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4875A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54875A CN108154875A CN201810094068.9A CN201810094068A CN108154875A CN 108154875 A CN108154875 A CN 108154875A CN 201810094068 A CN201810094068 A CN 201810094068A CN 108154875 A CN108154875 A CN 1081548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 unit
- cross
- vertical end
- opposit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94 foam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10,10-dioxo-2-[4-(N-phenylanilino)phenyl]thioxanthen-9-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2ccccc2S(=O)(=O)c2ccc(cc12)-c1ccc(cc1)N(c1ccccc1)c1ccccc1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48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53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由微穿孔面板、周期结构的平行排列横断面、周期结构的平行排列纵端面、单元底板相连形成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周期排列的封闭腔体,数量大于2个,优选3个或4个,最大深度为最小深度的1.5~5倍。微穿孔面板上分布有所占面积为面板面积的0.2%~5%的微孔,微孔孔径为0.2~1.2mm,单元宽度和长度均不超过0.15m。使用时只要将本发明安装到需要吸声处理的场所,固定在壁面上即可。本发明装置简单,加工简便,薄形轻便,吸声性能优良,吸声系数在2.5KHz内大于0.8的吸声频带宽度可达2~3个倍频程,低频吸声系数不低于0.8,峰值接近1.0,吸声性能平坦,适用面广,易清洗、耐高温,并具有优越的耐侯性,可完全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声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宽频噪声降低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表面平齐,具有超宽吸声频带。
背景技术
噪声污染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日益严重,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所引起的投诉在经济发达城市占各类环境投诉的50%以上。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不断增加的社会活动和使用设备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低频特性明显,这就经常造成环境噪声的声压级还未达到标准限值时,人们已经主观感觉烦恼。低频噪声可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显著干扰,影响人们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因此近十几年来对低频噪声的研究得到广泛重视,低频吸声结构的研究是其中的热点之一。
吸声结构是噪声控制技术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的吸声结构多为孔纤维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等,外加穿孔护面板。多孔纤维材料具有吸声性能好的优点,但存在耐候性差、吸声性能在受潮后失效、以及长期使用纤维产生飞扬,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通常多孔纤维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需予以更换,且在生产、加工过程纤维也会危害人体。由于共振吸声结构在抗潮湿、卫生清洁、环境友好等方面比传统多孔纤维材料具有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有取代传统纤维材料的趋势。新型共振吸声结构的机理、计算模型和开发应用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纤维吸声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呈现逐步取代传统的多孔纤维材料的趋势。目前已发展的无纤维吸声材料主要有微穿孔吸声装置、铝纤维吸声材料、发泡铝吸声材料、泡沫玻璃、聚氨酯吸声泡沫等。泡沫玻璃存在易碎的缺点,吸声系数在0.4~0.6,吸声频带较窄。聚氨酯吸声泡沫存在不能耐高温、耐候性差等缺点。微穿孔板结构加工简单,无需内填材料,由微孔产生足够的声阻,与空腔形成共振吸声结构。但受加工工艺限制,金属微穿孔板的孔径通常在0.5mm~1mm,单层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频带很窄,一般不超过1个倍频程。双层微穿孔结构的吸声频带有所拓展,但通常不超过2个倍频程。
但是,对于单一空腔的普通共振吸声结构,要在低频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必须大幅度增加空腔深度,体量往往很大。此外,单一空腔的普通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频带较窄,对于孔径为1mm的微穿孔板,半吸声带宽(吸声系数≥0.5)通常不到2个倍频程。吸声频率要求越低,吸声结构的厚度往往要求越大,在空间普遍受到限制的场合下,普通共振吸声结构无法很好地满足噪声控制的实际需要。
为此,吸声性能良好的小尺寸新型低频共振吸声结构的研究和设计一直是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由多种声阻抗的单层微穿孔结构在一个方向周期并列,声阻抗变化引起的散射显著影响结构的吸声特性。在阻抗匹配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整体结构的吸声频带显著拓宽,吸声系数0.8以上的有效吸声频带可达3个倍频程,峰值接近1.0,且低频吸声性能显著提高。
该结构加工简单,安装简便,无需任何多孔纤维吸声材料,吸声性能优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宽频带、高吸声系数、装置简单、易于清洁的由不同深度腔体形成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适用于各需要降噪的场合,尤其2.5KHz以下的噪声。
本发明提出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由N个长方体结构单元封闭腔体组成,N大于2;
对于3腔体结构: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组成,在所述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3*3的周期结构,即第一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长方体结构单元B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排列组成,第二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B、长方体结构单元C和长方体结构单元A排列组成,第三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A和长方体结构单元B排列组成;
对于4腔体结构: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和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组成,在所述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和长方体结构封闭腔体IV-2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4*4的周期结构,即第一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长方体结构单元B、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D排列组成,第二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B、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D和长方体结构单元A排列组成,第三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D、长方体结构单元A和长方体结构单元B排列组成,第四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D、长方体结构单元A、长方体结构单元B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排列组成;
对于N多腔体结构;由N个长方体结构单元封闭腔体组成,在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N*N的周期结构,周期内后一行的排列单元由前一行排列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移动到第一个、其余顺移得到;
对于3腔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3、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周期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
对于4腔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及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及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
本发明中,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的外表面平齐;更多腔体的微穿孔面板外表面均平齐。
本发明中,单元A微穿孔面板I-1上分布有单元A微孔I-4,单元A微孔I-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A微穿孔面板I-1总面积的0.3%~5%,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上分布有单元B微孔II-4,单元B微孔II-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总面积的0.3%~5%,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上分布有单元C微孔III-4,单元C微孔III-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总面积的0.3%~5%,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上分布有单元D微孔IV-4,单元D微孔IV-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总面积的0.3%~5%;微孔I-4、II-4、III-4和IV-4的穿孔面积占比可相同也可不同;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单元C封闭腔体III-2、单元D封闭腔体IV-2的空腔深度呈周期变化。
本发明中,单元A微孔I-4、单元B微孔II-4、单元C微孔III-4和单元D微孔IV-4的孔径分别为0.2~1.2mm。
本发明中,对于3腔体结构,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到单元A底板I-3的距离dA最大,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到单元C底板III-3的距离dC最小,dA为dC的1.5~5倍,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与单元B底板II-3的距离dB为dC的1.2~4倍,且dC<dB<dA。
本发明中,对于4腔体结构,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到单元A底板I-3的距离dA最大,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到单元D底板IV-3的距离dD最小,dA为dD的1.5~5倍,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与单元B底板II-3的距离dB满足dA为dB的1.2~3倍、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与单元C底板III-3的距离dC满足dC为 dD的1.2~3倍,且dD<dC<dB<dA 。
本发明中,单元微穿孔面板到单元底板的距离dA、dB、dC、dD的最大值不超过500mm。
本发明中,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单元C封闭腔体III-2、单元D封闭腔体IV-2的宽度和长度均不超过15cm。
本发明具有吸声系数高、吸声频带宽的优点。在150Hz~2.5KHz以内的频率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100Hz以上系数可超过0.8,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噪声源,尤其中低频成分较强的噪声源,噪声降低效果显著。
由于本发明的吸声装置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薄板冲孔加工而成,因此具有易加工、易清洗、耐高温,并具有优越的耐侯性,可完全回收利用,完全避免了传统纤维材料存在的耐候性和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优越的环保功能。
使用本发明安装简便,只要将其安装到需要吸声处理的场所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显著拓宽吸声频带,提高中低频吸声系数。
装置简单,薄形轻便,吸声性能良好,加工简便,成本低廉,吸声系数大于0.8的吸声频带宽度可达3个倍频程,适用面广,易清洗、耐高温,并具有优越的耐侯性,可完全回收利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优越的环保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其中:(a)三腔体,(b)四腔体。
图2为本发明A-A剖面图。其中:(a)三腔体,(b)四腔体。
图3为本发明B-B剖面图。其中:(a)三腔体,(b)四腔体。
图4为实施例1的吸声性能。
图中标号:1为第一横端面板,2为第二横端面板,3为第三横端面板,4为第四横端面板,5为第五横端面板,6为第一纵端面板,7为第二纵端面板,8为第三纵端面板,9为第四纵端面板,10为第五纵端面板,I-1为单元A微穿孔面板,II-1为单元B微穿孔面板,III-1为单元C微穿孔面板,IV-1为单元D微穿孔面板,I-2为单元A封闭空腔,II-2为单元B封闭空腔,III-2为单元C封闭空腔,IV-2为单元D封闭空腔,I-3为单元A底板,II-3为单元B底板、III-3为单元C底板,IV-3为单元D底板,I-4为单元A微孔,II-4为单元B微孔,III-4为单元C微孔,IV-4为单元D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下列各部件按图1~图3所示方式连接,该领域技术人员均能顺利实施。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腔体数量大于2,优选3个或4个腔体,3腔体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和单元C封闭腔体III-2,在所述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和单元C封闭腔体III-2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3*3的周期结构,周期内后一行的排列单元由前一行排列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移动到第一个,其余顺移得到。第一行由单元A、单元B、单元C排列组成,第二行由单元B、单元C、单元A排列组成,第三行由单元C、单元A、单元B排列组成。4腔体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单元C封闭腔体III-2和单元D封闭腔体IV-2,在所述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单元C封闭腔体III-2和封闭腔体IV-2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4*4的周期结构,与3腔体结构一样,周期内后一行的排列单元由前一行排列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移动到第一个,其余顺移得到。第一行由单元A、单元B、单元C、单元D排列组成,第二行由单元B、单元C、单元D、单元A排列组成,第三行由单元C、单元D、单元A、单元B排列组成,第四行由单元D、单元A、单元B、单元C排列组成。更多数量的N多腔体结构类似,由N个长方体结构的单元封闭腔体组成,在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N*N的周期结构,周期内后一行的排列单元由前一行排列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移动到第一个,其余顺移得到。
对于3腔体结构,周期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二次交错后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3、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
周期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及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及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二次交错后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及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
周期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及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及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二次交错后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及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
对于4腔体结构,周期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一次交错后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五纵端面10一侧。第二次交错后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三次交错后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
周期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及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及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二次交错后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及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五纵端面10一侧。第三次交错后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及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
周期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及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及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二次交错后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及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次交错后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及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五纵端面10一侧。
周期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及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五纵端面10。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及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二次交错后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及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第三次交错后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及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
单元A微穿孔面板I-1采用0.5~0.9mm厚的氧化铝板,尺寸为长0.1m,宽0.1m,单元A微穿孔面板I-1上分布有1500~4000个孔径为0.5~0.9mm的单元A微孔I-4。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采用0.6~0.9mm厚的氧化铝板,尺寸为长0.1m,宽0.1m,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上分布有单元1500~4000个孔径为0.6~0.8mm的单元B微孔II-4。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采用0.5~0.9mm厚的氧化铝板,尺寸为长0.1m,宽0.1m,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上分布有1500~3000个孔径为0.5~0.9mm的单元C微孔III-4。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采用0.6~0.9mm厚的氧化铝板,尺寸为长0.1m,宽0.1m,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上分布有单元1500~3000个孔径为0.6~0.8mm的单元D微孔IV-4。单元A微孔面板I-1与单元A底板I-4的距离为35~50cm,单元B微孔面板II-1与单元B底板II-4的距离为15~45cm。单元C微孔面板III-1与单元C底板III-4的距离为10~30cm,单元D微孔面板IV-1与单元D底板IV-4的距离为5~15cm。
单元A微穿孔底板I-3、单元B微穿孔底板II-3、单元C微穿孔底板III-3、单元D微穿孔底板IV-3、第一横端面板1、第二横端面板2、第三横端面板3、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板7、第三纵端面板8、第四纵端面板9、第五纵端面板10采用1mm厚钢板。各横端面平行,各纵端面平行,各横端面与纵端面垂直,并与各底板垂直。
如图4所示,实施例1的吸声性能在140Hz以上可达0.8,160~300Hz超过0.9,峰值接近1.0。
Claims (7)
1.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由N个长方体结构单元封闭腔体组成,N大于2;
对于3腔体结构: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组成,在所述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3*3的周期结构,即第一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长方体结构单元B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排列组成,第二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B、长方体结构单元C和长方体结构单元A排列组成,第三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A和长方体结构单元B排列组成;
对于4腔体结构: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和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组成,在所述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和长方体结构封闭腔体(IV-2)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4*4的周期结构,即第一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A、长方体结构单元B、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D排列组成,第二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B、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D和长方体结构单元A排列组成,第三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C、长方体结构单元D、长方体结构单元A和长方体结构单元B排列组成,第四行由长方体结构单元D、长方体结构单元A、长方体结构单元B和长方体结构单元C排列组成;
对于N多腔体结构;由N个长方体结构单元封闭腔体组成,在相邻的两个方向上交替周期排列得到N*N的周期结构,周期内后一行的排列单元由前一行排列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移动到第一个、其余顺移得到;
对于3腔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3)、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周期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
对于4腔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及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A封闭腔体(I-2)由单元A微穿孔面板(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A底板(I-3)相连组成,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A底板(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B封闭腔体(II-2)由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B底板(II-3)相连组成,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B底板(I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C封闭腔体(III-2)由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C底板(III-3)相连组成,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C底板(III-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
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一横端面(1)、第二横端面(2)、第四纵端面(9)、第五纵端面(10)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一侧、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四纵端面(9)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一侧,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一横端面(1)另一侧、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和第五纵端面(10)另一侧;第一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二横端面(2)、第三横端面(3)、第三纵端面(8)、第四纵端面(9)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一侧、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三纵端面(8)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一侧,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二横端面(2)另一侧、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和第四纵端面(9)另一侧;第二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三横端面(3)、第四横端面(4)、第二纵端面(7)、第三纵端面(8)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一侧、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二纵端面(7)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一侧,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三横端面(3)另一侧、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和第三纵端面(8)另一侧;第三次交错后长方体结构单元D封闭腔体(IV-2)由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第四横端面(4)、第五横端面(5)、第一纵端面(6)、第二纵端面(7)及单元D底板(IV-3)相连组成,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一侧、第五横端面(5)一侧、第一纵端面(6)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一侧,单元D底板(IV-3)分别连接第四横端面(4)另一侧、第五横端面(5)另一侧、第一纵端面(6)另一侧和第二纵端面(7)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的外表面平齐;更多腔体的微穿孔面板外表面均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元A微穿孔面板(I-1)上分布有单元A微孔(I-4),单元A微孔(I-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A微穿孔面板(I-1)总面积的0.3%~5%,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上分布有单元B微孔(II-4),单元B微孔(II-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总面积的0.3%~5%,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上分布有单元C微孔(III-4),单元C微孔(III-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总面积的0.3%~5%,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上分布有单元D微孔(IV-4),单元D微孔(IV-4)所占的面积为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总面积的0.3%~5%;单元A微孔(I-4)、单元B微孔(II-4)、单元C微孔(III-4)和单元D微孔(IV-4)的穿孔面积占比可相同也可不同;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单元C封闭腔体(III-2)和单元D封闭腔体(IV-2)的空腔深度呈周期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元A微孔(I-4)、单元B微孔(II-4)、单元C微孔(III-4)和单元D微孔(IV-4)的孔径分别为0.2~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3腔体结构,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到单元A底板(I-3)的距离dA最大,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到单元C底板(III-3)的距离dC最小,dA为dC的1.5~5倍,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与单元B底板(II-3)的距离dB为dC的1.2~4倍,且dC<dB<dA;对于4腔体结构,单元A微穿孔面板(I-1)到单元A底板(I-3)的距离dA最大,单元D微穿孔面板(IV-1)到单元D底板(IV-3)的距离dD最小,dA为dD的1.5~5倍,单元B微穿孔面板(II-1)与单元B底板(II-3)的距离dB满足dA为dB的1.2~3倍、单元C微穿孔面板(III-1)与单元C底板(III-3)的距离dC满足dC为 dD的1.2~3倍,且dD<dC<dB<dA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元微穿孔面板到单元底板的距离dA、dB、dC、dD的最大值不超过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元A封闭腔体(I-2)、单元B封闭腔体(II-2)、单元C封闭腔体(III-2)、单元D封闭腔体(IV-2)的宽度和长度均不超过15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94068.9A CN108154875A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94068.9A CN108154875A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54875A true CN108154875A (zh) | 2018-06-12 |
Family
ID=62459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94068.9A Pending CN108154875A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5487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62209A (zh) * | 2018-06-19 | 2018-12-07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装置和家用电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05581A1 (en) * | 1989-06-30 | 1991-01-02 | Nitto Boseki Co., Ltd. | Sound absorber |
WO2009133009A1 (fr) * | 2008-04-29 | 2009-11-05 | Ateca | Panneau acoustique perfectionné |
JP2010007278A (ja) * | 2008-06-25 | 2010-01-14 | Kajima Corp | 広帯域吸音構造及び吸音材 |
CN204898916U (zh) * | 2015-08-24 | 2015-12-23 | 青岛声达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复式腔体宽频吸声装置 |
CN105427853A (zh) * | 2015-10-30 | 2016-03-23 | 东南大学 | 宽频带微穿孔板吸声体及其性能预测方法、结构设计方法 |
CN205444527U (zh) * | 2015-12-31 | 2016-08-10 | 佛山市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Qrd二维吸音扩散体 |
CN106639013A (zh) * | 2016-11-28 | 2017-05-10 | 南京大学 | 混合隔声墙 |
CN207852304U (zh) * | 2018-01-31 | 2018-09-11 | 同济大学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
2018
- 2018-01-31 CN CN201810094068.9A patent/CN1081548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05581A1 (en) * | 1989-06-30 | 1991-01-02 | Nitto Boseki Co., Ltd. | Sound absorber |
WO2009133009A1 (fr) * | 2008-04-29 | 2009-11-05 | Ateca | Panneau acoustique perfectionné |
JP2010007278A (ja) * | 2008-06-25 | 2010-01-14 | Kajima Corp | 広帯域吸音構造及び吸音材 |
CN204898916U (zh) * | 2015-08-24 | 2015-12-23 | 青岛声达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复式腔体宽频吸声装置 |
CN105427853A (zh) * | 2015-10-30 | 2016-03-23 | 东南大学 | 宽频带微穿孔板吸声体及其性能预测方法、结构设计方法 |
CN205444527U (zh) * | 2015-12-31 | 2016-08-10 | 佛山市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Qrd二维吸音扩散体 |
CN106639013A (zh) * | 2016-11-28 | 2017-05-10 | 南京大学 | 混合隔声墙 |
CN207852304U (zh) * | 2018-01-31 | 2018-09-11 | 同济大学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62209A (zh) * | 2018-06-19 | 2018-12-07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装置和家用电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51579B1 (ko) | 파형 흡음패널 및 제조방법 | |
RU2009135031A (ru) |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панель | |
CN106223222A (zh) | 基于宽频带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声屏障单元板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2296715A (zh) | 一种带穿孔板的隔声结构 | |
CN112049269B (zh) | 一种组合频带式吸声复合结构 | |
CN104499591A (zh) | 一种板材 | |
CN107401225A (zh) | 一种柔性颗粒堆砌的吸、隔声结构 | |
CN207852304U (zh)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
CN2857155Y (zh) | 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 | |
CN207512950U (zh) | 三维双声阻抗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表面平齐吸声结构 | |
CN108154875A (zh) | 三维多腔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
CN109610690A (zh) | 内置隔声材料的多排孔混凝土墙板及其加工方法 | |
CN207512628U (zh) | 两维伪随机序列微穿孔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
CN207852307U (zh) | 声阻抗及表面构型双周期分布的三维微穿孔超宽带吸声结构 | |
CN108172207A (zh) | 声阻抗及表面构型双周期分布的三维微穿孔超宽带吸声结构 | |
CN207489464U (zh) | 双声阻抗周期微穿孔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
CN207552954U (zh) | 表面构型及声阻抗双周期突变微穿孔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
CN108385849A (zh) | 三维双声阻抗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表面平齐吸声结构 | |
CN201570255U (zh) | 一种楔形复合陶瓷阻抗声屏障 | |
CN101540166A (zh) | 泡沫铝板 | |
CN209603324U (zh) | 内置隔声材料的多排孔混凝土墙板 | |
CN101555720B (zh) | 一种ω型龙骨 | |
CN205421576U (zh) | 板件及隔热隔音板 | |
CN108305608A (zh) | 双声阻抗周期微穿孔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
CN108374359A (zh) | 两维伪随机序列微穿孔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