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344B - 全双工技术 - Google Patents

全双工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344B
CN108141344B CN201680054523.1A CN201680054523A CN108141344B CN 108141344 B CN108141344 B CN 108141344B CN 201680054523 A CN201680054523 A CN 201680054523A CN 108141344 B CN108141344 B CN 108141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ase
received
antenna
trans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45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344A (zh
Inventor
R·阿尔珀特
A·桑德罗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141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16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corr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errors
    • H04L7/0033Correction by delay
    • H04L7/0041Delay of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某些方面,一种装置包括接口,所述接口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第一信号;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第二信号;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以及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装置还包括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测量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基于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以及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接口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发射信号。

Description

全双工技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交的非临时申请No.14/862,039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全双工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针对无线通信系统需求的增加的带宽要求的问题,正在开发不同的方案。在一些方案中,数据在60GHz范围中在一个或多个信道上以较高数据速率(例如,若干千兆比特/秒)来无线地发送。此外,在一些方案中,在无线设备处采用波束成形来将发送和接收指向另一个设备(目标设备)。发送和接收的强方向性扩展了设备在其上能够彼此通信的范围,并减小了对相邻设备的干扰。
发明内容
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装置包括:接口,其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第一信号,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第二信号,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以及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装置还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并且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接口被配置为在发射信号被相移之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发射信号。
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装置的自校准的方法。方法包括: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以及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方法还包括: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以及在发射信号被相移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第三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装置包括: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的单元;用于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的单元;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的单元;以及用于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的单元。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的单元;用于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的单元;用于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的单元;以及用于在发射信号被相移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的单元。
第四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在其上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以及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以及在发射信号被相移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第五方面涉及一种无线节点。无线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和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无线节点还包括:发射机,其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以及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以及接收机,其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以及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无线节点还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以及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发射机被配置为在发射信号被相移之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具有半双工架构的无线节点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性帧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性发射波束成形器。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性接收波束成形器。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具有全双工架构的无线节点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用于自校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但是,本公开内容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其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贯穿本公开内容给出的任何特定结构或功能。相反,提供这些方面使得本公开内容将变得透彻和完整,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根据本文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旨在覆盖本文所公开的公开内容的任何方面,无论其是独立实现的还是结合本公开内容的任何其它方面实现的。例如,使用本文阐述的任意数量的方面可以实现装置或可以实践方法。此外,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旨在覆盖这种装置或方法,除本文所阐述的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之外或者不同于本文所阐述的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所述装置或方法使用其它结构、功能、或者结构和功能来实现。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公开内容的任何方面可以由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元素来体现。
本文所使用的词语“示例性的”意味着“用作例子、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要被解释为比其它方面更优选或更具优势。
虽然本文描述了特定的方面,但是这些方面的许多变型和排列落入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之内。虽然提及了优选的方面的一些益处和优点,但是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不旨在受到特定的益处、用途或对象的限制。相反,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旨在广泛地适用于不同的无线技术、系统配置、网络和传输协议,其中的一些项通过示例的方式在附图和优选方面的下文描述中进行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仅是对本公开内容的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进行界定。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基于正交复用方案的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的例子包括空分多址(S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等等。SDMA系统可以使用充分不同的方向来同时发送属于多个接入终端的数据。TDMA系统通过将传输信号划分成不同的时隙,每一个时隙分配给不同的接入终端,可以允许多个接入终端共享相同的频率信道。OFDMA系统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所述OFDM是将整个系统带宽划分成多个正交的子载波的调制技术。这些子载波还可以称为音调、频段等等。在OFDM的情况下,每一个子载波可以利用数据进行独立地调制。SC-FDMA系统可以利用交织的FDMA(IFDMA)以在跨系统带宽中分布的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利用集中式FDMA(localized FDMA,LFDMA)以在一批相邻的子载波上进行发送,或利用增强的FDMA(EFDMA)以在多批相邻子载波上进行发送。通常来说,在频域中利用OFDM来发送调制符号,以及在时域利用SC-FDMA来发送调制符号。
本文的教导可以并入到各种有线或无线装置(例如,节点)中(例如,在所述装置中实现或者由所述装置执行)。在一些方面,根据本文教导实现的无线节点可以包括接入点或接入终端。
接入点(“AP”)还可以包括、实现为或者称为节点B、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演进型节点B(eNB)、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机(“BTS”)、基站(“BS”)、收发机功能(“TF”)、无线路由器、无线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无线基站(“RBS”)或者某种其它术语。
接入终端(“AT”)可以包括、实现为或者称为用户站、用户单元、移动站、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装备、用户设备、用户站或某种其它术语。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接入终端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站(“STA”)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某种其它适当处理设备。相应地,本文所教示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并入到电话(例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便携式通信设备、便携式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娱乐设备(例如,音乐或视频设备、或卫星无线电模块)、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者被配置为经由无线介质或有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设备。在一些方面,AT节点是无线节点。例如,这种无线节点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提供针对或者去往网络(例如,诸如互联网或蜂窝网络之类的广域网)的连接。
图1示出了具有多个无线节点(例如,接入点和接入终端)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的框图。为了简单起见,仅示出了一个接入点110。接入点通常是与接入终端通信的固定站,并且还可以被称为基站或某种其它术语。接入终端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被称为移动站、无线设备或某种其它术语。接入点110可以在任何给定时刻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120a至120i进行通信。下行链路(即,前向链路)是从接入点110到接入终端120a至120i的通信链路,以及上行链路(即,反向链路)是从接入终端120a至120i到接入点110的通信链路。接入终端还可以与另一个接入终端进行对等通信。系统控制器130耦合到接入点并提供针对接入点的协调和控制。接入点110可以与耦合到骨干网络150的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图2示出了根据某些方面的无线节点210,其可以用于实现接入点110或接入终端120。对于无线节点210实现接入点110的示例,无线节点210对于下行链路是发送实体且对于上行链路是接收实体。在该示例中,无线节点21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120或另一个接入点进行通信。对于无线节点210实现接入终端120的示例,无线节点210对于上行链路是发送实体且对于下行链路是接收实体。在该示例中,无线节点210可以与接入点110或另一个接入终端120通信(例如,对等通信)。如本文所使用的,“发送实体”是能够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的独立操作的装置或无线节点,以及“接收实体”是能够经由无线信道来接收数据的独立操作的装置或无线节点。
无线节点210包括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帧构建器222、发射机224、接收机242、接收数据处理器244、发送/接收(T/R)开关230、天线阵列设备250以及多个天线260-1至260-N。无线节点21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34和耦合到控制器234的存储器236。控制器234被配置为控制无线节点210的操作,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存储器236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控制器234执行时使得控制器234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存储器236还可以存储针对无线节点210的操作参数,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无线节点210具有半双工架构,其中T/R开关230将发射机224耦合到天线阵列设备250以进行发送或将接收机242耦合到天线阵列设备250以进行接收,但两者不同时进行。T/R开关230可以由控制器234来控制。在这方面,当无线节点210正在发送时,控制器234可以命令T/R开关230将发射机224耦合到天线阵列设备250,并且当无线节点210正在接收时,可以命令T/R开关230将天线阵列设备250耦合到接收机242。
为了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处理器220从数据源215接收数据(例如,数据比特),并处理数据以用于发送。例如,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可以将数据(例如,数据比特)编码成编码数据,并且将编码数据调制成数据符号。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可以支持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例如,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可以以多种不同编码速率中的任何一种编码速率来对数据进行编码(例如,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此外,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调制方案中的任何一种调制方案来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包括但不限于BPSK、QPSK、16QAM、64QAM、64APSK、128APSK、256QAM和256APSK。
在某些方面,控制器234可以向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发送命令来(例如,基于信道状况)指定要使用哪种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并且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可以根据指定的MCS来对来自数据源215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应该认识到,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可以对数据执行额外处理,例如数据加扰和/或其它处理。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将数据符号输出到帧构建器222。
帧构建器222构建帧(还称为分组),并将数据符号插入帧的数据有效载荷中。示例性帧结构310在图3中示出。在该示例中,帧结构310包括前导码315、报头320和数据有效载荷325。前导码315可以包括短训练字段(STF)序列和信道估计(CE)序列以辅助接收设备(例如,另一个无线节点)接收帧。报头320可以包括与有效载荷325中的数据有关的信息。例如,报头320可以包括持续时间字段(还称为长度字段)(其指示帧和/或有效载荷325的持续时间)和MCS字段(其指示用于对有效载荷325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的MCS)。该信息允许接收设备对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报头320还可以包括目的地地址字段,其识别有效载荷325中的数据的目的地(目标设备)。帧构建器222将帧输出到发射机224。
发射机224处理用于传输的帧。例如,发射机224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模式,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模式和单载波(SC)传输模式。在该示例中,控制器234可以向发射机224发送指定要使用哪种传输模式的命令,并且发射机224可以根据指定的传输模式来处理帧以进行传输。发射机224还可以对帧执行前端RF处理(例如,转换为模拟、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生成适合于经由天线阵列设备250和天线260-1至260-N来进行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信号。
T/R开关230将来自发射机224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信号耦合到天线阵列设备250。天线阵列设备250可以对来自发射机224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信号执行波束成形,使得一个或多个发送信号经由天线260-1至260-N来以期望的方向发送。在这方面,图4示出了可以在天线阵列设备250中实现的示例性发射波束成形器415,以生成用于指引在期望方向上的传输的定向发射波束。波束成形器415包括信号分离器430和多个分支418-1至418-N,其中每个分支418-1至418-N可以耦合到天线260-1至260-N中的相应一个天线。每个分支418-1至418-N还可以包括相应的可调谐移相器420-1至420-N和相应的可调谐放大器425-1至425-N。每个移相器420-1至420-N的相移由相应的相移控制信号P1至PN来控制,并且每个放大器425-1至425-N的增益由相应的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来控制。
在操作中,分离器430接收用于传输的信号,并且将信号分离在分支418-1至418-N之间。每个移相器420-1至420-N根据相应的相移控制信号P1至PN来移动相应分支中的信号的相位,并且每个放大器425-1至425-N根据相应的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来放大相应分支中的信号。每个分支418-1至418-N的输出信号被馈送到相应的天线以用于发射。所发射的输出信号形成了定向发射波束,其中发射波束的方向是发送输出信号的相对相位和幅度的函数,所述相位和幅度是由相移控制信号P1至PK以及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来控制的。
在某些方面,控制器234可以通过相应地控制相移控制信号P1至PN和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的值来控制发射波束的方向。就此而言,控制器234可以在存储器236中针对多个不同波束方向中的每一个波束方向来存储相位值和增益值(例如,权重向量)的集合。在该示例中,控制器234可以通过从存储器236获取对应的相位值和增益值的集合,并且分别根据获取的相位值和增益值来设置波束成形器415的相移和增益,来将发射波束指定到特定方向上。
回到图2,为了接收数据,天线260-1至260-N和天线阵列设备250可以(例如,从另一个无线节点)接收一个或多个接收信号。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天线阵列设备250可以在来自天线260-1至260-N的信号上执行波束成形以指导期望方向上的接收(增强在期望方向上的接收灵敏度)。
T/R开关230将一个或多个接收信号耦合到接收机242。接收机24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接收信号上执行前端处理(例如,下变频、放大、滤波和转换为数字)。接收机242随后可以处理经下变频的信号(例如,基带信号)以恢复信号中的数据符号。就此而言,接收机可以使用帧的前导码315中的STF序列来检测信号中帧的开始。接收机242还可以将STF用于自动增益控制(AGC)调整。接收机242还可以执行信道估计(例如,使用帧的前导码315中的CE序列),并且基于信道估计来在接收到的信号上执行信道均衡。此外,接收机242可以从帧的报头320来恢复信息(例如,MCS方案),并且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234。在执行信道均衡之后,接收机242可以从帧恢复出数据符号,并且将恢复的数据符号输出给接收数据处理器244用于进一步处理。应该理解,接收机242可以执行其它处理。
接收数据处理器244从接收机242接收数据符号以及从控制器234接收对对应的MSC方案的指示。接收数据处理器244根据指示的MSC方案来对数据符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恢复数据,并且将恢复的数据(例如,数据比特)输出给数据宿246以用于存储和/或进一步处理。
如所讨论的,天线阵列设备250可以在来自天线260-1至260-N的信号上执行波束成形以指导在期望方向上的接收(增强在期望方向上的接收灵敏度)。在这方面,图5示出了可以在天线阵列设备250中实现,以使用指向期望方向的定向接收波束来接收信号的接收波束成形器555的例子。波束成形器555包括信号组合器580和多个分支558-1至558-N,其中每个分支558-1至558-N耦合到天线260-1到260-N中相应的一个天线。每个分支558-1至558-N还可以包括相应的可调谐移相器570-1至570-N和相应的可调谐放大器575-1至575-N。每个移相器570-1至570-N的相移由相应的相移控制信号P1至PN来控制,并且每个放大器575-1至575-N的增益由相应的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来控制。
在操作中,分支558-1至558-N中的每一个分支从相应的天线260-1至260-N接收信号。每个移相器570-1至570-N根据相应的相移控制信号P1至PN来移动相应分支558中的信号的相位,并且每个放大器575-1至575-N根据相应的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来放大相应分支558中的信号。分支558-1至558-N的输出信号被馈送到信号组合器580,所述信号组合器580将信号组合成输出信号。分支的相对相位和幅度增加了定向接收波束内的接收灵敏度,其中接收波束的方向是相移控制信号P1至PN和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的函数。
在某些方面,控制器234可以通过相应地控制相移控制信号P1至PN以及增益控制信号G1至GN的值来控制接收波束的方向。就此而言,控制器234可以在存储器236中针对多个波束方向中的每一个波束方向来存储相位值和增益值(例如,权重向量)的集合。在该示例中,控制器234可以通过从存储器236获取对应的相位值和增益值的集合,并且分别根据获取的相位值和增益值来设置波束成形器555的相移和增益,来将接收波束指定到特定方向上。
因此,无线节点210采用波束成形来将发送和接收导向目标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10与之通信的另一个无线节点)。发送和接收的强方向性扩展了无线节点210可以在其上与目标无线节点通信的范围,并减小了对相邻设备的干扰。波束成形在高速60GHz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能特别有用。这是因为60GHz信号即使在相对较短的距离上也会遭受较大的路径损耗。波束成形通过将发送和接收导向目标无线节点来补偿较高的路径损耗。
为了使波束成形的益处最大化,期望无线节点能够精确地指导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然而,无线节点的发射波束模式和接收波束模式受到包围天线的天线罩(例如,塑料外壳)的特性和/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通常针对无线节点执行波束校准以补偿天线罩和/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否则,使用了次优波束,这减小了无线节点的范围。
对于具有半双工架构的无线节点(例如,图2中所示的无线节点210),通常在实验室中执行波束校准。例如,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校准无线节点的发射波束模式:发射来自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信号并且测量在外部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处的信号的相位和/或幅度,其中外部设备被位于和无线节点有关的已知位置和方向上。测量被用于确定针对无线节点的天线的相位和增益校正(例如,相位和增益偏移)以抵消或减小天线罩和/或其它因素的影响。随后可以将确定出的相位和增益校正应用于无线节点的天线的移相器和放大器,以抵消或减小天线罩和/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并因此实现对无线节点的波束方向的更精确的控制。
图2中所示的半双工架构不能自行进行波束校准。这是因为半双工架构只能在给定时间进行发送或接收,但不能同时进行发送或接收。换句话说,半双工架构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来执行自身波束校准。另一个缺点是半双工架构不允许无线节点执行增强的雷达和定位应用,例如手势识别或移动感测(例如,出于安全目的)。另外,半双工架构不允许无线节点检测,例如,前端发射机或接收机中的缺陷。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具有全双工架构的无线节点610。全双工架构使得无线节点610能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这允许无线节点610自行执行波束校准(自身波束校准),减小或消除了在实验室中执行校准的需要,这可能是昂贵的和/或耗时的。这还允许无线节点610执行雷达跟踪,并执行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自我测试,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
在图6的例子中,无线节点610包括第一T/R开关615、第二T/R开关650、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以及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第一T/R开关615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发射机224或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并且第二T/R开关650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发射机224或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第一T/R开关615和第二T/R开关650允许无线节点610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例如,第一T/R开关615可以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以经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来发射一个或多个信号,并且第二T/R开关650可以将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以经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T/R开关650可以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以经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来发射一个或多个信号,并且第一T/R开关615可以将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以经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在某些方面,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第一T/R开关615和第二T/R开关650可以由控制器234来控制。
全双工架构允许无线节点610执行自身波束校准。例如,控制器234可以如下对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执行校准。控制器234可以首先命令第一T/R开关615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并命令第二T/R开关650将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
发射机224随后可以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发射信号,总共N个传输,所述传输可以是时分、频分或码分传输,如本领域中常见的。信号可以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逐一地发射或者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同时地发射。在某些方面,信号可以以不同频率或者使用不同的扩频序列来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发射。
接收机242可以使用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一个天线(即,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单个天线)来接收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发射的信号。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可以表示为Ti,其中i是指示信号从其发射的天线的天线索引。由于在该示例中存在N个天线630-1至630-N,所以在该示例中i可以具有1至N的范围。接收机242和/或控制器234可以测量每个接收到的信号Ti的相位和幅度并将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36中。
控制器234随后可以命令第二T/R开关650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并命令第一T/R开关615将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发射机224随后可以从上述的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一个天线发射信号(即,用于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接收信号的相同天线)。该信号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接收。在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处的接收信号可以被表示为Ri,其中i是指示在其上接收信号的天线的天线索引。接收机242和/或控制器234可以测量每个接收到的信号Ri的相位和幅度并将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36中。
控制器234随后可以通过如下针对每个天线来补偿在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相位,来确定针对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的相位校正:
Phase_correction_i=phase(Ri)–phase(Ti)+相位常数 (1)
其中i是指示第一多个天线中的相应一个天线的天线索引,phase(Ri)是在相应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相位,并且phase(Ti)是由第二多个天线中的单个天线从相应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相位。相位常数用于帮助最小化相位的量化误差,并且可以使用向量量化技术或其它技术来确定。
随后,控制器234可以通过如下针对每个天线来补偿在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增益,来确定针对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的增益校正:
Gain_correction_i=gain(Ri)–gain(Ti)+增益常数 (2)
其中i是指示第一多个天线中的相应一个天线的天线索引,gain(Ri)是在相应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幅度,并且phase(Ti)是由第二多个天线中单个天线从相应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幅度。等式(2)中的增益可以是分贝(dB)。增益常数可以用于将发射机处的增益保持在距饱和状态的最佳回退内。为了用于传输的功率放大器的最佳性能,对于较高输出而言,输入电平需要较高,但不能太高,以免使信号失真。
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控制器234可以将针对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的相位和增益校正存储在存储器236中以用于后续使用。控制器234还可以通过遵循上述校准过程来确定针对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每一个天线的相位校正和增益校正。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34可以命令第二T/R开关650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并命令第一T/R开关615将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
随后,发射机224可以从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每一个天线发射信号,总共N个传输,所述传输可以是时分、频分或码分传输,如本领域中常见的。接收机242可以使用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一个天线(即,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单个天线)来接收从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发射的信号。接收机242和/或控制器234可以测量每个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并将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36中。
控制器234可以命令第一T/R开关615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并命令第二T/R开关650将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发射机224随后可以从上述的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一个天线(即,用于从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接收信号的相同天线)发射信号。该信号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每一个天线接收。接收机242和/或控制器234可以测量每个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并将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36中。
控制器234随后可以分别基于上文讨论的等式(1)和(2)来确定针对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每一个天线的相位和幅度校正。控制器234可以将针对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每一个天线的相位和增益校正存储在存储器236中以用于后续使用。
在自校准期间针对天线确定了相位和增益校正之后,控制器234可以使用相位校正和增益校正来精确地控制发射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的方向,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在某些方面,控制器234可以将发射波束指向目标无线节点以增强到目标无线节点的传输(例如,一个或多个分组的传输)。就此而言,控制器234可以使用以下示例性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技术来确定发射波束的方向。
在一种方法中,控制器234可以基于无线节点210相对于目标无线节点的已知位置来确定发射波束的方向。在一个示例中,无线节点210可以使用定位设备(例如,GPS设备)来确定其位置。目标无线节点可以使用定位设备(例如,GPS设备)来确定其位置,并且将确定出的位置发送给无线节点210以通知无线节点210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这允许无线节点210确定其相对于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并因此确定目标无线节点的方向。在另一个示例中,无线节点中的一个或两个无线节点可以位于每个节点已知的固定位置。
在另一个方法中,控制器234可以使用波束训练过程来确定发射波束的方向。在该方法中,目标无线节点可以发射波束训练信号(例如,信标)。例如,目标无线节点可以以全向模式(例如,在所有方向)来发射波束训练信号。控制器234可以指示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使用多个不同的接收波束,经由第一多个天线来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其中每个接收波束具有不同的接收方向。例如,控制器234可以指示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扫过接收波束(例如,逐个)。对于每个接收波束,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可以将具有相位校正的对应相位值应用于接收波束成形器的移相器,并将具有增益校正的对应增益值应用于接收波束成形器的放大器。
第一T/R开关615可以将针对不同接收方向的接收到的信号耦合到接收机242。接收机242随后可以测量每个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例如,信噪比(SN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等)(每个接收方向上的强度),并确定具有最高测量强度的接收信号(接收方向)。控制器234随后可以选择与最高测量强度相对应的接收方向(接收波束)。
控制器234随后可以基于所选择的接收方向,来确定发射波束的方向。例如,发射波束的方向可以指向与所选接收波束(具有最高测量强度的接收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在另一种方法中,无线节点可以经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来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信号。随后,控制器234可以测量在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每一个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并且基于测量出的相位和幅度来确定信号的接收方向。控制器234随后可以基于确定出的接收方向来确定发射波束的方向。例如,发射波束的方向可以指向与确定出的接收波束大致相同的方向。
在确定发射波束的方向之后,控制器234可以确定与确定出的发射方向相对应的针对天线630-1至630-N的相位和增益。对于每个阶段,控制器234可以将针对相应天线的相位校正应用于相位以获得经校正的相位。类似地,对于每个增益,控制器234可以将针对相应天线的增益校正应用于增益以获得经校正的增益。控制器234随后可以将经校正的相位和经校正的增益输入给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随后可以根据经校正的相位和经校正的增益,来在来自发射机224的信号上执行波束成形,以在确定出的发射方向上经由天线630-1至630-N来发射信号。更具体地,针对每个天线的经校正的相位可以被输入给在发射波束成形器中的相应移相器420,并且针对每个天线的经校正的增益可以被输入给在发射波束成形器中的相应放大器。在该例子中,相位校正和增益校正对天线罩和/或其它因素在发射波束上的影响进行了校正,允许了利用较高的精确度来指向发射波束。
全双工架构还允许无线节点610执行雷达应用。例如,无线节点610可以使用全双工架构来跟踪对象(例如,用户的手指)的位置和/或确定对象的形状。在该示例中,控制器234可以命令第一T/R开关615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并命令第二T/R开关650将接收机242耦合到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控制器234随后可以命令发射机224将多个雷达信号输出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并命令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经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来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射每个雷达信号。
发射的雷达信号的一部分可以反射对象并返回到无线节点610,在此由无线节点进行检测。就此而言,控制器可以命令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在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每一个天线处接收反射信号。第二T/R开关650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耦合到接收机242。接收机242随后可以测量在每个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并且控制器234可以基于测量出的相位和幅度来确定接收到反射信号的方向。接收机还可以测量雷达信号的飞行时间(即,在雷达信号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发射的时间与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接收对应的反射信号的时间之间的差)。接收机还可以测量雷达信号的频率偏移。在这方面,发射机可以向接收机发送指示传输时间的信号,使得接收机可以测量飞行时间。控制器234随后可以基于从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发射雷达信号的方向、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接收对应的反射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应的飞行时间,来确定对象相对于无线节点610的位置和速度。
通过在许多不同方向上发送雷达信号并接收对应的反射信号,控制器234能够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映射一个或多个对象。这允许控制器234执行各种雷达应用。例如,当用户在无线节点610附近做出手势时,控制器234可以跟踪用户的手指的位置。通过跟踪用户的手指的位置,控制器234能够确定由用户做出的手势。无线节点610识别手势的能力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中。例如,无线节点610可以要求用户用他/她的手指进行预先确定手势,以便获得对无线节点610的访问(例如,出于安全目的)。在该示例中,控制器634可以跟踪用户的手指的位置以确定由用户做出的手势,将确定出的手势与预先确定的手势(其可以存储在存储器236中)进行比较,并且当确定出的手势近似于预先确定的手势时解锁无线节点610。
全双工调制解调器架构还支持自我测试。例如,无线节点610可以使用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以较高速率发射测试帧或分组,并且在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处接收测试帧或分组。例如,控制器234可以命令第一T/R开关615将发射机224耦合到第一天线阵列设备620,这样发射机224可以经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来发射测试帧或分组。控制器234还可以命令第二T/R开关650将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60耦合到接收机242,这样接收机242可以经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来接收测试帧或分组。控制器234随后可以确定测试帧或分组是否被正确接收。例如,当接收数据处理器244成功地对测试帧或分组进行解码时,控制器234可以确定正确接收到测试帧或分组。在另一个示例中,测试帧或分组可以具有已知数据模式。在该示例中,控制器234可以将已知数据模式与接收到的测试帧或分组中的数据模式进行比较,并且当接收到的数据模式与已知数据模式相匹配时,确定测试帧或分组被正确接收。如果正确接收到测试帧或模式,则控制器234可以确定发射机和接收机如预期地工作。否则,控制器234可以确定无线节点610没有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丢弃或检查无线节点610以识别失败的原因。
在另一个示例中,无线节点610可以执行自我测试以检测无线节点(例如,发射机224中)中的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中的缺陷。在该示例中,无线节点可以使用第一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来发射一个或多个音调,并且使用第二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来接收对应的发射信号,反之亦然。随后,控制器23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谐波频率(一个或多个音调的一个或多个谐波)处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是否有缺陷。例如,如果一个或多个谐波频率处的幅度较高(例如,超过门限),则控制器234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是有缺陷的(例如,遭受较高的非线性失真)。当发送两个或更多个音调时,控制器234还可以测量接收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互调产物(intermodulation product)的幅度。在该示例中,如果一个或多个互调产物的幅度较高(例如,超过门限),则控制器234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是有缺陷的(例如,遭受较高的互调失真)。如果控制器234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有缺陷,则可以丢弃无线节点610或者可以替换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因此,全双工调制解调器架构使无线节点能够执行自我测试以检测无线节点中的功率放大器缺陷。
图7是根据某些方面的用于自校准的方法700的流程图。方法700可以由装置(例如,无线节点610)来执行以用于装置对自身进行校准。
在步骤710中,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例如,第一信号可以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至少一个天线来发射。
在步骤720中,在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发射的第一信号。例如,第一信号可以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至少一个天线来接收。
在步骤730中,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例如,第二信号可以由第二多个天线680-1至680-N中的至少一个天线来发射。
在步骤740中,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发射的第二信号。例如,第二信号可以由第一多个天线630-1至630-N中的至少一个天线来接收。
在步骤750中,测量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相位。
在步骤760中,基于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例如,根据某些方面,可以基于上文给出的等式(1)来确定相位校正。
在步骤770中,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例如,发射信号的相位可以由移相器(例如,移相器420)来移动。
在步骤780中,在发射信号被相移之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设备800。设备800可以被配置为在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610)中操作,并且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设备800包括处理系统820和耦合到处理系统820的存储器810。存储器810可以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系统820执行时使得处理系统820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处理系统820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在下文提供。设备800还包括耦合到处理系统820的发送/接收接口830。接口830(例如,接口总线)可以被配置为将处理系统820连接到射频(RF)前端。
在某些方面,处理系统820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送数据处理器(例如,发送数据处理器220)、帧构建器(例如,帧构建器222)、发射机(例如,发射机224)、接收机(例如,接收机242)、接收数据处理器(例如,接收数据处理器244)、发射波束成形器(例如,发射波束成形器415)、接收波束成形器(例如,接收波束成形器555)和/或控制器(例如,控制器),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
在接入终端120的情况下,设备800可以包括耦合到处理系统820的用户接口840。用户接口840可以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数据(例如,经由按键、鼠标、操纵杆等),并且将数据提供给处理系统820。用户接口840还可以被配置为从处理系统820向用户输出数据(例如,经由显示器、扬声器等)。在该情况下,数据在被输出给用户之前可以经历额外的处理。在接入点110的情况下,用户接口840可以省略。
发射机224、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的单元的示例。接收机242、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第一信号的单元的示例。发射机224、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的单元的示例。接收机242、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第二信号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的单元的示例。发射机224、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以及移相器420是用于按照相位校正来移动发送信号的相位的单元的示例。发射机224、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相移发送信号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针对发送信号的期望发送方向来确定相位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处理系统820、接收机242、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基于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和装置的位置,来确定目标无线节点关于装置的方向的单元的示例,目标无线节点是发送信号的目的接收方。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确定出的目标无线节点的方向来确定期望的发射方向的单元的示例。接收机242、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指示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的消息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从接收到的消息来确定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的单元的示例。接收机242、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经由多个不同的接收方向,来从无线节点接收信号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处理系统820和接收机242是用于测量在多个不同接收方向的每一个接收方向上的信号强度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测量出的强度来选择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一个接收方向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所选的一个接收方向来确定期望的发射方向的单元的示例。接收机242、第一和第二T/R开关615和650、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620和660以及发送/接收接口830是用于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信号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处理系统820和接收机242是用于测量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测量出的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发射信号的相位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处理系统820和接收机242是用于测量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幅度的单元以及用于测量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幅度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幅度和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幅度,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增益校正的单元的示例。发射机224、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设备以及放大器425是用于按照增益校正来放大发射信号的幅度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基于针对发射信号的期望发射方向来确定相位和增益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从测量出的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中减去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相位以获得差的单元,和用于对差加上常数的单元的示例。控制器234和处理系统820是用于从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幅度中减去测量出的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幅度以获得差的单元,和用于对差加上常数的单元的示例。
上述方法的各种操作可以由能够执行对应功能的任何合适的单元来执行。单元可以包括各种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和/或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处理器。一般来说,在图中示出操作的地方,那些操作可以具有对应的具有相似编号的相应功能模块。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确定”涵盖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确定”可以包括计算、运算、处理、导出、调查、查找(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另一个数据结构中查找)、断定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解决、选择、挑选、建立等。
如本文所使用的,提及项目列表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作为例子,“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旨在覆盖a,b,c,a-b,a-c,b-c和a-b-c,以及相同元素的倍数的任何组合(例如,a-a,a-a-a,a-a-b,a-a-c,a-b-b,a-c-c,b-b,b-b-b,b-b-c,c-c和c-c-c或a、b和c的任何其它排序)。
利用被设计为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单元、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文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框图、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商业可得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结合本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中。可以使用的存储介质的一些例子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等。软件模块可以包括单个指令或许多指令,并且可以分布在若干不同的代码段上、不同的程序之间以及跨多个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并将信息写入存储介质。在替代例中,存储介质可以整合到处理器中。
本文公开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在不背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彼此互换。换句话说,除非指定了步骤或动作的特定次序,否则在不背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修改特定步骤和/或动作的次序和/或用途。
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如果以硬件实现,则示例硬件配置可以包括无线节点中的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可以用总线架构来实现。取决于处理系统的具体应用和总体设计约束,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可以将包括处理器、机器可读介质和总线接口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除了其它事物之外,总线接口可以用于将网络适配器经由总线来连接到处理系统。网络适配器可以用于实现PHY层的信号处理功能。在接入终端120(参见图1)的情况下,用户接口(例如,按键、显示器、鼠标、操纵杆等)也可以连接到总线。总线还可以诸如时序源、外围设备、稳压器、电源管理电路等的各种其它电路链接在一起,这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并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处理器可以负责管理总线和一般处理,包括对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软件的执行。处理器可以用一个或多个通用和/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例子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处理器和可以执行软件的其它电路。软件应被广泛地解释为表示指令、数据或其任意组合,不论是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作为示例,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磁盘,光盘,硬盘驱动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存储介质或其任何组合。机器可读介质可以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包装材料。
在硬件实现方式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与处理器分离的处理系统的一部分。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机器可读介质或其任何部分可以在处理系统的外部。作为示例,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传输线、由数据调制的载波和/或与无线节点分离的计算机产品,所有这些都可以由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来访问。替代地或另外,机器可读介质或其任何部分可以整合到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是与高速缓存和/或通用寄存器文件一起的情况。
处理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具有提供处理器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和提供机器可读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的外部存储器的通用处理系统,其全部通过外部总线架构来与其它支持电路链接到一起。替代地,可以利用以下各项来实现处理系统:具有处理器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总线接口、在接入终端的情况下的用户接口、支持电路、以及整合到单个芯片中的机器可读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或用一个或多个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器、状态机、门控逻辑单元、分立硬件组件,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电路或可以执行遍及本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施加在整体系统上的整体设计约束,来最好地实现针对处理系统的所描述的功能。
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数个软件模块。软件模块包括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系统执行各种功能的指令。软件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每个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单个存储设备中或分布在多个存储设备中。通过示例,当触发事件出现时,软件模块可以从硬盘驱动加载到RAM中。在对软件模块的执行期间,处理器可以将指令中的一些指令加载到高速缓存中以提高访问速度。随后可以将一个或多个高速缓存线加载到通用寄存器文件中以用于由处理器执行。当下文提及软件模块的功能时,将理解的是,当执行来自该软件模块的指令时,这种功能由处理器来实现。
如果以软件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进行发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所述通信介质包括促进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传送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由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通过示例的方式而不是限制的方式,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来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
Figure BDA0001601894240000231
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因此,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有形介质)。另外,对于其它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信号)。上文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之内。
因此,某些方面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本文中给出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这样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其上存储(和/或编码)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指令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对于某些方面,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包装材料。
此外,应该理解,在适用时可以由接入终端和/或基站来下载和/或以其它方式获得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技术的模块和/或其它适当单元。例如,这样的设备可以耦合到服务器以促进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的单元的传送。替代地,可以经由存储单元(例如,RAM、ROM,诸如压缩光盘(CD)或软盘的物理存储介质等)来提供本文描述的各种方法,使得接入终端和/或基站可以在将存储单元耦合到设备或提供给设备时获得各种方法。此外,可以利用用于将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技术提供给设备的任何其它合适的技术。
应该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不限于上文所示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在不背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方法和装置的安排、操作和细节进行各种修改、改变和变化。

Claims (38)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具有全双工架构的装置,包括: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通过命令以下各项来执行自校准:
接口,以进行以下操作: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第一信号,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第二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不同的,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并且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以及
处理系统,以进行以下操作: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并且按照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相位校正以用于控制方向,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之后,所述接口在所述方向上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所述发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为基于在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之间的差来确定所述相位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基于针对所述发射信号的期望的发射方向来确定相位;以及
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基于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和所述装置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目标无线节点关于所述装置的方向,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是所述发射信号的目的接收方;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方向来确定所期望的发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指示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所述位置的消息,以及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为从所接收的消息来确定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所述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经由多个不同接收方向来从无线节点接收信号,以及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测量在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每一个接收方向上从所述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强度;
基于所测量的强度来选择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一个接收方向;以及
基于所选择的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一个接收方向来确定所期望的发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信号,以及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测量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相位;
基于所测量的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所述发射信号的相位;以及
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
测量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
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增益校正;以及
按照所述增益校正来放大所述发射信号的幅度;
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和放大之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输出用于发射的所述发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为基于在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之间的差来确定所述增益校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基于针对所述发射信号的期望的发射方向来确定相位和增益;
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以及
按照所确定的增益和所述增益校正来放大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幅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操作来确定所述相位校正: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减去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来获得差,以及将常数加到所述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操作来确定所述增益校正: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减去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来获得差,以及将常数加到所述差。
13.一种用于具有全双工架构的装置的自校准的方法,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自校准:
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
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不同的;
在所述装置处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
在所述装置处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
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
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
按照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以及
使用所述相位校正以用于控制方向,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后,要在所述方向上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所述发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位校正确定是基于在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之间的差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针对所述发射信号的期望的发射方向来确定相位;
其中,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包括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和所述装置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目标无线节点关于所述装置的方向,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是所述发射信号的目的接收方;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方向来确定所期望的发射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指示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所述位置的消息,以及
根据所接收的消息来确定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所述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经由多个不同接收方向来从无线节点接收信号;
测量在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每一个接收方向上从所述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强度;
基于所测量的强度来选择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一个接收方向;以及
基于所选择的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一个接收方向来确定所期望的发射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信号;
测量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相位;
基于所测量的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所述发射信号的相位;
其中,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包括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
测量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
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增益校正;以及
按照所述增益校正来放大所述发射信号的幅度;
其中,所述发射信号是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和放大之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益校正确定是基于在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之间的差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针对发射信号的期望的发射方向来确定相位和增益;
其中,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包括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以及
其中,放大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幅度包括按照所确定的增益和所述增益校正来放大所述幅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相位校正包括:
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减去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来获得差;以及
将常数加到所述差。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增益校正包括:
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减去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来获得差;以及
将常数加到所述差。
2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具有全双工架构的装置,包括:
用于通过命令以下各项来执行自校准的单元:
用于发射的单元,以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
用于接收的单元,以在所述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不同的;
用于发射的单元,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
用于接收的单元,以在所述装置处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
用于测量的单元,以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
用于确定的单元,以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
用于移动的单元,以按照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以及
其中,用于使用所述相位校正来执行的单元用于控制方向,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后,所述用于发射的单元在所述方向上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所述发射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相位校正确定是基于在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之间的差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基于针对发射信号的期望的发射方向来确定相位的单元;
其中,用于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的单元包括用于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的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基于目标无线节点的位置和所述装置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目标无线节点关于所述装置的方向的单元,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是所述发射信号的目的接收方;以及
用于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方向来确定所期望的发射方向的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指示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所述位置的消息的单元;以及
用于根据所接收的消息来确定所述目标无线节点的所述位置的单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经由多个不同接收方向来从无线节点接收信号的单元;
用于测量在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每一个接收方向上从所述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强度的单元;
用于基于所测量的强度来选择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一个接收方向的单元;以及
用于基于所选择的所述多个不同接收方向中的一个接收方向来确定所期望的发射方向的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从目标无线节点接收信号的单元;
用于测量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相位的单元;以及
用于基于所测量的从所述目标无线节点接收的所述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发射信号的相位的单元;
其中,用于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的单元包括用于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的单元。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的单元;
用于测量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的单元;以及
用于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增益校正的单元;以及
用于按照所述增益校正来放大所述发射信号的幅度的单元;
其中,用于发射所述发射信号的单元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和放大之后发射所述发射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增益校正确定是基于在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之间的差的。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基于针对发射信号的期望的发射方向来确定相位和增益的单元;
其中,用于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的单元包括用于按照所确定的相位和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相位的单元;以及
其中,用于放大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幅度的单元包括用于按照所确定的增益和所述增益校正来放大所述发射信号的所述幅度的单元。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相位校正的单元包括:
用于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减去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来获得差的单元;以及
用于将常数加到所述差的单元。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增益校正的单元包括:
用于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幅度减去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幅度来获得差的单元;以及
用于将常数加到所述差的单元。
37.一种包括在其上存储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在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用于使所述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在全双工环境中通过以下操作来执行自校准:
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
在所述装置处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不同的;
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
在所述装置处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
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
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
按照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以及
使用所述相位校正以控制方向,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后,要在所述方向上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所述发射信号。
38.一种具有全双工架构的无线节点,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和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不同的;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通过命令以下各项来执行自校准:
发射机,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第一信号,以及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发射第二信号;
接收机,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一信号,以及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接收所发射的第二信号;以及
处理系统,以进行以下操作:测量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基于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相位和所测量的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相位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相位校正,以及按照所述相位校正来移动发射信号的相位;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相位校正以控制方向,在所述发射信号被相移之后,所述发射机在所述方向上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来发射所述发射信号。
CN201680054523.1A 2015-09-22 2016-08-24 全双工技术 Active CN108141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862,039 2015-09-22
US14/862,039 US9912467B2 (en) 2015-09-22 2015-09-22 Full duplex technique
PCT/US2016/048482 WO2017052937A1 (en) 2015-09-22 2016-08-24 Full duplex techn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344A CN108141344A (zh) 2018-06-08
CN108141344B true CN108141344B (zh) 2020-11-24

Family

ID=56853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523.1A Active CN108141344B (zh) 2015-09-22 2016-08-24 全双工技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12467B2 (zh)
CN (1) CN108141344B (zh)
WO (1) WO20170529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2467B2 (en) * 2015-09-22 2018-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technique
US20180331730A1 (en) * 2017-05-09 2018-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 for bi-static radar operation simultaneously with an active mmwave link
KR102327032B1 (ko) * 2017-12-29 2021-1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대역내 전이중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681649B2 (en) * 2018-02-19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patial reus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11177567B2 (en) 2018-02-23 2021-11-16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mpany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00052753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full duplex beamforming and online calibration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US11404779B2 (en) 2019-03-14 2022-08-02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On-chip phased array calib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005581B1 (en) * 2020-02-07 2021-05-11 Facebook, Inc. Calibration of an antenna array that uses low-resolution phase shifters
US11450952B2 (en) 2020-02-26 2022-09-20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Beamformer automatic calib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30155286A1 (en) * 2020-04-02 2023-05-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transmitter for analog beam steer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7898A (en) * 1997-10-10 2000-03-14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base stations using antenna arrays
CN101690297A (zh) * 2007-07-10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共享频谱的网络之间进行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34022A (zh) * 2013-12-09 2014-03-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平坦衰落环境下全双工收发机及自干扰对消方法
CN104136936A (zh) * 2012-02-28 2014-11-05 物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减轻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的带内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5141C2 (sv) * 2000-03-22 2001-06-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jälvkalibrering av matarledningar för gruppantenner
JP2012181052A (ja) * 2011-02-28 2012-09-20 Toshiba Corp 相関抑圧フィルタ、ウェイト算出方法、ウェイト算出装置、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ーアンテナ及びレーダ装置
US8982772B2 (en) 2011-08-17 2015-03-17 CBF Networks, Inc. Radio transceiver with improved radar detection
US8692707B2 (en) * 2011-10-06 2014-04-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Calibration method for automotive radar using phased array
EP2768153B1 (en) 2011-10-28 2019-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9019849B2 (en) 2011-11-07 2015-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space division duplex (S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9798001B2 (en) * 2012-05-21 2017-10-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adar apparatus and angle verification method
US9520914B2 (en) 2012-06-25 2016-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olarization
US10371822B2 (en) * 2013-02-21 2019-08-0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US20140242914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multiple antenna arrays
US9277480B2 (en) * 2013-03-15 2016-03-01 Facebook, Inc. Cloud controller for next generation data network
CN105379142B (zh) * 2013-07-14 2019-06-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大规模天线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使用天线相关性收发数据符号的方法
US9419777B2 (en) 2013-07-15 2016-08-16 Zte Corporation Full duplex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698860B2 (en) 2013-08-09 2017-07-04 Kumu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er tuning
US9438284B2 (en) * 2013-11-04 2016-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line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ultiple receiver antennas
WO2015178964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Eltawil Ahmed Mohamed Full duplex reconfigurable antenna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s
US9453906B2 (en) * 2014-07-31 2016-09-27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Phase calibr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ulti-channel radar receiver
US9780856B2 (en) * 2015-01-16 2017-10-03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on sub-band massive MIMO/BFN to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orthogonal channels
US9912467B2 (en) * 2015-09-22 2018-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techniqu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7898A (en) * 1997-10-10 2000-03-14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base stations using antenna arrays
CN101690297A (zh) * 2007-07-10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共享频谱的网络之间进行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36936A (zh) * 2012-02-28 2014-11-05 物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减轻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的带内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634022A (zh) * 2013-12-09 2014-03-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平坦衰落环境下全双工收发机及自干扰对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MO Full-Duplex Precoding: A Joint Beamforming and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tructure;Sean Huberman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504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12467B2 (en) 2018-03-06
WO2017052937A1 (en) 2017-03-30
CN108141344A (zh) 2018-06-08
US20170085362A1 (en)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344B (zh) 全双工技术
US11005580B2 (en) Array antenna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71654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10256894B2 (en) Hybrid beam former
EP358879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S2706057T3 (es) Calibración de estación base
ES2899934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ción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US20160202344A1 (en) Location reporting for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hf) devices
US11212647B2 (en) Location reporting of a wireless device
US10270512B2 (en) Technique for reducing sector sweep time for millimeter-wave devices
US201900894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mwave massive array self-testing
US202204177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reporting content
US1093942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EP398120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ide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27807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ddress collision in short sector sweeps
KR20180035802A (ko) 통신 디바이스들의 커버리지를 개선시키기 위한 기법들
CN106464329B (zh) 对定向天线进行导向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1168929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calibration
KR20200011803A (ko) 위상 배열 안테나를 캘리브레이션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