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1482B -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1482B
CN108121482B CN201810132121.XA CN201810132121A CN108121482B CN 108121482 B CN108121482 B CN 108121482B CN 201810132121 A CN201810132121 A CN 201810132121A CN 108121482 B CN108121482 B CN 108121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wireless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screen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2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21482A (zh
Inventor
侯卫京
陈箭雾
曹兴
刘辉
欧阳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calTech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calTech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calTech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FocalTech System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21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21482B/zh
Priority to TW107118363A priority patent/TWI687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21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1482A/zh
Priority to US16/024,874 priority patent/US10379649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1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1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7/02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无线充电时需要对电子设备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所带来的缺陷。该触摸屏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触摸屏包括:触控传感器和触控芯片,其中,所述触控传感器和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若所述触摸屏用于无线充电,则所述触控芯片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正在取代旧的有线电能传输,电子设备不依赖于充电线就可以实现充电,例如给手机充电时不用连接充电线,直接通过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现有电子设备需要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才可以实现无线充电,例如在手机外部增加专用外壳与无线充电器对应从而实现无线充电。
由于电子设备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使得电子设备的厚度增加,且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无线充电时需要对电子设备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所带来的缺陷。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触摸屏包括:触控传感器和触控芯片,其中,所述触控传感器和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若所述触摸屏用于无线充电,则所述触控芯片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触摸屏用于触控,则所述触控芯片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触控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屏还包括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上,或者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触控芯片上,或者所述控制开关单独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芯片通过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芯片通过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触控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其中,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所述触控矩阵;
若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所述接收线圈或者所述发射线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传感器位于所述触摸屏的目标区域位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位置包括所述触摸屏的全部区域或者部分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按照预设角度交叉排列,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锐角或者直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设置在同一层绝缘材料的同一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同一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架桥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两层绝缘材料的顶层或者底层,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不同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同一层绝缘材料的两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不同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触摸屏,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
若所述接收线圈耦合到发射线圈,则通过线圈耦合为所述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发射线圈放置。
本发明第三方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触摸屏,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
若所述发射线圈耦合到接收线圈,则通过线圈耦合为包括所述接收线圈的目标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接收线圈放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于无线充电,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触摸屏,用于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候,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时,所述触摸屏面向发射线圈。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无线充电,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触摸屏,用于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候,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在向目标设备无线充电时,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目标设备的接收线圈。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如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与所述接收线圈耦合实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如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
所述接收线圈用于与所述发射线圈耦合实现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意一项或者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实际电子设备所执行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该用于无线充电的触摸屏,触摸屏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触摸屏包括:触控传感器和触控芯片,其中,触控传感器和触控芯片电连接;若触摸屏用于无线充电,则触控芯片控制触控传感器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可见,直接通过触摸屏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而该触摸屏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直接利用触摸屏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而不需要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从而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屏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屏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屏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屏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和触控芯片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与控制开关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与控制开关连接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与控制开关连接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无线充电时需要对电子设备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所带来的缺陷。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智能穿戴等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对用户而言,功能多样且使用便捷的电子设备是用户所期望的,然而各种功能的使用务必会对电子设备的电池带来巨大挑战,在目前电池受限的技术背景下,充电的便捷性是目前用户最大的需求,自从无线充电方式取代有线充电方式后,电子设备在充电时不再局限于使用充电线,从而省去了使用充电线所带来的麻烦。
然而现有电子设备在实现无线充电时需要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而增加无线充电装置增加了电子设备的厚度,从而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为解决这一缺陷,本发明提出如下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在对电子设备实现无线充电之前,首先对无线充电技术进行说明,无线充电技术利用近场感应,由无线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需充电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且为电子设备本身的运作提供能量。由于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电感耦合来传送能量,因此无需电线连接,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目前无线充电方式主要有三种:电磁感应式充电、磁场共振式充电和无线电波式充电。以电磁感应式充电为例,电磁感应式充电的工作原理是在发射线圈中存在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交变电磁场中的电磁感应在接收线圈中产生了电流,从而将能量由输出端传送至接收端,从而完成无线充电。
本发明提出通过触摸屏进行无线充电,该触摸屏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英文全称: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缩写:PDA)和车载电脑。这样,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时无需额外增加无线充电装置,直接通过触摸屏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如图1所示,为触摸屏100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触摸屏100包括:触控传感器10和触控芯片20;其中,所述触控传感器10和所述触控芯片20电连接,若所述触摸屏100用于无线充电,则所述触控芯片20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10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即形成的接收线圈作为被充电装置和外部的发射线圈耦合时实现无线充电,或者,形成的发射线圈作为充电装置和外部的接收线圈耦合时实现无线充电。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芯片20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10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之外,若所述触摸屏100用于触控,则所述触控芯片20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10形成触控矩阵。可见,触摸屏既可以通过形成触控矩阵实现触摸功能,又可以通过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实现无线充电,即在实际应用中,触摸屏除了具备触摸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充电和供电,功能多样,对用户带来各种便利。当然,可以通过触控芯片20控制触控传感器从触摸状态切换至无线充电状态,或者可以通过触控芯片20控制触控传感器从无线充电状态切换至触摸状态。可见,触摸屏在触摸状态和无线充电状态之间可灵活切换,有效满足用户的切身需求。
在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基础上,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该触摸屏100还包括控制开关30,其中,图2a所示的所述控制开关30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10上,这样,触控传感器10与控制开关30连接线短,触控传感器10集成度高。图2b所示的所述控制开关30设置在所述触控芯片20上,这样,控制开关30与触控芯片20连接线短,触控芯片集成度高。图2c所示的所述控制开关10单独设置,即控制开关可以单独设置在触摸屏的柔性电路板上,这样,控制开关30可以更灵活放置。在实际应用中,该控制开关10还可以设置在触摸屏上的触控芯片以外的其他芯片中,并通过导线连接该触控芯片,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参考图2a至图2c,所述控制开关30包括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其中,若所述第一端口31和所述触控传感器10电连接时,所述触控传感器10形成所述触控矩阵;若所述第二端口32和所述触控传感器10电连接时,所述触控传感器10形成所述接收线圈或者所述发射线圈。即第一端口和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时,使得触控传感器形成触控矩阵,从而使得触摸屏处于触摸状态,第二端口和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时,使得触控传感器形成接收线圈,从而使得触摸屏可以作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通过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实现无线充电,或者第二端口和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时,使得触控传感器形成发射线圈,从而使得触摸屏可以作为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对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具体实现中,触控传感器形成的线圈连接发射电路,则形成发射线圈;触控传感器形成的线圈连接接收电路,则形成接收线圈。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触控传感器10位于所述触摸屏100的目标区域位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位置包括所述触摸屏100的全部区域或者部分区域,例如中间区域,上半区域,下半区域,左半区域或者右半区域或者全屏区域等。以智能手机为例,比如触控传感器位于触摸屏的整个屏幕中,当然,触控传感器的设置还可以是用户手动设置或者是电子设备自动设置,例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触控传感器设置在触摸屏的指定位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参考图2a至图2c,所述触控传感器10包括第一导电电极11和第二导电电极12,所述第一导电电极11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12按照预设角度交叉排列,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锐角或者直角,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设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设置在同一层绝缘材料的同一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同一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架桥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两层绝缘材料的顶层或者底层,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不同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同一层绝缘材料的两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不同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绝缘材料包括树脂,无机玻璃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所述绝缘材料还可以是除树脂,无机玻璃之外的其他绝缘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导电电极11和第二导电电极12可以是透明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导电材料,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料,例如,石墨烯,金属网(METAL-MESH)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一导电电极11和第二导电电极12均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11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12分别可以相邻间隔排列,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排列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同一绝缘材料的横向存在m(m>1)行第一导电电极11,纵向存在n(n>1)列第二导电电极12,从而形成m乘以n的阵列,该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位于同一层绝缘材料的一面或者两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通过架桥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又如,在两层绝缘材料的底层横向存在m(m>1)行第一导电电极11,高层纵向存在n(n>1)列第二导电电极,即存在m(m>1)行n(n>1)列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形状不限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该第一导电电极11和第二导电电极12的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若触摸屏用于无线充电,则通过触控芯片控制该控制开关可将触摸屏的整屏或局部的m(m>1)行第一导电电极或者n(n>1)列第二导电电极首尾相接形成X或者Y方向的S型接收线圈,从而形成接收天线或者发射天线的效果,将X方向或者Y方向的S型线圈用来作为无线充电设备的接收天线或者发射天线。当然,该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还可以是S型以外的其他形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当触摸屏用于触控时,触控芯片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连接成触摸组态,提取触摸信息并将触摸信息对应的坐标信息上报系统;当触摸屏用于无线充电时,触控芯片将第一导电电极和/或第二导电电极连接成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组态,即可以是通过第一导电电极连接成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或者通过第二导电电极连接成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或者通过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连接成更大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然后触控芯片将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接入系统并实时监测触摸屏的无线充电状态信息。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该第一导电电极可以为感应(RX)电极,该第二导电电极可以为驱动(TX)电极,如图3所示,为触控传感器与触控芯片的连接示意图,以三个RX电极,三个TX电极为例,其中,控制开关设置在触控传感器上,三个RX电极的右区域有RX1N,RX2N,RX3N三个引脚,三个RX电极的左区域有RX1P,RX2P,RX3P三个引脚。其中,电极RX1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RX1P、RX1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RX1P、RX1N端,电极RX2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RX2P、RX2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RX2P、RX2N端,电极RX3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RX3P、RX3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RX3P、RX3N端。三个TX电极的上区域有TX1P,TX2P,TX3P三个引脚,其中,电极TX1的导电引线TX1P连接到触控芯片的TX1P端,电极TX2的导电引线TX2P连接到触控芯片的TX2P端,电极TX3的导电引线TX3P连接到触控芯片的TX3P端。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以三个感应RX电极为例,图4为触控传感器与控制开关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当右上侧的控制开关连通“1”端口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的等效连接方式如图4的左下侧,此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形成触控矩阵,从而均处于常规的触控状态,则触摸屏具有触摸功能。当右上侧的控制开关连通“2”端口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的等效连接方式如图4的右下侧,此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首尾相连成一个“S”型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具体的,S型线圈连接无线发射电路时,形成发射线圈,则触摸屏具有无线供电功能,S型线圈连接无线接收电路时,形成接收线圈,则触摸屏具有无线充电功能。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继续以三个感应RX电极为例,图5为触控传感器与控制开关连接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当右上侧的控制开关连通“1”端口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的等效连接方式如图5的左下侧,此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形成触控矩阵,从而均处于常规的触控状态,则触摸屏具有触控功能。当右上侧的控制开关连通“2”端口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的等效连接方式如图5的右下侧,此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首尾相连成一个“S”型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则触摸屏对应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或者无线供电功能。
以三个感应RX电极,三个驱动TX电极为例,如图6所示,为触控传感器与控制开关连接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其中,控制开关设置在触控传感器上,三个RX电极的右区域有RX1N,RX2N,RX3N三个引脚,三个RX电极的左区域有RX1P,RX2P,RX3P三个引脚。其中,电极RX1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RX1P、RX1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RX1P、RX1N端,电极RX2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RX2P、RX2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RX2P、RX2N端,电极RX3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RX3P、RX3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RX3P、RX3N端。三个TX电极的上区域有TX1N,TX2N,TX3N三个引脚,三个TX电极的下区域有TX1P,TX2P,TX3P三个引脚。其中,电极TX1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TX1P、TX1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TX1P、TX1N端,电极TX2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TX2P、TX2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TX2P、TX2N端,电极TX3的左右两端导电引线TX3P、TX3N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TX3P、TX3N端。当图6中右侧的控制开关连通“1”端口时,驱动电极TX1、TX2、TX3与感应电极RX1、RX2、RX3的等效连接方式如图6的左下侧,此时电极TX1、电极TX2、电极TX3与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形成触控矩阵,从而均处于常规的触控状态,则触摸屏具有触控功能。当图6中右上侧的控制开关连通“2”端口时,电极TX1、电极TX2、电极TX3与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的等效连接方式如图6的右下侧,此时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首尾相连成一个“S”型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电极TX1、电极TX2、电极TX3也首尾相连形成一个与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首尾连接的线圈互相垂直的“S”型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则触摸屏具有无线充电功能或者无线供电功能。
与图4、图5相比,图6分别形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RX电极线圈和TX电极线圈,再把RX电极线圈和TX电极线圈串联到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从而可以提供更大的充电电流。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触摸屏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双层薄膜式(Glass film film,GFF)、单层多点薄膜式(Glass film Multi-point,GFM)、单片玻璃式(One GlassSolution,OGS)、盒上式(ON-CELL)、内嵌式(IN-CELL)、单层薄膜式(Glass Film,GF)。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触摸屏的无线充电过程。
如图7所示,为触摸屏中触控传感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触控传感器的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分别设计成沿着水平方向的S型形状,并将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首尾相连接成一个较大的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即电极RX1的端口RX1N连接电极RX2的端口RX2N,电极RX2的端口RX2P连接电极RX3的端口RX3P,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S型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从而用于无线充电。
如图8所示,为触摸屏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触控传感器的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分别设计成沿着垂直方向的S型形状,并将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首尾连接成一个较大的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即电极RX1的端口RX1N连接电极RX2的端口RX2N,电极RX2的端口RX2P连接电极RX3的端口RX3P,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S型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从而用于无线充电。
如图9所示,为触摸屏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触控传感器的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分别设计成镂空的框架结构,并将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分别首尾连接成一个较大的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即电极RX1的端口RX1N连接电极RX2的端口RX2N,电极RX2的端口RX2P连接电极RX3的端口RX3P,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S型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从而用于无线充电。
如图10所示,为触摸屏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触控传感器的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电极RX4和电极TX1,电极TX2,电极TX3,电极TX4设计成架桥结构,其中,X方向的感电极RX1,电极RX2,电极RX3,电极RX4和Y方向的电极TX1,电极TX2,电极TX3,电极TX4在同一层绝缘材料上形成,其中,X方向或者Y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上的电极通过桥的方式接通形成整屏m(m>1)行或者n(n>1)列的菱形阵列。当触摸屏处于无线充电状态时,菱形的电极从左至右首尾相连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从而用于无线充电。
如图11所示,为触摸屏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触控传感器的电极S1至电极S8设计成单层三角形结构,在同一绝缘材料上形成成对三角形电极,整屏电极由N(N>1)对三角形图案形成,当触摸屏处于触控状态时,电极S1至电极S8既作为驱动电极也作为感应电极,检测自电容。当触摸屏处于无线充电状态时,三角形的电极从左至右首尾相连成接收线圈或者接收线圈,从而用于无线充电。
如图12所示,为触摸屏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触控传感器的电极S1至电极S16设计成阵列式自容矩形结构,矩形结构割分成n(n>1)个小块形成X方向和Y方向的电极,当触摸屏处于触控状态时,电极S1至电极S16既作为驱动电极也作为感应电极,检测自电容。当触摸屏处于无线充电状态时,矩形的电极从左至右首尾相连成接收线圈或者接收线圈,从而用于无线充电。
如图13所示,为触摸屏中触控传感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触控传感器的电极TX1,电极TX2,电极TX3设计成双层1T2R图形结构,与常规的GFF结构类似,1T2R的图形结构减少了边框的走线数量,可以通过触控芯片将触控传感器形成触控矩阵。当处于触摸屏处于无线充电状态时,电极先从左至右首尾相连,再从上到下逐行相连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从而用于无线充电。
上面详细介绍了触摸屏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图1至图13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示的触摸屏。其中,该无线充电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01、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电子设备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其中,该无线充电控制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在触摸屏上触控发出的控制信息,当然也可以为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手势信息,语音信息,图片信息或者文字信息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2、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
若该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指示该触摸屏作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则电子设备根据该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
步骤103、判断所述接收线圈是否耦合到发射线圈,若是,执行步骤104,若否,结束流程。
步骤104、若所述接收线圈耦合到发射线圈,则通过线圈耦合为所述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之后,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可见,将显示屏显示黑屏后,不仅可以省电,还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可见,虽然触摸屏被用来执行充电功能,禁用了触摸功能,但保持显示屏亮屏仍然可以使用户从显示屏获取相应的显示信息,充电和显示可以兼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发射线圈放置。可见,触摸屏面向发射线圈放置后,发射线圈遮盖了触摸屏的表面,从而保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触摸屏还可以以一定的角度面向发射线圈放置,或者以其他方式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图1至图13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示的触摸屏。其中,该无线充电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201、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步骤202、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
步骤203、判断所述发射线圈是否耦合到接收线圈,若是,执行步骤204,若否,结束流程。
步骤204、若所述发射线圈耦合到接收线圈,则通过线圈耦合为包括所述接收线圈的目标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可见,虽然触摸屏被用来执行充电功能,禁用了触摸功能,但保持显示屏亮屏仍然可以使用户从显示屏获取相应的显示信息,充电和显示可以兼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接收线圈放置。
图15所示实施例中与图14所示实施例中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具体可参阅图15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6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1622和存储器1632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633,输入输出设备1633包括图1至图13任一个实施例中所示的触摸屏。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642或数据1644的存储介质16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632和存储介质16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6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电子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16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630通信,在电子设备1600上执行存储介质16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电子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650,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6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651,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641。
上述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16所示的电子设备结构。
处理器1622使电子设备执行图14和图1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所实际执行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电子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图14和图1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所实际执行的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如图17所示,该无线充电系统1700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701和第二电子设备1702,其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该触摸屏如上述图1至图13任意一个实施例所示的触摸屏,具体可参阅图1至图13所示的触摸屏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第二电子设备1702包括发射线圈,第二电子设备1702的发射线圈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1701的触摸屏形成的接收线圈耦合实现向第一电子设备1701无线充电。具体的,第二电子设备1702可以为无线充电底座或其他具有无线充电发射功能的电子设备。
请继续参阅图17,在无线充电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701的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第二电子设备1702包括接收线圈。第一电子设备1701的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1702的接收线圈耦合向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具体的,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何具备利用外界充电线圈为自身进行无线充电功能的设备。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均为具备通信功能的终端。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无线充电请求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信息生成发射线圈,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无线充电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确认信息控制所述触摸屏生成接收线圈,其中,所述接收线圈用于与所述发射线圈耦合实现无线充电。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无线充电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信息控制所述触摸屏生成发射线圈,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无线充电确认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确认信息生成接收线圈,其中,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与所述接收线圈耦合实现无线充电。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以无线充电发射器为充电座为例,当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面向充电座放置时,第一电子设备自动搜索充电信号并选择是否进入无线充电状态,或者根据用户操作选择是否进入无线充电状态。当然,当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睡眠等空闲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自动搜索充电信号,若存在充电信号,则可以自动选择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无线充电状态,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包括:
触控传感器和触控芯片,其中,所述触控传感器和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若所述触摸屏用于无线充电,则所述触控芯片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
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按照预设角度交叉排列,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锐角或者直角;
当所述触摸屏用于无线充电时,所述触控芯片用于将全部或部分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或所述第二导电电极连接成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组态;
或者,
所述触控传感器为单层结构,当所述触摸屏处于触控状态时,所述触控芯片用于检测所述触控传感器的自电容,当所述触摸屏处于无线充电状态时,所述触控传感器全部或部分的从左至右首尾相连成接收线圈或者接收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触摸屏用于触控,则所述触控芯片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触控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包括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上,或者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触控芯片上,或者所述控制开关单独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芯片通过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接收线圈或者发射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芯片通过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触控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其中,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触控矩阵;
若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器形成所述接收线圈或者所述发射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位于所述触摸屏的目标区域位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位置包括所述触摸屏的全部区域或者部分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设置在同一层绝缘材料的同一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同一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架桥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两层绝缘材料的顶层或者底层,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不同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同一层绝缘材料的两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位于不同平面上按照所述预设角度交叉排列的两个方向,通过叠加的方式耦合成电容式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有m个,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有n个,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形成m乘以n的阵列,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11.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
若所述接收线圈耦合到发射线圈,则通过线圈耦合为所述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发射线圈放置。
14.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
若所述发射线圈耦合到接收线圈,则通过线圈耦合为包括所述接收线圈的目标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之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接收线圈放置。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于无线充电,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用于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所述触摸屏形成接收线圈;
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时,所述触摸屏面向发射线圈。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无线充电,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用于获取无线充电控制指令;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指令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所述触摸屏形成发射线圈;
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候,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屏,并禁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所述显示屏显示黑屏。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向目标设备无线充电时,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目标设备的接收线圈。
23.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如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与所述接收线圈耦合实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24.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如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
所述接收线圈用于与所述发射线圈耦合实现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CN201810132121.XA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121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2121.XA CN108121482B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TW107118363A TWI687019B (zh) 2018-02-08 2018-05-29 觸控式螢幕、電子設備、無線充電方法及系統
US16/024,874 US10379649B1 (en) 2018-02-08 2018-07-01 Touch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2121.XA CN108121482B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1482A CN108121482A (zh) 2018-06-05
CN108121482B true CN108121482B (zh) 2021-06-22

Family

ID=6223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2121.XA Active CN108121482B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9649B1 (zh)
CN (1) CN108121482B (zh)
TW (1) TWI6870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9003B1 (en) * 2018-06-29 2019-11-26 Pixart Imaging Inc.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device, electricity charging controller, and electricity charged controller
CN108776564B (zh) * 2018-08-07 2024-01-05 广州聚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柔性双层触控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10895824B (zh) * 2018-09-12 2023-03-28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显示屏幕厚度参数的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60964A (zh) * 2019-01-24 2021-08-13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无线充电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11670962B2 (en) 2019-04-09 2023-06-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and haptic outputs
WO2021000292A1 (en) * 2019-07-03 2021-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ouch scree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ouch screen
CN112083810A (zh) * 2019-09-20 2020-12-15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11221442B (zh) * 2020-01-02 2023-08-22 北京硬壳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给外部设备充电的方法、触控显示器和芯片
CN111078057A (zh) * 2020-01-10 2020-04-28 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无线充电方法、触控芯片和电子设备
CN113973245B (zh) * 2020-07-24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系统
TWI762376B (zh) * 2021-07-09 2022-04-21 幸芯科技有限公司 具觸控物件辨識功能的觸控裝置及觸控物件辨識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513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充电装置以及包括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4199576A (zh) * 2014-09-24 2014-12-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05098901A (zh) * 2015-08-05 2015-11-2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装置及其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7701A (ja) * 2002-07-11 2004-02-12 Jfe Steel Kk 非接触充電器用平面磁気素子
CN102654801A (zh) * 2011-03-04 2012-09-05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与电子装置
US9030421B2 (en) * 2011-04-01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ouchscreen controller with adjustable parameters
CN202818279U (zh) * 2012-09-21 2013-03-20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
US20150022194A1 (en) * 2013-07-18 2015-01-22 Blackberry Limited Magnetometer for aligning a portable device on a planar charging surface of an inductive charging unit
US10263451B2 (en) * 2013-08-09 2019-04-16 Intel Corporation Coil for mobile device context-driven switching and wireless charging
JP6505372B2 (ja) * 2014-03-26 2019-04-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CN203982340U (zh) * 2014-07-14 2014-12-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4319907A (zh) * 2014-10-17 2015-01-28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的系统及其触摸屏
WO2017171702A1 (en) 2016-03-28 2017-10-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US9823798B2 (en) * 2016-04-08 2017-11-21 Nxp Usa, Inc. Capacitive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513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充电装置以及包括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4199576A (zh) * 2014-09-24 2014-12-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05098901A (zh) * 2015-08-05 2015-11-2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装置及其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43477A1 (en) 2019-08-08
US10379649B1 (en) 2019-08-13
TWI687019B (zh) 2020-03-01
CN108121482A (zh) 2018-06-05
TW201935805A (zh) 2019-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1482B (zh)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US8970549B2 (en)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102589636B1 (ko) 지문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2587671B1 (en) Simulated hardware button operation method and touch screen terminal
EP3404518A1 (en) Touch 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EP2741183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plex touch module thereof
EP2713254A1 (en) Touch event reporting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908313B (zh)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KR102317380B1 (ko) 위치 검출 유닛
CN103713829A (zh) 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375733A (zh) 用于触摸显示屏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US11343782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ynchronized signal block, network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JP7450046B2 (ja) 回路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876659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with rollable display
US9552084B2 (en)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quipped with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for inputting with an electronic pen
CN207946799U (zh)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0431518B (zh) 一种输出触控信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TWI755026B (zh) 觸控面板及無線充電方法、觸控晶片和電子設備
KR101625093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방법
US9501186B2 (en) Touch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same
KR102263311B1 (ko) 진동 촉각 터치 스크린
CN107407996B (zh) 悬浮触控装置及方法
CN203882286U (zh) 触控面板
KR102138513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동 단말기
KR101893007B1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단말, 인터커뮤니케이션 방법 및 상응한 프로그램과 캐리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