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860B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860B
CN108141860B CN201780001463.1A CN201780001463A CN108141860B CN 108141860 B CN108141860 B CN 108141860B CN 201780001463 A CN201780001463 A CN 201780001463A CN 108141860 B CN108141860 B CN 108141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traffic
terminal device
type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4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860A (zh
Inventor
刘进华
李韶华
张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814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UL控制信道的确定。装置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装置然后为终端装置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通信领域,以及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于确定上行链路(UL)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提出多种类型的服务或业务,例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和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这些服务要求不同服务质量(QoS),例如延迟、数据速率、丢包率等。
一般来说,URLLC要求低延迟和/或高可靠性,但是它通常还具有很低的数据速率和可能的稀疏数据传输。mMTC通常要求长电池使用期限,但是不要求低延迟或高数据速率,其常常与小的不频繁分组相结合。关于eMBB,它一般要求高数据速率。针对eMBB的延迟可以是严格的,但是通常不如URLLC中那么严格。
常规重传功能性被使用于多层中: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中的自动重复请求(ARQ)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中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避免整个传输路径(包括传输网络和无线电接入网(RAN))中的丢包。对于不同服务,存在按照QoS要求的所提及层的不同配置。对于eMBB,数据不是如此延迟敏感的,但是数据速率应当尽可能高,并且应当避免丢包。因此,将应用全部层的数据重传,以避免丢包。对于实时视频业务,TCP重传因延迟预算而可能不是适用的,并且数据重传健壮性依靠RAN重传功能性(例如RLC和MAC)。对于URLLC,TCP、PDCP和RLC的重传因极小延迟预算而可能不是适用的,并且数据传输的健壮性主要依靠初始传输和HARQ重传的增强。
URLLC可被使用于工厂自动化。目标丢包率比较低,例如10-6 ~ 10-9。ARQ协议在这类情况下因延迟预算限制而可能不是适用的。丢包率主要通过MAC层中的残余传输错误来确定。在实际中,HARQ的残余错误不仅取决于数据解码错误,而且还取决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错误。例如,否定确认(NACK)到确认(ACK)错误对残余MAC错误具有明显影响。具有0.1% NACK到ACK错误率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不能满足对于URLLC业务的低速率的丢包率。
发明内容
一般来说,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增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健壮性的解决方案。
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在装置处实现的方法。该装置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装置然后为终端装置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装置或终端装置。还提供对应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可包括:基于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用于业务的网络层面的类型;响应于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选择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响应于确定业务是低要求业务,选择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可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业务的类型是否为超可靠和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确定终端装置的类型是否用于URLLC服务;以及确定网络层面的类型是否为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包括:基于与业务有关的信息来确定业务的传输特征,传输特征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以及基于该传输特征来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URLLC服务;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高性能编码方案;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coding)长度的编制码(encoding)序列的码本;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装置,以及该方法还可包括向终端装置传送与所确定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
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在终端装置处实现的方法。终端装置从网络装置接收与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UL控制信道属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终端装置然后在UL控制信道向网络装置传送UL控制信息。还提供对应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URLLC服务;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高性能编码方案;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在装置处实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选择单元和确定单元。选择单元配置成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确定单元配置成:为终端装置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在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在终端装置处实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传送单元。接收单元配置成从网络装置接收与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UL控制信道属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传送单元配置成在UL控制信道上向网络装置传送UL控制信息。
在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包含由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由此处理器适用于使该装置执行按照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包含由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由此处理器适用于使该终端装置执行按照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方法。
按照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UL控制信道的解码错误能够匹配错误率要求,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QoS。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健壮性。
附图说明
作为举例、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变得更加充分明白,附图中相似参考标号或字母被使用以指明相似或等效元件。附图是为了促进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而被图示,并且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其中:
图1示出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100;
图2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确定UL控制信道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图3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确定UL控制信道的方法300的流程图;
图4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终端装置处执行的方法400的流程图;
图5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不同UL控制信道类别的HARQ ACK/NACK编制码的简图;
图6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装置处实现的设备600的框图;
图7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终端装置处实现的设备700的框图;以及
图8示出适合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装置的简化框图80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若干示例实施例来论述本公开。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因而实现本公开而被论述,而不是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上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无线通信网络”指的是遵循任何适合的通信标准(例如高级LTE(LTE-A)、LTE、宽带码分多址(WC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的网络。此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通信可按照任何适合的一代通信协议来执行,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未来第五代(5G)通信协议和/或当前已知或者在未来将被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
术语“网络装置”指的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装置,终端装置经由其来接入网络并且从其中接收服务。网络装置指的是基站(BS)、接入点(AP)、移动管理实体(MME)、多小区/多播协调实体(MCE)、网关、服务器、控制器或者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任何其他适合的装置。BS可以是例如节点B(NodeB或NB)、演进NodeB(eNodeB或e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无线电报头(RH)、远程无线电头端(RRH)、中继器、低功率节点(例如毫微微、微微)等。
网络装置的又进一步的示例包括多标准无线电(MSR)无线电装备(例如MSR BS)、网络控制器(例如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器(BTS)、传输点、传输节点、多小区/多播协调实体(MCE)、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SC、MME)、O&M节点、OSS节点、SON节点、定位节点(例如E-SMLC)和/或MDT。但是,更一般来说,网络装置可表示任何适合的装置(或者装置编组),其能够、配置成、设置成和/或可操作来实现和/或提供终端装置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或者对已经接入无线通信网络的终端装置提供一些服务。
术语“终端装置”指的是任何末端装置,其能够接入无线通信网络并且从其中接收服务。作为举例而不是限制,终端装置指的是移动终端、UE或其他适合的装置。UE可以是例如订户站(SS)、便携订户站、移动站(MS)或接入终端(AT)。终端装置可包括但不限于便携计算机、图像捕获终端装置(例如数码相机、游戏终端装置、音乐存储和回放设备)、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平板、可佩戴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辆等。
终端装置可例如通过实现用于副链路通信的3GPP标准来支持装置到装置(D2D)通信,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称作D2D通信装置。
作为又一个具体示例,在物联网(IOT)情形中,终端装置可表示机器或另一装置,其执行监测和/或测量,并且将这类监测和/或测量的结果传送给另一个终端装置和/或网络装备。终端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机器到机器(M2M)装置,其在3GPP上下文中可称作机器类型通信(MTC)装置。作为一个特定示例,终端装置可以是实现3GPP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的UE。这类机器或装置的特定示例是传感器、计量装置(例如功率计)、工业机械或者家用或个人电器(例如电冰箱、电视机、个人佩戴物(例如手表))等。在其他情形中,终端装置可表示车辆或其他装备,其能够对与其操作关联的其操作状态或其他功能进行监测和/或报告。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指的是不同元件。单数形式“一”和“一个”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以另外方式明确说明。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带有”、“包含”和/或“包含有”指定所声明特征、元件和/或组件等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另一实施例”。下面可包括显式和隐式的其他定义。
现在,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其示出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100。图示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装置101和终端装置102。在图1的示例中,网络装置101向终端装置102提供服务。网络装置101与终端装置102之间的业务可以是URLLC业务、eMBB业务、mMTC业务等。
要理解,图1的配置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来描述,而没有暗示关于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无线通信网络100可包括任何适合数量的终端装置和/或网络装置,并且可具有其他适合的配置。
按常规,在LTE中,ACK缺失错误的错误率将低于1%,并且NACK到ACK解码错误将低于0.1%。使用‘1’来表明ACK标志,并且使用‘0’来表明NACK标志。在LTE版本13中,引入具有32个分量载波(CC)的大量载波聚合,指定具有8比特CRC序列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4和5,以成功增强HARQ A/N健壮性。
下面论述HARQ-ACK的信道编码。
描述以下关于用于子帧中的信道质量信息和HARQ-ACK信息的同时传输的信道编码方案。当正常循环前缀(CP)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信道质量信息按照3GPP TS 36.212中的第5.2.3.3小节来编码(具有输入比特序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以及输出比特序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HARQ-ACK比特在每子帧报告一个HARQ-ACK比特的情况下通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来表示、或者在每子帧报告两个HARQ-ACK比特的情况下通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来表示。各肯定确认(ACK)被编制码为二进制‘1’,而各否定确认(NAK)被编制码为二进制‘0’。用于正常CP的这个信道编码块的输出通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来表示,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在每子帧报告一个HARQ-ACK比特的情况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并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在每子帧报告两个HARQ-ACK比特的情况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并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当所扩展CP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对信道质量信息和HARQ-ACK比特联合编码。HARQ-ACK比特在每子帧报告一个HARQ-ACK比特的情况下通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来表示、或者在每子帧报告两个HARQ-ACK比特的情况下通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来表示。
但是,对于URLLC业务的目标丢包率比较低,例如10-6 ~ 10-9。ARQ协议在这类情况下因延迟预算限制而可能不是适用的。丢包率主要通过MAC层中的残余传输错误来确定。在实际中,HARQ的残余错误不仅取决于数据解码错误,而且还取决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错误。例如,NACK到ACK错误对残余MAC错误具有明显影响。具有0.1%的NACK到ACK错误率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不能满足对于URLLC业务的低速率的丢包率。
为了解决上述及其他潜在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确定自适应于网络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不同业务的UL控制信道的解决方案。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然后为终端装置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通过这种方式,UL控制信道的解码错误能够匹配残余MAC错误率要求,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QoS。作为结果,增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健壮性。
图2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确定UL控制信道的方法200的流程图。通过方法200,能够克服常规方式中的上述及其他潜在缺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方法200可由网络装置(例如BS、服务器)、控制器或其他适合的装置来实现,或者可由终端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等)来实现。网络装置非限制性地例如可以是图1的网络装置101。终端装置非限制性地例如可以是图1的网络装置102。
在210进入方法200,其中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例如网络装置101和终端装置102)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要理解,第一和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只是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的示例。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包括多于两个类别的UL控制信道类别,这例如取决于业务的传输要求(例如QoS等级)。例如,在实施例中,可存在三个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第一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用于高要求业务,第二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用于中间要求业务,以及第三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用于低要求业务。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通过多种方式来预先定义。在一些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所分配资源的大小等。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被预先定义,使得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URLLC服务、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用于URLLC服务的RAN层面、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高性能编码方案、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换言之,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URLLC服务,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又称作“UE类型”)、例如支持URLLC业务的UE,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用于URLLC服务的RAN层面,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长CRC序列、例如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高编码速率、例如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高性能编码方案,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大的码本、例如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编码序列的大重复次数、例如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如果UL控制信道支持用于业务的待分配资源的大的大小、例如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则它可被预先定义为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信道。
要理解,为了举例而不是限制而图示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采用许多其他适合的方式来预先定义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可通过若干方式来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基于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用于业务的网络层面的类型。响应于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可被选择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响应于确定业务是低要求业务,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可被选择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确定业务的类型是否是URLLC,确定终端装置的类型是否用于URLLC服务,和/或确定网络层面的类型是否为用于URLLC服务的RAN层面,来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
在220,为终端装置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UL控制信道可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UL控制信道可随机地被确定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备选地,UL控制信道可按照与业务有关的信息(例如QoS等级、误码率等)来确定。业务的传输特征可基于与业务有关的信息来确定。传输特征可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所分配资源的大小等。然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基于传输特征来确定。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方法200可在网络装置或终端装置处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方法200在网络装置处执行,则网络装置可在230向终端装置传送与所确定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因此,终端装置可通过使用在网络装置处所确定的UL控制信道来传送UL控制信息。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如果方法200在终端装置处执行,则终端装置可通过使用自行确定的UL控制信道来传送UL控制信息。可选地,终端装置可在需要时向网络装置传送与所确定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
鉴于以上所述,UL控制信道的解码错误能够匹配错误率要求,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QoS。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健壮性。
现在参照图3,其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确定UL控制信道的方法300的流程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方法300是方法200的实现,并且可在装置(例如网络装置或终端装置)处实现。要理解,方法300可如上所述通过若干方式来实现,以及方法300只是一个示例而不是限制。
在310进入方法300,其中基于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用于业务的网络层面的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可确定业务的类型是否为URLLC。如果是的话,则装置可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否则,装置可确定业务例如是低要求业务。
备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可确定终端装置的类型是否用于URLLC服务。如果是的话,则装置可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否则,装置可确定业务例如是低要求业务。
备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可确定网络层面的类型是否为用于URLLC服务的RAN层面。如果是的话,则装置可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否则,装置可确定业务例如是低要求业务。
在320,响应于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被选择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在330,响应于确定业务是低要求业务,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被选择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
在340,业务的传输特征基于与业务有关的信息来确定。传输特征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所分配资源的大小等。在350,基于传输特征来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将针对本公开的以下实施例来论述在终端装置侧所执行的更多操作。图4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终端装置处执行的方法400的流程图。通过方法400,能够克服常规方式中的上述及其他潜在缺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方法400可由终端装置、例如UE或其他适合的装置来实现。终端装置非限制性地例如可以是图1的终端装置102。
在410进入方法400,其中终端装置从网络装置接收与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UL控制信道属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包括两个或多个UL控制信道类别,例如但不限于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
在420,终端装置在UL控制信道上向网络装置传送UL控制信息。UL控制信息可包括例如ACK/NACK、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RI)和其他适合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UL控制信息能够在UL控制信道(其能够匹配不同业务类型的传输要求)上传送。因此,增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健壮性。
下面提供更多实施例以用于论述本公开的更多细节。在这些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又可称作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定义具有不同质量目标(例如QoS要求或QoS目标)的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不同的业务的类型(又称作业务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又称作UE类型)和/或网络层面的类型(又称作RAN层面类型)能够配置/预先配置成按照所关联QoS目标来使用不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
作为第一实施例,存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两个集合: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针对ACK缺失率和/或NACK到ACK错误率方面的极低解码错误率;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针对用于非URLLC业务的ACK缺失率和/或NACK到ACK错误率方面的足够良好解码错误率。注意,本文所给出的描述集中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两个集合。但是,本文所公开的概念并不局限于两个集合,可存在多于两个集合。此外,下面列出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的三个示例。
示例1:业务特定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配置
URLLC业务可配置成使用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以及eMBB和视频业务可配置成使用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
示例2:RAN层面特定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配置
用于URLLC服务提供的RAN层面可配置成使用第一上行链路信道集合,以及用于eMBB、视频和MTC服务提供的RAN层面可配置成使用第二上行链路信道集合。
示例3:UE类型特定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配置
用于URLLC服务的UE类别可配置成使用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以及没有URLLC服务能力的UE类别可配置成使用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
作为第二实施例,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集合可使用不同CRC长度。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可使用较长CRC序列以满足极低解码错误率,以及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可以不使用CRC或者只使用短CRC序列以满足足够良好解码错误率。例如,第一上行链路信道集合使用16位CRC或32位CRC序列,以及第二上行链路信道集合不使用CRC或者使用8位CRC序列。通过按照要求的自适应CRC长度,能够有效地降低CRC开销。
作为第三实施例,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集合使用不同编制码方案。一个基本原理可在于,对于相同数量的ACK/NACK比特,用于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所编码比特的数量比用于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所编码比特的数量要大。按照这个实施例,对于第一上行链路信道集合的低解码错误通过增强编码增益来实现。存在实现这个实施例的不同示例。
示例1:不同编码速率可被用于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集合。在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中,使用编码速率r1,以及在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中,使用编码速率r2,其中r1<r2。一般来说,低编码速率对应于低解码错误,因而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中的信道可以更适合用于高要求业务。
示例2:不同信道编码方案可被用于不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例如,信道编码方案可以是里德-穆勒码、卷积码、特播码、LDPC码和极化码等或者这些码的变化。
示例3:不同码本可被用于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集合以供ACK/NACK比特的编制码。使用用于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第一码本,一个ACK/NACK比特被映射到较长序列,以及使用用于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第二码本,被映射到较短序列。
示例4:相同编制码序列被用于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集合,但是对第一和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存在不同的重复次数。对于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重复次数比对于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重复次数要大。图5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不同UL控制信道类别的HARQ ACK/NACK编制码的简图。
作为第四实施例,可存在被用于不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不同资源分配规则。
示例1: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与LTE中的PUCCH相似地来传送。如果存在相同数量的要被传送的HARQ ACK/NACK比特,则为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分配比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要多的PUCCH资源。
对于一个示例,要携带相同数量的HARQ ACK/NACK比特,来自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一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占用两个PRB,但是来自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一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仅占用一个PRB。
对于另一个示例,对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相同数量的PRB来携带相同数量的HARQ ACK/NACK比特,来自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复用等级比来自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复用等级要低。例如,对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多达2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通过一个PRB来复用,而对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多达6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通过一个PRB来复用。
示例2: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被嵌入PUSCH中来传送,与LTE中的PUSCH所携带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相似。在这个示例中,可配置影响编码序列的长度的因素。作为一个示例,将分别为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来配置β值(即,3GPP TS 36.212的第5.2.2.6小节中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对于相同数量的HARQ ACK/NACK比特,β值将对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配置成比对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要大的值,以便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保留更多RE。作为另一个示例,可设计两个β值集合,每个值集合与一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集合关联。在第一β值集合中,包括较大的值。在第二β值集合中,包括较小的值。从β值的各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值,用于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
要理解,上述示例或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而不是限制而来论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可存在许多其他实施例或示例。
现在参照图6,其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装置处实现的设备600的框图。将理解,设备600可在网络装置、终端装置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装置处实现。
如所示,设备600包括选择单元610和确定单元620。选择单元610配置成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确定单元620配置成:为终端装置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在实施例中,选择单元610还可配置成:基于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用于业务的网络层面的类型;响应于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选择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响应于确定业务是低要求业务,选择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
在实施例中,选择单元610还可配置成执行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业务的类型是否为超可靠和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确定终端装置的类型是否用于URLLC服务;以及确定网络层面的类型是否为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在实施例中,确定单元620还可配置成:基于与业务有关的信息来确定业务的传输特征,传输特征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以及基于该传输特征来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在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实施例中,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URLLC服务;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高性能编码方案;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实施例中,可选地,设备600还可包括传送单元630,其配置成向终端装置传送与所确定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
现在参照图7,其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终端装置处实现的设备700的框图。将理解,设备700可在网络装置、终端装置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装置处实现。
如所示,设备700包括接收单元710和传送单元720。选择单元710配置成从网络装置接收与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UL控制信道属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传送单元720配置成在UL控制信道上向网络装置传送UL控制信息。
在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实施例中,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URLLC服务;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高性能编码方案;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应当理解,设备600中所包括的组件对应于方法200和300的操作,以及设备700中所包括的组件对应于方法400的操作。因此,参照图2和图3的以上所述的全部操作和特征同样可适用于设备600中所包括的组件并且具有类似效果,并且参照图4的以上所述的全部操作和特征同样可适用于设备700中所包括的组件并且具有类似效果。为了简洁起见,细节将被省略。
设备600和700中所包括的组件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使用软件和/或固件、例如存储介质上所存储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作为机器可执行指令的补充或替代,设备600和700中所包括的组件的部分或全部可至少部分通过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非限制性地例如,能够使用的硬件逻辑组件的说明性类型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装置(CPLD)等。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装置处实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从候选上行链路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部件,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用于为终端装置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部件可包括:用于基于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的部件: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用于业务的网络层面的类型;用于响应于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而选择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部件;以及用于响应于确定业务是低要求业务而选择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确定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的部件可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确定业务的类型是否为超可靠和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的部件;用于确定终端装置的类型是否用于URLLC服务的部件;以及用于确定网络层面的类型是否为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的部件可包括:用于基于与业务有关的信息来确定业务的传输特征的部件,传输特征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以及用于基于该传输特征来确定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URLLC服务;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高性能编码方案;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装置,以及该设备还可包括用于向终端装置传送与所确定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的部件。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终端装置处实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从网络装置接收与上行链路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的部件,其中UL控制信道属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并且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用于在UL控制信道上向网络装置传送UL控制信息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可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可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URLLC服务;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高性能编码方案;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图8示出适合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装置800的简化框图。将理解装置800可被实现为例如网络装置101或终端装置102的至少一部分。
如所示,装置800包括通信部件830和处理部件850。处理部件850包括数据处理器(DP)810、耦合到DP 810的存储器(MEM)820。通信部件830耦合到处理部件850中的DP 810。MEM 820存储程序(PROG)840。通信部件830用于与其他装置的通信,其可被实现为用于传送/接收信号的收发器。
在装置800充当网络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部件850可配置成生成用于指示接入信息的后续发生的发生指示,以及通信部件830可配置成与系统签名关联地传送发生指示。在装置800充当终端装置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部件850可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系统签名而检测指示接入信息的后续发生的发生指示,以及通信部件830可配置成基于发生指示来接收接入信息。
假定PROG 840包括程序指令,其在由关联DP 810来运行时使装置800能够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操作,如本文对方法200、300或400所论述那样。本文的实施例可通过由装置800的DP 810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数据处理器810和MEM 820的组合可形成处理部件850,其适合实现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
MEM 82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例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装置、磁存储器装置和系统、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拆卸存储器。虽然装置800中仅示出一个MEM,但是在装置800中可存在若干物理上不同的存储器模块。DP 810可以是适合于逻辑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包括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装置800可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动于同步主处理器的时钟。
一般来说,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可通过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通过硬件来实现,而其他方面可通过可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装置运行的固件或软件来实现。虽然可作为框图、流程图或者使用一些其他图形表示来图示和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但是将会理解,本文所述的框、设备、系统、技术或方法可通过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装置或者它们的一些组合来实现。
作为举例,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在例如程序模块中所包括、在装置的目标实际或虚拟处理器上来运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来描述。一般来说,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者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资料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程序模块的功能性在各个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可被结合或者在程序模块之间被划分。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在本地或分布式装置中运行。在分布式装置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或控制器运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指定的功能/操作能够被实现。程序代码可完全在机器上运行、部分在机器上作为独立软件包运行、部分在机器上并且部分在远程机器上或者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运行。
上述程序代码可被实施于机器可读介质上,其可以是可包含或存储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装置使用或者与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装置结合使用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者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装置或者上述的任何适合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将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便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装置、磁存储装置或者上述的任何适合的组合。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该装置可在由计算机系统所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可执行指令、例如程序模块的一般上下文中来实现。一般来说,程序模块可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者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逻辑、数据结构等。该装置还可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被实施,其中任务由远程处理装置(其经过通信网络被链接)来执行。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包括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中。
此外,虽然按照特定顺序描绘操作,但是这不应当被理解为要求这类操作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者按照依次顺序来执行或者执行所有所图示操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同样,虽然以上论述中包含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而可以作为具体于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独立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所述的某些特征也可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地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所述的各种特征也可单独在多个实施例中或者在任何适合的子组合中实现。
虽然已经通过具体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本公开,但是要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公开并不一定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特征或动作。而是,以上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动作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来公开。

Claims (22)

1.一种在装置处实现的方法(200,300),包括:
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从候选上行链路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210)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
为所述终端装置确定(220)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包括:
基于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310)所述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业务的类型、所述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用于所述业务的网络层面的类型;
响应于确定所述业务是高要求业务,选择(320)所述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业务是低要求业务,选择(330)所述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
确定业务的类型是否为超可靠和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
确定所述终端装置的类型是否用于URLLC服务;以及
确定网络层面的类型是否为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包括:
基于与业务有关的所述信息来确定(340)所述业务的传输特征,所述传输特征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以及
基于所述传输特征来确定(350)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预先定义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使得所述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
URLLC服务,
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
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
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
高性能编码方案,
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
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
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是所述网络装置,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装置传送(230)与所确定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
8.一种在终端装置处实现的方法(400),包括:
从网络装置接收(410)与上行链路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UL控制信道属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基于与所述网络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并且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
在所述UL控制信道上向所述网络装置传送(420)UL控制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
URLLC服务;
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
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
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
高性能编码方案;
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
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
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11.一种装置(101,102),包括:
选择单元(610),配置成基于与网络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上行链路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
确定单元(620),配置成为所述终端装置确定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还配置成:
基于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所述业务是高要求业务还是低要求业务:业务的类型、所述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用于所述业务的网络层面的类型;
响应于确定所述业务是高要求业务,选择所述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业务是低要求业务,选择所述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作为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还配置成执行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
确定业务的类型是否为超可靠和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
确定所述终端装置的类型是否用于URLLC服务;以及
确定网络层面的类型是否为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还配置成:
基于与业务有关的所述信息来确定所述业务的传输特征,所述传输特征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以及
基于所述传输特征来确定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预先定义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使得所述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
URLLC服务,
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
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
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
高性能编码方案,
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
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
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所述网络装置,并且所述装置还包括:传送单元(630),配置成向所述终端装置传送与所确定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
18.一种终端装置(102),包括:
接收单元(710),配置成从网络装置接收与上行链路UL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UL控制信道属于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基于与所述网络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业务有关的信息来从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中选择所述目标UL控制信道类别,并且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至少包括用于高要求业务的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和用于低要求业务的第二UL控制信道类别;以及
传送单元(720),配置成在所述UL控制信道上向所述网络装置传送UL控制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候选UL控制信道类别按照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预先定义:业务的类型、终端装置的类型、网络层面的类型、循环冗余校验CRC长度、编码速率、编码方案、码本、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和所分配资源的大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UL控制信道类别的UL控制信道支持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
URLLC服务;
用于URLLC服务的终端装置类型;
用于URLLC服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层面;
超过预定阈值CRC长度的CRC序列;
超过预定阈值速率的编码速率;
高性能编码方案;
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编码长度的编制码序列的码本;
超过预定阈值次数的编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以及
超过预定阈值大小的待分配资源的大小。
21.一种装置,包括:
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所述存储器包含程序(840),所述程序(840)包括由所述处理器(810)可运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810)配置成使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终端装置,包括:
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所述存储器包含程序(840),所述程序(840)包括由所述处理器(810)可运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810)配置成使所述终端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01463.1A 2016-09-30 2017-08-31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141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09 2016-09-30
CNPCT/CN2016/101209 2016-09-30
PCT/CN2017/099864 WO2018059181A1 (en) 2016-09-30 2017-08-31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860A CN108141860A (zh) 2018-06-08
CN108141860B true CN108141860B (zh) 2022-01-25

Family

ID=61763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463.1A Active CN108141860B (zh) 2016-09-30 2017-08-31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92182B2 (zh)
EP (1) EP3323265B1 (zh)
JP (1) JP6739634B2 (zh)
KR (1) KR20190052070A (zh)
CN (1) CN108141860B (zh)
MX (1) MX2019003656A (zh)
WO (1) WO20180591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5046B2 (en) * 2017-01-09 2019-03-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ncoding
US10588148B2 (en) * 2017-08-10 2020-03-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ble groups of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se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210011939A (ko) 2018-05-21 2021-02-02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서비스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단말기
EP3840526B1 (en) * 2018-09-04 2023-01-1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ervice identifier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041132B (zh) * 2018-09-26 2021-09-14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空口切片的超低时延上行业务流资源预留和分配方法
CN110267348B (zh) * 2019-05-27 2022-08-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4826513B (zh) * 2021-01-19 2024-03-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及设备
US11582653B2 (en) * 2021-01-21 2023-02-14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Slicing policy for user equipment
US20220311539A1 (en) * 2021-03-24 2022-09-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and ran retransmi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5839A1 (zh) * 2012-04-16 2013-10-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442439A (zh) * 2013-08-30 2013-12-11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Pdt系统、终端、基站及获取或上报定位信息的方法
EP3043502A1 (en) * 2015-01-09 2016-07-13 HTC Corporation Methods of hand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48789A1 (en) * 2015-03-13 2016-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mrs based dl for low latency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1585B2 (en) * 2009-09-03 2013-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088996B2 (en) * 2013-11-15 2015-07-21 Motorola Solutions, Inc. Geo-location based dynamic uplink traffic channel allocation
US10225725B2 (en) * 2014-01-14 2019-03-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153875B2 (en) * 2014-12-11 2018-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data allocations in low latency LTE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US10129108B2 (en) * 2015-11-13 2018-11-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for network slicing
CN105682237B (zh) 2016-03-14 2019-08-0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类型上报方法及装置、上行业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979597B (zh) 2016-06-27 2020-02-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分配方法、分配装置、基站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5839A1 (zh) * 2012-04-16 2013-10-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442439A (zh) * 2013-08-30 2013-12-11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Pdt系统、终端、基站及获取或上报定位信息的方法
EP3043502A1 (en) * 2015-01-09 2016-07-13 HTC Corporation Methods of hand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48789A1 (en) * 2015-03-13 2016-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mrs based dl for low latency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w PUCCH format for up to 32 CCs;CAT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2》;201508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3265B1 (en) 2021-10-27
WO2018059181A1 (en) 2018-04-05
US20180249456A1 (en) 2018-08-30
MX2019003656A (es) 2019-08-05
KR20190052070A (ko) 2019-05-15
CN108141860A (zh) 2018-06-08
EP3323265A4 (en) 2019-04-17
JP6739634B2 (ja) 2020-08-12
US10492182B2 (en) 2019-11-26
EP3323265A1 (en) 2018-05-23
JP2019536310A (ja)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860B (zh)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EP360287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de block grouping and for provi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10893519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278062B (zh) 资源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00933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N108702595B (zh)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40407B (zh)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54126A1 (zh) 反馈码本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326032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68313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12567787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KR20230084284A (ko) 정보 결정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저장 매체
WO201901982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3944538A1 (en) Trigger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reporting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
WO202106270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therefor
CN109964525B (zh) 用于增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EP430085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4109799A1 (en) Groupcast communic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CN117321940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增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