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3633B -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3633B
CN108153633B CN201711427278.7A CN201711427278A CN108153633B CN 108153633 B CN108153633 B CN 108153633B CN 201711427278 A CN201711427278 A CN 201711427278A CN 108153633 B CN108153633 B CN 108153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
test
terminal
tested
t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72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53633A (zh
Inventor
陈池
邹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72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3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3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5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3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73Test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68Logging of test res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测试机将测试数据通过不同测试接口分别发送给待测试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接收到测试数据后,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识别标识,并根据第一识别标识确定第一功能为待测试功能;第二终端接收到测试数据后,获取第二终端的第二识别标识,并根据第二识别标识确定第二功能为待测试功能;第一终端执行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机,第二终端执行第二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机。该方法可以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人工操作,使得终端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测试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终端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广泛使用,用户常常由互联网络所提供的海量应用中获取所需要的应用,以安装在其所使用的终端中,进而丰富终端的功能。
互联网络所提供的海量应用中,在系统或产品发布之前,需要对系统或产品的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测试,每一应用均是经过大量反复的测试之后发布的,以保证该应用的品质,避免在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出错。
比较传统的测试方法是人工手动测试或者经过一些操作后才能进行半自动化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缺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测试,尤其是有些应用是需要两个终端配合才能够完成测试,例如:数据传输测试时,不仅需要对数据发送终端进行发送测试,而且还需要同时对数据接收终端进行接收测试,才能够完成一次测试。但现有的测试方案,针对这种场景,在测试时,还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操作,因此,现有的测试方案无法满足测试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有鉴于此,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包括:
测试机将测试数据通过不同测试接口分别发送给待测试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识别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一识别标识确定第一功能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识别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二识别标识确定第二功能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所述第二终端执行所述第二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二终端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二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所述第二终端执行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后,所述测试机生成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并将所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通过不同测试接口分别发送给待测试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检测是否接收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当接收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
通过测试接口接收测试机发送的测试数据,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获取所述终端的识别标识;
利用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识别标识对应的待测试功能;所述待测试功能为第一功能或第二功能中的一种;
执行与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执行与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将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执行所述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测试接口接收测试机发送的测试数据,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识别标识;
功能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识别标识对应的待测试功能;所述待测试功能为第一功能或第二功能中的一种;
测试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功能切换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所述测试单元,还用于执行与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令检测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所述功能切换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测试数据;
将所述测试数据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后,生成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将所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再次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试数据;
数据分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数据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结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
记录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后,生成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指令分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所述结果接收单元,还用于再次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并且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再次将所述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在对多终端进行测试时,向每个终端都发送相同的测试数据,在测试数据中,不仅包含有不同功能的测试脚本,而且还包含有一个终端的识别标识和测试功能的对应关系表,这样当不同的终端接收到该测试数据后,可以直接根据终端自身的识别标识自动从测试数据中找到对应的待测试功能,并且直接完成测试即可。
应用该方法,只需要操作人员提前将不同的识别标识的终端与测试机连接即可,在测试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根据每个终端手动选择需要的测试功能,这样对于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配合的测试,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执行,因此,该方法可以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人工操作,使得终端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测试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中包括:测试机1、第一终端2和第二终端3,其中,第一终端2、第二终端3均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测试机1相连接,测试机1可以通过数据线分别向第一终端2、第二终端3发送数据或指令,例如:测试数据或其它测试指令;第一终端2、第二终端3也可以分别通过数据线向测试机1发送数据,例如:测试结果。
第一终端2和第二终端3分别具有不同的识别标识,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测试场景中,第一终端2和第二终端3中分别安装有相同的应用程序,并且第一终端2可以利用该应用程序通过无线方式向第二终端传输数据,第二终端3可以利用该应用程序通过无线方式第一终端发送的接收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场景中。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测试机将测试数据通过不同测试接口分别发送给待测试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这里,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通常是针对同一应用程序,并且该应用程序的功能实现需要一个终端执行第一功能,另一个终端执行第二功能。例如:应用程序为文件传输的程序时,第一功能可以为文件发送功能,第二功能可以为文件接收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测数据还包括: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这里识别标识是指终端的识别标识,可以是唯一识别终端的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是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号,还可以是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序列号等,再或者,还可以为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名等。但无论识别标识的内容是什么,不同终端对应的识别标识都是不相同的。
另外,每一个识别标识均唯一对应一个功能,也即在对应关系表中,每个识别标识仅对应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的一个,例如:IMEI号的尾号为奇数的终端,在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第一功能,IMEI号的尾号为偶数的终端,在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第二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只要是识别标识能唯一对应一个功能,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S102,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识别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一识别标识确定第一功能为待测试功能。
参见前述描述,可知,每个识别标识唯一对应一个功能,当所述对应关系中第一识别标识对应第一功能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步骤中,就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识别标识确定第一功能作为待测试功能。
S103,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识别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二识别标识确定第二功能为待测试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识别标识满足要求,测试机可以同时向两个终端发送同一份测试数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就可以根据各自的识别标识自动确定两个不同的待测试功能,并且这两个终端的待测试功能为相互配合的两个功能。
因此,在进行测试时,测试人员只需要提前知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识别标识即可,随便将两个终端分别与测试机连接,就可以完成自动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无需手动进行调试选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国,步骤S102和步骤S103两者相互独立,不必限定为S103在步骤S102之后,步骤S102和步骤S103完全可以同时进行。
S104,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当第一终端确定好待测试功能时,在本次测试过程中,可以直接执行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完成一次测试,并且测试完成后,还会将测试结果发送测试机,以便测试机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S105,所述第二终端执行所述第二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同理,第二终端在测试完成后,也还会将测试结果发送测试机,以便测试机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在对多终端进行测试时,向每个终端都发送相同的测试数据,在测试数据中,不仅包含有不同功能的测试脚本,而且还包含有一个终端的识别标识和测试功能的对应关系表,这样当不同的终端接收到该测试数据后,可以直接根据终端自身的识别标识自动从测试数据中找到对应的待测试功能,并且直接完成测试即可。
应用该方法,只需要操作人员提前将不同的识别标识的终端与测试机连接即可,在测试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根据每个终端手动选择需要的测试功能,这样对于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配合的测试,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执行,因此,该方法可以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人工操作,使得终端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测试的效率。
由于一次测试并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为了测试某一个功能的稳定性,需要连续大量的测试,才可以进行判断。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二终端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二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所述第二终端执行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完成一次测试后,可以自动进行角色转换,例如:在进行文件传输测试时,第1次测试时,第一终端可以将文件传输给第二终端,当第1次测试结束后,第二终端可以将文件传输给第一终端,进行反向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测试机可以提前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发送时间同步信息以及转换时间间隔,使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同步,进而在每次测试完成后,可以间隔一个转换时间间隔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就可以进行角色转换。另外,测试机还可以通过约定转换时刻的方式,将约定好的转换时刻分别发送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而在每次测试完成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同时在下一个转换时刻进行角色转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增加了角色自动转换后,使得测试的效率更加提高。
对于一些文件传输测试而言,可能会由于网络传输速度等问题,导致传输和接收的时间都不确定,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后,所述测试机生成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并将所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通过不同测试接口分别发送给待测试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检测是否接收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当接收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是否结束,由测试机来判断,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都发送了测试结后,测试机再分别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下发测试功能切换指令,也即角色切换指令,这样就可以避免上一次测试还未完成,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就进行角色切换而导致两个终端测试不同步的问题。
前述图2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包括测试机和测试终端的大系统进行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如图3所示,还提供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通过测试接口接收测试机发送的测试数据。
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设备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S202,获取所述终端的设备标识。
S203,利用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待测试功能。
所述待测试功能为第一功能或第二功能中的一种。
S204,执行与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S205,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在针对终端的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执行与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将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在针对终端的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执行所述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步骤。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终端,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接收单元11,用于通过测试接口接收测试机发送的测试数据,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信息获取单元12,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识别标识;
功能确定单元13,用于利用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识别标识对应的待测试功能;所述待测试功能为第一功能或第二功能中的一种;
测试单元14,用于执行与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发送单元15,用于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功能切换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所述测试单元,还用于执行与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令检测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所述功能切换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机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测试数据;
将所述测试数据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后,生成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将所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再次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试数据;
数据分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数据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结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
记录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后,生成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指令分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测试机相连接的两个终端;
所述结果接收单元,还用于再次接收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发送的测试结果,并且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再次将所述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机将测试数据通过不同测试接口分别发送给待测试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识别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一识别标识确定第一功能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识别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二识别标识确定第二功能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所述第二终端执行所述第二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二终端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二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所述第二终端执行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测试脚本,并将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功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功能的测试结果后,所述测试机生成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并将所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通过不同测试接口分别发送给待测试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检测是否接收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当接收到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功能确定为待测试功能。
3.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通过测试接口接收测试机发送的测试数据,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获取所述终端的识别标识;
利用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识别标识对应的待测试功能;所述待测试功能为第一功能或第二功能中的一种;
执行与所述待测试功能相对应的测试脚本;
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执行与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将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执行所述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步骤。
5.一种设备测试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测试接口接收测试机发送的测试数据,所述测数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各自的测试脚本,以及,识别标识与第一功能、第二功能的对应关系;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识别标识;
功能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识别标识对应的待测试功能;所述待测试功能为第一功能或第二功能中的一种;
测试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待测试功能相对应的测试脚本;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功能切换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所述测试单元,还用于执行与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下一待测试功能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所述测试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令检测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测试功能的测试脚本发送给所述测试机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
所述功能切换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测试机发送的测试功能切换指令后,将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中,与所述待测试功能不同的功能确定为下一待测试功能。
CN201711427278.7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53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7278.7A CN108153633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7278.7A CN108153633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3633A CN108153633A (zh) 2018-06-12
CN108153633B true CN108153633B (zh) 2021-04-20

Family

ID=62462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72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53633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3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2505A (zh) * 2019-03-15 2019-07-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94602A (zh) * 2021-08-20 2021-12-14 海南视联大健康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5789A (zh) * 2011-10-18 2012-06-13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266B (zh) * 2008-05-30 2011-06-22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手机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1765128B (zh) * 2008-12-24 2012-11-14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终端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02421132B (zh) * 2011-07-29 2014-11-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测试系统、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CN103455413B (zh) * 2012-05-31 2016-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终端交互场景测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139204A1 (en) * 2014-11-14 2016-05-19 Xpliant, Inc. Testbench builder,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including a generic driver and transporter
CN105790801B (zh) * 2016-03-11 2019-08-0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与蓝牙设备的配对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US10102090B2 (en) * 2016-05-16 2018-10-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to determine use history of processor
CN106878570A (zh) * 2017-03-08 2017-06-20 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业务测试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5789A (zh) * 2011-10-18 2012-06-13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3633A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1562B (zh) 一种基于关联网络设备接入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WO2017000424A1 (zh) 协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153633B (zh)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408309B (zh) 多终端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22484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云的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022694A (zh) 用于移动终端测试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5354118A (zh) 智能终端的自动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06965A (zh) 自动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9542754B (zh) 移动设备的接入方法、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986615A (zh) 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159806A (zh) 终端兼容性检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22484B (zh) 一种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
CN112988489A (zh) 一种射频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271454B (zh)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6202085A1 (zh) 绘制光模块星座图的方法、装置及虚拟矢量分析仪
CN109426240B (zh)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376116A (zh) 无线路由器与移动终端之间数据抓包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5963379A (zh) 一种电路板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533369A (zh) 开机程序的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08737162B (zh) 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测试设备
CN103929768A (zh)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061623B (zh) 调试程序的方法、装置、中台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9286947B (zh) 无线接入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48259A (zh) 一种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9525B (zh) 基于国产化操作系统的网络接口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9 / F, TCL multimedia building, D4 building, international e city, 1001 Zhongshan Garden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Room 201, A building,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HAWK INTERNE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