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2299B -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2299B
CN108142299B CN201711421207.6A CN201711421207A CN108142299B CN 108142299 B CN108142299 B CN 108142299B CN 201711421207 A CN201711421207 A CN 201711421207A CN 108142299 B CN108142299 B CN 108142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mal house
animal
washing
environment
wi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12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2299A (zh
Inventor
陈鹏
齐敦武
侯蓉
张志和
詹姆斯·阿亚拉
杰克·欧文
吴蔚
周延山
马锐
刘家斌
陈超
冯菲菲
李祖胜
薛飞
毕温磊
兰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Priority to CN2017114212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42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4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2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15Floor coverings, e.g. bedding-down sheets ; Stable floors
    • A01K1/0152Litter
    • A01K1/0155Litter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4Biological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animal husband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多间兽舍单元,所述多间兽舍单元前设置有贯通的管理通道,每间所述兽舍单元设置有与所述管理通道连通的门,其特征在于:每间所述兽舍单元设置有位于管理通道一侧的栏杆,每间所述兽舍单元还设置有复合地面,所述复合地面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层、过滤层、多孔板以及生物垫料层,所述基层内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多孔管,所述多孔管的顶端开口,所述过滤层的滤料的粒径不小于所述多孔管的开口内径,所述多孔板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栏杆的搭扣。其避免了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每日清洁必需大量用水的情况,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同时减少臭味和减轻人工清洁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化放归过渡训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对濒危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重建或复壮野生自然种群。在对种群破碎化严重的濒危动物长期保护与复壮过程中,将圈养动物放归到合适的栖息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实施人工繁育的濒危野生动物个体野化放归,是野生动物保护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通过在保护区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暂养场、野化放归过渡训练场和适应性训练场,进而为阶梯式训练野化放归个体并最终放归动物创造条件,是实现人为扩展当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必要手段。而野生动物暂养场、野化放归过渡训练场和适应性训练场同时也是野外动物临时救护的重要场所。
以大熊猫为例,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然而,现今大熊猫仅分布于岷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凉山、秦岭等六个山系的彼此隔离的栖息地之中,而在这些彼此隔离的各个山系种群中,许多种群也被破碎化的栖息地分割成较多的片段化小种群,种群数量、繁殖力和种群遗传多样性都严重下降,解决大熊猫走向灭绝,其核心问题是防止其栖息地破碎化。解决措施有两类,一是就地保护,即根据野生大熊猫的分布划分自然保护区,但受制于地理障碍;二是迁地保护,即通过人工繁育进行大熊猫圈养,从根本上解决其走向灭绝。20世纪以来,大熊猫在迁地保护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领军角色。在圈养大熊猫繁殖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持续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功:不仅建立了圈养环境下自我维持的圈养种群,摆脱了种群灭绝的命运,更为野外放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个体来源。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是一项前无古人且充满挑战的创举,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物种自身的范畴:圈养个体的适当放归能改善野生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种群数量、群遗传结构、种群遗传多样性以及减少近亲繁殖,从而维持种群在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潜力;同时,在减少圈养种群不断增大的承载负荷和作为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方面也具有深远影响。
目前,通过放归圈养个体复壮野生大熊猫孤立小种群仍然任重而道远且无成功经验可循。将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个体,经野化后放归到该物种现有栖息地或历史上曾经分布的地域,以补充或重建野生种群,从而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放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圈养大熊猫已丧失野外生存的技能,放归前需要对放归对象进行野外环境适应的过渡性训练,已达到使其逐渐适应野外栖息地环境并能成功生存下来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其潜在放归地修建暂养场、野化训练过渡训练场和适应性训练场,相应的简易型兽舍则是其进入训练阶段初期必备的过渡场所。全国大熊猫放归规划已分别将石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列为放归地,这些保护区也已将分别在保护区的试验区或者缓冲区内部修建有或者在建大熊猫放归适应性训练场,但是,这些适应性训练场都面临一个很大的困扰:无稳定的常流水,而根据目前大熊猫多年的成功繁殖饲养科学研究表明,平均每只圈养亚成年大熊猫日排便量(鲜重)12.2Kg,而平均每只圈养成年大熊猫日排便量更在15Kg左右,根据大熊猫圈养饲养管理规定和其健康需求,其兽舍每天早晚必须进行卫生清理和干燥处理,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在野外栖息地环境修建兽舍后就存在水源短缺的问题。而圈养大熊猫方面每天的清扫需要消耗大量的用水,这极大地限制了暂养场或者放归训练场的大熊猫饲养管理。
同样的,对于其他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如豹子等,也存在用水大量消耗,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能在低耗水的情况下保证暂养场或者训练场内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每日清洁卫生和免遭病毒或者有害细菌侵扰,是保障野化放归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个体身体健康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兽舍每天早晚必须进行卫生清理和干燥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包括依次设置的多间兽舍单元,所述多间兽舍单元前设置有贯通的管理通道,每间所述兽舍单元设置有与所述管理通道连通的门,其特征在于:每间所述兽舍单元设置有位于管理通道一侧的栏杆,每间所述兽舍单元还设置有复合地面,所述复合地面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层、过滤层、多孔板以及生物垫料层,所述基层内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多孔管,所述多孔管的顶端开口,所述过滤层的滤料的粒径不小于所述多孔管的开口内径,所述多孔板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栏杆的搭扣。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设置多间兽舍单元,每间兽舍单元内设置复合地面,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层、过滤层、多孔板以及生物垫料层,基层中的多孔管可有效地将动物尿液排至地面以下,避免了普通地面难以快速渗透尿液的问题;过滤层中滤料的粒径大于多孔管开口内径,铺在中层能有效过滤液体且不让杂物堵塞地下多孔管开口,而滤料上面的多孔板能保证与动物接触面的平整,同时能有效过滤液体;多张多孔板可自由拼装与拆解,搭扣的设置能够使其牢牢固定,使得整个复合地面的维护与保养简单易行;上层的生物垫料既能过滤液体,同时具有仿生野外动物栖息环境、降低动物身体或心理疾病、行为变化和异常行为发生的可能。因此,以上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到了野外环境无稳定供水的困难,避免了如大熊猫等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每日清洁必需大量用水的情况,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同时减少臭味和减轻人工清洁负担,成本低廉还增加了动物福利,使得目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场和适应性训练场能快速修建在其栖息地附近成为可能,加速推进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进程。
优选的,每两间相邻的兽舍单元组成一个兽舍套间,所述兽舍套间中,两间兽舍单元之间设置有重锤门。通过兽舍套间的设置,可用于“串笼”动物,以便于人工进入某一兽舍进行垃圾清理、食物和水源投放等工作。
优选的,每间所述兽舍单元还包括靠墙设置的休息台,靠栏杆设置的自动饮水装置和喂食装置,以及靠栏杆设置的称重台,所述休息台为栖架或睡床,所述称重台通过传感电路与兽舍单元外的操控显示台连接。通过栖架或睡床、自动饮水装置和喂食装置能够便于动物日常休息饮食,称重台的设置能够便于人工操作称量动物体重。
优选的,所述基层的厚度为40~60cm,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40~60cm,所述多孔板的厚度为1~2cm,所述生物垫料层的厚度为30~60cm。
优选的,所述基层为泥质结构,所述基层中,每平方米设置5个所述多孔管,所述多孔管的内径为7~10cm。多孔管的设置能够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将动物的尿液等液体快速排至地面以下。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的滤料为鹅卵石,粒径为10~15cm。鹅卵石的属于天然滤料,能够模拟动物的栖息地环境,同时降低滤料的成本。
优选的,所述多孔板上的通孔的孔径为0.5~0.6cm。
优选的,所述生物垫料层包括碎木屑、刨木花、干稻草、树叶中的任意一种。对于大熊猫,可选择碎木屑或者刨木花作为生物垫料;对于猎豹,可选择干稻草或者树叶作为生物垫料。
优选的,所述生物垫料层上还铺撒有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纳豆菌、乳酸菌、木霉菌、双歧杆菌、光合菌中的至少一种,有效含菌数≧100亿/ml。其用量小、活性高,发酵周期短,有机物料腐熟彻底,能有效杀死粪便中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及寄生虫,抑制垫料病菌传播,具有极强的分解粪便中氨氮、硫化氢能力,有效的清除臭气、保护环境。
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上述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的设置方法,所述设置方法包括:
(1)选择地势较高且与所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一样或相似的栖息地,选取栖息地坡向南面,具有一定水源且排水通畅的区域设置所述免冲洗兽舍;
(2)所述免冲洗兽舍的朝向设置需保证通风和采光良好,且设置保温和隔热机构,保证冬暖夏凉;
(3)所述免冲洗兽舍的外形设置为树石或洞穴形状,或是以天然原木覆盖,所述免冲洗兽舍的内部采用钢结构修建,每间兽舍单元的面积不低于8m2,每两间相邻的兽舍单元组成一个兽舍套间,两间兽舍单元之间设置实体墙,并通过重锤门连通,每间兽舍单元的高度不低于2.5m;
(4)每间兽舍单元内铺设复合地面,且设置休息台,自动饮水装置,喂食装置,称重台;
(5)所述免冲洗兽舍配套设置活动场;
(6)所述免冲洗兽舍配套设置固体垃圾转运车以及垃圾中转站。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免冲洗兽舍的设置方法包括:免冲洗兽舍的选址;免冲洗兽舍的朝向设置;免冲洗兽舍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设置;免冲洗兽舍内部设施的设置;免冲洗兽舍的复合地面设置;以及免冲洗兽舍的配套设施设置。
在其选址上,应充分考虑人与动物的安全,考虑地质灾害隐患,选择野生动物栖息地一样或相似的野外环境,以避免因环境不适而造成应激反应;同时需建在地势相对较高处,不要建在低洼场所,不宜靠近江、河、医院、工厂等地;选建地址要求日照较充足,同时拥有“阳面”和“阴面”,例如:对于大熊猫来说,它们喜欢阳坡或半阴半阳的平缓坡的中或上坡位、离水源较近的环境,因此宜尽量选取栖息地坡向南面且有一定天然水源的一边,兽舍四周排水通畅。
在其朝向设置上,需综合考虑采光和通风,同时充分考虑兽舍的保温和隔热,要求通风良好,地面干燥,冬暖夏凉,同时对兽舍内部要求避免有“穿堂风”,这在冬季动物的保暖方面尤其重要。
在其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设置上,兽舍的外形要与环境协调,尽量简化,保证能满足最基本要求即可,最好采用模仿树石、洞穴等仿生形状,或者外部以天然圆木覆盖,保证兽舍外观与自然相融洽;兽舍内部采用钢结构修建,以防止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啃咬破坏兽舍而逃逸;兽舍内的墙壁两面采用钢板结构以给予动物充分的安全感,另外两面采用一定密度的钢筋代替,以充分考虑通风、便于人工操作以及有更好的视线。
在其内部设施的设置上,设置休息台,其可以为栖架或睡床,自动饮水装置,喂食装置,称重台,喂食装置和自动饮水装置的大小和高度要适度,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防止动物逃逸;自动饮水装置采用石槽或不锈钢的自动饮水装置;栖架或睡床最好是靠兽舍的墙边;
在其复合地面设置上,如前所述,充分考虑野外环境无稳定供水的困难,避免如大熊猫等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每日清洁必需大量用水的情况,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同时减少臭味和减轻人工清洁负担。
在其配套设施设置上,免冲洗兽舍配置一台固体垃圾转运车及在兽舍外附设一个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每日只需将垫料上面的固体垃圾如食物残渣、粪便清理,遇到不便于清理的稀便等可以直接连同部分垫料铲走,极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及大地节省了水损耗,保护了环境。
基于以上阐述,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通过选取地势相对较高的野生动物本来的生存环境或者相似的栖息地修建免冲洗兽舍,能有效促进野化放归动物对潜在放归地的适应,从而使得在本申请的训练场地经过野化放归训练后的野放个体能更好的适应栖息地的生活环境,提高放归的成功率;
2、本申请通过综合采光性、通风性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选取免冲洗兽舍的修建朝向和排水处理,保障了人与动物的安全和动物的福利,能有效减少动物的应激性,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和对环境的适应;
3、本申请通过对免冲洗兽舍外观的仿生设计和其内部的动物基本生活设施的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建筑对动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同时保障了动物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生长;
4、本申请通过科学地设计出复合地面,使动物每日排泄尿液通过生物垫料层、多孔板、过滤层和设有多孔管的基层最终流入地下分解,同时生物垫料层的微生物发酵能有效杀死粪便中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及寄生虫,抑制垫料病菌传播,具有极强的分解粪便中氨氮、硫化氢能力,有效的清除臭气,保护环境;
5、本申请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水资源损耗,工作人员每日只需将垫料上面的固体垃圾如食物残渣、粪便通过垃圾转运车清理,遇到不便于清理的稀便等可以直接连同部分垫料铲走,暂存于垃圾中转站,这极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及大地节省了水损耗,保护了环境;
6、本申请能显著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同时减少臭味和减轻人工清洁负担,成本低廉还增加了动物福利,能有效解决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环境水源稀缺的问题,使得目前如大熊猫等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场和适应性训练场能快速修建在其栖息地附近成为可能,加速推进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进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中复合地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兽舍单元,2-管理通道,3-栏杆,4-复合地面,5-基层,6-过滤层,7-多孔板,8-生物垫料层,9-多孔管,10-搭扣,11-重锤门,12-休息台,13-自动饮水装置,14-喂食装置,15-称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包括依次设置的多间兽舍单元1,所述多间兽舍单元1前设置有贯通的管理通道2,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设置有与所述管理通道2连通的门,其特征在于: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设置有位于管理通道2一侧的栏杆3,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还设置有复合地面4,所述复合地面4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层5、过滤层6、多孔板7以及生物垫料层8,所述基层5内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多孔管9,所述多孔管9的顶端开口,所述过滤层6的滤料的粒径不小于所述多孔管9的开口内径,所述多孔板7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栏杆3的搭扣10。
其中,所述基层5的厚度为40~60cm,所述过滤层6的厚度为40~60cm,所述多孔板7的厚度为1~2cm,所述生物垫料层8的厚度为30~60cm;所述基层5为泥质结构,所述基层5中,每平方米设置5个所述多孔管9,所述多孔管9的内径为7~10cm;所述过滤层6的滤料为鹅卵石,粒径为10~15cm;所述多孔板7上的通孔的孔径为0.5~0.6cm。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设置多间兽舍单元1,每间兽舍单元1内设置复合地面4,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层5、过滤层6、多孔板7以及生物垫料层8,基层5中的多孔管9可有效地将动物尿液排至地面以下,避免了普通地面难以快速渗透尿液的问题;过滤层6中滤料的粒径大于多孔管9开口内径,铺在中层能有效过滤液体且不让杂物堵塞地下多孔管9开口,而滤料上面的多孔板7能保证与动物接触面的平整,同时能有效过滤液体;多张多孔板7可自由拼装与拆解,搭扣10的设置能够使其牢牢固定,使得整个复合地面4的维护与保养简单易行;上层的生物垫料既能过滤液体,同时具有仿生野外动物栖息环境、降低动物身体或心理疾病、行为变化和异常行为发生的可能。因此,以上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到了野外环境无稳定供水的困难,避免了如大熊猫等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每日清洁必需大量用水的情况,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同时减少臭味和减轻人工清洁负担,成本低廉还增加了动物福利,使得目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场和适应性训练场能快速修建在其栖息地附近成为可能,加速推进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进程。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每两间相邻的兽舍单元1组成一个兽舍套间,所述兽舍套间中,两间兽舍单元1之间设置有重锤门11。通过兽舍套间的设置,可用于“串笼”动物,以便于人工进入某一兽舍进行垃圾清理、食物和水源投放等工作。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还包括靠墙设置的休息台12,所述休息台12为栖架或睡床,靠栏杆3设置的自动饮水装置13和喂食装置14,以及靠栏杆3设置的称重台15,所述称重台15通过传感电路与兽舍单元1外的操控显示台连接。通过栖架或睡床、自动饮水装置13和喂食装置14能够便于动物日常休息饮食,称重台15的设置能够便于人工操作称量动物体重。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所述生物垫料层8包括碎木屑、刨木花、干稻草、树叶中的任意一种。对于大熊猫,可选择碎木屑或者刨木花作为生物垫料;对于猎豹,可选择干稻草或者树叶作为生物垫料。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所述生物垫料层8上还铺撒有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包括2‰的芽孢杆菌、酵母菌、纳豆菌、乳酸菌、木霉菌、双歧杆菌、光合菌中的至少一种,有效含菌数≧100亿/ml。其使用最佳条件是垫料环境pH7.50~8,环境湿度50~60%,其用量小、活性高,发酵周期短,有机物料腐熟彻底,能有效杀死粪便中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及寄生虫,抑制垫料病菌传播,具有极强的分解粪便中氨氮、硫化氢能力,有效的清除臭气、保护环境。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5任一项的免冲洗兽舍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与大熊猫栖息地一样或相似的野外环境,在地势相对较高处,选取栖息地日照较充足的南面坡向且有一定天然水源的一边相对平缓处建设兽舍,同时在兽舍四周修建好排水设施;兽舍的朝向通风良好,地面干燥,冬暖夏凉,避免“穿堂风”;兽舍采用模仿树石、洞穴等仿生形状,或者外部以天然圆木覆盖,保证兽舍外观与自然相融洽;兽舍内部采用钢结构修建,以防止大熊猫啃咬破坏兽舍而逃逸;每间兽舍单元的面积一般不低于8~10m2,每两间兽舍单元组成一组兽舍套间,两间兽舍单元之间以实体墙带实心的重锤门11相通;兽舍单元内的空间高度在3m以上;兽舍单元内的墙壁两面采用钢板结构,另外两面采用一定密度的钢筋代替,以充分考虑通风、便于人工操作以及有更好的视线;兽舍内部设施设置如实施例1~3任一项,地面采用复合地面4,其设置如实施例1~5任一项,以一个9m2的兽舍单元为例,首先是基层5平均每m2的泥质基层5竖立埋放5根高50cm、直径8cm的不锈钢的多孔管9,总计埋置25根不锈钢的多孔管9;其次是过滤层6,在基层5上方平铺上一层厚度为50cm的鹅卵石层,鹅卵石平均直径在10~15cm,然后再在鹅卵石层上面铺上3块1m*3m的不锈钢的多孔板7,3块正好拼接成整个地面又方便人工拆解,钢板厚1~2cm,其一端焊接两个搭扣10,与栏杆3扣住然后以挂锁锁住,钢板孔径在0.5cm;复合地面4最上一层为60cm高的生物垫料,选取碎木屑作为生物垫料铺在过滤层6上面,然后定期对该垫料投放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清洁人员每日将兽舍内固体垃圾捡拾到垃圾转运车后运输到兽舍外垃圾中转站暂时存放。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5任一项的免冲洗兽舍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与豹子栖息地一样或相似的野外环境,在地势相对较高处,选取栖息地日照较充足的南面坡向且有一定天然水源的一边相对平缓处建设兽舍,同时在兽舍四周修建好排水设施;兽舍的朝向通风良好,地面干燥,冬暖夏凉,避免“穿堂风”;兽舍采用模仿树石、洞穴等仿生形状,或者外部以天然圆木覆盖,保证兽舍外观与自然相融洽;兽舍内部采用钢结构修建,以防止豹子啃咬破坏兽舍而逃逸;每间兽舍单元的面积一般不低于8~10m2,每两间兽舍单元组成一组兽舍套间,两间兽舍单元之间以实体墙带实心的重锤门11相通;兽舍单元内的空间高度在2.5m以上;兽舍单元内的墙壁两面采用钢板结构,另外两面采用一定密度的钢筋代替,以充分考虑通风、便于人工操作以及有更好的视线;兽舍内部设施设置如实施例1~3任一项,地面采用复合地面4,其设置如实施例7,其中复合地面4最上一层为30cm高的生物垫料,选取干稻草作为生物垫料铺在过滤层6上面,然后定期对该垫料投放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清洁人员每日将兽舍内固体垃圾捡拾到垃圾转运车后运输到兽舍外垃圾中转站暂时存放。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1~5任一项的免冲洗兽舍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与豹子栖息地一样或相似的野外环境,在地势相对较高处,选取栖息地日照较充足的南面坡向且有一定天然水源的一边相对平缓处建设兽舍,同时在兽舍四周修建好排水设施;兽舍的朝向通风良好,地面干燥,冬暖夏凉,避免“穿堂风”;兽舍采用模仿树石、洞穴等仿生形状,或者外部以天然圆木覆盖,保证兽舍外观与自然相融洽;兽舍内部采用钢结构修建,以防止豹子啃咬破坏兽舍而逃逸;每间兽舍单元的面积一般不低于25~30m2,每两间兽舍单元组成一组兽舍套间,两间兽舍单元之间以实体墙带实心重锤门11相通;兽舍单元内的空间高度在3.5m以上;兽舍单元内的墙壁两面采用钢板结构,另外两面采用一定密度的钢筋代替,以充分考虑通风、便于人工操作以及有更好的视线;兽舍内部设施设置如实施例1~3任一项,地面采用复合地面4,其设置如其设置如实施例1~5任一项,以一个30m2的兽舍单元为例,首先是基层5平均每7.5m2的泥质基层5竖立埋放5根高50cm、直径8cm的不锈钢的多孔管9,总计埋置30根不锈钢的多孔管9;其次是过滤层6,在基层5上方平铺上一层厚度为50cm的鹅卵石层,鹅卵石平均直径在10~15cm,然后再在鹅卵石层上面铺上3块1m*3m的不锈钢的多孔板7,3块正好拼接成整个地面又方便人工拆解,钢板厚1~2cm,其一端焊接两个搭扣10,与栏杆3扣住然后以挂锁锁住,钢板孔径在0.5cm;复合地面4最上一层为40cm高的生物垫料,选取法国梧桐叶或栎树叶作为生物垫料铺在过滤层6上面,然后定期对该垫料投放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发酵剂使用最佳条件是垫料环境pH7.50~8,环境湿度50~60%,发酵剂是2‰的芽孢杆菌、酵母菌、纳豆菌、乳酸菌、木霉菌、双歧杆菌和光合菌中的至少一种,如芽孢杆菌不仅是高发酵中重要的菌群,而且对植物促生和对病原菌抑制都有较好的作用;清洁人员每日将兽舍内固体垃圾捡拾到垃圾转运车后运输到兽舍外垃圾中转站暂时存放。
以上各实施例通过利用免冲洗兽舍对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大熊猫等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圈养管理,解决了野外环境水资源短缺的困难,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同时减少臭味和减轻人工清洁负担,保证了动物的身心健康,成本低廉还增加了动物福利,使得目前如大熊猫等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场和适应性训练场能快速修建在其栖息地附近成为可能,加速推进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进程。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包括依次设置的多间兽舍单元(1),所述多间兽舍单元(1)前设置有贯通的管理通道(2),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设置有与所述管理通道(2)连通的门,其特征在于: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设置有位于管理通道(2)一侧的栏杆(3),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还设置有复合地面(4),所述复合地面(4)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层(5)、过滤层(6)、多孔板(7)以及生物垫料层(8),所述基层(5)内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多孔管(9),所述多孔管(9)的顶端开口,所述过滤层(6)的滤料的粒径不小于所述多孔管(9)的开口内径,所述多孔板(7)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栏杆(3)的搭扣(10);
所述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的设置方法,包括:
(1)选择地势较高且与所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一样或相似的栖息地,选取栖息地坡向南面,具有一定水源且排水通畅的区域设置所述免冲洗兽舍;
(2)所述免冲洗兽舍的朝向设置需保证通风和采光良好,且设置保温和隔热机构,保证冬暖夏凉;
(3)所述免冲洗兽舍的外形设置为树石或洞穴形状,或是以天然原木覆盖,所述免冲洗兽舍的内部采用钢结构修建,每间兽舍单元的面积不低于8m2,每两间相邻的兽舍单元组成一个兽舍套间,两间兽舍单元之间设置实体墙,并通过重锤门连通,每间兽舍单元的高度不低于2.5m;
(4)每间兽舍单元内铺设复合地面,且设置休息台,自动饮水装置,喂食装置,称重台;
(5)所述免冲洗兽舍配套设置活动场;
(6)所述免冲洗兽舍配套设置固体垃圾转运车以及垃圾中转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每两间相邻的兽舍单元(1)组成一个兽舍套间,所述兽舍套间中,两间兽舍单元(1)之间设置有重锤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每间所述兽舍单元(1)还包括靠墙设置的休息台(12),靠栏杆(3)设置的自动饮水装置(13)和喂食装置(14),以及靠栏杆(3)设置的称重台(15),所述休息台(12)为栖架或睡床,所述称重台(15)通过传感电路与兽舍单元(1)外的操控显示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5)的厚度为40~60cm,所述过滤层(6)的厚度为40~60cm,所述多孔板(7)的厚度为1~2cm,所述生物垫料层(8)的厚度为30~6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5)为泥质结构,所述基层(5)中,每平方米设置5个所述多孔管(9),所述多孔管(9)的内径为7~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6)的滤料为鹅卵石,粒径为10~1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7)上的通孔的孔径为0.5~0.6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垫料层(8)包括碎木屑、刨木花、干稻草、树叶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垫料层(8)上还铺撒有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床发酵剂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纳豆菌、乳酸菌、木霉菌、双歧杆菌、光合菌中的至少一种,有效含菌数≧100亿/ml。
CN201711421207.6A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Active CN108142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1207.6A CN108142299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1207.6A CN108142299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2299A CN108142299A (zh) 2018-06-12
CN108142299B true CN108142299B (zh) 2020-12-29

Family

ID=62465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1207.6A Active CN108142299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42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5440B (zh) * 2021-07-27 2022-12-06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4910A (ja) * 2000-09-18 2002-03-26 Takashi Fujiwara 畜舎用敷材の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203827835U (zh) * 2014-04-18 2014-09-1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种新型肥育舍水泥漏缝地板
CN203985508U (zh) * 2014-07-04 2014-12-10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酵床
CN204466527U (zh) * 2015-02-05 2015-07-15 北京绿野晴川动物园有限公司 动物园用猛兽饲养舍
CN106508692A (zh) * 2016-10-10 2017-03-22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
CN206452958U (zh) * 2016-11-08 2017-09-01 天津市益利来养殖有限公司 生猪饲养用发酵床
CN206576015U (zh) * 2017-03-20 2017-10-24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种大熊猫兽舍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4910A (ja) * 2000-09-18 2002-03-26 Takashi Fujiwara 畜舎用敷材の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203827835U (zh) * 2014-04-18 2014-09-1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种新型肥育舍水泥漏缝地板
CN203985508U (zh) * 2014-07-04 2014-12-10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酵床
CN204466527U (zh) * 2015-02-05 2015-07-15 北京绿野晴川动物园有限公司 动物园用猛兽饲养舍
CN106508692A (zh) * 2016-10-10 2017-03-22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
CN206452958U (zh) * 2016-11-08 2017-09-01 天津市益利来养殖有限公司 生猪饲养用发酵床
CN206576015U (zh) * 2017-03-20 2017-10-24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种大熊猫兽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2299A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9553B (zh) 原生态养猪场及原生态养猪方法
CN101703033B (zh) 一种养猪发酵床的建立方法
CN204132139U (zh) 一种多层立体猪舍
CN104839040B (zh) 一种原生态竹鼠养殖场及原生态养殖方法
KR101733559B1 (ko) 동물 분뇨 순환처리를 위한 축사 시스템
CN104221887A (zh) 一种环形立体生态循环养猪系统
KR102159636B1 (ko) 수직형 농장 건물
CN103385204A (zh) 一种基于生物发酵床的夏季生猪养殖方法
CN203985444U (zh) 一种环形立体生态循环养猪系统
Place Animal welfar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CN105941166A (zh) 一种山羊羊舍及山羊饲养系统
CN106719000A (zh) 一种竹鼠的生态养殖单元
CN204811413U (zh) 生态养猪场
CN108142299B (zh) 一种无稳定供水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免冲洗兽舍及设置方法
CN201657675U (zh) 一种奶牛圈舍
CN204232057U (zh) 动植物生态循环环保养护屋
Ambazamkandi et al. Shelter design for different livestock from a climate change perspective
CN212035037U (zh) 一种智慧生态农业产业建筑循环系统
CN204697694U (zh) 新型饲养猪舍
Apa et al. Captive‐rearing of Gunnison sage‐grouse from egg collection to adulthood to foster proactiv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of a conservation‐reliant species
CN208639310U (zh) 一种集装箱式鸡舍
RU90296U1 (ru) Птицеводческая мини-ферма
CN201752206U (zh) 设有水厕所的猪圈、猪舍设施及猪舍
CN111919762A (zh) 一种湿式益生菌预拌型发酵垫料养殖法
CN112335556A (zh) 一种新型圈养野生动物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Peng

Inventor after: Liu Jiabin

Inventor after: Chen Chao

Inventor after: Feng Feifei

Inventor after: Li Zusheng

Inventor after: Xue Fei

Inventor after: Bi Wenlei

Inventor after: Lan Guanwei

Inventor after: Qi Dunwu

Inventor after: Hou R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he

Inventor after: James Ayala

Inventor after: Jake Owen

Inventor after: Wu Wei

Inventor after: Zhou Yanshan

Inventor after: Ma Rui

Inventor before: Chen P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