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39911A -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39911A
CN108039911A CN201711377533.1A CN201711377533A CN108039911A CN 108039911 A CN108039911 A CN 108039911A CN 201711377533 A CN201711377533 A CN 201711377533A CN 108039911 A CN108039911 A CN 108039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ance
resistance
anode
cathode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75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传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ij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ij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ij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ij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775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39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39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3991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5Protection from unauthorised access, e.g. eavesdrop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37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infrared 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包括驻极体话筒、扬声器、IC和直流电源,还包括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IC、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驻极体话筒、IC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连接;所述接收单元、扬声器和发射单元均与所述IC连接;本发明采用激光作为通信介质,不仅方向性很强,而且可采用不可见光,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达到极强的保密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激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仅仅二十多年的初步应用,激光已经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激光通信使我们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能准确迅速地进行信息交流;激光唱盘可以使我们渴望亲耳聆听世界名曲的现场演奏几近成真。总之,激光正实现着几年前还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奇迹。从工业生产到医学,从电讯通信到战争机器,科学和技术正运用激光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现有的无线通讯方式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很难做到保密性,容易为他人所截获,造成私人信息的泄露。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包括驻极体话筒、扬声器、IC和直流电源,还包括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IC、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驻极体话筒、IC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连接;所述接收单元、扬声器和发射单元均与所述IC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三极管和第五电阻与第一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驻极体话筒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与所述IC的第六管脚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经所述第五电阻与第一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所述驻极体话筒的负极均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五电容、电感、激光棒、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激光棒的正极连接;所述激光棒的负极经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与所述IC的第三管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选择开关、光敏电阻和第八电容;所述直流电源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或者第七电阻的输出端经所述选择开关分别与所述光敏电阻的输入端、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光敏电阻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容的负极均与所述IC的第七管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IC的第一管脚经第四电容与所述扬声器的正极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负极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驻极体话筒的负极、所述IC的第四管脚、第五管脚、第八管脚和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IC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选择开关为环境选择开关;所述选择开关置1时,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光敏电阻作为接收器在高亮度环境中使用;所述选择开关置2时,所述光敏电阻作为接收器在低亮度环境中使用。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和所述接收单元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作为滤波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激光棒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七电容作为滤波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负极接地。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采用激光作为通信介质,不仅方向性很强,而且可采用不可见光,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达到极强的保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原理图。
MC-驻极体话筒;YD-扬声器;IC-音频集成功放电路TDA2822/M;VCC-直流电源;RG-光敏电阻;K-选择开关;YAG-激光棒;L-电感;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包括驻极体话筒MC、扬声器YD、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和直流电源VCC,还包括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直流电源VCC连接;所述驻极体话筒MC、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连接;所述接收单元、扬声器YD和发射单元均与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连接。
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三极管和第五电阻R5与第一电容C1组成的滤波电路;所述直流电源VCC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驻极体话筒MC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与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的第六管脚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经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一电容C1组成的滤波电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所述驻极体话筒MC的负极均接地。
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五电容C5、电感L、激光棒YAG、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源VCC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激光棒YAG的正极连接;所述激光棒YAG的负极经所述电感L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正极与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的第三管脚连接。
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选择开关K、光敏电阻RG和第八电容C8;所述直流电源VCC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或者第七电阻R7的输出端经所述选择开关K分别与所述光敏电阻RG的输入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正极连接;所述光敏电阻RG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负极均与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的第七管脚连接。
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的第一管脚经第四电容C4与所述扬声器YD的正极连接;所述扬声器YD的负极接地。
所述驻极体话筒MC的负极、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的第四管脚、第五管脚、第八管脚和所述直流电源VCC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音频集成功放电路IC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直流电源VCC的正极连接。
所述选择开关K为环境选择开关K;所述选择开关K置1时,与所述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光敏电阻RG作为接收器在高亮度环境中使用;所述选择开关K置2时,所述光敏电阻RG作为接收器在低亮度环境中使用。
在所述直流电源VCC的正极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和所述接收单元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C6作为滤波电容;所述第六电容C6的负极接地。
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激光棒YAG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七电容C7作为滤波电容;所述第七电容C7的负极接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电路以功放电路IC为核心,驻极体话筒MC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VQ1前置放大后送到IC-a功率放大,输出信号经电感加在激光棒上,从而达到用音频信号调制激光的目的;经驻极体话筒MC发出的音频信号调制的激光照射到光敏电阻器RG上,RG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IC-b中进行放大,其输出经电容耦合直接推动扬声器,还原驻极体话筒MC输入的声波,以达到通话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包括驻极体话筒、扬声器、IC和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IC、前置放大模块、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驻极体话筒、IC和接收单元均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连接;所述接收单元、扬声器和发射单元均与所述IC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三极管、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驻极体话筒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与所述IC的第六管脚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经所述第五电阻与第一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所述驻极体话筒的负极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五电容、电感、激光棒、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激光棒的正极连接;所述激光棒的负极经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与所述IC的第三管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选择开关、光敏电阻和第八电容;所述直流电源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或者第七电阻的输出端经所述选择开关分别与所述光敏电阻的输入端、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光敏电阻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容的负极均与所述IC的第七管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C的第一管脚经第四电容与所述扬声器的正极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话筒的负极、所述IC的第四管脚、第五管脚、第八管脚和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IC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开关为环境选择开关;所述选择开关置触点1时,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光敏电阻作为接收器在高亮度环境中使用;所述选择开关置触点2时,所述光敏电阻作为接收器在低亮度环境中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和所述接收单元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作为滤波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激光棒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七电容作为滤波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负极接地。
CN201711377533.1A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Withdrawn CN108039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7533.1A CN108039911A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7533.1A CN108039911A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39911A true CN108039911A (zh) 2018-05-15

Family

ID=62100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7533.1A Withdrawn CN108039911A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399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8487U (zh) 具有多功能线圈的蓝牙设备
CN1977473B (zh) 具有集成式滤波和减少的寄生电容的跨导放大器
CN103781009A (zh) 具有多功能线圈的蓝牙设备
WO2020157098A1 (de) Bidirektionale konfiguration von sensorknoten mit mobiltelefon ohne erweiterung
CN104284289A (zh) 用于麦克风放大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51137A (zh) 用户设备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8039911A (zh) 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智能手机控制电路
CN201243278Y (zh) 一种手机收音机内置天线低噪声信号放大器
CN209517434U (zh) 一种降噪夹领麦克风
CN102231770A (zh) 手机扬声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6743531U (zh) 一种可将喇叭切换成麦克风的耳机
CN210958664U (zh) 一种智能蓝牙音响电路
CN216905274U (zh) 一种麦克风电路
CN210670531U (zh) 信号接收解码电路
CN105245441B (zh) 耳机、即时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9824017U (zh) 助听转换器
CN208208326U (zh) 实现语音通话的演唱装置
CN210247030U (zh) 一种mic放大电路
CN208969452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语音信号增强唤醒装置
CN211239867U (zh) 一种poe供电器
CN211406277U (zh) 高音质声音助听电路
CN210958489U (zh) 一种拾音检测自适应切换电路及网络摄像机
CN212874044U (zh) 基于定向音频眼镜的蓝牙控制系统
CN213028501U (zh) 一种用于胎心仪与手机通信的连接装置
CN113709628A (zh) 基于nfc配对的多功能无线麦克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