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3503A -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3503A
CN108183503A CN201711486321.7A CN201711486321A CN108183503A CN 108183503 A CN108183503 A CN 108183503A CN 201711486321 A CN201711486321 A CN 201711486321A CN 108183503 A CN108183503 A CN 108183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box
power supply
supply system
convenient
photovolta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6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4863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35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3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350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3/383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所述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和汇流单元,所述汇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光伏单元固定在基础件顶端;转换模块,通过所述汇流单元与所述采集模块进行连接,所述转换模块将来自所述采集模块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和分配模块;本发明通过设置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相连接,外接头能够在接头组件的快捷拆卸安装的作用下,从而实现外接头与汇流箱之间的快捷对接和拆卸,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会使用到汇流箱,又名太阳能汇流箱,太阳能光伏汇流箱,光伏阵列防雷汇流箱,太阳能发电汇流箱,光伏发电汇流箱,光伏防雷汇流箱。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使用到汇流箱,用户可以将一定数量、规格相同的光伏电池串联起来,组成一个个光伏阵列,然后再将若干个光伏阵列并联接入光伏汇流防雷箱,在光伏防雷汇流箱内汇流后,通过控制器,直流配电柜,汇流箱,交流配电柜,配套使用从而构成完整的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与市电并网。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光伏防雷汇流箱里配置了光伏专用直流防雷模块、直流熔断器和断路器等,方便用户及时准确的掌握光伏电池的工作情况,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挥最大功效,然而目前家用的汇流箱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电器的电线不便于与快速连接,连接时耗时耗力,影响汇流箱安装的效率,故使用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实现外接头与汇流箱之间的快捷对接和拆卸,进而使得汇流箱在与外接器件之间连接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所述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和汇流单元,所述汇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光伏单元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转换模块,通过所述汇流单元与所述采集模块进行连接,所述转换模块将来自所述采集模块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和分配模块;存储模块,其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所述接收端与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所述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以及,分配模块,设置于所述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组件和末端设备,所述调控组件与所述末端设备相连接,且所述调控组件可接受所述发送端以及所述转换模块所输送的电能;
另外所述汇流单元包括承载主体和电气部件,所述电气部件安装在承载主体内,且电气部件与接头组件连接,其中,所述接头组件包括接线本体,其包括线端头和旋接件,所述线端头设置于所述接线本体一端,所述旋接件与所述线端头连接;以及套管,套设于所述接线本体外侧,其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端对称的所述第一套管分别与所述接孔和所述外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位于所述线端头处,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设置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相连接,外接头能够在接头组件的快捷拆卸安装的作用下,从而实现外接头与汇流箱之间的快捷对接和拆卸,进而使得汇流箱在与外接器件之间连接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使用可靠,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汇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子铰链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母铰链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扎线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三种实施例所述接线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三种实施例所述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四种实施例所述线端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四种实施例所述旋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四种实施例所述旋转空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套管端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锁定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第二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处于初始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锁定组件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锁定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所述接头组件的第一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所述接头组件的第二套管中内螺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所述接头组件的第二套管中外螺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所述接头组件多段对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便于检修汇流箱的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可便于检修汇流箱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M-100,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M-101和汇流单元M-102,汇流单元M-102的一端与光伏单元M-101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M-200相连接;光伏单元M-101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转换模块M-200,通过汇流单元M-102与采集模块M-100进行连接,转换模块M-200将来自采集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M-300和分配模块M-400;存储模块M-300,其包括接收端M-301和发送端M-302,接收端M-301与转换模块M-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M-200输出的电能;以及,分配模块M-400,设置于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组件M-401和末端设备M-402,调控组件M-401与末端设备M-402相连接,且调控组件M-401可接受发送端M-302以及转换模块M-200所输送的电能。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采集模块M-100、转换模块M-200、存储模块M-300以及分配模块M-400,四大模块构成了本可便于检修汇流箱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M-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M-101和汇流单元M-102,汇流单元M-102的输入端与光伏单元M-101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M-200相连接,汇流单元M-102,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单元M-101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进一步的,光伏单元M-101为太阳能板,而基础件M为家用房屋;转换模块M-200,起到本系统的转化作用,其通过汇流单元M-102与采集模块M-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M-200将来自采集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M-300和分配模块M-400,优选的,转换模块M-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存储模块M-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M-301和发送端M-302,接收端M-301与转换模块M-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M-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M-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以及,分配模块M-400,起到本发明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组件M-401和末端设备M-402,调控组件M-401与末端设备M-402相连接,且调控组件M-401可接受发送端M-302以及转换模块M-200所输送的电能,优选的,调控组件M-401为配电箱,末端设备M-402为家用电器,家用电器有:冰箱、空调、电视、灯等。
参照图3~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另外汇流单元M-102包括承载主体100、电气部件200和扎线部件600,电气部件200与接头组件A。
具体的,承载主体100,起到承载电气部件200以及扎线部件600的作用,其包括箱体101、箱门102和连接件103,箱体101、箱门102和连接件103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且箱体101与箱门102通过连接件103相连接,箱体101为四棱柱箱体结构,棱边以及棱边之间设置有支撑骨架,较佳的,棱边骨架采用角钢焊接形成,水平方向两平行棱边之间的支撑采用方管,方管既起到骨架的支撑作用,骨架形成的空挡位置全部用薄钢板封堵,薄钢板外缘经加工折板后焊接于各个骨架之间,而箱体101和箱门102起到防护的作用,两者可构成一个容置空间N,电气部件200固定在容置空间N内;而电气部件200,是光伏交流汇流的主体部件,其设置于承载主体100的箱体101的内部,进一步的,电气部件200,包括总开关201、浪涌202、开关203以及熔断器204,开关203设置在总开关201的底端,且总开关201设置在熔断器204的一侧,浪涌202设置于熔断器204上端,而扎线部件600,用于将接入的电线进行扎捆,其设置于箱体101内,且扎线部件600包括抱箍601和隔板602,隔板602通过螺栓与箱体101连接,而抱箍601设置在隔板62上,且两者通过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的,电气部件200与接头组件A一端连接,而另一端与外接头B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接头组件A内部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线,通过导线包被后与外接头B之间连接,而外接头B能够与外界的电器装置或者另外的接头相连接,如此实现了外接电器件和汇流箱的电传输,且在特殊环境下例如外接电器件与汇流箱之间距离不满足实际需要时,此时需要增加导线长度或者缩短长度,因此接头组件A能够实现快速的接头安装和拆卸,即快捷方便的满足了外接电器件与汇流箱之间距离的变化;
如图8~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300以及套管400,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的表面。具体的,接线本体300包括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线端头301设置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连接;进一步的,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上一端沿内径方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可与接线本体300一体式设置,也可通过焊接等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连接,为了实现相邻两段的接线本体300之间的连接,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相连接构成待对接的其中一段接线本体300,由此相邻的两段接线本体300通过对称的旋接件302实现连接。以及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外侧,套管400还包括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第二套管402位于线端头3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40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401直接套设于接线本体300上,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车辆上的牵引件,此处例如刹车踏板牵引后在第一套管401内移动,进一步的,第二套管402套设于第一套管401上且能够在其上滑动,能够通过两端的第二套管402对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401的多段连接,且对接完成后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牵移动。
如图10~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进一步为了实现多段接线本体300在旋转对接前的初始状态下限位,以及能够在对接后接线本体300在套管400中的牵引移动,且旋转对接后的复位,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线端头301还包括第一凹槽301a、凸块301b、固定销301c、限位块301d以及弹片301e,以及与线端头301相对应配合的旋接件302还包括第二凹槽302a、旋转空间302b、固定孔302c、限位槽302d以及对钩件302e。具体的,该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300以及套管400,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的表面。具体的,接线本体300包括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线端头301设置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连接;进一步的,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上一端沿内径方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可与接线本体300一体式设置,也可通过焊接等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连接,为了实现相邻两段的接线本体300之间的连接,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相连接构成待对接的其中一段接线本体300,由此相邻的两段接线本体300通过对称的旋接件302实现连接。以及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外侧,套管400还包括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第二套管402位于线端头3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40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401直接套设于接线本体300上,进一步的,第二套管402套设于第一套管401上且能够在其上滑动,能够通过两端的第二套管402对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401的多段连接,且对接完成后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牵移动。其中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一端上沿内径向外扩张的部分,其还包括第一凹槽301a、凸块301b、固定销301c、限位块301d以及弹片301e;若干第一凹槽301a(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其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线端头301的边缘环面上,固定销301c与凸块301b设置于端头301的侧面,且限位块301d与固定销301c连接,弹片301e与凸块301b连接。以及还包括第二凹槽302a、旋转空间302b、固定孔302c、限位槽302d以及对钩件302e,第二凹槽302a与第一凹槽301a相对应设置,其也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旋接件302的边缘环面上,旋转空间302b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一侧面,限位槽302d与对钩件302e均设置于旋接件302的另一侧面,且固定孔302c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中心,贯穿并连通旋转空间302b与限位槽302d。
进一步的说明上述各部件对应的位置关系以及所处的状态,其中固定销301c插入固定孔302c内,且固定销301c末端的限位块301d位于限位槽302d完成限位,此时凸块301b位于旋转空间302b内;且凸块301b与旋转空间302b为相适应的扇形结构,初始状态下的弹片301e能够一端抵触凸块301b,另一端抵触旋转空间302b侧壁,受力时凸块301b挤压弹片301e变形,此时凸块301b能够在旋转空间302b内旋转,再此过程中,弹片301e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因此其具有形变恢复的趋势,即实现对接后拆卸过程中的复位。
如图13~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为了实现套管400和接线本体300的限位配合,在转动套管400时带动线端头301的转动,即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的相对转动,从而将弹片301e挤压至极限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套管401还包括套管端头401a以及第二套管402套设于所述套管端头401a上,二者之间还设置锁定组件500。具体的,该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300以及套管400,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的表面。接线本体300包括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线端头301设置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连接;进一步的,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上一端沿内径方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可与接线本体300一体式设置,也可通过焊接等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连接,为了实现相邻两段的接线本体300之间的连接,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相连接构成待对接的其中一段接线本体300,由此相邻的两段接线本体300通过对称的旋接件302实现连接。以及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外侧,套管400还包括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第二套管402位于线端头3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40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401直接套设于接线本体300上,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车辆上的牵引件,此处例如刹车踏板牵引后在第一套管401内移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制动,进一步的,第二套管402套设于第一套管401上且能够在其上滑动,能够通过两端的第二套管402对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401的多段连接,且对接完成后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牵移动。其中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一端上沿内径向外扩张的部分,其还包括第一凹槽301a、凸块301b、固定销301c、限位块301d以及弹片301e;若干第一凹槽301a(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其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线端头301的边缘环面上,固定销301c与凸块301b设置于端头301的侧面,且限位块301d与固定销301c连接,弹片301e与凸块301b连接。以及还包括第二凹槽302a、旋转空间302b、固定孔302c、限位槽302d以及对钩件302e,第二凹槽302a与第一凹槽301a相对应设置,其也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旋接件302的边缘环面上,旋转空间302b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一侧面,限位槽302d与对钩件302e均设置于旋接件302的另一侧面,且固定孔302c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中心,贯穿并连通旋转空间302b与限位槽302d。进一步的说明上述各部件对应的位置关系以及所处的状态,其中固定销301c插入固定孔302c内,且固定销301c末端的限位块301d位于限位槽302d完成限位,此时凸块301b位于旋转空间302b内;且凸块301b与旋转空间302b为相适应的扇形结构,初始状态下的弹片301e能够一端抵触凸块301b,另一端抵触旋转空间302b侧壁,受力时凸块301b挤压弹片301e变形,此时凸块301b能够在旋转空间302b内旋转,再此过程中,弹片301e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因此其具有形变恢复的趋势,即实现对接后拆卸过程中的复位。
其中第一套管401还包括套设于线端头301上的套管端头401a,且套管端头401a包括凸条401a-1以及滑槽401a-2,滑槽401a-2依次均匀设置于所述套管端头401a的表面,凸条401a-1依次均匀设置于套管端头401a的内表面,且凸条401a-1对应位于两套管端头401a之间,凸条401a-1和滑槽401a-2各为三个对应间隔排列。进一步的,,第二套管402套设于套管端头401a上,且二者之间还设置锁定组件500,锁定组件500包括弹性件501、锁定环502以及锁定条503,弹性件501一端被套管端头401a的末端限位,一端与锁定环502连接,其可以是弹簧;锁定条503依次排列设置于锁定环502的内表面。本实施例中需要解释的是,在套管端头401a套设于线端头301上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凹槽301a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错位设置,且凸条401a-1位于第一凹槽301a内,且其末端被错位的第二凹槽3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该种设置方式能够达到以下效果:一是套管端头401a与线端头301之间的限位,且不与旋接件302之间限位,能够实现线端头301与旋接件302的相对转动;二是线端头301被第二凹槽3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限位在初始状态下不能被牵引转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弹片301e被压至极限时,锁定条503进入第二凹槽302a中完成锁定,此处的锁定相对于弹片301e具有的恢复力设置,在锁定状态下弹片301e虽具有恢复力但被锁定不能恢复形变,当解除锁定后被压缩的弹片301e不受束缚恢复形变,实现复位至初始状态。具体的,在初始状态下,滑槽401a-2与第一凹槽301a对应连通,二者构成锁定槽504,且锁定条503相适应设置于锁定槽504内,其末端被错位的第二凹槽3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当转动至弹片301e被挤压极限,推动锁定条503进入第二凹槽302a中完成对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相对转动的转动。
参照图19~22所示,此处提供本发明所述接头组件A的安装过程:具体的,初始状态为第一凹槽301a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错位设置;第二状态为,接线本体300两端能够通过旋接件302对接,在初始状态下,两端的对钩件302e开口旋向相反,当旋接件302发生旋转时,至两端的对钩件302e相互抵触限位无法旋转;在第二状态下时,线端头301能够发生相对于旋接件302转动,弹片301e被逐渐压缩至极限,其为第三状态:锁定槽504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解除错位设置,二者构成第二通道M,推动套管端头401a致锁定条503进入第二凹槽302a内完成锁定;第一凹槽301a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解除错位设置,二者构成第一通道S,凸条401a-1能够在通道S内自由滑动;第二套管402还区分为内管402a和外管402b,内管402a外表面设置内螺纹402a-1,且外管402b内表面设置外螺纹402b-1以及末端设置挡块402b-2,通过内、外表面设置螺纹结构完成两端第二套管402的对接,当两端第二套管402完成对接时,挡块402b-2与套管端头401a相互抵触对弹性件501发生形变后具有的恢复力进行限制,使得弹性件501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当需要拆卸时,与安装时相反方向转动第二套管402使其螺纹结构打开,通过弹片301e和弹性件501完成复位。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M-100),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所述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M-101)和汇流单元(M-102),所述汇流单元(M-102)的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M-101)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M-200)相连接;所述光伏单元(M-101)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
转换模块(M-200),通过所述汇流单元(M-102)与所述采集模块(M-100)进行连接,所述转换模块(M-200)将来自所述采集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M-300)和分配模块(M-400);
存储模块(M-300),其包括接收端(M-301)和发送端(M-302),所述接收端(M-301)与所述转换模块(M-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所述转换模块(M-200)输出的电能;以及,
分配模块(M-400),设置于所述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组件(M-401)和末端设备(M-402),所述调控组件(M-401)与所述末端设备(M-402)相连接,且所述调控组件(M-401)可接受所述发送端(M-302)以及所述转换模块(M-200)所输送的电能;
另外所述汇流单元(M-102)包括承载主体(100)和电气部件(200),所述电气部件(200)安装在承载主体(100)内,且电气部件(200)与接头组件(A)连接,
其中,所述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300),其包括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所述线端头(301)设置于所述接线本体(300)一端,所述旋接件(302)与所述线端头(301)连接;以及套管(400),套设于所述接线本体(300)外侧,其包括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两端对称的所述第一套管(401)分别与所述接孔(101a)和所述外接头(B)连接;所述第二套管(402)位于所述线端头(301)处,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401)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头(301)为所述接线本体(300)一端上沿内径向外扩张的部分,其还包括第一凹槽(301a)、凸块(301b)、固定销(301c)、限位块(301d)以及弹片(301e);
若干所述第一凹槽(301a)环形排列设置于所述线端头(301)的边缘环面上,所述固定销(301c)与所述凸块(301b)设置于所述端头(301)的侧面,且所述限位块(301d)与所述固定销(301c)连接,所述弹片(301e)与所述凸块(301b)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件(302)与所述线端头(301)相适应,其还包括第二凹槽(302a)、旋转空间(302b)、固定孔(302c)、限位槽(302d)以及对钩件(302e),
所述第二凹槽(302a)环形排列设置于所述旋接件(302)的边缘环面上,所述旋转空间(302b)设置于所述旋接件(302)的一侧面,所述限位槽(302d)与所述对钩件(302e)均设置于所述旋接件(302)的另一侧面,且所述固定孔(302c)设置于所述旋接件(302)的中心,贯穿并连通所述旋转空间(302b)与所述限位槽(302d)。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401)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线端头(301)上的套管端头(401a),且所述套管端头(401a)包括凸条(401a-1)以及滑槽(401a-2),
所述滑槽(401a-2)依次均匀设置于所述套管端头(401a)的表面,所述凸条(401a-1)依次均匀设置于所述套管端头(401a)的内表面,且所述凸条(401a-1)对应位于两所述套管端头(401a)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402)套设于所述套管端头(401a)上,且二者之间还设置锁定组件(500),所述锁定组件(500)包括弹性件(501)、锁定环(502)以及锁定条(503),
所述弹性件(501)一端被所述套管端头(401a)的末端限位,一端与所述锁定环(502)连接,所述锁定条(503)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锁定环(502)的内表面。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301c)插入所述固定孔(302c)内,且所述固定销(301c)末端的所述限位块(301d)位于所述限位槽(302d)完成限位,此时所述凸块(301b)位于所述旋转空间(302b)内;且所述凸块(301b)与所述旋转空间(302b)为相适应的扇形结构,初始状态下的所述弹片(301e)能够一端抵触所述凸块(301b),另一端抵触所述旋转空间(302b)侧壁,受力时所述凸块(301b)挤压所述弹片(301e)变形,此时所述凸块(301b)能够在所述旋转空间(302b)内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端头(401a)套设于所述线端头(301)上的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凹槽(301a)与所述第二凹槽(302a)之间错位设置,且所述凸条(401a-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01a)内,且其末端被错位的所述第二凹槽(3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100)包括箱体(101)、箱门(102)和连接件(103),所述箱体(101)与箱门(102)通过连接件(103)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单元(M-102)还包括扎线部件(600),其设置于箱体(101)内,其包括抱箍(601)和隔板(602),所述第一套管(401)设置与所述抱箍(601)与隔板(602)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部件(200),包括总开关(201)、浪涌(202)、开关(203)以及熔断器(204),所述开关(203)设置在总开关(201)的底端,且所述总开关(201)设置在熔断器(204)的一侧,所述浪涌(202)设置于熔断器(204)上端。
CN201711486321.7A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Withdrawn CN1081835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6321.7A CN108183503A (zh)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6321.7A CN108183503A (zh)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3503A true CN108183503A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4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6321.7A Withdrawn CN108183503A (zh)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35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4667A (zh) * 2019-03-21 2019-06-1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4667A (zh) * 2019-03-21 2019-06-1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
CN109904667B (zh) * 2019-03-21 2024-02-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5552A (zh) 一种基于功率池的双层母线直流微电网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62134B (zh) 家庭纳网系统和社区级微电网系统
CN105552878A (zh) 直流微电网结构
CN106255265A (zh) 太阳能智慧路灯供电系统
CN201142585Y (zh) 太阳能供电装置
CN108183503A (zh) 一种便于连接汇流箱的光伏供电系统
CN109524985A (zh) 一种基于风光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
CN204809967U (zh) 一种微电网智能控制系统
CN205176917U (zh) 一种计及经济性评估的微网储能电站系统
CN206099494U (zh) 一种太阳能逆控一体机
CN108054979A (zh) 一种可便于检修汇流箱的光伏发电系统
CN207782424U (zh) 一种火电机组新型联合储能系统
CN208874341U (zh) 户外车载太阳能充电系统
CN202651868U (zh) 一种市电—太阳能互补多电压输出备用电源及其装置
CN208835820U (zh) 充电装置以及充电站
CN208768660U (zh) 光伏灌溉装置
CN205070461U (zh) 家庭纳网系统和社区级微电网系统
CN207398558U (zh) 一种方便卡紧的电力用连接线卡紧装置
CN108173512A (zh) 一种实用性能高的光伏发电系统
CN108233853A (zh) 一种双轴跟踪式光伏供电系统
CN108199682A (zh) 一种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
CN108233842A (zh) 一种便于维修更换的光伏发电系统
CN108233855A (zh) 一种双轴跟踪式太阳能光伏支架
CN110224389A (zh) 一种基于自律式浮动电压运行策略的直流微电网系统
CN205811629U (zh) 一种具有混合电力发电系统的移动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