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37057B -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37057B
CN108037057B CN201711300751.5A CN201711300751A CN108037057B CN 108037057 B CN108037057 B CN 108037057B CN 201711300751 A CN201711300751 A CN 201711300751A CN 108037057 B CN108037057 B CN 108037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odel
fracture network
supply box
flow suppl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007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37057A (zh
Inventor
范立峰
李博
王惠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3007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37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37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37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37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37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属于岩石渗流领域。先确定本次实验所需要的裂隙网络模型的形状和尺寸,并使用与其配套的转换接头和容纳模型装置。选择实验所需要的倾斜管a或倾斜管b或倾斜管c或倾斜管d,在不需要的倾斜管上塞上塞子,将转换接头与所需要的一个或多个倾斜管通过螺纹进行相连,若需要较小压力,打开阀门;若需要较大压力,则使用有动力加压,关闭阀门,打开空气压缩机,本装置既可以在一组实验中同时进行多个不同裂隙网络模型角度的流体渗流,节省时间,还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不同角度的裂隙网络模型中流体的渗流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渗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考虑流体不同因素作用下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流体在岩体裂隙中的渗流常应用于油气存储、石油开采、水利枢纽等领域,其渗流的规律开始受到广泛研究。在实际生活中考虑流体在岩体裂隙中的渗流,不仅仅需要考虑控制流体进出时的压力,还需要考虑岩体的裂隙与水平面、竖直面之间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会使流体受到不同的重度,从而影响流体的渗流情况,而且实际中的岩体形状也不仅仅是现有实验常用的长方体裂隙网络模型,往往也会有类似圆柱形或是其他形状,在不同形状岩体的裂隙中渗流规律往往也会不同。但现有却还没有一个能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实验装置,所以一个能综合考虑压力、重度、裂隙网络模型尺寸形状对于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影响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装置的不足以及渗流研究工作的需要,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提供两种不同加压方式,一种无动力加压当需要加压较小时可使用,一种为有动力加压当需要加压较大时使用,可视化的观察流体在不同重度的影响下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渗流情况的装置和方法。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供流箱1、伸缩软管2、阀门3、测压表4、泄压阀5、空气压缩机6、容器7、转换接头8、容纳模型装置9、裂隙网络模型10、透明软管11、回收箱12、高清摄像机13和电脑14。供流箱1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供流箱1为密封结构,供流箱1顶部设有一圆形孔,在圆形孔中插入一伸缩软管2,伸缩软管2与圆形孔相配合,伸缩软管2与容器7连接;供流箱1与容器7之间形成虹吸结构,容器7中盛有液体,通过调整供流箱1与容器7之间的高度差,进而实现容器7对供流箱1的压力;伸缩软管2的进口处上安装有阀门3,若需要进行加压时则打开阀门3,若不需要进行加压则关闭阀门3;根据虹吸原理,容器7中的液体不断流入供流箱1中,并通过水头进行加压,加压方式为无动力加压,容器7与供流箱1之间的压力差能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微调整,容器7为供流箱1中的压力进行第一种加压方式。
供流箱1上还安装有测压表4和泄压阀5,测压表4和泄压阀5用以检测和调节供流箱1内的压力大小,供流箱1的顶部通过一根导管与空气压缩机6进行连接,空气压缩机6对供流箱1中的流体加压为第二种加压方式,如果供流箱1中所需压力较大时,通过空气压缩机6对供流箱1中液体进行加压。
供流箱1四个侧面分别有四个不同角度的倾斜管a、倾斜管b、倾斜管c和倾斜管d。各倾斜管与供流箱1为一体结构且各倾斜管与供流箱1之间的角度为独立的,液体通过倾斜管流出,实验时选择所需要角度的倾斜管使用,不使用的倾斜管通过塞子堵住,以免液体流出。实验时供流箱1通过倾斜管与转换接头8进行连接,供流箱1与转换接头8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使小半径转换到大半径,转换接头8另一端同样通过螺纹与容纳模型装置9进行连接,容纳模型装置9的尺寸半径大于转换接头8的尺寸半径;容纳模型装置9内根据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尺寸进行掏空,掏空的尺寸小于裂隙网络模型10的尺寸,裂隙网络模型10与容纳模型装置9之间为过盈配合,裂隙网络模型10通过压入法置于容纳模型装置9中,使两者能够处于紧密连接,容纳模型装置9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转换接头8进行连接,两个转换接头8与容纳模型装置9之间形成小半径到大半径再到小半径的转变,转换接头8另一端与透明软管11相连,透明软管11接入到回收箱12中,回收箱12上有刻度,通过刻度计算流出液体的体积。在容纳模型装置9的正上方布置有一高清摄像机13,高清摄像机13与计算机14相连,计算机14用以实时记录处理数据。由于裂隙网络模型10制作各种尺寸、形状,所以需要制作与每个尺寸、形状相匹配的转换接头和容纳模型装置。
供流箱1包括倾斜管a1a、倾斜管b1b、倾斜管c1c、倾斜管d1d、伸缩软管2、阀门3、测压表4、泄压阀5。图中只给出一种倾斜管a、倾斜管b、倾斜管c、倾斜管d的倾斜角度情况,各倾斜管的角度也可以由实验进行预设计,其中本图中倾斜管a为倾斜角度为30度的倾斜管、倾斜管b为倾斜角度为90度的倾斜管、倾斜管c为倾斜角度为60度的倾斜管、倾斜管d为倾斜角度为45度的倾斜管。供流箱1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而成,实线为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的导管。各倾斜管与供流箱都是相通的,且出口处均设有内螺纹。
转换接头8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转换接头8包括连接部分a8a、密封圈a8b和连接部分b8c。连接部分a8a为与倾斜管的连接结构,连接部分b8c为与容纳模型装置的连接结构;连接部分b8c的尺寸大小由容纳模型装置9的尺寸决定,连接部分a8a上设有外螺纹,连接部分a8a与倾斜管相配合,连接部分a8a上套有密封圈a8b并涂有环氧树脂,以保证与倾斜管相连时的密封性;连接部分b8c内设有内螺纹。
容纳模型装置9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容纳模型装置9包括前连接部分9a、密封圈b9b、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和后连接部分9d。前连接部分9a与转换接头8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前连接部分9a上套有一个密封圈b9b并涂有环氧树脂;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的尺寸与裂隙网络模型10的尺寸相匹配,后连接部分9d上套有另一个密封圈b9b并涂有环氧树脂。
裂隙网络模型10包括下层有机玻璃板10a和上层有机玻璃板10b,在下层有机玻璃板10a上雕刻裂隙网络,裂隙网络上的裂隙隙长、隙宽、深度、分布以及裂隙网络模型的形状由实验进行预设定。下层有机玻璃板10a和上层有机玻璃板10b通过亚克力专用胶进行粘结。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还能够为圆柱体或正方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加压方式。在对流体加压较小时可采用无动力加压,在对流体加压较大时可采用有动力加压。
(2)可以考虑多种不同形状裂隙网络模型,可将裂隙网络模型设计为圆柱形、正方体、长方体等,只需制作与裂隙网络模型相匹配的容纳模型装置即可,所以几乎所有形状的裂隙网络模型都可以通过本装置进行实验。
(3)整体装置全部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可以在实验时可视化的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的渗流情况,并且可以通过高清摄像机实时拍摄和记录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情况。
(4)供流箱侧面有四个不同角度的倾斜管,可通过转换接头与实验时所需要角度的倾斜管相连,考虑裂隙网络模型与水平面的角度对于渗流的影响。容纳模型装置与转换接头通过螺纹相连,也可通过转动容纳模型装置考虑裂隙网络模型不同与竖直面倾斜度的影响。
(5)本装置中供流箱侧面有四个不同角度的倾斜管,且设计有多组转换接头、容纳模型装置、裂隙网络模型,所以实验中可通过连接装置同时连接多个倾斜管,可在一组实验中,同时观测到相同压力作用下,不同角度对于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渗流的影响。不必像现有的装置做完一个裂隙网络模型角度的渗流实验之后,才能更换角度进行下一组实验。本装置既可以在一组实验中同时进行多个不同裂隙网络模型角度的渗流,节省时间,还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不同角度的裂隙网络模型中流体的渗流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供流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装置中的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装置中的容纳模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装置中的裂隙网络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装置中供流箱与连接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
图7为实验时使用无动力加压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供流箱上的组成装置)。
图8为其他形状的裂隙网络模型及与其配套的容纳模型装置(图中只给了两种情况)。
图中:1-供流箱;1a-倾斜管a;1b-倾斜管b;1c-倾斜管c;1d-倾斜管d;2-伸缩软管;3-阀门;4-测压表;5-泄压阀;6-空气压缩机;7-容器;8-转换接头;8a-连接部分a;8b-密封圈a;8c-连接部分b;9-容纳模型装置;9a-前连接部分;9b-密封圈b;9c-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d-后连接部分;10-裂隙网络模型;10a-下层有机玻璃板;10b-上层有机玻璃板;11-透明软管;12-回收箱;13-高清摄像机;14-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例来对本实验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内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以提供一个不同加压方式、流体不同重度下可视化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情况的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提供无动力、有动力两种加压方式,可根据实验时的需要自行进行选择,而且可以提供不同的裂隙网络模型与水平面、竖直面倾斜角度,考虑流体在不同重度作用下的流动规律,还可以考虑全部裂隙网络模型的形状。本装置全部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而成,可以在进行实验时可视化的观察流体的流动规律,更重要的是本装置还可以在一次实验中,对比多组不同裂隙网络模型角度中流体的流动情况,不必像现有装置一次实验只能选择一个裂隙网络模型的角度,从而使实验更加方便,更加易于进行对比。
图1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供流箱1、倾斜管a1a、倾斜管c1c、伸缩软管2、阀门3、测压表4、泄压阀5、空气压缩机6、容器7、转换接头8、容纳模型装置9、裂隙网络模型10、透明软管11、回收箱12、高清摄像机13和电脑14。供流箱1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供流箱1为密封结构,供流箱1顶部设有一圆形孔,在圆形孔中插入一伸缩软管2,伸缩软管2与圆形孔相配合,伸缩软管2与容器7连接;供流箱1与容器7之间形成虹吸结构,容器7中盛有液体,通过调整供流箱1与容器7之间的高度差,进而实现容器7对供流箱1的压力;伸缩软管2的进口处上安装有阀门3,若需要进行加压时则打开阀门3,若不需要进行加压则关闭阀门3;根据虹吸原理,容器7中的液体不断流入供流箱1中,并通过水头进行加压,加压方式为无动力加压,容器7与供流箱1之间的压力差能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微调整,容器7为供流箱1中的压力进行第一种加压方式。
供流箱1上还安装有测压表4和泄压阀5,测压表4和泄压阀5用以检测和调节供流箱1内的压力大小,供流箱1的顶部通过一根导管与空气压缩机6进行连接,空气压缩机6为供流箱1中的流体加压为第二种加压方式,如果供流箱1中所需压力较大时,通过空气压缩机6对供流箱1中液体进行加压。
供流箱1四个侧面分别有四个不同角度的倾斜管a、倾斜管b、倾斜管c和倾斜管d。各倾斜管与供流箱1为一体结构且各倾斜管与供流箱1之间的角度为独立的,液体通过倾斜管流出,实验时选择所需要角度的倾斜管使用,不使用的倾斜管通过塞子堵住,以免液体流出。实验时供流箱1通过倾斜管与转换接头8进行连接,供流箱1与转换接头8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使小半径转换到大半径,转换接头8另一端同样通过螺纹与容纳模型装置9进行连接,容纳模型装置9的尺寸半径大于转换接头8的尺寸半径;容纳模型装置9内根据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尺寸进行掏空,掏空的尺寸小于裂隙网络模型10的尺寸,裂隙网络模型10与容纳模型装置9之间为过盈配合,裂隙网络模型10通过压入法置于容纳模型装置9中,使两者能够处于紧密连接,容纳模型装置9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转换接头8进行连接,两个转换接头8与容纳模型装置9之间形成小半径到大半径再到小半径的转变,转换接头8另一端与透明软管11相连,透明软管11接入到回收箱12中,回收箱12上有刻度,通过刻度计算流出液体的体积。在容纳模型装置9的正上方布置有一高清摄像机13,高清摄像机13与计算机14相连,计算机14用以实时记录处理数据。由于裂隙网络模型10制作各种尺寸、形状,所以需要制作与每个尺寸、形状相匹配的转换接头和容纳模型装置。
图2为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供流箱的结构示意图。供流箱1包括倾斜管a1a、倾斜管b1b、倾斜管c1c、倾斜管d1d、伸缩软管2、阀门3、测压表4、泄压阀5。图中只给出一种倾斜管a、倾斜管b、倾斜管c、倾斜管d的倾斜角度情况,各倾斜管的角度也可以由实验进行预设计,其中本图中倾斜管a为倾斜角度为30度的倾斜管、倾斜管b为倾斜角度为90度的倾斜管、倾斜管c为倾斜角度为60度的倾斜管、倾斜管d为倾斜角度为45度的倾斜管。供流箱1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而成,实线为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的导管。各倾斜管与供流箱都是相通的,且出口处均设有内螺纹。
图3为图1所示装置中的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转换接头8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转换接头8包括连接部分a8a、密封圈a8b和与连接部分b8c。连接部分a8a为与倾斜管的连接结构,连接部分b8c为与容纳模型装置的连接结构;连接部分b8c的尺寸大小由容纳模型装置9的尺寸决定,连接部分a8a上设有外螺纹,连接部分a8a与倾斜管相配合,连接部分a8a上套有密封圈a8b并涂有环氧树脂,以保证与倾斜管相连时的密封性;连接部分b8c内设有内螺纹。
图4为图1所示装置中的容纳模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容纳模型装置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容纳模型装置9包括前连接部分9a、密封圈b9b、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和后连接部分9d。前连接部分9a与转换接头8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前连接部分9a上套有一个密封圈b9b并涂有环氧树脂;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的尺寸与裂隙网络模型10的尺寸相匹配,后连接部分9d上套有另一个密封圈b9b并涂有环氧树脂。
图5为图1所示装置中的裂隙网络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只给出了裂隙网络模型10的一种情况。裂隙网络模型10包括下层有机玻璃板10a和上层有机玻璃板10b,在下层有机玻璃板10a上雕刻裂隙网络,裂隙网络上的裂隙隙长、隙宽、深度、分布以及裂隙网络模型的形状由实验进行预设定。下层有机玻璃板10a和上层有机玻璃板10b通过亚克力专用胶进行粘结。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还能够为圆柱体或正方体。
图7为实验时使用无动力加压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供流箱上的组成装置)。实验时若采用无动力加压,要保证容器7高于供流箱1,且容器7中的液体液面高于1中液体液面;先打开阀门3,伸长伸缩软管2,并将伸缩软管2的另一端深入容器7中,使伸缩软管2呈倒U型,由于压强差,容器7中的液体会不断流入1中,通过伸缩软管2中水头产生的压强对供流箱中液体进行加压。图7中A为倒U型软管的最高点,根据所需要的水头调整倒U型软管的最高点A点的高度。
图8为其他形状的裂隙网络模型及与其配套的容纳模型装置(图中只给了两种情况)。裂隙网络模型的形状以及容纳模型装置可由实验人员自行进行设计,配图只给出了其中两种情况。
下面介绍本装置在实验时如何操作。先确定本次实验所需要的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和尺寸,并使用与其配套的转换接头8和容纳模型装置9。选择实验所需要的倾斜管a或倾斜管b或倾斜管c或倾斜管d,在不需要的倾斜管上塞上塞子,将连接部分a8a与所需要的一个或多个倾斜管通过螺纹进行相连,将实验所需的裂隙网络模型10通过压入法使其置于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中,并将前连接部分9a端与连接部分b8c端相连,后连接部分9d与另一转换接头8的连接部分b8c相连,在另一转换接头8的连接部分a8a端接上透明软管11,并将透明软管11另一端接入回收箱12中。再确定本次实验所需要的加压方式,若需要较小压力,则使用无动力加压,打开阀门3,升高伸缩软管2的高度至所需要的高度,将伸缩软管2置于容器7中,若需要较大压力,则使用有动力加压,关闭阀门3,打开空气压缩机6,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压力表4观测供流箱1内的压力值,若压力值过大则打开泄压阀5调节压力。实验时,通过所需要的加压方式对供流箱内液体进行加压,液体通过倾斜管流入转换接头,再流入裂隙网络模型中,实验时可通过旋转容纳模型装置9考虑裂隙网络模型与竖直面的倾斜度的影响,通过高清摄像机记录液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最后液体流入回收箱中,通过回收箱上刻度,计算回收的液体体积。

Claims (7)

1.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验装置包括供流箱(1)、伸缩软管(2)、阀门(3)、测压表(4)、泄压阀(5)、空气压缩机(6)、容器(7)、转换接头(8)、容纳模型装置(9)、裂隙网络模型(10)、透明软管(11)、回收箱(12)、高清摄像机(13)和电脑(14);供流箱(1)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供流箱(1)为密封结构,供流箱(1)顶部设有一圆形孔,在圆形孔中插入一伸缩软管(2),伸缩软管(2)与圆形孔相配合,伸缩软管(2)与容器(7)连接;供流箱(1)与容器(7)之间形成虹吸结构,容器(7)中盛有液体,通过调整供流箱(1)与容器(7)之间的高度差,进而实现容器(7)对供流箱(1)的压力;伸缩软管(2)的进口处上安装有阀门(3),若需要进行加压时则打开阀门(3),若不需要进行加压则关闭阀门(3);根据虹吸原理,容器(7)中的液体不断流入供流箱(1)中,并通过水头进行加压,加压方式为无动力加压,容器(7)与供流箱(1)之间的压力差能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微调整,容器(7)为供流箱(1)中的压力进行第一种加压方式;
供流箱(1)上还安装有测压表(4)和泄压阀(5),测压表(4)和泄压阀(5)用以检测和调节供流箱(1)内的压力大小,供流箱(1)的顶部通过一根导管与空气压缩机(6)进行连接,空气压缩机(6)对供流箱(1)中的流体加压为第二种加压方式,如果供流箱(1)中所需压力较大时,通过空气压缩机(6)对供流箱(1)中液体进行加压;
供流箱(1)四个侧面分别有四个不同角度的倾斜管a、倾斜管b、倾斜管c和倾斜管d;各倾斜管与供流箱(1)为一体结构且各倾斜管与供流箱(1)之间的角度为独立的,液体通过倾斜管流出,实验时选择所需要角度的倾斜管使用,不使用的倾斜管通过塞子堵住,以免液体流出;实验时供流箱(1)通过倾斜管与转换接头(8)进行连接,供流箱(1)与转换接头(8)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使小半径转换到大半径,转换接头(8)另一端同样通过螺纹与容纳模型装置(9)进行连接,容纳模型装置(9)的尺寸半径大于转换接头(8)的尺寸半径;容纳模型装置(9)内根据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尺寸进行掏空,掏空的尺寸小于裂隙网络模型(10)的尺寸,裂隙网络模型(10)与容纳模型装置(9)之间为过盈配合,裂隙网络模型(10)通过压入法置于容纳模型装置(9)中,使两者紧密连接,容纳模型装置(9)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转换接头(8)进行连接,两个转换接头(8)与容纳模型装置(9)之间形成小半径到大半径再到小半径的转变,转换接头(8)另一端与透明软管(11)相连,透明软管(11)接入到回收箱(12)中,回收箱(12)上有刻度,通过刻度计算流出液体的体积;在容纳模型装置(9)的正上方布置有一高清摄像机(13),高清摄像机(13)与电脑(14)相连,电脑(14)用以实时记录处理数据;由于裂隙网络模型(10)制作成各种尺寸、形状,所以需要制作与每个尺寸、形状相匹配的转换接头和容纳模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流箱(1)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而成;各倾斜管与供流箱都是相通的,且各倾斜管出口处均设有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接头(8)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转换接头(8)包括连接部分a(8a)、密封圈a(8b)和连接部分b(8c);连接部分a(8a)为与倾斜管的连接结构,连接部分b(8c)为与容纳模型装置的连接结构;连接部分b(8c)的尺寸大小由容纳模型装置(9)的尺寸决定,连接部分a(8a)上设有外螺纹,连接部分a(8a)与倾斜管相配合,连接部分a(8a)上套有密封圈a(8b)并涂有环氧树脂,以保证与倾斜管相连时的密封性;连接部分b(8c)内设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模型装置(9)由透明亚克力板制作;容纳模型装置(9)包括前连接部分(9a)、密封圈b(9b)、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和后连接部分(9d);前连接部分(9a)与转换接头(8)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前连接部分(9a)上套有一个密封圈b(9b)并涂有环氧树脂;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的尺寸与裂隙网络模型(10)的尺寸相匹配,后连接部分(9d)上套有另一个密封圈b(9b)并涂有环氧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裂隙网络模型(10)包括下层有机玻璃板(10a)和上层有机玻璃板(10b),在下层有机玻璃板(10a)上雕刻裂隙网络;下层有机玻璃板(10a)和上层有机玻璃板(10b)通过亚克力专用胶进行粘结;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还能够为圆柱体或正方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实验时若采用无动力加压,要保证容器(7)高于供流箱(1),且容器(7)中的液体液面高于供流箱(1)中液体液面;先打开阀门(3),伸长伸缩软管(2),并将伸缩软管(2)的另一端深入容器(7)中,使伸缩软管(2)呈倒U型,由于压强差,容器(7)中的液体会不断流入供流箱(1)中,通过伸缩软管(2)中水头产生的压强对供流箱中液体进行加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先确定本次实验所需要的裂隙网络模型(10)的形状和尺寸,并使用与其配套的转换接头(8)和容纳模型装置(9);选择实验所需要的倾斜管a或倾斜管b或倾斜管c或倾斜管d,在不需要的倾斜管上塞上塞子,将连接部分a(8a)与所需要的一个或多个倾斜管通过螺纹进行相连, 将实验所需的裂隙网络模型(10)通过压入法使其置于装裂隙网络模型部分(9c)中,并将前连接部分(9a)端与连接部分b(8c)端相连,后连接部分(9d)与另一转换接头(8)的连接部分b(8c)相连,在另一转换接头(8)的连接部分a(8a)端接上透明软管(11),并将透明软管(11)另一端接入回收箱(12)中;再确定本次实验所需要的加压方式,若需要较小压力,则使用无动力加压,打开阀门(3),升高伸缩软管(2)的高度至所需要的高度,将伸缩软管(2)置于装流体容器(7)中,若需要较大压力,则使用有动力加压,关闭阀门(3),打开空气压缩机(6),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压表(4)观测供流箱(1)内的压力值,若压力值过大则打开泄压阀(5)调节压力;实验时,通过所使用的加压方式对供流箱内液体进行加压,液体通过倾斜管流入转换接头,再流入裂隙网络模型中,实验时通过旋转容纳模型装置(9)考虑裂隙网络模型与竖直面的倾斜度的影响,通过高清摄像机记录液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最后液体流入回收箱中,通过回收箱上刻度,计算回收的液体体积。
CN201711300751.5A 2017-12-10 2017-12-10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Active CN108037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0751.5A CN108037057B (zh) 2017-12-10 2017-12-10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0751.5A CN108037057B (zh) 2017-12-10 2017-12-10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37057A CN108037057A (zh) 2018-05-15
CN108037057B true CN108037057B (zh) 2020-10-27

Family

ID=62101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0751.5A Active CN108037057B (zh) 2017-12-10 2017-12-10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37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6884B (zh) * 2018-11-29 2020-07-28 东北大学 一种透明裂隙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766A (en) * 1992-07-07 1994-05-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wo-phase flow in rock fracture
CN103604736A (zh) * 2013-12-09 2014-02-26 武汉大学 有自由面裂隙网络渗流试验装置
CN105675471A (zh) * 2016-03-07 2016-06-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多角度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装置
CN105717019A (zh) * 2016-01-28 2016-06-29 山东科技大学 底板岩体渗透系数测试模拟方法
CN106338457A (zh) * 2016-10-20 2017-01-18 北京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锐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不同填充物裂隙的动水注浆试验装置
CN106645158A (zh) * 2017-02-28 2017-05-10 武汉大学 用于岩体裂隙三相流驱替弥散捕获研究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706502A (zh) * 2017-03-14 2017-05-24 中国矿业大学 岩体裂隙网络渗透系数方向性测试及可视化系统
CN106802272A (zh) * 2017-03-14 2017-06-06 中国矿业大学 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各向异性测试及可视化系统
CN107084914A (zh) * 2017-06-09 2017-08-2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裂隙网络两相流实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766A (en) * 1992-07-07 1994-05-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wo-phase flow in rock fracture
CN103604736A (zh) * 2013-12-09 2014-02-26 武汉大学 有自由面裂隙网络渗流试验装置
CN105717019A (zh) * 2016-01-28 2016-06-29 山东科技大学 底板岩体渗透系数测试模拟方法
CN105675471A (zh) * 2016-03-07 2016-06-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多角度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装置
CN106338457A (zh) * 2016-10-20 2017-01-18 北京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锐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不同填充物裂隙的动水注浆试验装置
CN106645158A (zh) * 2017-02-28 2017-05-10 武汉大学 用于岩体裂隙三相流驱替弥散捕获研究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706502A (zh) * 2017-03-14 2017-05-24 中国矿业大学 岩体裂隙网络渗透系数方向性测试及可视化系统
CN106802272A (zh) * 2017-03-14 2017-06-06 中国矿业大学 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各向异性测试及可视化系统
CN107084914A (zh) * 2017-06-09 2017-08-2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裂隙网络两相流实验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37057A (zh) 201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7057B (zh) 一种观测流体在裂隙网络模型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CN106401539B (zh) 具有清管球自动发射功能的水下管汇装置
CN103411651B (zh) 水位显示装置
CN104215548B (zh) 一种缓蚀剂静态缓蚀率测试组合装置与测试方法
CN206292042U (zh) 一种蜗壳耐水压测试工装
CN210598944U (zh) 一种可溶性金属压裂球测试装置
CN105356138B (zh) 一种耐高压井下仪器密封连接构件
CN104913880B (zh) 一种桥式同心配水器性能检测装置
CN201635733U (zh) 多功能真三轴应力煤心夹持器
CN204102395U (zh) 一种物理教学用浮力演示数显装置
CN204142444U (zh) 一种止回阀密封检测设备
CN207843807U (zh) 一种药剂喷雾瓶
CN106485990B (zh) 一种伯努力方程实验仪
CN210598957U (zh) 一种cbl声波刻度装置
CN206583579U (zh) 一种用于蜗壳耐水压测试的工装组件
CN207843808U (zh) 一种定量出液瓶
CN105715885B (zh) 具有压力密封结构的公接头
CN206368794U (zh) 一种水泵测试平台
CN111678850A (zh) 一种恒压供水设备及水头调节方法
CN206683964U (zh) 一种瓦斯管打压试验装置
CN205103101U (zh) 用于高压产品耐压测试的水压测试平台
CN212646404U (zh) 一种基于磁力驱动的恒压瓶设备
CN100460733C (zh) 高压自动排气阀
CN206818561U (zh) 灌浆试验装置
CN203422139U (zh) 水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