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1558A - 多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1558A
CN108151558A CN201711262234.3A CN201711262234A CN108151558A CN 108151558 A CN108151558 A CN 108151558A CN 201711262234 A CN201711262234 A CN 201711262234A CN 108151558 A CN108151558 A CN 108151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in film
heat exchanger
connector
flange
exchang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622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志恒
赵磊
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51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1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8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通道换热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集流管,两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至少一个平片,各所述平片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平片沿所述平片的厚度方向排列,排列在两侧的所述平片的外侧面朝向对应的所述换热管。本发明提供的多通道换热器,平片侧面朝向换热管,平片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使得多通道换热器在实际工作状态,尤其是集流管上下分布时,换热管以及平片均成为导流结构,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或者化霜水等可以直接沿平片向下流动,从而迅速得以有效地排出,保证空气与平片之间换热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多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2,图1为传统多通道换热器中翅片与换热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换热器设有集流管,两个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20’,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在换热管20’之间设有如图2所示的翅片30’结构,翅片30’由一整条翅片基材呈波浪形弯折形成,如图1所示,相当于在两根换热管20’之间大致垂直地设置有若干翅片单元301’,若干翅片单元301’首尾相连,相邻两个翅片单元301’呈V形。相邻翅片单元301’相接的位置与相邻的换热管20’接触,传热,提高与空气换热的效率。
换热器使用时,容易产生冷凝水,翅片单元301’表面结霜后化霜,还会产生化霜水。为了便于排水,往往集流管上下布置,换热管20’垂直地设于二者之间,相应地,若干的翅片单元301’大致呈水平布置。
该结构产生了下述技术问题:
上述产生的冷凝水或化霜水,难以排出,因为上部的冷凝水或化霜水需要从上方的翅片单元301’流经下方所有的翅片单元301’。此时,水在流动过程中会影响传热效率,增大风阻,同时下部残留水会越聚越多,特别是对可能发生结霜的工况下,换热器下部积水会导致结霜情况进一步恶化,霜层更加不易清除。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多通道换热器,使冷凝水或化霜水能够更快地排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换热器,该多通道换热器能使冷凝水或化霜水更快地排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换热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集流管,两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所述翅片包括至少一个平片,各所述平片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平片沿所述平片的厚度方向排列,排列在两侧的所述平片的外侧面朝向对应的所述换热管。
可选地,所述平片相互平行。
可选地,,至少一部分所述平片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连接相邻所述平片或换热管的连接件。
可选地,至少一部分所述平片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连接件。
可选地,至少一部分所述平片的两侧均不设有连接件,所述不设有连接件的平片的侧面与相邻平片的连接件连接,或所述不设有连接件的平片的侧面与相邻平片的不设有连接件的侧面贴合,或所述不设有连接件的平片的侧面直接与相邻的换热管贴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平片厚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相对所述延伸部弯折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相邻所述平片或换热管的表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翻边以及相对第一翻边弯折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在所述第一翻边的末端,所述第一翻边形成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翻边形成所述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L形翻边;或,所述第一翻边为环形翻边。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桥片,所述桥片的相对两侧边为所述延伸部,其桥面为所述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冲压形成的空心的鼓起部,所述鼓起部的顶部为所述连接部,所述鼓起部的外周部为所述延伸部。
可选地,所述平片设有开口。
可选地,相邻所述平片上的连接件的位置相互错开。
可选地,排列在两侧的所述平片与所述换热管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平片的外侧面上的连接件与所述换热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为扁管,各所述平片与所述扁管平行。
可选地,排列在两侧的所述平片的至少一片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换热管连接的外侧连接件。
可选地,至少一部分所述平片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连接相邻所述平片的连接件。
可选地,排列在两侧的所述平片的至少一片的外侧面与所述换热管之间还设有一片平片,所述平片朝向所述换热管的侧面为平面。
本发明提供的多通道换热器,其平片沿平片的厚度方向排列,排列在两侧的平片的外侧面朝向对应的换热管,使得平片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相较于背景技术中换热管之间翅片中的翅片单元与换热管大致垂直设置,本方案中的平片设置方式使得多通道换热器在实际工作状态,尤其是集流管上下分布时,换热管以及平片均成为导流结构,平片上形成的冷凝水或者化霜水等可以直接沿平片向下流动,从而迅速得以有效地排出,保证空气与平片之间换热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多通道换热器中翅片与换热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中平片的主视图;
图3-4为图3-3的仰视图;
图3-5为图3-1中平片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6为图3-1多通道换热器中平片的又一种翻边结构;;
图3-7为图3-6中平片的主视图;
图3-8为图3-7的仰视图;
图4-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图4-1的主视图;
图4-3为图4-2的仰视图;
图4-4为4-1中平片30组装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四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图5-1的侧视图;
图5-3为图5-1中平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5-4为图5-3中平片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五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图6-1的主视图;
图6-3为图6-2的侧视图;
图6-4为与图6-1中平片配合的翅片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5为图6-4的主视图;
图6-6为图6-4的侧视图;
图6-7为图6-1中平片与图6-4中平片连接的示意图;
图6-8为两侧面设置鼓起部的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9为图6-8的侧视图;
图6-10为与图6-8中平片配合的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11为图6-10的侧视图;
图6-12为图6-8中平片与图6-10中平片连接的示意图;
图6-13为三排设有鼓起部的平片与两排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6-14为两排设有鼓起部的平片与一排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6-15为图6-14中三排平片设于两根换热管之间的示意图;
图6-16为在平片上设置开口的示意图;
图7-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图7-1的主视图;
图7-3为图7-2的右视图;
图7-4为图7-2的仰视图;
图8-1为图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六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2为图8-1的侧视图。
图1-2中:
20’换热管、30’翅片、301’翅片单元;
图3-1~8-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集流管、20换热管;
30平片、301L形翻边、302通孔、303百叶窗、304桥边、305环形翻边、305a翻边、306端部弯折边、307鼓起部;30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多通道换热器设有集流管(如图3-1所示的集流管10),两个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集流管内的流体流经换热管实现换热,换热管之间设置翅片,提高换热效率。特别的是,本发明中换热管之间的翅片包括至少一个平片,各平片均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平直地延伸设置,且多个平片沿平片的厚度方向排列,具体安装到换热管之间时,多个平片沿换热管的排列方向排列,排列在两侧的平片的外侧面朝向对应的换热管。当翅片仅包括一个平片时,则平片的两个侧面分别朝向对应的换热管。平片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则换热管以及平片均成为导流结构,平片上形成的冷凝水或者化霜水等可以直接沿平片向下流动,从而迅速得以有效地排出,保证空气与平片之间换热的正常进行。具体可参考下述各实施例理解。
请参考图3-1,图3-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设有集流管10,两个集流管10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20,集流管10内的流体流经换热管20实现换热,换热管20之间设置翅片,提高换热效率,换热管20可以是扁管。特别的是,本实施例中换热管20之间的翅片包括至少一个平片30,沿换热管20的长度方向平直地延伸设置,平片30与换热管20之间以及平片30相互之间(仅设置一片平片30时,只有平片30与换热管20之间),形成与空气换热的换热通道。多个平片30沿平片30厚度方向排列,安装后,平片30沿换热管20的排列方向排列,当换热管20为扁管时,平片30沿换热管20的厚度方向排列,平片的排列方向与换热管的排列方向一致,使得平片之间及平片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通道正对空气的流动方向,有利于减小风阻。平片30的两侧边即图3-3中位于上、下的两条边,图3-3正对着的面为平片30的一侧面,另一侧面即图3-3的背面,侧面为平片30较宽的表面,侧面与换热管20表面平行设置,即平片30的宽度方向也与换热管20的宽度方向保持基本一致。
因此,本方案中,平片30的外侧面(朝向换热管20的侧面)与换热管20的外侧面大致平行,完全平行时,显然换热风阻最小,但即使不平行而与换热管20具有一定夹角,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沿厚度方向排列,也并不限于所有的平片30平行设置。
相较于背景技术中换热管20’之间的翅片单元301’与换热管20’大致垂直设置、整个翅片30’呈波浪形延伸设置,本方案中单个平片30即沿换热管2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方式,使得多通道换热器在实际工作状态,例如图中所示的集流管10上下分布时,换热管20以及平片30均成为导流结构,平片30上形成的冷凝水或者化霜水等可以直接沿平片30向下流动,从而迅速得以有效地排出,保证空气与平片30之间换热的正常进行。在传统技术中,翅片30’以波浪形结构分布于换热管20之间,可见,本发明的翅片中平片30的分布方式、具体结构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垂直分布方式以及波浪形结构,采用了新型的沿换热管20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并且优选地与换热管20平行。本方案中的翅片结构布置,以图3-1来看,左右分布的平片30之间形成换热通道,而传统翅片30’由上下分布的翅片单元301’形成换热通道,结构完全不同。
基于上述原理可知,平片30表面并不限于与换热管20表面平行设置,可以大致平行,理论上呈一定的夹角设置均为可行的方案,但平行设置在通常的状态下,有利于与空气实现更好的换热,且安装也更为便利。另外,文中所述的“平片”,是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翅片30’波浪形设置而言,而并非要求每个平片30的表面为光滑平面,从以下实施例中可以看到,平片30上可以加工出各种连接件结构。
另外,该实施例中,排列在两侧的两个平片30的外侧面均设有外侧连接件,用来将翅片和换热管20进行连接以及完成换热管20和翅片间的传热作用。平片30之间也设有连接相邻平片30的连接件。连接换热管的外侧连接和平片之间的连接件可以包括沿所述平片30厚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相对所述延伸部弯折的连接部,连接部与相邻平片30或换热管20的表面连接。外侧连接件和连接件的设置有助于平片30之间以及平片30和换热管20之间的连接,同时也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外侧连接件的延伸部的长度以及连接部的形状与换热管20的表面相适配,例如换热管20为椭圆管时,换热管的外侧面与平片的距离会因为外侧连接件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进而延伸部的长度需要区别设置,而且椭圆管的外侧面为弧形,连接部的形状需要与椭圆管的外侧面相适配才能保证与椭圆管很好的连接。连接换热管的外侧连接件和连接相邻平片的连接件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同的时候便于统一加工。
连接件具体可以如图3-2~3-5所示,图3-2为图3-1中平片30的结构示意图;图3-3为图3-2中平片30的主视图;图3-4为图3-3的仰视图;图3-5为图3-1中平片30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连接件为L形翻边301,L形翻边301的两条边为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始于平片30的侧面,第二翻边位于第一翻边的末端,第一翻边用于隔离相邻平片30,第二翻边用于抵靠相邻平片30的侧面,则第一翻边为延伸部,第二翻边为连接部。
该实施例中,平片30设有通孔302,作为延伸部的第一翻边设于通孔302的边缘,第二翻边向外侧翻折。本方案中,连接件可以冲压形成,通孔302相应地冲压形成,当然也可以通过剪切等工艺形成,这里并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单个平片30的一侧表面可以冲压形成若干排L形翻边301,若干排L形翻边301沿平片30长度方向分布,一排L形翻边301包括若干沿平片30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L形翻边301,可定义为翻边排。另一侧表面也冲压形成若干排L形翻边301,排布方式与前述的L形翻边301设置一致,并且一侧表面的翻边排与另一侧表面的翻边排在平片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安装至换热管20之间后,平片30一侧面的L形翻边301与相邻的平片30或换热管20的侧面可以相抵靠,另一侧面的L形翻边301也与相邻的平片30或换热管20侧面相抵靠,从而形成如图3-5所示的抵靠连接状态。然后,平片30之间以及平片30与换热管20之间,均通过L形翻边301焊接固定,例如整体组装后送入炉中钎焊,或是其他焊接方式。平片30可以一片一片安装至换热管20之间,也可以整体抵靠组装后再装入换热管20之间。
对于本发明,连接件可以设为互不相连,例如图中所示的若干L形翻边301,连接件互不相连有利于冷凝水或化霜水的排放。而且,连接件不但起到连接定位以及传热换热的作用,还可以扰动气流,使气流在连接件中绕行,从而加强换热效果。
图中示出的L形翻边301朝下延伸,可以理解,L形翻边301在面向平片30表面的平面上,朝向任一方向延伸均可,如图3-6所示,图3-6为图3-1多通道换热器中平片30的又一种L形翻边301结构,图3-7为图3-6中平片30的主视图;图3-8为图3-7的仰视图。
图3-6中的L形翻边301向两侧边延伸设置,即沿平片30的宽度方向翻折。图3-2、3-6中的在平片30基材上进行冲压后,形成L型翻边301,图中通孔302大致呈方形,显然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本方案不作限制。
本发明对相邻换热管20之间的平片30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以满足换热管20之间不同间距的要求。通过调整连接件以及平片30的数量,从而调整换热效率,满足换热量的需求。
上述设置采用L形翻边301的方式实现相邻平片30,或平片30和相邻换热管20的连接定位,连接件无论是L形翻边301还是其他结构,连接件的排布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可以仅一侧表面设置连接件,也可以两侧均设置,两侧均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可以根据实际平片30数量、连接换热需求、加工工艺等灵活调整。当然,两个换热管20之间,与换热管20相邻的平片30,在朝向换热管20的一侧面可以设置外侧连接件,以便于与换热管20相连。另外,平片30两侧面均设置连接件时,也并不限于间隔设置,实际上,连接件也无需呈排状设置,可以分散设置,或者其他排列方式,只要实现抵靠以焊接定位的所有排布方式均可。
请参考图4-1~4-2,图4-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为图4-1的主视图;图4-3为图4-2的仰视图。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原理也一致,只是该实施例中,连接件并非为L形翻边301,而是桥片304,如图4-1所示,此时作为连接件的桥片304与通孔302位置对应。可以理解,此种结构的平片30,与相邻平片30组装时,桥片304抵靠在相邻的平片30或换热管20的表面,同样,则平片30之间以及平片30和换热管20之间可以通过桥片304焊接固定。桥片304同样可以设于平片30的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与前述描述L形翻边301原理一致,此处不赘述。图4-2中,桥片304与平片30之间的连接端左右分布,即沿平片30长度方向分布,此时也有助于绕流,提高换热效果。显然,桥片304连接端并不限于长度方向分布,例如可以沿平片30宽度方向分布。
可以理解,基于连接需求,并不要求所有的平片30均设有连接件,只要至少一部分平片3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连接相邻平片30或换热管20的连接件,将相邻的平片30或平片30与换热管20连接起来即可。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加工为桥片304结构时,换热管20之间的翅片,可以包括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如4-4所示,图4-4为4-1中平片30组装示意图,两个设有桥片304的平片30之间,夹设有一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桥片304时,桥片304与通孔302位置对应,如果两个相同的平片30相邻组合,则一平片30的桥片304可能抵靠至另一平片30的通孔302。本方案中,在设置桥片304的两个平片30之间设置一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时,则桥片304可以避开通孔302的位置,从而使得桥片304完全抵靠在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的表面,保证连接定位的效果。
当然,不设置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也是可行的,比如,相邻的桥片304位置相互错离则也能够保持与加设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同样的连接效果。或者是,平片30无通孔302,桥片304直接固定在平片30上,则同样无需加设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可以理解,冲压形成桥片304的方式较为简单。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原理一致,仍然是平片30上连接件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如图5-1~5-4所示,图5-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30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为图5-1的侧视图;5-3为图5-1中平片30的组装示意图;图5-4为图5-3中平片30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平片30上设有通孔302,在通孔302边缘设置延伸部,延伸部为环形,即图中所示的环形翻边305,环形翻边305的边缘沿周向设有若干小翻边305a,小翻边305a即连接部。
平片30在组装时,对于相同的连接件布置方式,平片30的环形翻边305对应于相邻平片30的通孔302位置,而小翻边305a可以抵靠相邻平片30的侧面。此时,基于小翻边305a的存在,在提高连接效果方面,连接件无需避开相邻平片30的通孔302位置。可以理解,基于材质和工艺,环形翻边305的边缘也可以设与环形翻边弯折的另一环形翻边,并不限于形成分裂的若干小翻边305a。环形翻边305的截面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是图中所示的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或是其他形状。作为连接部的小翻边305a,形状不限,只要不与通孔302位置相重叠,即可以与相邻的平片30表面形成可靠的抵靠,从而有利于连接定位,以及传热。
可以理解,L形翻边301与环形翻边305的连接件结构类似,都是一种翻边结构,且均包括作为延伸部的第一翻边,和位于第一翻边末端以作为连接部的第二翻边,只是环形翻边305相当于环形的延伸部。冲压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时,第二翻边自第一翻边的末端向远离通孔302的方向延伸,即向通孔302外侧翻折,向外侧翻折,对于相邻平片30相同的翻边排布,可以避开通孔302位置。可以理解,当相邻平片30的通孔302位置错开排布,或者采用无连接件的平片30进行组装时,无需翻折避开,则翻边既可以向外侧翻折,也可以向内侧翻折,桥片304实际上相当于连接部向内侧翻折。
请参考6-1、6-2,图6-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四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2为图6-1的主视图;图6-3为图6-2的侧视图。
该实施例中,平片30设有通孔302,连接件为沿通孔302边缘设置的空心的鼓起部307,鼓起部307的延伸部为其外周部,此时延伸部是环形,鼓起部307鼓起的顶部为连接部,连接部相当于向内侧翻折。鼓起部307的顶部可以与相邻平片30的侧面抵靠并焊接固定。
可以结合图6-4~6-6理解,图6-4为与图6-1中平片配合的翅片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5为图6-4的主视图;图6-6为图6-4的侧视图;图6-7为图6-1中平片与图6-4中平片连接的示意图。
平片30的一侧面设有若干排鼓起部307,一排鼓起部307即为一连接件排,若干连接件排沿平片30的长度方向分布。同一平片30上,相邻两排的鼓起部307相互错离,如图6-1、6-4所示,图6-1自左向右鼓起部307的数量按照3、2间隔布置,图6-4数量按照2、3间隔布置。如图6-7所示,如此,二者并排时,每一排中各鼓起部307恰好能够抵靠于相邻平片30中的两个鼓起部307之间,从而实现抵靠焊接。显然,该种实施方式,充分利用了平片30的表面焊接面积,相应地增加相邻平片30的接触面积。
而且,如此设置的平片30易于加工。图6-1、6-4中,平片30连接件排中,偶数排数量相等,奇数排数量也相等,但奇数排和偶数排存在数量差。在充分利用面积时,平片30的宽度有限,形成的连接件数量有限,以最大数量形成奇数排或偶数排,则相邻的奇数排或偶数排数量必然至少相差1。当然,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2、3或3、2的有数量差的排列方式,只要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即可。实际上,该种能够避开通孔302位置的排布方式也适用于其他结构的连接件,无需借助未设连接件的平片30。
平片30两侧面均设置鼓起部307也是可以的,如图6-8~6-12所示,图6-8为两侧面设置鼓起部的平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9为图6-8的侧视图;图6-10为与图6-8中平片配合的平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11为图6-10的侧视图;图6-12为图6-8中平片与图6-10中平片连接的示意图。
当平片30两侧面均设置鼓起部307时,间隔方式与上述单面一致,但是相邻排的鼓起部307分设于平片30的两侧面时整个翅片(若干平片30)的两侧均设有外侧连接件,均能够与换热管20连接,即排列在两侧的平片30的外侧面(与换热管20相对的侧面)可通过外侧连接件与换热管20连接。单面设置时,未设置连接件的一侧面可以直接贴合换热管20,并可以焊接固定,其余实施例单侧设置连接件原理类似,当然,排列在两侧的平片30的至少一片的外侧面与换热管20之间还可以设有一片平片30,特别是设在具有外侧连接件的平片30与换热管20之间,增加的平片30朝向换热管20的侧面为平面,朝向平片30的侧面可以设连接件也可以不设连接件,从而实现与换热管20连接的平片30均通过贴合连接。
关于鼓起部307,并不要求鼓起部307的顶部为封闭式结构,例如冲压时形成的顶部有裂缝,只要顶部连接部具有一定的面积能够抵靠焊接即可。另外,鼓起部307的排列方式也并不限于上述错离方式,只要鼓起部307能够避开相邻平片30上冲压形成的通孔302位置,以便抵靠焊接即可,当然也可以设置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
如图6-13、6-14所示,图6-13为三排设有鼓起部307的平片30与两排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配合的示意图;图6-14为两排设有鼓起部307的平片30与一排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配合的示意图。
图中,设有连接件的平片30,仅在一侧面设置连接件(具体是鼓起部307)的结构,两排设有连接件的平片30,二者之间通过不设置连接件的一排平片30焊接。可见,不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其两侧的侧面可以抵靠于连接件,也可以抵靠于平片30未设置连接件的一侧平面,即可以是连接件与平面的抵靠,也可以是平面与平面的抵靠,以实现焊接固定。可以理解,图中带有连接件的平片30,两侧均设置连接件也是可以的。图中只是一种具体示例,实际的平片30排数不受限制。
图6-15为图6-14中三排平片30设于两根换热管20之间的示意图。
如图6-15所示,一侧带有连接件的平片30,可使其连接件抵靠在换热管20的侧面,当然,如上所述,平片30朝向换热管20的侧面可以不带有连接件,直接贴合于换热管20侧面而焊接固定。换热管20可以采用带焊料和钎剂的预涂换热管,便于焊接的实施,保证焊接的可靠性。
另外,如图6-14所示,两个连接件的中心间距S,优选地设计为大于或等于两倍的连接件最大径向尺寸。具体是鼓起部307的顶部中心间距S,大于或等于两倍的鼓起部307的底部直径D。如此,可保证连接件307的密度不会过大,减小风阻,保证通风量。
请继续参考图6-16,图6-16为在平片上设置开口308的示意图,开口308即沿厚度方向贯通平片30的通孔。设置开口308,有利于焊接时,钎剂的流入,确保焊接的可靠性。图中所示的开口308呈长方形,显然基于钎剂流入的目的,开口308形状并不受限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该图以开口308设于带有鼓起部207的平片30,可以理解,开口308也可开设于其他实施例中不同结构的平片30上。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连接件结构,包括L型翻边301、带有小翻边305a的环形翻边305、桥片304等,均可以通过冲压形成,加工较为便利。设置目的,均是为了与相邻的平片30或换热管20形成面接触以便于焊接定位,且L形翻边301、翻边305a以及桥片304的桥面结构,还能够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桥片304、鼓起部307相当于连接部向通孔302内侧弯折。
形成于通孔302边缘的连接件,在通过冲压或剪切等工艺形成时,延伸部以及连接部可以自然形成。延伸部可以是平直结构,也可以是弧形结构,或者台阶结构,在连接相邻平片30或换热管20时,延伸部还可以起到隔离、保证平片间距的作用。
无论采用何种连接件结构,连接件在布置方式上已在以上实施例中论述,可以成排设置、分散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作原理作其他布置。上述连接件形成于通孔302边缘,显然不设置通孔302也是可以的,平片30之间、平片30与换热管20之间通过单独设置的连接件连接固定也可以,相当于连接件“独立设置”,连接件不在平片30上形成,与平片30分离的连接件通过各种连接方式连接到平片30之间,此时连接件也可以是本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结构。
除了连接件的不同设置,所有实施例基本原理一致,即多个平片30沿平片30厚度方向排列,翅片两侧平片30的侧面朝向对应的换热管20。
请参考7-1~7-4,图7-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五种具体实施例中平片30的结构示意图;图7-2为图7-1的主视图;图7-3为图7-2的右视图;图7-4为图7-2的仰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平片30安装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只是该实施例中的平片30还设有百叶窗303,平片30上可以只设置百叶窗303,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任一连接件共同设置。如图7-1所示,在平片30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百叶窗303,各百叶窗303沿平片30的宽度方向延伸,沿平片3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百叶窗便于冷凝水或化霜水的排出。百叶窗303与L形翻边301间隔设置,互不影响,也不影响冷凝水或化霜水的下流。
百叶窗30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换热效果。显然,百叶窗303的延伸方向不限于宽度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发明思路下,也可以做出其他相应的变形设计,这里所述的宽度方向,不仅包括与宽度完全平行设置,也包括与宽度倾斜设置。百叶窗303除了能够与上述的L形翻边301或是鼓起部305结构结合设置,也可以与其他连接件结构的平片30或是未设置连接件的平片30相结合设置。
请参考图8-1、8-2,图8-1为本发明所提供多通道换热器第六种具体实施例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2为图8-1的侧视图。
以上实施例中,示出的若干平片30为相互独立的平片30,本实施例中,若干沿换热管20长度方向延伸的平片30,实际上为一体式结构,即由一片翅片基材蛇型往复弯折形成若干片平片30,如图8-1所示,平片30的端部弯折形成间隔件,使相邻的平片30保持预定距离。图中,往复弯折后形成五片平片30,仅在两侧的两片平片30的两侧面设有连接件,图中以L形翻边30为例1,中间部分平片30无L形翻边301。可以理解,L形翻边301的设置于上述实施例描述一致,可以所有平片30均设置,也可以部分平片30设置,可以在平片30的一侧面设置,也可以在平片30的两侧面均设置。
该种往复弯折形成多片平片30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并且所有实施例中的平片30均可以采用铝箔形成。
往复弯折的翅片整体性较好,便于安装,也可以如图5-2所示,针对所有单片的平片30实施例,均可以在平片30的至少一端部弯折形成端部间隔件,间隔件可以是端部弯折边306,端部弯折边306包括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第一弯折边用于隔离相邻平片30或平片30与换热管20,第二弯折边可抵靠于相邻平片30或者换热管20的表面,并焊接固定,增加接触换热面积,安装更为牢固。端部弯折边306可以是直接由平片30端部一体折弯形成的翻边结构,例如上述的端部弯折边306,当然,端部弯折边306也可以分体形成于平片30。间隔件也并不限于翻边结构,例如可以是凸台等。对于往复弯折形成的翅片,显然其平片30的端部也会形成间隔件,此时所有的平片30、间隔件均由翅片基材一体形成。文中,平片30的端部即沿其长度方向的上下两端。
另外,图8-1中,优选的,往复弯折形成的折弯边对应于平片30的两端,这样,相邻平片30之间形成畅通的散热通道。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多通道换热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集流管,两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至少一个平片,各所述平片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平片沿所述平片的厚度方向排列,排列在两侧的所述平片的外侧面朝向对应的所述换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片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平片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连接相邻所述平片或换热管的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平片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平片的两侧均不设有连接件,所述不设有连接件的平片的侧面与相邻平片的连接件连接,或所述不设有连接件的平片的侧面与相邻平片的不设有连接件的侧面贴合,或所述不设有连接件的平片的侧面直接与相邻的换热管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平片厚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相对所述延伸部弯折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相邻所述平片或换热管的表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翻边以及相对第一翻边弯折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在所述第一翻边的末端,所述第一翻边形成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翻边形成所述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L形翻边;或,所述第一翻边为环形翻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桥片,所述桥片的相对两侧边为所述延伸部,其桥面为所述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冲压形成的空心的鼓起部,所述鼓起部的顶部为所述连接部,所述鼓起部的外周部为所述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片设有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平片上的连接件的位置相互错开。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排列在两侧的所述平片与所述换热管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平片的外侧面上的连接件与所述换热管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扁管,各所述平片与所述扁管平行。
CN201711262234.3A 2016-12-05 2017-12-04 多通道换热器 Pending CN1081515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3559 2016-12-05
CN2016111035592 2016-1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1558A true CN108151558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6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62234.3A Pending CN108151558A (zh) 2016-12-05 2017-12-04 多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15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4028A1 (ko) * 2020-01-30 2021-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1279A (ja) * 1999-07-02 2001-01-26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
JP2003336988A (ja) * 2002-05-20 2003-11-28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熱交換器
CN202928427U (zh) * 2012-11-02 2013-05-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翅片、热交换器和空调机
CN204694137U (zh) * 2015-04-24 2015-10-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1279A (ja) * 1999-07-02 2001-01-26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
JP2003336988A (ja) * 2002-05-20 2003-11-28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熱交換器
CN202928427U (zh) * 2012-11-02 2013-05-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翅片、热交换器和空调机
CN204694137U (zh) * 2015-04-24 2015-10-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4028A1 (ko) * 2020-01-30 2021-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4573B (zh)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JP5848323B2 (ja) エアコンの室内機
CN106288911B (zh) 一种翅片及包括该翅片的散热器
CN108917174B (zh) 一种气电耦合极限冷凝的铸铝硅镁燃气热水炉
KR20150014826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코르게이트 핀
CN107388874A (zh) 一种换热翅片及翅片式换热器
CN204177261U (zh) 一种换热器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06291772U (zh) 多通道换热器及其翅片
WO2009104295A1 (ja) 熱交換器
CN108151558A (zh) 多通道换热器
CN20781604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JP2014511992A (ja) 熱交換器
JP2014511992A5 (zh)
JP2009204277A (ja) 熱交換器
JP6021081B2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8296849U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
CN106382831A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WO2022127599A1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JP2008116095A (ja) 空気熱交換器
CN207050544U (zh) 一种换热翅片及翅片式换热器
CN216159690U (zh) 换热器
CN210624939U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热交换器
CN207438947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269715U (zh)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组以及不锈钢热交换器
CN203964745U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