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9194B - 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9194B
CN108119194B CN201711334645.9A CN201711334645A CN108119194B CN 108119194 B CN108119194 B CN 108119194B CN 201711334645 A CN201711334645 A CN 201711334645A CN 108119194 B CN108119194 B CN 108119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expander
compressor
temperature hea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346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9194A (zh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9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9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9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9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 F01K3/18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having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 F01K23/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 F01K23/06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01K23/1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with exhaust fluid of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02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being of multiple-expan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6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CPP], or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连通混合蒸发器,膨胀机有蒸汽通道连通混合蒸发器,混合蒸发器有蒸汽通道分别连通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连通膨胀机,第二膨胀机有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经第二压缩机连通燃烧室,外部有燃料通道连通燃烧室,燃烧室有燃气通道连通第三膨胀机,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外部,冷凝器有冷却介质通道连通外部,混合蒸发器有热介质通道连通外部,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连接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Description

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在动力需求技术领域,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以汽柴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优质燃料,应该采用热效率高的直燃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对于非优质燃料和核燃料,采用间接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时热效率也比较理想;尽管如此,它们实现的热效率依然不够完美,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每一种基本的热功转换技术而言,其自身都有各自固有的优缺点;同时,这些动力装置往往负荷很大,提高其热效率意义重大。
就低温排放环节来看,蒸汽动力循环的优势最佳,但其获取变温热源热负荷时的传热环节温差损失大;就高温热负荷的获取环节而言,燃气轮机循环的优势独特,但其热排放环节温差损失大;因此,提高两种类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的着眼点在于减少蒸汽动力循环的温差损失。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保留蒸汽动力循环优势,克服蒸汽动力循环不足,热效率高于传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连通,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连接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连通,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连接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和燃烧室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连通,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连接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连通,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连接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和第三压缩机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连通,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第三压缩机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连接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第三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连通,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第三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连接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6项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项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新增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新增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项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新增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新增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3或第5项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新增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新增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4或第6项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新增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新增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项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新增膨胀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项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新增膨胀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3或第5项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新增膨胀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4或第6项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新增膨胀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8-11项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将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2-15项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将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8.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7项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回热器连通,第二膨胀机增设抽汽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9.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7项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预热器,将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和预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预热器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0.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7项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中间再热器,将混合蒸发器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和第二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一并调整为混合蒸发器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有中间再热蒸汽通道经中间再热器与第二膨胀机连通和第二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中间再热器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1-压缩机,2-膨胀机,3-第二膨胀机,4-循环泵,5-高温热交换器,6-冷凝器,7-混合蒸发器,8-第二压缩机,9-第三膨胀机,10-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1-高温回热器,12-燃烧室,13-第三压缩机,14-低温回热器,15-回热器,16-第二循环泵,17-预热器,18-中间再热器;A-新增压缩机,B-新增高温热交换器,C-新增膨胀机。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7,与来自膨胀机2的高温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7释放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和进入第二膨胀机3降压作功;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放热并降温;第二膨胀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6,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工作介质流经第二压缩机8升压升温,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并吸热,流经第三膨胀机9降压作功,之后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放热并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热源介质,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的工作介质或其它可提供热负荷的热源——通过混合蒸发器7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第三膨胀机9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第二压缩机8作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带动工作机或发电机),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2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和高温热交换器5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7,与来自膨胀机2的高温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7释放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和进入第二膨胀机3降压作功;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放热并降温;第二膨胀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6,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工作介质流经第二压缩机8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11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三膨胀机9降压作功,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和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7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第三膨胀机9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第二压缩机8作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和燃烧室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7,与来自膨胀机2的高温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7释放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和进入第二膨胀机3降压作功;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放热并降温;第二膨胀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6,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空气流经第二压缩机8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12,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12与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燃气流经第三膨胀机9降压作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放热,之后对外排放;燃料通过燃烧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的燃气,或其它可提供热负荷的热源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7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第三膨胀机9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第二压缩机8作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4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7,与来自膨胀机2的高温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7释放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和进入第二膨胀机3降压作功;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放热并降温;第二膨胀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6,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空气流经第二压缩机8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11并吸热,之后进入燃烧室12;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12与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燃气流经第三膨胀机9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并逐步放热,之后对外排放;燃料通过燃烧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7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第三膨胀机9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第二压缩机8作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5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和第三压缩机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第三压缩机13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和第三压缩机13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7,与来自膨胀机2的高温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7释放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和进入第二膨胀机3降压作功;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放热并降温;第二膨胀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6,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空气流经第二压缩机8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12,外部气态燃料流经第三压缩机13加压进入燃烧室12,气态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燃烧室12排放的燃气流经第三膨胀机9降压作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放热,之后对外排放;燃料通过燃烧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7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第三膨胀机9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第二压缩机8和第三压缩机13作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6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第三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第三压缩机13和高温回热器11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和第三压缩机13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7,与来自膨胀机2的高温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7释放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和进入第二膨胀机3降压作功;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放热并降温;第二膨胀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6,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空气流经第二压缩机8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11并吸热,之后进入燃烧室12;外部气态燃料流经第三压缩机13加压,流经高温回热器11并吸热,之后进入燃烧室12;气态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燃烧室12排放的燃气流经第三膨胀机9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并逐步放热,之后对外排放;燃料通过燃烧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7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第三膨胀机9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第二压缩机8和第三压缩机13作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7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将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
(2)流程上,与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低温回热器14和高温热交换器5并逐步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低温回热器11放热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8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之后进入新增压缩机A升压升温;新增压缩机A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机2降压作功;膨胀机2向新增压缩机A提供动力,第三膨胀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并逐步放热,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9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膨胀机C连通,新增膨胀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C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并吸热,之后进入新增膨胀机C降压作功;新增膨胀机C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机2降压作功;新增膨胀机C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或对外提供,第三膨胀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并逐步放热,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0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8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将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
(2)流程上,与图8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1排放的蒸汽流经低温回热器14和高温热交换器5并逐步吸热升温,膨胀机2排放的蒸汽流经低温回热器14放热降温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1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回热器15连通,第二膨胀机3增设抽汽通道与回热器15连通,回热器15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16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
(2)流程上,与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6的冷凝液流经循环泵4升压之后进入回热器15,进入第二膨胀机3的蒸汽进行降压作功至某一压力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继续降压作功并进入冷凝器6,第二路通过抽汽通道进入回热器15与冷凝液进行混合放热并冷凝,回热器15的冷凝液经第二循环泵16升压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2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预热器,将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和预热器17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预热器1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的冷凝液流经循环泵4升压和流经预热器17吸热升温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7,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3所示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中间再热器,将混合蒸发器7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3连通和第二膨胀机3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一并调整为混合蒸发器7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3连通、第二膨胀机3有中间再热蒸汽通道经中间再热器18与第二膨胀机3连通和第二膨胀机3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中间再热器18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进入第二膨胀机3的蒸汽进行降压作功至某一压力时,全部引出并通过中间再热蒸汽通道流经中间再热器18吸热升温,然后进入第二膨胀机3继续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并冷凝,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保留传统蒸汽动力循环原有的基本优势,低温热负荷排放环节损失小。
(2)减少蒸汽动力循环高温取热环节的温差损失,有效提高热效率。
(3)分级蒸发,实现温差合理利用,减少传热不可逆损失,提高热效率。
(4)高温热负荷逐级利用,流程合理,环节少,提高装置热效率。
(5)两种循环工质实现三重循环,减少传热环节,降低运行成本。
(6)在实现高热效率前提下,蒸汽动力循环低压运行,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7)实现对优质燃料、非优质燃料和核燃料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发挥各种能源的动力应用价值,相应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Claims (20)

1.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10)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和燃烧室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和第三压缩机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第三压缩机(13)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和第三压缩机(13)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三膨胀机、燃烧室、第三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混合蒸发器(7)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1)和第二膨胀机(3)连通,压缩机(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机(8)连通,第二压缩机(8)还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与燃烧室(12)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第三压缩机(13)和高温回热器(11)与燃烧室(12)连通,燃烧室(12)还有燃气通道与第三膨胀机(9)连通,第三膨胀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7)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第三膨胀机(9)连接第二压缩机(8)和第三压缩机(13)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和第三膨胀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6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将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膨胀机(C)连通,新增膨胀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C)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膨胀机(C)连通,新增膨胀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C)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膨胀机(C)连通,新增膨胀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C)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膨胀机(C)连通,新增膨胀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机(2)连通,将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膨胀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1)、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C)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8-11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将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2-15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将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膨胀机(C)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新增膨胀机(C)连通,将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经低温回热器(1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8.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7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回热器(15)连通,第二膨胀机(3)增设抽汽通道与回热器(15)连通,回热器(15)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16)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9.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7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预热器,将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和预热器(17)与混合蒸发器(7)连通,预热器(17)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0.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7所述任一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中间再热器,将混合蒸发器(7)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3)连通和第二膨胀机(3)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一并调整为混合蒸发器(7)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3)连通、第二膨胀机(3)有中间再热蒸汽通道经中间再热器(18)与第二膨胀机(3)连通和第二膨胀机(3)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中间再热器(18)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201711334645.9A 2016-12-15 2017-12-07 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Active CN108119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49796 2016-12-15
CN201611194979 2016-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9194A CN108119194A (zh) 2018-06-05
CN108119194B true CN108119194B (zh) 2020-05-01

Family

ID=6222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34645.9A Active CN108119194B (zh) 2016-12-15 2017-12-07 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19194B (zh)
WO (1) WO20181075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1020B (zh) * 2019-01-09 2023-04-2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11677561A (zh) * 2019-04-29 2020-09-18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WO2020220726A1 (zh) * 2019-05-02 2020-11-05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US20220220868A1 (en) * 2019-05-05 2022-07-14 Huayu Li Combined cycle power device
CN111677565A (zh) * 2019-05-09 2020-09-18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WO2020228356A1 (zh) * 2019-05-15 2020-11-19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WO2020228357A1 (zh) * 2019-05-15 2020-11-19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764977A (zh) * 2019-05-17 2020-10-13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5217544A (zh) * 2019-05-26 2022-10-21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5263469A (zh) * 2019-09-02 2022-11-01 李华玉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5263475A (zh) * 2019-09-04 2022-11-01 李华玉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1047126A1 (zh) * 2019-09-10 2021-03-18 李华玉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1072994A1 (zh) * 2019-10-17 2021-04-22 李华玉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2007374A1 (zh) * 2020-07-07 2022-01-13 李华玉 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
WO2022068119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李华玉 回热式热力循环与新型回热机械压缩式热泵
WO2022222548A1 (zh) * 2021-04-23 2022-10-27 李华玉 氢燃料-低品位燃料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1002A (ja) * 1989-01-05 1990-07-13 Yoshihide Nakamura 複流体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KR20110121110A (ko) * 2010-04-30 2011-11-07 한국과학기술원 혼합 가스를 이용한 임계점 이동을 통한 초임계 브레이튼 사이클의 효율 향상 시스템
CN103790660A (zh) * 2013-01-29 2014-05-14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极限温比发动机
CN203655368U (zh) * 2013-11-19 2014-06-18 孟宁 一种卡诺-朗肯双循环混合高效发电设备
CN205714295U (zh) * 2016-03-03 2016-11-23 王墩金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联合循环的热发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9716A (ja) * 1996-02-07 1997-08-12 Toshiba Corp 発電プラント
CN203335151U (zh) * 2013-05-08 2013-12-11 南京溧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个膨胀机的有机朗肯循环热机装置
CN103670626B (zh) * 2013-12-27 2016-03-30 天津大学 内燃机二级膨胀喷射式余热回收系统
CN105953452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08B (zh) * 2015-12-30 2020-01-3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285B (zh) * 2016-04-26 2020-06-16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14B (zh) * 2016-04-29 2020-01-31 李华玉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1002A (ja) * 1989-01-05 1990-07-13 Yoshihide Nakamura 複流体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KR20110121110A (ko) * 2010-04-30 2011-11-07 한국과학기술원 혼합 가스를 이용한 임계점 이동을 통한 초임계 브레이튼 사이클의 효율 향상 시스템
CN103790660A (zh) * 2013-01-29 2014-05-14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极限温比发动机
CN203655368U (zh) * 2013-11-19 2014-06-18 孟宁 一种卡诺-朗肯双循环混合高效发电设备
CN205714295U (zh) * 2016-03-03 2016-11-23 王墩金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联合循环的热发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07551A1 (zh) 2018-06-21
CN108119194A (zh)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9194B (zh) 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08019245B (zh) 多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08119196B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08119195B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0886630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608751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852586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677561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0953026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WO2020220726A1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852585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677564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852587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WO2020224285A1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WO2020238222A1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764976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764978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1677565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06440470B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15387870A (zh) 双热源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CN115217542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3217126A (zh) 内燃机型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4961900A (zh) 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5217543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5217541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