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3838A -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3838A
CN108123838A CN201711392709.0A CN201711392709A CN108123838A CN 108123838 A CN108123838 A CN 108123838A CN 201711392709 A CN201711392709 A CN 201711392709A CN 108123838 A CN108123838 A CN 108123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node
enters
state
sleep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27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23838B (zh
Inventor
毛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27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23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23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3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3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3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9Details regarding the setting of the power status of a node according to activity on the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04L12/40176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ndancy
    • H04L12/40182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ndancy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46Exchanging or trans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Embedding network management web servers in network elements; Web-services-based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46Exchanging or trans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Embedding network management web servers in network elements; Web-services-based protocols
    • H04L41/0273Exchanging or trans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Embedding network management web servers in network elements; Web-services-based protocols using web service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e.g.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SOAP]
    • H04L41/028Exchanging or trans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Embedding network management web servers in network elements; Web-services-based protocols using web service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e.g.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SOAP] for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service call and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reduction of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包括: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将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基于本发明公开的方法,能够缩短整车休眠所需的时间,减小整车功耗,延长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本发明还公开了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Description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功能和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现有的整车系统在内部划分了多个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网段,例如:动力总线网段,车身总线网段和信息总线网段等,每个总线网段由不定数量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且各总线网段之间相互物理隔绝,通过车载网关控制器实现多个总线网段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在整车不需要工作的时候,需要所有ECU掉电或进入低功耗模式,此时整车的静态电流最低,能够满足长时间不工作电池不亏压的性能指标。
基于以上需求,需要制定专门的网络管理协议来协助实现整车系统的休眠流程,国内目前使用的网络管理协议多为OSEK直接网络管理(《OSEK/VDX Network ManagementVer2.5.3》)以及Autosar网络管理(《Specification of CAN Network ManagementV3.2.0》),这两种网络管理协议专门定义了一种特殊的报文用于网络管理,常称为网络管理报文,其它通信报文常称为应用报文。
但是,这两种协议主要是针对整车系统中一个总线网段的应用场景,当一个总线网段中的每个ECU满足自身的休眠条件时,协同本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但是对于整车系统来说,有多个总线网段,且每个总线网段之间有功能关联,例如A总线网段的休眠条件是B总线网段没有通信需求,这种情况下,车载网关控制器需要在等待B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再控制A总线网段执行休眠流程,因此,当总线网段间睡眠存在前后关系时,需要一个个的总线网段去等待,当之前的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后,才开始控制执行下一个总线网段的休眠流程,最终实现整车的休眠。
可以看到,基于现有的控制方式,车载网关控制器将前一个总线网段的睡眠状态作为下一个总线网段的休眠条件,导致各个总线网段之间的休眠不同步,使得整车休眠所需时间较长,增加了整车功耗,缩短了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以实现整车系统中多个总线网段的同步休眠,从而缩短整车休眠所需的时间,减小整车功耗,延长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进入准备睡眠状态;
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
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将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其中,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为所述第一总线网段的关联网段,在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需保持工作状态;
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
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
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的,在上述节点状态管理方法中,所述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携带有所述节点所属总线网段的网段标识。
可选的,在上述节点状态管理方法中,所述网络管理报文中的控制位向量字节的第5位和第7位作为网段标识位。
可选的,在上述节点状态管理方法中,所述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具体为: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重置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所述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具体为: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正常通信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时重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节点状态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控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
第一时长统计单元,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将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其中,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为所述第一总线网段的关联网段,在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需保持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
第二时长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的,上述节点状态管理装置中,所述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携带有所述节点所属总线网段的网段标识。
可选的,上述节点状态管理装置中,所述网络管理报文中的控制位向量字节的第5位和第7位作为网段标识位。
可选的,上述节点状态管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时长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重置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所述第二时长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正常通信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时重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中,整车系统工作过程中,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进入准备睡眠状态,并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其中,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会将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并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基于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是否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是由本地休眠条件决定的,与其他总线网段中的节点的状态无关,这使得整车系统中存在关联关系的多个总线网段是同步进入睡眠状态的,与现有技术中在前一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再启动与其关联的其他总线网段的休眠流程相比,能够显著的缩短整车休眠所需的时间,减小整车功耗,延长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节点状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Autosar网络管理报文的数据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Autosar网络管理报文的第1字节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节点状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节点状态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一种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以实现整车系统中多个总线网段的同步休眠,从而缩短整车休眠所需的时间,减小整车功耗,延长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该节点状态管理方法适用于整车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这里以整车系统中一个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为例进行说明,为了便于描述,将其记为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节点是指ECU,即电子控制单元,在整车系统的各个总线网段内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ECU。
该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1: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进入准备睡眠状态。
实施中,该本地休眠条件可以配置为:车辆的点火状态为OFF。在车辆为电动汽车的情况下,该本地休眠条件还可以配置为:已完成充电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为整车系统的各个总线网段中的节点配置的本地休眠条件与其他总线网段中节点的状态无关。也就是说,一个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是否进入准备睡眠状态,与其他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处于何种状态无关,更加不是由其他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来决定。
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Normal State)时,节点周期性发送自身的网络管理报文。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进入准备休眠状态(Ready Sleep State),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停止发送网络管理报文,而应用报文通信正常。
步骤S102: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
步骤S103: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将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
其中,车载网关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后,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
第二总线网段为第一总线网段的关联网段,在第二总线网段的第二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第一总线网段的第一节点需保持工作状态,即:第一总线网段的第一节点需保持应用报文通信正常。也就是说,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实现其功能的前提是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保持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具体的数量由整车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决定。也就是说,第二总线网段中需要第一总线网段的节点进行支持的节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而第一总线网段中用于支持第二总线网段的节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例如:第一总线网段包括ECU1至ECU4,第二总线网段包括ECU5至ECU10,在整车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中,第二总线网段中的ECU5实现其功能的前提是第一总线网段中的ECU1和ECU2保持工作状态,那么,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具体为ECU1和ECU2,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具体为ECU5。
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时,开始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任意一个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都需要将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即:将该时长设置为0。之后,从0开始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在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未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都处于准备睡眠状态,而无法进入预睡眠状态。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对车载网关控制器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改进。具体的:如果第一总线网段具有关联网段,将第一总线网段的关联网段记为第二总线网段,具体的,第二总线网段的第二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需要第一总线网段的第一节点保持工作状态,那么在整车系统工作过程中,车载网关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后,将接收到的网络管理报文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
这里结合上述的实例进行说明:在整车系统工作过程中,车载网关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总线网段中的ECU5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后,将接收到的ECU5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ECU1和ECU2发送。
步骤S104: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
如果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不满足本地休眠条件,那么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会周期性的发送网络管理报文,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即便第一总线网段中的各个节点已经进入准备睡眠状态,也会因为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被重置,而不会进入预睡眠状态。
如果第二总线网段中的各节点满足本地休眠条件,那么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会进入准备睡眠状态,停止发送网络管理报文,当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在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后,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不再发送网络管理报文,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将持续处于准备睡眠状态,当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也已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
可以看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和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间基本同步,不能完全同步的原因是:车载网关控制器转发网络管理报文会存在很小的延迟,但是该延迟时间一般小于1ms,因此,可以认为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和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是同步的。
这里继续结合上述的实例进行说明:
第二总线网段中的ECU5在t1时刻发送网络管理报文M1后进入准备睡眠状态,并开始统计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在t2时刻,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车载网关控制器接收到ECU5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M1后,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ECU1和ECU2发送网络管理报文M1,第一总线网段中的ECU1和ECU2在(t1+△t)时刻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M1,将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并从0开始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在(t2+△t)时刻,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其中,△t为车载网关控制器转发网络管理报文M1存在的延迟时间。可以看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和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间仅相差了△t,可认为是同步进入预睡眠状态的。
步骤S105: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
步骤S106: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在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开始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当该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此时,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也进入睡眠状态。也就是说,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和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是同步进入睡眠状态的。
基于现有的控制方式,在第二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之后,才可以启动第一总线网段的休眠流程,那么第一总线网段和第二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所需的时间为(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2。而基于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第一总线网段和第二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所需的时间最快为(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能够节省一半的时间。
可以看到,在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中,在整车系统工作过程中,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进入准备睡眠状态,并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其中,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会将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并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基于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是否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是由本地休眠条件决定的,与其他总线网段中的节点的状态无关,这使得整车系统中存在关联关系的多个总线网段是同步进入睡眠状态的,与现有技术中在前一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再启动与其关联的其他总线网段的休眠流程相比,能够显著的缩短整车休眠所需的时间,减小整车功耗,延长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
具体实施中,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时控制第一计数器开始计数,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重置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第一计数器具体可采用网络管理报文超时计数器(NMTimeout Timer)。
具体实施中,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控制第二计数器开始计数,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正常通信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时重置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需要重置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另外,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正常通信状态时,也需要重置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第二计数器具体可采用等待睡眠时间计数器(CANNM_WAIT_BUS_SLEEP_TIMER)。
作为一个示例,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携带该节点所属总线网段的网段标识。
例如:预先为整车系统中的各个总线网段分配网段标识,在整车系统工作过程中,各个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均携带该节点所属总线网段的网段标识,车载网关控制器在接收到某一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后,根据该网络管理报文携带的网段标识确定该网络管理报文是哪个总线网段发送的,之后将该网络管理报文向存在关联关系的另一总线网段中的相应节点发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采用Autosar网络管理机制规定的网络管理报文数据帧格式,将第1字节(Byte1)的第5位(Bit5)和第7位(Bit7)作为网段标识位,第1字节即控制位向量字节。
请参见图2和图3,图2示出了Autosar网络管理报文的数据帧格式,图3为示出了Autosar网络管理报文的第1字节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进行说明。
整车系统中的总线网段A和总线网段B存在关联关系,具体的,总线网段A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总线网段B的一个或多个节点需保持工作状态。也就是说,总线网段A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实现其功能的前提是总线网段B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保持工作状态。总线网段A和总线网段B中的节点的休眠过程如下。
步骤S201:整车系统上电。
步骤S202:总线网段A和总线网段B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步骤S203:判断是否满足总线网段A和总线网段B的激活条件,如果满足激活条件,则执行步骤S204。
步骤S204:总线网段A和总线网段B中的节点进入正常通信状态。
步骤S205:判断总线网段B中的节点是否满足本地休眠条件,如果满足本地休眠条件,则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6:总线网段B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启动第一计数器。
步骤S207:判断是否接收到车载网关控制器拓传的由总线网段A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如果接收到,则执行步骤S208,否则,执行步骤S209。
步骤S208:重置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步骤S209:判断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达到第一阈值,如果达到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10:总线网段B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启动第二计数器。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总线网段A中的节点也已进入预睡眠状态。
步骤S211:判断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达到第二阈值,如果达到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S202。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节点状态管理装置,下文中关于节点状态管理装置的描述与上文中关于节点状态管理方法的描述可以相互参见。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节点状态管理装置的结构图。该节点状态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00、第一时长统计单元200、第一处理单元300、第二控制单元400、第二时长统计单元500和第三控制单元600。
其中:
第一控制单元100,用于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控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
第一时长统计单元200,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
第一处理单元300,用于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将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其中,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总线网段为第一总线网段的关联网段,在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需保持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单元400,用于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
第二时长统计单元500,用于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
第三控制单元600,用于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基于本发明公开的节点状态管理装置,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是否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是由本地休眠条件决定的,与其他总线网段中的节点的状态无关,这使得整车系统中存在关联关系的多个总线网段是同步进入睡眠状态的,与现有技术中在前一总线网段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再启动与其关联的其他总线网段的休眠流程相比,能够缩短整车休眠所需的时间,减小整车功耗,延长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时长统计单元200具体用于: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时控制第一计数器开始计数,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重置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作为一个示例,第二时长统计单元500具体用于:统计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控制第二计数器开始计数,当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正常通信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时重置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
优选的,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携带有该节点所属总线网段的网段标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采用Autosar网络管理机制规定的网络管理报文数据帧格式,将第1字节(Byte1)的第5位(Bit5)和第7位(Bit7)作为网段标识位,第1字节即控制位向量字节。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进入准备睡眠状态;
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
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将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其中,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为所述第一总线网段的关联网段,在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需保持工作状态;
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
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
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携带有所述节点所属总线网段的网段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报文中的控制位向量字节的第5位和第7位作为网段标识位。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具体为: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重置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所述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具体为: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正常通信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时重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
5.一种节点状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满足本地休眠条件时控制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
第一时长统计单元,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将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重置,其中,车载网关控制器将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向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为所述第一总线网段的关联网段,在所述第二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节点处于正常通信状态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节点需保持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
第二时长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点状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发送的网络管理报文携带有所述节点所属总线网段的网段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点状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报文中的控制位向量字节的第5位和第7位作为网段标识位。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节点状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长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接收到网络管理报文时重置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所述第二时长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进入预睡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所述第一总线网段中的节点从预睡眠状态进入正常通信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时重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
CN201711392709.0A 2017-12-21 2017-12-21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Active CN108123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2709.0A CN108123838B (zh) 2017-12-21 2017-12-21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2709.0A CN108123838B (zh) 2017-12-21 2017-12-21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3838A true CN108123838A (zh) 2018-06-05
CN108123838B CN108123838B (zh) 2020-12-01

Family

ID=62230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2709.0A Active CN108123838B (zh) 2017-12-21 2017-12-21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238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9662A (zh) * 2018-07-16 2018-12-18 苏州艾普乐思新能源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能耗控制方法
CN110266574A (zh) * 2019-06-20 2019-09-2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冲突解决调度表的调整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1661A (zh) * 2019-10-22 2020-04-0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休眠管理方法及整车网络
CN111404784A (zh) * 2020-03-23 2020-07-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监控osek/vdx直接网络管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3310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Pai-Hsiang Chou Operating method of low-power-consumpti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ystem
CN106851798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控制方法及整车网络系统
CN107360072A (zh) * 2017-06-30 2017-11-17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同步休眠的can网络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65555A (zh) * 2017-09-05 2017-12-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an总线网络管理方法
CN107472168A (zh) * 2016-08-25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控模块通信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3310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Pai-Hsiang Chou Operating method of low-power-consumpti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ystem
CN107472168A (zh) * 2016-08-25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控模块通信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851798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控制方法及整车网络系统
CN107360072A (zh) * 2017-06-30 2017-11-17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同步休眠的can网络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65555A (zh) * 2017-09-05 2017-12-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an总线网络管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9662A (zh) * 2018-07-16 2018-12-18 苏州艾普乐思新能源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能耗控制方法
CN109039662B (zh) * 2018-07-16 2021-04-16 苏州艾普乐思新能源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能耗控制方法
CN110266574A (zh) * 2019-06-20 2019-09-2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冲突解决调度表的调整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1661A (zh) * 2019-10-22 2020-04-0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休眠管理方法及整车网络
CN111404784A (zh) * 2020-03-23 2020-07-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监控osek/vdx直接网络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3838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3838A (zh) 节点状态管理方法及节点状态管理装置
CN102204390B (zh) 用于与旧式设备的lpi兼容性的过渡phy解决方案
CN103200035B (zh) 基于osek标准的网络休眠方法、装置及ecu
EP2876945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modem and terminal
CN101489294B (zh) 调整功率的方法、路由器和网络设备
CN106302060A (zh) 一种整车休眠唤醒方法、系统和汽车can网络网关
CN109756407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局部网络管理方法
CN104396179A (zh) 用于听觉设备的基于灵活的串行总线的主从数据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77233A (zh) 用于网络交换机的深度休眠模式管理
CN104244381A (zh) 唤醒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3891198A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传输通知的方法
CN108900313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网络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276871A (zh) 一种can节点的低功耗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CN109286965A (zh) 分布式基站的休眠处理方法、网元实体及存储介质
CN101826984A (zh) 日志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50438B (zh) 限制定期唤醒的方法及系统、移动设备
CN101651978A (zh) 无线数据接入设备状态转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892184A (zh) 一种实现Zigbee模块单火线或电池供电的装置和方法
JP2015179888A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CN101247619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告警同步方法
CN103037483A (zh) 网络服务器以及维持其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的方法
CN10402337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转发装置
CN104737596A (zh) 设置连接到多链路网络上的一件设备为待机
CN110962778A (zh) 汽车的网关设备及汽车
CN102480375A (zh) 日志信息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 / F, building 1, No.14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wei Hengru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8 / F, block B, No. 11, Anxiang Bei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