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8323A -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8323A
CN108178323A CN201810162265.XA CN201810162265A CN108178323A CN 108178323 A CN108178323 A CN 108178323A CN 201810162265 A CN201810162265 A CN 201810162265A CN 108178323 A CN108178323 A CN 108178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level
cyanobacteria
wetlan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22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颋
徐玉裕
杨晓秋
吕佳平
邱廉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reen Environ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reen Environ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reen Environ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reen Environ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22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8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8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8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包括在湖泊(1)与河道(2)的连通处设置闸站一(3),在湖泊(1)边上设置一座侧流湿地(4),所述侧流湿地(4)一端与湖泊(1)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闸站二(5),侧流湿地(4)的另一端与河道(2)连通,所述侧流湿地(4)包括:一级过滤区(6)、增气浮选区(10)和生态抑藻区(16)。通过设置于湖泊和河道之间的侧流湿地,将由湖泊流入河道的水通过物理过滤和生态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蓝藻,从而避免了蓝藻由湖泊倒灌进入河道,大大降低了目前河道蓝藻清除所需要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及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引起蓝藻水华,蓝藻死亡腐烂后释 放毒素产生恶臭,严重污染水质,有些水域因为蓝藻爆发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饮用水和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流动的河道里一般很少有蓝藻,河道里的蓝藻通常是与其连通的湖泊倒灌进来的,由于河道的流动性较强,其蓝藻扩散繁殖速度快,覆盖水域更广,目前国内清除水域蓝藻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机械或者人工网捞,由于河道蓝藻覆盖水域广、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河道蓝藻清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清除费用极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利用设置于湖泊和河道之间的侧流湿地,将由湖泊流入河道的水进行过滤及生态处理以除去水中的蓝藻,从而避免了蓝藻由湖泊倒灌进入河道,大大降低了目前河道蓝藻清除所需要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及费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在湖泊与河道的连通处设置闸站一,在湖泊边上设置一座侧流湿地,侧流湿地一端与湖泊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闸站二,侧流湿地的另一端与河道连通,所述侧流湿地包括:
A、一级过滤区,所述一级过滤区包括一级过滤池,所述一级过滤池末端设置有一级滤藻坝,所述一级过滤池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
B、增气浮选区,所述增气浮选区包括增气区和浮选区,所述增气区和浮选区用低位挡墙隔离,所述增气区底部设置微孔曝气管,外部连接供气风机,所述浮选区末端设置有二级滤藻坝,所述浮选区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
C、生态抑藻区,所述生态抑藻区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级生态抑藻池、二级生态抑藻池、浅流抑藻湿地和三级生态抑藻池,所述一级生态抑藻池和二级生态抑藻池之间设置有三级滤藻坝,所述一级生态抑藻池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所述三级生态抑藻池末端设置有四级滤藻坝。
利用设置于湖泊和河道之间的侧流湿地,使由湖泊流向河道的水经由侧流湿地,通过物理过滤和生态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清除水中蓝藻,避免了蓝藻由湖泊倒灌进入河道,从而大大降低了河道蓝藻清除所需要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费用。
作为优选,一级过滤池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1-2倍。
确保过滤池具有最佳的蓝藻过滤效果。
作为优选,一级滤藻坝和二级滤藻坝上部为细碎石墙,下部为曲流墙,所述细碎石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1-1.5m,所述曲流墙高度为0.5-1m。
细碎石墙只可以水流通过,蓝藻不可通过,而曲流墙既可水流通过,又可以通过一部分蓝藻,因此,既保证了蓝藻过滤的效果,又避免滤藻坝堵塞。
作为优选,增气区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0.5倍,所述低位挡墙为高度为0.5-1m的水泥砌块,厚度为0.2-0.25m,所述浮选区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0.2-1倍。
确保使蓝藻的增气浮选效果达到最佳,从而最大限度过滤蓝藻。
作为优选,一级生态抑藻池、二级生态抑藻池和三级生态抑藻池,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2-5倍,内部种植湿地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
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相结合,生态抑藻池的尺寸设计,使利用最小的空间使蓝藻的清除效果达到最佳。
作为优选,所述浅流抑藻湿地深度为0.2-0.5m,底部为0.5-1m的干碎石基础,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2-5倍,内部种植湿地挺水植被、沉水植被和水杉。
使浅流抑藻湿地达到最佳的清除蓝藻效果。
作为优选,三级滤藻坝上部为细碎石墙,中部为石笼墙,下部为曲流墙,所述细碎石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0.5-1m,所述石笼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0.5-1m,所述曲流墙高度为0.24-0.36m。
三级滤藻坝上部和中部为只允许水流通过的细碎石墙和石笼墙,下部为既允许水流通过又允许一部分蓝藻通过的曲流墙,即确保了好的过滤蓝藻效果,又防止滤藻坝堵塞,且由于石笼墙的高渗透率,减轻水的压力,使滤藻坝更为稳固。
作为进一步优选,细碎石墙为由2-3mm碎石浆砌成的石墙,所述曲流墙为由0.24-0.6m花墙组合砌筑而成的墙,石笼墙为由0.05-0.2m石笼组合砌筑而成的墙。
使细碎石墙和石笼墙具有好的只允许水流通过的效果,使曲流墙具有好的既允许水流通过又允许一部分蓝藻通过的效果。
作为优选,四级滤藻坝为石笼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1-1.5m。
只允许水流通过,确保蓝藻清除彻底,防止蓝藻进入河道。
作为优选,可调收澡渠深度为0.3-0.5m。
确保收藻渠具有较好的收集蓝藻效果,防止滤藻坝堵塞,降低维护成本,且便于蓝藻的进一步处理。
作为优选,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还包括自然发酵站,所述自然发酵站包括分配渠和分别与分配渠各个出口相连的多个发酵坑,所述分配渠宽为0.3-0.5m,深度为0.5-0.8m。
便于对收集到的蓝藻进行发酵处理,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作为进一步优选,发酵坑面积为日进水量的2%,深度为2-3m。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利用设置于湖泊和河道之间的侧流湿地,将由湖泊流入河道的水通过物理过滤和生态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蓝藻,从而避免了蓝藻由湖泊倒灌进入河道,大大降低了目前河道蓝藻清除所需要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及费用,另外自然发酵站的设置便于对收集到的蓝藻进行发酵处理,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藻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藻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藻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在湖泊1与河道2的连通处设置闸站一3,在湖泊1边上设置一座侧流湿地4,所述侧流湿地4一端与湖泊1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闸站二5,侧流湿地4的另一端与河道2连通,侧流湿地4包括:
A、一级过滤区6,一级过滤区6包括一级过滤池7,一级过滤池7末端设置有一级滤藻坝8,一级过滤池7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9;
B、增气浮选区10,增气浮选区10包括增气区11和浮选区12,增气区11和浮选区12用低位挡墙13隔离,增气区11底部设置微孔曝气管14,外部连接供气风机,浮选区12末端设置有二级滤藻坝15,浮选区12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9;
C、生态抑藻区16,生态抑藻区16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级生态抑藻池17、二级生态抑藻池18、浅流抑藻湿地19和三级生态抑藻池20,一级生态抑藻池17和二级生态抑藻池18之间设置有三级滤藻坝21,一级生态抑藻池17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9,三级生态抑藻池20末端设置有四级滤藻坝22。
当湖泊中有蓝藻爆发时,将闸站一3关闭,闸站二5打开,使湖泊1中的水经过侧流湿地4除去蓝藻后再流入河道2。
一级过滤池7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1-2倍。
一级滤藻坝8和二级滤藻坝15上部为细碎石墙,下部为曲流墙,细碎石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1-1.5m,曲流墙高度为0.5-1m,细碎石墙为由2-3mm碎石浆砌成的石墙,曲流墙为由0.24-0.6m花墙组合砌筑而成的墙,细碎石墙只允许水流通过,曲流墙既可以允许水流通过,也允许部分蓝藻通过。
增气区11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0.5倍,低位挡墙13为高度为0.5-1m的水泥砌块,低位挡墙将增气区和浮选区隔离开,不允许水流从中间穿过,厚度为0.2-0.25m,浮选区12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0.2-1倍。
一级生态抑藻池17、二级生态抑藻池18和三级生态抑藻池20,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2-5倍,内部种植湿地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
浅流抑藻湿地19深度为0.2-0.5m,底部为0.5-1m的干碎石基础,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2-5倍,内部种植湿地挺水植被、沉水植被和水杉。
三级滤藻坝21上部为细碎石墙,中部为石笼墙,下部为曲流墙,细碎石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0.5-1m,石笼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0.5-1m,曲流墙高度为0.24-0.36m,石笼墙由0.05-0.2m石笼组合砌筑而成的墙,细碎石墙和石笼墙可以允许水流通过,曲流墙既允许水流通过又可允许部分蓝藻通过。
四级滤藻坝22为石笼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1-1.5m。
可调收澡渠9深度为0.3-0.5m。
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还包括自然发酵站23,自然发酵站23包括分配渠24和分别与分配渠24各个出口相连的多个发酵坑25,分配渠24宽为0.3-0.5m,深度为0.5-0.8m,单个发酵坑25面积为日进水量的2%,深度为2-3m,将收集到的蓝藻置于分配渠24中,分配渠24将蓝藻通入发酵坑25,当发酵坑25待满时,撒入菌剂和噬藻体细菌,然后将其覆盖,待其发酵数月后,将发酵坑25中物质挖出,即可用于还田。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湖泊(1)与河道(2)的连通处设置闸站一(3),在湖泊(1)边上设置一座侧流湿地(4),所述侧流湿地(4)一端与湖泊(1)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闸站二(5),侧流湿地(4)的另一端与河道(2)连通,所述侧流湿地(4)包括:
A、一级过滤区(6),所述一级过滤区(6)包括一级过滤池(7),所述一级过滤池(7)末端设置有一级滤藻坝(8),所述一级过滤池(7)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9);
B、增气浮选区(10),所述增气浮选区(10)包括增气区(11)和浮选区(12),所述增气区(11)和浮选区(12)用低位挡墙(13)隔离,所述增气区(11)底部设置微孔曝气管(14),外部连接供气风机,所述浮选区(12)末端设置有二级滤藻坝(15),所述浮选区(12)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9);
C、生态抑藻区(16),所述生态抑藻区(16)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级生态抑藻池(17)、二级生态抑藻池(18)、浅流抑藻湿地(19)和三级生态抑藻池(20),所述一级生态抑藻池(17)和二级生态抑藻池(18)之间设置有三级滤藻坝(21),所述一级生态抑藻池(17)末端上部设置有可调收藻渠(9),所述三级生态抑藻池(20)末端设置有四级滤藻坝(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池(7)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滤藻坝(8)和二级滤藻坝(15)上部为细碎石墙,下部为曲流墙,所述细碎石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1-1.5m,所述曲流墙高度为0.5-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气区(11)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0.5倍,所述低位挡墙(13)为高度为0.5-1m的水泥砌块,厚度为0.2-0.25m,所述浮选区(12)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0.2-1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生态抑藻池(17)、二级生态抑藻池(18)和三级生态抑藻池(20),深度为1-2m,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2-5倍,内部种植湿地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流抑藻湿地(19)深度为0.2-0.5m,底部为0.5-1m的干碎石基础,平面面积为小时水流量的2-5倍,内部种植湿地挺水植被、沉水植被和水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滤藻坝(21)上部为细碎石墙,中部为石笼墙,下部为曲流墙,所述细碎石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0.5-1m,所述石笼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0.5-1m,所述曲流墙高度为0.24-0.36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滤藻坝(22)为石笼墙,厚度为0.24-0.6m,高度为1-1.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收澡渠(9)深度为0.3-0.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还包括自然发酵站(23),所述自然发酵站(23)包括分配渠(24)和分别与分配渠(24)各个出口相连的多个发酵坑(25),所述分配渠(24)宽为0.3-0.5m,深度为0.5-0.8m。
CN201810162265.XA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Pending CN108178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2265.XA CN108178323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2265.XA CN108178323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8323A true CN108178323A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53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2265.XA Pending CN108178323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83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7612A (zh) * 2020-07-01 2020-10-09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藻打捞分离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6770Y1 (ko) * 2004-08-20 2004-11-06 배흥섭 호소 수질 정화 시스템
CN102531182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南京大学 微污染入库(入湖)河流的水质净化及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US20170107131A1 (en) * 2015-04-28 2017-04-20 Soochow University Unpowere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a riverfront landscape constructed wetland
CN107386196A (zh) * 2017-09-11 2017-11-24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漫滩湿地坑塘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08104034U (zh) * 2018-02-27 2018-11-16 浙江绿维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6770Y1 (ko) * 2004-08-20 2004-11-06 배흥섭 호소 수질 정화 시스템
CN102531182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南京大学 微污染入库(入湖)河流的水质净化及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US20170107131A1 (en) * 2015-04-28 2017-04-20 Soochow University Unpowere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a riverfront landscape constructed wetland
CN107386196A (zh) * 2017-09-11 2017-11-24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漫滩湿地坑塘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08104034U (zh) * 2018-02-27 2018-11-16 浙江绿维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7612A (zh) * 2020-07-01 2020-10-09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藻打捞分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6032B (zh) 一种沿海城市感潮河道多级复合强化净化方法
CN102101736B (zh) 一种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污水处理系统及应用
CN102392433B (zh) 一种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水沟过水堰
CN104986860A (zh) 一种无动力净化河水的生态处理工艺
CN102120677B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2158958B (zh) 一种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CN203781979U (zh) 一种水质生态净化装置
CN103195157B (zh) 一种城市降雨初期径流原位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104034U (zh)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CN111977811A (zh) 一种河湖原位生态-生物修复方法
CN202063793U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CN112139227B (zh) 一种利用河流修复土壤的系统与方法
CN108178323A (zh) 一种控制蓝藻倒灌的藻水分离系统
CN207193035U (zh) 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
CN111139784A (zh) 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CN101811799A (zh) 城市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
CN207175595U (zh) 一种简易的污水生态处理池
CN213865582U (zh) 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
CN205076892U (zh) 一种廊道式植物拦截墙
CN214270602U (zh) 一种近自然型生态堰
CN103964650B (zh) 一种对含沙水流进行处理的泥沙去除系统和方法
CN210103671U (zh) 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
CN209193641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
CN108017228B (zh) 一种应用于封闭河流补水的污水厂尾水净化旁路复合系统
CN112499910A (zh) 一种近自然型生态堰及其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