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6438A -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6438A
CN108046438A CN201810055872.6A CN201810055872A CN108046438A CN 108046438 A CN108046438 A CN 108046438A CN 201810055872 A CN201810055872 A CN 201810055872A CN 108046438 A CN108046438 A CN 108046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eek
lake
aqueduct
water
ki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558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秀玲
钟景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entral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entral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entral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entral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558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46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46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6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9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e.g. solar cells, windpower,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涉及河湖水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上游生态净化浮岛、中游增氧加药喷泉、下游生态净化浮岛和生态隔污篱墙,其中:上游生态净化浮岛设于河涌湖泊的上游以对上游河湖水进行治理;中游增氧加药喷泉设于河涌湖泊的岸边以向中游河湖水中增氧、加药;下游生态净化浮岛设于河涌湖泊的下游以对下游河湖水进行治理;生态隔污篱墙设于河涌湖泊的支流入口或排污口处以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本发明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能够对河涌湖泊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更全面地治理,同时能够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实现了河涌湖泊的系统化治理,适用于大面积的河涌湖泊。

Description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湖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河涌湖泊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河涌湖泊污染已经成为现今日益关注的问题。居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农牧业废物等直接排入河涌湖泊中,使得河涌湖泊好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含量急剧增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臭发黑。
传统的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范围较窄、修复方式较为单一,修复面积也只是水域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对整个水域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的强化,其修复能力较弱,不适用于大面积的河涌湖泊,无法对河涌湖泊进行系统化的治理。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对河涌湖泊有效进行治理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无法对河涌湖泊有效进行治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上游生态净化浮岛、中游增氧加药喷泉、下游生态净化浮岛和生态隔污篱墙,其中:
所述上游生态净化浮岛设于河涌湖泊的上游以对上游河湖水进行治理;
所述中游增氧加药喷泉设于河涌湖泊的岸边以向中游河湖水中增氧、加药;
所述下游生态净化浮岛设于河涌湖泊的下游以对下游河湖水进行治理;
所述生态隔污篱墙设于河涌湖泊的支流入口或排污口处以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生态净化浮岛包括多个第一浮板本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浮板本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浮板本体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游增氧加药喷泉包括输水管道、净水水源和加药装置,其中:
所述净水水源与所述输水管道连通,用于为所述输水管道提供净水;
所述加药装置与所述输水管道连通,用于向所述输水管道中加入药剂;
所述输水管道上设有多个用于喷出液体的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与所述输水管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加药装置与所述输水管道是否连通的第一阀门;
所述净水水源与所述输水管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净水水源与所述输水管道是否连通的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与所述输水管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支路管道与所述输水管道是否连通的第三阀门,所述支路管道用于将河湖水抽入所述输水管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游生态净化浮岛包括多个第二浮板本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浮板本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浮板本体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隔污篱墙包括多个第三浮板本体,多个所述第三浮板本体相互连接呈“凹”字形结构,所述“凹”字形结构内凹的一侧朝向所述支流入口或所述排污口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浮板本体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沉水曝气机,和/或,还包括沉水植被。
本发明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上述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工作时,上游生态净化浮岛能够对上游河湖水进行治理,除去上游河湖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减缓上游水流的流速,中游增氧加药喷泉能够向中游河湖水中增氧、加药,补充生物菌剂与氧气,下游生态净化浮岛能够对下游河湖水进行治理,除去下游河湖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减缓下游水流的流速,有效地阻止河水回流、倒灌,生态隔污篱墙用于对河涌湖泊的支流入口或排污口处外来的污染物进行拦截、代谢降解,大大降低外源污染。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能够对河涌湖泊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更全面地治理,不限于局部水域,同时能够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实现了河涌湖泊的系统化治理,具有更好的治理效果,强化整个水域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适用于大面积的河涌湖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游生态净化浮岛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游增氧加药喷泉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1-第一浮板本体;12-第一连接组件;121-连接扣;122-连接钩;13-种植杯;131-生物绳;14-微纳米曝气装置;15-太阳能电池板;2-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1-输水管道;211-喷头;212-支路管道;213-第三阀门;214-过滤装置;22-净水水源;23-加药装置;24-第一阀门;25-第二阀门;3-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1-第二浮板本体;4-生态隔污篱墙;41-第三浮板本体;5-沉水曝气机;6-沉水植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游生态净化浮岛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正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主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浮板本体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游增氧加药喷泉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和生态隔污篱墙4,其中: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设于河涌湖泊的上游以对上游河湖水进行治理;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设于河涌湖泊的岸边以向中游河湖水中增氧、加药;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设于河涌湖泊的下游以对下游河湖水进行治理;生态隔污篱墙4设于河涌湖泊的支流入口或排污口处以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
在上述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工作时,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能够对上游河湖水进行治理,除去上游河湖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减缓上游水流的流速,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能够向中游河湖水中增氧、加药,补充生物菌剂与氧气,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能够对下游河湖水进行治理,除去下游河湖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减缓下游水流的流速,有效地阻止河水回流、倒灌,生态隔污篱墙4用于对河涌湖泊的支流入口或排污口处外来的污染物进行拦截、代谢降解,大大降低外源污染。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能够对河涌湖泊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更全面地治理,不限于局部水域,同时能够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实现了河涌湖泊的系统化治理,具有更好的治理效果,强化整个水域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适用于大面积的河涌湖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包括多个第一浮板本体11,相邻的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2可拆卸连接。上述设置能够方便相邻的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结构都可以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组件12,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螺栓和螺母、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卡块和卡槽、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连接扣121和连接钩12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设于一个第一浮板本体11上的连接扣121和设于另一个第一浮板本体11上的连接钩122,连接钩122钩设于连接扣121上。在连接过程中,直接将一个第一浮板本体11上的连接钩122钩设于另一个第一浮板本体11上的连接扣121上即可,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减小了人工和时间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保证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结构都可以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浮板本体11的结构,例如:第一浮板本体11可以呈具有空腔的圆环形结构,第一浮板本体11也可以呈具有空腔的正方体结构且中部具有用于植物根系深入水中的通孔。
优选地,为了使得多个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能够更加牢固的连接,如图4所示,第一浮板本体11包括顶面、底面和四个侧面,每一个侧面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扣121和一个连接钩122。当需要将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进行连接时,设定,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分别为左浮板本体和右浮板本体。当左浮板本体和右浮板本体需要错开连接以形成“Z”字形结构中的斜边时,只需将左浮板本体第一侧面的连接钩122钩设于右浮板本体第一侧面的连接扣121上;当左浮板本体和右浮板本体需要平行连接以形成“Z”字形结构中的直边时,还需要将右浮板本体第一侧面的连接钩122钩设于左浮板本体第一侧面的连接扣121上,以使得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更加牢固的连接。当需要将另一块第一浮板本体11与左浮板本体进行连接时,可以将另一块第一浮板本体11一个侧面的连接扣121和连接钩122分别与左浮板本体第二侧面上的连接钩122和连接扣121进行连接。上述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浮板本体11的四个侧面均可以与其他的第一浮板本体11进行连接,可以根据河湖的具体情况排列形状、大小面积等,也可以连接成生态篱,并且更便于第一浮板本体11的标准化生产,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浮板本体11包括顶面、底面和四个侧面,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侧面均设有两个连接扣121,另外两个相邻的侧面设有两个连接钩122。当需要将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进行连接时,设定,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分别为左浮板本体和右浮板本体,将左浮板本体第一侧面的两个连接钩122或者两个连接扣121对应着与右浮板本体第一侧面的两个连接扣121或者两个连接钩122连接即可。当需要将另一块第一浮板本体11与左浮板本体进行连接时,可以将另一块第一浮板本体11一个侧面的两个连接扣121或两个连接钩122对应着与左浮板本体第二侧面上的两个连接钩122或两个连接扣121进行连接。上述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浮板本体11的四个侧面均可以与其他的第一浮板本体11进行连接,可以根据河湖的具体情况排列形状、大小面积等,也可以连接成生态篱,并且更便于第一浮板本体11的标准化生产,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浮板本体11每一个侧面所设置的连接扣121和连接钩122的个数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第一浮板本体11的尺寸作出适当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钩设于连接扣121上的结构都可以是本实施例提及的连接钩122。例如:U形挂钩、L形挂钩,等等。
连接扣121包括连接板和与连接板连接的环形扣体,环形扣体具有用于穿过连接钩122的孔洞,连接板所处平面平行于第一浮板本体11的顶面。连接钩122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板、弯折板和迂回板,延伸板所处平面平行于第一浮板本体11的顶面;弯折板所处平面垂直于延伸板所处平面;迂回板所处平面平行于第一浮板本体11的顶面,且迂回板与延伸板设于弯折板的同侧,延伸板、弯折板和迂回板依次连接成钩子状。当需要将连接钩122钩设于环形扣体中时,只需要将迂回板和弯折板依次穿入环形扣体具有的孔洞即可,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并且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其他的辅助工具。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方便相邻两个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的连接且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连接钩122也可以仅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板和弯折板。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弯折板可以如图3所示向下弯折也可以如图5所示向上弯折。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植物的种植与收获,第一浮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承载植物的种植杯13,种植杯13包括杯体和杯沿,杯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植物根系穿过的通孔。浮岛中的植物需要定期收割,通过植物收割,才能真正去掉河湖中的营养盐;尤其在冬天,植物极易生长不好,如果腐烂在水中,会造成二次污染。传统的浮床收割作业难以进行,一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另一方面,植物收割后重新生长会造成很大的死亡率,严重时需要补种,而补种的空白期不利于水体修复,植物死亡也会造成二次污染。而本实施例提中第一浮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承载植物的种植杯13,植物可以通过种植杯13在岸上进行种植,直至长出新根后再放置在第一浮板本体11上,这样不仅可以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时间,还有利于提高植物放入水中后的成活率,及时消耗河中的营养盐、氮磷等。当需要收获植物的时候可以提前在岸边通过种植杯13种好下一批植物,河中需要收获的植物可以整杯取出,极大地方便了植物的收获程序,及时有效去除水中营养盐。种植杯13也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如图1所示,第一浮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容纳种植杯13的透孔。当需要将种植杯13放置于第一浮板本体11上时,种植杯13的杯沿卡在第一浮板本体11的上方,杯体伸入透孔中,并从透孔中伸入水中。
如图2所示,杯体的底部设有用于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生物绳131。传统的浮床通常仅仅依靠植物的根系附着微生物,但植物根系相比于生物绳来说长度较短,比表面积少得多,不能大量附着微生物。而生物绳为微生物载体,由无数小的环状纤维组成立体空间,极大增加比表面积,可大量附着各种微生物,为微生物附着、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杯体的底部设有的生物绳131能够与植物根系相辅相成,形成的立体空间包含有厌氧好氧区域,相应地有利于厌氧好氧的微生物大量附着、生长与繁殖,这样微生物就能有效地消耗、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营养盐等。而微生物的大量良性生存繁殖又能更好地与植物根系进行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植物的旺盛生长,植物的生长又进一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分解污染物等。
如图2所示,为了有效的提高河湖水中的含氧量,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上设有微纳米曝气装置14。微纳米曝气装置14能够产生直径为微米数量级的气泡,缩短了气泡在河湖水中上升的速度,延长气泡在河湖水中停留的时间,使得气泡中的氧气能够充分的溶解于水中,实现增加河湖水含氧量的目的。
如图2所示,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还包括与微纳米曝气装置14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15,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上设有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15的支架。太阳能电池板15能够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为微纳米曝气装置14提供电力,不用通过建造风机房摆放曝气机,大大简化曝气系统,减少能源消耗,环保节能。
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架包括两对支杆,太阳能电池板15呈板状结构,两对支杆的一端与浮床连接,两对支杆的另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15连接,以对太阳能电池板15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还可以包括遥控系统和设于浮床上的控制系统,遥控系统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遥控系统用于发出遥控信号,控制系统与微纳米曝气装置14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遥控系统发出遥控信号并控制微纳米曝气装置14进行曝气。遥控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设置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净化浮岛更加智能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微纳米曝气装置14的工作状态,方便上述生态净化浮岛的使用。
具体地,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接收器和与无线接收器电连接的单片机控制器,无线接收器与遥控系统信号连接,单片机控制器与微纳米曝气装置14电连接。无线接收器用于接收遥控系统发出的各种遥控信号,并将遥控信号输送至单片机控制器,当无线接收器接收到控制微纳米曝气装置14进行曝气的遥控信号时,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微纳米曝气装置14工作。
具体地,遥控系统可以为遥控器、控制主机、移动终端,等等。在本实施例中遥控系统为遥控器。遥控器上可以设有多个遥控按钮,一个遥控按钮可以对应一个遥控信号,当工作人员按下其中一个遥控按钮时,遥控器向无线接收器发出与该遥控按钮对应的遥控信号,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浮板本体11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一方面是可以减缓上游的水流,对污染物进行截留、沉降、分解、吸收,减少外源污染进入河流;另一方面,这样的布设不会造成河流堵流,不妨碍河流的正常流动;再者,有利于多功能生态净化浮岛的微纳米曝气系统产生的微纳米气体往下游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浮板本体11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可以由多个第一浮板本体11依次连接;多个第一浮板本体11相互连接成一个浮岛,“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也可以由多个浮岛彼此连接构成。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包括输水管道21、净水水源22和加药装置23,其中:净水水源22与输水管道21连通,用于为输水管道21提供净水;加药装置23与输水管道21连通,用于向输水管道21中加入药剂;输水管道21上设有多个用于喷出液体的喷头211。在使用上述增氧加药喷泉时,将净水水源22与输水管道21连通,将干净的水排入输水管道21中,与此同时,加药装置23与输水管道21连通,将药剂加入输水管道21中,使得净水与药剂能够在输水管道21中进行充分的混合,最后通过多个喷头211喷出。上述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能在增氧的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剂,使微生物菌剂发挥最大效果,且具有一定景观美化的功能。传统增氧设备的曝气管道一般设置在河流底部,容易被污泥堵塞,并且在水底不易维修也不易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增氧设备来说,本实施例中的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设置在岸边,喷口堵塞问题大大降低,维修维护简单。传统加药方式为直接从上游洒在河中,需要人工操作,相对于传统的加药方式来说,药剂能够在输水管道21中充分的与净水混合,并且经过多个喷头211喷入河湖水中,保证药剂均匀的分布于河道中,克服传统增氧设备和加药方式的缺点,将增氧与加药功能进行有效的结合,便于推广应用。
如图1所示,输水管道21可以沿着河道设置,输水管道21可以设置于河道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河道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输水管道21设置于河道的两侧。
为了使得药剂能够均匀的溶解于输水管道21中的净水中。当河涌湖泊较短时,中游增氧加药喷泉可以包括一个加药装置23;当河涌湖泊较长时,中游增氧加药喷泉也可以包括两个或三个加药装置23。加药装置23可以将药剂分别加入输水管道21的不同位置,使得药剂能够与输水管道21中的净水充分的混合。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为了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的实用性更强,加药装置23与输水管道2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加药装置23与输水管道21是否连通的第一阀门24;净水水源22与输水管道2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净水水源22与输水管道21是否连通的第二阀门25。当第一阀门24关闭、第二阀门25打开时,加药装置23中的药剂盒不会向输水管道21中加入药剂,输水管道21上的多个喷头211用于将净水水源22中的净水直接喷入河湖水中,仅实现增氧的目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当第一阀门24和第二阀门25均打开时,加药装置23中的药剂盒中的药剂可以通过第一阀门24流入输水管道21中,输水管道21上的多个喷头211用于将含有药剂的净水喷入河湖水中,同时实现增氧和加药的目的,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当第一阀门24和第二阀门25均关闭时,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不工作。
进一步地,为了更加节省水资源,输水管道21上设有至少一个支路管道212,支路管道212与输水管道2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支路管道212与输水管道21是否连通的第三阀门213,支路管道212用于将河湖水抽入输水管道21内。当仅需要向河湖水中增氧时,可以关闭第一阀门24和第二阀门25,打开第三阀门213,支路管道212将河湖水抽入输水管道21内,输水管道21上的多个喷头211将河湖水喷出,增加河湖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实现增氧的目的。上述设置能够使河涌湖泊表层水体与底部水体交换,提高水体流动性,消减水体死角,同时使得新鲜的氧气被输入水底,增强底泥中微生物活性及繁殖能力,消化分解水体部分污染物,快速去除底泥产生的硫化物、甲烷及氨气,减轻水体臭味。增氧过程中废气被夹带从水中逸出,底层低温水被输送到表层后,调节表层水温,抑制水体表面藻类繁殖及生长,改善微生态环境,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具体地,为了更快的将河湖水抽入输水管道21内,支路管道212上设有用于将河湖水抽入输水管道21内的抽水泵。当第三阀门213打开时,抽水泵将河湖水从河道中抽入输水管道21。
具体地,为了防止河湖水中的泥沙堵塞输水管道21上的多个喷头211,支路管道212的进水口与抽水泵之间设有对河湖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214。过滤装置214能够对河湖水中的泥沙进行过滤,除去河湖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对河湖水进行过滤的结构都可以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214。过滤装置214可以为PP绵、活性炭、陶瓷片或者其中任意两种或多种的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过滤装置214的过滤效果更好,过滤装置214包括两层金属网和设于两层金属网之间的PP绵(由聚丙烯纤维进行人造化学纤维)。远离输水管道21一端的金属网上设有多个用于河湖水通过的小孔,金属网能够过滤出河湖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随后PP绵能够除去河湖水中的小颗粒杂质,靠近输水管道21一端的金属网上设有多个用于河湖水通过的小孔,该金属网用于与远离输水管道21一端的金属网配合使用,以限制PP绵在支路管道212中的位置。上述过滤装置214能够有效的出去河湖水中的杂志,避免喷头211发生堵塞。
为了使得加药效果更好,喷头211可以为雾化喷头,雾化喷头能够将药剂更加均匀的喷洒至河湖水中。喷头211也可以为直孔喷头,能够将含有药剂的净水呈柱状喷出,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增氧加药喷泉的增氧效果更佳。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喷头211可以包括多个雾化喷头和多个直孔喷头,且雾化喷头和直孔喷头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雾化喷头之间设有一个直孔喷头,每相邻的两个直孔喷头之间设有一个雾化喷头,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增氧加药喷泉具有良好的增氧和加药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包括多个第二浮板本体31,相邻的两个第二浮板本体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上述设置能够方便相邻的两个第二浮板本体31之间的拆装。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浮板本体31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浮板本体31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可以由多个第二浮板本体31依次连接;多个第二浮板本体31相互连接成一个浮岛,“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也可以由多个浮岛彼此连接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的结构与上述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的结构相同,为了节省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阻止河水回流、倒灌;另一方面,一般河流下游水流较缓,多鱼虾类生长,本实施例中的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具有增氧功能,能改善鱼虾等生物的生存环境,改善生态。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生态隔污篱墙4能够有效的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生态隔污篱墙4包括多个第三浮板本体41,多个第三浮板本体41相互连接呈“凹”字形结构,“凹”字形结构内凹的一侧朝向支流入口或所述排污口处,使得多个第三浮板本体41上的植物能够将支流入口或排污口包围起来,当支流入口或排污口排出河湖水时,能够更全面地除去河湖水中的污染物,并且植物根系能够长时间的对污染物进行吸附,有效的对支流入口或排污口直排的河湖水进行处理,实现对河湖水的拦截,相邻的两个第三浮板本体4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两个第三浮板本体41之间的连接,使得生态隔污篱墙4更适用于水面大面积铺设。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生态隔污篱墙4能够更好的吸附支流入口或排水口排出河湖水中的污染物,凹字形结构包括横向延伸部和设于横向延伸部两端的纵向延伸部,横向延伸部包括至少一排第三浮板本体41,纵向延伸部包括至少一列第三浮板本体41。以图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横向延伸部包括两排第三浮板本体41,每一排第三浮板本体41中包括四个通过第三连接组件依次连接的第三浮板本体41,纵向延伸部包括两列第三浮板本体41,每一列第三浮板本体41中包括四个通过第三连接组件依次连接的第三浮板本体41。上述设置使得生态隔污篱墙4能够承载足够的植物,使得植物的根系能够充分的吸收排污口排出河湖水中的污染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生态隔污篱墙4中第三浮板本体41的结构与上述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中第一浮板本体11的结构相同,为了节省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生态隔污篱墙4中的生物绳与浮岛植物相辅相成作用,捕捉、沉降悬浮颗粒物,对外源进来的污染物质进行拦截、代谢降解,大大降低外源污染。通过生物绳缓冲带作用,还可减少受暴雨冲击的污染程度与次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沉水曝气机5或沉水植被6。沉水曝气机5能够对河涌湖泊进行局部增氧,配合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和生态隔污篱墙4使用,对河涌湖泊进行更全面地治理。沉水植被6能够对涌湖泊局部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能够对河涌湖泊更加全面地治理。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沉水曝气机5和沉水植被6,沉水曝气机5和沉水植被6配合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和生态隔污篱墙4使用,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能够对河涌湖泊更加全面地治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和生态隔污篱墙(4),其中:
所述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设于河涌湖泊的上游以对上游河湖水进行治理;
所述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设于河涌湖泊的岸边以向中游河湖水中增氧、加药;
所述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设于河涌湖泊的下游以对下游河湖水进行治理;
所述生态隔污篱墙(4)设于河涌湖泊的支流入口或排污口处以对外来污染物进行拦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生态净化浮岛(1)包括多个第一浮板本体(1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浮板本体(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浮板本体(11)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游增氧加药喷泉(2)包括输水管道(21)、净水水源(22)和加药装置(23),其中:
所述净水水源(22)与所述输水管道(21)连通,用于为所述输水管道(21)提供净水;
所述加药装置(23)与所述输水管道(21)连通,用于向所述输水管道(21)中加入药剂;
所述输水管道(21)上设有多个用于喷出液体的喷头(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23)与所述输水管道(2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加药装置(23)与所述输水管道(21)是否连通的第一阀门(24);
所述净水水源(22)与所述输水管道(2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净水水源(22)与所述输水管道(21)是否连通的第二阀门(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21)上设有至少一个支路管道(212),所述支路管道(212)与所述输水管道(2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支路管道(212)与所述输水管道(21)是否连通的第三阀门(213),所述支路管道(212)用于将河湖水抽入所述输水管道(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生态净化浮岛(3)包括多个第二浮板本体(3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浮板本体(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浮板本体(31)相互连接呈“Z”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隔污篱墙(4)包括多个第三浮板本体(41),多个所述第三浮板本体(41)相互连接呈“凹”字形结构,所述“凹”字形结构内凹的一侧朝向所述支流入口或所述排污口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浮板本体(4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水曝气机(5),和/或,还包括沉水植被(6)。
CN201810055872.6A 2018-01-18 2018-01-18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Pending CN108046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5872.6A CN108046438A (zh) 2018-01-18 2018-01-18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5872.6A CN108046438A (zh) 2018-01-18 2018-01-18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6438A true CN108046438A (zh) 2018-05-18

Family

ID=6212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55872.6A Pending CN108046438A (zh) 2018-01-18 2018-01-18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4643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8382A (zh) * 2018-05-31 2018-10-16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车组合系统的城市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9736252A (zh) * 2019-02-21 2019-05-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河流截污箱涵清污分流系统和方法
CN113640490A (zh) * 2021-10-18 2021-11-12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河湖水生态环境监控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5367860A (zh) * 2022-07-13 2022-11-22 厦门水世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域生态一体化修复系统
CN115385524A (zh) * 2022-08-23 2022-11-25 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 一种全方位修复湖库水生态环境系统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4560B1 (ko) * 2009-02-09 2009-06-25 대한민국 수질정화 폭기처리 인공식물섬
CN101549937A (zh) * 2009-05-08 2009-10-07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口区水质原位净化方法
CN101723520A (zh) * 2009-12-18 2010-06-09 南京大学 静脉河道低污染水负荷削减的方法
CN105330107A (zh) * 2015-11-17 2016-02-17 广州市戴斌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与净化方法
CN207862010U (zh) * 2018-01-18 2018-09-14 广东中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4560B1 (ko) * 2009-02-09 2009-06-25 대한민국 수질정화 폭기처리 인공식물섬
CN101549937A (zh) * 2009-05-08 2009-10-07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口区水质原位净化方法
CN101723520A (zh) * 2009-12-18 2010-06-09 南京大学 静脉河道低污染水负荷削减的方法
CN105330107A (zh) * 2015-11-17 2016-02-17 广州市戴斌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与净化方法
CN207862010U (zh) * 2018-01-18 2018-09-14 广东中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8382A (zh) * 2018-05-31 2018-10-16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车组合系统的城市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9736252A (zh) * 2019-02-21 2019-05-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河流截污箱涵清污分流系统和方法
CN109736252B (zh) * 2019-02-21 2020-02-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河流截污箱涵清污分流的方法
CN113640490A (zh) * 2021-10-18 2021-11-12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河湖水生态环境监控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3640490B (zh) * 2021-10-18 2022-01-28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河湖水生态环境监控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5367860A (zh) * 2022-07-13 2022-11-22 厦门水世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域生态一体化修复系统
CN115367860B (zh) * 2022-07-13 2024-01-09 厦门水世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域生态一体化修复系统
CN115385524A (zh) * 2022-08-23 2022-11-25 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 一种全方位修复湖库水生态环境系统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6438A (zh)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CN106467330B (zh) 一种应用于湖泊的太阳能水体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2067824B (zh) 一种封闭循环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系统
CN101234821B (zh) 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方法
CN207361997U (zh) 一种城市景观水的水循环式脱氮除磷装置
CN2087765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多级强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CN111072219A (zh) 一种湿地前置塘富营养化控制方法
CN206502721U (zh) 一种湖泊太阳能曝气净化装置
CN207862010U (zh) 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CN108623007A (zh) 一种多级生态塘治理农村河流方法
CN207259342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07933136U (zh) 一种微生物修复水体系统
CN101333020B (zh) 治理富营养化湖泊藻华的方法及磁沉机浮床
CN205676320U (zh) 一种基于生态湿地的景观水体净化系统
CN215327604U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109319933A (zh) 一种农田水污染控制及回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14758650U (zh) 一种高密度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CN102398991B (zh) 潜流式园林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CN113371927B (zh) 一种适应于小型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06089355U (zh) 庭院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5687751U (zh) 跌水曝气反应装置
CN201049904Y (zh) 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
CN211078600U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一体化生态处理系统
CN209815903U (zh) 一种废水生态处理利用系统
CN208617489U (zh) 温室交替互换式人工湿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