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5865A -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5865A
CN108075865A CN201610995394.8A CN201610995394A CN108075865A CN 108075865 A CN108075865 A CN 108075865A CN 201610995394 A CN201610995394 A CN 201610995394A CN 108075865 A CN108075865 A CN 108075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threshold value
metrical information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53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5865B (zh
Inventor
邢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953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5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7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5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Description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上行链路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是提升上行吞吐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加一个载波可以成倍的提升上行吞吐量。上行载波聚合分为带内连续载波聚合、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带间载波聚合。对于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载波聚合或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结合FDD载波聚合来说,两个载波发射的同时会有FDD至少一个载波在接收,此时发射载波及其谐波可能会直接干扰接收载波或多个发射载波通过互调产物间接干扰接收载波,并最终导致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其接收载波的灵敏度急剧恶化并有掉线脱网的风险。
在现有的终端射频架构下,由于干扰产物直接落入其中一个工作频段内,导致无法通过硬件进行解决,使得该CA组合无法在网络中进行应用,造成频率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聚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
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前,所述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之前,获得所述终端连续上报的至少两组第二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基于至少两个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二参数;
当所述第二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参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配置所述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
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获得网络链接断开前所述终端记录的第三测量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三移动速度;
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
基于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1/(1-RSRQ1)≥SINRUE;其中,RSRQ1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包括:
当所述第三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2/(1-RSRQ2)≥SINRUE
其中,RSRQ2表示所述第三测量信息中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当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参数满足:N×RSRP/[(RSSI-N×RSRP)+IUE];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
其中,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RSSI1和RSRP1分别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0和RSRP0分别表示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信息获得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配置单元;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将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前,获得所述终端连续上报的至少两组第二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至少两个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二参数;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参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配置所述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
相应的,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获得网络链接断开前所述终端记录的第三测量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三移动速度;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选定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中的最小值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1/(1-RSRQ1)≥SINRUE;其中,RSRQ1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还用于当所述第三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2/(1-RSRQ2)≥SINRUE
其中,RSRQ2表示所述第三测量信息中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当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参数满足:N×RSRP/[(RSSI-N×RSRP)+IUE];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
其中,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RSSI1和RSRP1分别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0和RSRP0分别表示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时,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的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网络设备结合终端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的自干扰情况综合判定是否配置上行载波聚合,避免由于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其接收载波的灵敏度急剧恶化导致掉线脱网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支持载波聚合的一种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聚合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聚合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发现,以常见频段FDD Band 8(上行880-915MHz/下行925-960MHz)和TDDBand 41(上行和下行2496-2690MHz)为例,终端支持Band 8和Band 41时的架构如图1所示,当网络给此终端配置带间上行载波聚合时这两个频段的5阶互调产物会落入到Band 8的下行接收频段(如下表),对Band 8的接收灵敏度造成干扰,据仿真估算造成的灵敏度损失可达13.5dB以上。当Band 8作为主载波进行上下行接收与控制时,如此巨大的灵敏度损失就可能会直接导致终端上网速率恶化甚至脱网。在现有的终端射频架构下,由于5阶互调产物直接落入Band 8频段内,无法通过硬件进行解决,导致该CA组合无法在网络中进行应用。
表1Band 8与Band 41互调产物计算
在现有的终端射频架构下,类似Band 8和Band 41上行载波聚合带来的干扰,由于干扰产物直接落入其中一个工作频段内,导致无法通过硬件进行解决,使得该CA组合无法在网络中进行应用,造成频率资源的极大浪费。
基于上述描述,提出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聚合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步骤202: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
步骤203: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本实施例中,在配置终端上行CA后,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具体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以及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等信息;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具体可以为所述终端的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可连续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位置信息(例如可连续获得至少两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基于获得的两个第一位置信息可确定所述两个第一位置信息的时间间隔,基于所述两个第一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时间间隔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可基于获得的第一测量信息确定配置载波聚合后的表针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具体的,所述网络设备是基于配置上行CA后获得的第一测量信息和配置上行CA前获得的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IUE满足以下表达式:
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其中,下标“1”表示配置上行CA后获得第一测量数据中的数据,下标“0”表示配置上行CA前获得的第二测量数据的数据;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由于SINR=S/(I+N)=(N×RSRP)/(RSSI-N×RSRP)=RSRQ/(1-RSRQ);其中,S表示有用信号;I表示干扰信号;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考虑到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终端自干扰强度可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N×RSRP/[(RSSI-N×RSRP)+IUE];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即获得配置上行CA后上述第一参数不低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SINRUE才可配置该上行CA,即满足以下条件:
N×RSRP/[(RSSI-N×RSRP)+IUE]>SINRUE;其中,IUE表示所述第一参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RSRP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SINRUE表示预设门限值(在后续描述中所述预设门限值可以理解为修正后的第二预设门限值)。
具体的,所述网络设备判定获得的第一移动速度不高,且所述第一参数较高时,配置上行CA;其中,判定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是否不高,具体可通过判断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实现,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为常规自行车车速,例如所述第一阈值为15公里每小时;当然,所述第一阈值不限于为15公里每小时,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在不高于60公里每小时的数值范围内、按照实际需求预先配置。其中,判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较高,具体可通过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通过多次迭代逼近的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实现;可以理解为,当终端的SINR低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则终端有很大概率会与网络设备中断链接,即掉线脱网的概率极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获得网络链接断开前所述终端记录的第三测量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三移动速度;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基于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具体的,在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所述网络设备可确定终端正常解调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门限值不高于RSRQ1/(1-RSRQ1),所述不高于RSRQ1/(1-RSRQ1)即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其中,下标“1”表示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获得的测量数据。所述网络设备记录该门限值用于后续判断是否给终端配置上行CA的依据,但该门限值会视情况进行不断修正以逼近实际的终端解调SINR门限。一旦网络设备得到了近似的终端解调SINR门限值(记为SINRUE),结合获得的RSRP、RSRQ、RSSI以及终端自干扰强度IUE等就可以明确得出实际可配置终端上行CA而不会导致终端脱网的场景。
另一方面,在配置上行CA后,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即终端脱网时,终端会记录终端脱网之前的例如RSRP、RSRQ以及RSSI等第三测量信息以及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这里记录的第三测量信息可通过下角标“2”表示;当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再次建立网络链接时,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三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上报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三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当终端的SINR低于SINR的门限值时,则终端很大概率会与网络设备中断链接,即掉线脱网的概率极高。具体的,由于SINR=S/(I+N)=(N×RSRP)/(RSSI-N×RSRP)=RSRQ/(1-RSRQ);其中,S表示有用信号;I表示干扰信号;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则终端可正常解调的SINR的门限值不低于RSRQ2/(1-RSRQ2);所述不低于RSRQ1/(1-RSRQ1)即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其中,下标“2”表示配置上行CA后、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的网络链接断开后获得的测量数据,即所述第三测量信息中的数据;则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满足RSRQ2/(1-RSRQ2)≤SINRUE。进一步地,在配置上行CA后,一方面,在未检测到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路断开的场景下,通过每一次获得的测量信息(记为第一测量信息)迭代第二预设门限满足的第一范围,若最新获得的第一范围包含之前获得的第一范围,则更新所述第一范围,从而逼近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的真实范围;另一方面,在检测到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路断开的场景下,可基于获得的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所在范围,例如不高于RSRQ1/(1-RSRQ1)且不低于RSRQ2/(1-RSRQ2);则可选定上述范围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判断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是否断开,具体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可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重配(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用于配置上行CA,同时还可用于配置终端进行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周期性的上报,上报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1毫秒;终端根据接收到的RRC连接重配信息会按预设的周期上报CQI;当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终端上报的CQI,表明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中断;当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终端上报的CQI,表明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已中断,终端已脱网。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包括: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当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网络设备结合终端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的自干扰情况综合判定是否配置上行载波聚合,避免由于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其接收载波的灵敏度急剧恶化导致掉线脱网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聚合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终端连续上报的至少两组第二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步骤302:基于至少两个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二参数。
步骤303:当所述第二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配置所述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步骤304: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判断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是否断开;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执行步骤305至步骤307;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执行步骤308。
步骤305:获得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三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步骤306:基于所述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移动速度。
步骤307:当所述第三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对应的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的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以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
步骤308: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与所述终端再次建立网络链接后,获得所述终端记录的第四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四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的网络链接断开时、所述终端记录的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链路质量;所述第四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的网络链接断开时的位置信息。
步骤309:基于所述终端的第四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第四移动速度。
步骤310:当所述第四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四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对应的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的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
步骤311:基于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门限值修正后的第二预设门限值。
步骤312:基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和获得的第一参数指示是否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的测量信息包括第一测量信息、第三测量信息和第四测量信息;上述测量信息中具体可以包括RSRP、RSRQ以及RSSI等信息。区别在于,前述“第一”表示配置载波聚合之前获得的信息;“第三”表示配置载波聚合之后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路未断开时获得的信息;“第四”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路断开后获得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可连续获得终端上报的至少两组第二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具体可以为所述终端的GPS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可基于获得的两个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两个第一位置信息的时间间隔,基于所述两个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时间间隔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速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在初始状态下未配置上行CA,则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对应的干扰程度的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具体可以为SINR,所述SINR可通过表达式SINR=S/(I+N)=(N×RSRP)/(RSSI-N×RSRP)=RSRQ/(1-RSRQ)获得。其中,S表示有用信号;I表示干扰信号;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判断计算获得的第二移动速度是否不高,并且获得的第二参数是否较高;其中,判定所述第二移动速度是否不高,具体可通过判断所述第二移动速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实现,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为常规自行车车速,例如所述第二阈值为15公里每小时;当然,所述第一阈值不限于为15公里每小时,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在不高于60公里每小时的数值范围内、按照实际需求预先配置。其中,判定所述第二参数是否较高,具体可通过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实现;其中,在初始状态下,即在首次判断是否进行CA配置的场景下,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配置第一预设门限值为10dB作为初始条件,即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例如SINR)>10dB作为是否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的初始条件。
本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是否断开,具体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可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用于配置上行CA,同时还可用于配置终端进行CQI周期性的上报,上报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1毫秒;终端根据接收到的RRC连接重配信息会按预设的周期上报CQI;当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终端上报的CQI,表明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中断;当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终端上报的CQI,表明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已中断,终端已脱网。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在确定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基于获得的终端上报的RSRP、RSRQ以及RSSI等信息通过预设迭代方式确定终端解调的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为了区别于步骤301至步骤303中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在确定门限值、且处于连接态(即网络设备与终端的网络链接未中断)时,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的终端上报的RSRP、RSRQ以及RSSI等信息记为第三测量信息,获得的终端的位置信息记为第三位置信息。
具体的,在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所述网络设备可确定终端正常解调的SINR门限值不高于RSRQ1/(1-RSRQ1),所述不高于RSRQ1/(1-RSRQ1)即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其中,下标“1”表示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获得的第三测量数据。所述网络设备记录该门限值用于后续判断是否给终端配置上行CA的依据,但该门限值会视情况进行不断修正以逼近实际的终端解调SINR门限。一旦网络设备得到了近似的终端解调SINR门限值(记为SINRUE),结合获得的RSRP、RSRQ、RSSI以及终端自干扰强度IUE等就可以明确得出实际可配置终端上行CA而不会导致终端脱网的场景。
另一方面,当终端脱网时,终端会记录终端脱网之前的RSRP、RSRQ以及RSSI等第四测量信息以及终端的第四位置信息;当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再次建立网络链接时,所述终端将所述第四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四位置信息上报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四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四位置信息。具体的,当终端的SINR低于SINR的门限值时,则终端很大概率会与网络设备中断链接,即掉线脱网的概率极高。具体的,由于SINR=S/(I+N)=(N×RSRP)/(RSSI-N×RSRP)=RSRQ/(1-RSRQ);其中,S表示有用信号;I表示干扰信号;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则终端可正常解调的SINR的门限值不低于RSRQ2/(1-RSRQ2);所述不低于RSRQ1/(1-RSRQ1)即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其中,下标“2”表示配置上行CA后、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的网络链接断开后获得的数据,即所述第四测量信息中的数据;则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满足RSRQ2/(1-RSRQ2)≤SINRUE。另一方面,所述网络设备可确定终端接收到的干扰强度不低于(RSSI2-N×RSRP2)-(RSSI0-N×RSRP0);其中,下标“2”表示配置上行CA后、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的网络链接断开后获得的数据;下标“0”表示配置上行CA前获得的数据。
基于上述描述,所述网络设备采用迭代的方式,即获得的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即RSRQ1/(1-RSRQ1)≥SINRUE且RSRQ2/(1-RSRQ2)≤SINRUE这一取值范围,在所述取值范围中取最小值作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本实施例步骤312中,在满足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和获得的第一参数指示是否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实施例一所示;考虑到终端配置上行CA后收到的子干扰情况,所述第一参数满足:N×RSRP/[(RSSI-N×RSRP)+IUE];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其中,下标“1”表示配置上行CA后获得第一测量数据中的数据,下标“0”表示配置上行CA前获得的第二测量数据的数据;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其中,判定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的依据是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其中,SINRUE为终端可正常解调的SINR的门限值(即本实施例中通过迭代逼近的方式获得的第二预设门限值);当所述第一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时,不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参数(即SINR)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行CA开启后带来的干扰程度在RSRP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SINR的降低幅度来进行判断。但有时SINR的降低不一定是因为干扰变强了,也有可能是因为有用信号降低了,最常见的是移动场景下由于终端移动到弱覆盖区使得有用信号降低导致了SINR降低。因此,除了结合终端的移动速度作为判断是否配置上行CA的因素之外,还可以包括判断终端所处的信号强度是否较弱,具体可通过判断RSRP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从而确定终端所处的信号强度是否较弱;当RSRP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终端所处的信号强度较强;当RSRP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可确定终端所处的信号强度较弱。在判断是否配置上行CA的因素中,可增加终端所处的信号强度较弱的应用场景,即在满足终端的移动速度不高且终端所处的信号强度较弱时,对表征终端对应的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与预先确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从而基于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配置终端上行CA。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网络设备结合终端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的自干扰情况综合判定是否配置上行载波聚合,避免由于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其接收载波的灵敏度急剧恶化导致掉线脱网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网络设备通过终端处于连接态上报的信息以及终端脱网时记录的信息迭代计算终端解调门限值(即本申请中的第二预设门限值),通过迭代逼近的方法确定出趋近于终端的实际解调门限值,如此,在另一方面也免由于终端配置上行载波聚合后其接收载波的灵敏度急剧恶化导致掉线脱网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信息获取单元41、信息处理单元42和配置单元43;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41,用于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将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
所述配置单元4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43,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当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满足:N×RSRP/[(RSSI-N×RSRP)+IUE];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
其中,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RSSI1和RSRP1分别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0和RSRP0分别表示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中各处理模块的功能,可参照前述载波聚合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中各处理模块,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可参照图4所示,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信息获取单元41、信息处理单元42和配置单元43;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41,用于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前,获得所述终端连续上报的至少两组第二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用于基于至少两个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二参数;
所述配置单元43,用于当所述第二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配置所述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41,还用于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将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的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
所述配置单元43,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41,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获得网络链接断开前所述终端记录的第三测量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三移动速度;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选定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中的最小值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42,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干扰参数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1/(1-RSRQ1)≥SINRUE;其中,RSRQ1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还用于当所述第三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2/(1-RSRQ2)≤SINRUE
其中,RSRQ2表示所述第三测量信息中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满足:N×RSRP/[(RSSI-N×RSRP)+IUE];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
其中,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RSSI1和RSRP1分别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0和RSRP0分别表示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43,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当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中各处理模块的功能,可参照前述载波聚合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中各处理模块,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所述网络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由基站实现。所述网络设备中的信息处理单元42和配置单元43,在实际应用中均可由所述网络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网络设备中的信息获取单元41,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
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前,所述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之前,获得所述终端连续上报的至少两组第二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基于至少两个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二参数;
当所述第二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配置所述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
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获得网络链接断开前所述终端记录的第三测量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三移动速度;
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
选定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中的最小值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干扰参数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1/(1-RSRQ1)≥SINRUE;其中,RSRQ1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包括:
当所述第三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2/(1-RSRQ2)≤SINRUE
其中,RSRQ2表示所述第三测量信息中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当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满足:
N×RSRP/[(RSSI-N×RSRP)+IUE];
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
其中,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RSSI1和RSRP1分别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0和RSRP0分别表示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信息获得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配置单元;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当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后,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将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配置载波聚合后所述终端受到的干扰;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前,获得所述终端连续上报的至少两组第二测量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信息表征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链路质量;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至少两个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二参数;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参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配置所述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表征终端干扰程度的第一参数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修正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为第二预设门限值;
相应的,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判断是否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未断开时,基于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一范围;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网络链接断开时,获得网络链接断开前所述终端记录的第三测量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三移动速度;基于所述第三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满足的第二范围;选定所述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二范围中的最小值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1/(1-RSRQ1)≥SINRUE;其中,RSRQ1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还用于当所述第三移动速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三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SINRUE满足:
RSRQ2/(1-RSRQ2)≤SINRUE
其中,RSRQ2表示所述第三测量信息中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速度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当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继续配置终端上行载波聚合。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满足:N×RSRP/[(RSSI-N×RSRP)+IUE];其中,其中,IUE表示配置载波聚合后的受到的干扰;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
IUE=(RSSI1-N×RSRP1)-(RSSI0-N×RSRP0);
其中,N表示环境噪声信号;RSSI1和RSRP1分别表示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0和RSRP0分别表示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CN201610995394.8A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08075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5394.8A CN108075865B (zh)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5394.8A CN108075865B (zh)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5865A true CN108075865A (zh) 2018-05-25
CN108075865B CN108075865B (zh) 2019-10-22

Family

ID=6215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5394.8A Active CN108075865B (zh)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758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2157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3154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036814A1 (en) * 2012-08-03 2014-02-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68308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载波聚合实现方法、载波可用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71769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成员载波选择方法及设备
US20160198439A1 (en) * 2013-08-19 2016-07-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related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3154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036814A1 (en) * 2012-08-03 2014-02-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198439A1 (en) * 2013-08-19 2016-07-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related signaling
CN10468308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载波聚合实现方法、载波可用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71769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成员载波选择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2157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5865B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0795B2 (en) Measure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US20220295323A1 (en)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user device
EP2764717B1 (en) Using form factor information in radio network operations
US6122505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ase stations having test capabilities
US8830858B2 (en) Utilizing scanne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11197185B2 (en) NR CSI-RS based beam failure detection/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FR2
WO2012093366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 neighbor cell relation repor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211972A1 (en) Control of Search and/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Based on Frequency Range Preference
US20220014943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1756426B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1954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1386741B (zh) 一种链路恢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8065864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a coverage hole from a coverage area
CN105635980A (zh) 一种上行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930367B1 (en)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1196979A1 (zh) 一种rrm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13692011B (zh) 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075865B (zh)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EP3618298B1 (en)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5050107A (zh) 射频探针及其探测Wi-Fi报文的方法
JP731874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監視局、不具合検知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JP740083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監視局、不具合検知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11512662A (zh) 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8668316A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50133059A1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