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5404A -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55404A CN108055404A CN201711421116.2A CN201711421116A CN108055404A CN 108055404 A CN108055404 A CN 108055404A CN 201711421116 A CN201711421116 A CN 201711421116A CN 108055404 A CN108055404 A CN 1080554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erson
- contacts
- group
- terminal
- defa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通知提醒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通知对应的联系人,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若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若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不进行通知提醒;其中,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本申请实例中,当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该预设联系人群组内联系人的通知时,终端能够跳过免打扰机制,对通知进行通知提醒,从而避免遗漏重要联系人的通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知提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突如其来的来电或短信对当前进行的重要事务造成干扰,在进行重要事务时,用户通常会将终端设置成免打扰模式。
相关技术中,终端在系统设置中提供了免打扰设置入口,用户通过该入口即可快速设置终端进入免打扰模式。当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来电或短信时,终端将不会对来电或短信进行声音或振动提醒。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可以用于解决免打扰模式下,终端对所有来电和短信均不进行提醒,导致重要来电或短信遗漏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知提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通知对应的联系人,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若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若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不进行通知提醒;
其中,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知提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通知对应的联系人,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提醒模块,用于当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禁止提醒模块,用于当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不进行通知提醒;
其中,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知提醒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知提醒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预先设置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预设联系人群组,当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该预设联系人群组内联系人的通知时,终端能够跳过免打扰机制,对通知进行通知提醒,从而避免遗漏重要联系人的通知;同时,终端处于免打扰模式时,即默认允许对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进行通知提醒,无需用户手动设置,从而简化了设置免打扰模式的操作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5和图6是联系人信息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7是来电挂断接听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提示调整联系人群组的界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群组添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群组添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至图15是显示群组添加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100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申请中的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触摸显示屏130。其中,存储器120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110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下述实施例所述的通知提醒方法。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1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以操作系统为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1所示,存储器120中存储有Linux内核层220、系统运行库层240、应用框架层260和应用层280。Linux内核层220为终端100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等。系统运行库层240通过一些C/C++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在系统运行库层240中还提供有Android运行时库242(Android Runtime),它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应用框架层260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时可能用到的各种API,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活动管理、窗口管理、视图管理、通知管理、内容提供者、包管理、通话管理、资源管理、定位管理。应用层280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联系人程序、短信程序、时钟程序、相机应用等;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比如即时通信程序、相片美化程序等。
以操作系统为IOS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2所示,IOS系统包括:核心操作系统层320(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340(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360(Media layer)、可触摸层380(Cocoa Touch Layer)。核心操作系统层320包括了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以及底层程序框架,这些底层程序框架提供更接近硬件的功能,以供位于核心服务层340的程序框架所使用。核心服务层340提供给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系统服务和/或程序框架,比如基础(Foundation)框架、账户框架、广告框架、数据存储框架、网络连接框架、地理位置框架、运动框架等等。媒体层360为应用程序提供有关视听方面的接口,如图形图像相关的接口、音频技术相关的接口、视频技术相关的接口、音视频传输技术的无线播放(AirPlay)接口等。可触摸层380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各种常用的界面相关的框架,可触摸层380负责用户在终端100上的触摸交互操作。比如本地通知服务、远程推送服务、广告框架、游戏工具框架、消息用户界面接口(User Interface,UI)框架、用户界面UIKit框架、地图框架等等。
在图2所示出的框架中,与大部分应用程序有关的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服务层340中的基础框架和可触摸层380中的UIKit框架。基础框架提供许多基本的对象类和数据类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和UI无关。而UIKit框架提供的类是基础的UI类库,用于创建基于触摸的用户界面,iOS应用程序可以基于UIKit框架来提供UI,所以它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绘图、处理和用户交互事件,响应手势等等。
触摸显示屏130用于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以及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显示屏130通常设置在终端100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130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130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在接收到新消息时,往往会即时采用通知栏、弹窗、响铃、振动等方式向用户提醒该新消息。但是,若用户当前正处于开会、睡眠、会议、游戏等过程中,则很可能不希望被外界消息打扰。为此,终端可以设置有免打扰模式,若用户选择进入免打扰模式,则终端启用免打扰机制,即停止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通知栏提醒、弹窗提醒、响铃提醒、振动提醒和/或其它提醒。在结束免打扰模式时,终端恢复正常的提醒方式,还可以对免打扰模式持续期间接收到的消息进行补充提醒。
免打扰模式满足了用户在特定时间场合不被外界消息打扰的需求,但也引入了新的问题。例如,若用户在看电影时将终端设置为免打扰模式,在电影过程中终端又接到了重要来电,而该重要来电的响铃又被免打扰模式禁止,则用户很可能会错过该重要来电,进而面临较大损失。
为了在保证免打扰效果的同时,避免用户遗漏重要通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设置有全局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用户可以将重要联系人添加到该群组。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该预设联系人群组内重要联系人的通知时,终端绕过免打扰机制,实现针对重要联系人的通知提醒;同时,对于预设联系人群组以外联系人的通知,终端仍旧启用免打扰机制,从而避免此类对用户造成干扰。下面采用示意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或图2提供的终端中来举例说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通知对应的联系人,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相关技术中,免打扰模式下,终端接收到通知时直接启用免打扰机制进行免打扰处理,禁止进行相应的通知提醒;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免打扰模式下,对重要联系人的通知进行提醒,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通知时,终端并非直接启用免打扰机制,而是首先识别该通知对应的联系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来电通知或短信通知时,终端获取来电方或短信发送方对应的电话号码,进而根据电话号码识别对应的联系人。
可选的,终端检测通讯录中是否存储有该电话号码,若未存储该电话号码,终端确定通知来自陌生联系人,并启用免打扰机制对通知进行免打扰处理;若存储有该电话号码,终端确定通知来自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并进一步检测该联系人是否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若属于,则执行下述步骤302,若不属于,则执行下述步骤303。
示意性的,终端接收到来电通知时,根据来电方的电话号码识别来电通知对应通讯录终端的联系人“张三”。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应用推送的应用通知时(比如邮件应用推送的邮件通知,即时通信应用推送的即时通信消息通知或音视频请求等等),终端获取应用通知对应的通知方标识,并根据该通知方标识确定通知对应的联系人。其中,该通知方标识可以为发件方的邮箱地址或即时通信消息发送方的即时通信帐号。
针对根据通知方标识确定联系人的方式,可选的,当终端通讯录中包含联系人对应的邮箱地址、即时通信帐号等信息时,终端即根据通知方标识,在通讯录中查找应用通知对应的联系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基于通讯录确定联系人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系统级),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通知提醒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具体应用中(应用级),即基于应用中的联系人列表确定通知对应的联系人,本实施例并不对此构成限定。
步骤302,若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可选的,预定方式包括屏幕显示提醒、声音提醒和振动提醒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中设置有预设联系人群组,该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可选的,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由用户手动添加。
可选的,该预设联系人群组是终端系统默认设置的群组,而非用户手动创建,用户仅能够向该预设联系人群组中添加或移除联系人。并且,该预设联系人群组为全局群组,不论终端处于何种类型的免打扰模式,终端均允许对该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进行通知提醒,而无需用户在各种免打扰模式下进行手动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为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各个联系人设置相应的预设群组标识,在检测联系人是否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终端即检测联系人是否存在对应有预设群组标识,若存在,则确定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进而绕过免打扰机制,进行通知提醒。
可选的,终端为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各个联系人设置预设群组标识“VIP”,当检测到联系人“张三”对应“VIP”标识时,即确定“张三”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并对“张三”的来电进行来电提醒。
步骤303,若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不进行通知提醒。
当检测到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终端确定当前联系人并非重要联系人,从而启用免打扰机制对接收到的通知进行免打扰处理。
可选的,进行免打扰处理时,终端不显示通知处理界面,并不进行声音和振动提醒。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终端中预先设置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预设联系人群组,当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该预设联系人群组内联系人的通知时,终端能够跳过免打扰机制,对通知进行通知提醒,从而避免遗漏重要联系人的通知;同时,终端处于免打扰模式时,即默认允许对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进行通知提醒,无需用户手动设置,从而简化了设置免打扰模式的操作过程。
为了方便用户对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进行管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均设置有相应控件,用户通过该控件即可将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或,将联系人从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移除。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当目标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添加控件。
通讯录中各个联系人对应各自的联系人信息界面,该联系人信息界面中包含联系人名称、备注、电话号码、住址、邮箱等信息,且用户可以对联系人信息界面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查看目标联系人对应联系人信息界面的操作时,终端检测目标联系人是否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其中,检测目标联系人是否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的方式详见上述步骤3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检测到目标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为了方便用户将目标联系人添加至预设联系人群组,终端在当前联系人信息界面显示添加控件,该添加控件可以为添加按钮。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当打开联系人“张三”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51时,终端检测“张三”是否属于VIP联系人群组(即预设联系人群组),当“张三”不属于VIP联系人群组时,终端即在联系人信息界面51中显示添加控件511
步骤402,当接收到对添加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目标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
当目标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时,用户即可通过该添加控件将目标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相应的,终端接收对添加控件的点击操作,并将目标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对添加控件的点击操作时,终端为目标联系人设置预设联系人群组对应的预设群组标识,比如,终端为目标联系人设置“VIP”标识。
终端将目标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后,停止在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添加控件。可选的,终端将联系人信息界面中的添加控件替换为移除控件,以便用户将目标联系人移出预设联系人群组。
步骤403,当目标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第二移除控件。
与上述步骤401相反的,当目标联系人已经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终端在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移除控件,以便用户通过该移除控件将目标联系人移出预设联系人群组。
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当打开联系人“张三”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51时,终端检测到“张三”属于VIP联系人群组,从而在联系人信息界面51中显示移除控件512。
步骤404,当接收到对第二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目标联系人从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相应的,当目标联系人并非重要联系人时,用户即可通过该移除控件将目标联系人移出到预设联系人群组,相应的,终端接收对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并将目标联系人从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移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对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终端删除目标联系人对应的预设群组标识,比如,终端删除目标联系人的“VIP”标识。
终端将目标联系人移出到预设联系人群组后,停止在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移除控件。可选的,终端将联系人信息界面中的移除控件替换为添加控件,以便用户重新将目标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中设置有预设联系人群组管理界面,用户在该界面中可以对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进行统一管理。可选的,该界面中设置有移除控件,通过该移除控件,用户可以移除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已有的联系人;该界面中还设置有添加控件,通过该添加控件,用户也可以向预设联系人群组中新增联系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管理预设联系人群组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步骤405,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通知对应的联系人,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本步骤的实施方式与上述步骤301相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6,若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显示通知对应的通知处理界面,通知处理界面中包含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群组标识。
当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终端根据通知类型,显示相应的通知处理界面,提示用户对通知进行处理。其中,当通知类型为来电时,终端即显示来电挂断接听界面;当通知类型为短信时,终端即显示短信阅读回复界面。
可选的,为了使用户知悉当前通知来自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终端在通知处理界面中显示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群组标识。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当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联系人“张三”的来电时,由于“张三”属于VIP联系人群组,因此,终端绕过免打扰机制显示来电挂断接听界面52,并在来电挂断接听界面52中显示群组标识521。
步骤407,对通知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为了进一步提高提醒效果,终端在显示通知处理界面的同时,对通知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由于终端可以提供适用于不同场景下免打扰模式,且不同免打扰模式下,用户对声音和振动的感知程度不同,因此,为了使用户能够感知到声音和振动,终端根据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启用相应的提示音参数和/或振动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一、获取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
终端系统提供多种免打扰模式,当终端进入免打扰模式时,终端即处于免打扰状态。可选的,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包括:静音模式、会议模式、游戏模式和睡眠模式。
若当前的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终端即确定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
二、若模式类型属于第一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一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一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第一工作模式包括睡眠模式和静音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三、若模式类型属于第二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二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二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第二工作模式包括游戏模式和会议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不同免打扰模式下用户对声音和振动的感知能力,终端预先针对不同类型的免打扰模式设置不同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确定出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后,终端进一步获取模式类型对应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从而基于获取到的参数进行声音和振动提示。
由于用户在睡眠状态下感知声音和振动的能力较弱,且用户在睡眠时,通常将终端设置成睡眠模式或静音模式(即第一模式类型),因此,终端为第一模式类型设置第一提示音参数和第二振动参数。
而用户在进行游戏或进行会议时,感知声音和振动的能力较强,且用户在进行游戏时,通常将终端设置成游戏模式(即第二模式类型),在进行会议时,通常将终端设置成会议模式(即第二模式类型),因此,终端为第二模式类型设置第二提示音参数和第二振动参数。其中,第一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大于第二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第一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大于第二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
示意性的,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提示音参数以及振动参数的三者时间的对应关系如表一所示。
表一
可选的,提示音参数中还包括提示音音调等参数,振动参数中还包括振动幅度等参数,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相应的,当处于第一模式类型时,为了提高用户注意到通知提醒的概率,终端根据第一提示音参数和/或第一振动参数对通知进行强提醒;当处于第二模式类型时,终端根据第二提示音参数和/或第二振动参数对通知进行普通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以两类模式类型(对应两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针对各种模式类型设置不同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本实施例并不对此构成限定。
步骤408,当接收到对通知处理界面中第一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联系人从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上述步骤403至404中,将联系人移出预设联系人群组时,需要在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进行操作。为了提高移除联系人的效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显示的通知处理界面中还设置有第一移除控件,用户通过第一移除控件即可快速将当前联系人从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移除。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终端在来电挂断接听界面52中显示移除控件522,当用户点击移除控件522后,联系人“张三”即从VIP联系人群组中移除。
步骤409,若联系人不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不进行通知提醒。
本步骤的实施方式与上述步骤303相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联系人信息界面显示添加或移除控件,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将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或移出预设联系人群组;从而提高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管理效率;进一步的,终端在通知处理界面显示移除控件,方便用户接收到通知提醒时,快速将当前联系人移出预设联系人群组,进一步提高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管理效率。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不同免打扰模式下用户对声音和振动的感知能力,预先针对不同模式类型的免打扰模式设置不同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从而根据当前免打扰模式对应的参数进行声音和/或振动提醒,提高了各种免打扰模式下,用户对通知提醒的感知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用户遗漏重要联系人通知的概率。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中仅设置有一个预设联系人群组,该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各个联系人的通知均不受免打扰机制限制。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用户可能期望仅对预设联系人群组中部分联系人的通知进行提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中设置有对应不同重要等级的多个预设联系人群组,用户可以根据联系人的重要程度将其添加到相应的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通知时,终端即根据联系人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确定其重要等级,进而根据重要等级确定是否进行通知提醒。下面采用示意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通知对应的联系人,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来电通知或短信通知时,终端获取来电方或短信发送方对应的电话号码,进而根据电话号码识别对应的联系人。
可选的,终端检测通讯录中是否存储有该电话号码,若未存储该电话号码,终端确定通知来自陌生联系人,并启用免打扰机制对通知进行免打扰处理;若存储有该电话号码,终端确定通知来自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并进一步确定该联系人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执行下述步骤802;若该联系人不属于任何预设联系人群组,终端启用免打扰机制对通知进行免打扰处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应用推送的应用通知时(比如邮件应用推送的邮件通知,即时通信应用推送的即时通信消息通知或音视频请求等等),终端获取应用通知对应的通知方标识,并根据该通知方标识确定通知对应的联系人。其中,该通知方标识可以为发件方的邮箱地址或即时通信消息发送方的即时通信帐号。
针对根据通知方标识确定联系人的方式,可选的,当终端通讯录中包含联系人对应的邮箱地址、即时通信帐号等信息时,终端即根据通知方标识,在通讯录中查找应用通知对应的联系人。
步骤802,根据联系人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确定联系人的重要等级,其中,同一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各个联系人的重要等级相同,且不同预设联系人群组对应的重要等级不同。
终端中预先设置有至少两个预设联系人群组,每个预设联系人群组对应的各自的重要等级,相应的,用户根据通讯录中联系人的重要程度,手动将联系人添加到相应的预设联系人群组中。
示意性的,不同预设联系人群组与重要等级的对应关系如表二所示。
表二
预设联系人群组 | 重要程度 | 联系人 |
第一联系人群组 | 一级 | 刘一、陈二、张三 |
第二联系人群组 | 二级 | 李四、王五、赵六、孙七 |
第三联系人群组 | 三级 | 周八、吴九、郑十 |
示意性的,终端识别出通知对应的联系人为“张三”,并根据表二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联系人“张三”对应的重要程度为一级。
针对确定联系人所属预设联系人群组的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为不同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设置不同的群组标识,终端即根据联系人对应的群组报表时确定其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
比如,终端分别为第一联系人群组、第二联系人群组和第三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设置群组标识“VIP1”、“VIP2”和“VIP3”。终端根据联系人“张三”对应的群组标识“VIP1”确定其属于第一联系人群组。
步骤803,根据重要等级确定是否进行通知提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不同类型的免打扰工作模式下,允许进行通知提醒的联系人的重要等级不同,相应的,终端根据当前所处免打扰工作模式的模式类型和联系人的重要等级,确定是否进行通知提醒。
其中,终端进行通知提醒的详细实施方式参见上述步骤302,终端禁止进行通知提醒的详细实施方式参见上述步骤303,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比如,静音模式和游戏模式下,允许进行通知提醒的联系人的重要等级≥一级;会议模式下,允许进行通知提醒的联系人的重要等级≥二级;睡眠模式下,允许进行通知提醒的联系人的重要等级≥三级。结合表二中的数据,当在游戏模式下接收到联系人“张三”的来电通知时,终端进行来电提醒;当在会议模式或睡眠模式下接收到联系人“张三”的来电通知时,终端则不进行来电提醒。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终端中预先设置对应不同重要等级的多个预设联系人群组,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通知时,终端即根据当前联系人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确定当前联系人的重要等级,进而根据该重要等级确定是否进行通知提醒;借助分级控制机制,终端实现细粒度的通知提醒管理,在避免用户遗漏重要联系人来电短信的同时,避免用户被重要联系人以外其他联系人打扰,提高了通知提醒的准确性,使得免打扰模式下的通知提醒更加符合用户预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预先建立不同重要等级与目标免打扰模式的对应关系,相应的,终端即根据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以及当前联系人重要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免打扰模式,确定是否进行通知提醒。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通知对应的联系人,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902,根据联系人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确定联系人的重要等级,其中,同一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各个联系人的重要等级相同,且不同预设联系人群组对应的重要等级不同。
上述步骤901至902的详细实施方式参见上述步骤801至8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03,获取终端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
终端系统提供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多种免打扰模式,当终端进入免打扰模式时,终端即处于免打扰状态。可选的,免打扰模式包括:静音模式、会议模式、游戏模式和睡眠模式。
若当前联系人属于某一预设联系人群组,终端则进一步获取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
步骤904,确定重要等级对应的目标免打扰模式。
对于重要等级较高的联系人,用户通常希望在各种免打扰模式下均能够进行通知提醒;而对于重要等级较低的联系人,用户则希望在部分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在特定免打扰模式下不进行通知提醒。
因此,终端预先设置不同重要等级与目标免打扰模式的对应关系,该目标免打扰模式即为允许进行通知提醒的免打扰模式。其中,不同重要等级对应的目标免打扰模式的数量不同,且重要等级与目标免打扰模式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重要等级越高,对应的目标免打扰模式的类型越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不同重要等级与目标免打扰模式的对应关系如表三所示。
表三
当重要等级为一级时,将静音模式和游戏模式确定目标免打扰模式。
重要等级为一级的联系人的重要程度的最低,因此,仅在静音模式或游戏模式下接收到该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终端才会进行通知提醒。
当重要等级为二级时,将静音模式、游戏模式和会议模式确定为目标免打扰模式。
相较于重要等级为一级的联系人,重要等级为二级的联系人的重要程度更高,因此,除了在静音模式和游戏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外,在会议模式下,终端也会对该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进行通知提醒。
当重要等级为三级时,将静音模式、游戏模式、会议模式和睡眠模式确定为目标免打扰模式。
对于重要等级最高的联系人,终端将所有免打扰模式均确定目标免打扰模式,确保在静音模式、游戏模式、会议模式和睡眠模式下,用户均能够接收到该联系人的来电和短信。
本实施例仅以设置三个预设联系人群组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以上预设联系人群组,本实施例并不对此构成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903与904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先后关系,即步骤903和步骤904可以同时执行,本实施并不对两者的执行时序进行限定。
通过上述步骤903和904,获取到目标免打扰模式,以及终端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后,终端进一步检测(当前的)免打扰模式是否属于目标免打扰模式。若属于,则执行下述步骤905至908,若不属于,则执行下述步骤909。
步骤905,若免打扰模式属于目标免打扰模式,则进行通知提醒。
若终端当前所处的免打扰模式属于当前联系人对应的目标免打扰模式,终端则通过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可选的,终端显示通知对应的通知处理界面,并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其中,通知处理界面中包含联系人所属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群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不同重要等级的联系人对应的声音提醒和振动提醒方式不同,在进行通知提醒时,终端根据当前联系人的重要等级,获取相应的提示音参数以及振动参数,进而根据获取到的参数进行通知提醒。可选的,本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一、若免打扰模式属于目标免打扰模式,则获取重要等级对应的提示音参数和/或振动参数。
为了针对重要联系人达到更好的提醒效果,重要等级与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呈正相关关系,重要等级与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呈正相关关系。简单来讲,联系人的重要等级越高,进行通知提醒时的提示音音量越高,且振动频率越高。
示意性的,重要等级、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四所示。
表四
重要等级 | 提示音参数 | 振动参数 |
一级 | 30dB | 2次/秒 |
二级 | 40dB | 4次/秒 |
三级 | 50dB | 6次/秒 |
比如,当接收到联系人“张三”的来电或短信时,终端根据表二和表四中记载的数据,获取到提示音参数为30dB,振动参数为2次/秒。
二、根据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
进一步的,根据获取到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终端进行声音提醒一级振动提醒。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重要等级设置各自对应的提示音和/或振动方式,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906,当进行通知提醒时,接收对通知的操作。
进行通知提醒后,终端通过通知处理界面接收用户对通知的操作。可选的,当通知为来电通知时,终端通过通知处理界面接收接听或挂断操作;当通知为短信通信时,终端通过短信处理界面接收回复操作或删除操作。
步骤907,根据操作的操作类型,确定联系人的目标联系人群组。
由于联系人的重要程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提高通知提醒的准确性,终端根据接收到操作的操作类型,更新联系人的目标联系人群组。
可选的,针对来电通知,终端定义接听操作和挂断操作,针对短信通知,终端定义回复操作和删除操作。当操作类型为接听或回复操作时,终端确定目标联系人群组对应的重要等级大于等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对应的重要等级;当操作类型为挂断或删除操作时,终端确定目标联系人群组对应的重要等级小于等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对应的重要等级。
为了提高确定出的目标联系人群组的准确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统计各类操作的操作次数,并在操作次数达到阈值时,重新确定联系人所属的目标联系人群组。比如,该阈值可以为10次。
针对各个联系人,终端统计用户接听来电、挂断来电、回复短信以及删除短信的次数。当用户接听来电或回复短信的次数达到阈值时,终端确定目标联系人群组的重要等级≥联系人当前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的重要等级;当用户挂断来电或删除短信的次数达到阈值,终端确定目标联系人群组的重要等级≤联系人当前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的重要等级。
步骤908,若联系人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和目标联系人群组不同,则在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群组调整提示。
当终端确定出的目标联系人群组与联系人当前所属的预设联系人群组不一致时,终端则显示相应的群组调整提示,提示用户将该联系人调整至目标联系人群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在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群组调整提示,以便用户在联系人信息界面调整联系人所在的群组。
示意性的,如图10所示,在免打扰模式下,用户接听联系人“张三”来电的次数达到10次,当进入联系人“张三”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51时,终端显示群组调整提示512,提示用户将联系人“张三”由VIP1(对应重要等级为一级)提升至VIP2(对应重要等级为二级)。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根据确定出的目标联系人群组对联系人进行自动调整,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909,若免打扰模式不属于目标免打扰模式,则不进行通知提醒。
本步骤的详细实施方式参见上述步骤303,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当前联系人对应的重要等级,获取相应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从而根据获取到的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振动提醒,进而提高了用户对重要联系人通知的感知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用户遗漏重要联系人通知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进行通知提醒后,终端根据用户对通知执行操作的操作类型,重新确定联系人的目标联系人群组,并在目标联系人群组与联系人当前所属群组不一致时,进行群组调整提示,方便用户实时调整联系人的重要等级,进而提高了后续通知提醒的准确性。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通讯录中联系人的重要程度由用户自行判断,并由用户手动将重要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中。采用这种群组添加方式,生成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的覆盖率较低(用户手动添加存在遗漏),导致后续基于该预设联系人群组进行通知提醒的准确率也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预设联系人群组的覆盖率,从而提高后续通知提醒的准确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群组添加方法。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群组添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获取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联系人信息包括名称信息和/或历史通信信息。
对于通讯录中的各个联系人,终端获取各个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该联系人信息包含联系人的名称信息以及与该联系人的历史通信信息。
由于联系人信息会随时间发生变更,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每隔预定时间间隔获取联系人信息。比如,终端每隔10天获取一次联系人信息。
可选的,名称信息包括联系人的备注和联系人名称中的至少一种;历史通信信息包括(历史)通话信息和(历史)短信发送内容。
比如,终端获取到的名称信息包括联系人名称“张三”以及备注“经理”,获取到的历史通信信息包括最近10天内的通话信息以及短信发送内容。
步骤1102,根据联系人信息识别联系人是否为重要联系人。
对于获取到的联系人信息,终端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联系人是否为重要联系人。
可选的,终端根据各个联系人的名称信息,确定用户与各个联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进而识别出重要联系人,和/或,终端分析与各个联系人的历史通信信息,进而从通话频次、通话时长、通话时段、接听挂断比例、回拨次数和短信发送内容等维度识别出重要联系人。
步骤1103,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则显示群组添加提示,群组添加提示用于提示将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
对于识别出的重要联系人,终端采用预定方式显示群组添加提示,以便用于根据提示将重要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中。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识别出的重要联系人,终端自动将其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并对添加的联系人进行标记或提示,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用户根据群组添加提示向预设联系人群组中添加联系人后,终端在免打扰模式下即基于预设联系人群组,确定是否对接收到的通知进行提醒,详细的通知提醒过程参见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方法,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终端通过获取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并基于该联系人信息识别出重要联系人,从而显示群组添加提示,以便用户根据群组添加提示将重要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后续过程中,终端基于该预设联系人群组,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对该预设联系人群组的联系人进行通知提醒,从而避免用户遗漏重要联系人的通知;相较于用户自动判断联系人的重要程度,并向预设联系人群组中手动添加联系人,本实施中生成的预设联系人群组的覆盖率和准确率更高,进而提高了后续基于该群组进行通知提醒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群组添加提示的准确性,终端综合名称信息和历史通信信息确定重要联系人。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群组添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01,获取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联系人信息包括名称信息和/或历史通信信息。
本步骤的详细实施方式参见上述步骤1101,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到各个联系人的名称信息和历史通信信息。
步骤1202,获取名称信息中包含的备注和/或联系人名称。
通常情况下,用户为联系人设置的名称信息能够反映出用户与联系人间的社交关系,而不同社交关系对应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终端可以根据联系人的名称信息确定联系人的重要程度。
示意性的,终端获取到的名称信息包括联系人名称“张三”以及备注“经理”。
步骤1203,若备注或联系人名称属于预设词库,则将联系人确定为重要联系人。
进一步的,终端检测备注或联系人名称是否属于预设词库,若属于,则确定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若不属于,则确定该联系人并非重要联系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预设词库基于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已添加的重要联系人的名称信息生成。可选的,该预设词库中包含已添加的重要联系人的名称信息,以及该名称信息对应的关联名称信息。
比如,预设联系人群组中,已添加的重要联系人的名称信息包括经理和主席,终端即获取与经理和主席关联的词汇,比如上司、领导、代表,从而生成预设词库,该预设词库中即包含:经理、主席、上司、领导和代表。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还可以通过配置更新的方式从服务器处获取预设词库,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示意性的,由于联系人“张三”的备注属于预设词库,因此,终端将张三确定重要联系人。
步骤1204,获取历史通信信息中包含的通话信息,通话信息包括通话频次、通话时长、通话时段、接听次数、挂断次数和回拨次数中的至少一种。
通常情况下,用户间的社交关系越密切,用户间的通话越频繁。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基于历史通信信息中的通话信息,识别出重要联系人。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终端获取到联系人“张三”对应的通话信息(5天)如表五所示。
表五
可选的,终端获取到的通话信息还可以包括主叫次数、通话地点等信息,本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步骤1205,若通话信息符合预设条件,则确定联系人是否为重要联系人。
可选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条。
一、通话频次大于第一阈值。
通常情况下,联系人的重要程度越高,用户与其通话的频率和次数越高,因此,当与联系人的通话频次大于第一阈值时,终端确定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比如,该第一阈值为1次/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统计与各个联系人的通话频次,并计算得到通话频次平均值,进而基于通话频次平均值确定该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通话频次平均值。
结合表五中的通话信息,终端计算得到与联系人张三的通话频次为7÷5=1.4次/天>1次/天,因此,终端将联系人张三确定为重要联系人。
二、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
除了从通话频次判断联系人的重要程度外,终端还可以从通话时长判断联系人的重要程度。当与联系人的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终端确定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比如,该第二阈值为5分钟/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统计与各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并计算得到通话时长平均值,进而基于通话时长平均值确定该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通话时长平均值。
结合表五中的通话信息,终端计算得到与联系人张三的通话时长>5分钟/次,因此,终端将联系人张三确定为重要联系人。
三、在预定时段内的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根据电量消耗时间分布,分析出用户的活跃时段和非活跃时段,并将非活跃时段确定为预定时段。比如,该预定时段为:0:00至07:00。
当检测到用户与联系人在预定时段内的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终端确定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比如,该第三阈值为1次。
结合表五中的通话信息,终端计算得到与联系人张三在0:00至07:00这一时段内的通话次数为5>1次(第三阈值),因此,终端将联系人张三确定为重要联系人。
四、接听次数与挂断次数的比例大于第四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统计各个联系人对应的接听挂断比例((接听次数+1)/(挂断次数+1)),并计算得到接听挂断比例平均值,进而基于接听挂断比例平均值确定该第四阈值,其中,第四阈值≥接听挂断比例平均值。
结合表五中的通话信息,终端计算得到联系人张三对应的接听挂断比例为5>2.5(第四阈值),因此,终端将联系人张三确定为重要联系人。
五、回拨次数大于第五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统计各个联系人对应的回拨次数(未接听电话后立即回拨)并计算得到回拨次数平均值,进而基于回拨次数平均值确定该第五阈值,其中,第五阈值≥回拨次数平均值。
结合表五中的通话信息,终端计算得到联系人张三对应的回拨次数为1>0.8(第五阈值),因此,终端将联系人张三确定为重要联系人。
本实施例仅以上述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定。
步骤1206,获取历史通信信息中包含的短信发送内容。
用户向重要联系人发送短信时,发送的短信内容中通常会包含某些特定词汇,因此终端可以对短信发送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重要联系人。
示意性的,终端获取到向张三发送的短信内容为:张经理您好,不知道您今天下午是否有空?
步骤1207,若短信发送内容中包含预设词汇,则确定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预设词汇中包括敬语词汇和尊称词汇。
可选的,终端中存储有敬语词汇和尊称词汇(比如,您,请,拜托等等),当检测到短信发送内容中包含敬语词汇或尊称词汇时,终端即确定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
可选的,该敬语词汇和尊称词汇基于与已添加重要联系人的短信发送内容得到。
步骤1208,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在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群组添加提示。
当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时,终端即在该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群组添加提示,提示用户将该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
示意性的,如图13所示,终端识别“张三”为重要联系人,从而在联系人信息界面51中显示群组添加提示513。
步骤1209,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在接收到联系人来电,或,主呼联系人时,在通话界面中显示群组添加提示。
上述步骤1208中,用户需要在显示联系人信息界面才能知悉识别出的重要联系人。为了进一步提高群组添加效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重要联系人来电(非免打扰模式下),或,主动呼叫重要联系人时,终端即在通话界面中显示群组添加提示,提示用户将该重要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
示意性的,如图14所示,终端识别“张三”为重要联系人,当主动呼叫张三时,终端在通话界面52中显示群组添加提示523,并显示快速添加控件524,方便用户快速将张三添加到VIP联系人群组中。
步骤1210,若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在通讯录中联系人对应的位置显示群组添加提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识别出的重要联系人(尚未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终端在通讯录中,重要联系人对应的位置处显示群组添加提示,当用户打开通讯录时,即可根据该群组添加提示完成群组添加。
示意性的,如图15所示,终端确定联系人“陈七”和“张三”为重要联系人,从而在显示通讯录53时,在“陈七”和“张三”各自对应的条目处显示群组添加提示531。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中设置有预设联系人群组编辑界面,当用户在该界面中选择向预设联系人群组中新增联系人时,该界面中即显示确定出的重要联系人,以便用户快速添加。比如,用户触发向预设联系人群组中添加联系人时,界面中显示下拉框,该下拉框中即优先显示确定出的重要联系人。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名称信息(包含联系人名称和备注名称),和/或,历史通话信息,和/或,短信发送内容识别联系人是否为重要联系人,并对重要联系人进行群组添加提示,从而提高了群组添加提示的准确性,进而避免用户人为识别并手动添加重要联系人时造成的遗漏。
进一步的,对于识别出的重要联系人,终端在联系人信息界面、通话界面或通讯录中显示群组添加提示,方便用户快速将重要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中,提高了群组添加的效率。
请参考图1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通知提醒装置包括:识别模块1610、提醒模块1620和禁止提醒模块1630。
识别模块1610,用于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所述通知对应的联系人,所述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提醒模块1620,用于当所述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禁止提醒模块1630,用于当所述联系人不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不进行通知提醒;
其中,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所述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
可选的,所述提醒模块1620,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通知对应的通知处理界面,所述通知处理界面中包含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群组标识;
提醒单元,用于对所述通知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可选的,所述提醒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
若所述模式类型属于第一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一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一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所述第一模式类型包括睡眠模式和静音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模式类型属于第二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二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二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所述第二模式类型包括游戏模式和会议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大于所述第二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所述第一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大于所述第二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
可选的,所述通知处理界面中设置有第一移除控件;
所述提醒模块1620,还包括:
移除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第一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联系人从所述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当目标联系人不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所述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添加控件;
添加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添加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目标联系人添加到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当目标联系人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所述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第二移除控件;
移除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第二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目标联系人从所述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终端中预先设置默认情况下,允许在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预设联系人群组,当在免打扰模式下接收到该预设联系人群组内联系人的通知时,终端能够跳过免打扰机制,对通知进行通知提醒,从而避免遗漏重要联系人的通知;同时,终端处于免打扰模式时,即默认允许对预设联系人群组中的联系人进行通知提醒,无需用户手动设置,从而简化了设置免打扰模式的操作过程。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联系人信息界面显示添加或移除控件,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将联系人添加到预设联系人群组或移出预设联系人群组;从而提高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管理效率;进一步的,终端在通知处理界面显示移除控件,方便用户接收到通知提醒时,快速将当前联系人移出预设联系人群组,进一步提高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管理效率。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不同免打扰模式下用户对声音和振动的感知能力,预先针对不同模式类型的免打扰模式设置不同的提示音参数和振动参数,从而根据当前免打扰模式对应的参数进行声音和/或振动提醒,提高了各种免打扰模式下,用户对通知提醒的感知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用户遗漏重要联系人通知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通知提醒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通知提醒方法。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通知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所述通知对应的联系人,所述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则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若所述联系人不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则不进行通知提醒;
其中,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所述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包括:
显示所述通知对应的通知处理界面,所述通知处理界面中包含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群组标识;
对所述通知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通知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包括:
获取所述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
若所述模式类型属于第一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一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一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所述第一模式类型包括睡眠模式和静音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模式类型属于第二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二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二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所述第二模式类型包括游戏模式和会议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大于所述第二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所述第一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大于所述第二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处理界面中设置有第一移除控件;
所述显示所述通知对应的通知处理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对所述第一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联系人从所述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通知对应的联系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联系人不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所述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添加控件;
当接收到对所述添加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目标联系人添加到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通知对应的联系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联系人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所述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第二移除控件;
当接收到对所述第二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目标联系人从所述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7.一种通知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免打扰模式下,当接收到通知时,识别所述通知对应的联系人,所述通知为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应用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提醒模块,用于当所述联系人属于预设联系人群组时,采用预定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禁止提醒模块,用于当所述联系人不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不进行通知提醒;
其中,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是默认情况下,允许在所述免打扰模式下进行通知提醒的群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通知对应的通知处理界面,所述通知处理界面中包含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的群组标识;
提醒单元,用于对所述通知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免打扰模式的模式类型;
若所述模式类型属于第一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一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一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所述第一模式类型包括睡眠模式和静音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模式类型属于第二模式类型,则根据第二提示音参数进行声音提醒,和/或,根据第二振动参数进行振动提醒,所述第二模式类型包括游戏模式和会议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大于所述第二提示音参数指示的提示音音量;所述第一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大于所述第二振动参数指示的振动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处理界面中设置有第一移除控件;
所述提醒模块,还包括:
移除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第一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联系人从所述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当目标联系人不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所述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添加控件;
添加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添加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目标联系人添加到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当目标联系人属于所述预设联系人群组时,在所述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第二移除控件;
移除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第二移除控件的点击操作时,将所述目标联系人从所述预设联系人分组中移除。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通知提醒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通知提醒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21116.2A CN108055404B (zh) | 2017-12-25 | 2017-12-25 |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KR1020207018008A KR102322542B1 (ko) | 2017-12-25 | 2018-12-25 | 통지 리마인더 방법, 단말기 및 저장 매체 |
EP18894393.0A EP3723352B1 (en) | 2017-12-25 | 2018-12-25 | Notification prompt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AU2018393399A AU2018393399B2 (en) | 2017-12-25 | 2018-12-25 | Notification prompt method, group add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PCT/CN2018/123577 WO2019129003A1 (zh) | 2017-12-25 | 2018-12-25 | 通知提醒方法、群组添加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JP2020533712A JP7043604B2 (ja) | 2017-12-25 | 2018-12-25 | 通知リマインド方法、グループ追加方法、装置、端末、および記憶媒体 |
US16/885,859 US11272051B2 (en) | 2017-12-25 | 2020-05-28 | Method for notification reminder,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US17/590,591 US12069200B2 (en) | 2017-12-25 | 2022-02-01 | Method for notification reminder,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21116.2A CN108055404B (zh) | 2017-12-25 | 2017-12-25 |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55404A true CN108055404A (zh) | 2018-05-18 |
CN108055404B CN108055404B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213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21116.2A Active CN108055404B (zh) | 2017-12-25 | 2017-12-25 |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55404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68028A (zh) * | 2018-05-29 | 2018-10-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消息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19129003A1 (zh) * | 2017-12-25 | 2019-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知提醒方法、群组添加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0149443A (zh) * | 2019-04-11 | 2019-08-20 |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191223A (zh) * | 2019-04-26 | 2019-08-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添加邮件联系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2235463A (zh) * | 2020-10-19 | 2021-0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来电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4338891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68265A1 (en) * | 2003-06-30 | 2004-12-30 | Berger Kelly D. |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face for contacting a user |
CN102957781A (zh) * | 2012-11-16 | 2013-03-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免打扰控制方法 |
CN103458120A (zh) * | 2013-08-27 | 2013-1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事件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4683591A (zh) * | 2015-03-10 | 2015-06-03 | 苏州天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终端的消息免打扰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
CN108055397A (zh) * | 2017-12-06 | 2018-05-1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实现免打扰功能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7
- 2017-12-25 CN CN201711421116.2A patent/CN1080554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68265A1 (en) * | 2003-06-30 | 2004-12-30 | Berger Kelly D. |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face for contacting a user |
CN102957781A (zh) * | 2012-11-16 | 2013-03-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免打扰控制方法 |
CN103458120A (zh) * | 2013-08-27 | 2013-1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事件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4683591A (zh) * | 2015-03-10 | 2015-06-03 | 苏州天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终端的消息免打扰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
CN108055397A (zh) * | 2017-12-06 | 2018-05-1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实现免打扰功能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29003A1 (zh) * | 2017-12-25 | 2019-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知提醒方法、群组添加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8668028A (zh) * | 2018-05-29 | 2018-10-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消息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149443A (zh) * | 2019-04-11 | 2019-08-20 |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191223A (zh) * | 2019-04-26 | 2019-08-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添加邮件联系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WO2020216144A1 (zh) * | 2019-04-26 | 2020-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添加邮件联系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0191223B (zh) * | 2019-04-26 | 2021-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添加邮件联系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4338891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4338891B (zh) * | 2020-09-29 | 2023-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2235463A (zh) * | 2020-10-19 | 2021-0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来电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2235463B (zh) * | 2020-10-19 | 2021-09-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来电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55404B (zh) | 2019-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56303B (zh) |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8055404B (zh) |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7864297A (zh) | 群组添加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10165111B2 (en) | Identifying an unknown contact | |
CN104754121A (zh) |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 |
US12069200B2 (en) | Method for notification reminder,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6775969B (zh) | 一种应用程序的选择性运行方法及装置 | |
US10284699B2 (en) | Contact list availability prioritization | |
CN104144260A (zh) | 移动终端来电免打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682752A (zh) | 视频画面显示的方法、装置、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896376B (zh) | 消息提醒方法、消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 | |
CN104023324A (zh) | 对陌生通话号码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GB2560441A (en) | Automatically delaying playback of a message at a device | |
CN106604244B (zh) | 一种对通知消息进行提示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164354A (zh) | 用于移动设备的本地语音邮件 | |
EP4093003A1 (en) | Spoofed telephone call identifier | |
CN103179533A (zh) | 来电屏蔽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4780265B (zh) | 一种通话管理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0177175A (zh) | 提醒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0249612A (zh) | 呼叫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106791172B (zh) | 一种铃声生成方法及装置 | |
WO2016161712A1 (zh) | 一种来电号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027774A (zh) | 联系人信息提示方法 | |
CN105991839A (zh) | 用于电话呼入处理的方法和终端 | |
CN118214796A (zh) | 移动端中信息的提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