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1077A -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1077A
CN108171077A CN201711434164.5A CN201711434164A CN108171077A CN 108171077 A CN108171077 A CN 108171077A CN 201711434164 A CN201711434164 A CN 201711434164A CN 108171077 A CN108171077 A CN 108171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destination folder
wlan
request
finger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41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71077B (zh
Inventor
张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preadris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preadris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preadris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41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1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1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1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1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1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设备解密第一设备的目标文件夹,进而提高目标文件夹的私密性。

Description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指纹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指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指纹技术是依据人类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特性利用指纹信息实现屏幕解锁或支付等功能的一种技术。目前,指纹技术通常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屏幕解锁或者指纹支付(比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银行卡支付,等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设备解密第一设备的目标文件夹,进而提高目标文件夹的私密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包括:
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将采集到的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打开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采集单元,用于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将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户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户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然后,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将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与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再然后,在用户指纹信息与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目标文件夹的响应,最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正确解密目标文件夹的响应,第一设备打开目标文件夹。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设备的指纹解密第一设备的目标文件夹,进而提高目标文件夹的私密性。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在所述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不具有指纹模组的便携式电脑或者不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在所述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平板电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不具有指纹模组的便携式电脑,也可以是不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
其中,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步骤102: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其中,所述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指的是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文件夹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目标文件夹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的响应。
步骤103: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在笔记本电脑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当笔记本电脑接收到智能手机针对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笔记本电脑发送的正确解密目标文件夹的响应时,笔记本电脑打开目标文件夹。
可见,在本申请中,首先,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然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的正确解密目标文件夹的相应,最后,第一设备打开目标文件夹。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设备解密第一设备的目标文件夹,进而提高目标文件夹的私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的第二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其中,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其中,所述指纹模板可以是包含一个手指指纹的集合,所述一个手指指纹可以是左手小拇指指纹、左手无名指指纹、左手中指指纹、左手食指指纹、左手大拇指指纹、右手大拇指指纹、右手食指指纹、右手中指指纹、右手无名指指纹、右手小拇指指纹;或者,所述指纹模板也可以是包含M个手指指纹的集合,所述M为2-10的其中的任意一个,在M为2的情况下,所述指纹模板是包含2个手指指纹的集合,所述2个手指指纹可以是左手的食指指纹和左手的中指指纹,也可以是右手的食指指纹和右手的中指指纹,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情况,或在第二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指纹录入请求;
所述第一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第一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第二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相同;
所述第二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通过蓝牙连接。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确定接入的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智能手机确定接入的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在笔记本电脑接入的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以及智能手机接入的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或者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指纹录入请求。
又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蓝牙名称(比如100),笔记本电脑确定连接的蓝牙名称(比如100),在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已通过蓝牙连接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或者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指纹录入请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接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接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信号强度询问请求,所述信号强度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信号强度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其中,设备获取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确定接入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智能手机确定接入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在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笔记本电脑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笔记本电脑确定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与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不相同,笔记本电脑确定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70dbm),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信号强度询问请求,笔记本电脑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60dbm),笔记本电脑确定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70dbm)小于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60dbm),笔记本电脑根据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接入第二无线局域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蓝牙询问请求,所述蓝牙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启动蓝牙,以及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蓝牙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创建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连接。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蓝牙询问请求,笔记本电脑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智能手机的蓝牙名称(比如100),笔记本电脑检测到针对蓝牙名称(比如100)的点击操作,笔记本电脑检测到针对与蓝牙名称(比如100)匹配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根据智能手机的蓝牙名称(比如100)创建与智能手机的蓝牙连接。
请参见图2A,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步骤202: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将采集到的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步骤203: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其中,设备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采用的是现有的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如表1所示:
表1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目标文件夹为文件夹1,智能手机接收笔记本电脑发送的文件夹1解密请求,智能手机根据表1可知文件夹1对应的指纹模板为左手食指,智能手机采集用户的左手食指指纹信息,智能手机将采集到的用户的左手食指指纹信息与文件夹1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在用户的左手食指指纹信息与文件夹1对应的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智能手机向笔记本电脑发送正确解密文件夹1的响应。
可见,在本申请中,不同的目标文件夹对应不同的指纹模板,比如文件夹1对应的指纹模板为左手食指,文件夹4对应的指纹模板为右手大拇指和右手食指,解密文件夹4所需要的手指头指纹个数大于解密文件夹1所需的手指头指纹个数,在一定程度上文件夹4比文件夹1更加重要,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重要文件夹的私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于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以及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举例说明,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为右手食指指纹和右手中指指纹的集合,智能手机接收笔记本电脑发送的指纹录入请求,智能手机采集目标文件夹对应的右手食指指纹信息和右手中指指纹信息,智能手机将采集到的右手食指指纹信息和右手中指指纹信息存储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至少一个指纹图案,所述至少一个指纹图案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关联。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至少一个指纹图案的具体实施方式有:第二设备在显示屏的显示界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或者中间区域弹出一指纹采集提示框,所述指纹采集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采集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包含M个手指指纹的集合的情况下,所述M为2-10的其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指纹图案包括采集用户M个手指指纹的顺序,比如M=2,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为右手大拇指与右手食指,指纹图案包含采集用户的2个指头指纹的顺序可以是先采集用户的右手大拇指指纹信息,后采集用户的右手食指指纹信息,也可以是先采集用户的右手食指指纹信息,后采集用户的右手大拇指指纹信息。
举例说明,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目标文件夹为文件夹4,智能手机接收笔记本电脑发送的文件夹4的解密请求,智能手机根据表1可知文件夹4对应指纹模板为右手大拇指指纹与右手食指指纹集合,在智能手机显示屏的显示界面的中间区域弹出一指纹采集提示框(如图2B所示),智能手机通过指纹模组采集用户的右手大拇指指纹信息和右手食指指纹信息,智能手机将采集到的用户的右手大拇指指纹信息和右手食指指纹信息与文件夹4对应的指纹模板匹配,在用户的右手大拇指指纹信息和右手食指指纹信息与文件夹4对应的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智能手机向笔记本电脑发送正确解密文件夹4的响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指纹语音提示用户采集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不匹配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显示一匹配提示框,所述匹配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匹配失败;或者,所述第二设备通过语音提示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匹配失败。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为具有指纹模组的智能手机,目标文件夹为文件夹1,笔记本电脑确定接入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智能手机确定接入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在笔记本电脑检测到针对文件夹1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智能手机向笔记本电脑发送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笔记本电脑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笔记本电脑确定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123)和密码(比如123456)与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不相同,笔记本电脑确定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70dbm),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信号强度询问请求,智能手机向笔记本电脑发送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60dbm),笔记本电脑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60dbm),笔记本电脑确定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70dbm)小于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比如-60dbm),笔记本电脑根据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比如234)和密码(比如234567)接入第二无线局域网,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发送文件夹1解密请求,智能手机根据表1可知文件夹1对应的指纹模板为左手食指,智能手机采集用户的左手食指指纹信息,智能手机将采集到的用户的左手食指指纹信息与文件夹1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在用户的左手食指指纹信息与文件夹1对应的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智能手机向笔记本电脑发送正确解密文件夹1的响应,笔记本电脑接收到智能手机发送的正确解密文件夹1的响应时,笔记本电脑打开文件夹1。
可见,在本申请中,首先,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然后,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将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与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再然后,在用户指纹信息与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目标文件夹的响应,最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正确解密目标文件夹的响应,第一设备打开目标文件夹。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设备的指纹解密第一设备的目标文件夹,进而提高目标文件夹的私密性。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交互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点击操作。
步骤302: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
步骤303: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步骤304:所述第一设备判断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是否相同;
若是,则执行步骤311。
若否,则执行步骤305-步骤310。
步骤305: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信号强度询问请求。
步骤306: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步骤307:所述第一设备判断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若是,则执行步骤308-步骤309。
若否,则执行步骤310。
步骤308: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
步骤309:所述第二设备接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
步骤310: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步骤311: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指纹录入请求。
步骤312: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
步骤313:所述第二设备将采集到的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步骤314:所述第二设备判断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是否匹配;
若是,则执行步骤315-步骤316。
若否,则执行步骤317。
步骤315: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步骤316: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步骤317:所述第二设备在显示屏显示一匹配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方法中第一设备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图1方法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第二设备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图2方法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的第二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第一情况,或在第二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指纹录入请求;
所述第一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第一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第二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相同;
所述第二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通过蓝牙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接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接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蓝牙询问请求,所述蓝牙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启动蓝牙,以及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蓝牙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创建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内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方法,在此不再叙述。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将采集到的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于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以及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之前,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至少一个指纹图案,所述至少一个指纹图案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内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方法,在此不再叙述。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终端设备600包括:处理单元601、通信单元602和存储单元603,处理单元601包括第一发送单元6011、第一接收单元6012和打开单元6013。存储单元6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通信单元6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上述某些单元(第一发送单元6011、第一接收单元6012和打开单元6013)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关步骤。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6011,用于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6012,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打开单元6013,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指纹录入请求单元6014,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的第二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6011具体用于:
在第一情况,或在第二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指纹录入请求;
所述第一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第一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第二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相同;
所述第二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通过蓝牙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无线局域网单元6015,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接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接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蓝牙单元6016,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蓝牙询问请求,所述蓝牙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启动蓝牙,以及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蓝牙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创建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连接。
其中,处理单元6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单元603可以是存储器,通信单元6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射频芯片、通信接口等。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终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单元701、通信单元702和存储单元703,处理单元701包括第二接收单元7011、采集单元7012、匹配单元7013和第二发送单元7014。存储单元7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通信单元7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上述某些单元(第二接收单元7011、采集单元7012、匹配单元7013和第二发送单元7014)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关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7011,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采集单元7012,用于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
所述匹配单元7013,用于将采集单元7012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与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7014,用于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指纹录入单元7015,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于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以及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之前,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提示单元7016,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至少一个指纹图案,所述至少一个指纹图案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关联。
其中,处理单元7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单元703可以是存储器,通信单元7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射频芯片、通信接口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另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所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另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所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的第二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情况,或在第二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指纹录入请求;
所述第一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第一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第二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相同;
所述第二情况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通过蓝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接入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接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
在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接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蓝牙询问请求,所述蓝牙询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启动蓝牙,以及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蓝牙询问请求而发送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创建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连接。
6.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将采集到的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纹录入请求,所述指纹录入请求用于指示录入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于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以及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至少一个指纹图案,所述至少一个指纹图案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关联。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文件夹的第一点击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而发送的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打开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打开所述目标文件夹。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进行解密操作;
采集单元,用于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将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文件夹对应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目标文件夹解密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正确解密所述目标文件夹的响应。
CN201711434164.5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8171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164.5A CN108171077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164.5A CN108171077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1077A true CN108171077A (zh) 2018-06-15
CN108171077B CN108171077B (zh) 2020-08-14

Family

ID=62521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4164.5A Active CN108171077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10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125A (zh) * 2013-07-19 2013-11-13 丁贤根 用无线终端授权及加解密的安全移动存储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04318148A (zh) * 2014-10-28 2015-01-28 南京萨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便携式多功能加密设备
CN107085688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文件授权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70265078A1 (en) * 2014-03-28 2017-09-14 Intel Corporation File encryption, decryption and access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125A (zh) * 2013-07-19 2013-11-13 丁贤根 用无线终端授权及加解密的安全移动存储控制器设计方法
US20170265078A1 (en) * 2014-03-28 2017-09-14 Intel Corporation File encryption, decryption and access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N104318148A (zh) * 2014-10-28 2015-01-28 南京萨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便携式多功能加密设备
CN107085688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文件授权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1077B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0849B2 (en) Registr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computing devices using a digital skeleton key
US8941466B2 (en)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devices with touch sensitive elements, such as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screens
CN100414867C (zh) 通过基于密钥的采样对生物统计数据提供保护
WO2017050093A1 (zh) 登录信息输入方法、登录信息保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40029811A1 (en) User-authenticating, digital data recording pen
KR20160086830A (ko) 인간의 생물학적 특징을 이용한 신원 인증
US9680828B2 (en) Mobile devices, terminal devices,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thereof
WO2019214438A1 (zh) 一种射频卡功能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13971274B (zh)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915588B (zh) 电子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337739B (zh) 安全登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CN114556356A (zh) 用户认证框架
CN110930150A (zh) 凭证生成、签名及验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2040385A (zh) 以裝置識別資料透過電信伺服器識別身份之系統及方法
TWI584146B (zh) 基於人臉識別的整合登錄系統及方法
CN106851613A (zh) 业务请求方法、业务办理号码的验证方法及其终端
CN112636914B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身份验证装置及智能卡
CN102546168A (zh) 用于身份认证的通讯装置
CN108171077A (zh) 一种文件夹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74563A (zh) 一种安全认证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TWM556877U (zh) 登入驗證裝置及登入驗證系統
Rudrakshi et al. A model for secure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on cloud using multimodal biometric cryptosystem
CN109543932A (zh) 设备的借用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CN10750919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95962A1 (zh) 一种信息的确认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1

Address after: 201203 1st floor, building 1, Lane 36, Xuelin Road,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RANS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922 / 926, block a, No.1 Lane 399, shengxia Road, Pudong New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2012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PREADRIS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