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8146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8146A
CN108128146A CN201810121987.0A CN201810121987A CN108128146A CN 108128146 A CN108128146 A CN 108128146A CN 201810121987 A CN201810121987 A CN 201810121987A CN 108128146 A CN108128146 A CN 108128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ng
motor
new
controlling mechanism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19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凯
谢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angf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angf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angf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angf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19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281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2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814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包括主体和第一电动机,所述主体下端的内部设置有滑道,且滑道的内端安置有滑柱,所述主体的左上端安装有调控机构,且调控机构的上端固定有衔接框架,所述衔接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设置有滑道与滑柱、中承接块、侧滑块和滑槽,通过为八边形结构的滑柱在滑道内的滑动,可以让滑道与滑柱之间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从而使得主体和调控机构之间进行稳定滑动,同时经过侧滑块和滑槽之间的活动连接来辅助调控机构进行滑动,起到分摊调控机构的重力的目的,便于调控机构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调节,达到改变第一电动机和风扇的位置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而汽车上都装有散热系统,一般用来对发动机等机构进行散热。
现有的散热系统在使用时由于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电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则以往的固定的散热系统,无法对一些电线和电器进行合适的降温操作,极易导致电器、电线路发生老化,从而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且一般散热系统在调控时不够便捷通,同时也不够稳定,而且因加入一些调节机构使得汽车的行驶中产生的冲击和震动极易对汽车造成的引擎部位造成损害,极为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散热系统在使用时由于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电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则以往的固定的散热系统,无法对一些电线和电器进行合适的降温操作,极易导致电器、电线路发生老化,从而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且一般散热系统在调控时不够便捷通,同时也不够稳定,而且因加入一些调节机构使得汽车的行驶中产生的冲击和震动极易对汽车造成的引擎部位造成损害,极为危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包括主体和第一电动机,所述主体下端的内部设置有滑道,且滑道的内端安置有滑柱,所述主体的左上端安装有调控机构,且调控机构的上端固定有衔接框架,所述衔接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且液压气缸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上方安装有轴承,且轴承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座,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上方连接有主锥齿轮,且第一电动机位于连接座的上方,所述主锥齿轮左侧设置有辅齿轮,且辅齿轮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电动机,且第三电动机的外端安装有直齿轮,所述主体的右上固定有散热器,且散热器的外壁安装有散热条,所述散热器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循环水管,且散热器的右下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散热器的四周均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器的内部安装有水冷管道。
优选的,所述滑道与滑柱均为八边形结构,且滑道和滑柱为滑动连接,而且滑道和滑柱均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滑道和滑柱之间为等距离分布,所述滑柱的上端固定有中承接块,且中承接块的左右两侧均侧连接有侧滑块,所述侧滑块的外侧设置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侧滑块与滑槽为活动连接,且侧滑块与中承接块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衔接框架通过液压气缸和液压杆与连接座构成升降结构,且连接座与第一电动机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杆通过轴承与连接座构成旋转结构,且其旋转发范围为0-180°。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与主锥齿轮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连接座的竖直中轴线与主锥齿轮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而且第二电动机通过辅齿轮和锥齿轮与连接座构成传动结构,所述直齿轮的下端连接有齿纹连接壁。
优选的,所述齿纹连接壁与主体的外端壁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齿纹连接壁的齿纹结构与直齿轮的齿纹结构相吻合,而且二者的水平中轴线均与调控机构的竖直中轴线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滚轮位于调控机构左右外端的下侧,且滚轮设置有四个,而且滚轮关于调控机构的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条、循环水管、散热孔和水冷管道,且散热孔的深度与散热器外端壁的厚度相同,而且散热器和散热条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滑道与滑柱、中承接块、侧滑块和滑槽的设置,通过为八边形结构的滑柱在滑道内的滑动,可以让滑道与滑柱之间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从而使得主体和调控机构之间进行稳定滑动,同时经过侧滑块和滑槽之间的活动连接来辅助调控机构进行滑动,起到分摊调控机构的重力的目的,便于调控机构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调节,达到改变第一电动机和风扇的位置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衔接框架、液压气缸、液压杆、轴承和连接座的设置, 通过液压气缸的工作经过液压杆可以推动连接座进行上下移动,而连接座与第一电动机为固定连接,从而达到调节风扇的高低位置的目的,并经过轴承的旋转,可以使得连接座随之进行旋转,从而达到调节风扇的工作角度的目的,便于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疙瘩电路模块和电器系统进行散热,从而有效的防止发生线路老化和烧毁电器的情况。
3、本发明通过主锥齿轮、辅齿轮和第二电动机的设置,通过第二电动机的工作经过,使得经过辅齿轮带动主锥齿轮进行工作,从而为连接座的旋转提供原动力,十分的便捷。
4、本发明通过第三电动机、直齿轮、齿纹连接壁和滚轮的设置,通过第三电动机的工作带动直齿轮进行转动,并使得直齿轮与自身齿纹结构相吻合的齿纹连接壁产生一个前进动力,从而带动调控机构进行移动,为调控机构提供一个稳定而充足的动力,并通过四个滚轮可以为调控机构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力,同时也便于调控机构的运动。
5、本发明通过散热器、散热条、循环水管、水泵、散热孔和水冷管道的设置,通过散热器四周上固定散热条和贯穿连接的散热孔,可以使得散热器四周的空气流通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并通过水冷管道和循环水管来进行冷却液的运输,并可结合水泵来进行冷却循环,使得散热器可以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块、电路模块或者发动机模块,十分的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的散热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的直齿轮和齿纹连接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滑道,3、滑柱,4、中承接块,5、侧滑块,6、滑槽,7、调控机构,8、衔接框架,9液压气缸,10、液压杆,11、轴承,12、连接座,13、第一电动机,14、主锥齿轮,15、辅齿轮,16、第二电动机,17、第三电动机,18、直齿轮,19、齿纹连接壁,20、散热器,21、散热条,22、循环水管,23、水泵,24、散热孔,25、水冷管道,2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包括主体1、滑道2、滑柱3、中承接块4、侧滑块5、滑槽6、调控机构7、衔接框架8液压气缸9、液压杆10、轴承11、连接座12、第一电动机13、主锥齿轮14、辅齿轮15、第二电动机16、第三电动机17、直齿轮18、齿纹连接壁19、散热器20、散热条21、循环水管22、水泵23、散热孔24、水冷管道25和滚轮26,主体1下端的内部设置有滑道2,且滑道2的内端安置有滑柱3,滑道2与滑柱3均为八边形结构,且滑道2和滑柱3为滑动连接,而且滑道2和滑柱3均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滑道2和滑柱3之间为等距离分布,滑柱3的上端固定有中承接块4,且中承接块4的左右两侧均侧连接有侧滑块5,侧滑块5的外侧设置有滑槽6,通过为八边形结构的滑柱3在滑道2内的滑动,可以让滑道2与滑柱3之间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从而使得主体1和调控机构7之间进行稳定滑动,侧滑块5与滑槽6为活动连接,且侧滑块5与中承接块4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经过侧滑块5和滑槽6之间的活动连接来辅助调控机构7进行滑动,起到分摊调控机构7的重力的目的,便于调控机构7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调节,达到改变第一电动机13和风扇的位置的目的,主体1的左上端安装有调控机构7,且调控机构7的上端固定有衔接框架8,衔接框架8通过液压气缸9和液压杆10与连接座12构成升降结构,且连接座12与第一电动机13为固定连接,通过液压气缸9的工作经过液压杆10可以推动连接座12进行上下移动,而连接座12与第一电动机13为固定连接,从而达到调节风扇的高低位置的目的,衔接框架8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9,且液压气缸9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10,液压杆10通过轴承11与连接座12构成旋转结构,且其旋转发范围为0-180°,经过轴承11的旋转,可以使得连接座12随之进行旋转,从而达到调节风扇的工作角度的目的,便于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疙瘩电路模块和电器系统进行散热,从而有效的防止发生线路老化和烧毁电器的情况,液压杆10的上方安装有轴承11,且轴承11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与主锥齿轮14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连接座12的竖直中轴线与主锥齿轮14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而且第二电动机16通过辅齿轮15和锥齿轮14与连接座12构成传动结构,直齿轮18的下端连接有齿纹连接壁19,通过第二电动机16的工作经过,使得经过辅齿轮15带动主锥齿轮14进行工作,从而为连接座12的旋转提供原动力,十分的便捷,第一电动机13的上方连接有主锥齿轮14,且第一电动机13位于连接座12的上方,主锥齿轮14左侧设置有辅齿轮15,且辅齿轮15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电动机16,第二电动机16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电动机17,且第三电动机17的外端安装有直齿轮18,齿纹连接壁19与主体1的外端壁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齿纹连接壁19的齿纹结构与直齿轮18的齿纹结构相吻合,而且二者的水平中轴线均与调控机构7的竖直中轴线相垂直,通过第三电动机17的工作带动直齿轮18进行转动,并使得直齿轮18与自身齿纹结构相吻合的齿纹连接壁19产生一个前进动力,从而带动调控机构7进行移动,为调控机构7提供一个稳定而充足的动力,主体1的右上固定有散热器20,散热器20包括散热条21、循环水管22、散热孔24和水冷管道25,且散热孔24的深度与散热器20外端壁的厚度相同,而且散热器20和散热条21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通过散热器20四周上固定散热条21和贯穿连接的散热孔24,可以使得散热器20四周的空气流通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散热器20的散热效果,并通过水冷管道25和循环水管22来进行冷却液的运输,并可结合水泵23来进行冷却循环,使得散热器20可以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块、电路模块或者发动机模块,十分的便捷,且散热器20的外壁安装有散热条21,散热器2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循环水管22,且散热器20的右下端安装有水泵23,散热器20的四周均设置有散热孔24,且散热器20的内部安装有水冷管道25,滚轮26位于调控机构7左右外端的下侧,且滚轮26设置有四个,而且滚轮26关于调控机构7的中心对称,通过四个滚轮26可以为调控机构7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力,同时也便于调控机构7的运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通过散热器20四周上固定散热条21和贯穿连接的散热孔24,可以使得散热器20四周的空气流通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散热器20的散热效果,并通过水冷管道25和循环水管22来进行冷却液的运输,并可结合水泵23来进行冷却循环,使得散热器20可以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块、电路模块或者发动机模块,十分的便捷,并通过为八边形结构的滑柱3在滑道2内的滑动,可以让滑道2与滑柱3之间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从而使得主体1和调控机构7之间进行稳定滑动,同时经过侧滑块5和滑槽6之间的活动连接来辅助调控机构7进行滑动,起到分摊调控机构7的重力的目的,便于调控机构7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调节,达到改变第一电动机13和风扇的位置的目的,同时经过通过液压气缸9的工作经过液压杆10可以推动连接座12进行上下移动,而连接座12与第一电动机13为固定连接,从而达到调节风扇的高低位置的目的,并经过轴承11的旋转,可以使得连接座12随之进行旋转,从而达到调节风扇的工作角度的目的,便于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疙瘩电路模块和电器系统进行散热,从而有效的防止发生线路老化和烧毁电器的情况,而且通过第二电动机16的工作经过,使得经过辅齿轮15带动主锥齿轮14进行工作,从而为连接座12的旋转提供原动力,十分的便捷。同时通过第三电动机17的工作带动直齿轮18进行转动,并使得直齿轮18与自身齿纹结构相吻合的齿纹连接壁19产生一个前进动力,从而带动调控机构7进行移动,为调控机构7提供一个稳定而充足的动力,并通过四个滚轮26可以为调控机构7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力,同时也便于调控机构7的运动,这就是该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包括主体(1)和第一电动机(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下端的内部设置有滑道(2),且滑道(2)的内端安置有滑柱(3),所述主体(1)的左上端安装有调控机构(7),且调控机构(7)的上端固定有衔接框架(8),所述衔接框架(8)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9),且液压气缸(9)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10),所述液压杆(10)的上方安装有轴承(11),且轴承(11)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座(12),所述第一电动机(13)的上方连接有主锥齿轮(14),且第一电动机(13)位于连接座(12)的上方,所述主锥齿轮(14)左侧设置有辅齿轮(15),且辅齿轮(15)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电动机(16),所述第二电动机(16)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电动机(17),且第三电动机(17)的外端安装有直齿轮(18),所述主体(1)的右上固定有散热器(20),且散热器(20)的外壁安装有散热条(21),所述散热器(2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循环水管(22),且散热器(20)的右下端安装有水泵(23),所述散热器(20)的四周均设置有散热孔(24),且散热器(20)的内部安装有水冷管道(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2)与滑柱(3)均为八边形结构,且滑道(2)和滑柱(3)为滑动连接,而且滑道(2)和滑柱(3)均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滑道(2)和滑柱(3)之间为等距离分布,所述滑柱(3)的上端固定有中承接块(4),且中承接块(4)的左右两侧均侧连接有侧滑块(5),所述侧滑块(5)的外侧设置有滑槽(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块(5)与滑槽(6)为活动连接,且侧滑块(5)与中承接块(4)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框架(8)通过液压气缸(9)和液压杆(10)与连接座(12)构成升降结构,且连接座(12)与第一电动机(13)为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10)通过轴承(11)与连接座(12)构成旋转结构,且其旋转发范围为0-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2)与主锥齿轮(14)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连接座(12)的竖直中轴线与主锥齿轮(14)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而且第二电动机(16)通过辅齿轮(15)和锥齿轮(14)与连接座(12)构成传动结构,所述直齿轮(18)的下端连接有齿纹连接壁(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纹连接壁(19)与主体(1)的外端壁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齿纹连接壁(19)的齿纹结构与直齿轮(18)的齿纹结构相吻合,而且二者的水平中轴线均与调控机构(7)的竖直中轴线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6)位于调控机构(7)左右外端的下侧,且滚轮(26)设置有四个,而且滚轮(26)关于调控机构(7)的中心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0)包括散热条(21)、循环水管(22)、散热孔(24)和水冷管道(25),且散热孔(24)的深度与散热器(20)外端壁的厚度相同,而且散热器(20)和散热条(21)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
CN201810121987.0A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Withdrawn CN1081281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1987.0A CN108128146A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1987.0A CN108128146A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8146A true CN108128146A (zh) 2018-06-08

Family

ID=62430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1987.0A Withdrawn CN108128146A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281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2467A (zh) * 2018-12-20 2019-03-29 天津市庆浦散热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散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2467A (zh) * 2018-12-20 2019-03-29 天津市庆浦散热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散热器
CN109532467B (zh) * 2018-12-20 2024-01-12 天津巴泰克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3681Y (zh) 一种用于驱动电机的复合冷却结构
CN106132811B (zh) 电动车底盘及其电动汽车
WO2014049640A1 (ja) 電動車両
CN104608597B (zh) 一种汽车冷却模块及配置该冷却模块的汽车
CN21135276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散热型电力通信柜
KR20190140559A (ko) 연료전지차량의 부품 배치구조
CN20793147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JP2015139333A (ja) モータ搭載自動車の駆動制御装置
WO2023231227A1 (zh) 动力系统及电动轮设备
CN10812814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
JP5975838B2 (ja) 電動作業車および電動作業車用電源装置の冷却方法
CN104617723A (zh) 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同步电机及动力系统
CN107585169B (zh) 一种内燃-电力双动力源干线机车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3962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集成驱动系统
JP385884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WO2021205866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07274673U (zh) 一种内燃-电力双动力源干线机车冷却系统
CN205737954U (zh) 一体式两轮电动车侧挂动力机构
CN207426901U (zh) 电动总成及具有其的转向架和单轨列车
CN203516689U (zh) 一种变速器分动箱润滑结构
CN206155139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18121429A (ja) 電気自動車
JP2016060279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9119245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冷却装置
CN20230061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