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3380A -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3380A
CN108153380A CN201711416609.7A CN201711416609A CN108153380A CN 108153380 A CN108153380 A CN 108153380A CN 201711416609 A CN201711416609 A CN 201711416609A CN 108153380 A CN108153380 A CN 108153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display
ontology
suppor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16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53380B (zh
Inventor
陈金山
刘宝林
金蕾
杨子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166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3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3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3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53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3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件本体;该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显示器背面,用于支撑显示器;且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距离所述显示器第一侧端的距离大于其距离所述显示器第二侧端的距离。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各种性能的电子设备应用而生。目前,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可通过支撑底座将显示器支撑于桌面等平台上,而为了保持平衡,支撑底座均支撑于显示器的中间区域,难免给用户带来审美疲劳。在实现本发明构思的过程中个,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为了避免审美疲劳,使电子设备的设置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发明人发现可将支撑底座支撑于显示器靠近左端或右端的区域,但此种不对称的结构设计,由于显示器本身的重力作用,势必会使得显示器的稳定性差,如支撑底座支撑于显示器靠近左端的区域时,考虑到受力不均衡,显示器的右端区域势必会下沉。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件本体,该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显示器背面,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器。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距离所述显示器第一侧端的距离大于其距离所述显示器第二侧端的距离。
可选地,上述显示器的支撑部件还包括基座。该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第一转动机构。该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基座本体内部,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以使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改变固定角度。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二端为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旋转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旋转固定结构沿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本体靠近所述显示器中心的一侧,以使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一转轴改变固定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旋转固定结构包括咬合件、固定机构及多个可伸缩机构。其中,所述咬合件咬合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多个可伸缩机构经由所述咬合件紧抵于所述第一转轴,以使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一转轴改变固定角度;所述固定机构具有多个可伸缩机构的固定件,该多个可伸缩机构的固定件用于间隔固定所述多个可伸缩机构。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架,该固定架包覆所述多个可伸缩机构的至少一个面,该固定架在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部分延伸有两个凸片,该固定架经由所述两个凸片枢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可选地,所述显示器的支撑部件还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二旋转固定结构及两个固定部件本体。其中,所述两个固定部件本体分别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所述显示器的背面,该两个固定部件本体之间设有间隔处,且该两个固定部件本体的构成所述间隔处的端部均设有凸耳;所述第二转轴水平伸入所述两个固定部件本体的凸耳;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与所述间隔处相对应的位置,且通过所述凸耳与所述两个固定部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固定结构沿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本体靠近所述显示器中心的一端,以使所述显示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二转轴改变固定角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之间,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例如能够构成所述支撑部件本体枢接于所述显示器背面的第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宽度不小于25mm;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厚度不小于2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边缘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的凹槽,用于布置线缆。
可选地,所述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在靠近所述显示器第一侧端的部分采用第一密度的材质,在靠近所述显示器第二侧端的部分采用第二密度的材质,且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由上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的应用场景;
图2A~图2C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中支撑部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D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这里使用的词语“一”、“一个(种)”和“该”等也应包括“多个”、“多种”的意思,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件本体。其中,该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显示器的背面,以支撑显示器于地面上。该支撑部件本体距离显示器第一侧端的距离大于其距离所述显示器第二侧端的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由于所述支撑部件本体并不设置于显示器的中间位置,而是靠近显示器水平方向一端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用户的审美疲劳,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在放置该显示器于某个平台上时,由于只需保证支撑部件本体位于该平台上,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显示器在该平台上的占地面积。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支撑部件100的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支撑部件100可以应用于显示器10(例如台式电脑的显示器),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器10。该支撑部件100包括支撑部件本体110、基座120及固定部件130。支撑部件本体1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枢接于基座120及固定部件130。且支撑部件本体110距离显示器10第一侧端11的距离大于其距离显示器10第二侧端12的距离。因此,由于支撑部件本体并不设置于显示器的中间位置,而是靠近显示器水平方向一端的位置,能够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避免了用户审美疲劳的问题。
可以理解,图1中的应用场景仅是一种示例,该显示器10除了是台式电脑的显示器外,还可以是其他需要支撑的显示器,例如,各种电视机、医疗设备中的各种显示器、学习机的显示器等。
图2A~图2C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中支撑部件本体200的结构图。
如图2A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件本体200包括第一支撑杆210、第二支撑杆220及连接部230。连接部23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0的第一端之间,且与两个支撑杆平齐。其中,所述连接部230、所述第一支撑杆2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0的第一端构成所述支撑部件本体200枢接于所述显示器背面的第一端。
其中,第一支撑杆210与第二支撑杆220平行设置,且两者的结构均可类似于“L”型,该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L”型结构中长度较短的部分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以使该较短部分枢接于显示器背面,且连接部230连接于该两个支撑杆较短部分之间;而“L”型结构中长度较长的部分与水平面垂直。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结构仅用于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第一支撑杆210与第二支撑杆220的第一端分别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212及222,且所述连接部230也设有与该通孔212、222相对应的通孔,以用于水平伸入第二转轴,则该支撑部件本体通过该第二转轴枢接于显示器背面,以使得显示器能够绕该第二转轴相对于支撑部件本体200转动,从而改变显示器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满足用户需求。
图2B所示为参考图2A中第一支撑杆210的侧面剖面图,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第一支撑杆210内部边缘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凹槽213,用于布置线缆,该凹槽213的具体数量取决于要沿该第一支撑杆210内部布置的线缆数量,该线缆用于连接至显示器,例如可用于作为显示器的电源线、信号线等。
类似的,第二支撑杆220的内部边缘也可设有类似于参考图2B中的凹槽,用于布置线缆。
由于现有技术中,支撑部件本体的支撑杆一般为中空设置,以用于布线,但这势必会降低支撑部件支撑显示器的稳定性。参考图2B所示的第一支撑杆210和第二支撑杆220,由于该两个支撑杆为实心结构,且在该第一支撑杆210和第二支撑杆220内部边缘设置该若干沿长度方向的凹槽用于布置线缆,可以保证该两个支撑杆的中心为实体,因此,至少部分的可以提高支撑部件支撑显示器的稳定性,且由于线缆布置于凹槽中,可以实现线缆的良好固定,同时能够避免线缆显露于外部的情况,使得显示器支撑于桌面等平台后,整体结构简洁美观。
如图2C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件本体200’包括第一支撑杆210’、第二支撑杆220’及连接部230’,其中,该连接部230与第一支撑杆210’和第二支撑杆220’的连接关系还可为:连接部230连接固定于第一支撑杆210’第一端的端部及第二支撑杆220’第一端的端部,该连接部230构成所述支撑部件本体200’枢接于所述显示器背面的第一端。
其中,第一支撑杆210’与第二支撑杆220’平行设置,且二者均可垂直于水平面,而连接部230’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以使其远离两个支撑杆的一端能够枢接于显示器背面。连接部230’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231,以用于伸入所述第二转轴,则该支撑部件本体通过该第二转轴枢接于显示器背面,以使得显示器能够绕该第二转轴相对于支撑部件本体200’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图2C中的第一支撑杆210’与第二支撑杆220’同样可类似于参考图2B中的第一支撑杆210,在该第一支撑杆210’和/或第二支撑杆220’的内部设置多个沿长度方向的凹槽,用于布置向显示器提供电能和/或信号的线缆。
如图2A及图2C所示,支撑部件本体200/200’中第一支撑杆210/210’与第二支撑杆220/220’在靠近第二端处处连接设置有连接板240/240’,以用于增强该支撑部件本体200/200’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为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相对应的一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图2A及图2C中的支撑部件本体200/200’的第一支撑杆210/210’与第二支撑杆220/220’的第二端设置分别设置有通孔211/211’及通孔221/221’,用于水平伸入第一转轴,且通过该第一转轴枢接于支撑部件的底座,以使得支撑部件本体200/200’能够绕该第一转轴相对于基座转动,从而能够将显示器放倒,以便于减小运输中显示器的包装体积,使得显示器便于携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图2A或图2C中的支撑部件本体200/200’,其第一支撑杆210/210’与第二支撑杆220/220’的宽度(即沿第二转轴410的方向)优选不小于25mm,且该第一支撑杆210/210’与第二支撑杆220/220’的厚度(即垂直于第二转轴410的方向)优选不小于25mm,通过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支撑部件支撑显示器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对该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厚度及宽度进行限定,例如,在不影响支撑部件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前提下,为了满足强度及稳定性需求,该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厚度及宽度越大越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连接部还可一体成型为参考图2A或参考图2B所示的结构,使得整个支撑部件本体整体结构类似于“L”型结构,且支撑部件本体枢接于显示器背面的部分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而支撑部件本体远离显示器背面的部分垂直于水平面。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对支撑部件本体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凡是能够起到连接支撑部件底座与固定于显示器背面的固定部件的作用即可。
例如该支撑部件本体还可整体为“L”型面板;且支撑部件本体远离显示器背面的部分也可不垂直于水平面,只要使得支撑部件本体枢接于显示器背面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支撑部件本体远离显示器背面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支撑部件本体的结构,以利于增强支撑部件整体的稳定性。
图3A~图3D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支撑部件的基座300包括基座本体310和第一转动机构320。其中,基座本体310包括基座底板及基座外壳(例如可为参考图1中显示的基座120),基座底板放置于桌面等平台上,并与桌面等平台接触,基座外壳扣合于该基座底板。第一转动机构320设置于该基座本体内,且参考图2A~图2C中的支撑部件本体200/220’的第二端枢接于该第一转动机构320,以使支撑部件本体200/2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第一转动机构320改变固定角度。其中,支撑部件本体200/200’的第二端为参考图2A~图2C描述的支撑部件本体200/200’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图3B为图3A中第一转动机构320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第一转动机构320例如可包括第一转轴321及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该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沿该第一转轴321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二端(由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及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构成)枢接于该第一转轴321,具体例如可如图2A~图2C所示,该第一转轴321水平伸入所述支撑部件本体200/200’的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设置的通孔,从而实现该支撑部件本体与第一转轴321的枢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沿第一转轴321设置于支撑部件本体靠近显示器中心的一侧,如图3C所示为参考图3B中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从图中可看出,该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例如可包括若干个咬合件3221、若干个可伸缩机构3222及固定机构3223。
该咬合件3221咬合于第一转轴321,该可伸缩机构3222(例如为弹簧)经由咬合件3221紧抵于第一转轴321,且该可伸缩机构3222处于压缩状态,在支撑部件本体由于外力作用绕所述第一转轴321转动时,该可伸缩机构3222经由该第一转轴321施加阻止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转动的阻力,当该阻力与外力平衡时,即可使得支撑部件本体绕第一转轴321改变固定角度。
该固定机构3223包括用于固定包覆所述可伸缩机构3222的固定件3222A,用于间隔固定多个可伸缩机构3222。从而减小整个可伸缩机构3222的刚性,增强整个可伸缩机构3222的柔性,以此使得支撑部件本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更加流畅,更加省力。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多个可伸缩机构除了是弹簧外,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例如弹性片等。
如图3D所示为参考图3B中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的另一放大结构示意图,从图3D中可看出,该固定机构3223还包括固定架3223B,其包覆所述多个可伸缩机构的两个侧面及底面,该固定架在靠近第一转轴321的部分延伸有两个凸片3223B-1,该两个凸片3223B-1均具有通孔,用于将该固定架3223B枢接于第一转轴321。通过该支撑架的设置,可使得支撑部件的整体重力增加,从而提高整个支撑部件支撑显示器于的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3D所示,该固定机构322还可包括锁扣件3223C,该锁扣件3223C锁扣于第一转轴321上,用于实现对所述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的限位,并增强该第一旋转固定结构322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结构并不限于参考图3C~图3D所示的结构,该固定机构3223例如还可整体为矩形块,该矩形块的一端延伸有两个凸片,该两个凸片用于将该该固定机构3223枢接于第一转轴。所述矩形块具有多个贯孔,该贯孔中穿设所述多个可伸缩机构,以使多个可伸缩机构间隔设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该固定机构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使得多个可伸缩机构可间隔设置和/或整个支撑部件本体的稳定性增强的固定机构均应属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力求整个支撑部件的稳定可靠,在不牺牲整个支撑部件其他性能的前提下,所述固定机构的设计应具有较大的质量,例如具有较大的体积,或采用密度较大的材质,以增强如参考图1所示的整个不对称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转动机构320还可包括竖直方向的凸出部323,该凸出部323枢接于第一转轴上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之间,以用于进一步增强支撑部件整体的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基座300的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基座底板接触的部分均可通过螺钉、螺栓、卡扣、限位槽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底板上,所述基座外壳与基座底板之间也可通过螺钉、螺栓、卡扣、限位槽等方式与所述基座底板固定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对该各个部分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只要使得各个部分牢固连接,且可增强支撑部件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即可。
如图4A~图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支撑部件中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A~图4B所示,该固定部件400包括第二转轴410、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及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
该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及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分别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显示器的背面,该两个固定部件本体中靠近显示器水平方向中间位置的固定部件本体的长度大于另一固定部件本体的长度,例如,在参考图4A中,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的长度。
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及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表面例如均可设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内部可设有螺纹,以使该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及第二固定部件430通过螺钉或螺栓紧压于显示器背面。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对所述两个固定部件本体表面的通孔的数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在固定部件本体表面设置任意数量的通孔,以使得第一固定部件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能够稳固的贴合于显示器背面。
该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直接设有间隔处。如图4B所示为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和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的另一方位结构示意图,由图4B可知,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和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在垂直于显示器背面的方向、构成所述间隔处的端部分别设有凸耳421及凸耳431,该凸耳421及凸耳431表面设有通孔4211/4311,所述第二转轴410水平伸入该两个固定部件本体的两个通孔4211及4311中。
参考图2A~图2C所示的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该第二转轴410,且设置于固定部件本体420与固定部件本体430之间的间隔处,以使显示器能够绕该第二转轴相对于支撑部件本体旋转,从而调节显示器相对于桌面等平台的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图2A~图2C中的支撑部件枢接于第二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本体420的凸耳421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本体430的凸耳431通过螺钉螺母组合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对该两个固定部件本体的两个凸耳与支撑部件本体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制,只要能够使得第一固定部件本体与支撑部件本体之间,以及第二固定部件本体与支撑部件本体之间实现牢固的连接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固定部件沿水平方向的整体长度应力求做到仅可能的长,以承受如参考图1所示的不对称的压力,增强支撑部件支撑显示器的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固定部件还可包括沿所述第二转轴410的第二旋转固定结构,该第二旋转固定结构类似于基座300部分设置的第一旋转固定结构,在该第二旋转固定结构及外力的作用下,可使得显示器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支撑部件本体旋转固定角度,改变显示器相对于桌面等平台的角度,从而可使用户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及用户的头部高度使该显示器相对于桌面等平台的角度处于恰当值,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避免用户颈部等的疲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提高整个支撑部件本体支撑显示器的稳定性,还可使得支撑部件在靠近参考图1所示的显示器第一侧端的部分采用第一密度的材质,而在靠近显示器第二侧端的部分采用第二密度的材质,同时使得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从而使得以支撑部件本体枢接于显示器背面的区域为支点区,该支撑部件本体的两侧力矩尽可能平衡,从而提高整个支撑部件支撑显示器的稳定性,避免参考图1所示的显示器右端下沉的缺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整个支撑部件支撑显示器的整体结构还可如参考图5所示,该参考图5中的支撑部件500结构与参考图1的区别主要体现于:固定于显示器10背面的固定部件530沿水平方向的轴承长度更长一些,且支撑部件本体510左侧部分的基座520高度低于支撑部件本体510右侧部分的基座520高度,而该支撑部件本体520左侧部分的基座510上表面例如可设置有USB接口等实现额外功能的设置,使得整个支撑部件具有更强大的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考虑到如参考图1或参考图5所示的不对称结构设计,为了避免右侧重心下移,可在出厂设置时,将右侧的水平高度稍微调高,以用户肉眼分辨不出为准,以防止显示器在本公开支撑部件的支撑下,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存在的右侧重心明显下移的缺陷。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可通过参考图1~参考图4B所示的支撑部件支撑。该电子设备例如可包括台式计算机、具有显示器的医疗设备、电视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形状、数量并不以参考图中所示的结构、形状、数量为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件本体,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显示器背面,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器;以及
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距离所述显示器第一侧端的距离大于其距离所述显示器第二侧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还包括基座,该基座包括:
基座本体;以及
第一转动机构,该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内部,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以使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改变固定角度,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二端为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二端枢接于该第一转轴;以及
第一旋转固定结构,其沿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本体靠近所述显示器中心的一侧,以使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一转轴改变固定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固定结构包括:
咬合件,咬合于所述第一转轴;
多个可伸缩机构,其经由所述咬合件紧抵于所述第一转轴,以使所述支撑部件本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一转轴改变固定角度;以及
固定机构,其具有多个可伸缩机构的固定件,用于间隔固定所述多个可伸缩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
固定架,其包覆所述多个可伸缩机构的固定件的至少一个面,该固定架在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部分延伸有两个凸片,该固定架经由所述两个凸片枢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还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包括:
两个固定部件本体,分别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所述显示器的背面;该两个固定部件本体之间设有间隔处,且该两个固定部件本体的构成所述间隔处的端部均设有凸耳;
第二转轴,水平伸入所述两个固定部件本体的凸耳,所述支撑部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与所述间隔处相对应的位置,且通过所述凸耳与所述两个固定部件本体固定连接;
第二旋转固定结构,其沿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本体靠近所述显示器中心的一端,以使所述显示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第二转轴改变固定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部,其中:
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连接部、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构成所述支撑部件本体枢接于所述显示器背面的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边缘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的凹槽,用于布置线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在靠近所述显示器第一侧端的部分采用第一密度的材质;
所述支撑部件在靠近所述显示器第二侧端的部分采用第二密度的材质,
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的支撑部件支撑。
CN201711416609.7A 2017-12-22 2017-12-22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153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6609.7A CN108153380B (zh) 2017-12-22 2017-12-22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6609.7A CN108153380B (zh) 2017-12-22 2017-12-22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3380A true CN108153380A (zh) 2018-06-12
CN108153380B CN108153380B (zh) 2021-09-14

Family

ID=6246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16609.7A Active CN108153380B (zh) 2017-12-22 2017-12-22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3380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882A (zh) * 2003-08-06 2005-0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
CN2774086Y (zh) * 2004-12-24 2006-04-19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斜撑装置的显示器
US20060175514A1 (en) * 2005-02-05 2006-08-10 Ching-Hul Yen Display with foldable base
CN101026018A (zh) * 2006-02-17 200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设备的支架
CN201111943Y (zh) * 2007-09-19 2008-09-10 科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轴架结构
US20080304221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Takashi Ueda Display Unit
CN101329822A (zh) * 2007-06-11 2008-12-24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US20090166495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Chin-Jui Hu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rotatable flat panel display bracket
CN101498336A (zh) * 2008-01-29 2009-08-05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以及具有该铰链的显示装置
CN101672416A (zh) * 2008-09-10 2010-03-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
CN101681574A (zh) * 2007-05-23 2010-03-24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2691865A (zh) * 2011-03-23 2012-09-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计算机
CN202647119U (zh) * 2012-06-12 2013-01-02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可连动式支撑装置
CN103035168A (zh) * 2011-10-03 2013-04-10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模块
CN103672319A (zh) * 2012-09-21 2014-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714746A (zh) * 2013-12-13 2014-04-0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354210A (zh) * 2016-08-31 2017-01-25 同方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升降结构的显示器
CN206268737U (zh) * 2016-11-02 2017-06-20 裕德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显示器支撑装置
CN107191754A (zh) * 2017-06-15 2017-09-22 刘冰洁 一种便于调节的计算机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882A (zh) * 2003-08-06 2005-0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
CN2774086Y (zh) * 2004-12-24 2006-04-19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斜撑装置的显示器
US20060175514A1 (en) * 2005-02-05 2006-08-10 Ching-Hul Yen Display with foldable base
CN101026018A (zh) * 2006-02-17 200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设备的支架
CN101681574A (zh) * 2007-05-23 2010-03-24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080304221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Takashi Ueda Display Unit
CN101329822A (zh) * 2007-06-11 2008-12-24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201111943Y (zh) * 2007-09-19 2008-09-10 科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轴架结构
US20090166495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Chin-Jui Hu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rotatable flat panel display bracket
CN101498336A (zh) * 2008-01-29 2009-08-05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以及具有该铰链的显示装置
CN101672416A (zh) * 2008-09-10 2010-03-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
CN102691865A (zh) * 2011-03-23 2012-09-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计算机
CN103035168A (zh) * 2011-10-03 2013-04-10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模块
CN202647119U (zh) * 2012-06-12 2013-01-02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可连动式支撑装置
CN103672319A (zh) * 2012-09-21 2014-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714746A (zh) * 2013-12-13 2014-04-0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354210A (zh) * 2016-08-31 2017-01-25 同方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升降结构的显示器
CN206268737U (zh) * 2016-11-02 2017-06-20 裕德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显示器支撑装置
CN107191754A (zh) * 2017-06-15 2017-09-22 刘冰洁 一种便于调节的计算机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3380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1556B (zh) 底座及使用该底座的电子设备组件
US8602375B2 (en) Portable and foldable support bracket
US9951903B2 (en) Digital display mounting and lift bracket
CN204153424U (zh) 显示屏万向支架
CN108153380A (zh) 显示器的支撑部件和电子设备
CN205334314U (zh) 扩充座
CN102840431A (zh) 电子装置支撑装置
CN106723944A (zh) 可扩展桌面的方桌
TW201316769A (zh) 顯示器模組
US20120224319A1 (en) Notebook computer assembly and supporting apparatus for notebook computer
CN106023736B (zh) 物理教学教具
CN202838138U (zh) 一种铰链结构以及采用该铰链结构的笔记本电脑
CN209731525U (zh) 一种旋转式耳机及视听设备
TWI384141B (zh) 連桿機構及電子裝置
CN205392974U (zh) 一种新型平面回转筛
JP5878969B1 (ja) 2軸ヒンジ機構
CN209547266U (zh) 一种保护套
CN211908879U (zh) 旋转式支撑架
CN205721585U (zh) 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JP3154227U (ja) 拡張テーブル
CN208123781U (zh) 一种支架式平板电脑
CN202694224U (zh) 一种新型的服务器把手
CN207213577U (zh) 一种可折叠笔记本支架及理线结构
TWI494044B (zh) 電子設備
CN101943209A (zh) 枢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