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1836A -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1836A
CN108061836A CN201711442581.4A CN201711442581A CN108061836A CN 108061836 A CN108061836 A CN 108061836A CN 201711442581 A CN201711442581 A CN 201711442581A CN 108061836 A CN108061836 A CN 108061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sub
antenna
reverberation unit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25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宇鑫
李福荣
张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WA-TECH INFORMATION SYSTEM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WA-TECH INFORMATION SYST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WA-TECH INFORMATION SYSTEM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WA-TECH INFORMATION SYSTEM
Priority to CN2017114425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18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61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18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1Measuring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sources to, or emission from, the device under test, e.g. EMC, EMI, EMP or ESD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其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包括:电磁屏蔽室,具有检测区域;源搅拌组件,位于电磁屏蔽室内,源搅拌组件包括能够发射信号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具有多个子天线,且多个子天线可选择性地发射信号;遮挡部,设置在源搅拌组件和检测区域之间,以对天线装置发射的信号进行折射。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测试速度慢,且装配较为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混响装置具有大尺寸且由高导电反射墙面构成的电磁屏蔽室,腔室中通常安装一个或几个机械式搅拌器或调谐器,通过搅拌器的转动改变腔室的边界条件,进而在腔室内形成一致均匀、各向同性和随机极化的电磁环境。或者采用变化发射天线位置,使激励条件改变,从而使腔体内电磁场达到一致均匀的形式。
其中,电磁混响装置的搅拌器结构可以分为机械搅拌和源搅拌,机械搅拌就是在混响室内安装机械结构的扇叶型搅拌器扰动电磁场,改变混响室内的谐振条件,从而达到搅拌均匀电磁场的效果。源搅拌就是通过改变混响室内发射源的位置,改变激励条件而达到搅拌电磁场达到均匀的目的。
目前,通常使用的源搅拌器为机械源搅拌器,即把发射天线放置在一个机械臂上旋转,从而改变发射源位置。然而,机械源搅拌器导致电磁混响室的结构较为复杂,装配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测试速度慢,且装配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包括:电磁屏蔽室,具有检测区域;源搅拌组件,位于电磁屏蔽室内,源搅拌组件包括能够发射信号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具有多个子天线,且多个子天线可选择性地发射信号;遮挡部,设置在源搅拌组件和检测区域之间,以对天线装置发射的信号进行折射。
进一步地,天线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电磁屏蔽室的侧壁上;子天线,多个子天线在主体上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源搅拌组件还包括开关,开关与天线装置电连接,以控制多个子天线选择性地发射信号。
进一步地,开关包括多个子开关,且多个子开关与多个子天线一一对应地设置,子开关具有连通状态及断开状态,当子开关处于连通状态时,子天线发射信号;当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子天线不能够发射信号,其中,部分或全部子开关可同时处于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子开关为射频开关。
进一步地,源搅拌组件还包括:多个线缆,多个线缆与多个子开关一一对应地设置,通过线缆将子开关与子天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遮挡部为金属板,且金属板的部分边缘与电磁屏蔽室的内壁接触,以将电磁屏蔽室分成安装腔和测试腔,检测区域位于测试腔内,源搅拌组件位于安装腔内,由金属板折射后的信号进入测试腔内。
进一步地,金属板的高度小于等于电磁屏蔽室的高度的一半,且主体在金属板内的正投影位于金属板内。
进一步地,检测区域为立方体区域,且检测区域距离金属板的最小距离L1与电磁屏蔽室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
进一步地,金属板距离主体的最小距离L2与电磁屏蔽室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
进一步地,电磁屏蔽室的侧壁与检测区域之间具有最小距离L3与电磁屏蔽室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
进一步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还包括:机械式搅拌器,设置在电磁屏蔽室的侧壁上且与源搅拌组件连接,机械式搅拌器能够带动源搅拌组件进行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搅拌方法,采用上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搅拌方法包括:步骤S1: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源搅拌组件放置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磁屏蔽室内;步骤S2:选择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子天线作为第一个发射源,且将第一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第一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遮挡部的折射后进入至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检测区域内;步骤S3:断开第N个发射源与电源的连接,将与构成第N个发射源的个数和/或位置不同的其他子天线作为第N+1个发射源,且将第N+1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第N+1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遮挡部的折射后进入至检测区域内,其中N大于等于1,N为整数;步骤S4:直至第n个发射源发射完信号,N+1小于等于n,n为整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全部子天线阵列排布,其中,一列或多列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一行或多行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处于对角线上的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阵列中一个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全部子天线阵列排布,其中,一列或多列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一行或多行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处于对角线上的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阵列中一个子天线构成第n个发射源。
进一步地,在步骤S2和步骤S3中,操作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一个子开关或多个子开关,以使子开关与电源连接或断开连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第N个发射源依次与电源连接,且间隔时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搅拌方法,采用上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搅拌方法包括:步骤S1: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源搅拌组件放置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磁屏蔽室内,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机械式搅拌器安装在电磁屏蔽室的侧壁上且与源搅拌组件连接;步骤S2:将机械式搅拌器与电源连接并使其旋转,在机械式搅拌器驻留的角度位置处一个或多个子天线发射信号;步骤S3:待机械式搅拌器完成一个周期的旋转,源搅拌组件完全信号发射。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各角度位置处投入使用的子天线的个数和/或位置不同。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各角度位置之间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机械式搅拌器在各角度位置处具有驻留时间t,且驻留时间t大于等于0.5s。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包括电磁屏蔽室、源搅拌组件及遮挡部。其中,电磁屏蔽室具有检测区域。源搅拌组件位于电磁屏蔽室内,源搅拌组件包括能够发射信号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具有多个子天线,且多个子天线可选择性地发射信号。遮挡部设置在源搅拌组件和检测区域之间,以对天线装置发射的信号进行折射。这样,天线装置内的子天线能够选择性地发射信号,且子天线发射的信号能够在遮挡部上进行折射,以使被折射后的信号能够进入电磁屏蔽室内的检测区域。在天线装置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操作一个或多个子天线同时发射信号,能够实现不同个数、不同位置处子天线的多种组合发射信号方式,进而使得电磁屏蔽室内的场强一致、均匀,且提高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测试速度。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源搅拌结构相比,本申请中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容易,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装配、加工耗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测试速度慢,且装配较为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电磁屏蔽室;11、检测区域;21、天线装置;211、子天线;212、主体;30、遮挡部;40、开关;41、子开关;5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测试速度慢,且装配较为不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包括电磁屏蔽室10、源搅拌组件及遮挡部30。其中,电磁屏蔽室10具有检测区域11。源搅拌组件位于电磁屏蔽室10内,源搅拌组件包括能够发射信号的天线装置21,天线装置21具有多个子天线211,且多个子天线211可选择性地发射信号。遮挡部30设置在源搅拌组件和检测区域11之间,以对天线装置21发射的信号进行折射。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天线装置21内的子天线211能够选择性地发射信号,且子天线211发射的信号能够在遮挡部30上进行折射,以使被折射后的信号能够进入电磁屏蔽室10内的检测区域。在天线装置21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操作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同时发射信号,能够实现不同个数、不同位置处子天线211的多种组合发射信号方式,进而使得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一致、均匀,且提高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测试速度。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源搅拌结构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容易,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装配、加工耗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装配较为不便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遮挡部30的目的是避免子天线211到检测区域11有直射径,防止检测区域11受到直射径的干扰而影响电磁屏蔽室10内场强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在电磁屏蔽室10内加入额外的机械设备,进而减小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工作噪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此外,机械设备寿命较短,一旦出现问题,还会存在安全隐患,而本实施例中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提高了使用安全系数。
如图1所示,天线装置21包括主体212及子天线211。其中,主体212设置在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上。多个子天线211在主体212上阵列分布。这样,多个子天线211在主体212上矩形阵列,则使得天线装置21的辐射方向均不同,能够更大程度上的使电磁屏蔽室10被搅拌均匀。
具体地,在子天线211切换过程中,可以单独切换某子天线211轮流工作,也可以组合为多个子天线211同时工作,形成多种组合的形式工作,增加了源搅拌的数目。在源搅拌组件运行过程中,天线装置21具有以下几种工作模式:
a)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沿着矩形阵列的行或者列依次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
b)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沿着S形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
c)一行或多行子天线211依次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
d)一列或多列子天线211依次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
e)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沿矩形阵列的对角线依次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
其中,天线装置21可以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发射信号,且每次发射信号的子天线211的个数或者位置不同,或个数和位置均不同。经过多次信号发射,以使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电场强度)一致、均匀。
可选地,天线装置21进行至少100次信号发射。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值更加均匀、统一。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发射次数不限于此,针对不同尺寸大小的电磁屏蔽室10选择合适的发射次数即可。可选地,也可以采用50次、60次或更多次。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部分子天线形成天线组,各天线组内的子天线同时向检测区域发射信号。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天线装置内子天线的布局简单,容易操作。
如图1所示,源搅拌组件还包括开关40,开关40与天线装置21电连接,以控制多个子天线211选择性地发射信号。这样,开关40可采取各子天线211单独切换,轮流工作的方式,亦可以使用两个或多个子天线211组合切换、轮流工作的方式进行源搅拌。
具体地,通过操作开关40即可实现对子天线211的工作状态的切换,如子天线211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或子天线211不能够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以达到对电磁屏蔽室10进行源搅拌的目的,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天线装置21的操作更加容易、方便,缩短操作耗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开关40为高速射频开关箱。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天线装置21的操作更加简便、容易。
如图1所示,开关40包括多个子开关41,且多个子开关41与多个子天线211一一对应地设置,子开关41具有连通状态及断开状态,当子开关41处于连通状态时,子天线211发射信号;当子开关41处于断开状态时,子天线211不能够发射信号,其中,部分或全部子开关41可同时处于连通状态。这样,一个子天线211通过一个线缆50与一个子开关41连接,则通过操作子开关41即可实现对与其电连接的子天线211的工作状态切换。同时,子开关41的结构小巧,减少占用空间,进而增大了检测区域11。
具体地,源搅拌组件还包括多个线缆50。其中,多个线缆50与多个子开关41一一对应地设置,通过线缆50将子开关41与子天线211电连接。操作子开关41处于连通状态时,与其电连接的子天线211能够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操作子开关41处于断开状态时,与其电连接的子天线211不能够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子天线211的操作更加容易方便,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子开关41与子天线2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子开关41与子天线211直接安装在一起,从而降低了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子开关41为射频开关。这样,射频开关的切换在纳秒级别,所以使用射频切换开关的方式切换不同位置、不同个数的子天线211,极大的提高了测试速度,比机械形式的源搅拌器更快速的完成测试。同时,射频开关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成本低,耗电低,易于安装,可靠性高等优点,进而使得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更加容易操作,提高其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工作时,信号源通过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上的穿线孔连接至射频开关的直通通路,以对子天线211进行控制。
可选地,射频开关可使用固态开关或电子开关,从而达到良好的天线间隔离度。
需要说明的是,子开关41的类型不限于此。可选地,子开关41为按钮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部30为金属板,且金属板的部分边缘与电磁屏蔽室10的内壁接触,以将电磁屏蔽室10分成安装腔和测试腔,检测区域11位于测试腔内,源搅拌组件位于安装腔内,由金属板折射后的信号进入测试腔内。
可选地,金属板为镀锌钢板。镀锌钢板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够延长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加工、制造成本。
如图1所示,金属板的高度小于等于电磁屏蔽室10的高度的一半,且主体212在金属板内的正投影位于金属板内。这样,上述设置能确保金属板能够将主体212遮挡住,可有效防止子天线211直射径的产生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如图1所示,检测区域11为立方体区域,且检测区域11距离金属板的最小距离L1与电磁屏蔽室10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保证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使得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得以均匀、统一。
具体地,最低工作频率f的计算公式如下:
fI,m,n=150((I/L)2+(m/W)2+(n/H)2)0.5
其中,I,m,n是一组至少2个不为零的整数;L为电磁屏蔽室10的长度;W为电磁屏蔽室10的宽度;H为电磁屏蔽室10的高度。通常地,常用的电磁屏蔽室10的最低工作频率f如表1所示:
表1常用电磁屏蔽室10的最低工作频率f取值
长度L、宽度W、高度H(m) 参数(I、m、n) 最低工作频率f(MHz)
1、2、2 0、1、1 106
2、3、3 0、1、1 70.7
3、4、4 0、1、1 50
5、6、6 0、1、1 32.9
如图1所示,金属板距离主体212的最小距离L2与电磁屏蔽室10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保证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使得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得以均匀、统一。
如图1所示,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与检测区域11之间具有最小距离L3与电磁屏蔽室10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保证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使得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得以均匀、统一。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搅拌方法,采用上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搅拌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源搅拌组件放置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磁屏蔽室10内;
步骤S2:选择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作为第一个发射源,且将第一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第一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遮挡部30的折射后进入至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检测区域11内;
步骤S3:断开第N个发射源与电源的连接,将与构成第N个发射源的个数和/或位置不同的其他子天线211作为第N+1个发射源,且将第N+1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第N+1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遮挡部30的折射后进入至检测区域11内,其中N大于等于1,N为整数;
步骤S4:直至第n个发射源发射完信号,N+1小于等于n,n为整数。
具体地,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工作时,先将源搅拌组件放置在电磁屏蔽室10内,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1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待第1个发射源发射信号完毕后,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2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之后,待第2个发射源发射信号完毕后,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3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依次进行,直至第n个发射源发射完信号,则使得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均匀、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全部子天线211阵列排布,其中,一列或多列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一行或多行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处于对角线上的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阵列中一个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具体地,如第1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一列子天线211形成,第2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二列子天线211形成,第3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三列子天线211形成,第4个发射源可以由第四列子天线211形成,第5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一行子天线211形成,第6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二行子天线211形成,第7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一行和第二行子天线211形成,第8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一行和处于对角线上的子天线211形成,第9个发射源可以由第一行和第一个子天线211形成等等。
具体地,在步骤S2中,全部子天线211阵列排布,其中,一列或多列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一行或多行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处于对角线上的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阵列中一个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这样,第n个发射源为最后一个发射源,其子天线211的组合形式有很多种,只要与之前发射源的组合方式不同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和步骤S3中,操作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一个子开关41或多个子开关41,以使子开关41与电源连接或断开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第N个发射源依次与电源连接,且间隔时间相同。这样,通过操作与第N个发射源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子开关41,以使第N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或断开连接,以实现各发射源依次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同时,第n个发射源也能够与电源连接,以向检测区域11发射信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的测量方法,采用上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源搅拌组件放置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磁屏蔽室10内;
步骤S2:选择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作为第一个发射源,且将第一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第一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遮挡部30的折射后进入至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检测区域11内,在检测区域11内得出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E1
步骤S3:断开第N个发射源与电源的连接,将与构成第N个发射源的个数和/或位置不同的其他子天线211作为第N+1个发射源,且将第N+1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第N+1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遮挡部30的折射后进入至检测区域11内,在检测区域11内得出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E N+1,其中N大于等于1,N为整数;
步骤S4:直至第n个发射源发射完信号,确定n个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且将n个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做平均值确定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E,其中,N+1小于等于n,n为整数。
具体地,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工作时,先将源搅拌组件放置在电磁屏蔽室10内,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1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发射信号后,在测试区域进行测量,完毕后,由射频开关切换至天线组中的另一个天线单元工作,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天线单元切换完毕,测试完成。
具体地,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工作时,先将源搅拌组件放置在电磁屏蔽室10内,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1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在检测区域11测量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E1,待第1个发射源发射信号完毕后,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2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在检测区域11测量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E2,待第2个发射源发射信号完毕后,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3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在检测区域11测量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场值E3,依次进行,直至第n个发射源发射完信号,则使得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均匀、一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还包括机械式搅拌器。其中,机械式搅拌器设置在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上且与源搅拌组件连接,机械式搅拌器能够带动源搅拌组件进行旋转。这样,结合机械式搅拌器的同时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电磁场搅拌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搅拌方法,采用上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搅拌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源搅拌组件放置在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磁屏蔽室10内,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机械式搅拌器安装在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上且与源搅拌组件连接;
步骤S2:将机械式搅拌器与电源连接并使其旋转,在机械式搅拌器驻留的角度位置处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发射信号;
步骤S3:待机械式搅拌器完成一个周期的旋转,源搅拌组件完全信号发射。
具体地,以源搅拌组件为主、机械式搅拌器为辅,机械式搅拌器在某一初始位置时开始旋转,转过第1个角度后驻留在该角度位置处,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1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待第1个发射源发射信号完毕后,机械式搅拌器带动源搅拌组件转过第2个角度后驻留在该角度位置处,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2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待第2个发射源发射信号完毕后,机械式搅拌器带动源搅拌组件转过第3个角度后驻留在该角度位置处,操作开关40并使得第3个发射源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依次进行,待机械式搅拌器完成一个周期的旋转后,则使得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均匀、一致。
具体地,在步骤S2中,各角度位置处投入使用的子天线211的个数和/或位置不同。这样,上设置使得各发射源的辐射方向不同,进而提高电磁屏蔽室10内的场强的均匀性、一致性。
具体地,在步骤S2中,各角度位置之间的夹角相同。这样,机械式搅拌器带动源搅拌组件匀速转动,且在间隔相同的位置处进行信号发射,则使得机械式搅拌器的运动更加规律,更易实现,使得工作人员对机械式搅拌器的操作更加简便,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式搅拌器在各角度位置处具有驻留时间t,且驻留时间t大于等于0.5s。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发射源均能够向检测区域11内发射信号,提高源搅拌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天线装置内的子天线能够选择性地发射信号,且子天线发射的信号能够在遮挡部上进行折射,以使被折射后的信号能够进入电磁屏蔽室内的检测区域。在天线装置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操作一个或多个子天线同时发射信号,能够实现不同个数、不同位置处子天线的多种组合发射信号方式,进而使得电磁屏蔽室内的场强一致、均匀,且提高了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测试速度。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源搅拌结构相比,本申请中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容易,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装配、加工耗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装配较为不便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屏蔽室(10),具有检测区域(11);
源搅拌组件,位于所述电磁屏蔽室(10)内,所述源搅拌组件包括能够发射信号的天线装置(21),所述天线装置(21)具有多个子天线(211),且多个所述子天线(211)可选择性地发射信号;
遮挡部(30),设置在所述源搅拌组件和所述检测区域(11)之间,以对所述天线装置(21)发射的信号进行折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21)包括:
主体(212),设置在所述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上;
所述子天线(211),多个所述子天线(211)在所述主体(212)上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搅拌组件还包括开关(40),所述开关(40)与所述天线装置(21)电连接,以控制多个所述子天线(211)选择性地发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40)包括多个子开关(41),且多个所述子开关(41)与多个所述子天线(211)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子开关(41)具有连通状态及断开状态,当所述子开关(41)处于所述连通状态时,所述子天线(211)发射信号;当所述子开关(41)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子天线(211)不能够发射信号,其中,部分或全部所述子开关(41)可同时处于所述连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开关(41)为射频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搅拌组件还包括:
多个线缆(50),多个所述线缆(50)与多个所述子开关(41)一一对应地设置,通过所述线缆(50)将所述子开关(41)与所述子天线(21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0)为金属板,且所述金属板的部分边缘与所述电磁屏蔽室(10)的内壁接触,以将所述电磁屏蔽室(10)分成安装腔和测试腔,所述检测区域(11)位于所述测试腔内,所述源搅拌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由所述金属板折射后的信号进入所述测试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电磁屏蔽室(10)的高度的一半,且所述主体(212)在所述金属板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金属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区域(11)为立方体区域,且所述检测区域(11)距离所述金属板的最小距离L1与所述电磁屏蔽室(10)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距离所述主体(212)的最小距离L2与所述电磁屏蔽室(10)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与所述检测区域(11)之间具有最小距离L3与所述电磁屏蔽室(10)在最低工作频率f时对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还包括:
机械式搅拌器,设置在所述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源搅拌组件连接,所述机械式搅拌器能够带动所述源搅拌组件进行旋转。
13.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所述搅拌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源搅拌组件放置在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磁屏蔽室(10)内;
步骤S2:选择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作为第一个发射源,且将所述第一个发射源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遮挡部(30)的折射后进入至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检测区域(11)内;
步骤S3:断开第N个发射源与所述电源的连接,将与构成所述第N个发射源的个数和/或位置不同的其他子天线(211)作为第N+1个发射源,且将所述第N+1个发射源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N+1个发射源发射的信号经过所述遮挡部(30)的折射后进入至所述检测区域(11)内,其中N大于等于1,N为整数;
步骤S4:直至第n个发射源发射完信号,N+1小于等于n,n为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全部所述子天线(211)阵列排布,其中,
一列或多列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
一行或多行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
处于对角线上的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
阵列中一个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全部所述子天线(211)阵列排布,其中,
一列或多列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
一行或多行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
处于对角线上的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和/或
阵列中一个所述子天线(211)构成第n个发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3中,操作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一个子开关(41)或多个子开关(41),以使所述子开关(41)与所述电源连接或断开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第N个发射源依次与所述电源连接,且间隔时间相同。
18.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所述搅拌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源搅拌组件放置在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电磁屏蔽室(10)内,将所述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的机械式搅拌器安装在所述电磁屏蔽室(10)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源搅拌组件连接;
步骤S2:将机械式搅拌器与电源连接并使其旋转,在所述机械式搅拌器驻留的角度位置处一个或多个子天线(211)发射信号;
步骤S3:待所述机械式搅拌器完成一个周期的旋转,所述源搅拌组件完全信号发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各角度位置处投入使用的所述子天线(211)的个数和/或位置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各角度位置之间的夹角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搅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搅拌器在各所述角度位置处具有驻留时间t,且所述驻留时间t大于等于0.5s。
CN201711442581.4A 2017-12-26 2017-12-26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Pending CN1080618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2581.4A CN108061836A (zh) 2017-12-26 2017-12-26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2581.4A CN108061836A (zh) 2017-12-26 2017-12-26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1836A true CN108061836A (zh) 2018-05-22

Family

ID=6214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2581.4A Pending CN108061836A (zh) 2017-12-26 2017-12-26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18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314A (zh) * 2018-08-03 2019-01-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新型搅拌方式电波混响室及混响方法
CN110082608A (zh) * 2019-04-28 2019-08-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降低混响室测量不确定度的电调电磁波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源搅拌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1389A (zh) * 2005-01-24 2005-08-3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混响室天线搅拌调谐和对称模发射技术和装置
US20080127756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Horton Nathaniel T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of an enclosure or cavity using a discrete frequency stir method
CN101523228A (zh) * 2006-09-14 2009-09-02 欧洲航空防务与空间公司Eads法国 混响室
US20100231232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tir an Electromagnetic (EM) Field
CN102749529A (zh) * 2011-04-20 2012-10-24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紧缩场天线测量系统
CN103558422A (zh) * 2013-10-31 2014-02-05 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混响室的机械搅拌、源搅拌的混合搅拌装置及方法
CN104133126A (zh) * 2014-07-01 2014-11-05 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室及其搅拌方法
CN106471383A (zh) * 2014-01-30 2017-03-01 兰洛斯公司 用于测试与车辆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88794A (zh) * 2017-01-22 2017-05-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混响室中的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1389A (zh) * 2005-01-24 2005-08-3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混响室天线搅拌调谐和对称模发射技术和装置
CN101523228A (zh) * 2006-09-14 2009-09-02 欧洲航空防务与空间公司Eads法国 混响室
US20080127756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Horton Nathaniel T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of an enclosure or cavity using a discrete frequency stir method
US20100231232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tir an Electromagnetic (EM) Field
CN102749529A (zh) * 2011-04-20 2012-10-24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紧缩场天线测量系统
CN103558422A (zh) * 2013-10-31 2014-02-05 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混响室的机械搅拌、源搅拌的混合搅拌装置及方法
CN106471383A (zh) * 2014-01-30 2017-03-01 兰洛斯公司 用于测试与车辆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33126A (zh) * 2014-07-01 2014-11-05 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源搅拌电磁混响室及其搅拌方法
CN106788794A (zh) * 2017-01-22 2017-05-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混响室中的测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RAZIANO CERRI ET.AL: "Array of Antennas Design for the Source Stirring Technique", 《PROCEEDINGS, 20TH INT. ZURICH SYMPOSIUM ON EMC》 *
岳崇毅: "基于阵列天线的源搅拌混响室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314A (zh) * 2018-08-03 2019-01-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新型搅拌方式电波混响室及混响方法
CN110082608A (zh) * 2019-04-28 2019-08-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降低混响室测量不确定度的电调电磁波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源搅拌方法
CN110082608B (zh) * 2019-04-28 2020-07-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降低混响室测量不确定度的电调电磁波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源搅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1836A (zh) 源搅拌电磁混响装置及其搅拌方法
Altshuler Electrically small self-resonant wire antennas optimized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Katukuri et al. Ab initio determination of excitation energies and magnetic couplings in correlated quasi-two-dimensional iridates
DE69730571T2 (de) Di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US20070046408A1 (en) Magnet-shun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7154534A (zh) 使来自无线功率磁谐振器的功率产量最大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92227B (zh) 一种采用圆极化螺旋天线作为辐射器的微波炉
CN106483862A (zh) 功能列表智能排序的方法、系统和智能设备
Unnsteinsson et al. Generalized Pareto ranking bisection for computationally feasible multiobjective antenna optimization
Li et al. Constraining natural SUSY via the Higgs coupling and the muon anomalous magnetic moment measurements
Yazid et al. A sierpinski arrowhead curve slot vivaldi antenna for microwave head imaging system
US20200254420A1 (en) Electromagnetic Reactor
WO2013021285A1 (en) Controlling boundary conditions imposed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Soo et al. Propagation measurement of a natural cave-turned-wine-cellar
Kumar et al. Intera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 human body
Osepchuk Source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wave/RF radiation.
CN107285757A (zh) 一种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Uniform near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metasurface-based resonator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KR101051474B1 (ko) 수맥파 및 전자파를 차단하는 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Ylä-Oijala et al. Characteristic mode analysis of mobile and wearable antennas in lossy environment
US3296405A (en) Microwave oven
King Electric fields induced in cells in the bodies of amateur radio operators by their transmitting antennas
Vasilev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N CITIES AND RESIDENTIAL AREAS: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N CITIES AND RESIDENTIAL AREAS
Karthikeyan et al. Desig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F Antenna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
CN217985083U (zh) 一种5g毫米波终端ota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