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39319A -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 Google Patents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39319A
CN108039319A CN201711376805.6A CN201711376805A CN108039319A CN 108039319 A CN108039319 A CN 108039319A CN 201711376805 A CN201711376805 A CN 201711376805A CN 108039319 A CN108039319 A CN 108039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silicon chip
chip
wafer
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68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f Industries Based On Nanotechnolog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f Industries Based On Nanotechnolog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f Industries Based On Nanotechnolog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f Industries Based On Nanotechnolog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3768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393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39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393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04Chemical etch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该减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两个未加工硅片,定义为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S2、先将第一硅片的上表面进行深硅刻蚀,再将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进行热氧处理;S3、将热氧处理后的第一硅片与第二硅片键合,得到键合硅片;S4、将键合硅片中的第二硅片进行减薄处理,再在其上表面进行顶硅刻蚀;S5、将刻蚀后的键合硅片中的第一硅片的下表面进行减薄去硅处理,最后除去氧化层,得到薄硅片。本发明的硅片减薄方法将深硅刻蚀放到第一步,并采用多次深硅刻蚀和键合工艺,最后制备得到翘曲度小的薄硅片,该减薄方法实现自动化操作,工艺稳定,适合大规模量产,且制备得到的薄硅片导热性较好,硅片翘曲能很好的控制。

Description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属于MEMS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是指尺寸在几毫米乃至更小的高科技装置,其内部结构一般在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是一个独立的智能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动作器和微能源三大部分组成。微机电系统涉及物理学、半导体、光学、电子工程、化学、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多种学科和工程技术,为智能系统、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系统生物技术的合成生物学与微流控技术等领域开拓了广阔的用途。常见的产品包括MEMS加速度计、MEMS麦克风、微马达、微泵、微振子、MEMS压力传感器、MEMS陀螺仪、MEMS湿度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集成产品。
MEMS产品经常涉及到薄片工艺,有时可能需要厚度小于200μm的硅片。但硅片太薄会产生较大的翘曲,无法进行后续工艺和流通。而针对薄片工艺,目前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将一片干净的载片放在热板上加热,然后手动将蜡均匀的涂覆在载片表面,再将待工艺硅片贴到载片上,然后自然冷却。冷却后就可以做后续工艺,比如减薄至小于200μm所需工艺厚度,再进行后面的深硅刻蚀以及牺牲层释放等工艺,待所有工艺完成后用丙酮等湿法药液将载片分开。
然而该薄片工艺大部分需要手动操作,操作繁琐且工艺重复性较差,消耗时间和人力,不适合大规模量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该减薄方法采用多次深硅刻蚀以及键合工艺,实现自动化操作,工艺稳定,适合大规模量产,且制备得到的薄硅片导热性较好,硅片翘曲能很好的控制,有利于实现后续的深硅刻蚀以及释放等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片减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两个未加工硅片,所述未加工硅片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定义为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
S2、先将所述第一硅片的上表面进行深硅刻蚀,再将所述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进行热氧处理;
S3、将步骤S2中热氧处理后的第一硅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硅片的下表面键合,得到键合硅片;
S4、将所述键合硅片中的第二硅片进行减薄处理,再在其上表面进行顶硅刻蚀;
S5、将步骤S4中刻蚀后的键合硅片中的第一硅片的下表面进行减薄去硅处理,最后除去热氧层,得到薄硅片。
进一步地,所述薄硅片的厚度为180至200μm。
进一步地,在所述薄硅片的结构中,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小于第二硅片。因为考虑到MEMS器件的性能和应用,其第一硅片部分通常用作质量块,其厚度越小越好。
进一步地,在所述薄硅片的结构中,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为50至90μm,所述第二硅片的厚度为90至130μm。
进一步地,进一步地,步骤S2中,在所述深硅刻蚀过程中,所述第一硅片的上表面的刻蚀深度为50至90μm。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在所述减薄处理过程中,通过砂轮将所述第二硅片减薄至90至130μm。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在所述顶硅刻蚀过程中,所述第二硅片的上表面的刻蚀深度为与减薄后的第二硅片厚度相同。当第二硅片的刻蚀深度与减薄后第二硅片厚度相同时,可以暴露出其热氧层,以便于在步骤S5中除去热氧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为普通硅片。
进一步地,步骤S5中,在所述减薄去硅处理过程中,先通过砂轮将所述第一硅片从下表面减薄至200至300μm,再通过刻蚀或腐蚀工艺将所述第一硅片从下表面减薄至50至9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硅片为SOI硅片,所述第二硅片为普通硅片。SOI硅片即绝缘衬底上硅片(Silicon On Insulator,SOI),其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衬底硅层、埋氧层和顶层硅三个部分。
进一步地,步骤S5中,在所述减薄去硅处理过程中,通过砂轮或刻蚀或腐蚀工艺将所述绝缘衬底上硅片减薄至埋氧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在热氧处理后形成的热氧层的总厚度为20至60μm。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所制得的薄硅片,所述薄硅片从下到上逐层设置有第一硅片、第一硅片热氧层、第二硅片热氧层以及第二硅片,所述薄硅片的厚度为180至20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小于第二硅片,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为50至90μm,所述第二硅片的厚度为90至13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硅片减薄方法将深硅刻蚀放到第一步,并采用多次深硅刻蚀和键合工艺,最后制备得到翘曲度小的薄硅片,该减薄方法实现自动化操作,工艺稳定,适合大规模量产,且制备得到的薄硅片导热性较好,硅片翘曲能很好的控制,有利于实现后续的深硅刻蚀以及释放等工艺。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示的硅片减薄方法的流程步骤图;
图2a至图2g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示的硅片减薄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3a至图3g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示的硅片减薄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发明所示的硅片减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两个未加工硅片,所述未加工硅片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定义为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其中,所述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为普通硅片,或者,所述第一硅片为SOI硅片,所述第二硅片为普通硅片;
S2、将所述第一硅片的上表面进行深硅刻蚀,然后将所述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进行热氧处理;
S3、将步骤S2中热氧处理后的第一硅片的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硅片的下表面键合,得到键合硅片;
S4、将所述键合硅片中的第二硅片进行减薄处理,再在其上表面进行顶硅刻蚀;
S5、将步骤S4中刻蚀后的键合硅片中的第一硅片的下表面进行减薄去硅处理,最后除去热氧层,得到薄硅片。
该减薄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2中,在所述深硅刻蚀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硅片的上表面的刻蚀深度为50至90μm;
步骤S4中,在所述减薄处理过程中,优选为通过砂轮将所述第二硅片减薄至90至130μm;在所述顶硅刻蚀过程中,所述第二硅片的上表面的刻蚀深度为与减薄后的第二硅片厚度相同,以便于在步骤S5中除去热氧层。
步骤S5中,在所述下表面减薄处理过程中,当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都是普通硅片时,优选为先通过砂轮将所述第一硅片从下表面减薄至200至300μm,再通过刻蚀或腐蚀工艺将所述第一硅片从下表面减薄至50至90μm。
或者,步骤S5中,当第一硅片为SOI硅片,第二硅片为普通硅片时,在所述减薄去硅处理过程中,通过砂轮或刻蚀或腐蚀工艺将所述绝缘衬底上硅片减薄至埋氧层。
根据本发明的硅片减薄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厚度为180至200μm的薄硅片,所述薄硅片从下到上逐层设置有第一硅片、第一硅片热氧层、第二硅片热氧层以及第二硅片。在所述薄硅片的结构中,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小于第二硅片,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为50至90μm,所述第二硅片的厚度为90至130μm。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a至图2g,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示的硅片减薄方法的示意图。提供两个普通硅片,定义为第一硅片1和第二硅片2。首先在第一硅片1的上表面刻蚀出深硅图形,其深度为90μm,然后将第一硅片1和第二硅片2通过热氧处理。将处理后的第二硅片2与第一硅片1的上表面键合,得到键合硅片3,并将键合后的第二硅片2从上表面减薄至110μm,随后在第二硅片2上继续作业上表面工艺以及顶硅刻蚀,刻蚀深度为110μm。待刻蚀完成后,将第一硅片1从下表面减薄至150μm,随后使用DRIE干法刻蚀或者KOH湿法腐蚀,将第一硅片1腐蚀至70μm厚度,因为如果直接将第一硅片1减薄到70μm,减薄砂轮可能会将薄硅片损坏。最后使用RIE或者BOE湿法将BOX层氧化硅去除,即可得到厚度小于200μm左右的MEMS薄硅片。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3a至图3g,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示的硅片减薄方法的示意图。提供一个SOI硅片和一个普通硅片,定义为SOI硅片为第一硅片1’,普通硅片为第二硅片2’,其中,SOI硅片包括上层硅11’、氧化层12和背衬底13’。首先在上层硅11’上刻蚀出深硅图形,其深度为90μm,然后将第一硅片1’和第二硅片2’通过热氧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第二硅片2’与第一硅片1’的上表面键合,得到键合硅片3’,并将键合后的第二硅片2’从上表面减薄至90μm,随后在第二硅片2’上继续作业上表面工艺以及顶硅刻蚀,刻蚀深度为90μm。待刻蚀完成后,通过减薄砂轮或DRIE和KOH腐蚀,将第一硅片1’的背衬底13’去除,最后使用RIE或者BOE湿法将BOX氧化层12’去除,即可得到厚度小于200μm的MEMS薄硅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硅片减薄方法将深硅刻蚀放到第一步,并采用多次深硅刻蚀和键合工艺,最后制备得到翘曲度小的薄硅片,该减薄方法实现自动化操作,工艺稳定,适合大规模量产,且制备得到的薄硅片导热性较好,硅片翘曲能很好的控制,有利于实现后续的深硅刻蚀以及释放等工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两个未加工硅片,所述未加工硅片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定义为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
S2、先将所述第一硅片的上表面进行深硅刻蚀,再将所述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进行热氧处理;
S3、将步骤S2中热氧处理后的第一硅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硅片的下表面键合,得到键合硅片;
S4、将所述键合硅片中的第二硅片进行减薄处理,再在其上表面进行顶硅刻蚀;
S5、将步骤S4中刻蚀后的键合硅片中的第一硅片的下表面进行减薄去硅处理,最后除去氧化层,得到薄硅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硅片的厚度为180至200μ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硅片的结构中,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小于第二硅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硅片的结构中,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为50至90μm,所述第二硅片的厚度为90至130μm。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所述深硅刻蚀过程中,所述第一硅片的上表面的刻蚀深度为50至90μm。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所述减薄处理过程中,通过砂轮将所述第二硅片减薄至90至130μm。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所述顶硅刻蚀过程中,所述第二硅片的上表面的刻蚀深度为与减薄后的第二硅片厚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片和第二硅片为普通硅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在所述减薄去硅处理过程中,先通过砂轮将所述第一硅片从下表面减薄至200至300μm,再通过刻蚀或腐蚀工艺将所述第一硅片从下表面减薄至50至90μm。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片为SOI硅片,所述第二硅片为普通硅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在所述减薄去硅处理过程中,通过砂轮或刻蚀或腐蚀工艺将所述绝缘衬底上硅片减薄至埋氧层。
12.一种由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片减薄方法所制得的薄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硅片从下到上逐层设置有第一硅片、第一硅片热氧层、第二硅片热氧层以及第二硅片,所述薄硅片的厚度为180至200μ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小于第二硅片,所述第一硅片的厚度为50至90μm,所述第二硅片的厚度为90至130μm。
CN201711376805.6A 2017-12-19 2017-12-19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Pending CN1080393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6805.6A CN108039319A (zh) 2017-12-19 2017-12-19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6805.6A CN108039319A (zh) 2017-12-19 2017-12-19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39319A true CN108039319A (zh) 2018-05-15

Family

ID=62099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6805.6A Pending CN108039319A (zh) 2017-12-19 2017-12-19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3931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0327A (zh) * 2013-08-13 2013-12-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图形化soi材料刻蚀工艺的界面保护方法
CN105293419A (zh) * 2015-10-15 2016-02-03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一种防止悬浮层刻蚀损伤的mems器件
CN106468604A (zh) * 2016-09-29 2017-03-01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温压力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0327A (zh) * 2013-08-13 2013-12-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图形化soi材料刻蚀工艺的界面保护方法
CN105293419A (zh) * 2015-10-15 2016-02-03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一种防止悬浮层刻蚀损伤的mems器件
CN106468604A (zh) * 2016-09-29 2017-03-01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温压力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1519B2 (ja) 単一粒子を包んだ液滴の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での形成およびそれぞれ導出される方法
JP5151104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TW200304691A (en) Packag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CN103928295A (zh) 一种将石墨烯转移到柔性衬底的方法
CN104655261A (zh) 一种电容式超声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97731B (zh) 一种电感式温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34084B (zh) 集成电路芯片失效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
CN106289898A (zh) 一种层数可控的二硫化钼tem样品的制备方法
CN109216169A (zh) 半导体晶片背面图案与正面图案精确对准的方法
CN106744729A (zh) 一种大面积无水转移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8039319A (zh) 硅片减薄方法及薄硅片
CN106608615B (zh) Mems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928296B (zh) 一种将石墨烯转移到具有pdms过渡层硬质衬底上的方法
CN207760035U (zh) 微机电器件结构
Wang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 thermoelectric nanowire characterization platform and nanowire assembly by utilizing dielectrophoresis
CN104249992B (zh) 晶片与晶片之间的对准方法
CN107879309B (zh) 用于微纳尺度物质投送及提取的中空悬臂探针
CN209513602U (zh) 一种纳米粒子自组装结构的制作装置
US7807548B2 (en) Process of forming and controlling rough interfaces
CN106409818B (zh) 一种非破坏性得到柔性铁电薄膜电容的方法
CN106904839B (zh) 一种玻璃腐蚀的掩膜方法
US9676173B2 (en) Process for the transfer of at least a portion of a composite film onto a flexible polymer membrane
US9953855B2 (en) Process for transferring layers
Plach et al. Investigations on bond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plasma activated direct wafer bonding with annealing
CN105280541A (zh) 一种用于超薄半导体圆片的临时键合方法及去键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