端及网络端可知如何处理数据。如此一来,客户端及网络端间的数据传输的问题可被解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包含有:
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以下指令:
根据从一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
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该网络端;
在接收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及
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以及
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储存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储存装置中的该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的该指令包含有:
在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或者
在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后但尚未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加密分组的一确收,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储存装置另储存以下一指令:
从该网络端接收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其中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含有该至少一承载配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指示该第一数据流被映像到该第一承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储存装置另储存以下一指令:
当根据该至少一承载配置中一者设定该第一承载时,该通信装置将该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分组加密为多个加密分组以及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多个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储存装置另储存以下一指令:
当根据该至少一承载配置中一者设定该第一承载时,通过该第一承载,该通信装置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加密分组以及将该多个加密分组解密为多个分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一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该第一承载或该第二承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承载为具有一第一服务质量(QoS)配置的一默认数据无线承载(DRB),以及该第二承载为具有一第二服务质量配置的一专属数据无线承载,其中该第二服务质量不同于该第一服务质量。
8.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包含有:
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以下指令:
根据从一网络端接收的至少一承载配置,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
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通过该第二承载,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数据流的一包含有反射服务质量指示的第二分组;
在接收该第二分组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
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回应该第二分组;以及
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以及
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储存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储存装置中的该指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二分组的该指令包含有:
在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前,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二分组;或者
在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网络端后但尚未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一加密分组的一确收,从该网络端接收该第二分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承载为具有一第一服务质量(QoS)配置的一默认数据无线承载(DRB),以及该第二承载为具有一第二服务质量配置的一专属数据无线承载,其中该第二服务质量不同于该第一服务质量。
11.一种网络端,用来处理数据传输,包含有:
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以下指令:
传送用来设定一第一承载及一第二承载的至少一承载配置到一通信装置;
根据一加密密钥及该第一承载的一第一承载识别,将一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分组加密为一第一加密分组;
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前,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到该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至少一分组到该网络端;
在传送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后,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
根据该加密密钥及该第二承载的一第二承载识别,将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分组加密为一第二加密分组,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以及
通过该第二承载,传送该第二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以及
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储存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储存装置中的该指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前,传送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该通信装置的该指令包含有:
在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前,传送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该通信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在成功地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前,传送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该通信装置的该指令包含有:
在传送该第一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后但尚未从该通信装置接收该第一加密分组的一确收,传送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该通信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储存装置另储存以下一指令:
传送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到该通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含有该至少一承载配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指示该第一数据流被映像到该第一承载或该第二承载。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储存装置另储存以下一指令:
当设定该第一承载到该通信装置时,该网络端将该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分组加密为多个加密分组,以及通过该第一承载传送该多个加密分组到该通信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储存装置另储存以下一指令:
当设定该第一承载到该通信装置时,通过该第一承载,该网络端从该通信装置接收该第一数据流的多个加密分组,以及将该多个加密分组解密为多个分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至少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一者或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指示一第二数据流被映像到该第一承载或该第二承载。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第一承载为具有一第一服务质量(QoS)配置的一默认数据无线承载(DRB),以及该第二承载为具有一第二服务质量配置的一专属数据无线承载,其中该第二服务质量不同于该第一服务质量。
CN201711298357.2A 2016-12-08 2017-12-08 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81842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31439P 2016-12-08 2016-12-08
US62/431,439 2016-12-08
US15/834,021 US10512115B2 (en) 2016-12-08 2017-12-06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
US15/834,021 2017-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4234A CN108184234A (zh) 2018-06-19
CN108184234B true CN108184234B (zh) 2021-04-13

Family

ID=6066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8357.2A Active CN108184234B (zh) 2016-12-08 2017-12-08 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512115B2 (zh)
EP (1) EP3334199B1 (zh)
CN (1) CN108184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0721B2 (en) * 2016-12-26 2021-06-29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mobile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20178A4 (en) * 2018-02-13 2020-11-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QOS FLOW REMAPP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0322A1 (zh) * 2014-06-30 2016-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rb转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8393B2 (en) * 2006-04-28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nterrupted transmission during a change in ciphering configuration
US9276810B2 (en) * 2011-12-16 2016-03-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bear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GB2508006A (en) * 2012-11-16 2014-05-21 Broadcom Corp Changing a device from communicating with a first to a seco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by determining a change in the devices capabilities
CN103906262B (zh) * 2012-12-26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分配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和服务网关
CN104144467B (zh) * 2013-05-10 2019-01-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JP6350537B2 (ja) * 2013-10-31 2018-07-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900923B2 (en) * 2013-11-01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50215840A1 (en) * 2014-01-30 2015-07-30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pplication specific routing in dual connectivity
EP2919519B1 (en) 2014-03-14 2022-07-06 HTC Corporation Connection modification method applicable to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EP3122147B1 (en) * 2014-03-18 2020-07-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04301955A (zh) 2014-09-02 2015-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基站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WO2016119183A1 (zh) * 2015-01-29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重配置方法、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788242B2 (en) * 2015-02-05 2017-10-10 Mediatek Inc. Network selection and data aggregation with LTE-WLAN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0322A1 (zh) * 2014-06-30 2016-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rb转换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DFAC:软件定义的流接入控制机制》;王秀磊;《通信学报》;2015112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22205A1 (en) 2020-01-16
US10512115B2 (en) 2019-12-17
CN108184234A (zh) 2018-06-19
EP3334199A1 (en) 2018-06-13
US20180167810A1 (en) 2018-06-14
EP3334199B1 (en) 2020-10-28
US10873569B2 (en)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8245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TW201911897A (zh) 處理頻寬部分的裝置及方法
CN10579430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1057534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new radio connection in inter-system mobility
US1163235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mobile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289314B (zh) 处理移动性中的协议数据单元连线的装置及方法
CN108632893B (zh) 处理用于数据复本的缓存器状态回报的装置及方法
US1062400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ellular-WLAN aggregation after handover
US2016037405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terminal
TWI635758B (zh) 處理用於窄頻物聯網通訊的訊令無線承載的裝置及方法
TWI672067B (zh) 處理排程請求的裝置及方法
US1020103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ual connectivity
US1084179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ight interworking of two cellular systems
CN108184234B (zh) 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EP431568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abled harq processes
US202301803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CN109729603B (zh) 处理无线存取技术的无线承载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