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6405A -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6405A
CN108166405A CN201711326686.3A CN201711326686A CN108166405A CN 108166405 A CN108166405 A CN 108166405A CN 201711326686 A CN201711326686 A CN 201711326686A CN 108166405 A CN108166405 A CN 108166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sulating structure
structure body
resistanc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266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才友
王平
杨鹏
徐鸿
代劲松
曾庆华
邢梦婷
王刘翀
李祥
陈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3266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64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66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64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8/00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属于交通领域。隔声结构体用于声源进行降噪。隔声结构体具有沿预设方向周期性分布的多个阻声单元。阻声单元包括: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一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一元件具有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c1;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二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二元件具有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二元件中的声速为c2;第二元件以第三表面与第一元件的第二表面密贴布置;阻声单元的预设厚度满足d1/c1=d2/c2。本发明提出的隔声结构体是一种经济合理、降噪效果佳的声屏障。

Description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节能环保、准点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大城市防治交通拥堵的有力措施,但因其运营带来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却不容忽视,该问题已经成为沿线居民的投诉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过大的环境噪声下,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故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问题。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国际国内普遍采用设立声屏障的方式来治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噪声污染问题,多年实践经验表明,设立声屏障后的大部分区段的城轨交通环境噪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居民对于某些噪声敏感点的降噪要求高,目前的声屏障降噪措施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发降噪性能更加优越的降噪工具。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改善、甚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隔声结构体。
隔声结构体用于声源进行降噪。
隔声结构体具有沿预设方向周期性分布的多个阻声单元,阻声单元具有在预设方向的预设厚度d。
阻声单元包括:
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一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一元件具有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c1
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二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二元件具有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二元件中的声速为c2
第二元件以第三表面与第一元件的第二表面密贴布置;
阻声单元的预设厚度满足:d=d1+d2,且d1/c1=d2/c2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第一元件是由固体材料制作而成,第二元件为空气层。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固体材料包括混凝土、复合玻璃、铝材、聚碳酸酯、钢、铸铁、铜中的任一种,优选地,第一元件是平面板形结构。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000~11000kg/m3
优选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200~10000kg/m3
更优选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3000~8000kg/m3
最优选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4500~6300kg/m3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c1为500~7500m/s。
优选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c1为1000~7000m/s。
更优选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c1为2500~6500m/s。
最优选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c1为4000~5000m/s。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在阻声单元中,在阻声单元中,第一元件的厚度为所述预设厚度与填充率t的乘积,且t满足0.1≤t<1。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第一元件的密度在5000Kg/m3,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2000m/s,填充率t=0.5。
进一步地,第一厚度为51.3mm,第二厚度为8.7mm。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在隔声结构中,邻近声源的阻声单元的第一元件面且面向声源的一侧设置有吸声材料。
优选地,吸声材料包括泡沫陶瓷、矿物棉、吸声玻璃中的任一种。
更优选地,吸声材料的厚度为10~30毫米。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方法。
降噪的方法包括:邻近噪音源设置如前述的隔声结构体,且隔声结构体以第一元件面向噪音源的方式布置。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在设置隔声结构体之前,邻近噪音源设置基础,并将隔声结构体中的多个阻声单元被固定于基础。
优选地,阻声单元以至少第一元件可以移除的方式设置于基础。
更优选地,降噪的方法还包括:在阻声单元的与基础相对的一侧设置顶层结构,阻声单元被局域地限制于由顶层结构和基础限定的空间内。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声结构,是基于微观的声子、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原理,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发明的一种能够实现更低成本地部分消除造型的装置。在隔声结构中阻声单元呈周期性地连续排列,而阻声单元的这种周期性排列使得声波形成色散关系而产生带隙。而通过调制带隙可以达到控制声波的传播,从而起到控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声机构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声机构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中的隔声机构体、基础和顶层结构的音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提供的音障中的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隔声结构体;101-第一元件;102-第二元件;103-阻声单元;104-预设方向;300-顶层结构;200-基础;20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在不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实施方式以及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发明中,常规的设备、装置、部件等,既可以商购,也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自制。在本发明中,为了突出本发明的重点,对一些常规的操作和设备、装置、部件进行的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传递需要依赖于介质,而介质的特性对声波的传递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目前,对于噪声的控制一般可以通过消除声波传递的介质来实现。例如,在声波的传播空间内形成真空环境,从而阻隔声波的传递,从而起到降噪的作用。但是,形成真空的不便的,且常常并不容易实现。
另外,还有的降噪方是通过在声源附近,或声波传播路径,或想要消除噪音的区域附近设置声音屏障。而通常地,现有的声音屏障都是通过大型建筑如大面积墙体等形式来提供和呈现。这常常会导致降噪成本的显著升高。而在一些声音屏障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些大形建筑物的实现也显得更加困难。
有鉴于此,在基于对声波传递的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其被用作为声音屏障,能够在相对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构建一种易于实现的阻声装置和设备,并且通常地是一种建筑物的方式实现。
应当认识到,以上所述的阻声装置和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一种建筑物。例如,在一些桥梁、商场、道路的施工区域,修建如前述的阻声装置和设备。但是,在一些其他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中,阻声装置和设备也可以被用于一种小型或者微型的装备。例如,在一些小型马达、振动器等装置中,通过使这样的阻声装置和设备来包裹,或相邻近产生噪音的物体(如前述的小型马达)设置,以实现对其产生的噪音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屏蔽。
参阅图1至图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隔声结构体100及降噪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声结构体100,用于声源进行降噪。在一些具体的用例中,作为隔离噪音的屏障,隔声结构体100被邻近噪音源设置。
或者,在噪音源产生的噪声的传播路径或区域内,设置以上的隔声结构体100。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在噪音传播至隔声结构体100之前,被自然地衰减而损耗能量,进而再通过隔声结构体100降噪。
或者,在需要屏蔽噪音的区域(可能位于远离噪音源的部分),设置以上的隔声结构体100。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声结构体100还能够对一定的频率的噪音传播产生抑制的作用,而声波传递过程中频率等固有参数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体100与噪音源的相对位置(包括距离)也将会在一些具体的用例中产生更好的降噪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用例中,例如,轨道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往往具有一定特点。例如,噪音的频谱呈现20×103Hz的宽频特征,当列车运行速度在80km/h以下时,其轮轨噪声以中低频(2000Hz以下)。另外,当噪音(轮轨噪声)在低频段0~200Hz时,其传播远,衰减慢。因此,在一些隔声结构体100的实际用例中,隔声结构体100对低频段的声波能够起到相当的作用,并且对于高频的噪声也能起到抑制作用将是更好的设计思路。
以下详述隔声结构体100。
隔声结构体100具有沿预设方向104周期性分布的多个阻声单元103。本命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方向104”可以是任意被预先选定的方向。例如,当噪音源在A地(可以被假想为A点),而需要降噪的区域在B地(可以被假想为B点)时,预设方向104可以被大致地选择为由A指向B的这样的方向。而噪声的传播路径也可以是A至B的有向线段。噪音的传播区域则可以被主要描述和理解为A至B的一个具有适当的空间半径分布的球形区域。
所述的“周期性分布”是指在隔声结构体100中,阻声单元103反复出现,其作为重复单元。在前述的预设方向104,多个(如2、3、4、5,甚至更多个)阻声单元103依次地排列,并且每个阻声单元103具有相同的排列方式。例如,假定阻声单元103具有第一预设点(dot1)和第二预设点(dot2),且第一预设点指向第二预设点的校准方向与预设方向104一致。则两个沿预设方向104排列的阻声单元103均是以校准方向与预设方向104一致的方式布置,可以理解为将第二个阻声单元103沿预设方向104平移,能够与第一个阻声单元103重合。当第二个阻声单元103发生大尺度的翻转、偏移等,将其沿预设方向104平移时是不能够与第一个阻声单元103重合。显然,前述的重合是一种相对的限定,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当阻声单元103制作出现尺寸偏差时,两者也可以存在一定的允许误差。
通常地,阻声单元103是由多个实体的结构以既定的方式排列来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阻声单元103具有在预设方向104的预设厚度d,相应地,隔声结构体100也具有在预设方向104的预设厚度D,且通常D是d的整数倍。隔声结构体100的预设厚度D由阻声单元103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来确定和限制,一般地,主要由阻声单元103的数目限制。
阻声单元103包括第一元件101和第二元件102。阻声单元103还可以具有第三元件、第四元件等不同数量的元件。在阻声单元103中不同的元件被依次排列地组合为一体。第一元件101和第二元件102均为其相应的制作材料的连续分布体。例如,第一元件101是由固体材料连续且均匀地分布的而形成。
以下针对具有第一元件101和第二元件102的阻声单元103说明。第二元件102和第二元件102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片式结构,例如可以是长方体结构,其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厚度。
第一元件101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片式结构的第一元件101在预设方向104具有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101中的声速为c1。
作为一种更优的选择,第一元件101的形状、密度、内部材料的分布更均衡,以便使其厚度和声速更均匀,而不会在当其尺寸太大时出现明显的大幅度波动。这样的一种对形状、密度、内部材料的分布对第二元件102,以及包括于阻声单元103中的其他元件,如第三元件、第四元件等也同样适用。
第二元件102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在预设方向104第二元件102具有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二元件102中的声速为c2。
阻声单元103是这样被设置的——第二元件102以第三表面与第一元件101的第二表面密贴布置。此外,阻声单元103的预设厚度满足:d=d1+d2,且d1/c1=d2/c2。
当阻声单元103具有第一元件101、第二元件102以及第三元件,且第三元件的厚度为d3,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101中的声速为c3。其阻声单元103的厚度d=d1+d2+d3,且d1/c1=d2/c2=d3/c3。当阻声单元103中存在更多的元件时,各元件也具有以上特征。
发明人已知的是声速其中,Ks为材料的刚度系数,被用来衡量材料被压缩的难易程度,而ρ是材料的密度。结合发明人在研究中的认识,可以发现,在隔声结构中,以阻声单元103中元件的密度和填充率对隔声结构的降噪效果影响更显著,同时也时当被重点考察的参数。填充率是针对特定厚度的第一元件101的厚度改变例,可以预见地,在这些改进例中,第二元件102的厚度也将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当初始确定的第一元件的厚度为10mm(与之相对,第二元件厚度为20mm)时,改进例中,其填充率为0.5,则其厚度将变化为5mm(与之相对,第二元件厚度为25mm)。
第一元件101和第二元件102等元件可以采用各种被适当选择的材料制作而成。在一种可选的替代示例中,第一元件101是由固体材料制作而成,第二元件102为空气层。空气层可以是由其他固体材料壳体容纳空气而成,其中的空气可以被根据需要而任意地选择,例如通过注入特定的气体或者其他物质而对其属性如密度进行改变和调整,从而改变声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速)。
更进一步地,制作第一元件101的固体材料包括混凝土、复合玻璃、铝材、聚碳酸酯、钢、铸铁、铜中的任一种,并且第一元件101被制作为平面板形结构。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明人发现,在阻声单元103中,各个元件的填充率t对声波的传播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填充率t能够体现第一元件的厚度相对预设厚度的改变量。从而通过调整填充率,并结合相应的噪声计算可以获得更好的厚度值。由d1/c1=d2/c2的要求所确定d1为初始值,在阻声单元中,第一元件的厚度可以是预设厚度乘以填充率t,且t满足0.1≤t<1。其中,所述的厚度均为在前述的预设方向104的厚度。通过适当地选择填充率可以改善阻声单元103的性能。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阻声单元103中的第一元件101的填充率被选择为0.5。一般地,在阻声单元103中,第一元件101的填充率t满足0.1≤t<1。即,针对特定的噪音源,在选定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材质后,收声速则相应地确定,根据d=d1+d2,且d1/c1=d2/c2,可以获得阻声单元的之中的元件厚度比例。当阻声单元的厚度确定,则可以相对地估计各个元件的厚度。
作为一种更优的选择,第一元件101的密度为2000~11000kg/m3,优选地,第一元件101的密度为2200~10000kg/m3,更优选地,第一元件101的密度为3000~8000kg/m3,最优选地,第一元件101的密度为4500~6300kg/m3
更佳地,结合第一元件101的密度,还可以根据声波的速度来选择第一元件101的材质。例如,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101中的声速c1为500~7500m/s,优选为1000~7000m/s,更优选为2500~6500m/s,最优选为4000~5000m/s。
在一种可选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元件101的密度在5000Kg/m3,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101中的声速为2000m/s,填充率t=0.5。第一厚度为51.3mm,第二厚度为8.7mm。更好地佳,第一元件101的密度为11000Kg/m3,声速为500m/s,填充率为0.5。当第一元件101的材质是钢、铸铁、铜等金属制品时,其填充率为0.7-0.9,如0.72、0.75、0.84、0.86等将是更好的选择。
作为一种改进例,在隔声结构中,邻近声源的阻声单元103的第一元件101面且面向声源的一侧设置有吸声材料。优选地,吸声材料包括泡沫陶瓷、矿物棉、吸声玻璃中的任一种。更优选地,吸声材料的厚度为10~30毫米。吸声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平行声屏障之间的多次反射声引起的声屏障插入损失降低。
基于上述的隔声结构体10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的方法。降噪方法包括:邻近噪音源设置隔声结构体100,且隔声结构体100以第一元件101面向噪音源的方式布置。
当隔声结构体100的阻声单元103中的第一元件101设置有吸声材料(图未示)时,所述的吸声材料是朝向噪音源的。
为便于设置隔声结构体100,在设置隔声结构体100之前,邻近噪音源设置基础200,并将隔声结构体100中的多个阻声单元103被固定于基础200。所述的基础200可以是金属框架、混凝土结构等等。基础200可以设置间隔的多个凹槽201,且凹槽201被用来对阻声单元103中的第一元件101(固体材料制作而成)进行固定。进一步地,阻声单元103以至少第一元件101可以移除的方式设置于基础200。当第一元件101为固体材料层,第二元件102为空气层时,第一元件101被设置来可以移除(第一元件101的数量被改变),可以使第二元件102的厚度可以被改变,从而的隔声结构体100中的阻声单元103的结构被调整。
更优选地,降噪的方法还包括:在阻声单元103的与基础200相对的一侧设置顶层结构300。阻声单元103被局域地限制于由顶层结构300和基础200限定的空间内。例如,在地下施工现场,需要进行降噪屏障的设置时,预先将顶层结构300和基础200修建完成,然后将构成隔声结构体100的阻声单元103设置在顶层结构300和基础200之间。这样一种结构即是一种使声音衰减和损耗的音障。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固体材料以适当的间隔周期性地排列的隔声结构体100,而在相邻的两个固体材料之间由空气填充。在具体设计隔声结构体100时,空气的密度、声速通常是确定的,因此,固体材料的密度,填充率以及声速,以及一定条件下应当被考量的空气层的厚度(或相邻的两个固体材料之间距离)将是需要被着重考量的参数。一般地,固体材料是密度、声速较大的材料,且其填充率为0.5是好的选择。当然,在隔声结构体100由多种固体材料分组成的示例中,各个材料的密度、声速、以及填充率等都是被优选考量的。
另外,在实际实施中,隔声结构体100的高度h、阻声单元103的厚度d(或称之为晶格常数)、各个元件的填充率t、阻声单元103的层数n也是需要综合考量的。例如,h大致可以为2-5米。单元的厚度d应根据可设置的隔声结构体100的总厚度与单元的层数n来确定。例如,为了使低频噪音衰减大,则元各个元件中的相对其他元件的大的密度和声速的元件的填充率可以被选择为0.5;而当需要将高频噪音衰减更大时,前述的大的密度和声速的元件的填充率可以是0.5及以上,如0.6、0.7、0.8、0.9等等。层数n可以被选为3层、4层或者5层。
再次,基于实际的需要,固体材料的选材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声学性能、强度、耐候、防火性、防损坏、可加工性、价格、容重等多项技术指标,考虑到声屏障的特殊应用环境,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应较优且较为均衡。
在一个具体的用例中,隔声结构体100具有180mm的厚度。隔声结构体100具有三个周期性排列的阻声单元103,每个阻声单元103的厚度d为60mm。阻声单元103具有厚度为51.3mm的聚碳酸酯、厚度为8.7mm的空气层(0℃)。其中,聚碳酸酯的密度为1900kg/m3,纵波声速为1558.8m/s。空气层的密度为1.33kg/m3,纵波声速为336.4m/s。计算可知这样的隔声结构体100的声波传输特性曲线(色散关系曲线)的起始频率为121.5、截止频率为15810.0、带宽为15688.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隔声结构体,用于声源进行降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结构体具有沿预设方向周期性分布的多个阻声单元,所述阻声单元具有在所述预设方向的预设厚度d,所述阻声单元包括:
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一元件,在所述预设方向所述第一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c1
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二元件,在所述预设方向所述第二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三表面至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二元件中的声速为c2
所述第二元件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密贴布置;
所述阻声单元的所述预设厚度满足:d=d1+d2,且d1/c1=d2/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是由固体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二元件为空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材料包括混凝土、复合玻璃、铝材、聚碳酸酯、钢、铸铁、铜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是平面板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000~11000kg/m3,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200~10000kg/m3,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3000~8000kg/m3,最优选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4500~6300kg/m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声速c1为500~7500m/s,优选为1000~7000m/s,更优选为2500~6500m/s,最优选为4000~5000m/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声单元中,所述第一元件的厚度为所述预设厚度与填充率t的乘积,且t满足0.1≤t<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在5000Kg/m3,所述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2000m/s,填充率t=0.5,优选地,所述第一厚度为51.3mm,所述第二厚度为8.7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声结构中,邻近所述声源的所述阻声单元的所述第一元件面且面向所述声源的一侧设置有吸声材料,优选地,所述吸声材料包括泡沫陶瓷、矿物棉、吸声玻璃中的任一种,更优选地,所述吸声材料的厚度为10~30毫米。
9.一种降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邻近噪音源设置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声结构体,且所述隔声结构体以所述第一元件面向所述噪音源的方式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降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隔声结构体之前,邻近噪音源设置基础,并将所述隔声结构体中的所述多个阻声单元被固定于所述基础;
优选地,所述阻声单元以至少所述第一元件可以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础;
更优选地,所述降噪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阻声单元的与所述基础相对的一侧设置顶层结构,所述阻声单元被局域地限制于由所述顶层结构和所述基础限定的空间内。
CN201711326686.3A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Pending CN1081664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6686.3A CN108166405A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6686.3A CN108166405A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6405A true CN108166405A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25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26686.3A Pending CN108166405A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64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244A (zh) * 2019-03-28 2019-06-07 苏州拓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化的隔声模块及模块检测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279A (zh) * 2007-12-21 2011-01-12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可听音频管理的声屏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279A (zh) * 2007-12-21 2011-01-12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可听音频管理的声屏障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聪: "全向入射条件下一维固流周期结构中低频声裂隙变化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
张弛: "一维声子晶体带隙结构的理论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邱学云: "一维声子晶体带隙研究概述", 《红河学院学报》 *
邱学云: "填充率对一维二元声子晶体杆带隙的影响",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244A (zh) * 2019-03-28 2019-06-07 苏州拓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化的隔声模块及模块检测装置
CN109856244B (zh) * 2019-03-28 2021-12-31 苏州拓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化的隔声模块及模块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kin et al. The horizontal propagation of sound from a jet engine close to the ground, at Hatfield
Zhao et al. Reducing Railway Noise with Porous Sound‐Absorbing Concrete Slabs
Cavalier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ultiresonant lossy sonic crystal for broadband acoustic attenuation: Application to train noise reduction
CN105803965B (zh) 一种宽频带吸声单元板
CN102842303B (zh) 一种微孔纤维复合吸声板
CN107245964A (zh) 一种基于Bragg散射声子晶体的吸声型声屏障顶部结构
CN2787715Y (zh) 组装式隔声吸声屏障
CN108611997B (zh) 一种复合型声屏障
CN108166405A (zh)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CN208934166U (zh) 一种基于仿生学耦合吸声的变电站噪声控制新型声屏障
CN104164842A (zh) 轻质高强金属陶瓷复合吸声板
CN111719451A (zh) 结合Bragg散射与吸声共振的波浪形高速公路声子晶体声屏障
CN104358602A (zh) 基于宽频带复合吸声结构汽轮发电机组的噪声控制方法
CN109038293A (zh) 一种户外变电站降噪用声屏障
CN204185784U (zh) 一种高速公路隔音降噪遮光隔板
CN107513948A (zh) 吸隔声屏障板
Rubio et al. Subwavelength slit acoustic metamaterial barrier
CN103226944B (zh) 中低频隔声真空夹层板及其面板材料的选择方法
CN210110336U (zh) 一种吸音降噪风筒
CN201068662Y (zh) 可移动式声屏障
CN207846940U (zh) 一种石英制减震降噪板
CN207852304U (zh)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CN102622518A (zh) 一种基于建筑物群密度的室外声预测方法
JP2001194224A (ja) 反射音を考慮した道路騒音の予測方法
CN208088103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道路桥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